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3279A -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3279A
CN111093279A CN201911159025.5A CN201911159025A CN111093279A CN 111093279 A CN111093279 A CN 111093279A CN 201911159025 A CN201911159025 A CN 201911159025A CN 111093279 A CN111093279 A CN 1110932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link transmission
uplink
mode
time uni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902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伟
张晨晨
郝鹏
魏兴光
李儒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115902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932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932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327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821 priority patent/WO2021098496A1/zh
Priority to EP20890901.0A priority patent/EP4064775A4/en
Priority to US17/778,589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4303A1/en
Priority to CA3171385A priority patent/CA3171385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该方法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涉及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背景技术
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TDM)的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CA)或双连接(eNB-NR Dual-Connectivity,EN-DC)的场景下,终端的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数目受限,比如最多支持2个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则终端在多个载波上行发送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切换状态。例如,一种状态为终端的所有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都用于一个载波的发射,另一种状态为终端的不同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分别用于不同载波的发射。终端的状态切换会导致额外的处理时延,而服务节点无法获知终端何时会发生状态切换并导致处理时延,造成服务节点侧处理和终端侧处理不一致,影响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包括:
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包括:
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发送装置,包括:
发送机制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接收装置,包括:
调度模块,设置为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节点,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或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载波聚合或双连接的场景下,终端可以在多个上行载波上发送上行信道或信号。在终端射频能力受限的情况下,终端可以支持的射频链或发射天线数目受限。如果多个上行载波上都需要发送上行信道或信号,终端需要把可支持的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分配到不同的上行载波。终端可能工作在不同的上行发射模式下,例如,一种状态为终端的所有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都用于一个载波的发射,另一种状态为终端的不同上行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分别用于不同载波的发射。当终端在不同上行发射模式之间切换时,导致服务节点与终端的处理不一致,影响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终端根据上行发射模式确定发送机制,使终端在发送上行传输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会任意切换发送机制,从而使服务节点与终端保持处理的一致性,保证上行传输发送的稳定性,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以下实施例中,服务节点可以为基站,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110和步骤120。
在步骤110中,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在步骤120中,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行发送射频链、上行发射天线或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 Signal,SRS)资源端口(port)数目受限的终端,终端可以接收服务节点的配置信息,或者根据系统预定义的配置信息确定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从而确定上行发射资源的分配方法,据此确定发送机制,可以利用上行发射资源发送对应的上行传输。在此基础上,终端的状态切换受到上行发射模式的限制而不会任意切换。此外,上行发射模式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的,服务节点根据配置信息也可以获知终端工作在何种上行发射模式下、如何发送上行传输,从而服务节点与终端侧的处理保持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调度上行传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信息确定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发射模式为在多个载波或载波组间分配上行发射资源的模式;上行发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射频链;发射天线;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支持的天线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发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第二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全部分配至一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平均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以终端最多支持2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为例,在终端支持2个上行载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工作在两种上行发射模式:
1)2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分别用于2个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
2)2个射频链均用于某1个上行载波的上行传输。
这两种上行发射模式也可以用一个SRS资源支持的端口数目来表示,以一个SRS资源最多支持2个端口为例,在终端支持2个上行载波的情况下,终端可以工作在两种上行发射模式下:
1)两个上行载波均支持SRS资源为1个端口的上行传输;
2)一个上行载波支持SRS资源为最大2个端口的上行传输,另一个上行载波不支持上行传输。
在上述两种射频链模式之间切换或在两种发射天线模式之间切换或两种SRS资源端口模式之间切换,会导致处理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确定上行发射模式。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行发送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或SRS资源端口数目受限的终端,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由服务节点配置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小区组(Cell Group,CG)的参考帧结构(Reference Configuration),终端可以根据参考帧结构确定上行发射模式,从而实现终端在LTE CG和新空口(New Radio,NR)CG的上行传输的冲突避免。对于不支持动态功率共享的终端,必须配置参考帧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确定上行发射模式,包括:对于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对于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或者,
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其中,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slot)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施例中,系统预定义或由服务节点向终端半静态配置参考帧结构或上行发射模式。以两种上行发射模式为例,以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对应于第一模式、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对应于第二模式为例。
第一种示例:
例如,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记为“U”)的子帧,终端可以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不会在NR CG上发送上行传输;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非“U”)的子帧,终端不会在LTE CG上发上行传输,可以在NR CG上发上行传输。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
在第一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LTE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不在NRCG上发送上行传输。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NR CG,或都应用于NR CG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在第二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NR CG上发送2port或1port的上行传输,不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
第二种示例:
例如,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记为“U”)的子帧,终端可以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也可以在NR CG上发送上行传输;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非“U”)的子帧,终端不会在LTE CG上发上行传输,可以在NR CG上发上行传输。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
在第一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LTE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或者在NR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或者在LTE CG和NR CG上都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且LTECG和NR CG发送的上行传输在时域资源上全部或部分重叠。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NR CG,或都应用于NR CG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在第二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NR CG上发送2port的上行传输,不在LTECG上发送上行传输。
第三种示例:
例如,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记为“U”)的子帧,终端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也可以在NR CG上发送上行传输;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非“U”)的子帧,终端不会在LTE CG上发上行传输,可以在NR CG上发上行传输。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
在第一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LTE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或者在LTE CG和NR CG上都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且LTE CG和NR CG发送的上行传输在时域资源上全部或部分重叠。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NR CG,或都应用于NR CG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在第二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NR CG上发送2port或1port的上行传输,不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
第四种示例:
例如,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记为“U”)的子帧,终端可以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也可以在NR CG上发送上行传输;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非“U”)的子帧,终端不会在LTE CG上发上行传输,可以在NR CG上发上行传输。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
在第一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LTE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或者在LTE CG和NR CG上都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且LTE CG和NR CG发送的上行传输在时域资源上全部或部分重叠;或者在NR 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该上行传输为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NR CG,或都应用于NR CG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在第二模式下,终端的发送机制包括:在NR CG上发送2port的上行传输;或者在NRCG上发送1port的上行传输,该上行传输为PUSCH;不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
在上述的示例中,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可以互换。以第一种示例为例: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NR CG,或都应用于NR CG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NR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LTE CG支持1port的SRS资源。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帧结构、发射模式与发送机制之间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可以由服务节点配置,也可以由系统预定义。终端会参考帧结构、发射模式与发送机制联系起来,例如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的子帧,终端工作在第一模式下;对于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的子帧,终端工作在第二模式下,从而采用对应的发送机制发送上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帧结构可以由LTE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或指示给终端,NR服务节点通过和LTE服务节点的交互,也可获知全部或部分的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因此,终端和服务节点均可获知何时会发生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切换,从而获知何时存在切换时延,服务节点可以根据切换时延调度终端并接收上行传输,从而保持处理的一致性,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SRS、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PRACH)、PRACH竞争机制中的第三消息(msg3)。
上述实施例中的CG可以包含1个或多个成员载波(Component Carrier,CC)。
在终端支持CA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同样适用,例如,上述实例中的LTE CG可以指一个CC,NR CG可以指另一个CC。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其中,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例如,对于上行发送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或SRS resource port数目受限的终端,如果该终端支持EN-DC或CA或补充上行(Supplementary Uplink,SUL),系统预定义或服务节点给终端半静态配置以下2种模式:
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CG1或CC1,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CG2或CC2;或者,第一模式为:终端的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CG1或CC1支持1port的SRS资源,另一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应用于CG2或CC2支持1port的SRS资源。
第二模式为:终端的两个射频链或发射天线都应用于CG2或CC2,或都应用于CG2或CC2支持最大2port的SRS资源。
本实施例中,对于工作在EN-DC下的终端,CG2指NR CG,CC2指NR CC,CG1指LTE CG,CC1指LTE CC。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终端因频繁发生上行发射模式切换导致处理时延,可以由系统预定义或者由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终端在时间段T内不会发生切换。例如,预设时间T包括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在该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模式判决时间点之前收到的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或者,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所述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由系统预定义或服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给终端,例如,可以是不同上行发送模式之间的切换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起始传输时间最早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其中,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本实施例在终端在两个CG或两个CC上的上行传输需求存在冲突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至少之一来保证终端在时间段T内不会发生切换。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假设上行传输1需要在CG1或CC1上发送,上行传输2需要在CG2或CC2上发送。实际两个上行传输也可以在1个CG内的不同CC上。时间段T指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例如可以是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的一个传输方向为上行的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传输方向为上行的时间单元。
方式一:上行传输1和上行传输2都在时间段T内发送,所述时间段T为服务节点配置的一个或多个连续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为子帧、时隙、OFDM符号至少之一。终端确定在该时间段T内的发射模式为发送起始时间靠前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例如上行传输1发送起始时间早于上行传输2,则将上行传输1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为该时间段T内终端所支持的上行发射模式,即,终端发送上行传输2的过程中也遵循该上行传输1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终端也可以推迟或取消发送上行传输2。
方式二:上行传输1和上行传输2都在时间段T内发送,终端根据上行传输的优先级确定在时间段T内终端所支持的上行发射模式。例如,上行传输1优先级高于上行传输2,则终端在时间段T内仅支持上行传输1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终端以上行传输1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来发送上行传输1,而对于上行传输2,可以以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也可以取消或者推迟发送上行传输2。
在一实施例中,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其中,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DCCH调度或激活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DCCH调度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及PDCCH调度的SRS,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下发调度信息的PUSCH、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及SRS;
DCI格式(format)A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DCI格式B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其中,DCI格式A和DCI格式B分别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I格式0_0、DCI格式0_1、DCI格式0_2;
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 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A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被RNTI B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
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不承载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上行传输包括上行物理信道;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其中,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周期传输和半持续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与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更改为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取消或推迟所述上行传输的发送;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发送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终端根据参考帧结构、系统预定义或服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预设数目个OFDM符号、上行传输的起始发送时间或优先级等,可以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该过程可以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所述的一个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与终端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不一致,则终端可以将该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更改为其根据前述方法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取消或推迟发送该上行传输。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与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发射模式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与所述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之间存在模式切换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在存在模式切换时延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在所述模式切换时延之后发送;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时延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具体地,可以是之前预设数目个OFDM符号;或者,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最早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具体地,可以是之前预设数目个OFDM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组(记为CG1)或第一成员载波(记为CC1)上发送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组(记为CG2)或第二成员载波(记为CC2)上发送第一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CG2或CC2上发送第二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UL phase之间可能会发生模式切换、存在切换时延,也可能不会发生模式切换、没有切换时延。一个UL phase指: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上行时间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判断两个UL phase之间是否发生模式切换的方法是:如果前一个UL Phase在CG1或CC1上发送了上行传输,或者前一个UL Phase在CG2或CC2上发送了第一类上行传输,后一个UL Phase内需要在CG2或CC2上发送第二类上行传输,则前一个ULPhase与后一个UL Phase之间,发生了模式切换,存在切换时延。其中,第二类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需要用2个射频链发送的上行传输;
需要用2根天线发送的上行传输;
所述上行传输对应的SRS Resource的端口数为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类上行传输和第二类上行传输可以调换。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在一个UL phase内发生模式切换,终端不期待服务节点把对应不同模式的上行传输,调度在同一个UL phase里。
对应第一模式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CG1或CC1上发送的上行传输;
在CG2或CC2上发送的1发射的上行传输。
所述第一类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需要用1个射频链发送的上行传输;
需要用1根天线发送的上行传输;
所述上行传输对应的SRS Resource的端口数为1。
对应第二模式的上行传输为:在CG2或CC2上发送的2发射的上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判断目标UL phase对应的模式,然后判断目标UL phase与前一个UL phase对应的模式是否相同,从而才能判断从前一个UL phase到目标UL phase之间是否要发生模式切换,是否存在切换时延。如果前一个UL phase的模式与目标UL phase的模式不同,则这两个UL phase之间有切换时延,具体体现为,终端在目标UL phase内发送上行传输之前,要保证一个切换时延。
具体判断方法是:终端根据目标UL phase起始时间单元向前预设数目个OFDM符号所在OFDM符号之前或所在OFDM符号上收到的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方式,或者,根据目标UL phase内需要最先发送的上行传输的发送方式,确定目标UL phase的模式,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或者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指传输时间在目标UL phase内或者起始传输时间在目标UL phase内的上行传输。所述预设数目个OFDM符号,可以等于系统预定义或基站半静态配置的模式间切换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如果在一个UL phase里存在多个上行传输,这多个上行传输可能对应不同的模式,那么终端需要根据优先级规则来确定以哪个上行传输对应的模式或者哪几个上行传输组合对应的模式,作为所述UL Phase内支持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优先级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1或CC1上发送的上行传输1,优先级高于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2或CC2上发送的第二类上行传输2。所述上行传输1具体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PRACH、PUCCH、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所述上行传输2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PRACH;
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1或CC1上发送的第一类上行传输1,优先级高于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2或CC2上发送的第二类上行传输2。所述上行传输1具体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PRACH、PUCCH、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所述上行传输2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PRACH;
组合1为: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1或CC1上发送的第一类上行传输1和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2或CC2上发送的第一类上行传输2。所述组合1优先级高于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在CG2或CC2上发送的第二类上行传输3。所述上行传输1与上行传输2的时域资源可以完全或部分重叠。所述上行传输1、上行传输2均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PRACH、PUCCH、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所述上行传输2可以是以下至少之一:包含UCI的PUSCH、PUSCH、SRS、PRACH。
在一实施例中,基站发送PDCCH,调度终端在某个CG或CC上发送一个上行传输,终端根据PDCCH中某个域的指示,可以确定所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送模式。例如,PDCCH中的SRS资源指示信息(Resource Indicator)指示的不同取值,对应上行传输的不同上行发送模式。又例如,PDCCH中的预测信息和层数(Precoding information and numberof layers)指示的不同取值,对应上行传输的不同上行发送模式,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传输前矩阵指示器(Transmit Preceding Matrix Indicator,TPMI)来确定上行传输的上行发送模式,当TPMI取值属于集合1时,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一模式;当TPMI取值属于集合2时,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第二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信息或PDCCH调度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配置信息确定发送机制,发送机制包括: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包括PUCCH。在CA场景下,在1个CG内,服务节点给终端只配置1个PUCCH Group,即,只能有一个CC用来发送PUCCH。具体实现方法可以为:服务节点在一个CG内,仅给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的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配置PUCCH的配置信息(Config),而不再给其他小区的BWP配置PUCCH Config,从而避免上行发射模式的频繁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机制,所述发送机制包括: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为子帧、时隙、符号、微秒或毫秒,例如,这里的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可以是系统预定义或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的不同上行发送模式之间的切换时延。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行发送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或SRS资源端口数目受限的终端,在该终端支持EN-DC或CA或SUL的情况下,以服务节点给终端动态调度或半静态配置了两个上行传输为例,即配置了上行传输1和上行传输2。如果上行传输1的端口数目与上行传输2的端口数目不同,如果系统预定义或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给终端的上行发射模式间的切换时延为T1,则服务节点要保证上行传输1的结束时间单元与上行传输2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延不能小于T1。
如果终端要发送的上行传输不满足该条件,则终端可以仅发送上行传输1与上行传输2中的一个,具体发送哪个,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决定,例如仅发送起始发送时间靠前的上行传输,或者仅发送优先级高的上行传输等。此外,终端也可以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上行发射模式,从而保证上行传输1与上行传输2以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至少之一实现:
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端口数目;
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发射天线数目;
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式;
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SRS资源端口数目;
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SRS资源。
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T1可以包括根据参考帧结构确定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的上行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可以是OFDM符号、时隙、子帧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机制包括上行传输的目标信息;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端口数目、发射端口序号、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发射天线;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射频链;发射端口在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SRS资源端口。
本实施例中,在终端确定了以某种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1和上行传输2中的一个,例如发送上行传输1的情况下,如果终端也要发送上行传输2,则上行传输2的发射端口和上行传输1的发射端口存在关联,该关联可以是端口数量的关联,或者端口映射的发射天线的关联,或端口映射的射频链的关联。
例如,上行传输2的端口数量根据上行传输1的端口数量确定,发送上行传输2需要使用和发送上行传输1相同的端口数量;又如,上行传输2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根据上行传输1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确定;又如,上行传输2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根据上行传输1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确定;又如,上行传输2的端口到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根据上行传输1的端口到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确定。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步骤210和步骤220。
在步骤210中,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在步骤220中,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服务节点在调度终端后,由终端根据上行发射模式确定如何发送上行传输,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过程受到上行发射模式的限制而不会频繁切换,从而服务节点可以稳定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传输,保持两端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参考帧结构,所述参考帧结构与上行发射模式具有映射关系。
本实施例中,服务节点还配置参考帧结构,且参考帧结构与上行发射模式具有映射关系,从而服务节点可以通过配置的参考帧结构限制终端发送上行传输,避免频繁切换。例如,在终端支持EN-DC的情况下,对于服务节点在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上行(记为“U”)的子帧,可以限制终端在LTE CG上发送上行传输,不会在NR CG上发送上行传输;对于服务节点在参考帧结构中配置为非上行(非“U”)的子帧,可以限制终端不会在LTE CG上发上行传输,可以在NR CG上发上行传输等。服务节点所配置的参考帧结构在各种情况下对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的限制可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帧结构可以由系统预定义,参考帧结构与上行发射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可以由系统预定义。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配置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调度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终端因频繁发生上行发射模式切换导致处理时延,服务节点可以半静态配置终端在时间段T内不会发生切换。例如,预设时间T包括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服务节点配置在该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从而限制终端在时间段T内使用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避免切换时延。具体可以为限制时间段T内的上行传输采用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采用其实发送时间最早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等。通过配置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以在各种情况下对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的限制可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由系统预定义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本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包括PUCCH。在CA场景下,服务节点通过高层信令在1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给终端只配置1个PUCCH Group,即,只能有一个CC用来发送PUCCH。具体可以为:服务节点在一个CG内,仅给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的部分带宽(BandwidthPart,BWP)配置PUCCH的配置信息(Config),而不再给其他小区的BWP配置PUCCH Config,从而避免上行发射模式的频繁切换。通过配置1个CG内支持在1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以在各种情况下对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的限制可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系统预定义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预设时间,预设时间用于指示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最小时延;预设时间包括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行发送射频链或上行发射天线或SRS资源端口数目受限的终端,在该终端支持EN-DC或CA或SUL的情况下,以服务节点给终端动态调度或半静态配置了两个上行传输为例,即配置了上行传输1和上行传输2。如果上行传输1的端口数目与上行传输2的端口数目不同,如果服务节点半静态配置给终端的上行发射模式间的切换时延为T,则服务节点要保证上行传输1的结束时间单元与上行传输2的起始时间单元之间的时延不能小于T。如果终端要发送的上行传输不满足该条件,终端可以仅发送上行传输1与上行传输2中的一个,例如仅发送起始发送时间靠前的上行传输,或者仅发送优先级高的上行传输等,其中,优先级可以有服务节点配置或系统预定义。此外,终端也可以改变上行传输1或上行传输2的上行发射模式,从而保证上行传输1与上行传输2以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保证服务节点处理的一致性。通过配置预设时间以对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的限制可参考上述任意实施例。
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系统预定义预设时间,预设时间用于指示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最小时延;预设时间包括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服务节点通过配置参考帧结构、预设时间和不同的发送机制,限制终端发送上行传输,避免频繁切换,从而保证两端处理的一致性,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传输发送装置。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发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上行传输发送装置包括:发送机制确定模块310和发送模块320。
发送机制确定模块310,设置为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发送模块320,设置为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发送装置,通过根据上行发射模式确定发送机制,使终端在发送上行传输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不会任意切换发送机制,从而使服务节点与终端保持处理的一致性,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调度上行传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信息确定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多个载波或载波组间分配上行发射资源的模式;
所述上行发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射频链;发射天线;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支持的天线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发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所述第二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全部分配至一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平均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确定模块,具体设置为:
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或者,
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对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模式判决时间点之前收到的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首个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或者,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起始传输时间最早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其中,所述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DCCH调度或激活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DCCH调度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及PDCCH调度的SRS,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下发调度信息的PUSCH、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及SRS;
DCI格式A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DCI格式B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DCI格式A和DCI格式B分别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I格式0_0、DCI格式0_1、DCI格式0_2;
被RNTI A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被RNTI B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
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不承载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所述上行传输包括上行物理信道;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周期传输和半持续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五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与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更改为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取消或推迟所述上行传输的发送;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发送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与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发射模式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与所述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之间存在模式切换时延。
在一实施例中,在存在模式切换时延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在所述模式切换时延之后发送;
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时延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或者,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最早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六模式确定模块,设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组或第一成员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组或第二成员载波上发送第一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组或第二成员载波上发送第二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机制确定模块310,还设置为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机制,所述发送机制包括:在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信息或PDCCH调度指示信息确定。
在一实施例中,发送机制确定模块310,还设置为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机制,所述发送机制包括:
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为子帧、时隙、符号、微秒或毫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送机制包括上行传输的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端口数目、发射端口序号、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
在一实施例中,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发射天线;
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射频链;
发射端口在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SRS资源端口。
本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发送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接收装置。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上行传输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上行传输接收装置包括:调度模块410和接收模块420。
调度模块410,设置为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接收模块420,设置为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的上行传输接收装置,通过调度终端,使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确定如何发送上行传输,终端发送上行传输的过程受到上行发射模式的限制而不会频繁切换,从而服务节点可以稳定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传输,保持两端的一致性,从而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配置模块,设置为配置参考帧结构,所述参考帧结构与上行发射模式具有映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配置模块,设置为以下至少之一:
配置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调度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配置模块,设置为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四配置模块,设置为配置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用于指示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最小时延;所述预设时间包括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多个载波或载波组间分配上行发射资源的模式;
所述上行发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射频链;发射天线;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支持的天线端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发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所述第二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全部分配至一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平均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在一实施例中,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第一模式发送,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第二模式发送;或者,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第二模式发送,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第一模式发送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于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于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起始传输时间最早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
对于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其中,所述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DCCH调度或激活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DCCH调度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及PDCCH调度的SRS,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下发调度信息的PUSCH、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及SRS;
DCI格式A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DCI格式B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DCI格式A和DCI格式B分别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I格式0_0、DCI格式0_1、DCI格式0_2;
被RNTI A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被RNTI B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
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不承载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所述上行传输包括上行物理信道;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周期传输和半持续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对于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在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与终端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由终端更改为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所述上行传输由终端根据更改后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或者,所述上行传输被取消或推迟发送。
本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接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所述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可以由上行传输发送装置执行,该上行传输发送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终端中。终端可以为用户设备。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该终端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5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510和存储装置5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5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
该终端中的存储装置5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上行传输发送装置中的模块,包括:发送机制确定模块310和发送模块320)。处理器5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5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
存储装置5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行发射模式、上行传输等)。此外,存储装置5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5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5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终端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5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提出的终端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发送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节点。所述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可以由上行传输接收装置执行,该上行传输接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的方式实现,并集成在所述服务节点中。服务节点可以为基站。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节点,包括: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该服务节点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所述设备中的处理器610和存储装置620可以通过总线或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该服务节点中的存储装置620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所述程序可以是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上行传输接收装置中的模块,包括:调度模块410和接收模块420)。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装置620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节点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存储装置620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上行传输、调度信息等)。此外,存储装置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例中,存储装置62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服务节点。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并且,当上述服务节点中所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实现如下操作: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本实施例提出的服务节点与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属于同一发明构思,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上述任意实施例,并且本实施例具备与执行上行传输接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或一种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及通用硬件来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多个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因此,本发明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31)

1.一种上行传输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调度上行传输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中的信息确定被所述PDCCH调度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多个载波或载波组间分配上行发射资源的模式;
所述上行发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射频链;发射天线;探测参考信号SRS资源支持的天线端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发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所述第二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全部分配至一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式为上行发射资源平均分配至多个上行载波或载波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参考帧结构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包括:
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非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或者,
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对于所述参考帧结构配置为上行的时间单元,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确定所述上行发射模式为在模式判决时间点之前收到的PDCCH调度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或者,所述模式判决时间点的位置相比于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位置,早预设数量个OFDM符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起始传输时间最早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确定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PDCCH调度、PDCCH激活或高层信令配置的优先级最高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其中,所述时间单元包括子帧、时隙以及OFDM符号中的至少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满足以下至少之一:
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其中,所述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PDCCH调度或激活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PDCCH调度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及PDCCH调度的SRS,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以下至少之一:高层信令下发调度信息的PUSCH、PUC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以及SRS;
DCI格式A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DCI格式B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其中,所述DCI格式A和DCI格式B分别包括以下至少之一:DCI格式0_0、DCI格式0_1、DCI格式0_2;
被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NTIA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被RNTIB加扰的PDCCH调度或激活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
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高于不承载UCI的上行传输的优先级,所述上行传输包括上行物理信道;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RA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C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对于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高层信令配置的PUSCH的优先级高于高层信令配置的SRS的优先级;
其中,所述高层信令配置的上行传输包括周期传输和半持续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确定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所述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与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不一致的情况下,将所述上行传输的上行发射模式更改为所确定的上行发射模式,或者,取消或推迟所述上行传输的发送;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发送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与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上的上行发射模式不相同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与所述之前的最近的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之间存在模式切换时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存在模式切换时延的情况下,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在所述模式切换时延之后发送;
其中,所述模式切换时延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或者,在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最早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OFDM符号之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一小区组或第一成员载波上发送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组或第二成员载波上发送第一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一模式;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在第二小区组或第二成员载波上发送第二类上行传输的情况下,确定所述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对应的上行发射模式为第二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行传输的初始上行发射模式根据高层信令的配置信息或PDCCH调度指示信息确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机制,所述发送机制包括:
一个小区组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成员载波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所述时间单元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子帧、时隙或OFDM符号集合或OFDM符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发送机制,所述发送机制包括:
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延大于或等于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所述时间单元为子帧、时隙、符号、微秒或毫秒。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机制包括上行传输的目标信息;
所述目标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发射端口数目、发射端口序号、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发射端口到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射端口到发射天线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发射天线;
发射端口到射频链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射频链;
发射端口在SRS资源端口的映射方法,包括:一个发射端口映射到指定数目的SRS资源端口。
22.一种上行传输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参考帧结构,所述参考帧结构与上行发射模式具有映射关系。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配置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的上行传输对应于相同的上行发射模式;
在一个时间单元或多个连续的时间单元内,不调度对应于不同发射模式的上行传输。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高层信令配置一个CG内在一个时间单元内支持在一个CC上发送上行传输,所述上行传输包括PUCCH。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预设时间,所述预设时间用于指示在前发送的上行传输的结束符号与在后发送的上行传输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最小时延;所述预设时间包括设定数量的时间单元。
27.一种上行传输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机制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确定上行传输的发送机制;
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发送机制发送所述上行传输。
28.一种上行传输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度模块,设置为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终端根据多载波下的上行发射模式发送上行传输;
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所述上行传输。
29.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
30.一种服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3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1中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接收方法。
CN201911159025.5A 2019-11-22 2019-11-22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Pending CN1110932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9025.5A CN11109327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PCT/CN2020/125821 WO2021098496A1 (zh) 2019-11-22 2020-11-02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EP20890901.0A EP4064775A4 (en) 2019-11-22 2020-11-02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TRANSMISSIONS,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US17/778,589 US20230044303A1 (en) 2019-11-22 2020-11-02 Uplink transmiss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plink transmiss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CA3171385A CA3171385A1 (en) 2019-11-22 2020-11-02 Uplink transmission sending method and device, uplink transmission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terminal, service node, and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59025.5A CN11109327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3279A true CN111093279A (zh) 2020-05-01

Family

ID=7039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9025.5A Pending CN111093279A (zh) 2019-11-22 2019-11-22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44303A1 (zh)
EP (1) EP4064775A4 (zh)
CN (1) CN111093279A (zh)
CA (1) CA3171385A1 (zh)
WO (1) WO20210984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496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WO2022027560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switch scheduling of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2268129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21335B2 (en) * 2014-06-12 2019-06-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switching to dual connectivity in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391889B (zh) * 2018-04-23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隙格式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1044748B2 (en) * 2018-05-01 2021-06-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CN110365459B (zh) * 2019-05-23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harq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1093279A (zh) * 2019-11-22 2020-05-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8496A1 (zh) * 2019-11-22 2021-05-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WO2022027560A1 (en) * 2020-08-07 2022-02-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ransmit switch scheduling of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22268129A1 (zh) * 2021-06-25 2022-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171385A1 (en) 2021-05-27
EP4064775A1 (en) 2022-09-28
EP4064775A4 (en) 2023-12-20
US20230044303A1 (en) 2023-02-09
WO2021098496A1 (zh) 2021-05-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3211B2 (ja) 信号構成方法及び関連するデバイス
CN110536430B (zh) 通信及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
RU2726873C1 (ru)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RU2706857C1 (ru) Способ радио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терминал
CN108173633B (zh) 接收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98496A1 (zh) 上行传输发送、接收方法、装置、终端、服务节点及介质
CN107041003B (zh) 一种上下行传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7736068B (zh) 调度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291029B2 (en) Schedul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4109686A1 (en) A user equipment, a network node and respective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CN113196853B (zh) 侧链资源分配
EP3146663A1 (en) Radio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via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US11601960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KR20230071203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0035551B (zh) 一种laa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1901858A (zh) 功率确定、信息发送、参数发送方法、通信节点及介质
CN107182092B (zh) 信道探测信号srs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US11502801B2 (en) Adaptation of ON/OFF mask for NR with different numerologies
CN113490276B (zh) 发送和接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US11595829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element
CN110621058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JP7486611B2 (ja) 上り信号伝送方法、装置、通信ノード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2512106B (zh) 一种上行功率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295538A1 (en) User Equipment Configured Grant Activitation
CN116017734A (zh) 一种调度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