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29673A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29673A
CN115529673A CN202110711145.2A CN202110711145A CN115529673A CN 115529673 A CN115529673 A CN 115529673A CN 202110711145 A CN202110711145 A CN 202110711145A CN 115529673 A CN115529673 A CN 1155296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uplink carrier
information
uplink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114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锋
张旭
曲秉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114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0512 priority patent/WO20222681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29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296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齐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改善上行传输的性能。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设备的用户不断增长,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不断增加,对通信速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满足更大的下行和上行峰值速率的要求,需要提供更大的传输带宽,由于大带宽的连续频谱的稀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提出了载波聚合的解决方案。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是将两个或更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以支持更大的传输带宽。
射频链,也可称为发射链(transmitter chain),如果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有两个射频链,那么终端设备在这个载波允许的上行传输的端口数可以为1和2,或者说终端设备在这个载波支持的上行传输的端口数最大为2。CA场景下,如果终端设备支持2个上行载波的聚合模式,总共有2个射频链,且终端设备支持在这两个上行载波上进行动态射频链切换,那么终端设备可以将射频链在这两个载波上进行动态分配,例如载波X上采用1射频链发送,载波Y上采用另外一个射频链发送,或者载波X上不发送,载波Y上采用2个射频链发送。另外,如果终端设备在某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x,则终端设备在该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允许的端口数量为小于或等于x的正整数。
对于支持动态射频链切换的终端设备,当终端设备在某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小于网络设备调度的即将在该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的情况下,终端设备需要将其他载波上的射频链切换到该载波上,以支持网络设备调度的上行传输。但目前在一些场景下,存在终端设备将其他载波上不同数量的射频链切换到该载波上,均能支持网络设备调度的上行传输的情况。该情况下,终端设备无法确定将几个射频链切换到该载波上,会影响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另外,即使终端设备自发决定将几个射频链切换到该载波上进行了上行传输,但网络设备对于终端设备切换的射频链数量不知情,会导致在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于射频链状态理解的不统一,这样在网络设备下次进行调度时,因为不确定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无法确定终端设备是否需要切换射频链,无法确定是否需要为终端设备的射频链切换预留切换时长,也会影响上行传输的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改善上行传输的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采用上述方法,网络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时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有助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执行射频链切换后的射频链状态理解一致,避免网络设备下次进行调度时,因为不确定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额外为终端设备的上行传输预留切换时长导致上行传输时延增加,或未为上行传输预留切换时长导致上行传输失败的问题,有利于改善上行传输性能。同时,通过第二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上行传输时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具体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切换需求,如具体确定需要将几个射频链切换到第一上行载波上,避免了终端设备无法具体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切换需求,影响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上述设计中,可以通过对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的除第一上行载波以外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指示,来间接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有助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执行射频链切换后的射频链状态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上述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应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联合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有利于节约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带来的信令开销,节约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二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上述设计中,可以通过对应第一上行载波的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联合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有利于节约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带来的信令开销,节约通信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属于第一信令,当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当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上述设计中,对于第一信令为回退(fallback)DCI,网络设备通过fallback DCI调度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场景,因fallback DCI中的字段较少,难以携带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通过协议等预定义的方式,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配置第一信令为fallback DCI时,上行传输时所有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有助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执行射频链切换后的射频链状态理解一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上述设计中,有利于避免在网络设备对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均通过信令调度上行传输时,因终端设备只接收到对一个上行载波调度上行传输的信令,不能获知另一个上行载波是否进行上行传输,导致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执行射频链切换后的射频链状态理解不一致的问题,有利于改善上行传输的性能。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以及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比如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或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中方法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比如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者集成电路。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执行的程序,当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装置可以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执行上述第四方面中的方法。
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该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三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或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第四面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可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或实现上述第四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链切换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链切换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射频链切换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中,也可以扩展到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等相关的蜂窝系统中,以及未来的通信系统,如6G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所应用的通信系统架构可以如图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图1中以两个网络设备为例。每个网络设备可以具备一个或多个小区,通常每个小区对应一个载波(包括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同一网络设备的多个小区,也可以接入不同网络设备的多个小区。其中终端设备接入多个小区时,终端设备接入的每个小区对应的载波为终端设备接入的一个CC。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
1)、终端设备,包括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核心网进行通信,与RAN交换语音和/或数据。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移动终端设备、设备到设备通信(device-to-device,D2D)终端设备、V2X终端设备、机器到机器/机器类通信(machine-to-machine/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2M/MTC)终端设备、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AP)、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或用户装备(user device)等。例如,可以包括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移动装置等。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还包括受限设备,例如功耗较低的设备,或存储能力有限的设备,或计算能力有限的设备等。例如包括条码、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或智能穿戴式设备等,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头盔、智能首饰等。
而如上介绍的各种终端设备,如果位于车辆上(例如放置在车辆内或安装在车辆内),都可以认为是车载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例如也称为车载单元(on-board unit,OBU)。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中继(relay)。或者理解为,能够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的都可以看作终端设备。
2)、网络设备,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口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终端设备通信的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可以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还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目前,一些网络设备的举例为: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另外,在一种网络结构中,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节点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节点。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例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
3)、载波聚合,终端设备可以被配置多个小区,每个小区内包括一个下行载波,和0个到2个上行载波,终端设备可以激活多个小区中的部分小区,但有些终端设备的上行能力受限,最多只能配置和激活两个上行载波。
3)、辅助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终端设备被配置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内包括一个上行载波和一个辅助上行载波,以及一个下行载波。如果小区被激活,那么小区内所有的上行载波和下行载波都被激活。但一个小区内的上行载波和辅助上行载波不能同时发送上行数据传输。
4)、多天线的时分发送上行载波聚合:终端设备可配置2个上行载波的载波聚合模式,在2个上行载波间进行时分发送。如果终端设备总共有2个可同时发送的射频链,那么该2个射频链可以在两个上行载波上进行动态分配,例如载波X上采用1射频链发送,载波Y上采用另外一个射频链发送,或者载波X上不发送,载波Y上采用2个射频链发送。
5)、发射通道(transmitter,TX),是一个物理概念,也可以称为射频(radiofrequency,RF)发射通道,本申请中均简称为发射通道。在本申请中,发射通道可以是按照如下方式工作的,但不仅限于如下方式:发射通道可接收来自基带芯片的基带信号,对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如上变频、放大和滤波)以得到射频信号,并最终通过天线将该射频信号辐射到空间中。具体地,发射通道可以包括天线开关,天线调谐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混频器(mixer),本地振荡器(local oscillator,LO)、滤波器(filter)等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可以根据需要集成到一个或多个芯片中。天线有时也可以认为是发射通道的一部分。
6)、天线端口(port),是逻辑的概念,在实际发送信号时,会将天线端口映射到对应的发射通道中。目前,网络设备在调度终端设备传输数据时,可以明确指示传输数据所使用的天线端口的端口号。本申请中,天线端口可简称为端口。
7)、发射预编码矩阵指示(transmitted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number of layers)。现有协议利用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对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所用预编码矩阵进行指示,通过指示的预编码矩阵可以确定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例如,非零端口数量可以是预编码矩阵中的非零行数量,其中矩阵的某一行是非零行,意思是这一行中至少有一个元素非零。如表1所示,为现有协议定义的两端口单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表。如果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指示的TPMI索引为0,即指示TPMI索引为0的矩阵,那么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1,上行传输对应的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如果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指示的TPMI索引为2,即指示TPMI索引为2的矩阵,那么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2,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071
表1
如表2所示,为现有协议定义的四端口两层传输的预编码矩阵的表。如果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指示的TPMI索引为0,即指示TPMI索引为0的矩阵,那么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2,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4;如果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指示的TPMI索引为7,即指示TPMI索引为7的矩阵,那么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4,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4。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081
表2
8)、射频链,也可以称为射频链路、发射链。其中,射频链可表示为Tx。应理解,本申请中射频链也可以替换为Tx、天线、射频、发射通道、发送端口、射频链数量、传输层数、传输的最大层数、传输支持的最大层数、接收通道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有射频链时才能进行上行发送,每个射频链能支持1个端口的上行传输。例如,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有2个射频链,则终端设备支持在该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即可以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或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或不进行上行传输。
在CA场景下,终端设备需要根据网络设备对上行传输的调度或配置,将射频链在多个载波之间进行分配和切换。比如,终端设备将2个射频链分别分配到2个载波上,每个载波的射频链数量为1,如果终端设备需要在某个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则需要将另一个载波的射频链切换到该载波上。
另外,在CA场景下,终端设备在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可能取值的集合可以由网络设备配置、协议预定义或者通过预配置方式确定。该集合在本申请中可称为载波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不同射频链数量所支持的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终端设备有4个上行射频链,那么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可能为{0,1,2,4},或{0,1,2}或{0,1}。如果终端设备有3个上行射频链,那么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可能为{0,1,2}或{0,1}。如果终端设备在一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零,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这个载波上不支持上行传输,当射频链数量为4时可以支持1、2或4端口的上行传输。终端设备能够在一个载波上支持X端口的上行传输的前提是:终端设备在这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Y大于或等于X,且终端设备在这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Y属于这个载波的射频链数量集合。
另外,应理解,终端设备在载波进行上行传输所需要的最少射频链数量,不少于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该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的最小值。比如,终端设备在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0,1,2,4},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该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终端设备在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需要的最少射频链数为2;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该载波上进行3端口或4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终端设备在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所需要的最少射频链数为4。
下面结合表3和表4,介绍CA场景下终端设备根据射频链数量进行上行传输的工作原理。
对于支持在两个载波有两个射频链且支持射频链在两个载波上进行切换的终端设备,现有协议通过表3对终端设备在这两个载波上的发送行为进行了定义。其中,载波1和载波2分别表示这两个载波。表3中的实例(case)1表示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有1个射频链,在载波2上有1个射频链。case2表示终端设备在载波1没有射频链,在载波2上有2个射频链。可以看出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为1,终端设备在载波2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为2。终端设备可以在这两个case之间进行切换,即可以把1个射频链在两个载波之间进行切换,而射频链在这两个case之间切换需要切换时间。这个切换时间可以称之为上行切换时长(uplink switching gap),或简称为切换时长。终端设备在切换时长内不希望在两个载波的任何一个上面进行传输。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091
表3
目前,可通过终端设备在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来间接指示终端设备进行射频链切换,进而确定本次上行传输是否需要进行射频链的切换,即是否存在切换时间。之所以能这样指示,依据的是射频链和上行传输端口的映射关系。表4是支持并发上行(dual UL)的上行载波聚合的终端设备的射频链和上行传输端口的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092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在表4所示case1中,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为在载波1上有1个射频链,在载波2上有1个射频链(在表4中表示为1T+1T),终端设备可以在载波1上发送1端口的上行传输,同时没有在载波2进行上行传输(在表4中表示为1P+0P),或者,在载波1上发送1端口的上行传输,同时在载波2上发送1端口的上行传输(在表4中表示为1P+1P),又或者,在载波2上发送1端口的上行传输,同时在载波1上没有上行传输(在表4中表示为0P+1P)。在表4所示case2中,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为在载波1上没有射频链,在载波2上有2个射频链(在表4中表示为0T+2T),终端设备可以在载波2上发送2端口的上行传输,同时在载波1上没有上行传输(在表4中表示为0P+2P),或者,在载波2上发送1端口的上行传输,同时在载波1上没有上行传输(在表4中表示为0P+1P)。目前依据终端设备在两个载波上的即将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端口情况和上一次上行传输的端口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切换时间。
例如,即将在一个载波上发送2端口的上行传输,之前在这个载波上的上行传输是1端口的上行传输,且在这个载波上不支持2端口的上行传输(如,从case1的0P+1P切换到case2的0P+2P),此时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射频链切换,在切换时长内不希望在两个载波的任何一个上面进行传输。
再如,即将在一个载波上发送1端口传输,之前在另外一个载波上的上行传输是1端口的上行传输,且之前所在的另外一个载波上支持2端口的上行传输(如,从case2的0P+1P切换到case1的1P+XP,X为0或1),此时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射频链切换,在切换时长内不希望在两个载波的任何一个上面进行传输。
从表4可以看出,case1和case2均有0P+1P的状态,均支持0P+1P的发送。所以,如果终端设备要在载波1上没有发送传输,在载波2上发送1端口传输,那么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是上一次上行传输的射频链状态。即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不发生改变,也就是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时间。
另外,如果终端设备不进行上行传输,那么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是上一次上行传输的射频链状态。即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不发生改变,射频链不进行切换,不需要切换时间。
同一个case内的不同port的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切换射频链,所以不需要切换时间。
此外,表4所示的case1和case 2,基于的一个前提可以是载波1和载波2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不一样,即载波1上最多支持1个射频链,载波2上可支持2个射频链,所以基于表4,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载波时需要指定配置的载波为载波1还是载波2,以便于进行区分。
另外,可以看出表4中,终端设备在载波1和载波2的总射频链数量为2。
在终端设备的射频链数量(或终端设备在载波1和载波2的总射频链数量)仍为2的前提下,如果载波1上也支持2个射频链,则表4所示对应关系可扩展为表5,即增加了case3,代表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的射频链数量为2且在载波2上的射频链数量为0的射频链状态。则此时,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可在case1、case2和case3分别代表的射频链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01
表5
在表5基础上,一些情况下网络设备无法准确判断终端设备是否需要进行射频链的切换,也就是无法准确判断是否需要预留切换时长,或者说终端设备无法确定用几个射频链进行传输。
例如图2所示,其中传输1、传输2和传输3为时域上相邻的3次传输,且传输1位于传输2之前,传输2位于传输3之前。当终端设备的传输1是在载波1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在载波2上不进行上行传输时,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2是在载波2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终端设备需要将载波1上的至少1个射频链切换到载波2,网络设备可获知对于传输2需要预留切换时长。但是网络设备不确定终端设备将几个射频链切换到了载波2,因为case1和case2下,终端设备都能够在载波2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而case1对应于终端设备将原本在载波1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载波2,case2对应于终端设备将原本在载波1上的2个射频链都切换到载波2。这就导致,网络设备在调度传输3时,不确定是否需要预留切换时长。比如,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3是终端设备在载波2上进行2端口传输,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1,那么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仍然需要将载波1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载波2,即网络设备需要预留切换时长;而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2,那么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射频链,即网络设备不需要预留切换时长。
又如图3所示,当终端设备的传输1是在载波1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在载波2上不进行上行传输时,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2是在载波2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终端设备可能从case3切换到case1或case2。此后,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3是终端设备在载波1进行1端口传输,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1,那么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射频链,即网络设备不需要预留切换时长;而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2,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仍然需要将载波2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载波1,即网络设备需要预留切换时长。
又如图4所示,当终端设备的传输1是在载波2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在载波1上不进行上行传输时,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2是在载波1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终端设备可能从case2切换到case1或case3。此后,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3是终端设备在载波1上进行2端口传输,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1,那么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仍然需要将载波2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载波1,即网络设备需要预留切换时长;而如果在进行传输2时,终端设备切换到了case3,那么进行传输3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射频链,即网络设备不需要预留切换时长。
同理,如果终端设备聚合的载波数量和/或每个载波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和/或终端设备在聚合的载波上支持的总射频链数量在表5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可能更大概率的造成网络设备对于终端设备状态的不可预测,因此网络设备将会有更大概率不清楚是否需要为终端设备预留切换时长。
综上所述,在上述上行传输机制中,如果网络设备认定某次上行传输需要预留切换时长,但实际上终端设备不需要切换射频链,则终端设备会延迟发送,导致上行传输时延增加。如果网络设备认定某次上行传输不需要预留切换时长,但实际上终端设备需要进行射频链切换才能进行上行发送,则终端设备在网络设备配置的上行传输资源的时域位置仍然可能处于切换时长内,因此终端设备可能不进行本次上行传输,导致上行资源浪费。
本申请旨在通过网络设备直接或间接指示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方式,或通过协议等预配置指示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方式,使得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理解一致,以改善上行传输性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S5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相应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被网络设备配置有一个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在调度(或配置)终端设备在第一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携带(或承载)所述第一信息的第一信令,其中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DCI)或高层信令等。
S502: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相应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可选的,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可以理解为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
可选的,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可选的,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SRS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的SRS指示信息。
可选的,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理解为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期间内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中,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可以均携带(或承载)在用于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中,如均携带(或承载)在第一信令中。
S50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现有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信令(如DCI)中可以包括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以及SRS指示域等。具体的,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携带的索引可以指示预编码矩阵,基于预编码矩阵终端设备可以确定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时非零端口数量。SRS指示域携带的SRS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或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而每个SRS资源都有自己的端口数量。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仅可以在第一信令中增加用于携带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的射频链指示域直接或间接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还可以通过射频链指示域和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或射频链指示域和SRS指示域联合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可选的,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对应的非零端口数量可以等于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
下面结合第二信息,对如何通过第一信令承载的第二信息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进行说明。
情况1:第二信息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射频链指示域承载。
在一些实施中,第一信令中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可以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支持上行传输的最大端口数量决定。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支持上行传输的最大端口数量为Nport,则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可以为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21
比特“bit”,其中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22
为向上取整。
以Nport为8为例,则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可以为3bit,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0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1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0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2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1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3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1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4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0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5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0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6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1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7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1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8个射频链。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支持上行传输的最大端口数量也可以等于或替换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可以等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所有周期SRS、半静态SRS和非周期SRS资源中的最大端口数量,或等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所有周期SRS、激活的半静态SRS和非周期SRS资源中的最大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可以等于或者替换为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可以等于或替换为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上报的第一上行载波所属频段的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和/或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支持的最大层数,和/或第一上行载波上的非码本传输场景下一个SRS资源集合中最大SRS资源数量中的一个值或者多个中的最大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等于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或任何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支持的最大射频链数量。
在另一些实施中,如果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了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还可以由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来确定。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Naggregate,则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可以为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31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32
“bit”,其中
Figure BDA0003133808130000133
为向上取整。
以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8}为例,Naggregate为4,则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可以为2bit,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1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0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2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4个射频链、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8个射频链。
在一些实施中,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也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集合,如SRS资源的端口数量集合{1,2,4,8}。
情况2:第二信息可包括对应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射频链指示域承载,其中所述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确定方式可以参考情况1中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大于或等于网络设备指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即大于或等于网络设备指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终端设备才能正常进行上行传输,因此,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仅需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中值大于或等于非零端口数量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指示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即可实现对第一上行载波上射频链数量的指示。也就是说对于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非零端口数量来确定。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8},如果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为4,则候选射频链数量只能为4和8不能为1和2,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4个射频链,也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8个射频链。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非零端口数量为4,确定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8,根据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或1,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是有4个射频链,还是有8个射频链。其中,如果按照情况1中的实现,确定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射频链指示域的部分bit没承载数据时,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大小也可以为1bit。
作为另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6},如果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为4,则候选射频链数量只能为4和6不能为1和2,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4个射频链,也可以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1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有6个射频链。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非零端口数量为4,确定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6,根据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或1,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是有4个射频链,还是有6个射频链。其中,如果按照情况1中的实现,确定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射频链指示域的部分bit没承载数据时,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大小也可以为1bit。
在一些实施中,当网络设备指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也即指示的对应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为最大时,可以直接通过非零端口数量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射频链指示域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本申请中,一个指示域为空,可以理解为这个指示域是0bit。
其中,这里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最大可以理解为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等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或者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等于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对应的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或者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等于第一上行载波的SRS资源的最大端口数量。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8},如果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为8,且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8。因为终端设备要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8端口的上行传输,至少需要8个射频链,但因为最多只有8个射频链,所以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只能为8,所以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即不承载第二射频链指示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射频链指示域为空,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为8,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8。
当然,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下发第二信息时,也可以不考虑或关注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当网络设备指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非零端口数量为最大时,可以直接通过非零端口数量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如上述示例中通过TPMI指示域或预编码信息和层数指示域所指示的预编码矩阵的非零端口数量为8,指示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8。
情况3:第二信息可包括对应第一上行载波的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SRS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SRS指示域承载,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射频链指示域承载,其中所述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确定方式可以参考情况1中的实现,不再进行赘述。
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或第一上行载波上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上配置端口数量不同的SRS资源,端口数量不同的SRS资源所对应的候选射频链数量可以不同,在第一信令中包括SRS指示域时,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仅在SRS指示域指示的SRS资源所对应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指示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即可实现对第一上行载波上射频链数量的指示。也就是说,网络设备可以根据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SRS指示域承载的SRS指示信息(即承载的SRS指示信息所指示的SRS资源),来确定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选的,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的资源或信息或指示信息,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BWP上配置的资源或信息或指示信息。例如,本申请中,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配置的SRS资源或SRS信息或SRS指示信息,可以替换为,网络设备给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BWP上配置的SRS资源或SRS信息或SRS指示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8},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取值可以为{1,2,4,8}和/或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最大取值为8,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两个SRS资源,其中一个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即2port SRS),另外一个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8(即8port SRS),端口数量为2的SRS资源所对应的候选射频链数量为1和2,端口数量为8的SRS资源所对应的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8。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2的SRS资源,则候选射频链数量为1和2,并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或1来指示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用1个射频链,还是2个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确定候选射频链数量为1和2,根据射频链指示域所承载的1bit的0或1,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是有1个射频链,还是有2个射频链。其中,如果按照情况1中的实现,确定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射频链指示域的部分bit没承载数据时,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大小也可以为1bit。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4端口的上行传输,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8的SRS资源,则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8,并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1bit的0或1来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用4个射频链,还是8个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8,确定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8,根据射频链指示域所承载的1bit的0或1,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是有4个射频链,还是有8个射频链。其中,如果按照情况1中的实现,确定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射频链指示域的部分bit没承载数据时,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大小也可以为1bit。
另外,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2端口或8端口的上行传输,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8},那么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网络设备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2(对应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或8(对应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8端口的上行传输)的SRS资源,射频链指示域为空或者用作其它用途,在射频链指示域为空或者用作其它用途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默认上行传输时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与SRS指示域指示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相等。
作为另一种示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6},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取值可以为{1,2,4,6}和/或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最大取值为6,此时网络设备可以配置至少两个SRS资源,其中一个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即2port SRS),另一个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6(即6port SRS),端口数量为2的SRS资源所对应的候选射频链数量为1和2,端口数量为6的SRS资源所对应的候选射频链数量为4和6。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2的SRS资源,则候选射频链数量只能为1和2,并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或1来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用1个射频链,还是2个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SRS资源的端口数量为2,确定候选射频链数量为1和2,根据射频链指示域所承载的1bit的0或1,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是有1个射频链,还是有2个射频链。其中,如果按照情况1中的实现,确定射频链指示域的大小,射频链指示域的部分bit没承载数据时,可以忽略或者为空,也可以用作其它用途。可选的,此时射频链指示域大小也可以为1bit。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中,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4端口的上行传输,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6的SRS资源,则候选射频链数量只能为4和6,并通过在射频链指示域承载1bit的0或1来指示终端设备第一上行载波上用4个射频链,还是6个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另外,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2端口或6端口的上行传输,假设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在第一上行载波的射频链数量集合为{1,2,4,6},那么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时,可以让SRS指示域指示端口数量为2(对应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或6(对应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6端口的上行传输)的SRS资源,射频链指示域为空或者用作其它用途,在射频链指示域为空或者用作其它用途时,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默认上行传输时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与SRS指示域指示的SRS资源的端口数量相等。
情况4:第二信息可包括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可以由第一信令中的射频链指示域承载。
因为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是可知的,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等于所述总射频链数量与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差值,因此在一些实施中,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传输时,射频链指示域所承载的第四射频链指示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信令后,即可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与在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差值,即可确定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需要理解的是,对于上述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中获取。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设备被网络设备配置有一个第一上行载波和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终端设备首先接收到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二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二信令,其中第二信令中包含射频链指示域,第二信令的实现可以参照上述第一信令的实现,基于第二信令,终端设备可以确定进行上行传输时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并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与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差值,确定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另外,在接收到调度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信令(此时第一信令中可以不包含射频链指示域)后,如果第一信令中不包含射频链指示域,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与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差值,确定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终端设备不改变上述确定出的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同样,在存在多个第二上行载波时,终端设备也可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与在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差值,确定在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S504: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终端设备即可在第一载波上采用相应数量的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作为一种示例,以上述表5为例,假设当终端设备的传输1是在载波2(第二上行载波)上进行2端口的上行传输,在载波1(第一上行载波)上不进行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当前的射频链状态为在上行载波1上没有个射频链,在上行载波2上有2个射频链(射频链状态为case2),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的传输2是在载波1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并指示了载波1上的射频链数量为1,则终端设备在进行传输2时,仅会将上行载波2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上行载波1上(即切换到case1),不会存在如图4所示,网络设备不知道终端设备是切换到case1,还是切换到case3的情况,其中传输1和传输2为时域上相邻的2次传输,且传输1位于传输2之前。
此外,对于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为回退(fallback)DCI的情况,如第一信令为fallback DCI(如DCI 0_0)的情况,因fallback DCI中的字段较少,难以携带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协议预定义等方式,在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中预配置第一信令不携带第二信息时,如为fallback DCI时,指示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各个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的第二信息,以便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对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理解一致。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预配置第一信令为fallback DCI时,终端设备在各个上行载波(包括一个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均为1,当通过fallback DCI调度终端设备在某一上行载波(如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时(通常为1端口的上行传输),终端设备确定各个上行载波上均有1个射频链。
作为另一种示例,对于表5的场景,也即存在一个第一上行载波(如载波1)和一个第二上行载波(如载波2),第一上行载波和第二上行载波均可支持2个射频链的场景,可以预配置通过fallback DCI调度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的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2,另一个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为0。另外,如果,射频链指示信息是通过表格索引的方式指示的(即表格中的每一行指示了至少一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网络设备通过向终端设备指示表格索引的方式,来指示至少一个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那么就可以在该表格的基础上增加至少一行射频链状态指示信息,专用于指示通过fallback DCI调度终端设备进行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如上表5所示,假设终端设备当前的射频链状态为在上行载波1上有2个射频链,在上行载波2上没有射频链,如果网络设备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各自调度了一个端口数量为1的上行传输,但网络设备只在一个上行载波上接收到上行传输,那么网络设备无法确定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
具体的,网络设备只在一个上行载波上接收到上行传输存在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A:网络设备调度在上行载波1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以及调度在上行载波2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终端设备均接收到,终端设备也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分别进行了1端口的上行传输,但网络设备仅接收到了1个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那么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是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各有1个射频链(即为1T+1T)。
情况B:网络设备调度在上行载波1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以及调度在上行载波2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终端设备仅接收到了1个信令(如仅接收到了调度在上行载波1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终端设备仅在上行载波1上进行了1端口的上行传输,网络设备也仅接收到了上行载波1上的1端口上行传输,那么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是在上行载波1上有2个射频链、在上行载波2上没有射频链(即为2T+0T)。
无论上述那种情况,网络设备仅接收到1个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无法准确确定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有鉴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通过在调度在任一上行载波进行上行传输的信令中增加用于指示在其它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的第二信息,来对齐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对射频链状态的理解。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
S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
相应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信令。
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所述N和M为大于或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第一信令可以为DCI或高层信令等。
S6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网络设备调度终端设备在多个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多个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时域位置在时域上有重叠,或者多个上行载波上进行的上行传输是同时的,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在调度终端设备在多个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的多个信令中均增加指示域携带第二信息,来指示除了信令调度的这个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外,其它上行载波上也有上行传输,其它上行载波上需要有射频链。
作为一种示例,仍以上述表5所示,假设终端设备的射频链状态为在上行载波1(第一上行载波)上有2个射频链,在上行载波2(第二上行载波)上没有射频链,如果网络设备即将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分别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则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1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的第一信令时,可以第一信令中增加1bit的指示域,该1bit的指示域承载第二信息,第二信息指示在上行载波2上有上行传输。
同样,网络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2上进行1端口的上行传输的第二信令时,也可以第二信令中增加1bit的指示域,用于指示在上行载波1上有上行传输。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第一信令后,通过第二信息就能获知还有一个信令调度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2上进行传输,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2上需要有射频链,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1进行上行传输的端口数量为1(N=1),终端设备将上行载波1上的1个射频链切换到上行载波2上,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各有1个射频链,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对齐上行传输时终端设备在上行载波1和上行载波2上各有1个射频链。
S60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相应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确定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终端设备即可在第一载波上采用相应数量的射频链进行上行传输。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上述图5中的实现中如果确定出的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小于终端设备在第一上行载波和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也能达到指示终端设备在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的效果,从而使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对齐上行传输时对终端设备射频链状态的理解。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各网元(或设备)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或单元)。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7和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如图7所示。通信装置7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702和收发单元703,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701。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702用于实现相应的处理功能。收发单元70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7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存储单元7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7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可选地,收发单元703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
收发单元703,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通信装置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所述收发单元7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702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702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所述处理单元702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二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信息属于第一信令,当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702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当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702根据预配置在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或,收发单元703,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所述收发单元7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当通信装置700用于实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
收发单元7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702,用于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通信装置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所述收发单元7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702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702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702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以及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或,处理单元702,用于生成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其中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收发单元703,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有关上述处理单元702和收发单元703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处理器810和接口电路8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8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830,用于存储处理器8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8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8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时,处理器8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702的功能,接口电路8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单元703的功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被执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指令被执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形式,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运行时,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适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
另外,需要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的”一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的一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不是排他的。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还可以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本申请中涉及的“多个”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information),信号(signal),消息(message),信道(channel)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的(of)”,“相应的(corresponding,relevant)”和“对应的(corresponding)”有时可以混用,应当指出的是,在不强调其区别时,其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以及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
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
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二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属于第一信令,当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当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预配置在终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6.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以及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1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1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网络设备给所述通信装置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处理单元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所述处理单元根据上行载波的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在所述至少一个候选射频链数量中确定与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二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为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属于第一信令,当所述第一信令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信令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当所述第一信令不包括所述第二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根据预配置在通信装置中的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一信息以及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其中所述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1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上行传输;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确定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所述第二信息包括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第一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所述第一上行载波的探测参考信号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或对应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为所述通信装置给所述终端设备配置的除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以外的上行载波;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非零端口数量和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非零端口数量,确定所述第二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SRS指示信息和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和所述SRS指示信息,确定所述第三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时,所述处理单元生成第二信息时,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以及所述上行传输时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射频链数量,确定所述第四射频链数量指示信息。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信令,所述第一信令包括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在第一上行载波上进行N端口的上行传输,所述第二信息指示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有上行传输,其中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上的总射频链数量为N+M,所述M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二上行载波的载波数量;
收发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信令,以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上行载波上的上行传输。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在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读取并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或6或7-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5或6或7-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或6或7-10或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711145.2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55296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1145.2A CN115529673A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CT/CN2022/100512 WO2022268129A1 (zh) 2021-06-25 2022-06-22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1145.2A CN115529673A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29673A true CN115529673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45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1145.2A Pending CN115529673A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29673A (zh)
WO (1) WO202226812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50473B (zh) * 2018-06-27 2021-09-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能力上报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79A (zh) * 2019-11-22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8129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3041B (zh) 接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和发送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US20170245250A1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user equipment
US2023005666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023917A (zh) 天线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通信设备
CN115485996A (zh) 用户设备能力传输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845412A (zh) 触发调度请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757131B (zh) 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CN114365516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08811126B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5699894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4007257A (zh) 确定传输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33746B (zh) 一种能力信息发送、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14365547A (zh) 一种系统信息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0035548B (zh) 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420824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149681B (zh) 一种确定调度时延的方法及装置
US20220225394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15529673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046103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835406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US2023007625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403687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3382425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236558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08101A1 (zh) 一种小区波束指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