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65451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65451A
CN115565451A CN202211095190.0A CN202211095190A CN115565451A CN 115565451 A CN115565451 A CN 115565451A CN 202211095190 A CN202211095190 A CN 202211095190A CN 115565451 A CN115565451 A CN 115565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ight
display panel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9519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亚威
张欢喜
代好
胡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9519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654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65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654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954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常规显示区和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显示面板中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其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导电膜层;透光功能区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与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透光功能区所在位置设置了第一散热结构,使得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并且第一散热结构与显示面板中固有的至少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为申请日为2020年11月30日、申请号为202011384447.5、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全面屏显示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通常在显示区内设置透光功能区,透光功能区所在位置用于设置光学器件,由于光学器件未设置在非显示区,则显示屏的边框变窄,进而可以实现全面屏显示。透光功能区可以进行显示同时可以透射外界光,为了保证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则透光功能区内不设置或者少设置遮光结构,例如不设置金属走线和像素电路。
当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内的金属走线和像素电路密度不同时,透光功能区和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就会不同,进而导致透光功能区的温度高于常规显示区的温度。而较高的温度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特性,则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透光功能区相对于常规显示区存在发暗的异常现象。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和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显示面板中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的光透过率;其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导电膜层;透光功能区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与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散热结构为曲线形。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多条第一信号线,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像素电路与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信号线电连接;透光功能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及多条第二信号线,透光功能区内的第二像素电路与透光功能区的第二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透光功能区内的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其中,透光功能区内的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内的多个第一像素电路的密度,且多条第二信号线的密度小于多条第一信号线的密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常规显示区与透光功能区之间的过渡区;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第一信号线,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像素电路与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信号线电连接;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及第三信号线,过渡区内的第三像素电路与过渡区内的第二信号线电连接,且过渡区的至少部分第三像素电路与透光功能区的第二子像素通过透明导电电极对应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过渡区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与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第二散热结构的密度小于多个第一散热结构的密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散热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一散热结构的宽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透光功能区的边缘包括第三散热结构,第三散热结构环绕透光功能区;第三散热结构与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且第一散热结构均与第三散热结构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过渡区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均与第三散热结构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常规显示区指向透光功能区的方向上,第一散热结构的密度逐渐增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至少三个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二子像素构成发光像素;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辅助散热结构,辅助散热结构环绕第二子像素;同一发光像素中的不同第二子像素对应的辅助散热结构电连接,且与第一散热结构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包括金属导电膜层和透明走线导电膜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光学器件,光学器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透光功能区的位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光学器件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透光功能区设置了第一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作为透光功能区中的主要的散热部件,常规显示区的第一信号线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使得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散热结构与显示面板中固有的至少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也就是在制备显示面板的导电结构时同时形成第一散热结构,因此无需额外的制备工艺,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与第二子像素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与第二子像素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透光功能区附近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1对应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信号线、像素电路等,但这些信号线、像素电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信号线、像素电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号线,类似地,第二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号线。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6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及图4示意的AA区域具体结构可以与图2中透光功能区附近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01和透光功能区02,常规显示区01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02。如图1所示,透光功能区02可以被常规显示区01完全围绕;如图2所示,透光功能区02也可以被常规显示区01部分围绕。
如图3及图4所示,常规显示区01内设置多个可以发光的第一子像素PX1,用于进行主要的发光显示。透光功能区02内设置多个可以发光的第二子像素PX2,显示面板中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区域可以透射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同时透光功能区02也可以用于进行发光显示。
其中,透光功能区02所在区域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所在区域的光透过率,也就是,透光功能区02所在区域允许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通过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所在区域允许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的光透过率。透光功能区02除可以实现发光显示外,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如拍照、生物特征识别、照明等功能中的至少一者。
透光功能区02被常规显示区01至少部分围绕,也就相当于将透光功能区02设置在常规显示区01内,则可以避免透光功能区02设置在常规显示区01外围的非显示区增大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功能区02可以如图1-图4所示为椭圆形结构,也可以为圆形结构或者矩形结构等等,本申请对此透光功能区02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为了实现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透光功能区02内的光遮挡结构的密度应该小于常规显示区01内的光遮挡结构的密度,则透光功能区02内的像素电路和/或金属走线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1内的像素电路和/或金属走线的密度,甚至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像素电路或者金属走线。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常规显示区01内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一信号线L1,透光功能区02内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DI2及第二信号线L2。其中,透光功能区02内的多条第二信号线L2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1内的多条第一信号线L1的密度。
如图3及图5所示,常规显示区01内的第一像素电路DI1与常规显示区0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一子像素PX1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3及图5所示,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与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也可以与多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
第一像素电路DI1与第一信号线L1电连接,第一信号线L1可以与第一像素电路DI1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或源极电连接,用于为第一像素电路DI1提供控制信号和/或显示数据信号等。
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像素电路DI2与透光功能区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3及图5所示,一个第二像素电路DI2与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二像素电路DI2也可以与多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
第二像素电路DI2与第二信号线L2电连接,第二信号线L2可以与第二像素电路DI2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或源极电连接,用于为第二像素电路DI2提供控制信号和/或显示数据信号等。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为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二像素电路DI2提供信号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为金属走线。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透光功能区02中设置了第二子像素PX2、第二像素电路DI2及第二信号线L2,为了实现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则可以将透光功能区02中第二子像素PX2的密度设置为小于常规显示区01中第一子像素PX1的密度。对应地,透光功能区02中第二像素电路DI2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1中第一像素电路DI1的密度,且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信号线L2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2内的第一信号线L2的密度。由于第一信号线L1、第二信号线L2、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二像素电路DI2均为光遮挡结构,当第二信号线L2的密度及第二像素电路DI2的密度分别小于第一信号线L1的密度及第一像素电路DI1的密度时,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4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03,过渡区03位于常规显示区01与透光功能区02之间。
常规显示区01内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DI1,并且常规显示区01内的第一像素电路DI1与常规显示区0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一子像素PX1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与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也可以与多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
过渡区03内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DI3、多个第三子像素PX3及第三信号线L3。过渡区03内的部分第三像素电路DI3与过渡区03内的至少一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三子像素PX3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第三像素电路DI3与第三信号线L3电连接,第三信号线L3可以与第三像素电路DI3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或源极电连接,用于为第三像素电路DI3提供控制信号和/或显示数据信号等。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与一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另外,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也可以与多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
此外,过渡区03内的部分第三像素电路DI3与透光功能区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与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另外,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也可以与多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其中,过渡区03中与透光功能区02中的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的第三像素电路DI3具体通过透明导电电极L4,部分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PX2通过透明导电电极L4对应电连接。
也就是,过渡区03内所包括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DI3包括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和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其中,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与第三子像素PX3电连接,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与第二子像素PX2电连接。则为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的像素电路位于过渡区03,而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为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电流或电压的像素电路及为像素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线。为像素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线为金属走线,由于像素电路及为其提供信号的信号线均为光遮挡结构,当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像素电路及为其提供信号的信号线时,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导电膜层。
请继续参考图5及图6,第一像素电路DI1中的晶体管包括第一栅极211、第一源极212及第一漏极213,其中,第一栅极211、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可以位于不同的导电膜层,具体可以位于不同的金属膜层。其中,第一栅极211和/或第一源极212可以与第一信号线L1电连接。请继续参考图5,第二像素电路DI2中的晶体管包括第二栅极221、第二源极222及第二漏极223,其中,第二栅极221、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可以分别与第一栅极211和/或第一源极212同层设置。请继续参考图6,第三像素电路DI3中的晶体管包括第三栅极231、第三源极232及第三漏极233,其中,第三栅极231、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也可以分别与第一栅极211和/或第一源极212同层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5及图6,第一子像素PX1包括第一发光层111、第一阳极112及第一阴极113,其中,第一发光层111位于第一阳极112与第一阴极113之间,第一阳极112与第一像素电路DI1中一个晶体管所包括的第一漏极213电连接,当第一阳极112与第一阴极113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压差时可以促使第一发光层111发光。并且第一阳极112与第一阴极113中的一者为金属电极,另一者为透明电极,例如图5及图6所示意的,在顶发射显示面板中,第一阳极112为金属电极。
请继续参考图5及图6,第二子像素PX2包括第二发光层121、第二阳极122及第二阴极123,其中,第二发光层121、第二阳极122、第二阴极123分别与第一发光层111、第一阳极112、第一阴极113同层设置。当位于透光功能区02的第二子像素PX2与位于透光功能区02的第二像素电路DI2对应电连接时,第二阳极122与第二漏极223电连接。
请继续参考图6,第三子像素PX3包括第三发光层131、第三阳极132及第三阴极133,其中,第三发光层131、第三阳极132、第三阴极133分别与第一发光层111、第一阳极112、第一阴极113同层设置。当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与第三子像素PX3电连接且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与第二子像素PX2电连接时,第三阳极132与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的第三阳极132电连接,第二阳极122与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的第三阳极132电连接。
此外,如图5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触控层,触控层中包括触控电极和触控走线30。
则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中包括包含第一栅极211/第二栅极221/第三栅极231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阳极112/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32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阴极113/第二阴极123/第三阴极133的导电膜层、包含触控电极的导电膜层和包含触控走线30的导电膜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透光功能区02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40,第一散热结构40与上述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与包含第一栅极211/第二栅极221/第三栅极231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阳极112/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32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阴极113/第二阴极123/第三阴极133的导电膜层、包含触控电极的导电膜层和包含触控走线30的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透光功能区02设置了第一散热结构40,则第一散热结构40作为透光功能区02中的主要的散热部件,常规显示区01的第一信号线L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使得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第一散热结构40与显示面板中固有的至少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也就是在制备显示面板的导电结构时同时形成第一散热结构40,因此无需额外的制备工艺,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结构40至少与一个金属膜层同层设置,例如与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与包含第一栅极211/第二栅极221/第三栅极231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阳极112/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32的导电膜层、和包含触控走线30的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个膜层同层设置。
由于金属具备良好的热传导特性,因此,第一散热结构40中至少一个膜层为为金属材质,可以起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结构40所在膜层靠近第二发光层121所在的膜层,例如,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与第二阳极122同层设置,也可以与触控走线30同层设置,其中,触控走线30位于触控层中靠近第二发光层121的一侧。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透光功能区02显示异常的主要原因在于,透光功能区02在显示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导出使得发光层中的材料特性改变进而出现显示异常。将第一散热结构40中的至少一个膜层设置成与第二发光层121靠近的第二阳极122或触控走线30同层,则能够更好且快速的将第二发光层121附近的热量传导出去,避免热量积累影响第二发光层121的发光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三个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二子像素构成发光像素;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发光像素与第一散热结构至少部分交叠。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与第二子像素的关系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与第二子像素的关系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及图8所示,透光功能区02中的至少三个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二子像素PX2构成发光像素PX,其中三个不同发光颜色的第二子像素PX2可以分别为红色第二子像素、蓝色第二子像素及绿色第二子像素。如图7及图8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辅助散热结构40’,辅助散热结构40’环绕第二子像素PX2,并且同一发光像素PX中的至少三个不同子像素PX2对应的辅助散热结构40’电连接且与第一散热结构40电连接。也就是说,各个第二子像素PX2所在区域周围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40’,且辅助结构40’与第一散热结构40电连接。
由于各个第二子像素PX2所在区域周围均设置有环绕其的辅助散热结构40’,且辅助散热结构40’与第一散热结构电连接,则各个第二子像素PX2所在区域的热量均可以被快速且有效的导出;并且,属于同一个发光像素PX的多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的辅助散热结构40’电连接,则透光功能区02内的发光像素PX中的多个第二子像素PX2的温度均一性好,白平衡效果更好;此外,各个第二子像素PX2周围均设置有辅助散热结构40’,可以保证各个第二子像素PX2周围的光学性能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辅助散热结构40’可以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两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进一步地,辅助散热结构40’可以与第一散热结构40同层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散热结构40在透光功能区02内均匀分布。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常规显示区01指向透光功能区02的方向上,第一散热结构40的密度逐渐增加,也就是,第一散热结构40越靠近常规显示区01其密度越小。
如图8所示,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包括第一类第一散热结构40a和第二类第一散热结构40b,其中,第一类第一散热结构40a为直接与辅助散热结构40’连接的第一散热结构40,第二类第一散热结构40b为不与辅助散热结构40’连接的第一散热结构40,其中,第一类第一散热结构40a可以在透光功能区02内均匀分布,第二类第一散热结构40b越靠近常规显示区01其密度越小。
由于透光功能区02中越远离常规显示区01的区域也就越远离常规显示区01中的第一信号线L1,则设置在透光功能区中越远离常规显示区01的区域的第二发光层121的散热效果越差,本实施例通过将靠近透光功能区02的中心区域的第一散热结构40的密度设置的较大,而靠近常规显示区01的第一散热结构40的密度设置的较小,均衡了透光功能区02不同区域的散热效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透光功能区02的边缘包括第三散热结构50,第三散热结构50与显示面板所包括的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三散热结构50可以与包含第一栅极211/第二栅极221/第三栅极231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阳极112/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32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阴极113/第二阴极123/第三阴极133的导电膜层、包含触控电极的导电膜层和包含触控走线30的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三散热结构50可以与第一散热结构40同层设置。
请继续参考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散热结构50环绕透光功能区02且设置在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一散热结构40均与第三散热结构50电连接。一方面,透光功能区02中的热量可以通过电连接的第一散热结构40和第三散热结构50传导至透光功能区02的外边缘,避免在透光功能区02靠近中心的区域聚集影响透光功能区02主要区域的显示;另一方面,透光功能区02中的第一散热结构40均与第三散热结构50,则透光功能区02对的所有第一散热结构40也电连接,则分布在整个透光功能区02的第一散热结构的温度可以均相等,实现整个透光功能区02的温度均一性,进而使得透光功能区02整个区域的显示亮度均一。
此外,如图7-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与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的第一散热结构40为曲线形,即第一散热结构40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为曲线形,并且第一散热结构40可与显示面板中传递信号的信号线和用于显示的电结构之间均电绝缘。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结构40为曲线形结构,可以有效减缓透光功能区02位置处的光衍射现象,保证透光功能区02所在位置处光学图像采集的准确性。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散热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如图10所示,当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03时,过渡区03内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60,第二散热结构60也与显示面板所包括的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其中,第二散热结构60设置的具体膜层可以与第一散热结构4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0,过渡区03内的多个第二散热结构60的密度小于透光功能区02内的多个第一散热结构40的密度。过渡区03相对于透光功能区02具备可以散热的第三信号线L3,则当过渡区03内设置额外的散热结构时,其密度可以小于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一散热结构40的密度。
此外,如图10所示,第二散热结构6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大于第一散热结构40的宽度。由于过渡区03对外界光的光线透过率小于透光功能区02对外界光的光线透过率,则将第二散热结构60的宽度设置的较大,可以在保证第二散热结构60具备良好散热效果的同时设置较少的第二散热结构60,从而为设置第三像素电路DI3、多个第三子像素PX3及第三信号线L3提供更多的空间。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过渡区03且其中设置有第二散热结构60,透光功能区02内设置有第三散热结构50时,第二散热结构60也可以均与第三散热结构50电连接,以保证过渡区03内各处的温度均一性,从而使得过渡区03内各处亮度的均一性以及与透光功能区01亮度的一致性。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透光功能区附近的剖面图,图12为图11对应的一种平面示意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仅与显示面板中的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与显示面板中的多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如与两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
在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包括金属导电膜层和透明走线导电膜层。其中,金属导电膜层可以为,包含第一栅极211/第二栅极221/第三栅极231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源极212/第一漏极213/第二源极222/第二漏极223/第三源极232/第三漏极233的导电膜层、包含第一阳极112/第二阳极122/第三阳极132的导电膜层、和包含触控走线30的导电膜层等之一;透明走线导电膜层可以包括包含第一阴极113/第二阴极123/第三阴极133的导电膜层、包含触控电极的导电膜层等之一。
其中,如图11及图12所示,第一散热结构40包括分别与金属导电膜层同层设置的第一部分40a和与透明走线导电膜层同层设置的第二部分40b。则第一散热结构40为第二发光层121提供的两个散热通道,可以快速散热。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结构40的第一部分40a可以与第二阳极122同层设置,第二部分40b可以与第二阴极123同层设置。由于第二阳极122和第二阴极123分别位于第二发光层121的两侧,且第二阳极122和第二阴极123所在的膜层相对于其他导电膜层更靠近第二发光层121所在膜层,则第一散热结构40可以快速散热。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器件002,并且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显示面板001的透光功能区02的位置。即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面板001的透光功能区02的下方。则光学器件002可以通过透光功能区02向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发射光线,或者可以通过透光功能区02从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接收光线。其中,光学器件002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手电筒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位置设置了第一散热结构40,则透光功能区02中的第一散热结构40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常规显示区02的第一信号线L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使得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散热结构40与显示面板中的至少一个导电膜层同层设置,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因此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规显示区,所述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
透光功能区,所述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透光功能区;所述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
其中,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个导电膜层;所述透光功能区还包括多个第一散热结构,所述第一散热结构与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与所述透光功能区之间;
所述透光功能区的边缘包括第三散热结构,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环绕所述透光功能区;所述第三散热结构与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所述第一散热结构均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电连接;和/或,所述过渡区还包括多个第二散热结构,所述第二散热结构均与所述第三散热结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曲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多条第一信号线;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透光功能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及多条第二信号线;所述透光功能区内的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透光功能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所述透光功能区内的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透光功能区内的所述多个第二像素电路的密度小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多个第一像素电路的密度,且所述多条第二信号线的密度小于所述多条第一信号线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第一信号线,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且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及第三信号线,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第三信号线电连接,且所述过渡区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所述透光功能区的所述第二子像素通过透明导电电极对应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与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的至少一者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散热结构的密度小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结构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结构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常规显示区指向所述透光功能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的密度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不同发光颜色的所述第二子像素构成发光像素;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辅助散热结构,所述辅助散热结构环绕所述第二子像素;同一所述发光像素中的不同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的所述辅助散热结构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散热结构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导电膜层中包括金属导电膜层和透明走线导电膜层。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对应所述透光功能区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中的至少一者。
CN202211095190.0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654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95190.0A CN11556545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447.5A CN1124355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211095190.0A CN11556545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447.5A Division CN1124355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65451A true CN115565451A (zh) 2023-01-03

Family

ID=746991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95190.0A Pending CN115565451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2011384447.5A Active CN1124355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447.5A Active CN112435586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556545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422B (zh) * 2021-03-23 2022-1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2928149A (zh) * 2021-04-02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US20240107829A1 (en) * 2021-07-19 2024-03-28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809112A (zh) * 2021-08-06 2021-12-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38413B (zh) * 2021-11-08 2023-07-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81206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57302C (zh) * 2007-12-27 2009-11-04 深圳帝光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导热系统和散热系统的led光源模块
CN101552241B (zh) * 2008-04-03 2010-11-0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40679B (zh) * 2010-02-02 2012-06-06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近晶态液晶显示屏用温度自适应驱动方法
CN102865516B (zh) * 2012-09-28 2016-01-20 广州创维平面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led显示器
TW201519751A (zh) * 2013-11-07 2015-05-16 Au Optronics Corp 具有非透光散熱層的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4950493B (zh) * 2015-07-10 2018-03-23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和显示装置
KR20170064142A (ko) * 2015-11-30 2017-06-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패널,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그 영상 구동 방법 및 센싱 방법
CN206489834U (zh) * 2017-01-18 2017-09-12 天津市君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混光效果好的led显示屏
CN108870158B (zh) * 2018-08-15 2023-11-24 张辉 一种双侧面发光式led格栅屏显示灯条
CN111458871A (zh) * 2019-01-21 2020-07-28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像系统及显像方法
CN109859647B (zh) * 2019-03-29 2022-04-08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48780A (zh) * 2019-08-27 2022-10-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50177B (zh) * 2019-10-29 2023-05-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180494B (zh) * 2020-01-03 2023-05-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843201A (zh) * 2020-08-07 2023-03-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5586B (zh) 2022-09-27
CN112435586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55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68873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5625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26540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판,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756136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804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32689A1 (en) Display panel
US2021032795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76257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51803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9027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465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5895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9583737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US2021033522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0516728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2720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07425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57380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670327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5489B (zh) 显示面板
CN1138384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414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474940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4525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