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39223A -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39223A
CN115539223A CN202211075947.XA CN202211075947A CN115539223A CN 115539223 A CN115539223 A CN 115539223A CN 202211075947 A CN202211075947 A CN 202211075947A CN 115539223 A CN115539223 A CN 115539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lf
learning
engine
vvt system
switching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59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帅营
张迪
肖哲
关政伟
王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New Energy Commercial Vehicle Group Co Ltd, Zhejiang Remote Commercial Vehicle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59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392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39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392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13/00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 F02D13/02Controlling the engine output power by varying inlet or exhaust val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e.g. timing during engine operation
    • F02D13/0203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 F02D13/0215Variable control of intake and exhaust valves changing the valve timing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属于VVT系统自学习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本申请通过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即,根据车辆当前状态,改变发动机的功率,控制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变化,使其在满足当前车辆增程器响应需求的前提下,使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能够同时满足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

Description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VVT系统自学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增程技术的成熟及推广,整车多样灵活的动力匹配对增程器的响应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增程器响应性过快又会导致VVT系统因自学习时间不足而失败,从而使VVT系统及增程器不能进入工作状态。
目前增程器中的VVT系统普遍采用传统常规的自学习控制方法,即发动机在起动后进入怠速或者低转速小负荷工况时就能够完成VVT系统自学习功能,从而激活VVT系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增程器在实际开发时为满足传统的VVT系统自学习条件:发动机在某一段转速、负荷区间内运行一定的时间等,就需增加低转速低负荷的低效率工作点。而增程器主要设计匹配的理论原则是发动机一般只运行于中高转速中高负荷的高效率区域,以达到节能降耗之目的。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不适配。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旨在解决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不适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
控制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并控制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以供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调整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以及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
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二扭矩指令。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包括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增程器的功率切换速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车辆当前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基于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
其中,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在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预设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符合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进行自学习;
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包括:
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预设正常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转速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相对充气量在预设充气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次驾驶循环内所述VVT系统还未进行过自学习。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VVT系统自学习完成后的自学习值;
将所述车辆在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自学习值汇总,并对每次VVT系统自学习值进行比对,若各自学习值的差值中最大值大于预设自学习值差值范围,则提示驾驶员所述发动机故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中设置怠速及低转速低负荷的工作点,增程器起动后会快速越过低速低负荷区直接进入中高转速中高负荷工作点,这样容易使转速、负荷和持续时间等不能同时满足VVT自学习的条件,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不适配相比,本申请通过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即,根据车辆当前状态,改变发动机的功率,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变化,使其在满足当前车辆增程器响应需求的前提下,使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即,对增程器满足VVT自学习激活条件的时间进行主动控制。不需要要求发动机无论在何种工况下都按设定好的低转速小负荷运行,对发动机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能够同时满足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第一场景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逻辑架构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第二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第三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装置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步骤S20: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本实施例旨在:同时满足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
作为一种示例,VVT系统是可变正时气门系统,这是一种用于汽车活塞式发动机中的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由电磁阀OCV和可变凸轮轴相位调节器VCT组成,通过调节发动机凸轮相位,使发动机进气量可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达到较佳燃烧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VVT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气门开启、关闭的时间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以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
作为一种示例,VVT自学习,即针对VVT机构安装误差、正时链条/皮带磨损使VVT机械止点(VVT角度的参考零位)产生偏移的问题,在每个驾驶循环对VVT机械止点的位置进行重新测量的过程。完成VVT自学习的条件包括转速、负荷及时间等。目前增程器中的发动机VVT普遍采用传统车辆常规的自学习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需增程器设置低速低负荷的高油耗工作点,且不能满足增程器在不同工况场景下的动力响应性需灵活可变的要求。因此,设置怠速及低转速低负荷的工作点,增程器起动后会快速越过低速低负荷区直接进入中高转速中高负荷工作点,这样容易使转速、负荷和持续时间等不能同时满足VVT自学习的条件,从而导致VVT自学习失败。
作为一种示例,增程式电动汽车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为满足增程式电动汽车在不同工况、场景下的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在增程器控制程序中增设VVT自学习主动控制模块,即增程器功率切换速率自调节模块。该模块能实现增程器起动时根据车辆状态(动力电池的SOC(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等)确定增程器功率切换的速率(转速、扭矩升高的变化斜率)快慢,使VVT达到自学习的时间等条件,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增程器控制器(RECU)通过外部公共CAN与整车控制器(VCU)通信,并对接收到的CAN总线信号及硬线信号进行处理,再把处理后的信号通过内部CAN传递给发动机控制器(ECU)和发电机控制器(GCU),从而控制发动机和发电机。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传统的VVT系统自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模块(即增程器功率切换速率自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当前状态,即,基于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以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使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0: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作为一种示例,考虑到动力电池和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可以是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等,具体不做示例。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CAN总线获取的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即,满足发动机的灵活响应性。
作为一种示例,车辆当前状态可以是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或者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或者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或者其他反映动力电池和发动机状态的信号等,具体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增程器的功率切换速率的步骤,包括:
步骤A1:获取车辆当前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作为一种示例,RECU根据通过公共CAN获得动力电池的SOC值、内部CAN获得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该SOC值反映了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
作为一种示例,电池SOC值越高,增程器功率切换速率系数越大,表示增程器切换相同功率区间所需的时间越长,即对增程器的动力响应性需求越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越高,增程器功率切换速率系数越小,表示增程器切换相同功率区间所需的时间越短,即增程器的动力响应性能力越高。
步骤A2:基于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其中,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在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预设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将当前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作为衡量当前车辆状态的指标,将与该指标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一一列出,得到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当动力电池的SOC值为80%,发动机水温为20摄氏度时,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系数为1;当动力电池的SOC值为80%,发动机水温为80摄氏度时,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系数为0.6。图4中未将所有情况列出,只是对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个示例,具体不做限定。图4所示表项中的情况也不一定都能够满足预设自学习条件,若整车控制器基于当前的车辆状态,确定车辆无法继续工作,那么VVT系统自学习进程也自然会退出。
作为一种示例,若上述当前车辆状态为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或者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或者其他能够反映动力电池和发动机状态的信号,则其与发动机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和图4中所示的对应关系原理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车辆当前状态进行判断,基于该车辆当前状态所需响应的发动机的转速,来确定该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不会被限制在某一种工况下进行响应,能够以最大程度保证发动机的灵活响应性。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在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所述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预设最小功率切换速率是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以该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下的功率切换速率运行的发动机均不会导致现有增程器控制方法中的发动机抖动等问题。
步骤S20: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作为一种示例,发动机根据上述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功率切换速率增长,即可使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能够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因此,需要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的增程器的不同功率切换速率对应的发动机VVT系统自学习条件,方框区域EBFC为VVT系统自学习需同时满足的转速、扭矩及时间条件,即在增程器从起动到目标功率的工况点过程中,AB实线对应最快的功率切换速率,CD虚线对应最慢的功率切换速率。A、C分别为VVT系统自学习的起点,B、D分别为VVT系统自学习终点,A到B、C到D的过程完成了每个驾驶循环内的VVT自学习目标,AB和CD线之间包含了发动机不同的功率切换速率,AB和CD线之间功率切换速率下,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能够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5所示,VVT系统从T1开始学习到T2时刻后,即可完成自学习,若大于该最快的功率切换速率(预设的最大功率切换速率)或小于该最慢的功率切换速率(预设的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该VVT系统都无法在T2-T1的时间段内完成自学习,图中纵坐标可以用发动机转速R表示,也可以用发动机当前扭矩T表示,即,发动机转速或者发动机扭矩越大,则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在相同时间内发动机转速或者发动机扭矩增加的越快,则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越快。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包括:
步骤B1: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以及发电机,来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因此,需要增程器控制器向发电机控制器以及发动机控制器发送扭矩指令,由于发电机比发动机响应速度快,且发电机在发电过程中产生与发动机扭矩相反的负扭矩使发动机转速降低,因此,增程器控制器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其中,该第一扭矩指令比第二扭矩指令的扭矩稍小,使发动机能够顺利运行,但其转速不会增长太快。
步骤B2:控制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并控制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以供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作为一种示例,因此,控制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并控制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以供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作为一种示例,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发动机做功产生功率并带动发电机转动,此时,发电机为发动机的负载,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发电机对发动机产生负作用力。
作为一种示例,若想让发动机功率增大,则增大所述第二扭矩值,减小所述第一扭矩值;若想让发动机功率减小,则减小所述第二扭矩值,增大所述第一扭矩值。通过动态调整所述第一扭矩值以及第二扭矩值,使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的步骤,包括:
步骤C1: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调整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以及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辆当前状态是实时变化的,即,该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与其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也是变化的,因此,增程器控制器需要监测当前车辆的功率,来判断是否需要改变当前扭矩值,若需要改变,则需要计算出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以及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的大小。
作为一种示例,若监测到发动机当前功率较大,则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较小的第二扭矩值,并发送给发电机控制器较大的第一扭矩值。
作为一种示例,通过历史实验数据,标定RECU(增程器控制器)的PID控制模块中的Kp参数,调整转速、扭矩的变化斜率。其中,PID控制模块当被控制变量在变化过程本身有偏差存在时,通过PID控制模块进行调节,使输出数据不断变化,输出数据使变化过程的偏差向减小方向变化。具体地,标定是在发动机、整车、系统的控制策略、外围器件确定以后,为了得到满意的整车性能及满足客户要求和达到国家标准,对软件数据进行优化的过程。
步骤C2: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二扭矩指令。
作为一种示例,增程器控制器不断地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二扭矩指令,以实时改变发动机以及发电机的加载扭矩值,动态控制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发电机以及发动机的加载扭矩值进行调节,使发动机的功率以该功率切换速率增长,该功率切换速率能够同时满足当前增程器响应的需求以及符合发动机自学习条件的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车辆当前状态进行判断,基于该车辆当前状态所需响应的发动机的转速,来确定该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不会被限制在某一种工况下进行响应,能够以最大程度保证发动机的灵活响应性。通过对发电机以及发动机的加载扭矩值进行调节,使发动机的功率以该功率切换速率增长,该功率切换速率能够同时满足当前增程器响应的需求以及符合发动机自学习条件的时间,使增程器在满足当前车辆增程器响应需求的前提下,使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即,对增程器满足VVT自学习激活条件的时间进行主动控制。不需要要求发动机无论在何种工况下都按设定好的低转速小负荷运行,对发动机造成损伤,因此,本申请能够同时满足VVT系统自学习条件与增程器动力灵活响应性需求。
进一步地,基于本申请中第一实施例,提供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D1:当所述发动机符合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进行自学习;
作为一种示例,当所述发动机符合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进行自学习。
其中,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包括:
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预设正常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转速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相对充气量在预设充气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次驾驶循环内所述VVT系统还未进行过自学习。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若不满足上述自学习条件,则会自动退出自学习模式。若满足上述自学习条件,VVT电磁阀将控制VVT系统回到机械止点进行学习,该过程可能持续3-5秒。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2所示,VVT系统自学习的条件不仅仅包括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预设正常范围内,即,在车辆允许其运行的正常状态下,例如,若电池电量为0,整车都无法运行。
作为一种示例,VVT系统自学习的条件还包括:发动机当前转速为640-2400转,相对充气量为9.8%至60%,发动机水温大于-9摄氏度,起动后的时间大于3秒,且在一个驾驶循环内没有进行过自学习,条件参数只作为一个示例,具体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示例,其中,汽车完成点火、运转(若车辆存在故障应能被检测到)、熄火的完整过程称为一个驾驶循环。
步骤D2: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
作为一种示例,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将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存储至ER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中,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即,解决了VVT机构安装误差、正时链条/皮带磨损使VVT机械止点(VVT角度的参考零位)产生偏移的问题,VVT系统即可结束本次VVT系统自学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F1:获取所述VVT系统自学习完成后的自学习值;
步骤F2:将所述车辆在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自学习值汇总,并对每次VVT系统自学习值进行比对,若各自学习值的差值中最大值大于预设自学习值差值范围,则提示驾驶员所述发动机故障。
从ERROM中获取所述VVT系统自学习完成后的自学习值,将所述车辆在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自学习值汇总,该预设时段内的经历过多个驾驶循环,每个驾驶循环VVT系统自学习后留下一个VVT系统自学习值,对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各自学习值进行分析,若各自学习值的差值中最大值大于预设自学习值差值范围,则提示驾驶员所述发动机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控制VVT系统自学习的条件后,若其满足该条件以及其他预设自学习条件,则能够进行自学习,对自学习后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握VVT系统自学习的规律。
参照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该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处理器1001和存储器1005之间的连接通信。
可选地,该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网络接口、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WiFi模块等等。用户接口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子模块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以及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支持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以及其它软件和/或程序的运行。网络通信模块用于实现存储器1005内部各组件之间的通信,以及与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系统中其它硬件和软件之间通信。
在图6所示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中,处理器1001用于执行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装置,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控制模块20,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并控制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以供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调整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以及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还用于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二扭矩指令。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包括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确定模块10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车辆当前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其中,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在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预设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自学习模块,用于当所述发动机符合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进行自学习;
修正模块,用于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的步骤之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VVT系统自学习完成后的自学习值;
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车辆在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自学习值汇总,并对每次VVT系统自学习值进行比对,若各自学习值的差值中最大值大于预设自学习值差值范围,则提示驾驶员所述发动机故障。
本申请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应用于增程器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
控制发电机按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加载,并控制发动机按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加载,以供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第二扭矩指令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调整所述第一扭矩指令的第一扭矩值,以及所述第二扭矩指令的第二扭矩值;
向发电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一扭矩指令,并向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调整后的第二扭矩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包括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增程器的功率切换速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车辆当前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以及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
基于预设的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与所述功率切换速率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发动机对应的功率切换速率;
其中,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在预设最大功率切换速率以及预设最小功率切换速率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发动机符合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时,控制所述VVT系统进行自学习;
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自学习条件包括:
所述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在预设正常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当前转速在预设转速范围内;
相对充气量在预设充气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水温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发动机的启动时间大于预设时间阈值;
在本次驾驶循环内所述VVT系统还未进行过自学习。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VVT系统完成自学习后,根据所述VVT系统的自学习值修正所述VVT系统的参考基点位置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VVT系统自学习完成后的自学习值;
将所述车辆在预设时段内的VVT系统自学习值汇总,并对每次VVT系统自学习值进行比对,若各自学习值的差值中最大值大于预设自学习值差值范围,则提示驾驶员所述发动机故障。
8.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车辆当前状态确定所述发动机的功率切换速率;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发动机的功率以所述功率切换速率增长,以供所述发动机符合预设自学习条件的时间达到VVT系统的自学习要求时间。
9.一种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所述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211075947.XA 2022-09-01 2022-09-01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Pending CN1155392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5947.XA CN115539223A (zh) 2022-09-01 2022-09-01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5947.XA CN115539223A (zh) 2022-09-01 2022-09-01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39223A true CN115539223A (zh) 2022-12-30

Family

ID=84726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5947.XA Pending CN115539223A (zh) 2022-09-01 2022-09-01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39223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9843B1 (ko) * 2006-11-01 2007-11-29 지멘스 오토모티브 주식회사 가변 밸브 타이밍 장치의 펄스폭 변조 제어 방법
CN106194513A (zh) * 2016-09-12 2016-12-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节气门控制的汽油发动机,其用途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406763A1 (en) * 2018-03-20 2020-12-31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Hybrid Power Vehicle Range Extender Power Follow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12555033A (zh) * 2020-11-24 2021-03-2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程器工作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855355A (zh) * 2021-01-15 2021-05-2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自学习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114810366A (zh) * 2022-03-28 2022-07-2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正时的控制方法、系统、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WO2022166616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乾碳国际公司 软件定义混联动力总成及车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79843B1 (ko) * 2006-11-01 2007-11-29 지멘스 오토모티브 주식회사 가변 밸브 타이밍 장치의 펄스폭 변조 제어 방법
CN106194513A (zh) * 2016-09-12 2016-12-0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节气门控制的汽油发动机,其用途及其控制方法
US20200406763A1 (en) * 2018-03-20 2020-12-31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Hybrid Power Vehicle Range Extender Power Following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CN112555033A (zh) * 2020-11-24 2021-03-26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增程器工作点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12855355A (zh) * 2021-01-15 2021-05-2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自学习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WO2022166616A1 (zh) * 2021-02-05 2022-08-11 乾碳国际公司 软件定义混联动力总成及车辆
CN114810366A (zh) * 2022-03-28 2022-07-2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正时的控制方法、系统、整车控制器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冯丹艳;: "采用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控制的发动机效率研究",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no. 01, 15 February 2020 (2020-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5027578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period of a control loop for controlling an engine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US2016036305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ngine Us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To Minimize The Effect Of Changes In Valve Lift State On Engine Operation
US20230219459A1 (en) Low voltage battery soc confirmation and cell balancing
CN102418617B (zh) 动态迟滞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8412621B (zh) 基于湿度控制凸轮轴相位的方法
WO2021197435A1 (zh) 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压缩比控制方法
CN112096513B (zh) 一种电动废气旁通阀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439249A (zh) 利用预览信息的动力系统的模型预测控制
CN106870172B (zh) 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8412622B (zh) 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停机曲轴位置控制方法
US9222432B2 (en) Path planning during combustion mode switch
US20220042487A1 (en) Adaptive-adjustment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engine operation
CN115539223A (zh) 增程器中vvt系统自学习的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20042474A1 (en)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engine operation
JP5614141B2 (ja) 内燃機関の可変動弁装置
US9644563B2 (en)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CN102777276B (zh) 催化剂起燃期间基于来自后催化剂氧传感器的输出控制燃料输送的系统和方法
CN112855355B (zh) 一种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自学习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JP4808583B2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制御方法
US2010029905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0729503B (zh) 用于切换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模式的方法及系统
CN115217637A (zh) Vvt系统控制方法、vvt系统及汽车
JP2007177647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US8903634B2 (en) Engine control apparatus
US1098260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supercharged by an exhaust-gas turbocharg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