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72020A -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72020A
CN115572020A CN202211401174.XA CN202211401174A CN115572020A CN 115572020 A CN115572020 A CN 115572020A CN 202211401174 A CN202211401174 A CN 202211401174A CN 115572020 A CN115572020 A CN 115572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ilter
water
pipe
filt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011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72020B (zh
Inventor
于培松
张偲
杨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filed Critical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MNR
Priority to CN20221140117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720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72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20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720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720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9/00Multistage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1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 C02F1/004Proces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whereby the filtration technique is of importance using large scale industrial sized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5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flocculation or precipitation of suspended impurities
    • C02F1/5281Installation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using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003Downstream control, i.e. outlet monitoring, e.g. to check the treating agents, such as halogens or ozone, leaving the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9/0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parameters in water treatment
    • C02F2209/24CO2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污管道、絮凝沉淀池、滤砂装置、生物过滤箱和水质检测池;所述絮凝沉淀池与所述滤砂装置的底部之间连通有U型连接管,所述滤砂装置包括可轴向旋转的转动隔板以及积砂腔室,所述生物过滤箱包括第一过滤室以及第二过滤室,所述第一过滤室以及第二过滤室内均设有曝气组件,实时水质检测池包括内部针对溶解无机碳的取样组件和检测组件,以及外部的工控机。本发明采用内部可旋转的滤砂装置,极大提升沉沙收集和过滤效果,曝气组件提升水体含氧量且帮助生物沉降,并通过水质检测池对取样的无机碳进行取样检测分析。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大,逐渐加大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而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技术对于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治理被认为是常规且有效的手段,近年来随着该方面研究的加深,人们发现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沉水植物会快速衰退以及死亡,因此水生植被的恢复成为我国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所在,而其中溶解无机碳就为沉水植物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生长因子。
水体中溶解无机碳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为无机碳酸盐,碳酸氢盐、盐酸以及二氧化碳气体的总和,水体中的沉水植物不但能直接利用溶解的二氧化碳,还能直接或间接利用DIC中占主导成分的碳酸氢根,因此对于污水处理装置最终排出的水体进行DIC分布以及浓度检测,有助于从碳源利用的角度合理确定水生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的种植密度,同时也能通过检测净化后水体的无机碳含量来确定排出水体的酸碱性,有利于针对不同酸碱性水体进行最终的分类处理。
污水净化处理是指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一种或多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以去除污水中的不可溶固体杂质、可溶性杂质、有机物等的水处理过程。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而言,由于污水中含有的杂质种类较多,通常都采用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来对污水进行处理。传统的污水处理装置通常可包括初滤池、混凝沉淀池、平流沉砂池、生物降解池等等。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911226074.6,申请日2019.12.04,公开了在线监测式污水处理系统,本发明可检测处理过程中的水体水质并以其作为依据远程对污水处理装置做调控,从而其污水处理效果更佳且管控相对方便,但该装置中缺乏对溶解无机碳的监测装置,从而无法通过获得溶解无机碳的数据来分析沉水植物的分布情况,该装置无法测定排出处理后的污水的碳源含量,因此设计一种能够通过监测溶解无机碳含量指标确定沉水植物种植密度,以及来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显得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过滤和净化排放污水且能实时监测溶解无机碳含量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包括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污管道、絮凝沉淀池、滤砂装置、生物过滤箱和水质检测池,滤砂装置包括过滤腔室,过滤腔室侧壁开设有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过滤腔室内阵列设置有旋转的转动隔板和积沙腔室,生物过滤箱包括过滤箱体,过滤箱体内水平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过滤箱体内部空间分隔为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之间连通有过渡管道,且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内均设有曝气组件,一级过滤室侧壁连通有污水进管,出水口连通有污水出管,污水出管与污水进管通过管道连通,水质检测池包括内部连接的取样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水质检测池外设有工控机。进污管道连接到与工厂、家庭小区的污水排水口,通过絮凝沉降池内的化学药剂以及搅拌机构对大型絮状垃圾进行沉降凝结,并将过滤后携带砂石的污水排向滤砂装置,避免絮状沉淀堵塞在装置内的管道中,造成水质检测池内的取样组件无法取样,污水从进水口流入并存留在相邻转动隔板与过滤腔室形成空间内,旋转的转动隔板产生离心力,一方面使砂石进入积沙腔室,从而减少流入水质检测池的水体的泥沙,便于水质检测池内的取样组件取样到更洁净的水体,从而使检测组件获得更准确的溶解无机碳的含量以及浓度数据,也降低了取样组件取样口被堵塞的风险,另一方面水体受离心力从出水口排出,提升了水流流速从而增加装置中水体到达水质检测池的效率,以便于取样组件更多次地采集水体样本,从而获得多次的检测数据,有利于工控机通过更多检测数据分析出更准确的数据,进入生物过滤箱的水体从下至上先后进入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形成两次过滤,降低了小型颗粒被排出到水质检测池内的几率,曝气组件增加水中含氧量和形成密集气泡,通过气泡能进一步阻碍颗粒上浮排出到水质检测池内,有利于水质过滤池对溶解无机碳的监测。
优选地,絮凝沉淀池与过滤腔室之间连通有U型连接管,U型连接管的管道弯曲方向竖直朝上,U型连接管的底部开口且在开口处铰接连接有杂质排出板。被絮状沉淀池过滤后的水体受重力通过U型连接管,水体与U型连接管内壁曲面接触并产生回流漩涡,从而对在U型连接管内向上排出的水流减速,能有效阻止部分未被絮凝沉淀池处理沉降的絮状垃圾进入滤砂装置,避免转动隔板在转动时被絮状沉淀缠绕卡死,导致水体无法进入生物过滤箱并向上排出至水质检测池进行溶解无机碳的数据监测,在U型连接管内的絮状杂质能通过打开杂质排出板取出,避免U型连接管内拦截的絮状垃圾堵塞造成水流不畅通。
优选地,出水口内壁固定有滤水网,过滤腔室外壁中心处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包括同轴转动的转轴,转轴通过平键固定有转动套,转动隔板环绕固定于转动套外壁。转动套能在转轴上通过平键与转轴保持同轴旋转,驱动电机通过转轴带动转动套旋转,从而使各个转动隔板旋转,相邻两个转动隔板先后经过进水口后,水体存留在相邻两个转动隔板与过滤腔室内壁形成的腔体内并被带动旋转,腔体内的砂石受离心力作用被甩入积沙腔室,在腔室与出水口连通时,由于压强变化,部分细小沙石跟随腔室内的水体从流向出水口,滤水网对该部分砂石拦截以保证排出的水体不含有大型颗粒沙石,避免砂石堵塞生物过滤箱,同时旋转的转动隔板形成速度较快的旋流,能加速水流从进水口向上流入并从出水口排出,有效提升过滤效率的同时,加快了水流进入水质检测池的速率,使取样组件能不断收集到流动的新水体,有利于检测组件不断获得新的测定数据,从而使工控机分析获得更准确的水中溶解无机碳的数据。
优选地,积沙腔室包括内壁体与外壁体,内壁体阵列开设有能够通过砂石的进砂孔,外壁体与过滤腔室的圆柱曲面内壁之间存在间隔,外壁体上间隔布设有多个弯曲的橡胶刮板。水体携带砂石在转动隔板的旋转作用下产生离心力,砂石向外甩出并通过内壁体上的进砂孔到达积沙腔室内储存,有利于出水口排出较为干净的水体至生物过滤箱,橡胶刮板端面与过滤腔室内壁始终接触,一方面能随着转动隔板的旋转刮除过滤腔室内壁的污垢,避免污垢长时间在过滤腔室内,一方面避免污垢造成水体细菌增多,另一方面避免污垢积攒过多导致转动隔板转动受阻,橡胶刮板能在经过出水口时刮除卡在滤水网上的细小沙石,避免滤水网堵塞造成水体无法从出水口排出。
优选地,进水口与U型连接管连接的管道内壁上间隔交错布设有导流凸台。两侧的导流凸台能拦截被水流引流至进水口的絮状沉淀,有效避免U型连接管内的絮状沉淀进入过滤腔室内缠绕转动隔板,导致转动隔板无法转动从而烧坏驱动电机。
优选地,一级过滤室位于二级过滤室下方,一级过滤室以及二级过滤室均在侧壁底部穿插有第一进气管,一级过滤室以及二级过滤室在侧壁还穿插有第二进气管,生物过滤箱包括放置于地面的气泵,第一进气管与第二进气管位于过滤箱体外的一端均连接到气泵,过滤箱体的顶部开设有排水管口。生物过滤箱内培养有好氧微生物,气泵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向一级过滤室以及二级过滤室内的水体通入氧气,从而对微生物进行供氧,有利于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净化处理,水体从下往上先后经过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进行两次过滤,一方面小型颗粒容易在上升过程中受重力沉降,有利于提升流入水质检测器的水质,另一方面增加了有水体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时间,从而提升净化效果。
优选地,曝气组件包括曝气管,曝气管一端与第二进气管位于过滤箱体内的弯曲部分连通,另一端封口且与一级过滤室或二级过滤室底面存在间距,且曝气管在第二进气管上间隔布设,任一曝气管外壁间隔布设有曝气网片,任一曝气管的侧壁在相邻两个曝气网片之间设有曝气孔。曝气管能够对一级过滤室以及二级过滤室内部进行环绕曝气处理,从而使曝气气流相对集中地在一级过滤室以及二级过滤室中心处,一方面较为集中的曝气气流有助于促进一级过滤室和二级过滤室里的水体循环流动,有利于水体从一级过滤室流动至二级过滤室后流动至排出管口,从曝气管内排出的气流形成的大气泡被曝气网片后被分割成更多的细小气泡,细小气泡有利于降低水中颗粒物向上悬浮几率,提升水质检测池内水体的质量。
优选地,一级过滤室与二级过滤室中心处均设有过滤柱,过滤柱内包括能降解水体的微生物,任一过滤柱的底面和顶面设有隔污网片,过滤柱外侧环绕布设有支撑柱体。支撑柱体使隔污网片位于一级过滤室与二级过滤室的中心高度位置,便于微生物获得曝气组件排出的氧气,通过设置隔污网片能实现对向上的流体起到一定过滤效果,从而实现对细小颗粒物的截流,避免颗粒物进入上方的水质检测池造成污染,隔污网片能对曝气气体产生的气泡再次细化分割,避免较大气泡在水中爆破时引起底部污垢的搅动,上下分布的隔污网片对好氧微生物形成截留,降低微生物被较大气泡冲散的可能性,保证了好氧微生物的聚集量,有利于提升有机物被处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好氧微生物被水流携带至水质检测池中,造成检测组件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滤砂装置过滤水体砂石以及生物过滤箱对水体净化,因而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滤砂装置通过旋转的转动隔板和积沙腔室将水体过滤后排出,提升泥沙过滤效果,且转动隔板带动水流快速旋转流动,提升了水体过滤效率;U型连接管对絮状沉淀形成拦截,有利于滤砂装置与生物过滤箱的正常使用;导流凸台加速水体流过速度,提高过滤效率且有效避免垃圾堵塞管道;生物过滤箱内的微生物对水体有机物降解,提升净化效果;曝气组件产生细小气泡能有效抑制杂质上浮,提升排出水体的水质;隔污网片对底部颗粒拦截避免再悬浮,增加了水体净化效果,降低排出管口堵塞风险;水质检测池内的检测组件实时监测污溶解无机碳含量,便于利用碳资源合理分布沉水植物,实现了资源合理利用。因此,本发明是一种能够高效过滤和净化排放污水且能实时监测溶解无机碳含量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装置布设示意图;
图2为U型连接管示意图;
图3为驱动电机示意图;
图4为转动隔板示意图;
图5为生物过滤箱示意图;
图6为曝气组件示意图;
图7为隔污网片示意图。
附图标号:1、进污管道;2、絮凝沉淀池;3、U型连接管;30、杂质排出板;4、滤砂装置;40、过滤腔室;41、进水口;410、导流凸台;42、出水口;420、滤水网;43、驱动电机;44、转轴;45、转动套;46、转动隔板;47、积沙腔室;470、内壁体;471、外壁体;472、进砂孔;48、橡胶刮板;5、污水出管;6、生物过滤箱;60、过滤箱体;61、分隔板;62、一级过滤室;63、二级过滤室;64、过渡管道;65、污水进管、66、第一进气管;67、第二进气管、68、气泵;69、排水管口;7、曝气组件;70、曝气管;71、曝气网片;72、曝气孔;73、过滤柱;74、隔污网片;75、支撑柱体;8、水质检测池;80、取样组件;81、检测组件;82、工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附图1,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污管道1、絮凝沉淀池2、滤砂装置4、生物过滤箱6和水质检测池8。上述顺序为沿污水流动的方向,絮凝沉降池2通过内部加入的化学药剂以及搅拌机构对大型絮状垃圾进行沉降凝结,并将过滤后携带砂石的污水排向滤砂装置4,避免絮状沉淀堵塞在装置内的管道中,造成水质检测池8内的取样组件80无法取样,其中絮凝沉降池2中的药剂加入装置以及搅拌机构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中不做过多陈述,絮凝沉淀后的污水进入滤砂装置4进行砂石的过滤后排入到生物过滤箱6,生物过滤箱6内培养有好氧微生物,通过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污水中有机物质进行处理,避免有机物长时间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物质,生物降解后的水体最终流入水质检测池8。
水质检测池8内设有取样组件80以及检测组件81,水质检测池8外部固定设有工控机82,取样组件8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等比例水质采样器进行污水的自动采集,检测组件81为现有技术,采用Apollo品牌型号为AS-C5/AS-C6的溶解无机碳分析仪,该溶解无机碳分析仪的系统组成包括近红外二氧化碳监测器、数字注射泵,流量控制器、二氧化碳分离装置、电子冷却系统以及控制电脑,检测组件81对取样组件80采集到的污水样品进行一定量的酸化,使所有形态的无机碳都转化为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分离装置中的高纯氮气将二氧化碳吹出,经过干燥系统脱除湿气,送入二氧化碳检测器中测定二氧化碳的摩尔分数,然后通过对时间的积分和与标准样品的比较来计算该排出污水中样品的总溶解性无机碳的浓度,工控机82能接受收集溶解无机碳的浓度数据并远程发送至数据终端,便于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溶解无机碳的浓度以及含量数据。
参阅附图2,滤砂装置4包括过滤腔室40,过滤腔室40的底部开设有进水口41,过滤腔室40的圆柱曲面侧壁开设有出水口42,出水口42内壁固定有滤水网420,滤水网420的网孔仅能允许水体通过,过滤腔室40外壁中心处固定有驱动电机43,驱动电机43包括同轴转动的转轴44,转轴44穿插在过滤腔室40壁体的中心处且能够轴向转动,转轴44通过平键固定有转动套45,转动套45可随着转轴44同轴转动,转动隔板46环绕固定于转动套45外壁,积沙腔室47包括内壁体470与外壁体471,内壁体470阵列开设有能够通过砂石的进砂孔472。
参阅附图3-4,转动套45穿插在转轴44上,并通过平键实现与转轴44的同步转动,驱动电机43通过转轴44带动转动套45旋转,从而使各个转动隔板46旋转,污水从进水口41不断流入过滤腔室40,转动隔板46不断地经过进水口41,水体从两个积沙腔室47之间的空隙向上流动至两个转动隔板46之间,转动隔板46继续转动使得该部分水体位于两个转动隔板46与过滤腔室40内壁形成的腔体内,腔体内的污水随着转动隔板46的旋转做离心运动,污水中携带的砂石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向外甩出,并通过内壁体470上的进砂孔472进入到积沙腔室47内,实现对水体内砂石的过滤和收集,转动隔板46持续转动直至两个积沙腔室47之间的空隙与出水口42联通时,水体被排出流向出水口42,此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部分细小砂石从进砂孔472流出并伴随水流流向出水口42,滤水网420使水体通过,并拦截流向出水口42的砂石以保证排出到生物过滤箱6中水体不含有大型颗粒沙石,避免砂石堵塞生物过滤箱6,也使流入水质检测池8的水体中不含有泥沙,便于水质检测池8内的取样组件80取样到更洁净的水体,有利于检测组件81获得更准确的溶解无机碳的浓度数据。同时不断旋转的转动隔板46携带水体形成流速较快的旋流,提升了水流从进水口41向上流入并从出水口42排出的速度,有效提升过滤效率的同时,加快了水流进入水质检测池8的速率,使取样组件80能不断收集到流动的新水体,有利于检测组件81不断测定并获得新的数据,以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外壁体471与过滤腔室40的圆柱曲面内壁之间存在间隔,外壁体471上间隔布设有多个弯曲的橡胶刮板48。橡胶刮板48端面与过滤腔室40内壁始终接触,一方面橡胶刮板48能随着转动隔板46的旋转刮除过滤腔室40内壁的污垢,避免污垢长时间堆积在过滤腔室40内,一方面避免污垢堆积造成水体中细菌增多,另一方面避免污垢积攒过度导致转动隔板46转动受阻,橡胶刮板48能在经过出水口42时刮除卡在滤水网420上的细小沙石,避免滤水网420堵塞造成水体无法从出水口42排出。
参阅附图2,絮凝沉淀池2底部与进水口41之间连通有U型连接管3,U型连接管3的管道弯曲方向竖直朝上,U型连接管3的底部设有开口且在开口处铰接连接有杂质排出板30。被絮凝沉淀池2过滤后的水体受重力通过U型连接管3,水体与U型连接管3内壁曲面接触并产生回流漩涡,从而对在U型连接管3内向上排出的水流减速,能有效阻止部分未被絮凝沉淀池2拦截的絮状垃圾进入滤砂装置4,避免了转动隔板46在转动时被絮状沉淀卡死,导致水体无法进入生物过滤箱6并向上排出至水质检测池8进行溶解无机碳的数据监测,在U型连接管3内拦截的絮状杂质能通过打开铰接连接的杂质排出板30排出,避免U型连接管3积累过多絮状垃圾堵塞造成水流不畅通。
进水口41与U型连接管3连接的管道内壁上间隔交错布设有导流凸台410,,两侧的导流凸台410能分别拦截U型连接管3内被引流至进水口41的絮状沉淀,避免絮状沉淀进入过滤腔室40内缠绕转动隔板46,导致转动隔板46无法转动从而烧坏驱动电机43。
参阅附图5,生物过滤箱6包括过滤箱体60,过滤箱体60内水平设置有分隔板61,分隔板61与过滤箱体60内壁分别形成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一级过滤室62位于二级过滤室63下方,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之间连通有过渡管道64,过渡管道64位于过滤腔室60外部,一级过滤室62侧壁连通有污水进管65,出水口42处连通有污水出管5,污水出管5与污水进管65通过管道连通。污水从过滤腔室40的出水口42排出,经过污水出管5和污水进管65流入一级过滤室62进行初次生物降解过滤,一级过滤室62内的污液向上流经过渡管道64到达二级过滤腔室63内形成二次过滤,过滤完成后的液体最终通过顶部的排水管口69进入水质检测池8内进行溶解无机碳的监测,液体从下往上流动过程中大型颗粒受重力影响会下沉,一方面避免了大型颗粒堵塞过渡管道64,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流入水质检测器8的水质,水体向上流动时速度受重力影响被减缓,增加了有水体中有机物与微生物接触时间,从而提升水体净化效果。
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均在侧壁底部穿插有第一进气管66,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在侧壁还穿插有第二进气管67,第二进气管67位于过滤箱体60内的管道部分呈圆环状弯曲且末端封口,生物过滤箱6包括放置于底面的气泵68,第一进气管66与第二进气管67位于过滤箱体60外的一端均连接到气泵68,过滤箱体60的顶部开设有排水管口69,且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内均设有曝气组件7。
气泵68通过第一进气管66和第二进气管67向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内的水体通入氧气,从而对微生物进行供氧,有利于使微生物长期存活以便对水中有机物净化处理,提升装置的净化效率,水体从一级过滤室62侧壁的和二级过滤室63进行两次过滤,增加了有机物净化时间从而提升净化效果,且位于顶部的排水管口69有利于杂质在水体上升过程中受重力落下,有利于提升排出到水体对净化程度。
参阅附图6,曝气组件7包括曝气管70,曝气管70一端与第二进气管67位于过滤箱体60内的弯曲部分连通,另一端封口与对应的过滤室底面存在高度间距,曝气管70在第二进气管67上间隔布设,任一曝气管70外壁间隔布设有曝气网片71,任一曝气管70侧壁在相邻两个曝气网片71之间位置处阵列开设曝气孔72。
气泵68通过第二进气管67向各个曝气管70输送含氧气流,并通过曝气管70上的曝气孔72向外排出,曝气管70能够对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内部进行环绕曝气处理,从而使曝气气流相对集中地在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中心处,一方面较为集中的曝气气流有助于促进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里的水体循环流动,有利于水体向上从一级过滤室62流动至二级过滤室63再从排出管口69流出,从曝气管70内排出的气流通过曝气网片71后被分割成数量更多且体积更小的气泡,细小气泡有利于降低水中颗粒物向上悬浮几率,以保证从排出管口排出到水体更加纯净,同时,细小气泡与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内壁接触并爆裂,能够带走内壁上的污垢并使其沉降到底部,避免污垢积累过多引起水质变化。
参阅附图7,一级过滤室62与二级过滤室63中心处均设有过滤柱73,过滤柱73内包括能降解水体的微生物,任一过滤柱73的底面和顶面设有隔污网片74,过滤柱73外侧环绕布设有穿插在隔污网片74上的支撑柱体75。支撑柱体75支撑隔污网片74位于一级过滤室62与二级过滤室63的中心位置,通过隔污网片74能对上浮的细小颗粒物截流,避免颗粒物进入上方的水质检测池8造成污染,同时隔污网片74对曝气气体产生的气泡再次细化分割,避免较大气泡在水中爆破时引起底部污垢的搅动,上下分布的隔污网片74对好氧微生物形成截留,降低微生物被较大气泡冲散的可能性,保证了好氧微生物的聚集量,有利于提升有机物被处理的效率,同时也避免好氧微生物被水流携带至水质检测池8中,造成检测组件81的检测结果不准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包括沿污水处理的先后顺序依次布置且相互连通的进污管道(1)、絮凝沉淀池(2)、滤砂装置(4)、生物过滤箱(6)和水质检测池(8),其特征是:
所述滤砂装置(4)包括过滤腔室(40),所述过滤腔室(40)侧壁开设有进水口(41)以及出水口(42),所述过滤腔室(40)内阵列设置有旋转的转动隔板(46)和积沙腔室(47),所述生物过滤箱(6)包括过滤箱体(60),所述过滤箱体(60)内水平设置有分隔板(61),所述分隔板(61)将所述过滤箱体(60)内部空间分隔为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所述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之间连通有过渡管道(64),且所述一级过滤室(62)和二级过滤室(63)内均设有曝气组件(7),所述一级过滤室(62)侧壁连通有污水进管(65),所述出水口(42)处连通有污水出管(5),所述污水出管(5)与所述污水进管(65)通过管道连通,
其中,所述水质检测池(8)包括内部连接的取样组件(80)以及检测组件(81),所述水质检测池(8)外设有工控机(8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絮凝沉淀池(2)与所述过滤腔室(40)之间连通有U型连接管(3),所述U型连接管(3)的管道弯曲方向竖直朝上,所述U型连接管(3)的底部开口且开口处铰接连接有杂质排出板(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42)内壁固定有滤水网(420),所述过滤腔室(40)外壁中心处固定有驱动电机(43),所述驱动电机(43)包括同轴转动的转轴(44),所述转轴(44)通过平键固定有转动套(45),所述转动隔板(46)环绕固定于所述转动套(45)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积沙腔室(47)包括内壁体(470)与外壁体(471),所述内壁体(470)阵列开设有能够通过砂石的进砂孔(472),所述外壁体(471)与所述过滤腔室(40)的圆柱曲面内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外壁体(471)上间隔布设有多个弯曲的橡胶刮板(4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水口(41)与所述U型连接管(3)连接的管道内壁上间隔交错布设有导流凸台(4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一级过滤室(62)位于所述二级过滤室(63)下方,所述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均在侧壁底部穿插有第一进气管(66),所述一级过滤室(62)以及二级过滤室(63)在侧壁还穿插有第二进气管(67),所述生物过滤箱(6)包括放置于底面的气泵(68),所述第一进气管(66)与所述第二进气管(67)位于所述过滤箱体(60)外的一端均连接到所述气泵(68),所述过滤箱体(60)的顶部开设有排水管口(6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曝气组件(7)包括曝气管(70),所述曝气管(70)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管(67)位于所述过滤箱体(60)内的弯曲部分连通,另一端封口且与所述一级过滤室(62)或所述二级过滤室(63)底面存在间距,且所述曝气管(70)在所述第二进气管(67)上间隔布设,任一所述曝气管(70)外壁间隔布设有曝气网片(71),任一所述曝气管(70)的侧壁在相邻两个所述曝气网片(71)之间设有曝气孔(7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一级过滤室(62)与所述二级过滤室(63)中心处均设有过滤柱(73),所述过滤柱(73)内包括能降解水体的微生物以及净化剂,任一所述过滤柱(73)的底面和顶面设有隔污网片(74),所述过滤柱(73)外侧环绕布设有支撑柱体(75)。
CN202211401174.XA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Active CN1155720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1174.XA CN115572020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01174.XA CN115572020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2020A true CN115572020A (zh) 2023-01-06
CN115572020B CN115572020B (zh) 2023-03-07

Family

ID=84588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01174.XA Active CN115572020B (zh) 2022-11-09 2022-11-09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7202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4678U (ja) * 2015-03-30 2016-06-09 イーミン ジアン 生活汚水処理装置
CN207002496U (zh) * 2017-05-17 2018-02-13 胡超 一种净水装置
WO2018225889A1 (ko) * 2017-06-07 2018-12-13 경상북도 경주시 수처리 시스템
CN111108518A (zh) * 2017-09-20 2020-05-05 Wota株式会社 水处理系统
CN112305149A (zh) * 2020-07-29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估算水体溶解性无机碳浓度的方法
CN113480090A (zh) * 2021-06-23 2021-10-08 东南大学 一种生活污水低碳化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系统及工艺
CN113482589A (zh) * 2021-07-28 2021-10-08 张华� 一种石油开采除砂一体机及其除砂方法
CN113735385A (zh) * 2021-09-24 2021-12-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4910518A (zh) * 2022-04-29 2022-08-16 浙江西热利华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水汽中溶解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04678U (ja) * 2015-03-30 2016-06-09 イーミン ジアン 生活汚水処理装置
CN207002496U (zh) * 2017-05-17 2018-02-13 胡超 一种净水装置
WO2018225889A1 (ko) * 2017-06-07 2018-12-13 경상북도 경주시 수처리 시스템
CN111108518A (zh) * 2017-09-20 2020-05-05 Wota株式会社 水处理系统
CN112305149A (zh) * 2020-07-29 2021-02-0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一种估算水体溶解性无机碳浓度的方法
CN113480090A (zh) * 2021-06-23 2021-10-08 东南大学 一种生活污水低碳化深度处理与资源回收系统及工艺
CN113482589A (zh) * 2021-07-28 2021-10-08 张华� 一种石油开采除砂一体机及其除砂方法
CN113735385A (zh) * 2021-09-24 2021-12-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养殖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14910518A (zh) * 2022-04-29 2022-08-16 浙江西热利华智能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水汽中溶解二氧化碳含量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72020B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0780B (zh) 一种城市雨水的净化方法及其使用的水跃式过滤器
CN103523968B (zh) 一种一体化净水设备
CN105693037B (zh) 一种用于富营养化水体深度净化的工艺系统及方法
CN103043868B (zh) 河道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CN110963645B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一体式净化设备
CN113371904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生物慢滤净化系统及净化方法
CN115572020B (zh) 一种污水处理中溶解无机碳自动监测装置
CN209522740U (zh) 一种生物膜污水处理一体化结构池
CN111925034A (zh) 一种市政排水分级处理系统
CN114232754B (zh) 一种雨水溢流装置
CN212757604U (zh) 一种水产养殖水域水质在线监测反重力式过滤装置
CN209797614U (zh) 一种污水处理反应器
CN208485718U (zh) 一种双净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7159012U (zh) 一种污水环保处理系统
CN209053196U (zh) 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系统
CN208500544U (zh) 一种采用陶瓷膜的净水装置
CN204918316U (zh) 一种带有湿地水体处理系统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16273553U (zh) 一种河道水污染治理装置
CN212102247U (zh) 一种小型废水处理装置
CN210974338U (zh) 一种生物絮凝废水处理装置
CN109098255A (zh) 桥面初期雨水收集处理方法与系统
CN214611639U (zh) 一种气浮过滤工业废水净化装置
CN214738425U (zh) 一种苗圃雨水回收利用处理装置
CN219259800U (zh) 一种加炭加砂吸附澄清系统
CN211998886U (zh) 一种湿地环境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