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8231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8231A
CN115548231A CN202110724827.7A CN202110724827A CN115548231A CN 115548231 A CN115548231 A CN 115548231A CN 202110724827 A CN202110724827 A CN 202110724827A CN 115548231 A CN115548231 A CN 1155482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light emitting
index layer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48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博
于池
李泽宇
彭伊娜
田越
黄炜赟
王娅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48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823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9124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383A1/zh
Priority to US18/042,975 priority patent/US20240032402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548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82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基底;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发光器件位于基底上;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开口区域在基底上的投影与发光器件在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侧壁进行反射;第二折射率层,位于第一折射率层背离基底的一侧,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开口区域,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Organic Electroluminesecent Display,OLED)相对于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是当今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蓝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基底上;
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所述侧壁进行反射;
第二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所述开口区域,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在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基底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所述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包括第一面积发光器件、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第三面积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面积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相对应;其中,
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低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所述曲线形状为“S”或“Z”字型。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所述开口区域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倒梯形。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内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同层设置。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内。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中心区域。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坡度角近似相同,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高度相同。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梯形、三角形或圆弧形。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为50°~70°,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的底边宽度为1um~8um。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SiNx。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之间的封装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触控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触控结构和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复用为所述第一折射率层。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的第一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交错限定出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所述金属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覆盖所述金属线。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树脂,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混合有亚克力微粒的树脂或亚克力材料。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为蓝色发光器件。
可选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的有效发光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相关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和图5中发光器件23和侧壁33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和图5中发光器件23和侧壁331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公开内容。
在传统的OLED中,如图1所示,由于发光器件10发射的光线最终从玻璃盖板20(高折射率)射入空气(低折射率),当光线在玻璃盖板10界面的入射角度达到或大于全反射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内反射,大部分发射光在器件内发生全反射以及散射被消耗掉,造成整体出光效率低。
为了提高OLED的出光效率,如图2所示,可以在封装层30外制作微棱镜(Microlens)40,即使用低折射率的微棱镜40+高折射率的平坦层50,利用全反射原理调整光线到达玻璃盖板20界面时的入射角,减小斜视角方向光线的全内反射,提高出光效率。
传统的RGB像素排布方式已无法满足高分辨率产品的要求,为了在相当的显示效果前提下子像素发光面积占比更大,目前采用较多的是GGRB像素排列方式,GGRB像素排列方式可有效改善烧屏问题。
但是在GGRB像素排列中,如图3所示,由于B像素面积较大,其发射的很多光线在到达微棱镜40界面时,未达到全反射临界角,因此最终无法从玻璃盖板表面射出,造成蓝光的亮度增益远低于红光和绿光。
基于此,为了解决蓝光的亮度增益远低于红光和绿光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4-图7所示,包括:
基底1;
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21、22、23),发光器件(21、22、23)位于基底1上;
第一折射率层3,包括与多个发光器件(21、22、23)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31、32、33),开口区域(例如31)在基底1上的投影与发光器件21在基底1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开口区域(例如33)的侧壁331在平行于基底1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第一折射率层3用于将发光器件(21、22、23)发出的光在侧壁331进行反射;
第二折射率层4,位于第一折射率层3背离基底1的一侧,第二折射率层4整面设置且填充各开口区域(31、32、33),第二折射率层4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3的折射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4和图5为显示面板的两种截面示意图,图6和图7图可以为图4中发光器件23、开口区域33和第一折射率层3的两种俯视示意图,图6和图7图也可以为图5中发光器件23、开口区域33和第一折射率层3的两种俯视示意图。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由于高折射率的第二折射率层4覆盖开口区域(31、32、33),且第一折射率层3为低折射率层,因此开口区域(例如33)的侧壁331为发光器件23发射的光线发生全反射的界面,本公开通过将第一折射率层3的至少部分开口区域(例如33)的侧壁331在平行于基底1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设置成包括多个凹凸曲线,这样可以增大开口区域33的侧壁331面积,因此可以增加全反射的界面面积,从而提高发生全发射的光线数量,进而提高发光器件23的出光增益。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位于第二折射率层4背离基底1一侧的封装层5,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折射率层3和第二折射率层4在显示面板封装之前制作;发光器件(21、22、23)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基底1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未示出),第一折射率层3位于阴极和第二折射率层4之间。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所示,第一折射率层3的材料可以包括聚酰亚胺,第二折射率层4的材料可以包括SiNx。具体地,由于在制作显示面板时,需要制作像素界定层(PDL)来限定像素开口区域,发光器件制作在对应的像素开口区域内,PDL的材料一般为聚酰亚胺,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折射率层3可以采用PDL材料制作;具体地,聚酰亚胺的折射率为1.65,SiNx的折射率为1.94。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图4是以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为PDL材料(聚酰亚胺),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SiNx为例进行说明的,这样可以方便制作。当然在具体实施时,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也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的材料,只要二者满足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即可。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位于发光器件(21、22、23)和第一折射率层3之间的封装层5,即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折射率层3和第二折射率层4在显示面板封装之后制作。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位于封装层5和第二折射率层4之间的触控结构6,以及位于触控结构6和第二折射率层4之间的平坦层7;平坦层7复用为第一折射率层3,这样不用单独在平坦层7上制作第一折射率层3,可以节省一层膜层的制作。具体地,平坦层7用于平坦触控结构6的表面以进行后续制作工艺,虽然平坦层7复用为第一折射率层3,而第一折射率层3具有开口区域,但是第二折射率层4整面设置且覆盖开口区域,因此实际起到平坦作用的是第二折射率层4,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不会影响后续膜层的平坦性。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8所示,触控结构6包括层叠的第一触控电极层61、触控绝缘层62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第一触控电极层61靠近基底1,第一折射率层3设置在第二触控电极层63远离基底1的一侧。具体地,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其中一个为驱动电极,另一个为感应电极。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9所示,图9为图8的部分膜层的俯视示意图,第一触控电极层61和第二触控电极层63包括多个金属网格,金属网格包括多条金属线601,多条金属线601交错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602,金属线601在基底1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且第一折射率层3覆盖金属线601。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一折射率层3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平坦层的材料),第二折射率层4的材料可以包括混合有亚克力微粒的树脂或亚克力材料。具体地,混合有亚克力微粒的树脂的折射率比单独树脂材料的折射率大,亚克力材料的折射率比树脂的折射率大。
在具体实施时,为例使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线尽可能的在第一折射率层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开口区域(例如3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发光器件23的有效发光区域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在相当的显示效果前提下子像素发光面积占比更大,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采用GGRB像素排列方式,其中21代表R子像素,22代表G子像素,23代表B子像素,GGRB像素排列方式可有效改善烧屏问题,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发光器件(21、22、23)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器件21、绿色发光器件22和蓝色发光器件23,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23为蓝色发光器件。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增大发光器件的出光角度,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图5和图8所示,沿基底1的厚度方向,开口区域(31、32、33)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倒梯形。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和图10所示,由于蓝色发光器件23发光面积较大,第一折射率层3(聚酰亚胺)的折射率n1为1.65,第二折射率层4(SiNx)的折射率n2为1.94。如图11所示,图11为现有技术中图3所示的B像素的截面示意图,较多的光线(如B像素中心区域的光线L)到达第一折射率层3和第二折射率层4界面的入射角θ1小于全反射临界角(arcsin n1/n2=58°),最终折射后在空气界面再次发生全内反射,造成B像素出光增益明显减小。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图7所示,在平行于基底1表面方向上,在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23对应的开口区域33的侧壁331中,侧壁331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这样可以增大开口区域33的侧壁331面积,因此可以增加全反射的界面面积,从而提高发生全发射的光线数量,进而提高蓝色发光器件23的出光增益。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以侧壁331的顶边和底边均包括多个凹凸曲线为例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和图5所示,基底1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区域R、第二子像素区域G和第三子像素区域B,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21、22、23)包括第一面积发光器件21、第二面积发光器件22和第三面积发光器件23,第一面积发光器件21与第一子像素区域R相对应,第二面积发光器件22和第二子像素区域G相对应,第三面积发光器件23和第三子像素区域B相对应;其中,
第三子像素区域B的发光效率低于第一子像素区域R的发光效率以及低于第二子像素区域G的发光效率,第三子像素区域B对应的开口区域33的侧壁331中,侧壁331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从而增大开口区域33的侧壁331面积,因此可以增加全反射的界面面积,从而提高发生全发射的光线数量,进而提高第三子像素区域B对应的发光器件23的出光增益。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4-图7所示,在平行于基底1表面方向上,曲线形状可以为“S”或“Z”字型。当然,曲线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具体地,如图6所示,侧壁331的顶边和底边的曲线形状为“S”型;如图7所示,侧壁331的顶边和底边的曲线形状为“Z”字型。当然图6和图7中也可以是顶边为“S”型,底边为“Z”字型;也可以是顶边为“Z”型,底边为“S”字型。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2-图14所示,还包括位于至少部分开口区域(例如33)内的微棱镜结构7,微棱镜结构7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23对应的开口区域33在基底1上的正投影面积;微棱镜结构7与第一折射率层3同层设置。这样,只需要在形成第一折射率层3时改变原有的构图图形,即可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形成微棱镜结构7与第一折射率层3的图形,不用增加单独制备微棱镜结构7的工艺,可以简化制备工艺流程,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12和图13为显示面板的另外两种截面示意图,图14为图12和图13中发光器件23、开口区域33、第一折射率层3和微棱镜结构7的俯视示意图。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蓝色发光器件发光面积较大,蓝色发光器件发出的较多的光线到达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界面的入射角θ1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最终折射后在空气界面再次发生全内反射,造成B像素出光增益明显减小。因此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2-图14所示,微棱镜结构7位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23对应的开口区域33内。
具体地,如图15所示,图15为图12和图13中蓝色发光器件23、第一折射率层3、第二折射率层4和微棱镜结构7的放大示意图,本公开实施例在图4和图5结构的基础上在蓝色发光器件23对应的开口区域33内增加一个独立的微棱镜结构7,利用折射原理可以将原本入射角较小的光线(如B像素中心区域的光线L)的传播方向改变(即在微棱镜结构7界面发生一次折射后入射至第一折射率层3界面),增大其到达开口区域33侧壁时的入射角,使该入射角达到全反射临界角,从而让更多的光线反射出去,进一步提高蓝色发光器件23的出光增益。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蓝色发光器件23中心区域发射的光线到达第一折射率层的界面的入射角较小,为了使得蓝色发光器件23中心区域发射的光线到达第一折射率层的界面的入射角达到全反射临界角,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2-图14所示,微棱镜结构7位于开口区域23的中心区域,当然微棱镜结构7的位置可以与开口区域23的中心区域具有一定的误差。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使得蓝色发光器件23发射的光线到达第一折射率层的界面的入射角尽可能的达到全反射的临界角,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5所示,微棱镜结构7的坡度角θ2与第一折射率层3的坡度角θ3近似相同,微棱镜结构7的高度h1与第一折射率层3的高度h2相同,h1和h2优选为2um~4um。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微棱镜结构7的坡度角θ2为50°~70°,微棱镜结构7沿基底1厚度方向的截面的底边宽度w为1um~8um,优选为4um~5um。
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中,如图12、图13和图15所示,微棱镜结构7沿基底1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可以为正梯形;当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如图16所示,微棱镜结构7沿基底1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如图17所示,微棱镜结构7沿基底1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由于该显示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一种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由于高折射率的第二折射率层覆盖开口区域,且第一折射率层为低折射率层,因此开口区域的侧壁为发光器件发射的光线发生全反射的界面,本公开通过将第一折射率层的至少部分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设置成包括多个凹凸曲线,这样可以增大开口区域的侧壁面积,因此可以增加全反射的界面面积,从而提高发生全发射的光线数量,进而提高发光器件的出光增益。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中,包括:
基底;
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基底上;
第一折射率层,包括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对应的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与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所述开口区域的侧壁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的截面的轮廓形状包括多个凹凸曲线;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用于将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在所述侧壁进行反射;
第二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二折射率层整面设置且填充各所述开口区域,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在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基底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第一子像素区域、第二子像素区域和第三子像素区域,所述发光面积不同的多个发光器件包括第一面积发光器件、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第三面积发光器件,所述第一面积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二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三面积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相对应;其中,
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低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区域的发光效率,所述第三子像素区域对应的开口区域的侧壁中,所述侧壁的顶边和/或底边包括多个凹凸曲线。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在平行于所述基底表面方向上,所述曲线形状为“S”或“Z”字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沿所述基底的厚度方向,所述开口区域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倒梯形。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内的微棱镜结构,所述微棱镜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至少部分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所述微棱镜结构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同层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对应的开口区域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位于所述开口区域的中心区域。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坡度角近似相同,所述微棱镜结构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高度相同。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为正梯形、三角形或圆弧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微棱镜结构的坡度角为50°~70°,所述微棱镜结构沿所述基底厚度方向的截面的底边宽度为1um~8um。
12.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背离所述基底一侧的封装层,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聚酰亚胺,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SiNx。
14.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光器件和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之间的封装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还包括:位于所述封装层和所述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触控结构,以及位于所述触控结构和第二折射率层之间的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复用为所述第一折射率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触控结构包括层叠的第一触控电极层、触控绝缘层和第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靠近所述基底,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设置在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包括多条金属线,所述多条金属线交错限定出所述金属网格的网孔,所述金属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位于相邻的发光器件之间,且所述第一折射率层覆盖所述金属线。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树脂,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材料包括混合有亚克力微粒的树脂或亚克力材料。
19.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发光面积最大的发光器件为蓝色发光器件。
20.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开口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发光器件的有效发光区域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
21.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24827.7A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5482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4827.7A CN115548231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2/079124 WO2023273383A1 (zh) 2021-06-29 2022-03-03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8/042,975 US20240032402A1 (en) 2021-06-29 2022-03-03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4827.7A CN115548231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8231A true CN115548231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90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4827.7A Pending CN115548231A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32402A1 (zh)
CN (1) CN115548231A (zh)
WO (1) WO202327338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1440B (zh) * 2018-09-14 2020-10-16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和显示终端
KR20200089379A (ko) * 2019-01-16 2020-07-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CN110265452B (zh) * 2019-06-25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KR20210073685A (ko) * 2019-12-10 2021-06-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5578616U (zh) * 2021-06-29 2022-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73383A1 (zh) 2023-01-05
US20240032402A1 (en) 2024-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45641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65993A1 (en) Display panel with a display function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15170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15578616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281470B (zh) 一种阵列基板、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6015385A1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透明显示装置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157669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474401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9386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2023007628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8831214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WO202324589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000792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4823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68141B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04530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471267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5207076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
CN1153773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93774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2402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