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9493A -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 Google Patents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9493A
CN115539493A CN202210757319.3A CN202210757319A CN115539493A CN 115539493 A CN115539493 A CN 115539493A CN 202210757319 A CN202210757319 A CN 202210757319A CN 115539493 A CN115539493 A CN 115539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se frame
gear
longitudina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573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近藤哲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m Hongko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m Hongko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m Hongkong Ltd filed Critical Kem Hongkon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539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94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H05K5/0226Hin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其的电子机器,该多关节铰链装置配置在横跨电子机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两内面所安装的软性显示板背面侧,通过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在开启位置及闭合位置之间相对的折叠动作连结该软性显示板使其得以折叠,该多关节铰链装置包含:框架部,如以短线方向为宽度方向的同时以长线方向为长度方向,该框架部沿着宽度方向并联配置奇数条(1+2n(n为2以上的整数))纵框架;第一基架与第二基架;多关节部,其在该第一基架和该第二基架所构成的框架列上分别配置在邻接的框架间;同步驱动部,其同步使邻接的各该框架移动;以及,停止保持部,可在该闭合位置和该开启位置之间保持停止。

Description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该多关节铰链装置适用于折叠式的移动电话、电子笔记本、PDA、小笔电或是笔记本电脑等各类电子机器,该电子机器安装有横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表面并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可弯曲显示构件使用的发光组件,例如有机EL制软性显示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一片有机EL制软性显示板横跨安装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两表面所构成的移动电话等电子机器,已被开发且于市面贩卖。如前述连接电子机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使其可互相开阖的铰链装置中,使用多铰链销的多轴铰链装置已记载于日本专利2020-125841号公开专利公报而众所皆知。该多轴铰链装置可不改变软性显示板的面长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得以开阖。并且,在构造上为使软性显示板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阖时不致于折坏、故障,多轴铰链装置会在其内部的空间部使弯折部份维持一定的曲率半径。
但是,公知的多轴铰链装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阖时,由于软性显示板的弯折部份将从平坦状态变形成弯曲的弯折状态,该弯折部份会在多轴铰链装置的空间内变形。因此,弯折部份并不一定能保持稳定的状态,软性显示板的弯折部份有可能会在多轴铰链装置容置软性显示板弯折部份的空间部内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该多关节铰链装置可使随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阖而变形的软性显示板其弯折部份随时保持稳定。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在电子机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启位置及闭合位置之间通过相对的折叠动作连结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而得以折叠,配置在横跨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两内面所安装的软性显示板背面侧,其包含:框架部,如以短线方向为宽度方向的同时以长线方向为长度方向,该框架部沿着宽度方向并联配置奇数条(1+2n(n为2以上的整数))纵框架;第一基架,其并联配置在该框架部于宽度方向一端的纵框架上,且安装在该第一壳体;第二基架,其并联配置在该框架部于宽度方向另一端的纵框架上,且安装在该第二壳体;多关节部,其在该第一基架和该第二基架所构成的框架列上分别配置在邻接的该框架间,该框架列在并联方该奇数条纵框架的宽度方向两侧并联,该多关节部具有关节联结件,该关节联结件让沿着特定轨迹邻接的该框架相互间的旋转方向及角度产生变化并旋转移动,使框架间的间隙相对变化;同步驱动部,其在该框架列的彼此邻接的该框架通过齿轮串联连接,且该第一基架和该第二基架相对移动至闭合方向时,同步使邻接的各该框架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于该第一基架和该第二基架相对移动至开启方向时,同步使邻接的各该框架往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停止保持部,其在该第一基架和与该第一基架邻接的该纵框架以及该第二基架和与该第二基架邻接的该纵框架相对转动移动时,使其在该闭合位置和该开启位置之间可保持停止。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关节联结件包含:弧状手臂,其在该框架列的各框架中,具有设在邻接的该框架一方且包含特定曲面的导引面;导引孔部,其设在邻接的该框架的另一方,沿着该弧状手臂的导引面与该一方的框架相对滑动及卡合。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框架部以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纵框架为中心,沿着宽度方向在左右两侧从该第一纵框架侧依序并设有第二框架及第三纵框架,藉以形成组合,并由一个或多个该组合左右对称配置构成框架集合;该多关节部设于两处,分别在该框架部其纵方向的两端部,或设于三处,分别在纵方向的两端部及纵方向中央部。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多关节部的该关节联结件包含:分别设在从该第一纵框架到该第一基架之间在宽度方向左侧的关节联结件,及分别设在从该第一纵方向框架到该第二基架之间在宽度方向右侧的关节联结件。该宽度方向左侧的关节联结件从该第一纵框架与该第二纵框架和该第三纵框架朝向该第一基架侧分别伸出该弧状手臂,该第二纵框架和该第三纵框架与该第一基架上分别设有对应各该弧状手臂的该导引孔部;该宽度方向右侧的关节联结件从该第一纵框架与该第二纵框架和该第三纵框架朝向第二基架侧分别伸出该弧状手臂,该第二纵框架和该第三纵框架与该第二基架上分别设有对应各该弧状手臂的该导引孔部。
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同步驱动部在该框架列上连续并联三条该框架为组合,串联联接该齿轮的同步齿轮列沿着宽度方向复数设置,沿着宽度方向邻接的该同步齿轮列共有构成该组合的三条当中彼此邻接且靠近邻接的该同步齿轮列的两条该框架。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该同步齿轮列中,第一弧状手臂及左同步齿轮的咬合位置,以及第二弧状手臂及右同步齿轮的咬合位置,通过该开启位置到该闭合位置的折叠动作从根部移动至前端部侧,并通过该闭合位置到该开启位置的折叠动作从前端部侧移动至根部侧。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第三纵框架上设有插入孔,供该第二纵框架上贯穿该导引孔部的该弧状手臂的前端部插入,该第二纵框架邻接于该第一纵框架侧;该第一基架和该第二基架上设有插入孔,供该第三纵框架上贯穿该导引孔部的该弧状手臂的前端部插入,该第三纵框架邻接于该第一纵框架侧。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第一纵框架到该第一基架之间所设的多个该关节联结件中,在宽度方向邻接的该关节联结件彼此在纵方向上互相错开配置;从该第一纵框架到该第二基架之间所设的多个该关节联结件中,在宽度方向邻接的该关节联结件彼此在纵方向上互相错开配置。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停止保持部包含: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其设在具有第一输入齿轮的该第一基架上;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其设在具有第二输入齿轮的该第二基架上;第一连结齿轮,其固定在邻接该第一基架的该纵框架上,与该第一输入齿轮咬合;第二连结齿轮,其固定在邻接该第二基架的该纵框架上,与该第二输入齿轮咬合。该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分别包含:凸轮部,其具有凹凸部,当分别固定在该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的旋转轴上的点击体与各该旋转体一体旋转,该点击体在该开启位置及在该闭合位置点击卡合该凹凸部;以及摩擦力发生部,其对该旋转轴的旋转赋予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该框架部的背面侧设有覆盖该框架部的背面盖部,该背面盖部呈带状,沿着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往纵方向延伸;该背面盖部具有多个纵盖板,该纵盖板于纵方向的轴线周围自由旋转并互相连结,该纵盖板中,宽度方向一端的该纵盖板卡合于该第一基架而得以在宽度方向移动,宽度方向另一端的该纵盖板卡合于该第二基架而得以在宽度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电子机器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软性显示板,其横跨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的两内面所组装;关节铰链装置,其如以上各段所述,配置在该软性显示板的背面侧,在开启位置及闭合位置之间通过相对的折叠动作连结该第一壳体和该第二壳体而得以折叠。
根据本发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进行相对开阖动作时,将框架部的表面从平坦面描绘出拋物线使其变化成半圆的弧状面,使软性显示板的折叠部份保持为模仿框架部10的表面。因此关闭时,折叠成半圆弧状的软性显示板其弯曲部份不会摇动而可保持安定,且于开启状态使用时不会松弛或产生皱纹。
根据本发明,通过弧状手臂与导引孔部的滑动及卡合,可使邻接的框架彼此沿着特定轨迹相对变化其旋转方向与角度,而使框架间的间隙改变,使在闭合位置上相当于弦长的框架部其宽度方向长度变短,在闭合位置上相当于弧长的框架部其宽度方向长度变长。因此,软性显示板的弯曲部份不会发生松弛等情况。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框架列的纵方向及宽度方向平均配置关节联结件,可使构成框架列的各框架在开阖动作时的旋转移动顺利进行。
根据本发明,框架部表面因开阖动作所产生的弯曲面如以第一纵框架为中心时可为左右对称的拋物线,不会在软性显示板的弯曲部份发生部分的应力集中,可防止软性显示板的损伤。
根据本发明,在框架列分散配置多个同步齿轮列,可使同步驱动部整体小型化,进而可达成多关节铰链装置的薄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简单的构造使邻接的框架彼此进行旋转移动。
根据本发明,即使弧状手臂较长也可避免其前端部干扰其他纵框架等组件,而确实进行开阖动作。
根据本发明,可避免邻接的关节联结件彼此干扰,又在纵方向上分散配置关节联结件,因此施加在弧状手臂和导引孔部的应力得以分散而顺利进行开阖动作。
根据本发明,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可分别在第一基架和第二基架沿着纵方向收纳,因此可达成多关节铰链的小型化。并且,构成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的构件也可纵方向配置,故亦可达成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和第二摩擦停止机构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可追随开阖动作覆盖框架部的背面。
根据本发明,可通过多关节铰链装置保护软性显示板的折叠部份,并可提供软性显示板故障率低的折叠式电子机器。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两折式电子机器其实施型态的外观斜视图,表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彼此相对并接触的位置上呈闭合状态。
图2为图1的电子机器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开启至180度开启状态的外观斜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于实施型态中呈闭合状态时的外观斜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于实施型态中呈开启状态时的外观斜视图。
图5A为表示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于实施型态中的分解斜视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多关节部及同步驱动装置的扩大斜视图。
图5C为图5A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摩擦点击停止部的扩大斜视图。
图5D为图5A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中背面盖部的扩大斜视图。
图6为图5A所示的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中一部份的分解斜视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开启状态中多关节铰链装置的上面图,表示拆除辅助板后的状态。
图8为图7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正面图。
图9为图7中J11-J11的剖面图。
图10为图7中J12-J12的剖面图。
图11为图7中G11-G11的剖面图。
图12为图7中G12-G12的剖面图。
图13为图7中G13-G13的剖面图。
图14为图5A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上面图,表示其处于拆除辅助板的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图15为图14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处于中间状态时的正面图。
图16为图14中J21-J21的剖面图。
图17为图14中J22-J22的剖面图。
图18为图14中J23-J23的剖面图。
图19为图14中G21-G21的剖面图。
图20为图14中G22-G22的剖面图。
图21为图14中G23-G23的剖面图。
图22为图3所示处于闭合状态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上面图,表示装配辅助板后的状态。
图23为图22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的正面图。
图24为图22中J31-J31的剖面图。
图25为图22中J32-J32的剖面图。
图26为图22中J33-J33的剖面图。
图27为图22中G31-G31的剖面图。
图28为图22中G32-G32的剖面图。
图29为图22中G33-G33的剖面图。
图30为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中电子机器沿着折叠方向的剖面图,对应图9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剖面图。
图31为图1所示的闭合状态中电子机器沿着折叠方向的剖面图,对应图24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标所示的实施型态说明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图1和图2为使用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其外观斜视图。电子机器1安装有横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两表面并将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作为可弯曲的显示构件使用的发光组件,例如有机EL制的软性显示板4。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通过多关节铰链装置5连接,在如图1所示闭合至彼此相对并接触的位置的闭合状态,及开启至180度的开启状态之间,软性显示板4可向内侧折叠。电子机器1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说明,也可以移动电话、电子笔记本、PDA、小笔电等各种电子机器为例。
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如图2所示开启至180度的开启状态中,X轴及Y轴以及Z轴为互相呈正交的三轴,X轴方向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排列方向为宽度方向(也称左右方向),Y轴方向在与宽度方向正交的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铰链轴方向为纵方向,Z轴方向为表里方向。在纵方向上,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左右打开的状态,在靠近自己侧为前侧(也称正面侧),里侧为后侧。另外,在表里方向上,表面侧称为内面侧,里面侧称为外面侧或称为背面侧。
多关节铰链装置5,如图3所示的闭合状态中,从正面看来弯曲成U字形状,如图4所示的开启状态中,左右方向平坦展开。多关节铰链装置5于表面添设具有可挠性的矩形平板状的辅助板6。
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构造根据图5A~图5D所示分解斜视图做说明。
图5A表示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全体构造。图5B表示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框架部10;第一、第二基架30A、30B的前侧部分;前侧及中间部的多关节部50;同步驱动部70。图5C表示框架部10;第一、第二基架30A、30B的后侧部分;后侧的多关节部50;停止保持部的第一、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A、90B。图5D表示背面盖部110。
多关节铰链装置5具有:并设在纵方向所延伸的五条细长的纵框架11~15所构成的框架部10;在第一壳体2上以图未示的螺钉所固定的第一基架30A;在第二壳体3上以图未示的螺钉所固定的第二基架30B。此外,多关节铰链装置5具有:多关节部50、同步驱动部70、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
框架部10的五条纵框架11~15均形成宽度方向短、纵方向长的略长方体形状,为沿着纵方向将多个框架体串联固定组装在一条框架上的构造。配置在宽度方向中央的纵框架为第一纵框架11;从第一纵框架11朝向第一基架30A在宽度方向左侧的纵框架依序是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3。另外,从第一纵框架11朝向第二基架30B在宽度方向右侧的纵框架依序是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将左第二纵框架12与左第三框架13成为左第一框架集10A,将右第二纵框架14与右第三框架15成为右第一框架集10B。本实施型态中,在第一纵框架11的宽度方向左右配置左第一框架集10A及右第一框架集10B。
第一基架30A沿着纵方向串联连结前第一基架体31A及后第一基架体32A,如图7所示,连结部份通过螺钉201、202固定。第二基架30B沿着纵方向串联连结前第二基架体31B及后第二基架体32B,如图7所示,连结部份通过螺钉203、204固定。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的表面侧上,形成左右方向的内侧低,外侧高的段差部33。段差部33的高度为辅助板6的厚度,段差部33的内侧配置辅助板6。
后第一基架体32A中设有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后第二基架体32B设有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
多关节部50具有设在第一纵框架11和第二纵框架12之间的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设在左第二纵框架12及左第三纵框架13之间的左第二关节联结件52A;设在左第三纵框架13和第一基架30A之间的左第三关节联结件53A。另外,具有设在第一纵框架11及右第二纵框架14之间的右第一关节联结件51B;设在右第二纵框架14及右第三纵框架15之间的右第二关节联结件52B;设在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之间的右第三关节联结件53B。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左第三关节联结件53A及右第一关节联结件51B~右第三关节联结件53B为一组。
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左第三关节联结件53A、右第一关节联结件51B、及右第三关节联结件53B设在纵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左第二关节联结件52A及右第二关节联结件52B设在较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的后方。通过多关节部50,进行框架部10的各纵框架11~15、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沿着规定的轨迹相对变化互相的旋转方向与角度而使框架间的间隙改变的动作(以下以多关节铰链动作称之)。
本实施型态中,多关节部50设在纵方向的两端部、及中间的三处,使其进行顺畅的多关节铰链动作。纵方向的前侧为第一列多关节部50A,中间为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纵方向的后侧为第三列多关节部50C。
多关节部50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相对开阖,使开阖角度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互相相对接触的位置(稍微超过0度的负角度)的闭合状态到开阖角度为180度的开启状态之间,通过上述多关节铰链动作,框架部10在沿着前后方向的正面看来,提供从弯曲成U字形状的状态到平坦状态的连续变化的移动轨迹。
多关节部50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相对开阖,使开阖角度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互相相对接触的位置(稍微超过0度的负角度)的闭合状态到开阖角度为180度的开启状态之间,通过上述多关节铰链动作,框架部10在沿着前后方向的正面看来,提供从弯曲成U字形状的状态到平坦状态的连续变化的移动轨迹。
左第一框架集10A和第一基架30A相对变化互相的旋转方向与角度而使框架间的间隙改变而弯曲的左轨迹,及右第一框架集10B和第二基架30B相对变化互相的旋转方向与角度而使框架间的间隙改变而弯曲的右轨迹以第一纵框架11为中心并左右对称。
如图5A、图5B、图9、和图10所示,构成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的左第一、第二、第三关节联结件51A、52A、53A具有:朝向分别设在第一纵框架11、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3的左侧所延伸形成同一形状的弧状的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滑动卡合处,形成相同形状的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左第一导引孔部62a形成在左第二纵框架12上,左第二导引孔部62b形成在左第三纵框架13上,左第三导引孔部62c形成在第一基架30A的右侧面。
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在表里方向上,在里表面形成朝表面侧延伸且提供弧形状的移动轨迹的弯曲面63(请参照图9和图10)。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形成在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的表里的弯曲面63所抵接的弯曲内周面64(请参照图9和图10)。左导引孔部62a~62c从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的根部到前端部之间由弯曲面63导引并滑动卡合。
另外,从第一纵框架11配置在宽度方向右侧的右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B~53B,与左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A~53A以第一纵框架11为中心并配置成左右对称。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及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与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形成左右对称。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在表里面具有提供弧形状的移动轨迹的弯曲面67(请参照图9和图10),并朝向右侧延伸。具有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的表里的弯曲部67所抵接的内周面68(请参照图9和图10)的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形成在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的左侧面。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从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的根部到前端部之间由弯曲面67导引并滑动卡合。
另外,图5A和图5B中,构成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的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的符号为261a~261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的符号为262a~262c,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的符号为265a~265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的符号为266a~266c。同样的,图5A和图5C中,构成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的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的符号为361a~361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的符号为362a~362c,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的符号为365a~365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的符号为366a~366c。
以第一列多关节部50A为例说明多关节铰链动作。通过从第一纵框架11设在左侧三处的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左第二关节联结件52A,及左第三关节联结件53A,互相邻接的第一纵框架11及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二纵框架12及左第三纵框架13、左第三的纵框架13和第一基架30A在角度0度~30度之间分别相对变化互相的旋转方向而使框架间的间隙改变而旋转。此关节铰链动作对于左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A~53A,在角度0度~30度之间,通过同时以等角度使其旋转,通过第一纵框架11~第一基架30A间的各框架画出的轨迹从水平状态成为开阖角度90度的弯曲的弧形状(四分之一圆弧形状)。从第一纵框架11设在右侧三处的右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B~53B也同样在角度0度~30度之间分别旋转。
一方面,软性显示板4横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的自由变形部份4a的左右方向长度为一定。以圆弧的弦长及弧长为例,弦长较弧长短。开启状态中,从第一基架30A经过框架部10到第二基架30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弦长,使自由变形部份4a变形成闭合状态的弯曲形状时,必须使从第一基架30A经过框架部10到第二基架30B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较弦长更长。因此,左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A~53A、右第一~第三关节联结件51B~53B,通过相对变化各框架间的间隙,缩放邻接的框架彼此的左右(宽度方向)距离。
另外,通过使转动角度稍微大于30度,于闭合状态,如图31所示,软性显示板4的相对面为倾斜面可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左右方向的外端彼此抵接。
图9和图10所示开启状态中,图9表示左第一关节联结件51A、右第一关节联结件51B、左第三关节联结件53A、及右第三关节联结件53B。图10表示左第二关节联结件52A及右第二关节联结件52B。任一关节联结件51A~53A、51B~53B中,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在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的根部卡合,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在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上卡合。此卡合状态中,从第一基架30A将框架部10的各纵框架11~15、第二基架30B以左右方向无间隙的平坦状态并联。
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及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从根部(转动角度0度)转动角度至稍微超过30度的范围,将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卡合。左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1a~61c、右第一~第三弧状手臂65a~65c的长度(弧长)较设在左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2a~62c、右第一~第三导引孔部66a~66c的纵框架左右方向的宽度更长。因此,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上形成左第二弧状手臂61b、右第二弧状手臂65b前端部所插入的回避孔的插入孔69a、69b(请参照图10)。左右的第三纵框架13、15上,形成贯穿左第一导引孔部62a及右第一导引孔部66a并插入左第一弧状手臂61a及右第一弧状手臂65a前端部的插入孔69c、69d(请参照图9)。插入孔69a、69b的内周面形成与左第二弧状手臂61b及右第二弧状手臂65b的前端部吻合且滑动卡合的形状。同样的,插入孔69c、69d的内周面形成与左第一弧状手臂61a及右第一弧状手臂65a的前端部吻合且滑动卡合的形状。
简单说明框架部10的构造,进而说明各纵框架的弧状手臂及导引孔部的安装部分。
框架部10的第一纵框架11将第1~第7框架体21A~21G的七条框架体以纵方向串联连结所构成,左第二纵框架12将第8~第12框架体22A~22E的五条框架体以纵方向串联连结所构成。以下,左第3框架体13以第13~第18框架体23A~23F、右第2框架体14以第19~第23框架体24A~24E、右第3框架体15以第24~第29框架体25A~25F分别构成。第5框架体21E、第1框架体22D、第17框架体23E、第22框架体24D、和第28框架体25E为了将框架部10的全体纵方向的长度对齐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纵方向的长度的长度调整用框架体。以螺钉(图未绘示)从表面朝向里面侧锁入而连结分别构成各纵框架11~15的框架体。
第一纵框架11中,在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1框架体21A上一体形成左第一弧状手臂61a及右第一弧状手臂65a;在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4框架体21D上一体形成左弧状手臂261a及右第一弧状手臂265a;在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用的第7框架体21G上一体形成左第一弧状手臂361a及右第一弧状手臂365a。
左第二纵框架12中,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8框架体22A上形成左第一导引孔部62a。左第一导引孔部62a由将形成在第8框架体22A的左导引孔本体部662a以螺钉(图未绘示)固定左导引块662b所形成。第8框架体22A上一体形成左第二弧状手臂61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9框架体22B上一体形成左第二弧状手臂261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10框架体22C上,左第一导引孔部262a通过左导引块662b所形成。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用的第12框架体22E上一体形成左第二弧状手臂361b,左第一导引孔部362a通过左导引块662b所形成。
左第三纵框架13中,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13框架体23A上一体形成左第三弧状手臂61c的同时,也形成插入孔69c。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14框架体23B上,形成左第二导引孔部62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15框架体23C的后端部上一体形成左导引块662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16框架体23D的前端部上一体形成左导引孔本体部662a。并且,通过连结第15框架体23C和第16框架体23D而形成左第二导引孔部262b。第16框架体23D上,形成插入左第一弧状手臂261a的前端部的插入孔69e。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用的第18框架体23F上,左第二导引孔部362b通过左导引块662b所形成,并一体形成左第三弧状手臂361c。另外,形成插入左第一弧状手臂361a前端部的插入孔69f。
在右第二纵框架14中,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19框架体24A上,右第一导引孔部66a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20框架体24B上一体形成右第二弧状手臂65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21框架体24C上一体形成右第二弧状手臂265b,右第一导引孔部266a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用的第23框架体24E上一体形成右第二弧状手臂365b,右第一导引孔部366a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
右第三纵框架15中,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用的第24框架体25A上一体形成右第三弧状手臂65c,右第二导引孔部66b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25框架体25B的后端部一体形成右导引块666b,第26框架体25C的前端部一体形成右导引孔本体部666a,连结第25框架体25B和第26框架体25C形成右第二导引孔部266b。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用的第27框架体25D上一体形成右第三弧状手臂265c。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用的第29框架体25F上,通过右导引块666b形成右第二导引孔部366b,且一体形成右第三弧状手臂365c,更形成插入右第一弧状手臂365a的插入孔69i(请参照图18)。
一方面,第二基架30B的后第二基架体32B上,卡合右第三弧状手臂365c的右第三导引孔部366c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另外,形成插入右第二弧状手臂365b前端部的插入孔(图未绘示)。
在前第二基架体31B上,滑动卡合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的右第三弧状手臂265c的右第三导引孔部266c通过右导引块666b所形成。另外,前第二基架体31B上,形成插入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的右第二弧状手臂265b前端部的插入孔(图未绘示)。此外,前第二基架体31B上,滑动卡合右第三弧状手臂65c的右第三导引孔部66c通过左导引块666b所形成。
另一方面,第一基架30A的前第一基架体31A上,形成插入第二列多关节部50B的左第二弧状手臂261b的插入孔69g,滑动卡合第二多关节部50B的左第三弧状手臂261c的左第三导引孔部262c通过左导引块662b所形成。另外,后第一基架体32A上,形成插入第三列多关节部50C的左第二弧状手臂361b前端部的插入孔69h,形成滑动卡合左第三弧状手臂361c的左第三导引孔部362c。
第一基架30A及左第三纵框架13,通过左第三弧状手臂(61c、261c、361c)与左第三导引孔部(62c、262c、362c)滑动卡合,转动角度从0度到稍微超过30度之间的规定转动角度范围内相对变化互相的转动方向及角度,使第一基架30A及左第三纵框架13之间的间隙伸缩。在左第三纵框架13及左第二纵框架12之间,通过左第二弧状手臂(61b、261b、361b)与左第二导引孔部(62b、262b、362b)滑动卡合,且在左第二纵框架12和第一纵框架11之间,通过左第一弧状手臂(61a、261a、361a)与左第一导引孔部(62a、262a、362a)滑动卡合,分别以相同上述规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相对变化互相的转动方向及角度,使邻接的框架之间的间隙伸缩。针对从第一纵框架11到右侧的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的各框架间,也以相同上述规定的转动角度范围内相对变化互相的转动方向及角度,使邻接的框架之间的间隙可缩放。
多关节部50,因弧状手臂及导引孔部的滑动卡合而使邻接的框架间沿着特定轨迹相对变化互相的转动方向及角度,使邻接的框架之间的间隙可伸缩,通过同步驱动部70进行有关邻接各框架间同时进行相同动作的同步驱动动作,在任意位置上停止移动动作,且保持在停止位置上的间隙的停止动作通过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进行。同步驱动部70系,经过第一基架30A~框架部10使第二基架30B沿着宽度方向串联连结多个齿轮的构造。通过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相对开阖动作使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做出相对的开阖动作,使分别连结设在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的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的两端连结齿轮(固定在左第三纵框架13及右第三的纵框架15的前第一连结齿轮92A、后第一连结齿轮93A,前第二连结齿轮92B、后第二连结齿轮93B)动作,同步驱动其中的各齿轮。并且,使两端的连结齿轮停止旋转则会使其中的齿轮的旋转停止,使安装各齿轮的各框架在其位置保持停止。另外,通过以摩擦力制动两端的连结齿轮,对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开阖动作赋予抵抗力。通过此抵抗力,即使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开阖动作途中停止开阖动作,也可通过抵抗力保持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在其位置的开阖状态。
在图5B中,同步驱动部70,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及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的四个相同构造的同步齿轮列所构成。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及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分别具有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及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分别具有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及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及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及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在纵方向具有旋转轴且左右一对相互咬合形成轴形状的左同步齿轮81及右同步齿轮82,沿着轴方向左右方向并联且单元化。
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配置在左第二纵框架12上,以左第一同步齿轮80A为中心且邻接宽度方向左右的第一纵框架11及左第三纵框架13之间。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配置在构成左第二纵框架12的第9框架体22B与第10框架体22C的连结部。第9框架体22B的后端部上,沿着宽度方向左右并联的左同步齿轮81的前轴部81a及右同步齿轮82的前轴部82a的轴承孔(图未绘示)形成在左右方向。第10框架体22C的前端部上,形成左同步齿轮81的后轴部81b及右同步齿轮82的后轴部82b的轴承孔81c、82c。第9框架体22B和第10框架体22C通过沿着左右方向锁入的螺钉(图未绘示)来固定,构成互相咬合的左同步齿轮81及右同步齿轮82保持自在旋转的同步齿轮单位。
左同步齿轮81咬合第一弧状齿轮83,右同步齿轮82咬合第二弧状齿轮84。第一弧状齿轮83与第二弧状齿轮84为左右对称形状,如图11、12所示,在朝向里面侧弯曲成凸形状的弧形状齿轮体85的外周面上形成齿轮部86。在纵方向上,第一弧状齿轮83和第二弧状齿轮84前后分开配置。第一弧状齿轮83在左端部设有螺钉插通孔87,齿轮部86朝向右方向延伸。第二弧状齿轮84在右端部设有螺钉插通孔88,齿轮部86朝向左方向延伸。
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中,第一弧状齿轮83通过螺钉87a(请参照图7)固定在构成左第三纵框架13的第16框架体23D上,第二弧状齿轮84通过螺钉88a(请参照图7)固定在构成第一纵框架11的第3框架体21C上。
将第一弧状齿轮83与左第三纵框架13一起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框架齿轮及小齿轮的驱动动作相同,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沿着通过左第二弧状手臂61b(261b、361b)与左第二导引孔部62b(262b、362b)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使左第三纵框架13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移动使与左第二纵框架12的间隙扩大。一方面,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第二弧状齿轮8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第一纵框架11沿着通过左第一弧状手臂61a(261a、361a)与左第一导引孔部62a(262a、362a)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对于左第二纵框架12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角度逐渐变大而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并移动使与左第二纵框架12的间隙扩大。在此,以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对于第一纵框架11,左第二纵框架12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对于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
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中,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设为构成左第三纵框架13的第13框架体23A和第14框架体23B之间的同步齿轮单元。第一弧状齿轮83通过螺钉87b(请参照图7)固定在第一基架30A的前第一基架体31A上,第二弧状齿轮84通过螺钉88b(请参照图7)固定在构成左第二纵框架12的第8框架体22A上。
在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中,将第一壳体2向闭合方向转动时,第一基架30A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弧状齿轮8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沿着通过左第三弧状手臂61c(261c、361c)与左第三导引孔部62c(262c、362c)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使第一基架30A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并移动使与左第三纵框架13的间隙扩大。一方面,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而第二弧状齿轮8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对于左第三纵框架13,左第二纵框架12沿着通过左第二弧状手臂61b(261b、361b)与左第二导引孔部62b(262b、362b)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逆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角度逐渐变大而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并移动使与左第三纵框架13的间隙扩大。在此,以左第二纵框架12为基准,对于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对于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的左第三纵框架13的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力,通过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的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传达。
其次,说明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与上述的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及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以第一纵框架11的前半部分的纵方向的中心为基准,除了配置位在点对称的点以外为同一构造。
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将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配置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19框架体24A和第20框架体24B的连结部,第一弧状齿轮83通过螺钉87c(请参照图7)固定在第一纵框架11的第2框架体21B上。另外,第二弧状齿轮84通过螺钉88c(请参照图7)固定在右第三纵框架15的第24框架体25A上。
右第三纵框架15以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弧状齿轮84以逆时针转动,右同步齿轮8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同步齿轮8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固定在咬合左同步齿轮81的第一纵框架11的第一弧状齿轮8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对于右第三纵框架15,右第二纵框架14沿着通过右第二弧状手臂65b(265b、365b)与右第二导引孔部66b(266b、366b)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顺时针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弧状齿轮83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纵框架11对第二纵框架14顺时针方向转动。
相反的,从第一纵框架11观之,右第二纵框架14沿着通过右第一弧状手臂65a(265a、365a)与右第一导引孔部66a(266a、366a)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右第二纵框架14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移动使与第一纵框架11的间隙扩大。对于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沿着通过右第二弧状手臂65b(265b、365b)与第二导引孔部66b(266b、366b)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右第三纵框架15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移动使与右第二纵框架14的间隙扩大。
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将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配置在右第三纵框架15的第26框架体25C和第27框架体25D的连结部,第一弧状齿轮83通过螺钉87d(请参照图7)固定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21框架体24C上。另外,第二弧状齿轮84通过螺钉88d(请参照图7)固定在第二基架30的前基架体31B上。
第二基架30B以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弧状齿轮84以逆时针转动,右同步齿轮82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同步齿轮8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固定在咬合左同步齿轮81的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一弧状齿轮83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对于第二基架30B,右第三纵框架15通过借助右第三弧状手臂65c(265c、365c)与右第三导引孔部66c(266c、366c)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顺时针转动。通过第一弧状齿轮83顺时针方向转动,右第二纵框架14对右第三纵框架15顺时针转动。
相反的,从右第二纵框架14观之,右第三纵框架15沿着通过右第二弧状手臂65b(265b、365b)与右第二导引孔部66b(266b、366b)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右第三纵框架15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移动使与右第二纵框架14的间隙扩大。对于右第三纵框架15,第二基架30B沿着通过右第三弧状手臂65c(265c、365c)与右第三导引孔部66c(266c、366c)滑动卡合的特定轨迹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右第二基架30B的转动角度变大,逐渐使方向从水平方向立起,移动使与右第三纵框架15的间隙扩大。对于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的右第三纵框架15的转动力,通过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的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传达。
在说明左右的第一、第二同步齿轮列71A、72A、71B、72B中,也针对赋予从左右的第三纵框架13、15到第一、第二基架30A、30B的转动力做了说明,为了表示这些相对转动,相当于例如第二壳体3为静止状态,以第一壳体2操作开阖的情况。对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双方施加开阖力的情况,从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伴随开阖动作的转动力从左右第三纵框架13、15施加在左右第二纵框架12、14上。
第一纵框架11及左右的第二纵框架12、14的纵方向后端部设有同步齿轮列71A及相同构造的同步齿轮列73。此同步齿轮列73配置在构成第一纵框架11的第6框架体21F和第7框架体21G的连结部上;第一弧状齿轮83通过螺钉87e(请参照图7)固定在构成左第二纵框架12的第12框架体22E上;第二弧状齿轮84通过螺钉88e(请参照图7)固定在构成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23框架体24E上。同步齿轮列73循着左第一关节联结部51A及右第一关节联结部51B的移动轨迹,使相对移动的第一纵框架11及左右的第二纵框架12、14不抖动而保持规定的移动轨迹作为框架保持部的功能。
同步驱动部70通过左右第一、第二同步齿轮部80A~80D、第一弧状齿轮83和第二弧状齿轮84沿着宽度方向串联连结齿轮,将此各齿轮固定在框架列(意指并联配置的第一基架30A及框架部10的各纵框架11~15和第二基架30B)的各框架。因此,上述框架列的各框架除了同步驱动部70的齿轮驱动以外,阻止个别向宽度方向移动。
图5C和图6中,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沿着第一纵框架11的纵方向以中心轴线L为中心,左右对称设在纵方向的后端部。第一摩擦停止部90A包含,设在第一基架30A的后第一基架体32A的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91A、及固定在构成左第二纵框架13的第18框架体23F的前后的前第一连结齿轮92A及后第一连结齿轮93A。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包含,设在第二基架30B的后第二基架体32B的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91B、固定在构成右第二纵框架15的第29框架体25F的前后的前第二连结齿轮92B及后第二连结齿轮93B。前第一连结齿轮92A及后第一连结齿轮93A与第二弧状齿轮84形成相同的弧形状,前第二连结齿轮92B及后第二连结齿轮93B与第一弧状齿轮83形成相同的弧形状。
在本实施型态中,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91A沿着纵方向构成在前第一单元94A及后第一单元95A的两单元上,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91B沿着纵方向构成在前第二单元94B及后第二单元95B的两单元上,构成左右对称的相同构造。另外,前第一连结齿轮92A及后第一连结齿轮93A对应前第一单元94A及后第一单元95A的两单元设置,前第二连结齿轮92B及后第二连结齿轮93B对应前第二单元94B及后第二单元95B的两单元设置。
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91A将在左右方向上并联并延伸于纵方向的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可旋转的轴支在前端轴承部100C及后端轴承部100D的同时,通过前中间轴承部100E及后中间轴承部100F在中间部分也可被轴支。前端轴承部100C、后端轴承部100D、前中间轴承部100E及后中间轴承部100F通过螺钉(图未绘示)固定在后第一基架体32A的里面侧(内面侧)。
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为相同构造,圆柱形状的轴部(最大外径)上相对的两面为平行面形成所谓的对面宽度形状,轴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凸缘部100G。将凸缘部100G为界线,在前侧设有前第一单元94A,在后侧设有后第一单元95A,且前后方向对称设置。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上形成前中间轴承部100E及后中间轴承部100F所轴支的小径轴部100H、100I。小径轴部100H、100I比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最大外径更小。
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两端部上,装着了无法旋转的例如:与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相同互相咬合的左同步齿轮101A及右同步齿轮101B。左同步齿轮101A及右同步齿轮101B的轴孔形成与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对面宽度一致的形状。
前第一单元94A在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在前中间轴承部100E及凸缘部100G之间,从前侧依序向后方配置,第一共通摩擦板102A、左右的第一摩擦板103A、103A、共通点击板104、左右的点击体105、105、左右的推压弹簧106、106、左右的第二摩擦板103B、103B、和第二共通摩擦板102B。第一、第二共通摩擦板102A、102B及共通点击板104的轴孔为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最大外径的圆形,左右第一摩擦板103A、103A、左右的点击体105、105、左右第二摩擦板103B、103B的轴孔形成与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对面宽度一致的形状。左右的推压弹簧106、106的内径比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最大外径大很多。
第一、第二共通摩擦板102A、102B与共通点击板104的表里方向的顶面102a、104e形成在平坦面,并与后第一基架体32A的里面侧的天花板相接。因此,即使在第一、第二共通摩擦板102A、102B及共通点击板104施加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绕轴的旋转力,第一、第二共通摩擦板102A、102B及共通点击板104会阻止旋转。
后第一单元95A在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在后中间轴承部100F及凸缘部100G之间,如图6所示,从后侧依序向前方配置,第二共通摩擦板102B、左右的第二摩擦板103B、103B、共通点击板104、左右的点击体105、105、左右的推压弹簧106、106、左右的第一摩擦板103A、103A、和第一共通摩擦板102A。
第一共通摩擦板102A、左右的第一摩擦板103A、103A、共通点击板104及左右的点击体105、105,通过左右的推压弹簧106、106的弹力与左右的第二摩擦板103B、103B和第二共通摩擦板102B加压接触。左右的第一摩擦板103A、103A及左右的第二摩擦板103B、103B分别对于第一共通摩擦板102A和第二共通摩擦板102B摩擦接触,通过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的旋转使左右的第一摩擦板103A、103A旋转时赋予摩擦力。
在共通点击板104上,在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所插通的轴孔104a、104a的轴周围,以90度的角度间隔交互形成凸部104b及凹部104c的凸轮部104A、104A朝向左右的点击体105、105所形成。凸部104b的前端部104d形成在平坦面。
在左右的点击体105上,在轴孔105a的轴周围,与凸轮部104A的凸部104b相同形状的点击突起部105b及凹部105c以90度的角度间隔朝向凸轮部104A所形成。点击突起部105b的前端部105d形成在平坦面。左右的点击体105在闭合位置及开启位置,点击突起部105b在凸轮部104A的凸部104b及凹部104c之间旋转移动。开启状态及闭合状态之间,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呈90度旋转。例如图6所示,点击突起部105b从进入凸轮部104A的凹部104c的闭合位置移动至与凸部104b的平坦的前端部104d抵接的开启位置。
前端轴承部100C及前中间轴承部100E之间形成轴形状并互相咬合的第一输入齿轮107A和第二输入齿轮107B并设在左右方向,后端轴承部100D及后中间轴承部100F之间形成轴形状的第三输入齿轮107C和第4输入齿轮107D沿着左右方向并设。第一输入齿轮107A咬合前第一单元94A的右同步齿轮101B,第二输入齿轮107B咬合前第一连结齿轮92A。第三输入齿轮107C咬合后第一单元95A的右同步齿轮101B,第4输入齿轮107D咬合后第一连结齿轮93A。第二输入齿轮107B和第4输入齿轮107D通过前第一连结齿轮92A及后第一连结齿轮93A传达旋转,通过第一输入齿轮107A和第三输入齿轮107C使前第一单元94A及后第一单元95A的各同步齿轮101B旋转,且各左同步齿轮101A同步旋转。依左右的同步齿轮101A、101B的旋转,使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旋转。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上四片的第一、第二摩擦板103A、103B分别与第一、第二共通摩擦板102A、102B摩擦接触,对旋转力带来摩擦制动力。另外,左右的点击体105、105的点击突起部105b的前端部105d叠上共通点击板104的各凸部104b的前端部104d时得到点击感。
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与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相同构造,第一纵框架11为中心对称的构造,因发挥相同作用,所以相同构件赋予相同符号而省略其说明。第一输入齿轮107A和第二输入齿轮107B以及左右的同期齿轮101A、101B为输入齿轮;相同的,第三输入齿轮107C和第4输入齿轮107D以及左右的同步齿轮101A、101B为输入齿轮。
多关节铰链装置5在笔记本电脑1的外侧的框架部10的背面侧上设有覆盖框架部10的背面盖部110。背面盖部110以宽度方向中央的中央纵框架111为中心在宽度方向左右对称交互并联外纵盖板112A及内纵盖板112B,在宽度方向的左端并联左端纵盖板113A,更在宽度方向的右端并联右端纵盖板113B。这些纵盖板(111、112A、112B、113A、113B)形成宽度方向短且沿着纵方向的细长带状,从纵方向两端向表面侧分别释出直角的短片部114。内纵盖板112B及左右的纵盖板113A、113B与纵方向的长度等长,较外纵盖板112A的两端的短片部114为稍微向纵方向内侧进入的长度。并且,这些纵盖板(111、112A、112B、113A、113B)在宽度方向并联配置的状态,外纵盖板112A的各短片部114所邻接的两侧内纵盖板112B较左端纵盖板113A、右端纵盖板113B的各短片部114更位于外侧。因此,图3所示的闭合状态和图4所示的开启状态之间,框架部10形状变化为弯曲状态及平坦状态时,不干涉所邻接的短片部114彼此,且遮蔽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内外不使灰尘等进入。
如图5D、图9所示,中央纵盖板111、外纵盖板112A、及内纵盖板112B在宽度方向左侧边沿着纵方向形成向里面侧开口的第一卡合沟115,在宽度方向右侧边沿着纵方向形成向表面侧开口的第二卡合沟116。左端纵盖板113A在右侧边形成第一卡合沟115,右端纵盖板113B在左侧边形成第一卡合沟115。这些纵盖板(111、112A、112B、113A、113B)邻接在宽度方向的第一卡合沟115和第二卡合沟116彼此卡合,邻接在纵方向的轴线周围的纵盖板(111、112A、112B、113A、113B)彼此可以自由旋转。
如图5D所示,中央纵盖板111的纵方向两端部的表面上形成固定用的螺钉孔117在嵌合凸部118,插入框架部10的第一纵框架11的前端部的螺钉212(请参照图7)锁进螺钉孔117,使中央纵盖板111固定在第一纵框架11。外纵盖板112A及内纵盖板112B的纵方向两端的表面,分别形成从表面向内面侧突出的嵌合凸部118。框架部10的第一纵框架11及左右的第二纵框架12、14、左右的第三纵框架13、15上,嵌合凹部119形成在纵方向两端部的里面侧。嵌合凸部118对于嵌合凹部119无法纵方向移动,沿着左右方向自由滑动而嵌合。因此,规制中央纵盖板111、外纵盖板112A、及内纵盖板112B向纵方向移动。另外,中央纵盖板111以螺钉212固定在第一纵框架11,中央纵盖板111和第一纵框架111不进行相对移动。
从设在左端纵盖板113A及右端纵盖板113B的纵方向两端部的短片部114先端朝向互相相对的纵方向内侧分别形成左滑动卡合片120及右滑动卡合片121。如图5B所示,第一基架30A的纵方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窄幅左沟122上左滑动卡合片120自由滑动的卡合。另外,第二基架30B的纵方向两端面分别形成向宽度方向延伸的窄幅右沟123上右滑动卡合片121自由滑动卡合。
图3所示的闭合状态中,左右的滑动卡合片120、121卡合在左沟122及右沟123的内侧端部;图4所示的开启状态中,左右的滑动卡合片120、121卡合在左沟122及右沟123的外侧端部。对应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开阖动作,相对于框架部10的全长(宽度方向的长度)通过多关节部50的作用变化,背面盖部1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一定。为了吸收框架部10的全长变化,背面盖部110使左右的滑动卡合片120、121对左沟122及右沟123滑动。
其次,图7~图13说明根据上述构成的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开阖动作。
图7为开启状态的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上面图,拆除辅助板6的状态。如图8所示,多关节铰链装置5在开启状态的构造为厚度薄。
图7将第一纵框架11配置在宽度方向中心的状态,第一纵框架11、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4、和第一基架30A在宽度方向保持侧面彼此无间隙的密接状态。同样的,第一纵框架11、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在宽度方向保持侧面彼此无间隙的密接状态。在开启状态,并联的这些框架的表面水平一致且无凹凸。
在图7中,J11-J11箭头剖面图如图9所示,显示在开启状态的第一列多关节部50A的左右的第一关节联结件51A、51B、第三关节联结件53A、53B。J12-J12箭头剖面图如图10所示,显示左右的第二关节联结件52A、52B。G11-G11箭头剖面图如图11所示,显示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中第二弧状齿轮84及右同步齿轮82的咬合位置,及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中第二弧状齿轮84及右同步齿轮82的咬合位置。G12-G12箭头剖面图如图12所示,显示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中第一弧状齿轮83及左同步齿轮81的咬合位置,及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中第一弧状齿轮83及左同步齿轮81的咬合位置。G13-G13箭头剖面图如图13所示,显示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中后第一单元95A的第4输入齿轮107D及后第一连结齿轮93A的咬合状态以及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中后第二单元95B的第4输入齿轮107D及后第二连结齿轮93B的咬合状态。另外,图9~图13所示的剖面图,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以倍数表示,使容易理解其构造。针对图16~图21、图24~图29的各剖面图也用相同倍率。
如图9所示,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在宽度方向左侧,第一纵框架11及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二纵框架12及左第三纵框架13、左第三纵框架13和第一基架30A无间隙的水平并联在宽度方向。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在宽度方向右侧,第一纵框架11及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二纵框架14及右第三纵框架15、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无间隙的水平并联在宽度方向。
从第一纵框架11到向左侧延伸的左第一弧状手臂61a的根部与设在左第二纵框架12的左第一导引孔部62a卡合。此状态下,左第二纵框架12的旋转角度为0度。左第一弧状手臂61a的前端部插入设在左第三纵框架13的插入孔69c,回避掉左第三纵框架13的干涉。从第一纵框架11到向右侧延伸的右第一弧状手臂65a的根部与设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右第一导引孔部66a卡合。此状态下,右第二纵框架14的旋转角度为0度。右第一弧状手臂65a的前端部插入设在右第三纵框架15的插入孔69d,回避掉右第三纵框架15的干涉。
从左第三纵框架13到向左侧延伸的左第三弧状手臂61c的根部与设在第一基架30A的左第三导引孔部62c卡合。此状态下,第一基架30A的转动角度为0度。从右第三纵框架15到向右侧延伸的右第三弧状手臂65c的根部与设在右第二基架30B的右第三导引孔部66c卡合。此状态下,第二基架30B的转动角度为0度。亦即,对于第一基部30A和第二基架30B,向闭合方向不赋予转动力。
另外,如图10所示,卡合设在从左第二纵框架12到向左延伸的左第二弧状手臂61b的根部的左第三纵框架13的左第二导引孔部62b。于此状态,左第三纵框架13对于左第二纵框架12的转动角度为0度。左第二弧状手臂61b的前端部插入设在第一基架30A的插入孔69a,回避掉第一基架30A的干涉。同样的,卡合设在从右第二纵框架14到向右延伸的右第二弧状手臂65b的根部的右第三纵框架15的右第二导引孔部66b。于此状态,右第三纵框架15对于右第二纵框架14的转动角度为0度。右第二弧状手臂65b的前端部插入设在第二基架30B的插入孔69b,回避掉第二基架30B的干涉。
左右的弧状手臂61a、65a的前端部形成为平坦面,左右的弧状手臂61a、65a的平坦前端部抵接插入孔69a~69d的开口缘而发挥预备止挡件的效果,维持水平状态。
如图11所示,在开启状态的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在左第三纵框架13所设的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右同步齿轮82上,咬合左第二纵框架12所设的第二弧状齿轮84。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在右第二纵框架14所设的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右同步齿轮82上,咬合右第三纵框架15所设的第二弧状齿轮84。对于右同步齿轮82,第二弧状齿轮84咬合根部。
图11所示的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的左同步齿轮81,与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的各左同步齿轮81,如图12所示,咬合固定在第一基架30A的第一弧状齿轮83,且咬合固定在第一纵框架11的第一弧状齿轮83。第一弧状齿轮83的根部咬合左同步齿轮81。
另外,如图13所示,在开启状态,对于在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的后第一单元95A的第4输入齿轮107D,后第一连结齿轮93A在根部咬合。同样的,对于在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的后第二单元95B的第4输入齿轮107D,后第二连结齿轮93B在根部咬合。在此开启状态,如图6所示,共通点击板104的凸轮部104A及左右的点击体105在凸轮部104A的凹部104c为嵌合点击突起部105b的状态。
图30为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的电子机器1沿着折叠方向的剖面图,对应图9所示的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剖面图。背面盖部110保持平坦,左端纵盖板113A及右端纵盖板113B到达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的左右方向端。
图14为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上面图,图15为图14的正面图,表示位于开启状态及闭合状态的中间的中间开阖状态。多关节铰链装置5在中间开阖状态从平坦状态转移到弯曲状态。
在图14中,第一纵框架11、左第二纵框架12、左第三纵框架13、和第一基架30A在宽度方向上侧面彼此间产生稍微间隙且并联。同样的,第一纵框架11、右第二纵框架14、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在宽度方向上侧面彼此间产生稍微间隙且并联。
在图14中,表示多关节部50的J21-J21箭头剖面(与图9的J11-J11箭头剖面相同的剖面部分)绘示于图16,J22-J22箭头剖面(与图10的J22-J22箭头剖面相同的剖面部分)绘示于图17。表示第三列关节部50C的J23-J23箭头剖面绘示于图18。G21-G21箭头剖面(与图11的G11-G11箭头剖面相同的剖面部分)绘示于图19,G22-G22箭头剖面(与图12的G12-G12箭头剖面相同的剖面部分)绘示于图20,G23-G23箭头剖面(与图13的G13-G13箭头剖面相同的剖面部分)绘示于图21。
在图11、图12(图20、图21、图27、图28)中,并无表示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请参照图5B,补充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及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的齿轮咬合状态,说明图16至图21。
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将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从开启状态向闭合方向转动时,第一基架30A设在第一基架30A的左第三导引孔部62c(362c)沿着左第三弧状手臂61c(361c)的弯曲面63所描绘的轨迹,一边向图中左方向移动,一边变换方向向上转动。另外,设在第二基架30B的右第三导引孔部66c(366c)沿着右第三弧状手臂65c(365c)的弯曲面67所描绘的轨迹,一边向图中右方向移动,一边变换方向向上转动。因此,第一基架30A及左第三纵框架13之间的间隙扩大,右第三纵框架15和第二基架30B之间的间隙扩大。在图18中,第三列多关节部50C与第一列多关节部50A为相同构造,进行相同动作。
在图17中,左第二关节联结件52A设在左第二纵框架12的左第二弧状手臂61b的中段上卡合设在左第三纵框架13的左第二导引孔部62b。另外,右第二关节联结件52B设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右第二弧状手臂65b的中段上卡合设在右第三纵框架15的左第二导引孔部66b。
将图16的各框架(11~15、30A、30B)的方向与图9比较,以第一纵框架11为中心,配置在宽度方向左右的框架(12~15、30A、30B)以等角度转动,间隙也以等量扩大。因此,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第一基架30A的转动角度为左第二纵框架12的转动角度和左第三纵框架13的转动角度和第一基架30A的转动角度的总和。第二基架30B也是相同。另外,通过各弧状手臂与各导引孔部的滑动卡合使移动轨迹描绘出一条拋物线,框架部10的各纵框架11~15和第一、第二基架30A、30B的表面在中间开阖位置上提供小曲率的弧形状。
因此,软性显示板4的自由变形部分4a模仿通过框架部10的各框架11~15和第一、第二基架30A、30B所形成的弯曲面保持弯曲。另外,背面盖部110系左端纵盖板113A及右端纵盖板113B对于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的卡合位置沿着宽度方向往内侧移动。
根据图19和图20说明,框架部10的各纵框架11~15和第一基架30A、第二基架30B同步驱动,描绘各纵框架11~15和第一基架30A、第二基架30B的表面的弯曲面为拋物线的同步驱动部70的动作。
如图20所示,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通过固定在顺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一基架30A的第一弧状齿轮83的转动移动,使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旋转。在图19中,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右同步齿轮82顺时针旋转时,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自转并移动第二弧状齿轮84的咬合位置至前端部侧。因此,如图16所示,左第三纵框架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且使左第二纵框架12的间隙扩大。
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对于设在左第二纵框架12的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的左同步齿轮81,咬合固定在左第三纵框架13的第一弧状齿轮83的根部。对于左第一同步齿轮80A的右同步齿轮82,咬合固定在第一纵框架11的第二弧状齿轮84的根部。因此,通过从开启状态朝向闭合状态的动作,将左第三纵方向13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弧状齿轮83对于左同步齿轮81从根部向前端部移动咬合位置,使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咬合左同步齿轮81的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自转使与第二弧状齿轮84的咬合位置从根部向前端部转动移动。因此,左第二纵框架12对于第一纵框架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
亦即,将第一基架30A向闭合方向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以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使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的左右同步齿轮81、82自转且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因此,具有第一同步齿轮部80A的左第二纵框架12对于第一纵框架11扩大间隙且沿着特定轨迹移动。
如此,左第一同步齿轮列71A使第一壳体2从开启状态到闭合状态转动移动,使具有左第一同步齿轮部80A的左第二纵框架12对于第一纵框架11向扩大间隙的方向移动,具有使左第三纵框架13对于左第二纵框架12向扩大间隙的方向移动的作用。
另外,在图19和图20中,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使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左右同步齿轮81、82自转且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具有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左第三纵框架13对于第二纵框架12扩大间隙且沿着特定轨迹移动。
一方面,参照图5B,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对于设在右第三纵框架15的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的左同步齿轮81,咬合固定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一弧状齿轮83的根部。对于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的右同步齿轮82,固定在第二基架30B的第二弧状齿轮84在根部咬合。因此,为了从开启状态转移到闭合状态使第二基架30B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第二弧状齿轮84对于右同步齿轮82从根部向前端部移动咬合位置,使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与右同步齿轮82咬合的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右第二同步齿轮部80D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左同步齿轮81咬合固定在右第二纵框架14的第一弧状齿轮83且自转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因此,右第三纵框架15对于右第二纵框架14扩大间隙且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
如图19、图20所示,右第三纵框架1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0所示,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左同步齿轮81自转且与第一弧状齿轮83的咬合位置移动至先端侧,并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因此,右第二纵框架14扩大与第一纵框架11的间隙且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
亦即,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使第二基架30B从开启状态转移至闭合状态时,扩大右第三纵框架15与第二基架30B的间隙,使右第三纵框架15对于右第二纵框架14向扩大间隙的方向转动移动。
一方面,如图19所示,向第二基架30B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时,通过右第二同步齿轮列72B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的第二弧状齿轮84使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右同步齿轮82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如图20所示,左同步齿轮81向逆时针方向自转并咬合第一弧状齿轮83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移动,扩大右第二纵框架14对于第一纵框架11的间隙。
图19和图20表示于中间开阖状态的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及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图11所示的于开启状态的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及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与图19比较,在图11中第二弧状齿轮84的咬合位置相对右同步齿轮82在根部,但在图19从根部向前端部侧移动。同样的,比较图20和图12,第一弧状齿轮83的咬合位置相对左同步齿轮81从图12的根部向图20的前端部侧移动。
如图21所示,在中间开阖状态下,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停止部90B对于第4输入齿轮107D,后第一连结齿轮93A、后第二连结齿轮93B从根部向前端部移动至中段位置的状态咬合。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为,右同步齿轮101B通过第三输入齿轮107C的同步旋转而旋转,咬合右同步齿轮101B的左同步齿轮101A旋转而使第一驱动轴100A和第二驱动轴100B旋转。对于不能旋转的第一共通摩擦板102A和第二共通摩擦板102B,与旋转的第一摩擦板103A和第二摩擦板103B摩擦接触。因此,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开启状态到中间开阖状态向闭合方向转动时,受到因摩擦的阻力。并且,在中间开阖状态停止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闭合动作,通过摩擦抵抗锁住同步驱动部70的移动动作,保持各纵框架11~15和第一基架30A、第二基架30B在中间开阖位置。
图22表示多关节铰链装置5的闭合状态的上面图,图23为图22的正面图。在图22中,表示多关节部50的J31-J31、J32-J32、J33-J33、G31-G31、G32-G32、G33-G33俯视与图14的J21-J21、J22-J22、J23-J23、G21-G21、G22-G22、G23-G23的俯视剖面为相同剖面部分。
图24表示J31-J31的俯视剖面,图25表示J32-J32的俯视剖面,图26表示J33-J33的俯视剖面。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相比互相平行或平行状态成稍微闭合至内侧的闭合状态下,左第一导引孔部62a对于左第二弧状手臂61a在前端部卡合。同样的,其他导引孔62b、62c、66a、66b、66c卡合所对应的弧状手臂61b、61c、65a、65b、65c的前端部。比较中间开阖状态的图16~17,卡合弧状手臂的中间部的导引孔部移动卡合位置至弧状手臂的前端部,对于各纵框架11~15、第一基架30A、和第二基架30B所邻接的框架移动使转动角度更大,也使间隙更扩大。
以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时,与从第一纵框架11到第一基架30A的各框架12、13所邻接的其他框架的相对转动角度的总和大约90度。另外,与从第一纵框架11到第二基架30B的各纵框架14、15所邻接的其他框架的相对转动角度的总和大约90度。
图27表示G31-G31的俯视剖面,图28表示G32-G32的俯视剖面。比较图20和图21所示的中间开阖状态为,左第二同步齿轮列72A的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与第一弧状齿轮83、第二弧状齿轮84的咬合位置,以及右第一同步齿轮列71B的右第一同步齿轮80C与第一弧状齿轮83、第二弧状齿轮84的咬合位置。
如图27所示,开启状态中,从第一纵框架11看来在宽度方向左侧的第二弧状齿轮84的前端部咬合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右同步齿轮82;从第一纵框架11看来在宽度方向右侧的第二弧状齿轮84的前端部咬合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右同步齿轮81。另外,如图28所示,从第一纵框架11看来在宽度方向左侧的第一弧状齿轮83的前端部咬合左第二同步齿轮部80B的左同步齿轮81,从第一纵框架11看来在宽度方向右侧的第一弧状齿轮83的前端部咬合右第一同步齿轮部80C的左同步齿轮81。
同步驱动部70的作用从开启状态转移至闭合状态时,使第一弧状齿轮83与左同步齿轮81的咬合位置从第一弧状齿轮83的根部移动至前端部的同时,使第二弧状齿轮84与右同步齿轮82的咬合位置从第二弧状齿轮84的根部移动至前端部。另外,从闭合状态转移至开启状态时,相反的,使第一弧状齿轮83与左同步齿轮81的咬合位置从第一弧状齿轮83的前端部移动至根部的同时,使第二弧状齿轮84与右同步齿轮82的咬合位置从第二弧状齿轮84的前端部移动至根部。
并且,针对通过多关节部50的各关节联结件(51A~53A、51B~53B)导引的各纵框架11~15、第一基架30A、第二基架30B的各框架,同步驱动部70的各同步齿轮列(71A、72A、71B、72B)使互相邻接的框架彼此同步驱动靠近方向及离开方向。此时,各框架变换相对的相互旋转方向及角度而使框架间的间隙变化。
如图29所示的第一摩擦点击停止部90A和第二摩擦点击停止部90B与图21比较,后第一连结齿轮93A、后第二连结齿轮93B对于第4输入齿轮107D其在先端咬合。因此,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在开启状态与闭合状态之间转动时,受到因摩擦的阻力。另外,在开启状态时,在共通点击板104的左右凸轮部104A的前端部104d上可得到点击体105的点击突起部105b抵接抵抗推压弹簧106的弹力的点击触感。在闭合状态时,点击突起部105b由推压弹簧106的弹力嵌入凸轮部104A的凹部104c而得到点击触感。
图31表示电子机器1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折叠至相互相对位置的闭合状态。多关节铰链装置5由五条的纵框架11~15所构成的框架部10的表面弯曲成半圆形。因此,软性显示板4的自由变形部分4a保持半圆形的框架部10表面。
上述实施型态中,多关节铰链动作以第一纵框架11为基准,以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同时开阖的情况为例做了说明;将第二壳体3放置于桌上,使第一壳体2开阖的情况下,多关节铰链装置5也进行同样动作。
另外,上述实施型态的框架部10,以左第一框架集10A及右第一框架集10B设为一组的情况为例做了说明;左第一框架集10A及右第一框架集10B设为多组亦可。
框架部10的纵框架数为五条以上的奇数条,沿着第一纵框架11的宽度方向的左右分别设有的左第一框架集10A及右第一框架集10B为一组或多组皆可。因此,框架部10的纵框架的条数N,使n为2以上的整数时,为N=1+2n(n为2以上的整数)的条数即可。另外,多关节部50可为设在纵方向的两端部的构造。
本发明的多关节铰链装置,在开阖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时,软性显示板的折曲部分可模仿框架部所描绘的弧状轨迹而保持弯曲。因此在闭合时,折叠成半圆形的软性显示板其折曲部分不会摇动而可保持稳定。同时,其位于开启状态使用时亦不会松弛或产生皱褶。
因此,本发明的铰链装置适合用于配置有横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软性显示板的折叠式电子机器、移动电话、电子笔记本、PDA、小笔电、影像显示设备、携带式游戏机或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机器,以及使用此铰链装置的折叠式电子机器。

Claims (11)

1.一种多关节铰链装置,其在电子机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通过相对的折叠动作连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而得以折叠,配置在横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内面所安装的软性显示板的背面侧,其包含:
框架部,如以短线方向为宽度方向的同时以长线方向为长度方向,所述框架部沿着宽度方向并联配置奇数条(1+2n(n为2以上的整数))纵框架;
第一基架,其并联配置在所述框架部于宽度方向一端的所述纵框架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
第二基架,其并联配置在所述框架部于宽度方向另一端的所述纵框架上,且安装在所述第二壳体;
多关节部,其在所述第一基架和所述第二基架所构成的所述框架列上分别配置在邻接的所述框架间,所述框架列于并联的所述奇数条纵框架的宽度方向两侧并联,所述多关节部具有关节联结件,所述关节联结件让沿着特定轨迹邻接的所述框架相互间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产生变化并旋转移动,使框架间的间隙相对变化;
同步驱动部,其在所述框架列的彼此邻接的所述框架通过齿轮串联连接,且所述第一基架和所述第二基架相对移动至闭合方向时,同步使邻接的各所述框架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于所述第一基架和所述第二基架相对移动至开启方向时,同步使邻接的各所述框架往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以及
停止保持部,其在所述第一基架和与所述第一基架邻接的所述纵框架以及所述第二基架和与所述第二基架邻接的所述纵框架相对转动移动时,使其在所述闭合位置和所述开启位置之间可保持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关节联结件包含:
弧状手臂,其位于所述框架列的各所述框架中,具有设在邻接的所述框架一方且包含特定曲面的导引面;以及
导引孔部,其设在邻接的所述框架的另一方,沿着所述弧状手臂的所述导引面与所述一方的框架相对滑动和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框架部以位于宽度方向中央的第一纵框架为中心,沿着宽度方向在左右两侧从所述第一纵框架侧依序并设有第二框架和第三纵框架,藉以形成组合,并由一个或多个所述组合左右对称配置构成框架集合;所述多关节部设于两处,分别在所述框架部其纵方向的两端部,或设于三处,分别在纵方向的两端部和纵方向中央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多关节部的所述关节联结件包含:分别设在从所述第一纵框架到所述第一基架之间在宽度方向左侧的关节联结件以及分别设在从所述第一纵方向框架到所述第二基架之间在宽度方向右侧的关节联结件;
所述宽度方向左侧的关节联结件从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和所述第三纵框架朝向所述第一基架侧分别伸出所述弧状手臂,所述第二纵框架和所述第三纵框架与所述第一基架上分别设有对应各所述弧状手臂的所述导引孔部;
所述宽度方向右侧的关节联结件从所述第一纵框架与所述第二纵框架和所述第三纵框架朝向第二基架侧分别伸出所述弧状手臂,所述第二纵框架和所述第三纵框架与所述第二基架上分别设有对应各所述弧状手臂的所述导引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同步驱动部在所述框架列上连续并联三条所述框架为组合,串联联接所述齿轮的同步齿轮列沿着宽度方向复数设置,沿着宽度方向邻接的所述同步齿轮列共有构成所述组合的三条当中彼此邻接且靠近邻接的所述同步齿轮列的两条所述框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同步齿轮列中,第一弧状手臂和左同步齿轮的咬合位置,以及第二弧状手臂和右同步齿轮的咬合位置,通过所述开启位置到所述闭合位置的折叠动作从根部移动至前端部侧,并通过所述闭合位置到所述开启位置的折叠动作从前端部侧移动至根部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第三纵框架上设有插入孔,供所述第二纵框架上贯穿所述导引孔部的所述弧状手臂的前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纵框架邻接于所述第一纵框架侧;所述第一基架和所述第二基架上设有插入孔,供所述第三纵框架上贯穿所述导引孔部的所述弧状手臂的前端部插入,所述第三纵框架邻接于所述第一纵框架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第一纵框架到所述第一基架之间所设的多个所述关节联结件中,在宽度方向邻接的所述关节联结件彼此在纵方向上互相错开配置;从所述第一纵框架到所述第二基架之间所设的复数多个所述关节联结件中,在宽度方向邻接的所述关节联结件彼此在纵方向上互相错开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停止保持部包含: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其设在具有第一输入齿轮的所述第一基架上;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其设在具有第二输入齿轮的所述第二基架上;第一连结齿轮,其固定在邻接所述第一基架的所述纵框架上,与所述第一输入齿轮咬合;以及第二连结齿轮,其固定在邻接所述第二基架的所述纵框架上,与所述第二输入齿轮咬合,
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点击停止机构、所述第二摩擦点击停止机构分别包含:凸轮部,其具有凹凸部,当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入齿轮、第二输入齿轮的旋转轴上的点击体与各所述旋转体一体旋转,所述点击体在所述开启位置和在所述闭合位置点击卡合所述凹凸部;以及摩擦力发生部,其对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赋予摩擦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关节铰链装置,所述框架部的背面侧设有覆盖所述框架部的背面盖部,所述背面盖部呈带状,沿着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往纵方向延伸;所述背面盖部具有多个纵盖板,所述纵盖板在纵方向的轴线周围自由旋转并互相连结,所述纵盖板中,宽度方向一端的所述纵盖板卡合于所述第一基架而得以在宽度方向移动,宽度方向另一端的所述纵盖板卡合于所述第二基架而得以在宽度方向移动。
11.一种电子机器,其包含: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软性显示板,其横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两内面所组装;关节铰链装置,其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在所述软性显示板的背面侧,于开启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通过相对的折叠动作连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而得以折叠。
CN202210757319.3A 2021-06-30 2022-06-29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Pending CN1155394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09206 2021-06-30
JP2021109206A JP2023006549A (ja) 2021-06-30 2021-06-30 多関節ヒンジ装置、およびこの多関節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9493A true CN115539493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57319.3A Pending CN115539493A (zh) 2021-06-30 2022-06-29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3950B2 (zh)
JP (1) JP2023006549A (zh)
CN (1) CN11553949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689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补强机构的双层软性线路板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37301A (ja) * 2004-05-24 2005-12-08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5717933B2 (ja) * 2012-12-04 2015-05-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ヒンジ機構およびパネル装置
GB2520271A (en) * 2013-11-13 2015-05-20 Nokia Corp A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bendable portion
KR102366516B1 (ko) * 2015-08-31 2022-02-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디스플레이 장치
TWM531996U (zh) * 2016-02-05 2016-11-11 First Dome Corp 應用於軟性顯示屏幕之可轉聯結裝置
KR102396167B1 (ko) * 2016-04-12 2022-05-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전자 장치
JP6838721B2 (ja) * 2016-09-01 2021-03-0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06559426U (zh) * 2017-03-24 2017-10-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转轴组件、折叠屏组件及移动终端
TWM559431U (zh) * 2017-05-19 2018-05-01 Fositek Corp 軟性顯示設備及支撐裝置
US10082838B1 (en) * 2017-06-21 2018-09-25 Dell Products L.P. Flexi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display external hinge structure
US11061436B2 (en) * 2017-12-22 2021-07-1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display hinged device
JP7223402B2 (ja) 2019-02-06 2023-02-16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多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この多軸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EP3969982A1 (en) * 2019-09-12 2022-03-23 Google LLC Multi-axis soft hinge mechanism and foldable device having the same hing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6893A (zh) * 2024-03-15 2024-04-16 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补强机构的双层软性线路板及其应用
CN117896893B (zh) * 2024-03-15 2024-05-24 开平依利安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补强机构的双层软性线路板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06549A (ja) 2023-01-18
US20230004198A1 (en) 2023-01-05
TW202303011A (zh) 2023-01-16
US11953950B2 (en) 2024-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US20200409429A1 (en) Hinge module and a foldable type device with the same
CN110159648B (zh) 转轴模块与折叠式电子装置
CN112470095A (zh) 可弯曲机构、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13542457B (zh)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513773A (zh)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113873059B (zh)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CN112470097A (zh) 可弯曲显示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US11408214B1 (en) Dual axis hinge
WO2006080308A1 (ja) ヒンジ装置
CN211375464U (zh) 电子装置
CN115539493A (zh) 多关节铰链装置及使用此多关节铰链装置的电子机器
CN211259337U (zh) 同动式铰链
CN112178040B (zh) 转轴模组及使用该转轴模组的折叠式装置
CN112492071A (zh) 一种手机的折叠结构
CN112470448A (zh) 角度放大机构、连接装置、可弯曲机构及可弯曲终端
CN111649056A (zh) 折叠铰链同步锁止机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5059681A (zh) 铰链组件以及终端产品
CN113027899A (zh) 同动式铰链
JP7268853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ディスプレイ用ヒンジ機構
TWI840850B (zh) 多關節鉸鏈裝置
CN116708613B (zh) 可折叠机构和可折叠终端
CN110735847A (zh) 一种外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CN112534146A (zh) 联动铰链、连接装置及可弯曲终端
KR102470325B1 (ko) 폴딩 힌지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기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