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40449A -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40449A
CN115540449A CN202211179995.3A CN202211179995A CN115540449A CN 115540449 A CN115540449 A CN 115540449A CN 202211179995 A CN202211179995 A CN 202211179995A CN 115540449 A CN115540449 A CN 1155404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ng
refrigeration
chamber
temperatur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99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滕春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HA Manufacturing Nan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HA Manufacturing Nan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HA Manufacturing Nan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HA Manufacturing Nan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99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404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40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404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其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冷冻间室设置于箱体,冷冻间室包括冷冻腔和冷冻制冷腔,冷冻腔与冷冻制冷腔换热;冷藏间室设置于箱体,冷藏间室包括间隔设置的冷藏腔、变温室和冷藏制冷腔,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变温室与冷冻制冷腔换热;变温室与冷藏腔之间设置有子回风风道,冷藏腔内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进入冷藏制冷腔。当冷藏腔与制冷腔换热时,相对温度较高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在冷藏腔和变温室之间形成暖桥,也会及时将变温室靠近冷藏腔一侧的冷气带走,避免变温室的低温影响冷藏腔的温度。通过设置子回风风道,可减少变温室和冷藏腔之间的隔热层设置厚度,增加容积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风冷冰箱等制冷设备具有变温室,变温室的温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变温室的最低温度可达到-5℃或者更低,如-12℃等,而且为了方便使用,变温室通常设置在冷藏室内。为了防止变温室设置低温时使冷藏室局部温度过低,变温室往往需要用更厚的隔热层,然而过厚的隔热层损失了用户使用容积,降低了容积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变温室对冷藏室温度影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冷冻间室,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冻间室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腔和冷冻制冷腔,所述冷冻制冷腔用于设置冷冻制冷组件,所述冷冻腔与所述冷冻制冷腔换热;冷藏间室,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藏间室包括间隔设置的冷藏腔、变温室和冷藏制冷腔,所述冷藏制冷腔用于设置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腔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冻制冷腔换热;其中,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藏腔之间设置有子回风风道,所述冷藏腔内的冷藏回风经过所述子回风风道进入所述冷藏制冷腔。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变温室位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底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冷藏腔包括子储物室,所述子储物室的底部与所述变温室的顶部间隔形成所述子回风风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子储物室与所述箱体的门体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所述冷藏腔与所述子回风风道通过所述子通道连通。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子回风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子回风风道靠近所述箱体的门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冷藏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背部;或者,所述冷藏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部,所述子回风风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变温室顶部,且由所述门体向所述背部一侧延伸设置,以引导进入所述子回风风道的冷藏回风由所述门体一侧向所述背部一侧流动预定距离后进入所述冷藏回风风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制冷设备包括:变温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变温室的进风端和所述冷冻制冷腔的出风端;变温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变温室的出风端和所述冷冻制冷腔的进风端;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变温送风风道。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冻制冷组件,所述冷冻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冻制冷腔,所述冷冻制冷组件包括:冷冻蒸发器,用于对经过气体降温形成冷气;冷冻阀,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接;压缩机,连接所述冷冻阀,用于为冷媒的循环提供动力;冷冻风机,用于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冷藏制冷腔,所述冷藏制冷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且与所述冷冻蒸发器并联,用于对经过气体降温形成冷气;冷藏阀,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接;冷藏风机,用于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制冷设备采用任一上述的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藏制冷腔内的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制冷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机和连接所述冷藏蒸发器的冷藏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小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若所述间隔时长大于等于所述预定时长,则控制冷藏风机运行持续第一预设时长,且该期间所述冷藏阀不开启;若所述间隔时长小于所述预定时长,则不控制所述冷藏风机运行。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在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所述制冷设备所处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环境温度,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变温室与冷藏腔之间设置子回风风道,冷藏腔内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进入冷藏制冷腔,当冷藏腔与制冷腔换热时,相对温度较高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在冷藏腔和变温室之间形成暖桥,也会及时将变温室靠近冷藏腔一侧的冷气带走,避免变温室的低温影响冷藏腔的温度。通过设置子回风风道,可减少变温室和冷藏腔之间的隔热层设置厚度,从而增加容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箱体的门体;
图2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冷冻制冷组件和冷藏制冷组件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子回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又一实施例的子回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风冷冰箱等制冷设备具有变温室,变温室的温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变温室的最低温度可达到-5℃或者更低,如-12℃等,而且为了方便使用,变温室通常设置在冷藏室内。为了防止变温室设置低温时使冷藏室局部温度过低,变温室往往需要用更厚的隔热层,然而过厚的隔热层损失了用户使用容积,降低了容积率。为了防止变温室设置低温时使冷藏室局部温度过低,还有一些制冷设备在变温室增加低温补偿加热丝,加热丝增加了结构复杂性,也增加了耗电量。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去除了箱体的门体;图2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100包括箱体110、冷冻间室160和冷藏间室120。其中,冷冻间室160设置于箱体110。冷冻间室160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制冷腔171和冷冻腔180。冷冻制冷腔171内用于设置冷冻制冷组件191。冷冻腔180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冷藏间室120设置于箱体110。冷藏间室120包括间隔设置的冷藏腔130、变温室140和冷藏制冷腔172。冷藏制冷腔172内用于设置冷藏制冷组件192。冷藏腔130与冷藏制冷腔172换热,冷藏制冷腔172的冷气通过气体循环送入冷藏腔130,冷藏腔130内相对温度较高的气体循环回到冷藏制冷腔172,以实现降低冷藏腔130的温度和对物品的冷藏储存。变温室140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冷冻制冷腔171产生的冷气通过气体循环送入变温室140,变温室140内相对温度较高的气体循环回风至冷冻制冷腔171,以根据物品的储藏温度需求调节温度实现变温储存。
通常变温室140的最低温度低于冷藏腔130的正常温度,而变温室140与冷藏腔130均设置于冷藏间室120,变温室140的低温会造成冷藏腔130内接近变温室140的局部区域温度过低,影响物品保存。因此,为了防止变温室140的低温传递至冷藏腔130,本申请的变温室140与冷藏腔130之间设置有子回风风道150,冷藏腔130内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150进入冷藏制冷腔172。由于冷藏腔130将热量通过冷藏回风传递至冷藏制冷腔172,冷藏腔130内流动至冷藏制冷腔172的回风温度较高,也高于变温室140的温度。通过在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设置子回风风道150,当冷藏腔130与冷藏制冷腔172换热时,相对温度较高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150,在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形成暖桥,也会及时将变温室140的靠近冷藏腔130一侧的冷气带走,从而避免变温室140的低温影响冷藏腔130的温度。通过设置子回风风道150,可减少变温室140和冷藏腔130之间的隔热层设置厚度,从而增加容积率,还可以取消不必要的补偿加热丝,降低结构复杂度及耗电量。
需要说明的是,冷冻间室160与冷藏间室120间隔设置,且冷冻间室160与冷藏间室120之间设置有隔温材料。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冷冻制冷组件和冷藏制冷组件的框架示意图。冷冻制冷组件191包括冷冻蒸发器1911、压缩机1913和冷冻风机1912。冷冻蒸发器1911用于对经过气体降温形成冷气。压缩机1913连通冷冻蒸发器1911,用于为冷媒的循环提供动力。冷冻制冷组件191还包括冷凝器1914等制冷系统常用部件,冷凝器1914用于向外界散发冷媒携带热量,此处不再详细说明冷冻制冷组件191的各零部件。冷冻风机1912用于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本申请中利用一个冷冻风机1912实现变温室140和冷冻腔180分别与冷冻制冷腔171的气体循环。当冷冻腔180请求制冷时,压缩机1913运行,冷冻风机1912启动,冷冻腔180和冷冻制冷腔171通过气体循环实现换热。当变温室140请求制冷时,变温风门143打开,冷冻风机1912启动,变温室140与冷冻制冷腔171通过气体循环,利用冷冻蒸发器1911和/或冷冻腔180的冷量实现换热。
进一步地,冷藏制冷组件192包括冷藏蒸发器1921、冷藏阀1923和冷藏风机1922。冷藏蒸发器1921与压缩机1913连通。冷藏蒸发器1921与冷冻蒸发器1911并联。当冷藏腔130请求制冷时,压缩机1913启动,冷藏阀1923开启,冷藏风机1922启动,冷藏腔130与冷藏制冷腔172通过气体循环实现换热。本实施例中,冷藏蒸发器1921与冷冻蒸发器1911共用压缩机1913,冷冻制冷组件191还包括冷冻阀1915,分别通过冷冻阀1915和冷藏阀1923控制冷冻蒸发器1911与冷藏蒸发器1921中冷媒的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冷冻阀1915和冷藏阀1923可以是两个独立的阀体,也可以是一个集成式阀组件,例如三通阀,本申请对阀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制,只要能独立控制冷藏和冷冻支路即可。
由于用户使用习惯以及冷量易在下部聚集,变温室140位于冷藏间室120的底部,即变温室140位于冷藏腔130的下方。此外,冷冻间室160也通常位于冷藏间室120的下方,变温室140位于冷藏间室120内最靠近冷冻间室160的位置,利于变温室140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减少变温室140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对冷藏腔130的温度影响。其中,冷藏腔130还包括子储物室131。子储物室131的底部与变温室140的顶部间隔形成子回风风道150,冷藏腔130内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150进入冷藏制冷腔172。通过冷藏间室120内的现有的子储物室131和变温室140形成子回风风道150,无需新增零件划分出子回风风道150,结构巧妙,降低成本,并保证冷藏间室120的容积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若变温室140的上方没有设置子储物室131,冷藏腔130还可以包括隔板,隔板与变温室140的顶部间隔设置,以形成子回风风道150。
具体地,子储物室131可以为果蔬储存室、生鲜室等冷藏间室120中常规使用的子储物室131。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设置子回风风道150,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150可不断带走变温室140的冷量,从而有效减小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隔热层的设置厚度,甚至取消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隔热层的设置厚度。当变温室140的最低温度设置很低时,变温室140朝向冷藏腔130一侧可仍然使用隔热层,但隔热层厚度有效减小,并取消补偿加热丝。当变温室140的最低温度设置较低时,子回风风道150可满足平衡变温室140冷量的作用,变温室140朝向冷藏腔130一侧可取消隔温层。
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变温室140通常位于冷藏间室120底部时的情况,当然,变温室140也可以设置于冷藏间室120的顶部或其他位置,仍可以在变温室140与冷藏腔130之间设置子回风风道150,冷藏腔130内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150进入冷藏制冷腔172。
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储物室131至少部分与箱体110的门体111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132。冷藏腔130与子回风风道150通过子通道132连通。由于冷藏腔130的送风出风口通常位于靠近箱体110背部112的位置,而子通道132位于靠近门体111的位置,可使得由冷藏制冷腔172吹入冷藏腔130内的冷风尽量流经整个冷藏腔130后流入子通道132,提高冷藏腔130与冷藏制冷腔172的换热效率。其中,子储物室131的部分区域与门体111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132,即子通道132可仅位于子储物室131朝向门体111一侧的局部区域,且子通道132与子回风风道150的出风口相错设置,以使得冷藏回风充分流经子回风风道150后流入冷藏制冷腔172;或者,子储物室131朝向门体111的一整侧与门体111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132,提高冷藏腔130内气体的回风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子储物室131靠近箱体110的侧壁113至少部分区域与箱体110的侧壁113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132,此处不作限制。
制冷设备100包括冷藏送风风道133和冷藏回风风道134,冷藏送风风道133和冷藏回风风道134均设置于箱体110。其中,冷藏送风风道133连通冷藏腔130的进风端和冷藏制冷腔172的出风端。冷藏回风风道134连通子回风风道150的出风端和冷藏制冷腔172的进风端。当冷藏腔130请求制冷,并与冷藏制冷腔172换热时,压缩机1913运行,冷藏阀1923和冷藏风机1922开启。冷藏制冷腔172的冷风从冷藏送风风道133进入冷藏腔130,冷藏腔130的冷藏回风从冷藏回风风道134进入子回风风道150。当冷藏腔130停止与冷藏制冷腔172换热时,冷藏阀1923和冷藏风机1922关闭。除了当冷藏腔130请求制冷时,子回风风道150可利用冷藏回风带走变温室140冷量,在冷藏腔130长时间不请求制冷时,若冷藏腔130的温度满足预设温度条件,可在不对冷藏腔130造成不良影响的前提下,关闭冷藏阀1923,开启冷藏风机1922,利用冷藏腔130与冷藏制冷腔172短暂换热预定时长,可以将冷藏腔130与变温室140之间存留的冷气带走,使得冷藏腔130内上部相对较热的空气流通到子回风风道150内中,避免变温室140的低温对冷藏腔130造成影响。
其中,冷藏送风风道133通常位于箱体110的背部112,子回风风道150的进风口位于子回风风道150靠近箱体110的门体111的一侧。冷藏送风从箱体110背部112的冷藏送风风道133进入冷藏腔130,冷藏回风从靠近箱体110的门体111一侧进入子回风风道150。为了使得冷藏回风与变温室140充分接触,并带走变温室140靠近冷藏腔130一侧的冷气,需要使得冷藏回风尽量流经子回风风道150的各个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冷藏回风风道134设置于箱体110背部112,从而冷藏回风可由子回风风道150靠近箱体110的门体111一侧的进风口向箱体110的背部112流动,冷藏回风流经子回风风道150后流入冷藏回风风道134。冷藏回风与子回风风道150充分接触,并将变温室140朝向冷藏腔130一侧的冷量带走,避免造成冷藏腔130内的局部低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冷藏回风风道134设置于箱体110的侧壁113。子回风风道150内设置有隔温导流件151,隔温导流件151位于变温室140顶部,且由门体111向背部112一侧延伸设置,以引导进入子回风风道150的冷藏回风由门体111一侧向背部112一侧流动预定距离后进入冷藏回风风道134。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一实施例的子回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冷藏回风风道134的进风口设置于箱体110的侧壁113靠近箱体110的背部112一侧,隔温导流件151呈弧线形,并由箱体110的门体111一侧向箱体110的背部112延伸,并最终引导至侧壁113的冷藏回风风道134的进风口处。隔温导流件151可引导冷藏回风沿子回风风道150流动更多路径,以带走变温室140的冷量,避免冷藏回风直接在子回风风道150内顺着箱体110的侧壁113一侧流出,进而提高子回风风道150与冷藏回风的接触面积,及时带走变温室140靠近冷藏腔130一侧的冷量。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又一实施例的子回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冷藏回风风道134的进风口设置于箱体110的侧壁113靠近箱体110门体111一侧,隔温导流件151由箱体110门体111和箱体110的侧壁113的交界处开始呈喇叭状向箱体110背部112延伸,并与箱体110背部112间隔设置。冷藏回风进入子回风风道150后沿隔温导流件151向箱体110的背部112流动预定距离后沿绕过隔温导流件151并流动至冷藏回风风道134。隔温导流件151可引导冷藏回风沿子回风风道150流动更多路径,以带走变温室140的冷量,避免冷藏回风直接在子回风风道150内顺着箱体110的侧壁113一侧流出,进而提高子回风风道150与冷藏回风的接触面积,及时带走变温室140靠近冷藏腔130一侧的冷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隔温导流件151设置在冷藏腔130和变温室140之间,为了避免变温室140的冷量通过隔温导流件151传递至冷藏腔130,隔温导流件151采用隔温材料制成。例如隔温导流件151可采用EPS泡沫材料,隔温导流件151既可以起到引导冷藏回风流动的作用,还可以避免变温室140的冷量传递至冷藏腔130。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变温送风风道141、变温回风风道142和变温风门143。变温送风风道141和变温回风风道142均设置于箱体110。其中,变温送风风道141连通变温室140的进风端和冷冻制冷腔171的出风端。变温回风风道142连通变温室140的出风端和冷冻制冷腔171的进风端。变温风门143设置于变温送风风道141。当变温室140请求制冷,并与冷冻制冷腔171和/或冷冻腔180换热时,冷冻风机1912启动,变温风门143开启;当变温室140停止与冷冻制冷腔171和/或冷冻腔180换热时,变温风门143关闭,避免冷冻制冷腔171与冷冻腔180换热时影响变温室140内的温度。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冷冻送风风道和冷冻回风风道均设置于冷冻间室160。其中,冷冻送风风道连通冷冻腔180的进风端和冷冻制冷腔171的出风端。冷冻回风风道连通冷冻腔180的出风端和冷冻制冷腔171的进风端。冷冻腔180与冷冻制冷腔171之间的风道内不设置风门。当冷冻腔180请求制冷,并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时,压缩机1913启动,冷媒在冷冻制冷组件191的管路内循环,冷冻风机1912启动;当冷冻腔180停止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时,压缩机1913停机,冷冻风机1912停止。本实施例中,冷冻腔180与冷冻制冷腔171之间的风道内不设置风门,在变温室140与冷冻制冷腔171换热时,变温室140也会与冷冻腔180换热。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冷冻间室和冷藏间室。其中,冷冻间室设置于箱体。冷冻间室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腔和冷冻制冷腔。冷冻制冷腔内用于设置冷冻制冷组件,以产生循环冷气。冷藏间室设置于箱体。冷藏间室包括间隔设置的冷藏制冷腔、冷藏腔和变温室。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制冷腔产生的冷气通过气体循环送入冷藏腔,冷藏腔内相对温度较高的气体循环回到冷藏制冷腔,以实现降低冷藏腔的温度,并对物品的冷藏储存。变温室与冷冻制冷腔换热,冷冻制冷腔产生的冷气通过气体循环送入变温室,变温室内相对温度较高的气体循环回风至冷冻制冷腔,以根据物品的储藏温度需求调节温度实现变温储存。
具体地,制冷设备包括设置于冷藏制冷腔内的冷藏制冷组件。冷藏制冷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机和连接冷藏蒸发器的冷藏阀。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1:响应于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小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
冷藏制冷临界温度为冷藏开机温度点,即在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大于等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时,冷藏腔需要进行制冷。
获取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响应于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小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表明此时冷藏腔内的温度较低,还未达到请求制冷的冷藏制冷临界温度。此时,冷藏腔不请求制冷。
S12:判断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
由于此时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小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冷藏腔不请求制冷,冷藏腔不能通过请求制冷的方式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判断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预定时长。
S13:若间隔时长大于等于预定时长,则控制冷藏风机运行持续第一预设时长,且该期间冷藏阀不开启。
若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大于等于预定时长,说明此时子回风风道内已经有较长时间未有冷藏回风流经,变温室的冷量聚集,可能造成冷藏腔的局部低温。因此,若间隔时长大于等于预定时长,则控制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换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此时,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换热第一预设时长不会对冷藏腔造成不良影响,并且利用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短暂换热第一预设时长,可以将冷藏腔与变温室之间存留的冷气带走,使得冷藏腔上部内相对较热的空气流通到子回风风道内中,避免变温室的低温对冷藏腔造成影响。
控制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换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长具体包括:
控制冷藏阀关闭,控制冷藏风机启动第一预设时长后,控制冷藏风门关闭。此时,冷藏阀关闭,冷藏蒸发器内无冷媒循环,冷藏蒸发器的温度为接近冷藏腔的常温,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的短暂换热不会造成冷藏腔的温度过低。
其中,冷藏腔的请求制冷临界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为4℃、5℃或者6℃。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为2min、3min或者4min。
S14:若间隔时长小于预定时长,则不控制冷藏风机运行。
若间隔时长小于预定时长,则表示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较短,变温室朝向冷藏腔一侧的冷量还未聚集,子回风风道内残留的冷藏回风可及时吸收冷量,避免变温室的低温对冷藏腔造成影响,暂时冷藏腔无需与子回风通道换热,即不控制冷藏风机运行。
因此,在冷藏温度低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冷藏腔不请求制冷时,若满足间隔时长小于预定时长,则不控制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换热。并继续监控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在冷藏腔不请求制冷时执行步骤S11,监控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以避免子回风风道长时间未流通冷藏回风而导致变温室低温对冷藏腔造成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判断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
判断制冷设备所处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环境温度,则执行S12判断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的步骤。由于当环境温度小于等于预设环境温度时,冷藏腔请求制冷的频率低,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频率降低,这时候变温室与冷藏腔之间的子回风风道长时间没有风路循环温度会较低,由变温室导冷出来的冷气在此聚集,易造成冷藏腔局部温度过低。因此,需要执行步骤S12,判断是否需要控制冷藏腔与子回风通道短暂换热。
若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环境温度,则无需执行步骤S12。由于当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环境温度时,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频繁,不易出现子回风风道长时间没有风路循环的情况。因此,可以无需执行后续步骤,节省监控和控制成本,简化控制方法。
其中,预设环境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例如设定为8℃、10℃、13℃、15℃等。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又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S21:响应于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大于等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
获取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响应于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大于等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表明此时冷藏腔内的温度达到了请求制冷的冷藏制冷临界温度。此时,冷藏腔请求制冷。
S22:控制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
由于冷藏腔内的温度达到了请求制冷的冷藏制冷临界温度,此时,冷藏腔请求制冷,控制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正常换热,冷藏腔内的冷藏回风通过子回风风道流通至冷藏制冷腔。相对温度较高的冷藏回风经过子回风风道,在冷藏腔和变温室之间形成暖桥,也会及时将变温室的靠近冷藏腔一侧的冷气带走,从而避免变温室的低温影响冷藏腔的温度。通过设置子回风风道,可减少变温室和冷藏腔之间的隔热层设置厚度,从而增加容积率,还可以取消不必要的补偿加热丝,降低结构复杂度及耗电量。
具体地,制冷设备包括设置于冷藏制冷腔内的冷藏制冷组件。冷藏制冷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机和连通冷藏蒸发器的冷藏阀。控制冷藏腔与冷藏制冷腔换热包括:
控制压缩机启动,控制冷藏阀和冷冻风机开启,冷藏腔和冷藏制冷腔内的风路循环,实现换热。当冷藏腔内的冷藏温度达到制冷停止温度后,控制冷藏腔和冷藏制冷腔停止换热,控制冷藏阀和冷藏风机关闭,压缩机在冷冻腔不请求制冷的情况下可以停机。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其上存储有程序数据,程序数据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20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20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2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注意的是,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术语“平行”、“垂直”等属于也并不表示配件之间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形成一定的角度偏差。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此外,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有特意的限制说明。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而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冷冻间室,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冻间室包括分隔设置的冷冻腔和冷冻制冷腔,所述冷冻制冷腔用于设置冷冻制冷组件,所述冷冻腔与所述冷冻制冷腔换热;
冷藏间室,设置于所述箱体,所述冷藏间室包括间隔设置的冷藏腔、变温室和冷藏制冷腔,所述冷藏制冷腔用于设置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腔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冻制冷腔换热;
其中,所述变温室与所述冷藏腔之间设置有子回风风道,所述冷藏腔内的冷藏回风经过所述子回风风道进入所述冷藏制冷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室位于所述冷藏间室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腔包括子储物室,所述子储物室的底部与所述变温室的顶部间隔形成所述子回风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储物室与所述箱体的门体间隔设置以形成子通道,所述冷藏腔与所述子回风风道通过所述子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冷藏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冷藏腔的进风端和所述冷藏制冷腔的出风端;
冷藏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子回风风道的出风端和所述冷藏制冷腔的进风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回风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子回风风道靠近所述箱体的门体的一侧;其中,所述冷藏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背部;或者,所述冷藏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侧部,所述子回风风道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位于所述变温室顶部,且由所述门体向所述背部一侧延伸设置,以引导进入所述子回风风道的冷藏回风由所述门体一侧向所述背部一侧流动预定距离后进入所述冷藏回风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
变温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变温室的进风端和所述冷冻制冷腔的出风端;
变温回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箱体,且连通所述变温室的出风端和所述冷冻制冷腔的进风端;
变温风门,设置于所述变温送风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冻制冷组件,所述冷冻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冷冻制冷腔,所述冷冻制冷组件包括:
冷冻蒸发器,用于对经过气体降温形成冷气;
冷冻阀,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接;
压缩机,连接所述冷冻阀,用于为冷媒的循环提供动力;
冷冻风机,用于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还包括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制冷组件设置于所述冷藏制冷腔,所述冷藏制冷组件包括:
冷藏蒸发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且与所述冷冻蒸发器并联,用于对经过气体降温形成冷气;
冷藏阀,与所述冷藏蒸发器连接;
冷藏风机,用于为气体循环提供动力。
10.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包括设置于所述冷藏制冷腔内的冷藏制冷组件,所述冷藏制冷组件包括冷藏蒸发器、冷藏风机和连接所述冷藏蒸发器的冷藏阀,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冷藏腔的冷藏温度小于冷藏制冷临界温度;
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
若所述间隔时长大于等于所述预定时长,则控制所述冷藏风机运行持续第一预设时长,且该期间所述冷藏阀不开启;
若所述间隔时长小于所述预定时长,则不控制所述冷藏风机运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之前,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制冷设备所处环境温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等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冷藏腔距离上一次与所述冷藏制冷腔换热完成后的间隔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定时长的步骤。
CN202211179995.3A 2022-09-23 2022-09-23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5404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9995.3A CN115540449A (zh) 2022-09-23 2022-09-23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9995.3A CN115540449A (zh) 2022-09-23 2022-09-23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40449A true CN115540449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9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79995.3A Pending CN115540449A (zh) 2022-09-23 2022-09-23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4044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6984A (zh) * 2023-12-06 2024-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冰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66984A (zh) * 2023-12-06 2024-0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设备及冰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44452B1 (ko) 열전도시트를 구비한 냉장고
US7237402B2 (en) Refrigerator and method
KR20120022600A (ko) 냉장고
CN108626952A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风道组件和控制方法
WO2014045576A1 (ja) 冷蔵庫
CN115540449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4872558B2 (ja) 冷蔵庫
CN110671865A (zh) 并联双循环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5540448A (zh) 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4600A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15854B (zh) 冰箱及冰箱恒温控制方法
JP7505008B2 (ja) 冷却装置、冷蔵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食材処理方法、制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CN113465259B (zh)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N211926246U (zh) 一种冰箱多温区送回风循环系统
CN208567264U (zh) 一种风冷冰箱及其风道组件
JP4197851B2 (ja) 冷蔵庫
CN216481771U (zh) 一种双蒸发器冷库
CN108800715A (zh) 制冷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1120195U (zh) 冰箱
CN115371323B (zh)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风道组件
CN220728618U (zh) 制冷装置
CN219346916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1609617B (zh) 回风口位于箱体两侧壁且分别对应有蒸发器的冰箱
CN114963652B (zh) 一种冰箱的冷藏风道系统
KR102630192B1 (ko) 냉장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