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4642A -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4642A
CN115574642A CN202211382455.5A CN202211382455A CN115574642A CN 115574642 A CN115574642 A CN 115574642A CN 202211382455 A CN202211382455 A CN 202211382455A CN 115574642 A CN115574642 A CN 1155746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 exchanger
baffle
equa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8245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曦
胡东兵
胡海利
王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38245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464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46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46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4Desuperhea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冷凝区和过冷区;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热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内。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利用热管的传热性,将刚刚进入壳体的制冷剂(流入过热区内的制冷剂)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过冷区内,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单向换热效率来说,热管的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热管还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的引流,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场,减少流动死区,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冷水机组的重要组成部件,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进入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换热管内较低温度的冷却水吸收制冷剂热量温度升高,气相制冷剂则放出热量冷凝为液态。液态制冷剂经过冷水机组节流部件后,成为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卧式壳管式冷凝器是冷水机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常用冷凝器是换热区域存在双相和单相换热两种情况,其中过热气体冷却换热量约占总体换热量的4-8%,但由于为单相换热,该部分换热面积实际占比高达25-40%,这导致现有的过热区结构设计不合理,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热管提高换热效率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一种换热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冷凝区和过冷区;
热管,所述热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热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内。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挡板套设于所述热管上。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过热区连通,且所述进气管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挡板。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结构,所述分液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上,且所述分液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管。
所述分液结构的最大高度h1的数值范围为30mm≤h1≤200mm。
所述第一挡板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导流槽,且流经所述导流槽的流体向远离所述冷凝区的方向流动。
所述导流槽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顶角β的角度范围为45°≤β≤160°;和/或,所述导流槽的最大深度h3的数值范围为5mm≤h3≤40mm。
所述热管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挡板的间距K1的数值范围为20mm≤K1≤100mm;和/或,所述过热区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第一挡板到所述过热区内的换热管的最小距离K2的数值范围为50mm≤K2≤200mm。
所述热管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倾斜段连接于所述竖直段上,且所述倾斜段与所述竖直段的夹角θ的角度范围为95°≤θ≤180°。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套设于所述热管上,且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冷凝区。
所述第二挡板到所述壳体的最低点的最小间距K3数值范围为50mm≤K3≤400mm。
所述热管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热管以所述进气管的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壳体内。
所述热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气管内。
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本发明提供的换热器及空调机组,利用热管的传热性,将刚刚进入壳体的制冷剂(流入过热区内的制冷剂)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过冷区内,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的单向换热效率来说,热管的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热管还能够对进入壳体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的引流,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场,减少流动死区,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挡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11、过热区;12、冷凝区;13、过冷区;2、热管;3、第一挡板;4、进气管;5、分液结构;31、导流槽;6、换热管;21、竖直段;22、倾斜段;7、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换热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11、冷凝区12和过冷区13;热管2,所述热管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11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13内。利用热管2的传热性,将刚刚进入壳体1的制冷剂(流入过热区11内的制冷剂)的热量直接传递至过冷区13内,而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管6的单向换热效率来说,热管2的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而且热管2还能够对进入壳体1内的气流进行一定的引流,可以有效改善换热器内的流体流场,减少流动死区,进一步地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过热区11、冷凝区12和过冷区13沿壳体1的高度方向排布。
由于现有技术中,进入壳体1内的制冷剂仅仅能够以进气口的直径为中心进行扩散,造成壳体1的中部区域的制冷剂流速较大,而壳体1的侧壁附近的制冷剂的流速较小,造成壳体1内部的流场分配不均、存在流动死区的问题,造成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下降。
为此,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挡板3套设于所述热管2上。利用第一挡板3限制过热区11内的气态制冷剂较快速度的流入过冷区13内,也即减小壳体1的中部区域的制冷剂的流速,从而均匀壳体1的内部流场,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过热区11连通,且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挡板3。也即第一挡板3能够对进气管4的排出的气态制冷剂进行阻挡,迫使气态制冷剂向壳体1的侧壁流动,从而有效地改善壳体1内部流场,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第一挡板3的厚度h2的数值范围为10mm≤h2≤50mm,优选为12mm。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结构5,所述分液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上,且所述分液结构5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管4。分液结构5能够对进气管4排出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分流,增加第一挡板3对气态制冷剂的导流效果。
优选的,分液结构5为圆锥形,利用圆锥的尖端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分流,并利用圆锥的斜面对气态制冷剂进行导流,从而逐渐的增加气态制冷剂向壳体1的侧壁流动的速度分量,增加流动到壳体1的侧壁的气态制冷剂的量,有效的优化壳体1内的流场,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分液结构5的最大高度h1的数值范围为30mm≤h1≤200mm。避免分液结构5过高而影响换热器的高度尺寸,也避免分液结构5过低而无法实现分液效果。
所述第一挡板3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4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导流槽31,且流经所述导流槽31的流体向远离所述冷凝区12的方向流动。利用导流槽31对流经第一挡板3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导流,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挡板3对气态制冷剂的阻碍效果。
所述导流槽31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顶角β的角度范围为45°≤β≤160°。气流可以由V形靠近分液结构5的侧边流入,并由V形的另一侧面流出,从而改变气态制冷剂的流向,优化壳体1内的流场,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所述导流槽31的最大深度h3的数值范围为5mm≤h3≤40mm。避免导流槽31的深度过大而在导流槽31的槽底形成死区,也避免导流槽31的深度过小而无法对气态制冷剂产生可靠的导流效果。
优选的,第一挡板3为圆台结构,且第一挡板3的直径d4的数值范围为100mm至500mm,优选120mm。
分液结构5的底面也为圆形,分液结构5的底面的直径d2的数值范围为30mm-200mm,优选40mm。
导流槽31的形状为环形,且导流槽31的环形轴线与第一挡板3的中心轴线共线。且导流槽31的环形外径d3的数值范围为80mm至450mm,优选100mm,环形内径d5的数值范围为70mm至350mm,优选90mm。
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挡板3的间距K1的数值范围为20mm≤K1≤100mm。避免第一挡板3的遮挡而影响热管2与气态制冷剂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热管2的换热效率。
所述过热区11内设置有换热管6,所述第一挡板3到所述过热区11内的换热管6的最小距离K2的数值范围为50mm≤K2≤200mm。避免第一挡板3的遮挡而造成流动到过热区11的换热管6处的气态制冷剂减小,从而保证热管2的换热效率。
所述热管2包括竖直段21和倾斜段22,所述倾斜段22连接于所述竖直段21上,且所述倾斜段22与所述竖直段21的夹角θ的角度范围为95°≤θ≤180°。通过设置倾斜段22可以加大热管2内部的毛细作用力,并降低重力对管内工作流体的作用,提高热管2的整体换热效率。优选的,夹角θ的角度为120°。
优选的,竖直段21的长度h5的数值范围为250mm至700mm,优选280mm。倾斜段22的长度h6的数值范围为100mm至400mm,优选120mm。
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挡板8,所述第二挡板8套设于所述热管2上,且所述第二挡板8位于所述冷凝区12。利用第二挡板8对热管2的结构进行支撑。保证热管2第二端不会与壳体1产生相对移动,保证热管2的结构可靠。
其中,所述第二挡板8到所述壳体1的最低点的最小间距K3数值范围为50mm≤K3≤400mm。避免第二挡板8对过冷区13内的换热管6的布置和对冷凝区12的换热管6产生影响。
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出液管,K3也可以表达为第二挡板8到所述出液管与壳体1连接处的距离。
第二挡板8的厚度h4的数值范围为8mm至20mm,优选值为10mm。保证第二挡板8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挡板3的间距K1、所述第一挡板3到所述过热区11内的换热管6的最小距离K2和所述第二挡板8到所述壳体1的最低点的最小间距K3依次增加。
优选的,热管2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其中,第一挡板3位于蒸发段和绝热段的连接处,第二挡板8位于绝热段和冷凝段的连接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热管2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热管2以所述进气管4的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壳体1内。通过多个热管2进一步的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其中,热管2所呈的环形数量为至少1条,优选范围为1条至4条。
每一热管2的倾斜段22均朝向环形的外部。
第一挡板3和第二挡板8上均设置有用于热管2通过的安装孔。
优选的,安装孔呈环形分布。安装孔的直径d1的数值范围为5-20mm,优选8mm。热管的吸液芯可为沟槽型、丝网型、烧结芯、平行丝线芯等,优选平行丝线芯;工作流体可为甲醇、丙酮、氨、R11、R22等,优选R22;热管的管径d6为5mm至20mm,优选8mm。
该环形的轴线与进气管4的轴线共线。
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气管4内。
热管2的第二端位于冷凝区12内最下位置的换热管6处,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热管2和液态制冷剂的换热效率。
一种空调机组,包括上述的换热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内部依次形成过热区(11)、冷凝区(12)和过冷区(13);
热管(2),所述热管(2)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过热区(11)内、第二端位于所述过冷区(1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一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3)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第一挡板(3)套设于所述热管(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设置于所述壳体(1)上,所述进气管(4)与所述过热区(11)连通,且所述进气管(4)的出气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挡板(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分液结构(5),所述分液结构(5)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上,且所述分液结构(5)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管(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结构(5)的最大高度h1的数值范围为30mm≤h1≤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3)具有朝向所述进气管(4)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导流槽(31),且流经所述导流槽(31)的流体向远离所述冷凝区(12)的方向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31)的截面为V形,所述V形的顶角β的角度范围为45°≤β≤160°;和/或,所述导流槽(31)的最大深度h3的数值范围为5mm≤h3≤4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到所述第一挡板(3)的间距K1的数值范围为20mm≤K1≤100mm;和/或,所述过热区(11)内设置有换热管(6),所述第一挡板(3)到所述过热区(11)内的换热管(6)的最小距离K2的数值范围为50mm≤K2≤2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包括竖直段(21)和倾斜段(22),所述倾斜段(22)连接于所述竖直段(21)上,且所述倾斜段(22)与所述竖直段(21)的夹角θ的角度范围为95°≤θ≤18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挡板(8),所述第二挡板(8)套设于所述热管(2)上,且所述第二挡板(8)位于所述冷凝区(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板(8)到所述壳体(1)的最低点的最小间距K3数值范围为50mm≤K3≤400mm。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的数量为多个,所有所述热管(2)以所述进气管(4)的轴线为轴线呈环形分布于所述壳体(1)内。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进气管(4)内。
14.一种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CN202211382455.5A 2022-11-07 2022-11-07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Pending CN1155746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455.5A CN115574642A (zh) 2022-11-07 2022-11-07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82455.5A CN115574642A (zh) 2022-11-07 2022-11-07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4642A true CN115574642A (zh) 2023-01-06

Family

ID=8458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82455.5A Pending CN115574642A (zh) 2022-11-07 2022-11-07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464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5404A (zh) * 2023-02-17 2023-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116294310A (zh) * 2023-02-17 2023-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去过热组件、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05404A (zh) * 2023-02-17 2023-05-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116294310A (zh) * 2023-02-17 2023-06-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去过热组件、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116105404B (zh) * 2023-02-17 2024-04-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74642A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US8561680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6839531B (zh) 一种气体旁通微通道蒸发器
CN102445100A (zh) 换热管单元、翅片管式空冷冷凝器和冷却空气蒸发器
US20180187932A1 (en) Evaporator and centrifugal chiller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8721926B (zh) 一种水平管降膜蒸发器
CN113713508B (zh) 一种离心分离管、气液分离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制冷系统
WO2014144105A1 (en) Side mounted refrigerant distributor in a flooded evaporator and side mounted inlet pipe to the distributor
CN218916042U (zh) 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111928543A (zh) 冷凝器和空调
KR20020027369A (ko) 증발기 및 냉방기
CN202420262U (zh) 换热管单元、翅片管式空冷冷凝器和冷却空气蒸发器
CN217953220U (zh) 立式换热器及空调机组
CN100582607C (zh) 分液式套管冷凝器
CN109631374A (zh) 一种具有新型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106985637B (zh) 一种汽车空调制冷设备
CN212109092U (zh) 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油分离器结构
CN209541213U (zh) 一种具有新型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的制冷系统
CN206739683U (zh) 一种气体旁通微通道蒸发器
CN112665438A (zh) 一种适用于同轴气流的组合式多级高效换热器
CN219301058U (zh) 换热器和制冷系统
CN206440039U (zh) 一种采用重力供液的空调系统
CN210180200U (zh) 一种冷凝器
CN217685987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21036276U (zh) 防止吸气带液装置、降膜换热器以及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