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7971A -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7971A
CN115577971A CN202211372624.7A CN202211372624A CN115577971A CN 115577971 A CN115577971 A CN 115577971A CN 202211372624 A CN202211372624 A CN 202211372624A CN 115577971 A CN115577971 A CN 115577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ata
value
work
management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726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庭锐
毕可骏
刘洋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ruik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726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797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7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79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8Performance of employee with respect to a job func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5Human resources
    • G06Q10/1057Benefits or employee welfare, e.g. insurance, holiday or retirement packag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通过数据动态采集构建的回归模型,结合聚类算法所形成的标签数据建模和多元分类预测评估系统,利用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矩阵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搭建价值标签机理模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能力的动态价值评估,保障数据分类与标签体系更精确,采集数据及时、可靠,算法模型可扩展、可迭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时对员工能力和投入、产出的动态预测准确度及评估多元化维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资源的紧缺、市场局势的多变、原材料市场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发展面临成本的压力,各企业纷纷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进行人员优化管理。如何精准区分人员价值,挖掘价值人才、迭代低价值人员成为企业管理一大难题。在实际管理中经常需要结合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考核。但与此同时,也会面临因工时漏报、错报、多报,非量化因子多样化导致支撑绩效考核的价值评估被错估或偏差。对人员进行优化时,因为不同时段影响绩效评估的工作因子存在滞后、不全面、统计耗时、数据支撑不够等因素,进而为公司人力资源调整等工作带来阻力。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领域虽然可以解决业务统计、维护、信息管理等问题,但仍需更多可支撑决策的评估模型和精细化的数据。现有技术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缺陷:
工时报工大多依赖员工自助填报,量多量少缺乏进一步的约束和分类处理,导致工时更多成为工作日报的统计工具,或者标示项目管理的成本用途的参考;
企业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大多聚焦常规的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缺乏对员工能力、评价、分析等功能,且不同的业务模块之间缺少数据交互,数据无法复用产生价值;
现有技术已实现了数据的采集管理,对财务相关成本做到基础数据支撑,但缺乏人才价值层面的深度挖掘和多维度数字化体系进行交互式价值变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员工能力的动态价值评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导致此问题缺陷的技术实质是现有技术大多聚焦底层的数据采集和报表统计等维度,受限于算法数据训练等条件,约束了更深层的价值挖掘;同时,因为现有技术大多停留在静态评估上,因而对员工的能力价值评定是存在滞后性的;对于能力低估人员,缺少具像化的能力发展预测,无法通过挖掘数据,提前布局潜力员工的工作,进而起到人才的聚焦培养与员工能力画像的支撑。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包括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绩效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用于任务、合同金额的分配;
工时管理模块包括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报工模块、结算模块;用于从项目管理模块中获取项目任务内容及合同金额等数据,并将其通过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阶段模块实现对任务的安排、合同金额与工时数据的换算、员工完成相关任务的工时管理、工时指数计算;
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包括任务权重评估模块、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工作任务统计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对报工模块中对应细分工作包任务的多维度完成质量评估、工作任务包考评周期内权重动态管理、质量评估指数计算;
价值模型管理模块包括价值模型分析模块、价值报告管理模块;通过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对工时数据及其使用情况计算出工时指数、对工作质量评价数据及其权重计算出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完成对人员价值模型的初步构建和价值标签机理模型搭建,结合聚类算法、时间序列等对价值曲线进行动态迭代和评估预测;
人员绩效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返回换算模块进行确认。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人员绩效管理模块在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的基础上,通过API接口将工作包数据、合同金额数据同步至工时管理模块中;工时管理模块识别到数据信息后,触发项目工作任务、合同金额的交易分配、工时换算、工时分配、报工填报、结算等指令,完成数据到团队账户、个人账户的录入过程;通过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的数据采集、维护,完成工作质量评估模块所需数据的录入;完成价值计算所需数据的录入和过程计算过程。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价值模块分析模块判断同一员工“当月工时指数”和“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均完成后,自动触发价值模型进行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以及通过模型分析对不同员工的价值能力形成精细化的能力标签体系;价值报告管理模块根据对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形成员工价值模型报告,并进行记录存储。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交易模块,用于对项目信息进行数据划分,并将工作包任务、项目可用成本金额分配至不同团队账户;
所述换算模块,用于对团队账户中获取的项目可用成本金额结合预置单位成本数据进行金额-工时换算;
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对单任务工作包对应工作量评估进行量化分配和工时记账;
所述报工模块,用于对完成任务所用工时进行数据录入、关联任务完成和工时记账;
所述结算模块,用于对已分配、已使用、为使用工时及成本进行统计结算,并计算工时指数。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分配模块、报工模块记录单任务信息进行同步统计,并判断是否满足工作质量评估条件和触发下一环节任务;
所述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数据,根据工作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定打分;
所述任务权重评估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数据,根据不同工作包任务对应项目价值、人员参与度等数据进行权重分配;
所述工作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录入数据,进行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计算。
进一步方案为,所述价值模型分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结算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计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利用聚合算法、机器学习等,对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如投入产出、工作能力、执行效率等人员价值评定标签体系;
所述价值报告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价值模型分析模块形成统一数据管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存档,提供查询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通过数据动态采集构建的回归模型,结合聚类算法所形成的标签数据建模和多元分类预测评估系统,数据分类与标签体系更为精细化;利用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算法、矩阵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搭建价值标签机理模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能力的动态价值评估,保障数据分类与标签体系更精确,采集数据及时、可靠,算法模型可扩展、可迭代,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时对员工能力和投入、产出的动态预测准确度及评估多元化维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人员工作价值模型及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人员当月工时指数计算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计算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任一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包括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绩效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用于任务、合同金额的分配;
如图1,针对价值评估模型所需工时管理与工时数据采集需求,建立工时管理模块,包括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报工模块、结算模块。用于从项目管理等系统中获取项目任务内容及合同金额等数据,并将其通过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阶段模块等实现对任务的安排,合同金额与工时数据的换算、员工完成相关任务的工时管理、工时指数计算(图2)等。
如图1,针对价值评估模型所需工作质量评估管理与质量评估数据采集需求,建立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包括任务权重评估模块、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工时任务统计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对报工模块中对应细分工作包任务的多维度完成质量评估、工作任务包考评周期内权重动态管理、质量评估指数计算(图3)等。
如图1所示,基于算法模型技术,建设价值模型管理模块,包括价值模型分析模块、价值报告管理模块。通过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对工时数据及其使用情况计算出工时指数、对工作质量评价数据及其权重计算出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完成对人员价值模型的初步构建和价值标签机理模型搭建,结合聚类算法、时间序列等对价值曲线进行动态迭代和评估预测。
人员绩效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返回换算模块进行确认。
信息的录入过程:基于已建设的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将工作包数据、合同金额数据等同步至工时管理模块中;工时管理模块识别到数据信息后,触发项目工作任务、合同金额的交易分配、工时换算、工时分配、报工填报、结算等指令,完成数据到团队账户、个人账户的录入过程;通过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的数据采集、维护,完成工作质量评估模块所需数据的录入;综上,完成价值计算所需数据的录入和过程计算过程。
模型结果输出过程:价值模型管理模块-价值模块分析模块判断同一员工“当月工时指数”和“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均完成后,自动触发价值模型进行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图4)、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图5)、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图6),以及通过模型分析对不同员工的价值能力形成精细化的能力标签体系;价值报告管理模块根据对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形成员工价值模型报告,并进行记录存储。
当需要查询或支撑人员绩效管理模块进行统计计算时,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可视化分析。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包括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绩效管理模块;
首先是工时管理模块,封装了工时量价换算算法及结算判断逻辑,根据人员当月工时指数计算流程及数据的采集和计算,需要分别建设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报工模块、结算模块。
其中交易模块,设定A1、A2、A3、A4、……、An。A为各团队金额账户,1到n代表不同的团队。按照项目合同分配要求,工时管理模块收到项目管理模块同步的任务(D)、合同金额信息后,搜索项目经理所在团队账户A1并进行账户标识的识别和匹配,识别成功后,通过API数据推送,将任务和项目合同金额等信息进行数据同步并记录。根据是否已有子任务负责人/团队,是否已维护子任务与金额分配数据,判断分配条件是否具备执行交易分配指令。若条件满足,根据已设置好的子任务信息,对任务和项目金额在交易模块中进行分配,并分别记入工时管理模块的团队项目任务库(D1、D2、D3、……、Dn)、团队金额账户(A1、A2、A3、……、An)中(1到n代表不同的团队),并进行数据关联。
其中换算模块,根据各团队项目任务库(D)、金额账户(A)数据进行判断,若有新增数据,且金额与项目任务信息均满足换算条件,则触发“金额-工时”换算指令,进行工时量换算: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71
其中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72
其中分配模块,根据任务库数据、工时数据进行判断,若任务库有新增项目任务,且对应工时已完成“金额-工时”换算,则出发执行人员工作包任务分配指令,系统根据任务分配维护信息,将任务分配至执行人任务库进行记录D1-1、D1-2、…、D1-m,1到m代表不同的团队成员(最终任务执行者)。同时,对应不同任务D的工时H1-1、H1-2、…、H1-n计入团队成员的工时账户。
其中报工模块,判断新增任务及可报工时量,提示报工状态。团队成员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对不同任务D进行工作描述,完成报工记录,系统记录报工时间h1、h2、…、ht,1到t代表同一任务不同的报工时段。
参加图2,其中结算模块,根据绩效考核要求,对结算时间进行维护,并根据结算条件(结算时间、是否完成报工、应报工时、已报工时、待报工时、项目任务等信息)判断是否触发月度结算指令。若指令触发,系统进行结余工时总量计算: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81
根据当月新增工时总量H1-1和当月应报工时总量H1-2进行条件判断。若当月新增工时总量H1-1>当月应报工时总量H1-2,工时指数(K1)计算为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82
若当月新增工时总量H1-1=当月应报工时总量H1-2,工时指数(K1)计算为K1=0;若当月新增工时总量H1-1<当月应报工时总量H1-2,工时指数(K1)计算为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83
其次是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封装了工作质量评估模型及权重占比规则,根据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计算流程及数据的采集和计算,需要分别建设工作任务统计模块、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
其中工作任务统计模块,将工时管理模块所采集的报工时间、人员信息、任务信息、完成情况等信息进行梳理,并形成数据关联。
其中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基于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的关联数据,以0<Q<2设定评定参数Q,并设置评定模块阀值。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等对Q1、Q2、……、Qz进行评分(0<Q<2,其中Z为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出来需要评定的工作任务数量)。
其中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对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出来需要评定的工作任务设定权重评估参数f(0%≤f≤100%)(f1+f2+f3+…+fz=100%,Z为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出来需要评定的工作任务数量)。
参见图3,其中工作质量评估模块,根据工作质量管理要求,基于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和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及其数据关联关系,进行判断。若当月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中所有需要参与计算的Q均已完成评分,且所有任务对应的权重f均已完成设定和锁定,则触发工作质量评估计算工作质量评估指数
Figure BDA0003925664790000084
最后一个是价值模型管理模块,结合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封装了标签数据建模、回归模型、聚类算法、矩阵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根据不同的分析维度和管理要求,需要分别建设价值模型分析模块和价值报告管理模块。
其中价值模型分析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价值模块分析模块判断同一员工“当月工时指数”和“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均完成后,自动触发价值模型进行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如图4)、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如图5)、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如图6)等,并基于持续的数据采集、计算、分析等,逐渐通过回归模型、聚类算法等,对员工在不同时期的时间投入、工作质量形成区域D1、区域D2、区域D3、区域D4、区域D5的区域标签管理(如图4);形成工作质量跟踪曲线和能力评估标签(如图5);形成工作指数跟踪曲线和投入产出效率标签(如图6)。
其中价值报告管理模块,根据对不同纬度进行分析形成员工价值模型的综合能力报告和评分,并进行归档和记录存储。
人员绩效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返回换算模块进行确认。
基于以上建立的人员工作价值模型及系统架构,可以通过图1所示流程完成信息的录入和模型结果输出,从而运行整个系统:
信息的录入过程:
基于已建设的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将工作包数据、合同金额数据等同步至工时管理模块中;工时管理模块中交易模块根据不同团队在项目中的任务分配将对应合同金额进行交易记账划分,并计入各团队金额账户进行记账,同时触发换算模块根据人力成本进行“金额-工时”换算,并将该笔工时量计入团队工时账户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团队根据工作安排将对应工时通过分配模块分配至员工个人;员工完成分配任务同时,通过报工模块完成对应工作包任务内容和支撑任务完成质量评定的报工信息录入;工时管理模块根据判断,若同一项目该员工所有任务完成后,自动将报工时间及任务信息同步至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和触发工时管理模块的结算模块对剩余未报工时进行“工时-金额”换算,并同时计入员工个人金额账户、团队金额账户进行记账;月底触发结算模块,自动进行人员当月工时指数计算(如图2),并将工时指数推送至价值模块管理模块。
工作任务统计模块接收报工时间及任务信息后,自动触发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消息提醒,待系统判断完成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全部数据录入后,自动触发工作质量评估模块,完成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计算(图3),并将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推送至价值模块管理模块。
模型结果输出过程:
价值模型管理模块-价值模块分析模块判断同一员工“当月工时指数”和“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均完成后,自动触发价值模型进行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图4)、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图5)、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图6),以及通过模型分析对不同员工的价值能力形成精细化的能力标签体系;价值报告管理模块根据对不同纬度进行分析形成员工价值模型报告,并进行记录存储。
当需要查询或支撑人员绩效管理模块进行统计计算时,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可视化分析。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员绩效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用于任务、合同金额的分配;
工时管理模块包括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报工模块、结算模块;用于从项目管理模块中获取项目任务内容及合同金额等数据,并将其通过交易模块、换算模块、分配模块、阶段模块实现对任务的安排、合同金额与工时数据的换算、员工完成相关任务的工时管理、工时指数计算;
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包括任务权重评估模块、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工作任务统计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对报工模块中对应细分工作包任务的多维度完成质量评估、工作任务包考评周期内权重动态管理、质量评估指数计算;
价值模型管理模块包括价值模型分析模块、价值报告管理模块;通过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对工时数据及其使用情况计算出工时指数、对工作质量评价数据及其权重计算出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完成对人员价值模型的初步构建和价值标签机理模型搭建,结合聚类算法、时间序列等对价值曲线进行动态迭代和评估预测;
人员绩效管理模块通过API接口调用价值报告数据或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返回换算模块进行确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员绩效管理模块在工时管理模块、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价值模型管理模块的基础上,通过API接口将工作包数据、合同金额数据同步至工时管理模块中;工时管理模块识别到数据信息后,触发项目工作任务、合同金额的交易分配、工时换算、工时分配、报工填报、结算等指令,完成数据到团队账户、个人账户的录入过程;通过工作质量评估管理模块的数据采集、维护,完成工作质量评估模块所需数据的录入;完成价值计算所需数据的录入和过程计算过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价值模块分析模块判断同一员工“当月工时指数”和“工作质量评估指数”均完成后,自动触发价值模型进行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分析,以及通过模型分析对不同员工的价值能力形成精细化的能力标签体系;价值报告管理模块根据对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形成员工价值模型报告,并进行记录存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易模块,用于对项目信息进行数据划分,并将工作包任务、项目可用成本金额分配至不同团队账户;
所述换算模块,用于对团队账户中获取的项目可用成本金额结合预置单位成本数据进行金额-工时换算;
所述分配模块,用于对单任务工作包对应工作量评估进行量化分配和工时记账;
所述报工模块,用于对完成任务所用工时进行数据录入、关联任务完成和工时记账;
所述结算模块,用于对已分配、已使用、为使用工时及成本进行统计结算,并计算工时指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分配模块、报工模块记录单任务信息进行同步统计,并判断是否满足工作质量评估条件和触发下一环节任务;
所述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数据,根据工作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质量评定打分;
所述任务权重评估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工作任务统计模块统计数据,根据不同工作包任务对应项目价值、人员参与度等数据进行权重分配;
所述工作质量评估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任务完成质量评定模块、任务权重评估模块录入数据,进行人员工作质量评估指数计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价值模型分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结算模块、工作质量评估模块计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利用聚合算法、机器学习等,对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单个人员的整体价值模型及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如投入产出、工作能力、执行效率等人员价值评定标签体系;
所述价值报告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价值模型分析模块形成统一数据管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存档,提供查询输出。
CN202211372624.7A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Pending CN11557797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24.7A CN115577971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72624.7A CN115577971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7971A true CN115577971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72624.7A Pending CN115577971A (zh) 2022-11-03 2022-11-03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797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9297A (zh) * 2023-02-09 2023-03-21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包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29297A (zh) * 2023-02-09 2023-03-21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包生成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6895A (zh) 一种工程建设项目智能管理系统
CN111144836A (zh) 一种智慧建造一体化协同大数据平台
Mawed et al. Using big data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from the UAE FM industry
CN108280541A (zh) 基于随机森林和决策树的客户服务策略制定方法、装置
Chang et al. Organisational sustainability modelling for return on investment (ROI): case studies presented by a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 trust UK
CN111291994A (zh) 大数据环境下适合敏捷开发模式的多项目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Fernandes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s: a practical case study
CN111563703A (zh) 项目管理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761618A (zh) 一种电网科技项目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390475A (zh) 一种基于集团大数据的预警与决策支持方法
Rocci et al. Total process error: An approach for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the quality of multisource processes
CN115577971A (zh) 一种基于算法模型的员工能力动态价值评估系统
CN115907665A (zh) 一种电网公司智能催费行为决策方法
JP7297817B2 (ja) マンアワーシステム
Pena-Mora et 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framework for Japanese general contractors
CN116090702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erp数据智能监管系统及方法
Cesaroni et al. Implementing a lean accounting system in a lean enterprise
Zhang et 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ystems methodology in ERP implementation
Nikiforova et al. Solution to CAD Designer Effort Estimation based on Analogy with Software Development Metrics.
Best et al. Accounting for construction: frameworks, productivity, cost and performance
Kassicieh et al. Proposed design of a DSS for the justification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KR20210053563A (ko) 빅데이터 기반 건설사업 정보관리시스템
Cui Iot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ergy enterprise management risk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Yunna et al. On the method and model of energy enterprise project portfolio selection and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chivardi et al. The ICT revolution and Italys two lost deca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