CN115580901B -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80901B
CN115580901B CN202211571288.9A CN202211571288A CN115580901B CN 115580901 B CN115580901 B CN 115580901B CN 202211571288 A CN202211571288 A CN 202211571288A CN 115580901 B CN115580901 B CN 115580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se station
global
access matrix
base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5712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80901A (zh
Inventor
戚建淮
刁润
周杰
宋晶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D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D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D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D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57128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80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80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80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80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33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load-splitting rati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58Management thereof based on metrics or performance parameters
    • H04W28/0967Quality of Service [QoS]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若干基站及控制单元,任意三个相邻的基站呈等边三角形设置,基站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连接终端,所述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执行时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记为第一接入矩阵;基于第一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本发明提高通信基站的利用率,保证更高的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新兴需求应运而生。它们对通信网络提出了更高速率、高容量、高可靠、低延时的要求,在这些需求驱动下,5G通信技术得以飞速发展。由于传统通信频段资源越来越匮乏,毫米波成为了5G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如图1所示,传统的蜂窝式组网方式各毫米波基站的重叠覆盖范围较少,大部分区域仅能接收一个基站的信号,且由于毫米波设备的多天线聚束,在毫米波基站的正下方,会出现一定范围的阴影区域,无法被毫米波覆盖,导致信号盲区,造成通信装置无法接收信号。当应用于多遮挡环境时,除开少部分重叠覆盖区域,一旦终端所处位置基站信号被遮挡或处于毫米波基站下方该终端便无法通信。目前,可以通过超密集组网的方式解决信号盲区的问题,但是,由于超密集组网的方式下终端处于重叠覆盖范围,在接入终端或切终端时,会产生乒乓切换现象,造成基站负载不均的问题。目前,因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通信基站组网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系统,以解决目前的超密集组网方式下,终端切换时出现基站负载不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若干基站及控制单元,任意三个相邻的基站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每个基站覆盖范围的半径均大于等于三角形的边长,其中,基站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连接终端,所述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执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
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记为第一接入矩阵;
基于第一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如公式(1)所示:
Figure SMS_1
;公式(1);
其中,
Figure SMS_2
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
Figure SMS_3
Figure SMS_4
为基站个数;
Figure SMS_5
为各终端的负载需求,
Figure SMS_6
Figure SMS_7
为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
Figure SMS_8
为基站负载门限;
Figure SMS_9
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内的元素,
Figure SMS_10
基于公式(2)取值:
Figure SMS_11
;公式(2)。
进一步的,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基于公式(3)建立:
Figure SMS_12
;公式(3);
其中,
Figure SMS_13
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
Figure SMS_14
为基站个数。
进一步的,约束条件如公式(4)、公式(5)、公式(6)及公式(7)所示:
Figure SMS_15
;公式(4)
Figure SMS_16
;公式(5)
Figure SMS_17
;公式(6)
Figure SMS_18
;公式(7)
其中,
Figure SMS_19
表示基站的信号质量,
Figure SMS_20
表示信号质量的门限。
进一步的,基站连接终端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唯一时,按照第一接入矩阵接入;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有若干个时,任选一个第一接入矩阵接入。
进一步的,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SMS_21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在时间间隔
Figure SMS_22
内若产生终端切换需求或新接入需求,则基于局域负载均衡策略控制需切换/接入的终端与对应的基站进行连接,所述局域负载均衡策略包括以下方法:
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其内元素表示为
Figure SMS_23
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确定使得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其中,约束条件包含公式(8):
Figure SMS_24
;公式(8)
Figure SMS_25
表示前一次选择的终端接入矩阵中终端
Figure SMS_26
与基站
Figure SMS_27
的连接关系,
Figure SMS_28
为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唯一标记,
Figure SMS_29
是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
Figure SMS_30
可通信的基站集合;
基于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在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SMS_31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取终端接入矩阵时,判断当前获取的终端接入矩阵是否包括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若包括,则使用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通信;若不包括,则随机选择一个终端接入矩阵通信。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信系统通过构建基站与终端的连接矩阵变量,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计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的函数值最小时基站与终端的连接矩阵,使得所有基站的负载占用均衡,提高通信基站的利用率,保证更高的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蜂窝网络的组网结构。
图2为本发明公开的三角形组网结构。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通信基站组网方法中全局均匀策略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SND控制器与基站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对专有名词进行解释: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的接口设备,也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
终端:与基站连接,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脑等。
乒乓切换:指通信终端在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和相邻基站的覆盖区来回进行切换的现象,由于切换过程采用偷帧发送切换命令,连续的偷帧导致通信质量不稳定,影响用户使用感觉。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基站组网方法,基站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连接终端,所述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执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基站的控制中心获取基站数量以及需要与基站连接的终端数量,建立终端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由于终端与基站通信时,终端需要发送通信申请,如手机在需要通信时,向基站发送信道请求;在获取终端的数量时,通过获取发送通信申请的终端数量获取需要与基站通信的终端的数量;建立由基站与终端数量组成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
Figure SMS_32
,其中,
Figure SMS_33
表示第
Figure SMS_34
个基站与第
Figure SMS_35
个终端的连接关系;
如针对三个基站和三个通信终端,建立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为:
Figure SMS_36
步骤S200、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如公式(1)所示:
Figure SMS_37
;公式(1);
其中,
Figure SMS_38
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
Figure SMS_39
Figure SMS_40
为基站个数;
Figure SMS_41
为各终端的负载需求,
Figure SMS_42
Figure SMS_43
为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
Figure SMS_44
为基站负载门限;
Figure SMS_45
由各基站的参数得来,同型号的基站具有相同的基站负载门限,若通信系统内基站的型号相同,则各基站的负载门限取值相同;若通信系统基站的型号不同,则根据基站的型号选择对应的基站负载门限;
Figure SMS_46
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内的元素,
Figure SMS_47
基于公式(2)取值:
Figure SMS_48
;公式(2);
例如,若第二个终端接入第一个基站,则
Figure SMS_49
示例性的,针对步骤S100中,三个基站与三个终端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建立的负载占用函数如下:
针对第一个基站建立的负载占用函数:
Figure SMS_50
针对第二个基站建立的负载占用函数:
Figure SMS_51
针对第二个基站建立的负载占用函数:
Figure SMS_52
其中,
Figure SMS_53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可以用带宽、通信速率、接入数量等来表示,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负载表示做优化;如可以选择带宽作为一种负载表示,每个基站所能提供的通信带宽都是有限的,负载均衡就是指调节所有终端的接入方式,使所有基站的通信带宽占用均衡;
步骤S300、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基于公式(3)建立:
Figure SMS_54
;公式(3);
其中,
Figure SMS_55
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
Figure SMS_56
为基站个数;
示例性的,针对步骤S100中示出的三个基站与三个终端的示例,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为
Figure SMS_57
步骤S400、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记为第一接入矩阵;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约束条件如公式(4)、公式(5)、公式(6)及公式(7)所示:
Figure SMS_58
;公式(4)
Figure SMS_59
;公式(5)
Figure SMS_60
;公式(6)
Figure SMS_61
;公式(7);
其中,公式(4)代表每个基站所连接的终端负载之和不会超过毫米波基站的负载极限,即基站不可超负载运行;
公式(5)表示每个终端最多连接一个基站,不可连接多个基站;
公式(6)表示所有终端都与相应的基站建立连接;
公式(7)表示只要终端
Figure SMS_62
测量基站
Figure SMS_63
的参考信号质量
Figure SMS_64
小于所设定的门限
Figure SMS_65
,则对应的接入矩阵元素为0,即只有在毫米波基站通信范围内的终端才能与该毫米波基站建立连接;
基于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其中,最优化算法可以为穷举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布谷鸟算法、人工鱼群算法等;最优化算法的实施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示出最优化算法的原理求解处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此处不再对最优化算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步骤S500、基于第一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基站连接终端时,基于第一接入矩阵连接终端,例如,针对步骤S100示出的三个基站和三个终端的示例,若第一矩阵为:
Figure SMS_66
,则基站终端时,第一基站连接第一终端,第二基站连接第二终端,第二基站连接第三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基站连接终端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唯一时,按照第一接入矩阵接入;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有若干个时,任选一个第一接入矩阵接入;
具体的,当求解的第一接入矩阵为全局终端矩阵变量的唯一解时,选择此时的第一接入矩阵作为接入矩阵;若求解的第一接入矩阵不是全局终端矩阵变量的唯一解时,则任选一个第一接入矩阵作为接入矩阵;
示例性的,针对步骤S100示出的三个基站和三个终端的示例,若全局终端接入矩阵
Figure SMS_67
的唯一解为
Figure SMS_68
,则按照矩阵
Figure SMS_69
连接终端与基站,即第一基站连接第一终端,第二基站连接第二终端,第二基站连接第三终端,若全局终端接入矩阵
Figure SMS_70
的解为
Figure SMS_71
Figure SMS_72
,则任选其一作为挤入矩阵,如
Figure SMS_73
,即第一基站连接第一终端,第二基站不连接终端,第三基站连接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公开的通信基站组网方式通过构建基站与终端的连接矩阵变量,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计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的函数值最小时基站与终端的连接矩阵,使得所有基站的负载占用均衡,提高通信基站的利用率,保证更高的通信效率和通信质量。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基站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SMS_74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在时间间隔τ内若产生终端切换需求或新接入需求,则基于局域负载均衡策略控制需切换/接入的终端与对应的基站进行连接,所述局域负载均衡策略包括以下方法:
步骤S600、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其内元素表示为
Figure SMS_75
步骤S700、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步骤S800、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步骤S900、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确定使得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其中,约束条件包含公式(8):
Figure SMS_76
;公式(8)
Figure SMS_77
表示前一次选择的终端接入矩阵中终端
Figure SMS_78
与基站
Figure SMS_79
的连接关系,
Figure SMS_80
为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唯一标记,
Figure SMS_81
是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
Figure SMS_82
可通信的基站集合;
步骤S1000、基于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和/或现有通信终端的通信需求(包括切换需求和负载需求)在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全时段运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为让全局负载均衡系数最小可能引发网络中大量终端产生切换,引入不必要的网络延迟;每隔
Figure SMS_83
时间,运行一次实施例1公开的基站组网方法,即全局负载均衡策略的步骤,若在时间
Figure SMS_84
内若产生终端切换需求或新接入需求,则按照局部负载均衡策略连接终端;
局部负载均衡策略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步骤S600中,建立与时间相关的矩阵变量,记为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
示例性的,如实施例1示出的三个基站与三个终端的示例,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为
Figure SMS_85
,其中,t为建立矩阵变量的时刻;
步骤S700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S200相同,步骤S800与步骤S300相同,步骤S800建立的函数记为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步骤S900中,设置约束条件,除公式(4)、公式(5)、公式(6)及公式(7)以外,还增加了公式(8):
Figure SMS_86
;公式(8)
Figure SMS_88
表示前一次选择的终端接入矩阵中终端
Figure SMS_91
与基站
Figure SMS_94
的连接关系,
Figure SMS_89
为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唯一标记,
Figure SMS_90
是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
Figure SMS_93
可通信的基站集合,
Figure SMS_95
通过
Figure SMS_87
判定,公式(8)表示进行局域负载均衡策略时,只改变终端
Figure SMS_92
的连接,维持其它终端与对应基站的连接不变;
然后通过步骤S400中的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最小时的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在步骤S1000中,通过求取的局域终端接入矩阵连接基站与终端。
作为本实施例中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SMS_96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取终端接入矩阵时,判断当前获取的终端接入矩阵是否包括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若包括,则使用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通信;若不包括,则随机选择一个终端接入矩阵通信。
实施例3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若干基站及控制单元,任意三个相邻的基站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每个基站覆盖范围的半径均大于等于三角形的边长,基站在连接终端时,控制单元执行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通信基站组网方法;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可以通过布设SDN控制平台用以控制终端与基站的连接,其中,SDN控制平台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控制单元,所有基站均与SDN控制平台连接,如图4所示,基站数量在安装好后就固定不变,基站负载门限及
Figure SMS_97
是根据需求人为预设的,终端可以广播包括终端标识、负载需求、切换/接入需求及测量到的各基站的
Figure SMS_98
的信息,其通信范围内的基站收到后转发至SDN控制平台,SDN控制平台根据各基站转发的所有终端信息确定需要通信连接的终端数量
Figure SMS_99
、各终端
Figure SMS_100
的负载需求
Figure SMS_101
、切换/接入需求及
Figure SMS_102
,然后根据预设及确定的参数执行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通信基站组网方法,控制终端与基站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该三角式密集组网方式,增加了基站间重叠覆盖范围,每个三角形区域均能接收到3个基站的毫米波信号,即场地除边缘区域外的大部分区域能接收到3个基站的毫米波信号,当其中一个或两个基站的信号被遮挡时,仍有其它基站可以连接,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并且每个基站下方可接收其周围6个基站的信号,解决了基站灯下黑问题。上述三角式密集组网方式,相较于其余基站间重叠覆盖方式,合理平衡了重叠覆盖范围和基站数量。
实施例4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通信基站组网方法。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在运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实施例1或实施例2所述的通信基站组网方法。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
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6)

1.一种通信系统,包括若干基站及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任意三个相邻的基站呈等边三角形设置,每个基站覆盖范围的半径均大于等于三角形的边长,其中,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QLYQS_1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在时间间隔
Figure QLYQS_2
内若产生终端切换需求或新接入需求,则基于局域负载均衡策略控制需切换/接入的终端与对应的基站进行连接,所述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执行时包括以下步骤:
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
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使得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全局终端接入矩阵,记为第一接入矩阵;
基于第一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所述局域负载均衡策略包括以下方法:
基于基站数量及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构建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其内元素表示为
Figure QLYQS_3
基于基站负载门限、各终端的负载需求以及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变量构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
基于基站数量和基站负载占用率构建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
设置约束条件,通过最优化算法确定使得局域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值最小时的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其中,约束条件包含公式(8):
Figure QLYQS_4
;公式(8)
Figure QLYQS_5
表示前一次选择的终端接入矩阵中终端
Figure QLYQS_6
与基站
Figure QLYQS_7
的连接关系,
Figure QLYQS_8
为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唯一标记,
Figure QLYQS_9
是需要切换/接入的终端
Figure QLYQS_10
可通信的基站集合;
基于局域终端接入矩阵将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函数如公式(1)所示:
Figure QLYQS_11
;公式(1);
其中,
Figure QLYQS_12
为各基站的负载占用率,
Figure QLYQS_13
Figure QLYQS_14
为基站个数;
Figure QLYQS_15
为各终端的负载需求,
Figure QLYQS_16
Figure QLYQS_17
为当下需要通信的终端数量;
Figure QLYQS_18
为基站负载门限;
Figure QLYQS_19
为全局终端接入矩阵变量内的元素,
Figure QLYQS_20
基于公式(2)取值:
Figure QLYQS_21
;公式(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全局负载均衡系数函数基于公式(3)建立:
Figure QLYQS_22
;公式(3);
其中,
Figure QLYQS_23
为全局负载均衡系数,
Figure QLYQS_24
为基站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约束条件如公式(4)、公式(5)、公式(6)及公式(7)所示:
Figure QLYQS_25
;公式(4)
Figure QLYQS_26
;公式(5)
Figure QLYQS_27
;公式(6)
Figure QLYQS_28
;公式(7)
其中,
Figure QLYQS_29
表示基站的信号质量,
Figure QLYQS_30
表示信号质量的门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终端接入基站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唯一时,按照第一接入矩阵接入;当所得第一接入矩阵有若干个时,任选一个第一接入矩阵接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每隔时间间隔
Figure QLYQS_31
运行基于全局负载均衡策略将环境中需要通信的终端接入对应基站进行通信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获取终端接入矩阵时,判断当前获取的终端接入矩阵是否包括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若包括,则使用前一次执行全局负载均衡策略时采用的终端接入矩阵通信;若不包括,则随机选择一个终端接入矩阵通信。
CN202211571288.9A 2022-12-08 2022-12-08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580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1288.9A CN115580901B (zh) 2022-12-08 2022-12-08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71288.9A CN115580901B (zh) 2022-12-08 2022-12-08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901A CN115580901A (zh) 2023-01-06
CN115580901B true CN115580901B (zh) 2023-05-16

Family

ID=84590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571288.9A Active CN115580901B (zh) 2022-12-08 2022-12-08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8090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660A (zh) * 2021-12-06 2022-05-13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负载均衡的终端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5314904A (zh) * 2022-06-14 2022-11-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最大熵强化学习的通信覆盖方法及相关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447439B (en) * 2007-02-02 2012-01-25 Ubiquisys Ltd Access point power control
CN101784061B (zh) * 2009-11-19 2011-05-11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接入网的自主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与装置
WO2012044372A1 (en) * 2010-09-28 2012-04-05 Kyocera Corporation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oad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271216B (zh) * 2016-12-30 2020-10-16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自组网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云平台容灾系统
CN108541023A (zh) * 2017-03-03 2018-09-14 株式会社理光 负载均衡方法和系统以及接入控制器
CN109218355B (zh) * 2017-06-30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负载均衡引擎,客户端,分布式计算系统以及负载均衡方法
CN110324869B (zh) * 2019-06-04 2021-08-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方法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1660A (zh) * 2021-12-06 2022-05-13 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负载均衡的终端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5314904A (zh) * 2022-06-14 2022-11-08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多智能体最大熵强化学习的通信覆盖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80901A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26351B (zh) 一种广播波束域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284408B (zh) 上行发送功率校准方法及其相关设备和系统
WO2022104754A1 (zh) 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管理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646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CN115086230B (zh) 算网路由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127617A1 (zh) 负荷均衡方法及其装置、基站、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
CN115580901B (zh) 通信基站组网方法、通信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92042A1 (en) Intelligent spectrum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ivate networks
CN113542132A (zh) 路由信息扩散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GB2359387A (en) Operating a user st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1818665B (zh) 通信设备的竞争窗调整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15190A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22432B (zh) 链路路径计算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27307A (zh) 网络切片的部署方法及装置
JP202201888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最適化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CN118510000B (zh) 一种毫米波基站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
Lei et al. SDN‐Based Centralized Downlink Scheduling with Multiple APs Cooperation in WLANs
CN11407154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348610B (zh) 一种毫米波多链路自适应通信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1671635B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 광대역 5g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동적 계획법 기반 모바일 릴레이 선택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2405177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8474681B (zh) 基于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40368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ase station, user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um
CN11407168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63962B (zh) 一种协作式边缘服务器部署和资源调度方法、存储介质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