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9160A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9160A
CN115519160A CN202110706060.5A CN202110706060A CN115519160A CN 115519160 A CN115519160 A CN 115519160A CN 202110706060 A CN202110706060 A CN 202110706060A CN 115519160 A CN115519160 A CN 1155191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attery
state
mounting portion
work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60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堀江德至
寺西卓也
吴艳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60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91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9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91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1/00Portable percussive tools with electromotor or other motor dr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45/00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 B23B45/02Hand-held or like portable drilling machines, e.g. drill guns; Equipment therefor driven by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使针对电池的保护性能良好。在电动驱动器(10)中,罩机构部(30)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在罩机构部的第二罩状态下,与罩机构部的第一罩状态相比,罩机构部的罩区域扩大。因此,通过将罩机构部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从而能够将罩机构部的罩区域变更为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体格相应的区域。具体而言,在体格小的第一电池(4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使罩机构部处于第一罩状态,并且在体格大的第二电池(5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使罩机构部处于第二罩状态,由此能够使罩机构部的罩区域成为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体格相应的适当的大小。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业机。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刀具(作业机)中,电池组(电池)能够装卸地装配于壳体的下端部,刀具利用从电池组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另外,壳体具有保护部,保护部覆盖电池组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由此,例如能够针对来自后侧的外力,由保护部保护电池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01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近年来,在刀具等作业机所使用的电池组中,根据作业形态等准备例如电压、电容不同的各种电池组。该情况下,在各种电池组中,装配于作业机的部分成为通用构造,但各种电池组的体格成为不同的大小。
因此,在上述刀具中,在装配体格不同的电池组的情况下,保护部相对于各电池组的罩区域是恒定的,因此存在针对电池组的保护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事实,提供一种针对电池的保护性能良好的作业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是一种作业机,其利用从电池供给的电力使前端工具工作,该作业机具备:壳体,其具有装配上述电池的电池装配部;以及罩机构部,其构成为覆盖装配于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述电池的侧部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在上述第二罩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罩状态相比,覆盖上述电池的罩区域扩大。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上述罩机构部构成为包括:第一罩部,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第二罩部,其能够装卸地组装于上述第一罩部,在上述第二罩部的未装配状态下,上述罩机构部成为第一罩状态,在上述第二罩部的装配状态下,上述罩机构部成为第二罩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上述罩机构部构成为包括:第一罩部,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第二罩部,其能够相对移动地组装于上述第一罩部,通过被操作而在收藏于上述第一罩部的内部的收藏位置和一部分从上述第一罩部突出的罩位置之间移动,在上述罩机构部的第一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配置于收藏位置,在上述罩机构部的第二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配置于罩位置。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在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有第一电池或者上下尺寸比上述第一电池大的第二电池,上述电池装配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下端部,上述第一罩部从上述电池装配部向下侧伸出,在上述第一电池及上述第二电池装配到上述电池装配部的装配状态下,上述第一电池及上述第二电池配置在上述壳体的下侧,在上述第二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的一部分从上述第一罩部向下侧突出。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在上述第一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一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覆盖上述第一电池,并且上述罩机构部的下端配置在比第一电池的下表面靠上侧,在上述第二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二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及上述第二罩部覆盖上述第二电池,并且上述罩机构部的下端配置在比第二电池的下表面靠上侧。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在上述第一电池的侧部形成有第一通风窗,在上述第二电池的侧部形成有第二通风窗,在上述第一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一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遮蔽上述第一通风窗,在上述第二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二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及上述第二罩部遮蔽上述第二通风窗。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上述作业机的重心位于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侧。
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作业机中,在上述壳体,且在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侧,设有作业者所把持的手柄,上述作业机的重心位于上述手柄的前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针对电池的保护性能良好的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装配有第一电池的状态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装配有第二电池的状态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5的(A)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罩机构部周边的从前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图5的(B)是表示图3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罩机构部周边的从前侧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B)所示的第二罩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装配有第一电池的状态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8是从图7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装配有第二电池的状态的从左斜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0是从图9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
图11的(A)是表示图7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罩机构部周边的从前侧观察到的主视图,图11的(B)是表示图9所示的电动驱动器的罩机构部周边的从前侧观察到的主视图。
图12的(A)是表示图11的(A)所示的第一罩部的内部的纵剖视图,图12的(B)是表示图11的(B)所示的第一罩部的内部的纵剖视图。
图13是图12的(A)以及图12的(B)所示的第二罩的立体图。
图中:
10—电动驱动器(作业机),12—壳体,12C—电池装配部,30—罩机构部,32—第一罩部,34—第二罩部,40—第一电池(电池),40A—第一通风窗,50—第二电池(电池),50A—第二通风窗,100—电动驱动器(作业机),T—前端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6,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的电动驱动器10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UP、箭头FR、箭头RH分别表示电动驱动器10的上侧、前侧、右侧(宽度方向一方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在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进行说明时,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电动驱动器10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
如图1~图4所示,电动驱动器10构成为对安装于电动驱动器10的上部前端部的前端工具T赋予旋转力来进行紧固作业等的工具。另外,电动驱动器10构成为能够装配作为体格不同的电池的第一电池40(参照图1以及图2)以及第二电池50(参照图3以及图4),根据作业形态等,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任意的电池装配于电动驱动器10。并且,电动驱动器10利用从装配的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
电动驱动器10的外部轮廓由壳体12构成。在从左侧观察的侧面观察时,壳体12形成为中空的大致倒L字形状。具体而言,壳体12构成为包括构成壳体12的上部的主体壳体12A和构成壳体12的下部的手柄12B。主体壳体12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侧面观察时随着朝向前侧而向上侧稍微倾斜。手柄12B从主体壳体12A的后端部向下侧伸出,并且构成为作业者把持的把持部。
另外,壳体12由多个壳体部件构成,通过相互组装多个壳体部件而形成壳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2具有左侧壳体部件14、右侧壳体部件16、以及前侧壳体部件18。前侧壳体部件18构成主体壳体12A的前部。左侧壳体部件14构成主体壳体12A的后部以及手柄12B的左部,右侧壳体部件16构成主体壳体12A的后部以及手柄12B的右部。
在主体壳体12A收纳有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部。电动驱动部构成为包括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以及将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前端工具T的传递机构。并且,在传递机构安装有前端工具T,前端工具T从主体壳体12A的前端部向前侧突出。在手柄12B的上端部设有触发器20。触发器20从手柄12B向前侧突出,并且构成为能够向后侧牵拉操作。并且,通过触发器20向后侧牵拉操作,从而马达驱动,前端工具T旋转。
手柄12B的下端部构成为电池装配部12C,电池装配部12C的前部比手柄12B更向前侧突出。从上侧观察时,电池装配部12C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电池装配部12C形成未向下侧以及后侧敞开的装配凹部(省略图示)。
在此,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块状,并且构成为体格不同的电池。具体而言,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是上下方向的尺寸不同的电池,第二电池50的上下尺寸设定为比第一电池40的上下尺寸大。此外,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左右方向的最大尺寸以及前后方向的最大尺寸大致一致。在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上端部分别设有未图示的被装配部,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被装配部从后侧装配于壳体12中的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凹部。由此,在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配置在手柄12B的下侧,构成电动驱动器10的下端部。另外,由于第二电池50的上下尺寸设定为比第一电池40的上下尺寸大,因此在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第二电池50的下表面配置在比第一电池40的下表面靠下侧。
另外,在第一电池4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1(参照图2)位于第一电池40的上侧而且电动驱动器10的大致左右方向中央。具体而言,重心G1位于第一电池40的上侧而且触发器20的上端部的前侧。由此,从前侧观察时,重心G1与手柄12B重叠。并且,在第二电池50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2(参照图4)位于第二电池50的上侧而且电动驱动器10的大致左右方向中央。具体而言,重心G2位于触发器20的下端部的前侧,并且位于比重心G1靠下侧。由此,从前侧观察时,重心G2与手柄12B重叠。因此,在不使用电动驱动器10时,成为能够将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的下表面载置于接地面上,并使电动驱动器10自立于接地面的结构。
如图1~图5所示,在壳体12中的电池装配部12C的前端部设有罩机构部30,罩机构部30构成为覆盖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的前面的一部分,来保护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的机构部。以下,对罩机构部30的结构进行说明。
罩机构部30构成为包括形成于壳体12的第一罩部32、以及能够装卸地组装于第一罩部32的第二罩部34。
(关于第一罩部32)
第一罩部32一体地形成于电池装配部12C的前端部。第一罩部32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大致矩形扁平状,从电池装配部12C的前端部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向下侧伸出。在侧面观察时,第一罩部32的下端面随着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倾斜。
在第一罩部32的内部形成有用于组装后述的第二罩部34的组装凹部32A(参照图5的(A)以及图5的(B)),组装凹部32A形成为向下侧敞开的凹状。在组装凹部32A的左右的两侧面分别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内侧敞开的卡合凹部32B(参照图5的(A)以及图5的(B))。
(关于第二罩部34)
如图6所示,第二罩部34由树脂材料构成,并且整体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的板状。第二罩部34构成为包括构成第二罩部34的上部的被组装部34A、以及构成第二罩部34的下部的第二罩部主体34B。
被组装部34A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在被组装部34A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分贯通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狭缝34C。由此,在被组装部34A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且在比狭缝34C靠左右方向外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卡合部34D,卡合部34D构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卡合部34D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4E。
并且,如图5的(B)所示,被组装部34A从下侧插入到第一罩部32的组装凹部32A,从而第二罩部34组装于第一罩部32。在第二罩部34的组装到第一罩部32的组装状态下,卡合突起34E配置在第一罩部32中的组装凹部32A的卡合凹部32B内,从而卡合凹部32B以及卡合突起34E在上下方向上卡合。由此,维持第二罩部34的组装到第一罩部32的组装状态。此外,对第二罩部34赋予向下侧的拉拔力,使第二罩部34的卡合部34D向左右方向内侧弹性变形,解除卡合突起34E与卡合凹部32B的卡合状态,由此成为能够从第一罩部32拆下第二罩部34的结构。
如图6所示,第二罩部主体34B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的大致梯形板状。第二罩部主体34B的厚度尺寸比被组装部34A的厚度尺寸大而且与第一罩部32的厚度尺寸大致一致。另外,第二罩部主体34B的左右方向的尺寸设定为比被组装部34A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并且,被组装部34A从第二罩部主体34B的上端面向上侧伸出。第二罩部主体34B的上端面与第一罩部32的下端面对应,在侧面观察时,随着朝向后侧而向下侧倾斜。并且,在第二罩部34的组装到第一罩部32的组装状态下,第二罩部主体34B的上端面与第一罩部32的下端面抵接,第二罩部主体34B从第一罩部32向下侧伸出(参照图3、图4、以及图5的(B))。
在此,将第二罩部34从第一罩部32拆下的状态称为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将第二罩部34安装于第一罩部32的状态称为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由此,第二罩状态的罩机构部30中的相对于电池的罩区域与第一罩状态的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相比,扩大相当于第二罩部主体34B的面积。即,通过相对于第一罩部32装卸第二罩部34,从而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成为变更罩机构部30的相对于电池的罩区域的结构。
并且,在第一电池4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将第二罩部34从第一罩部32拆下,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一罩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罩部32相邻地配置在第一电池40的前侧,利用第一罩部32覆盖第一电池40的前面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利用第一罩部32遮蔽形成于第一电池40的前壁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处)第一通风窗40A(参照图5的(A))。另外,以第一罩部32的下端配置在比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一电池40的下表面稍微靠上侧的方式,设定第一罩部32的从电池装配部12C的伸出长度。因此,罩机构部30成为不会突出到比第一电池40更靠下侧的结构。
另一方面,在第二电池5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将第二罩部34安装于第一罩部32,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二罩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一罩部32以及第二罩部34的第二罩部主体34B相邻地配置在第二电池50的前侧,利用第一罩部32以及第二罩部主体34B覆盖第二电池50的前面的一部分。详细而言,利用第一罩部32以及第二罩部主体34B遮蔽形成于第二电池50的前壁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处)第二通风窗50A(参照图5的(B))。另外,以第二罩部34的下端配置在比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二电池50的下表面稍微靠上侧的方式,设定第二罩部主体34B的上下尺寸。因此,罩机构部30成为不会突出到比第二电池50更靠下侧的结构。
(作用效果)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上述那样构成的电动驱动器10中,在壳体12的下端部形成有电池装配部12C,在电池装配部12C装配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并且,通过对触发器20进行牵拉操作,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向驱动机构部的马达供给电力,从而前端工具T旋转。由此,能够利用电动驱动器10进行紧固作业。
另外,在壳体12设有罩机构部30,罩机构部30配置在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的侧方(前侧)。由此,能够利用罩机构部30覆盖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的前面的一部分。因此,能够利用罩机构部30保护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
另外,在电动驱动器10中,根据作业形态等,体格不同的电池(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因此,在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为恒定的情况下,有针对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保护性能下降的可能性。例如,在与体格小的第一电池40对应地设定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的情况下,有针对体格大的第二电池50的保护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在此,罩机构部30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在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下,与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相比,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扩大。因此,通过将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从而能够将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变更成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体格相应的区域。具体而言,在体格小的第一电池4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一罩状态,并且在体格大的第二电池5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二罩状态,由此能够使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成为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体格相应的适当的大小。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能够提高针对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保护性能。
另外,罩机构部30构成为包括一体地形成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一罩部32、和能够装卸地组装于第一罩部32的第二罩部34。因此,通过将第二罩部34相对于第一罩部32装卸,从而能够将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变更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
另外,在第一电池4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利用第一罩部32遮蔽第一罩部32的第一通风窗40A,在第二电池5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利用第一罩部32及第二罩部34遮蔽第二罩部34的第二通风窗50A。由此,能够确保针对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防尘性能。
另外,电池装配部12C形成于壳体12的下端部,在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配置在壳体12的下侧。并且,第一罩部32从电池装配部12C的前端部向下侧伸出,在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下,第二罩部34的第二罩部主体34B从第一罩部32向下侧突出。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变更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能够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保护体格不同的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
另外,在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下,罩机构部30不会突出到比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一电池40更靠下侧。因此,在第一电池4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通过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一罩状态,从而能够使第一电池40的下表面成为电动驱动器10的底面。另外,在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下,罩机构部30不会突出到比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二电池50更靠下侧。因此,在第二电池50向电池装配部12C装配时,通过使罩机构部30处于第二罩状态,从而能够使第二电池50的下表面成为电动驱动器10的底面。因此,例如,在不使用电动驱动器10时,通过将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载置于接地面,从而能够使电动驱动器10自立于接地面上。由此,能够提高电动驱动器10的使用便利性。
另外,在第一电池4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1配置在第一电池40的上侧而且从前侧观察时与手柄12B重叠的位置,在第二电池5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2配置在第二电池50的上侧而且从前侧观察时与手柄12B重叠的位置。由此,例如,在不使用电动驱动器10时,在将第一电池40或者第二电池50载置于接地面时,能够使电动驱动器10稳定地自立。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7~图13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作业机的电动驱动器100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0除了以下所示的方面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相同地构成。此外,在图7~图13中,对于与电动驱动器10相同地构成的部分标注同一符号。
如图12的(A)以及(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0中,在罩机构部30中的第一罩部32的组装凹部32A的左右两侧面分别形成有两处卡合凹部32B,两处卡合凹部32B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即,在组装凹部32A形成有四处卡合凹部32B。并且,配置在上侧的左右的卡合凹部32B形成为一对,配置在下侧的左右的卡合凹部32B形成为一对。如图7、图9、图11的(A)以及(B)所示,在第一罩部32的前壁的大致中央部贯通形成有把手孔32C,从前侧观察时,把手孔32C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由此,组装凹部32A的内部与外部由把手孔32C连通。
如图7~图13所示,第二罩部34作为整体形成为以前后方向为板厚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并且,第二罩部3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地插入到第一罩部32的组装凹部32A内。具体而言,第二罩部34构成为能够在收藏位置(图7、图8、图11的(A)、以及图12的(A)所示的位置)与比收藏位置靠下侧的罩位置(图9、图10、图11的(B)、以及图12的(B)所示的位置)之间滑动。
并且,第二罩部34配置在收藏位置的状态设为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罩部34整体收藏在第一罩部32的组装凹部32A内。即,在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下,第二罩部34不会突出到比第一罩部32更靠下侧。另一方面,第二罩部34配置在罩位置的状态设为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在该状态下,第二罩部34的下端侧部分从第一罩部32向下侧突出,与第一罩部32一起遮蔽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第二电池50的第二通风窗50A(参照图11的(B))。
由此,在电动驱动器100中,通过第二罩部34相对于第一罩部32相对移动,从而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构成为变更相对于装配在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罩区域。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下,以第二罩部34的下端不会突出到比第二电池50更靠下侧的方式,设定第二罩部34相对于第一罩部32的相对移动量。
另外,第二罩部34的狭缝34C形成于第二罩部34中的上侧部分的左右方向两侧部分,在第二罩部34的左右方向两端部,且在狭缝34C的左右方向外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卡合部34D。并且,在卡合部34D的上下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向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卡合突起34E。并且,在第二罩部34的收藏位置,卡合突起34E配置在第一罩部32中的上侧的左右一对的卡合凹部32B内,通过卡合突起34E与卡合凹部32B在上下方向上卡合,从而第二罩部34保持在收藏位置(参照图12的(A))。另一方面,在第二罩部34的罩位置,卡合突起34E配置在第一罩部32中的下侧的左右一对的卡合凹部32B内,通过卡合突起34E与卡合凹部32B在上下方向上卡合,从而第二罩部34保持在罩位置(参照图12的(B))。
在第二罩部34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把手部34F。把手部34F形成为以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的大致矩形板状,从第二罩部34向前侧突出,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地插入到第一罩部32的把手孔32C内。由此,由作业者对把手部34F赋予上下方向的操作力,使第二罩部34的卡合部34D向左右方向内侧弹性变形,解除卡合突起34E与卡合凹部32B的卡合状态,由此成为第二罩部34在收藏位置与罩位置之间滑动的结构。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0中,在第一电池40装配到电池装配部12C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1也位于第一电池40的上侧而且触发器20的上端部的前侧(参照图8)。并且,在第二电池50的装配状态下,电动驱动器10的重心G2位于第二电池50的上侧而且触发器20的下端部的前侧(参照图10)。
并且,如上所述,在电动驱动器100中,罩机构部30构成为能够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在罩机构部30的第二罩状态下,与罩机构部30的第一罩状态相比,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扩大。因此,通过将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从而能够将罩机构部30的罩区域变更成与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的电池的体格相应的区域。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动驱动器100中,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以及效果。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罩机构部30中,第二罩部34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地组装于第一罩部32,通过第二罩部34相对于第一罩部32相对移动,从而罩机构部30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因此,例如,在第一电池40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时,不从第一罩部32拆下第二罩部34就能够变更罩机构部30中的罩区域。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尺寸不同的第一电池40及第二电池50的任一个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将左右方向上尺寸不同的电池装配于电池装配部12C。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例如,以第二罩部34从第一罩部32向左右方向两侧突出的方式,将第二罩部34组装于第一罩部32。

Claims (8)

1.一种作业机,其利用从电池供给的电力使前端工具工作,
上述作业机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其具有装配上述电池的电池装配部;以及
罩机构部,其构成为覆盖装配于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述电池的侧部的一部分,并且能够切换为第一罩状态或者第二罩状态,
在上述第二罩状态下,与上述第一罩状态相比,覆盖上述电池的罩区域扩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机构部构成为包括:
第一罩部,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
第二罩部,其能够装卸地组装于上述第一罩部,
在上述第二罩部的未装配状态下,上述罩机构部成为第一罩状态,
在上述第二罩部的装配状态下,上述罩机构部成为第二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机构部构成为包括:
第一罩部,其一体地设于上述壳体;以及
第二罩部,其能够相对移动地组装于上述第一罩部,通过被操作而在收藏于上述第一罩部的内部的收藏位置和一部分从上述第一罩部突出的罩位置之间移动,
在上述罩机构部的第一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配置于收藏位置,
在上述罩机构部的第二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配置于罩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有第一电池或者上下尺寸比上述第一电池大的第二电池,
上述电池装配部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下端部,上述第一罩部从上述电池装配部向下侧伸出,
在上述第一电池及上述第二电池装配到上述电池装配部的装配状态下,上述第一电池及上述第二电池配置在上述壳体的下侧,
在上述第二罩状态下,上述第二罩部的一部分从上述第一罩部向下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一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覆盖上述第一电池,并且上述罩机构部的下端配置在比第一电池的下表面靠上侧,
在上述第二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二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及上述第二罩部覆盖上述第二电池,并且上述罩机构部的下端配置在比第二电池的下表面靠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电池的侧部形成有第一通风窗,在上述第二电池的侧部形成有第二通风窗,
在上述第一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一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遮蔽上述第一通风窗,
在上述第二电池向上述电池装配部装配时,由上述第二罩状态下的上述罩机构部的上述第一罩部及上述第二罩部遮蔽上述第二通风窗。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作业机的重心位于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且在上述电池装配部的上侧,设有作业者所把持的手柄,
上述作业机的重心位于上述手柄的前侧。
CN202110706060.5A 2021-06-24 2021-06-24 作业机 Pending CN1155191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060.5A CN115519160A (zh) 2021-06-24 2021-06-24 作业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060.5A CN115519160A (zh) 2021-06-24 2021-06-24 作业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9160A true CN115519160A (zh) 2022-12-27

Family

ID=8469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6060.5A Pending CN115519160A (zh) 2021-06-24 2021-06-24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916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8272B2 (en) Power tool
JP5016865B2 (ja) 電動工具および電動工具用プロテクタ
US20150104250A1 (en) Electric tools
JP6057464B2 (ja) 打撃工具
JP6501414B2 (ja) 打撃工具
US10751868B2 (en) Impact tool
US9876201B2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and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system
EP2080594B1 (en) Power tool and protector for power tool
US9774017B2 (en) Electric device body and electric device
EP2540453A2 (en) Power tool storage case
JP4922031B2 (ja) 携帯用工具
JP2016165783A (ja) 打撃工具
JP2004299050A (ja) 手持式電動工具
JP6045374B2 (ja) 動力工具
JP6942515B2 (ja) 電気機器
CN115519160A (zh) 作业机
US20210283758A1 (en) Power tool
JP2016087724A (ja) コードレス電動作業機
US20200246998A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JP7097258B2 (ja) バッテリ装置
US20230023228A1 (en) Handheld garden tool
JP5957389B2 (ja) 動力工具
US20230182279A1 (en) Work machine
WO2014119758A1 (ja) 動力工具
JP3936601B2 (ja) バッテリ駆動式電動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