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9344A - 驱动装置、车辆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9344A
CN115549344A CN202210734788.3A CN202210734788A CN115549344A CN 115549344 A CN115549344 A CN 115549344A CN 202210734788 A CN202210734788 A CN 202210734788A CN 115549344 A CN115549344 A CN 115549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aring
disposed
axial direction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47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下雅意大起
石松雅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549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93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ground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8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specially adapted for operating in liquid or gas
    • H02K5/124Sealing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4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conductive parts having primarily a non-electric function, e.g. frame, casing, ra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2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驱动装置包括轴、转子、定子、轴承、壳体、第一除电装置和密封部件。轴沿着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转子固定在轴上,能够以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定子与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轴承能旋转地支撑轴。壳体收纳转子、定子和轴承。第一除电装置配置在比轴承靠轴向一方的位置,将轴与壳体电连接。密封部件在轴向上配置在轴承与第一除电装置之间。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对驱动装置的马达部的轴进行除电的除电装置。例如,作为除电装置的电荷扩散组合体通过与轴的径向外侧面接触,使轴电压接地(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124391号公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24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当异物附着在除电装置上时,有时除电装置对轴的除电效率降低。例如,在车载的驱动装置中,有时润滑用的油、用于冷却马达部的制冷剂等附着在除电装置上。此时,除电装置的导电率有可能降低。另外,有可能产生除电装置与轴之间的电连接不良。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或防止轴的除电效率的降低。
本发明的示例性驱动装置包括轴、转子、定子、轴承、壳体、第一除电装置和密封部件。所述轴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轴上,能够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所述轴承能旋转地支撑所述轴。所述壳体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所述第一除电装置配置在比所述轴承靠轴向一方的位置,将所述轴与所述壳体电连接。所述密封部件在轴向上配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除电装置之间。
本发明的示例性车辆包括上述驱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驱动装置、车辆,能够抑制或防止轴的除电效率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概念图。
图2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驱动装置的轴除电结构的一例的概念图。
图2B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装置的轴除电结构的另一例的概念图。
图3是示出搭载驱动装置的车辆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除电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B是示出变形例的第一除电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驱动装置的轴除电结构的概念图。
(符号说明)
100…驱动装置、200…电池、300…车辆、1…轴、101…第一轴贯穿孔、102…第二轴贯穿孔、11…轴筒部、111…流入口、12…中空部、13…轴壁部、2…马达部、21…转子、211…转子铁芯、2111…转子贯穿孔、212…磁体、22…定子、221…定子铁芯、222…线圈部、2221…线圈端部、3…齿轮部、31…减速装置、311…主驱动齿轮、312…中间从动齿轮、313…最终驱动齿轮、314…中间轴、32…差动装置、321…齿圈、4…壳体、401…马达收纳空间、402…齿轮部收纳空间、403…空间、41…第一壳体筒部、42…侧板部、4201…侧板贯穿孔、4202…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1…第一马达轴承保持架、4211…第一马达轴承、422…第二马达轴承保持架、4221…第二马达轴承、423…第一中间轴承保持架、4231…第一中间轴承、424…第一输出轴承保持架、4241…第一输出轴承、43…壳体盖部、431…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1…第三马达轴承、4312…开口部、432…检测器保持架、433…凹部、44…罩部件、441…板部、442…板凹部、45…第二壳体筒部、46…齿轮盖部、460…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1…第四马达轴承保持架、4611…第四马达轴承、462…第二中间轴承保持架、4621…第二中间轴承、463…第二输出轴承保持架、4631…第二输出轴承、464…托盘部、465…流路、5…液体循环部、51…配管部、52…泵、53…冷却器单元、54…流体贮存器、6…第一除电装置、61…导电部件、62…保持部件、63…弹性部件、7…旋转检测器、8…密封部件、9…第二除电装置、91…导电部件、92…保持部件、F…流体、P…液体贮存部、Ds、Ds1、Ds2…驱动轴、J1…旋转轴线、J2…中间轴线、J3…驱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与马达部2的旋转轴线J1平行的方向作为驱动装置100的“轴向”。关于轴向,如图1所示,将马达部2侧设为轴向一方D1,将齿轮部3侧设为轴向另一方D2。另外,将与旋转轴线J1等规定轴线正交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旋转轴线J1等规定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方位、线以及面中的任意一个与其他任意一个的位置关系中,“平行”不仅包括两者延长到何种程度都完全不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另外,“垂直”不仅包括两者相互以90度相交的状态,还包括实质上垂直的状态。即,“平行”和“垂直”分别包括两者的位置关系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程度的角度偏差的状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沿规定方向“延伸”除了其延伸方向严格地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结构之外,还包括实质上沿规定方向延伸的结构。即,沿规定方向“延伸”包括从规定方向以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程度存在方向偏移的结构。在规定方向上“扩展”也同样。
<1.实施方案>
图1是示出驱动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概念图。图2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的轴除电结构的一例的概念图。图2B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驱动装置100的轴除电结构的另一例的概念图。图3是示出搭载驱动装置100的车辆300的一例的概略图。另外,图1、图2A及图2B只是概念图,各部分的配置及尺寸不限于与实际的驱动装置100严格相同。另外,图2A及图2B是将图1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A放大后的图。另外,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车辆300。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100搭载于混合动力汽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电动汽车(EV)等至少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300。驱动装置100作为上述车辆300的动力源使用。车辆300具有驱动装置100。通过搭载驱动装置100,能够使具备轴1与壳体4之间的除电机构的车辆300的驱动装置100小型化。在图3中,驱动装置100驱动车辆300的前轮。另外,驱动装置100只要驱动至少任意一个车轮即可。另外,车辆300还具有电池200。电池200蓄积用于向驱动装置100提供的电力。
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0具备:轴1、马达部2、齿轮部3、壳体4、液体循环部5、第一除电装置6、旋转检测器7、密封部件8。
<1-1.轴1>
轴1沿旋转轴线J1轴向延伸。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包括轴1。轴1能够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如图1所示,轴1经由后述的第一马达轴承4211、第二马达轴承4221、第三马达轴承4311及第四马达轴承4611由壳体4支撑为能够旋转。即,驱动装置100具备这些轴承4211、4221、4311、4611。这些轴承4211、4221、4311、4611可旋转地支撑轴1。
轴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流体F在轴1的内侧流动。驱动装置100还包括该流体F。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流体F是对齿轮部3及驱动装置100的轴承等进行润滑的润滑液,例如是ATF(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另外,流体F也被用作冷却马达部2等的制冷剂。根据轴1的旋转,能够将在轴1的内侧流动的流体F通过后述的第一轴贯穿孔101向马达部2、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三马达轴承4311等提供。因此,流体F能够冷却定子22(特别是后述的线圈端部2221)及上述轴承4211、4311等。
另外,轴1例如也可以在轴向的中间部分进行分割。如果轴1是可分割的情况下,分割后的轴1例如通过花键嵌合而连结。或者,也可以通过使用了阳螺纹及阴螺纹的螺纹联轴器来连结,也可以通过压入及焊接等固定方法来接合。在采用压入、焊接等固定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组合沿轴向延伸的凹部及凸部的锯齿。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传递旋转。
<1-1-1.轴筒部11及中空部12>
轴1具有包围旋转轴线J1的筒状的轴筒部11。轴筒部11为筒状,沿着旋转轴线J1在轴向上延伸。轴筒部11具有导电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金属制。另外,轴1具有中空部12和流入口111。中空部12是被轴筒部11的内周面包围的空间,配置在轴筒部11的内部。流入口111是筒状的轴筒部11的轴向另一端部,与后述的齿轮盖部46的流路465相连。经由流入口111,流体F从流路465流入中空部12。
<1-1-2.轴壁部13>
其次,轴1还包括轴壁部13。轴壁部13配置在轴筒部11的内部,并沿径向扩展。轴壁部13配置在轴筒部11的轴向一方D1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轴壁部13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但是,轴壁部13的轴向位置不限于图2A的示例。轴壁部13也可以配置在与密封部件8相同的轴向位置。例如,从径向观察,轴壁部13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与密封部件8重叠。或者,如图2B所示,轴壁部13也可以配置在比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且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例如,在后者中,轴壁部13的轴向一端部也可以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更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这样,能够使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内端部与轴壁部13在轴向上的间隔更窄。因此,例如,在轴筒部11内向轴向一方D1侧流动的流体F容易向第二轴贯穿孔102流动,滞留在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内端部与轴壁部13之间的流体F变得更少。由此,能够将轴筒部11内的流体F更顺畅地向第三马达轴承4311提供。
轴壁部13的径向外端部与轴筒部11的内侧面连接。优选地,轴壁部13与轴筒部11一体形成。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轴壁部13是与轴筒部11相同的部件的相互不同的一部分。通过使轴壁部13与轴筒部11形成为一体,能够容易地制造轴1。另外,由于能够减少轴1的部件数量,因此驱动装置100容易组装。但是,并不限于该示例,轴壁部13也可以是与轴筒部11不同的部件。
<1-1-3.第一轴贯穿孔101>
在轴筒部11上配置有第一轴贯穿孔101。即,轴1还具有沿径向贯通轴筒部11的第一轴贯穿孔101。第一轴贯穿孔1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轴1旋转时,轴筒部11内的流体F因离心力而通过第一轴贯穿孔101从中空部12流出到轴筒部11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轴贯穿孔101配置在比转子21的轴向另一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且比转子21的轴向一端部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与后述的转子贯穿孔2111相连。但是,并不限定于图1的示例,第一轴贯穿孔101也可以配置在比转子21的轴向另一端部靠轴向另一方D2侧且比第一马达轴承4211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转子21的轴向一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且比第三马达轴承4311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即,至少一部分第一轴贯穿孔101也可以配置在它们中的至少任一个位置。另外,上述的示例并不排除省略了第一轴贯穿孔101及转子贯穿孔2111的结构。
<1-1-4.第二轴贯穿孔102>
在轴筒部11上配置有第二轴贯穿孔102。轴1还具有第二轴贯穿孔102。第二轴贯穿孔102沿径向贯通轴筒部11。或者,第二轴贯穿孔102也可以沿与径向及轴向交叉的方向贯通轴筒部11。另外,第二轴贯穿孔102是本发明的“轴贯穿孔”的一例。
第二轴贯穿孔10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在后者的情况下,第二轴贯穿孔102能够在周向上等间隔或不同间隔地配置。另外,上述的示例并不排除省略了第二轴贯穿孔102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轴贯穿孔102配置在比第一轴贯穿孔101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参照图1)。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连接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与密封部件8之间。在图2A及图2B中,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相连。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内端部配置在比轴壁部13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与中空部12相连。这样,通过轴1的旋转,在轴筒部11内流动的润滑、冷却用的流体F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第二轴贯穿孔102而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与密封部件8之间流动,被提供到第三马达轴承4311。因此,能够将轴筒部11内的流体F顺畅地提供至第三马达轴承4311。
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配置在比第三马达轴承4311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优选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与壳体盖部43的后述的开口部4312的轴向一端部相比配置在轴向另一方D2侧。更优选的是,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在此,如上所述,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的内部相连。因此,与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配置在比开口部4312的轴向一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的结构(即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与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的外部相连的结构)相比,流体F难以侵入配置有轴筒部11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后述的空间403。因此,能够抑制流体F流到轴筒部11内的第一除电装置6。另外,上述示例并不排除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配置在比开口部4312的轴向一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的结构,也不排除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的结构。
<1-2.马达部2>
马达部2是直流的无刷马达。马达部2是驱动装置100的驱动源,由来自未图示的逆变器的电力驱动。马达部2是在定子22的内侧可旋转地配置有转子21的内转子型。如图1所示,马达部2具有转子21和定子22。
<1-2-1.转子21>
转子21支撑在轴1上。驱动装置100具备转子21。转子21固定在轴1上,能够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转子21通过从驱动装置100的电源部(省略图示)向定子22提供电力而旋转。转子21具有转子铁芯211和磁体212。转子铁芯211例如通过层叠薄板状的电磁钢板而形成。转子铁芯211是沿轴向延伸的圆柱体,固定于轴1的径向外侧面。多个磁体212固定在转子铁芯211上。多个磁体212的磁极交替地沿周向排列。
另外,转子铁芯211具有转子贯穿孔2111。转子贯穿孔2111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211,并且与第一轴贯穿孔101相连。转子贯穿孔2111作为也作为制冷剂发挥功能的流体F的流通路径而被利用。在转子21旋转时,在轴1的中空部12中流通的流体F能够经由第一轴贯穿孔101流入转子贯穿孔2111。另外,流入转子贯穿孔2111的流体F能够从转子贯穿孔2111的轴向两端部向外部流出。流出的流体F飞向定子22,例如冷却线圈部222(特别是线圈端部2221)等。另外,流出的流体F向可旋转地支撑轴1的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三马达轴承4311等飞散,润滑这些轴承4211、4311并进行冷却。
<1-2-2.定子22>
定子22与转子21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驱动装置100包括定子22。定子22配置在比转子21更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定子22具有定子铁芯221和线圈部222。定子22由后述的第一壳体筒部41保持。定子铁芯221具有从圆环状磁轭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磁极齿(未图示)。线圈部222通过隔着绝缘体(省略图示)将导线卷绕在磁极齿上而形成。线圈部222具有从定子铁芯221的轴向端面突出的线圈端部2221。
<1-3.齿轮部3>
接着,齿轮部3是将马达部2的动力传递给后述的驱动轴Ds的动力传递装置。齿轮部3具有减速装置31和差动装置32。
<1-3-1.减速装置31>
减速装置31与轴1连接。减速装置31具有减小马达部2的旋转速度,使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与减速比相应地增大的功能。减速装置31将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传递给差动装置32。即,齿轮部3与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的轴1的轴向一方D1侧连接。
减速装置31具有主驱动齿轮311、中间从动齿轮312、最终驱动齿轮313和中间轴314。从马达部2输出的转矩经由轴1、主驱动齿轮311、中间从动齿轮312、中间轴314及最终驱动齿轮313向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传递。
主驱动齿轮311配置在轴1的外周面。主驱动齿轮311可以是与轴1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而被牢固地固定。主驱动齿轮311与轴1一起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旋转。
中间轴314沿着与旋转轴线J1平行的中间轴线J2延伸。中间轴314的两端由第一中间轴承4231及第二中间轴承4621支撑为能够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中间从动齿轮312及最终驱动齿轮313配置在中间轴314的外周面。中间从动齿轮312可以是与中间轴314相同的部件,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而被牢固地固定。
中间从动齿轮312及最终驱动齿轮313与中间轴314一体地以中间轴线J2为中心旋转。中间从动齿轮312与主驱动齿轮311啮合。最终驱动齿轮313与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啮合。
轴1的转矩从主驱动齿轮311传递到中间从动齿轮312。接着,传递到中间从动齿轮312的转矩经由中间轴314传递到最终驱动齿轮313。此外,转矩从最终驱动齿轮313传递到齿圈321。
<1-3-2.差动装置32>
差动装置32安装在驱动轴Ds上。差动装置32具有齿圈321。齿圈321将从减速装置31传递来的转矩传递给驱动轴Ds。驱动轴Ds分别安装在差动装置32的轴向一方D1侧及轴向另一方D2侧上。轴向一方D1侧的驱动轴Ds1由后述的第一输出轴承4241可旋转地支撑。轴向另一方D2侧的驱动轴Ds2由后述的第二输出轴承4631可旋转地支撑。例如,在车辆转弯时,差动装置32吸收轴向两侧的驱动轴Ds1、Ds2的转速差,并向轴向两侧的驱动轴Ds1、Ds2传递转矩。
齿圈321的下端部配置在积存流体F的后述的液体贮存部P的内部(参照图1),所述流体F积存在齿轮部收纳空间402的下部。因此,当齿圈321旋转时,流体F被齿圈321的齿轮齿搅起。通过由齿圈321搅起的流体F,齿轮部3的各齿轮、轴承被润滑或冷却。另外,被搅起的流体F的一部分被贮存在后述的托盘部464中,还经由轴1用于马达部2的冷却。
<1-4.壳体4>
壳体4收纳轴1、马达部2和齿轮部3。壳体4具有第一壳体筒部41、侧板部42、壳体盖部43、罩部件44、第二壳体筒部45和齿轮盖部46。另外,第一壳体筒部41、侧板部42、壳体盖部43、罩部件44、第二壳体筒部45及齿轮盖部46例如使用导电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铁、铝、它们的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另外,为了抑制接触部分中的异种金属接触腐蚀,它们优选使用相同的材料形成。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它们也可以使用金属材料以外的材料形成,它们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形成。
壳体4还收纳转子21、定子22、第三马达轴承4311等。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备壳体4。详细而言,壳体4具有马达收纳空间401。马达收纳空间401是由第一壳体筒部41、侧板部42及壳体盖部43围成的空间,收纳转子21、定子22、第一马达轴承4211及第三马达轴承4311等。
另外,如上所述,壳体4收纳齿轮部3。详细地说,壳体4具有齿轮部收纳空间402。齿轮部收纳空间402是由侧板部42、第二壳体筒部45及齿轮盖部46围成的空间,收纳减速装置31及差动装置32等。
在齿轮部收纳空间402内的下部配置有积存流体F的液体贮存部P。差动装置32的一部分浸入液体贮存部P。积存在液体贮存部P的流体F通过差动装置32的动作而被搅起,并被提供到齿轮部收纳空间402的内部。例如,当差动装置32的齿圈321旋转时,流体F被齿圈321的齿面搅动。被搅起的流体F的一部分在齿轮部收纳空间402内被提供到减速装置31及差动装置32的各齿轮及各轴承,用于润滑。另外,被搅起的流体F的另一部分被提供到轴1的内部,并被提供到马达部2的转子21及定子22、齿轮部收纳空间402内的各轴承,用于冷却、润滑。
<1-4-1.第一壳体筒部41>
第一壳体筒状部4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在第一壳体筒部41的内侧配置有马达部2、后述的流体贮存器54等。另外,在第一壳体筒部41的内侧面固定有定子铁芯221。
<1-4-2.侧板部42>
侧板部42覆盖第一壳体筒部41的轴向另一端部,并且覆盖第二壳体筒部45的轴向一端部。侧板部42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划分出第一壳体筒部41及第二壳体筒部45。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筒部41及侧板部42是单一部件的各不相同的一部分。通过将它们一体地形成,能够提高它们的刚性。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两者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
侧板部42具有供轴1插通的侧板贯穿孔4201和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侧板贯穿孔4201及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沿轴向贯通侧板部42。侧板贯穿孔4201的中央与旋转轴线J1一致。在侧板贯穿孔4201中插通轴1。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的中央与驱动轴线J3一致。轴向一方D1侧的驱动轴Ds1插通于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在驱动轴Ds1与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之间的间隙中配置有对两者之间进行密封的油封(未图示)。
另外,侧板部42还具有第一马达轴承保持架42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架422、第一中间轴承保持架423及第一输出轴承保持架424。第一马达轴承保持架421在侧板部42配置于侧板贯穿孔4201的轴向一方D1侧,保持第一马达轴承4211。第二马达轴承保持架422沿着侧板贯穿孔4201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外缘部配置,保持第二马达轴承4221。第一中间轴承保持架423配置在侧板部42的轴向另一端面上,保持第一中间轴承4231。第一输出轴承保持架424在侧板部42沿着第一驱动轴贯穿孔4202的轴向另一端部的外缘部配置,保持第一输出轴承42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马达轴承4211、第二马达轴承4221、第一中间轴承4231和第一输出轴承4241是滚珠轴承。
<1-4-3.壳体盖部43>
壳体盖部43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覆盖第一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端部。壳体盖部43安装在第一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端部。壳体盖部43向第一壳体筒部41的固定例如能够举出利用螺钉的固定,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够将壳体盖部43牢固地固定在第一壳体筒部41上的方法。由此,壳体盖部43能够与第一壳体筒部41的轴向一端部紧贴。另外,紧贴是指具有部件内部的流体F不向外部泄漏的程度、以及外部的水、尘埃、灰尘等异物不侵入的程度的密闭性。关于紧贴,以下相同。
壳体盖部43还包括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配置在壳体盖部43的轴向另一端面。马达包括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保持第三马达轴承4311。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是本发明的“轴承保持架”的一个例子。即,驱动装置100具备第三马达轴承4311。第三马达轴承4311可旋转地支撑轴1。第三马达轴承4311是本发明的“轴承”的一个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滚珠轴承。
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具有供轴1插通的开口部4312。开口部4312沿轴向贯通壳体盖部43,从轴向观察包围旋转轴线J1。
另外,壳体盖部43还具有检测器保持架432和凹部433。检测器保持架432和凹部43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配置在壳体盖部43的轴向一方D1侧的台阶。这些台阶是包围旋转轴线J1的环状。检测器保持架432保持旋转检测器7。凹部433配置在壳体盖部43的轴向一方D1侧,向轴向另一方D2侧凹陷。开口部4312穿过检测器保持架432和凹部433。
<1-4-4.罩部件44>
罩部件44安装于壳体盖部43的轴向一端面。罩部件44向壳体盖部43的安装例如能够举出螺纹紧固,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够将罩部件44牢固地固定于壳体盖部43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44与壳体盖部43一起形成空间403。空间403是由壳体盖部43及罩部件44包围的空间,收纳轴1的轴向一端部、旋转检测器7、密封部件8等。
罩部件44具有板部441和板凹部442。板部441是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旋转轴线J1向径向扩展。板部441配置在比轴1的轴向一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覆盖开口部4312及轴1的轴向一端部。板凹部442配置在板部441的轴向另一方D2侧,包围旋转轴线J1而向轴向一方D1侧凹陷。板凹部442收纳轴筒部11的轴向一端部和第一除电装置6。
<1-4-5.第二壳体筒部45>
第二壳体筒部45是包围旋转轴线J1的筒状,沿轴向延伸。第二壳体筒部45的轴向一端部与侧板部42连接,并被侧板部42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筒部45可装卸地安装在侧板部42的轴向另一端部。另外,第二壳体筒部45向侧板部42的安装例如能够举出利用螺钉的固定,但不限于此,能够广泛采用拧入、压入等能够将第二壳体筒部45牢固地固定在侧板部42上的方法。由此,第二壳体筒部45能够与侧板部42的轴向另一端部紧贴。
<1-4-6.齿轮盖部46>
齿轮盖部46在与旋转轴线J1交叉的方向上扩展。在第二壳体筒部45及齿轮盖部46的内侧配置有齿轮部3。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筒部45及齿轮盖部46是单一部件的各不相同的一部分。然而,不限于该示例,第二壳体筒部45及齿轮盖部46也可以是不同的部件。
齿轮盖部46具有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0。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0的中央与驱动轴线J3一致。驱动轴Ds插通于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0中。在轴向另一方D2侧的驱动轴Ds2与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0之间的间隙配置有油封(未图示)。
齿轮盖部46还包括第四马达轴承保持架46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架462和第二输出轴承保持架463。这些轴承保持架461、462、463在齿轮部收纳空间402中配置于齿轮盖部46的轴向一端面。第四马达轴承保持架461和第二中间轴承保持架462设置在齿轮盖部46的轴向一端面上。第四马达轴承保持架461保持第四马达轴承4611。第二中间轴承保持架462保持第二中间轴承4621。第二输出轴承保持架463在齿轮盖部46沿着第二驱动轴贯穿孔460的轴向一端部的外缘部配置,保持第二输出轴承463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马达轴承4611、第二中间轴承4621和第二输出轴承4631是滚珠轴承。
另外,齿轮盖部46具有托盘部464和流路465。托盘部464配置在齿轮盖部46的轴向一端面,具有向铅垂下方凹陷的凹部。在托盘部464中能够贮存由齿圈321搅起的流体F。流路465是流体F的通路,连接托盘部464和轴1的流入口111。积存在托盘部464中的流体F被提供至流路465,并从轴1的轴向另一端部的流入口111流入中空部12。
<1-5.液体循环部5>
接着,说明液体循环部5。液体循环部5具有配管部51、泵52、冷却器单元53和流体贮存器54。
配管部51连接泵52和配置在第一壳体筒部41的内部的流体贮存器54,向流体贮存器54提供流体F。泵52吸入积存在齿轮部收纳空间402的下部区域的流体F。泵52是电动泵,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利用驱动装置100的轴1的动力的一部分进行驱动的结构。
冷却器单元53在配管部51中配置在泵52与流体贮存器54之间。即,由泵52吸引的流体F经由配管部51通过冷却器单元53后,被输送到流体贮存器54。向冷却单元53提供例如从外部提供的水等制冷剂。冷却器单元53在制冷剂与流体F之间进行热交换,降低流体F的温度。
流体贮存器54是在马达收纳空间401的内部配置在定子22的铅垂上方的托盘。在流体贮存器54的底部形成有滴下孔(省略符号),通过从滴下孔滴下流体F来冷却马达部2。滴下孔例如形成在定子22的线圈部222的线圈端部2221的上部,线圈部222被流体F冷却。
<1-6.第一除电装置6>
接着,参照图2A及图2B和图4A及图4B,说明第一除电装置6。图4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一除电装置6的一例的立体图。图4B是示出第一除电装置6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第一除电装置6配置在轴筒部11的径向外侧。另外,第一除电装置6配置在比第三马达轴承4311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将轴1与壳体4电连接。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备第一除电装置6。由于在轴向上的轴壁部13与罩部件44之间也可以不配置第一除电装置6,因此能够抑制驱动装置100的轴向尺寸的增大。
第一除电装置6与轴1及罩部件44接触,与两者电连接。例如,第一除电装置6被收纳在罩部件44的板凹部442中。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驱动装置100的轴向尺寸的增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除电装置6的径向内端部与轴筒部11的外周面接触。另外,第一除电装置6的径向外端部与罩部件44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除电装置6的径向外端部与板凹部442的朝向径向内侧的内周面接触,并且第一除电装置6的轴向一端部与板凹部442的朝向轴向另一方D2侧的内底面接触。通过使第一除电装置6与板凹部442的内周面及内底面这两者接触,能够进一步扩大第一除电装置6与罩部件44的接触面积。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两者间的导电性,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除电装置6对轴1的除电效果。但是,不限于图2A及图2B的示例,第一除电装置6也可以仅与板凹部442的内周面及内底面中的一方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除电装置6具有导电部件61和导电性的保持部件62。保持部件62保持导电部件61。
导电部件61例如可以是包含沿径向延伸的多个纤维的刷形状,也可以是成形体。导电部件61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导电部件61的材料优选使用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更优选使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作为导电部件61的材料,例如可以采用碳纤维、含有金属等导电性填料的复合树脂等。保持部件62例如为金属制,在内部收纳导电部件61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61的前端(即径向内端部)与轴筒部11的外周面接触。保持部件62固定于罩部件44(板凹部442的内周面及/或内底面)。但是,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也可以是导电部件61的前端(即径向外端部)与罩部件44(例如板凹部442的内周面和/或内底面)接触,并且保持部件62固定于轴筒部11的外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除电装置6为包围旋转轴线J1的环状,嵌合于板凹部442的内周面。这样,能够在板凹部442的内周面嵌入环状的第一除电装置6,因此能够将第一除电装置6稳定地固定在轴筒部11的内部。
例如如图4A所示,导电部件61及保持部件62是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导电部件61的径向外侧被保持部件62的径向内端部保持。导电部件61的径向内侧从保持部件62的径向内端部向径向内侧扩展。保持部件62的径向外端部与轴筒部11的内周面嵌合。
但是,并不限于图4A的示例,导电部件61的径向外端部也可以与轴筒部11的内周面嵌合。此时,导电部件61的径向内侧被保持在保持部件62的径向外端部,导电部件61的径向外侧从保持部件62的径向外端部向径向外侧扩展。
另外,不限于图4A的示例,第一除电装置6也可以不是环状。例如,如图4B所示,第一除电装置6可以是长方体形状,也可以是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沿周向延伸的弧状。例如,在周向的一部分区域中,导电部件61与轴筒部11的外周面接触,并且保持部件62固定于罩部件44。或者相反地,也可以在周向的一部分区域中,导电部件61与罩部件44接触,并且保持部件62固定于轴筒部11的外周面。通过使导电部件61在周向的一部分区域与轴筒部11的外周面或罩部件44接触,能够进一步减小轴1每旋转一圈的导电部件61的滑动面积。因此,能够减少在导电部件61与轴筒部11或罩部件44的接触部分产生的磨损粉。
另外,第一除电装置6也可以还具有弹性部件63(参照图4B)。弹性部件63以被压缩的状态收纳在保持部件62的内部。通过该弹性,弹性部件63将导电部件61向轴1或罩部件44(板凹部442的内周面)推压。弹性部件63可以采用弹簧圈、板簧、橡胶等。另外,在图4A中未图示弹性部件63,但图4A的第一除电装置6也可以与图4B同样地具有弹性部件63。但是,这些示例并不排除第一除电装置6不具有弹性部件63的结构。
<1-7.旋转检测器7>
旋转检测器7安装在壳体盖部43的轴向一方D1侧。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具备旋转检测器7。旋转检测器7检测轴1的旋转角度。旋转检测器7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与第一除电装置6之间。这样,通过配置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及第一除电装置6之间的旋转检测器7,能够检测轴1的旋转角度。
优选旋转检测器7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参照图2A及图2B)。这样,能够在由密封部件8从第三马达轴承4311划分出的空间中配置分解器那样的旋转检测器7。例如,能够在配置有第一除电装置6的空间403中配置旋转检测器7。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润滑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流体F施加在旋转检测器7上。但是,该示例并不排除旋转检测器7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的结构。
旋转检测器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具有分解器转子及分解器定子的分解器。旋转检测器7具有固定在轴1上的分解器转子(省略图示)和固定于壳体4的壳体盖部43的分解器定子(省略图示)。分解器转子及分解器定子为环状。分解器定子的内周面与分解器转子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分解器定子在转子21旋转时定期地检测分解器转子的旋转角度位置。由此,旋转检测器7取得转子21的旋转角度位置的信息。另外,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旋转检测器7也可以不是分解器,例如也可以是旋转编码器等。
<1-8.密封部件8>
密封部件8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及第一除电装置6之间。如上所述,驱动装置100还具备密封部件8。密封部件8划分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和配置有旋转检测器7的空间403。详细地说,密封部件8是包围旋转轴线J1的环状,覆盖轴1与壳体盖部43(换言之,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这样一来,能够利用配置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和第一除电装置6之间的密封部件8使第一除电装置6与第三马达轴承4311隔离。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润滑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流体F流到第一除电装置6。因此,第一除电装置6能够良好地维持与轴1的电连接。即,能够抑制或防止轴1的除电效率的降低。进而,通过密封部件8也能够抑制或防止润滑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流体F施加于旋转检测器7。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8在开口部4312的轴向一端部配置在其外部。但是,密封部件8的配置不限于本实施方式的示例。例如,密封部件8也可设置在开口部4312的内部。另外,优选密封部件8配置在比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这样,能够抑制或防止从第二轴贯穿孔102流出的流体F流到旋转检测器7。但是,该示例并不排除密封部件8配置在比第二轴贯穿孔102的径向外端部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8使用所谓的抛油环。例如,密封部件8具有固定部81。固定部81固定在轴1的径向外侧面上。固定部81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另外,密封部件8还具有凸缘部82。凸缘部82从固定部81向径向外侧扩展,覆盖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与轴1之间的间隙。通过用从固定部81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82覆盖开口部4312及轴1间的间隙,润滑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流体F难以从第三马达轴承保持架431侵入配置第一除电装置6的空间403。
但是,密封部件8不限于该示例。密封部件8也可以使用油封、机械密封、衬垫等。或者,密封部件8可以是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一部分。即,第三马达轴承4311也可以是具备密封部件8的密封型滚珠轴承。或者,密封部件8也可以是第一除电装置6的一部分。例如,密封部件8也可以是覆盖第一除电装置6的表面而从空间403密封的覆盖膜。
<2.变形例>
接着,参照图5,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变形例的轴除电结构的概念图。另外,图5只是概念图,各部的配置及尺寸不限于与实际的驱动装置100严格相同。另外,图5对应于图1的虚线所包围的部分A。以下,关于变形例,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另外,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变形例中,驱动装置100还具备第二除电装置9。第二除电装置9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三马达轴承4311与第一除电装置6之间,将轴1与壳体4电连接。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除电装置9在径向上配置在壳体盖部43和轴筒部11之间。通过与第一除电装置6分开地进一步配置第二除电装置9,能够更可靠地将轴1与壳体4电连接。因此,能够提高轴1的除电效果。
优选第二除电装置9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一方D1侧的位置。第二除电装置9与轴1及壳体盖部43接触,并与两者电连接。如图5所示,第二除电装置9固定于壳体盖部43(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及轴筒部11中的一方,与壳体盖部43(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及轴筒部11中的另一方接触。这样,能够在由密封部件8从第三马达轴承4311划分出的空间中配置第二除电装置9。例如,可以在配置有第二除电装置9的空间403中配置第二除电装置9。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润滑第三马达轴承4311的流体F流到第二除电装置9。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轴向上,第二除电装置9配置在旋转检测器7和密封部件8之间。即,第二除电装置9配置在比旋转检测器7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但是,不限于图5的示例,第二除电装置9例如也可以在轴向上配置在第一除电装置6和旋转检测器7之间。
另外,不限于上述示例,第二除电装置9也可以配置在比密封部件8靠轴向另一方D2侧的位置。例如,第二除电装置9也可以配置在轴向上的第三马达轴承4311及密封部件8之间。另外,第二除电装置9也可以配置在开口部4312内。
第二除电装置9具有导电部件91和导电性的保持部件92。保持部件92保持导电部件91。第二除电装置9既可以是与第一除电装置6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与第一除电装置6不同的结构。
导电部件91例如可以是包含沿径向延伸的多个纤维的刷形状,也可以是成形体。导电部件91使用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导电部件91的材料优选使用滑动性良好的材料,更优选使用摩擦系数低的材料。导电部件91的材料可以采用例如碳纤维、含有金属等导电性填料的复合树脂等。保持部件92例如为金属制,在内部收纳导电部件91的一部分。
在图5中,导电部件91的前端(即径向内端部)与轴筒部11的外周面接触。保持部件92固定于壳体盖部43(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但是,并不限于图5的示例,也可以是导电部件91的前端(即径向外端部)与壳体盖部43(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接触,并且保持部件92固定于轴筒部11的外周面。
在图5中,第二除电装置9为包围旋转轴线J1的环状,与壳体盖部43的凹部433的内周面嵌合。通过使第二除电装置9嵌入凹部433,能够将第二除电装置9稳定地固定于壳体盖部43。
图5中的导电部件91及保持部件92与图4A中的第一除电装置6同样,是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第二除电装置9也可以不是环状。例如,第二除电装置9与图4B中的第一除电装置6同样可以是长方体形状,也可以是在以旋转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上延伸的弧状。这样,导电部件91在周向的一部分区域与轴筒部11或壳体盖部43接触。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轴1每旋转一周的导电部件91的滑动面积。因此,能够减少在导电部件91与轴1或壳体盖部43的接触部分产生的磨损粉。
另外,第二除电装置9与图4B中的第一除电装置6同样,也可以还具有弹性部件(省略图示)。弹性部件以被压缩的状态收纳在保持部件92的内部。通过其弹性,弹性部件将导电部件91向轴1或壳体盖部43(开口部4312的内周面)推压。
<3.其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来实施。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能够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适当地任意组合。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本发明适用于车载用的驱动装置100。但是,不限于该示例,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在车载以外的用途中使用的驱动装置等。
本发明对于使可旋转的轴接地的装置是有用的。另外,本发明对于搭载于车辆的驱动装置是有用的,但对于用于车载以外的用途的驱动装置也是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所述轴沿旋转轴线在轴向上延伸;
转子,所述转子固定在所述轴上,能够以所述旋转轴线为中心旋转;
定子,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开间隙地对置;
轴承,所述轴承能旋转地支撑所述轴;
壳体,所述壳体收纳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轴承;
第一除电装置,所述第一除电装置配置在比所述轴承靠轴向一方的位置,将所述轴与所述壳体电连接;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在轴向上配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除电装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具有:
包围所述旋转轴线的筒状的轴筒部;以及
在径向或与径向及轴向倾斜交叉的方向上贯通所述轴筒部的轴贯穿孔,
所述轴贯穿孔的径向外端部连接在所述轴承与所述密封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还具有配置在所述轴筒部的内部且沿径向扩展的轴壁部,
所述轴壁部配置在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同的轴向位置,或者配置在比所述轴贯穿孔的径向内端部靠轴向一方且比所述密封部件靠轴向另一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保持所述轴承的轴承保持架,
所述轴承保持架具有供所述轴插通的开口部,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轴的径向外侧面;以及
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从所述固定部向径向外侧扩展,并覆盖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轴之间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检测所述轴的旋转角度的旋转检测器,
所述旋转检测器在轴向上配置在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除电装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检测器配置在比所述密封部件靠轴向一方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除电装置,所述第二除电装置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轴承与所述第一除电装置之间,将所述轴与所述壳体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除电装置配置在比所述密封部件靠轴向一方的位置。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CN202210734788.3A 2021-06-30 2022-06-27 驱动装置、车辆 Pending CN1155493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8482A JP2023006084A (ja) 2021-06-30 2021-06-30 駆動装置、車両
JP2021-108482 2021-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9344A true CN115549344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4929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4788.3A Pending CN115549344A (zh) 2021-06-30 2022-06-27 驱动装置、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06500A1 (zh)
JP (1) JP2023006084A (zh)
CN (1) CN115549344A (zh)
DE (1) DE102022116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36835A (ja) * 2021-03-08 2022-09-2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JP2023006089A (ja) * 2021-06-30 2023-01-18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モータ、駆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3836B2 (en) 2003-03-17 2007-03-2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Grounding brush for mitigating electrical current on motor shaf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16047A1 (de) 2023-01-05
US20230006500A1 (en) 2023-01-05
JP2023006084A (ja) 2023-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549344A (zh) 驱动装置、车辆
CN114321339B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电动机单元
US11990817B2 (en) Motor and drive device
CN115807839A (zh) 驱动装置
CN115051499A (zh) 电动机
CN115149747A (zh) 马达单元
CN115549346A (zh) 驱动装置、车辆
CN115549347A (zh) 驱动装置、车辆
US20230088074A1 (en) Drive apparatus and vehicle
US11784531B2 (en) Motor having an electrical discharging device and cover member
CN115811180A (zh) 驱动装置
US20220393546A1 (en) Motor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tor unit
US11990821B2 (en) Motor
JP2022130272A (ja) モータ
CN115118093A (zh) 马达
CN115549345A (zh) 马达单元
CN115882652A (zh) 马达、驱动装置
CN113872374A (zh) 马达单元
JP2023040997A (ja) 駆動装置、車両
CN114257018A (zh) 马达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