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5233A -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5233A
CN115515233A CN202110694917.6A CN202110694917A CN115515233A CN 115515233 A CN115515233 A CN 115515233A CN 202110694917 A CN202110694917 A CN 202110694917A CN 115515233 A CN115515233 A CN 115515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unit
data frame
sta
uplink
frequency 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49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永康
王同波
许浩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49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523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4110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59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5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5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涉及Wi‑Fi技术领域,解决了STA与AP使用同一频率传输数据帧时,因STA的发射功率小于AP的发射功率导致AP无法接收到STA返回的上行数据帧的问题。具体方案为:STA与AP建立Wi‑Fi连接;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上行数据帧;其中,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第一资源单元用于AP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本申请实施例用于STA与AP之间通过Wi‑Fi方式传输数据帧的过程中。

Description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局域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技术是Wi-Fi联盟创建于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Wi-Fi技术中通常涉及接入点(access point,AP)和站点(station,STA)两类设备。其中,AP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点,是Wi-Fi网络的提供者,允许其他无线设备接入,并为接入的设备提供数据访问。接入Wi-Fi网络的设备可称为STA。如,手机,平板电脑及笔记本电脑等支持Wi-Fi功能的电子设备均可作为STA。
在Wi-Fi通信中,AP的发射功率大于STA的发射功率。当STA距离AP较远时,STA可以接收到AP通过Wi-Fi连接发送的数据帧,进而发现AP,但是由于STA的发射功率较低,STA通过Wi-Fi连接发出的数据帧可能无法到达AP,使得AP无法接收到STA发送的数据帧,导致STA无法接入AP或者无法与AP进行数据帧传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解决了STA与AP使用同一频率传输数据帧时,因STA的发射功率小于AP的发射功率导致AP无法接收到STA发送的数据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TA与AP建立Wi-Fi连接;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上行数据帧;其中,上行数据帧包括上行业务数据,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第一资源单元用于AP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
基于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通过降低STA使用的频率来降低STA到AP的信号强度衰减,增加STA到AP的信号强度,提高上行链路传输增益,增强上行Wi-Fi信号覆盖性能,使得STA在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将上行数据帧传输至AP,确保AP接收到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信道,第二资源单元属于第二信道;其中,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同属于第一频段;或者,第一信道属于第一频段,第二信道属于第二频段,第二频段的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频率。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灵活且有效地设计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二资源单元。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第二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扩大该方法的应用场景以及使用频段等。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STA接收来自AP的用于指示STA进行非对称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开启STA的非对称传输功能。或者,当STA检测到STA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时,丢包率、误码率以及STA到AP的信号强度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传输指标不达标时,STA主动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STA可以在AP的指示下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由AP集中控制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简化系统设计。或者,STA可以主动开启自身的非对称传输功能,减少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带来的设备之间的信令交互,降低系统设计复杂度。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上行资源单元。基于该可能的设计,STA可以在AP的指示下获知用于非对称传输的上行资源单元,简化系统设计。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STA通过Wi-Fi连接,在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AP的下行数据帧;其中,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帧头,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包括:STA根据STA接收下行数据帧的情况,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其中,上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第二帧头包括上行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Bitmap包括与多个下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比特对应的下行数据帧是否被STA成功接收。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由STA向AP反馈下行数据帧的正确传输情况,以便AP根据下行数据帧被STA成功接收的情况,调整下行空口速率和/或进行下行数据帧重传,保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数据帧包括STA生成的上行业务数据;上行数据帧还包括第一帧头,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在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STA在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AP的下行数据帧;其中,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第二帧头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Bitmap包括与多个上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比特对应的上行数据帧是否被AP成功接收。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由AP向STA反馈上行数据帧的正确传输情况,以便STA根据下行数据帧被AP成功接收的情况,进行上行数据帧重传,保证上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P与STA建立无线保真Wi-Fi连接;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STA的上行数据帧;其中,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第一资源单元用于AP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
基于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通过降低STA使用的频率来降低STA到AP的信号强度衰减,增加STA到AP的信号强度,提高上行链路传输增益,增强上行Wi-Fi信号覆盖性能,使得STA在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将上行数据帧传输至AP,确保AP接收到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其中,第一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第一频段以及第二频段的相关描述可参照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AP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STA的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AP通过Wi-Fi连接,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其中,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帧头,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其中,上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第二帧头包括上行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比特图Bitmap,Bitmap包括与多个下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比特对应的下行数据帧是否被STA成功接收。
所述方法还包括:AP根据Bitmap,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调整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发送下行数据帧的下行空口速率。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由STA向AP反馈下行数据帧的正确传输情况,以便AP根据下行数据帧被STA成功接收的情况,调整下行空口速率和/或进行下行数据帧重传,保证下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数据帧包括STA生成的上行业务数据;上行数据帧还包括第一帧头,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在AP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STA的上行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AP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其中,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第二帧头包括第一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Bitmap包括与多个上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比特对应的上行数据帧是否被AP成功接收。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由AP向STA反馈上行数据帧的正确传输情况,以便STA根据下行数据帧被AP成功接收的情况,进行上行数据帧重传,保证上行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以及传输质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STA,STA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接口与处理器耦合,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其他设备包括接入点AP,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STA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AP,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接口与处理器耦合;处理器能够通过通信接口提供Wi-Fi网络;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接入点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STA上运行时,使得STA执行如权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在接入点AP上运行时,使得AP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或者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传输系统,包括AP和STA,AP和STA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或者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AP与STA之间数据帧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的简化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组成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层的组成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协议层的组成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a-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传输示意图;
图7a-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传输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数据帧的流程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处理数据帧的流程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帧的帧格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Wi-Fi技术是一个创建于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技术。Wi-Fi技术可以用于将网络设备以无线方式连接起来。Wi-Fi技术具备覆盖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无需布线以及组建方便等优点。Wi-Fi技术对应的工作频段有2.4吉赫兹(G-Hertz,GHz)、5GHz以及6GHz等。使用Wi-Fi技术的设备(比如AP、STA等)可以同时使用2.4GHz、5GHz以及6GHz中的一种或多种频段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可以包括传输Wi-Fi帧(或者称为Wi-Fi报文、数据帧、或者数据报文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2.4GHz、5GHz以及6GHz仅为示例性说明,随着Wi-Fi技术的发展,后续所出现的新的频段也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频段(frequency band)是对无线电波(或者称为电磁波频段或者频谱资源)进行划分得到的一个频率范围(frequency rang),具备一定的频率带宽。一个频段对应的频率范围可以被划分成多个小的频段或频率范围,每个小的频段或频率范围可以称为一个信道(channel)(或者子信道(sub-channel))。比如可以将5G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45个信道,将2.4GHz的频率范围划分为14个信道。一个信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单元(resource unit,RU),RU是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将具备一定带宽的信道进行划分后获得的一种频域资源形式。RU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子载波(sub-carrier),比如RU可以是26-tone RU、52-toneRU、106-tone RU,242-tone RU、484-tone RU、996-tone、2x996-tone等。其中,tone表示子载波,A-tone中的A表示子载波的个数,比如26-tone RU表示该RU包括26个子载波。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某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指:在该频段中的信道所包括的RU上进行无线通信,该RU如上所述,可以包括该信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子载波。或者使用某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指在该频段中的某个或者多个信道上进行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某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指在该频段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上进行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某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指在该频段中的某个频点(或者中心频点)上进行无线通信,或者使用某个频段进行无线通信可以指在该频段中的某个频率(或者中心频率)上进行无线通信等。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Wi-Fi通信中,建立WI-FI连接的AP与STA之间在相同频率上相互通信,比如在相同频率上完成Wi-Fi帧的传输、确认以及重传,以简化Wi-Fi通信中Wi-Fi帧传输的复杂度。以AP和STA同时工作在2.4GHz的信道1上为例,AP可以在2.4GHz频段的信道1向STA发送Wi-Fi帧(可以称为下行数据帧),STA接收到来自AP的Wi-Fi帧后,同样的,STA可以在2.4GHz频段的信道1向AP发送与该Wi-Fi帧对应的确认(acknowledgement,ACK)帧(可以称为上行数据帧),以便AP根据STA返回的ACK帧确定是否向STA重传Wi-Fi帧等。具体的,该过程可以参照图1所示。
参照图1,为建立WI-FI连接的AP与STA之间一次完整的Wi-Fi帧传输流程,如图1所示,该过程可以下述三个阶段:(1)建立(setup)阶段,AP(或者称为发起者(originator))可以向STA(或者称为接收者(recipient))发送建立块确认请求(add blockacknowledgement request,ADDBA request),STA接收ADDBA request,向AP返回确认消息(acknowledgement,ACK)。STA向AP发送ADDBArequest,AP接收ADDBArequest,向STA发送ACK,至此二者协商完成块确认(block ack)协定。(2)数据(data)&块确认(block ack)阶段,AP可以在2.4GHz的信道1向STA发送介质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报文单元(MAC protocol data unit,MPDU),该MPDU可以包括AP发送给STA的Wi-Fi帧。STA接收MPDU,待收到AP的块确认请求(block ack request,BAR)帧后,STA可以在2.4GHz的信道1向AP返回针对该MPDU的块确认(block ack,BA)帧,BA帧可以包括ACK帧。(3)拆除(teardown)阶段,Wi-Fi帧传输完成后,AP可以向STA发送拆除块确认请求(delete blockacknowledgement,DELBA request),STA向AP返回ACK,至此撤销一个已经建立的block ack协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数据帧和上行数据帧为相对概念,AP向STA发送的数据帧、Wi-Fi帧等可以统称为下行数据帧,STA向AP发送的数据帧、ACK帧等可以统称为上行数据帧,不予限制。其中,Wi-Fi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数据(data)帧、控制(control)帧、管理(management)帧以及扩展(extension)帧。控制帧包括但不限于请求发送(ready to send,RTS)帧、准许发送(clear to send,CTS)帧以及ACK帧等。管理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探测请求(probe request)帧、探测响应(probe response)帧、信标(beacon)帧等。
由上可知,AP与STA之间在相同频率上传输下行数据帧以及上行数据帧。其中由于大多数STA是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低功耗设备,STA受制于自己的功率消耗、天线效率等原因,相同频率下,STA的发射功率低于AP的发射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发射功率还可以替换为信号强度,比如STA的发射功率可以替换描述为STA到AP的信号强度,AP的发射功率可以替换描述为AP到STA的信号强度。发射功率可以以毫瓦(mW)为单元,信号强度以分贝毫瓦(dBm)为单位,1dBm=10*lg(1mW),其中符号“*”表示乘法计算。
例如,假设STA为手机,STA与AP均工作在2.4GHz的信道1上,下表一示出了在一定距离下不同型号的手机到AP的信号强度、为手机提供Wi-Fi网络的AP到该手机的信号强度。如表一所示,对应任一型号的手机,AP到STA的信号强度大于手机到AP的信号强度。比如以手机A为例,AP到手机A的信号强度为-57dBm,手机A到AP的信号强度为-76dBm,二者的信号强度相差19dBm。又比如,以手机B为例,AP到手机B的信号强度为-56dBm,手机B到AP的信号强度为-65dBm,二者的信号强度相差9dBm。
表一
Figure BDA0003127701290000051
需要说明的是,表一仅为示例性表格,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表一所示的手机型号以及数量等。除表一所示手机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型号的手机或者其他类型的STA设备等。
由于工作频率与自由空间损耗成正比例关系,工作频率越高,在该工作频率上进行通信产生的自由空间损耗越大,信号强度衰减越大;相对应的,工作频率越低,在该工作频率上进行通信产生的自由空间损耗越低,信号强度衰减越小。所以,在AP和STA工作在相同频率的情况下,二者的自由空间损耗基本相同,信号衰减强度基本相同。由于AP的发射功率大于STA的发射功率,在二者的自由空间损耗基本相同,信号衰减强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AP发往STA的下行数据帧的信号强度高于STA发往AP的上行数据帧的信号强度,这可能会存在如下问题:STA能接收到的AP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发现AP,但因为STA的发射功率较低,AP无法接收到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导致上行数据帧传输失败,影响STA与AP之间的Wi-Fi通信。比如,AP在信道1向STA发送Wi-Fi帧,STA从信道1接收到该Wi-Fi帧后,在信道1上返回针对该Wi-Fi帧的ACK帧,但是由于STA的发射功率较低,导致ACK帧无法到达AP。
为解决因STA的发射功率低于AP的发射功率,导致AP无法接收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的问题,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过改善硬件器件来增强STA的发射功率或者接收灵敏度指标,达到提升STA的发射功率的目的。比如可以通过提升STA中的Wi-Fi芯片的发射功率来提升STA的天线增益,或者使用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无线射频前端模块(RF frontend module,FEM)等器件提升STA的发射功率、灵敏度指标等。但是这种通过改善硬件器件提升STA的发射功率的方法不仅受制于硬件器件能达到的技术规格指标,而且受制于硬件器件成本、设备尺寸和/或功率消耗限制等,普遍适用性较差。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STA与AP建立Wi-Fi连接,STA通过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发送包括上行数据的上行数据帧。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包括第二资源单元,其中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第一资源单元用于AP向STA发送下行数据帧,即Wi-Fi通信中在较高的频率上发送下行数据帧,在较低的频率上发送上行数据帧。如此,利用频率与自由空间损耗成正比例关系这一特性,通过降低STA使用的频率来降低STA到AP的信号强度衰减,增加STA到AP的信号强度,提高上行链路传输增益,增强上行Wi-Fi信号覆盖性能,使得STA在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仍能将上行数据帧传输至AP,确保AP接收到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属于同一信道,为同一信道中频率不同的资源单元;或者,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属于不同信道,比如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信道,第二资源单元属于第二信道。
其中,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同属于第一频段,比如属于第一频段的不同信道;或者,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属于不同频段,比如第一信道属于第一频段,第二信道属于第二频段,第二频段的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频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频段可以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第二频段可以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一种示例中,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频段,第二资源单元属于第二频段,第一频段可以是6GHz频段,第二频段可以是5GHz频段或2.4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是6GHz频段,第二频段是5GHz频段和2.4GHz频段;或者第一频段是5GHz频段,第二频段是2.4GHz频段。
又一种示例中,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属于同一频段,但第一资源单元与第二资源单元属于该频段的不同信道,比如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第一信道,第二资源单元对应一个或者多个第二信道,第二信道的频率低于第一信道的频率。比如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分别对应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中的信道1、信道2,信道2的频率低于信道1的频率。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信道的频率可以称为该信道的中心频率。
再一种示例中,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为同一信道的不同资源单元,比如信道包括26-tone RU,第一资源单元可以是该26-tone RU中的后13个子载波,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是该26-tone RU中的前13个子载波,前13个子载波的频率低于后13个子载波的频率。再比如信道包括两个26-tone RU,第一资源单元可以是第二个26-tone RU,而第二资源单元可以是第一个26-tone RU,第一个26-tone RU的频率低于第二个26-tone RU的频率。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传输方法进行描述。
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Wi-Fi网络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Wi-Fi网络可以包括:多个STA100以及AP200。STA100可以与AP200之间可以建立Wi-Fi连接,AP200可以为STA100提供Wi-Fi网络。下面对图2中的各个网元进行描述:
其中,STA100可以是具备Wi-Fi接入功能的设备,比如可以为手机(或者称为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设备(如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电饭煲、智能灯泡等)、便携式计算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可穿戴电子设备、平板电脑、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以及其他支持Wi-Fi功能的设备。
其中,AP200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点,是Wi-Fi网络的提供者,允许其他无线设备接入,并为接入的设备提供数据访问。AP可以是路由器。AP也可以是如手机等具有AP能力(如能够提供Wi-Fi网络)的电子设备,也就是说,具有AP能力的电子设备可作为AP。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为示例性附图,图2包括的节点的数量不受限制,且除图2所示功能节点外,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如应用服务器等等,不予限制。
其中,图2所示各网元,如STA100、AP200可采用图3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3所示的部件。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组成示意图,如该电子设备300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STA100的功能时,该电子设备300可以为STA100或者STA100中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当电子设备300具有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AP200(如第一AP200或第二AP200)的功能时,电子设备300可以为AP200或者AP200中的芯片或芯片系统。
如图3所示,该通信装置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01,通信线路302以及Wi-Fi通信模块303。可选的,该通信装置3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304。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4以及Wi-Fi通信模块303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302连接。
其中,处理器3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3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等。可以用于将无线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并为STA100等提供Wi-Fi网络的程序代码。
通信线路302,用于在通信装置3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Wi-Fi通信模块303,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等。Wi-Fi通信模块303可以是射频模块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Wi-Fi通信模块303可以支持一个或者多个频段,比如可以支持6GHz频段、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频段。本申请实施例仅以Wi-Fi通信模块303为射频模块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射频模块可以包括天线、射频电路等,射频电路可以包括射频集成芯片、功率放大器等。Wi-Fi通信模块303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01。Wi-Fi通信模块303还从处理器301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存储器3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3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
需要说明的是,存储器3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3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3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3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3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3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3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3中的处理器3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3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300还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3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3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装置3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用户设备、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3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通信装置的限定,除图3所示部件之外,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为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非对称传输流程,上述STA100以及AP200可以包括如图4a或图4b所示的协议层(protocol layer)。如图4a所示,可以包括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非对称传输层、802.11数据链路层以及802.11物理层。其中图4a中的表示层以及会话层可以集成在应用层,此时应用层可以集成有表示层以及会话层的功能。图4b为应用层、表示层以及会话层集成在一起后的协议层示意图。如图4b所示,可以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非对称传输层、802.11数据链路层以及802.11物理层。其中,图4a或图4b中的非对称传输层、802.11数据链路层以及802.11物理层可以称为底层,除非对称传输层、802.11数据链路层以及802.11物理层之外的其他协议层可以称为上层,比如图4a中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以及网络层都可以称为上层。
其中,图4a或图4b中的协议层中非对称传输层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协议层,除非对称传输层之外的其他各个协议层的功能无增强,与现有标准中规定的功能相同。下面对各个协议层的功能进行描述: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是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 interconnect,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该层是计算机用户以及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该应用层的主要功能包括: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完成用户希望在网络上完成的各种工作,负责完成网络中应用程序与网络操作系统之间的联系,建立与结束使用者之间的联系,并完成网络用户提出的各种网络服务及应用所需的监督、管理和服务等各种协议等。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数据的表示、安全以及压缩。负责数据的编码以及转化,确保应用层的数据能够正常工作,该层是界面与二进制代码间互相转化的地方,同时该层负责进行数据额压缩、解压、加密、解密等,该层也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目的将数据处理成不同的格式,表现出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文件扩展名。
会话层(session layer):建立、管理、终止会话。会话层主要负责在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维护、控制回话,区分不同的会话,以及提供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三种通信模式服务,网络文件系统(network file system,NFS)、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call,RPC)和X Window等都工作在该层。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主要负责分割、组合数据,实现端到端的逻辑连接。数据在上三层是整体,在这一层开始被分割开,这一层分割后的数据称为段。三次握手、面向连接或非面向连接的服务、流量控制等都由在这一层实现。工作在传输层的一种服务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协议套中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另一种传输层服务是互联网络数据包交换/序列分组交换协议(internet work packet exchange,IPX/SPX)协议集的序列分组交换协议(sequencedpacket exchange protocol,SPX)。传输层提供了一个端到端的连接,以端口号来区分连接。
网络层(network layer):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等。网络层作用是将网络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主要负责管理网络地址、定位设备、决定路由,路由器工作在这一层。上层的数据在这一层分割,封装后叫做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户数据包,是上层传下来的用户数据,另一种叫做路由更新包,是直接有路由器发出来的,用来和其他路由进行路由信息交换。常见的网络层协议有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protocol,RIP)、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等。
非对称传输层:可以用于实现AP与STA在非对称频率上传输数据帧、对数据帧进行保序、以及调整下行空口速率等功能。比如,STA中的非对称传输层可以实现STA在第二资源单元上向AP返回与AP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帧所对应的上行数据帧。上行数据帧可以是针对下行数据帧的ACK帧等。AP中的非对称传输层可以实现AP在第二资源单元上接收并解析与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帧对应的上行数据帧,进而根据上行数据帧中包括的比特图(Bitmap)确定下行数据帧正确传输情况,计算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调整下行空口速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非对称传输层的名称,该协议层还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此外,本申请不限定非对称传输层的部署位置,该非对称传输层可以如图4a或图4b所示独立部署,也可以集成在其他协议层,比如集成在802.11数据链路层等,不予限制。
802.11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控制802.11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的通信,主要负责物理传输的准备,包括物理地址寻址、循环冗余校验码(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错误通知、网络拓扑、流量控制和重发等。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和交换机都工作与这一层,上层传下来的包在这一层被分割封装后叫做帧,常见的802.11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同步数据链路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protocol,STP)、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根据使用者的定义对网络上的数据包进行截获的包分析工具(比如tcpdump)等。
802.11物理层(physical layer):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等,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等,802.11物理层和802.11链路层是配套的,HUB集线器就是工作在物理层。802.11物理层是是实实在的物理链路,它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它为上层协议提供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负责将数据以比特流的方式发送、接收。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2所示系统,以STA为是图2所示的STA100,AP是图2所示的AP200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进行具体介绍。
参照图5a或者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增强STA到AP的信号强度,保证STA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到达AP。如图5a或者图5b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501:用户触发STA100接入AP200,与AP200建立Wi-Fi连接,由AP200为STA100提供Wi-Fi网络。
其中,STA100可以是图2中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STA。AP200可以是图2中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AP。
示例性,用户开启STA100的Wi-Fi功能,触发STA100首先通过主动扫描/被动扫描发现AP200,再通过认证和关联两个过程后和AP200建立Wi-Fi连接。该过程可参照现有技术。
比如,AP200开机并进行设置后,可以在某个频率(比如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频率)上广播信标(Beacon)帧,该Beacon帧可以指示AP200能够提供Wi-Fi网络。STA100开机后可以进行设置搜索其周围的哪些频率上存在AP广播的Beacon帧,发现可用的Wi-Fi网络,将可用的Wi-Fi网络呈现给用户,供用户选择想要STA100接入的Wi-Fi网络。如果用户选择AP200提供的Wi-Fi网络,则用户在STA100中输入AP200的认证信息(即该AP200提供的Wi-Fi网络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和接入密码),随后通过AP200认证后,STA100向AP200发送关联请求(association request)帧,请求接入AP200,AP200接收关联请求帧,向STA100回复关联响应,至此STA100与AP200建立连接(或者称为Wi-Fi连接),比如STA100与AP2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建立Wi-Fi连接。
进一步的,AP200与STA100建立Wi-Fi连接后,二者在AP200提供Wi-Fi网络的频率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以AP200提供Wi-Fi网络的频率对应第一资源单元为例,AP200与STA100可以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比如在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传输”可以包括“接收和/或发送”。
可选的,在STA100与AP200建立连接的过程中,AP200还可以将自己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信息广播出去,比如可以在Beacon帧中携带用于指示AP200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信息,以便于STA100获知AP200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可选的,如果AP200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则Beacon帧中还可以携带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AP200发送下行数据帧的频率,比如可以携带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AP200发送下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或者称为资源单元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AP200发送下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可以包括第一资源单元。
可选的,在STA100与AP200建立连接的过程中,STA100还可以将自己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信息指示给AP200,比如可以在关联请求帧中携带STA100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信息,以便于AP200获知STA100是否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如果STA100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则关联请求帧中还可以携带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频率,比如可以携带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或者称为资源单元范围)。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对称传输模式下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可以包括第二资源单元。
S502:AP200确定STA1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时,STA100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AP200向STA1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STA100进行非对称传输或者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进一步的,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使用的上行资源单元。反之,如果STA100不满足预设条件,则不执行非对称传输,保持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采用S502中所述方式,由AP200通知STA100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比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一或者方式二触发STA100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
方式一、STA100确定自己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STA100自主开启自己的非对称传输功能。反之,如果STA100确定不满足预设条件,则不执行非对称传输,保持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
进一步的,STA100自主开启自己的非对称传输功能,STA100还可以向AP200指示STA100已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以便于AP200获知STA100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由AP200确定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帧的上行资源单元,并将确定的上行资源单元指示给STA100。
方式二、STA100确定自己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如果满足预设条件,则STA100确定需要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此时,STA100向AP200发送请求消息,请求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相应的,AP200接收到STA100发送的请求消息后,如果接受STA100的请求,同意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则AP200向STA100发送第一指示信息。指示STA100进行非对称传输或者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非对称传输可以指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所使用的频率(或者上行资源单元)中存在第一频率的资源单元,第一频率低于AP200发送下行数据帧所使用的频率。比如AP2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在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或者在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用于判断执行非对称传输。预设条件可以用于表征STA100与AP2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建立Wi-Fi连接的情况下,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下述一种或者多种传输指标不达标: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或者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如果这些传输指标不达标,则表征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信道质量较差,STA1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无法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发送至AP200,需要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如果这些传输指标达标,则表征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信道质量较好,STA1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可以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发送至AP200,不需要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
具体的,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下述一种或者多种条件: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较低,比如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阈值、STA100与AP200间的丢包率较高,比如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较大,比如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大于第三阈值等。示例性的,AP200可以按照预设周期,周期性的监测STA1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的情况。其中该预设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可以指STA100发送的信号(比如上行数据帧)到AP200的信号强度。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可以包括AP200接收到来自STA100的信号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等。第一阈值可以是判断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高低的分界线。以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是RSSI为例,第一阈值可以是-65dBm或者-75dBm等。如果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高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表示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较高,无需执行非对称传输,反之,如果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低于第一阈值,则表示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较低,需要执行非对称传输。
应理解,S502或者方式一或者方式二所示场景中,对于STA100、AP200而言,其获取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采用上述S502所示方式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AP200可以计算AP200接收到的STA100发送的信号的RSSI和/或SINR得到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采用上述方式一或者方式二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STA100可以从AP200获取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可以指一段时间内AP200发往STA100的下行数据帧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帧的数量与下行数据帧的总数量的比值。或者,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可以指一段时间内STA100发往AP200的上行数据帧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上行数据帧与上行数据帧的总数量的比值。如果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大于第二阈值,则表示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差,无法保证上行数据帧正常传输,反之,则表示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好,可以保证上行数据帧正常传输。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比如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10%等。
应理解,S502或者方式一或者方式二所示场景中,对于STA100、AP200而言,其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采用上述S502所示方式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AP200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后,可以接收来自STA100的ACK帧,ACK帧可以指示/反映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正确接收的情况,AP200根据接收到的ACK帧计算AP200发往STA100的下行数据帧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帧的数量与下行数据帧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或者AP200从STA100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此时,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可以由STA100计算STA100发往AP200的上行数据帧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上行数据帧与上行数据帧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
采用上述方式一或者方式二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STA100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后,可以接收来自AP200的ACK帧,ACK帧可以指示/反映上行数据帧被AP200正确接收的情况,STA100根据接收到的ACK帧计算STA100发往AP200的上行数据帧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上行数据帧与上行数据帧的总数量得到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或者STA100从AP200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此时,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丢包率可以由AP200计算AP200发往STA100的下行数据帧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帧的数量与下行数据帧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
本申请实施例中,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大于第三阈值可以指一段时间内AP200发往STA100发往的编码块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的数量与编码块的总数量的比值。或者,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可以指一段时间内STA100发往AP200的编码块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与编码块的总数量的比值。如果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大于第三阈值,则表示STA100与AP200之间的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差,无法保证上行数据帧正常传输,反之,则表示与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信道的信道质量较好,可以保证上行数据帧正常传输。其中第三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不予限制,比如第三阈值可以设置为10%等。
应理解,S502或者方式一或者方式二所示场景中,对于STA100、AP200而言,其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的方式是不同的,比如采用上述S502所示方式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AP200向STA100发送编码块后,可以接收来自STA100的ACK帧,ACK帧可以指示/反映编码块被STA100正确接收的情况,AP200根据接收到的ACK帧计算AP200发往STA100的编码块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的数量与编码块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或者AP200从STA100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此时,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可以由STA100计算STA100发往AP200的编码块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与编码块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
采用上述方式一或者方式二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的场景中,STA100向AP200发送编码块后,可以接收来自AP200的ACK帧,ACK帧可以指示/反映编码块被AP200正确接收的情况,STA100根据接收到的ACK帧计算STA100发往AP200的编码块中未被AP2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与编码块的总数量得到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或者STA100从AP200获取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此时,STA100与AP200之间的误码率可以由AP200计算AP200发往STA100的编码块中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编码块的数量与编码块的总数量的比值得到。
其中,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STA100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或者进行非对称传输或者按照非对称传输方法发送上行数据帧等。进一步,第一指示信息还可以用于指示发送上行数据帧所使用的上行资源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的情况下,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指示所有上行资源单元,或者由于STA100与AP200已建立第一资源单元下的Wi-Fi连接,即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已建立,则第一指示信息可以仅指示除第一资源单元之外的其他可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比如第二资源单元等。此时,STA100接收到指示第二资源单元的第一指示信息后,默认在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通过第一指示信息将上行资源单元指示给STA100,AP200可以通过除第一指示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将上行资源单元指示给STA100,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可以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如此可以降低STA100向AP200发送信号的信号强度损耗,便于在STA100的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STA100将上行数据帧成功传输至AP200。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单元。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与第一资源单元位于同一频段的不同信道,也可以位于不同频段的信道,或者第二资源单元可以与第一资源单元位于同一信道,二者对应该同一信道的不同子载波。
本申请实施例中,AP200可以通过下述可能的设计方式为STA100确定第二资源单元:一种可能的设计中,AP200可以根据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频率信息(比如第一资源单元所属的频段和/或信道)以及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从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中选择出第二资源单元。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TA100可以根据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频率信息(比如第一资源单元所属的频段和/或信道)以及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确定多个候选资源单元,并将候选资源单元指示给AP200,AP200接收并从候选资源单元中选择出第二资源单元;其中,多个候选资源单元包括在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
示例性的,AP200根据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频率信息(比如第一资源单元所属的频段和/或信道)以及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从可用于STA100发送上行数据帧的资源单元中选择出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包括下述几种情况:
情况一、STA100与AP200之间支持一种频段,比如支持第一频段,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频段的第一信道。第一频段可以是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情况一中,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包括一个资源单元。AP200从第一该频段包括的多个信道中选择出频率低于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从第二信道中选择出某个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在第一信道包括资源单元的情况下,AP200从第一信道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子载波作为第二资源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一个信道有且仅有一个资源单元,则选择该信道中的某个资源单元作为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帧的第二资源单元可以理解为选择该信道作为用于传输上行数据帧的频域资源。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资源单元可以指前文所述的RU,资源单元是一种粒度的频域资源,信道是又一种粒度的频域资源。一个信道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单元,当一个信道包括多个资源单元时,资源单元是比信道更细粒度的频域资源。当一个信道包括一个资源单元,或者理解为一个信道看成(就是)一个资源单元时,二者的粒度可以看成是相等的,此时,资源单元等同于信道。
例如,假设STA100与AP200之间支持6GHz频段,6GHz频段包括信道1和信道2,信道1的频率高于信道2,信道1为26-tone RU,第一资源单元包括信道1的26-tone RU中前13个子载波,此时,AP200可以选择信道2中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选择信道1的26-tone RU中后13个子载波作为第二资源单元。
情况二、STA100与AP200之间支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比如支持6GHz频段、5GHz频段以及2.4GHz频段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段。第一资源单元属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中第一频段的第一信道。
情况二中,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包括一个资源单元。AP200可以从该第一频段包括的信道中选择出频率低于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将第二信道中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AP200从第一信道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AP200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第二频段,从第二频段包括的信道中选择一个信道,将该信道中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
情况二中,第二资源单元可以包括多个资源单元,如第二资源单元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资源单元。以包括两个资源单元为例,AP200可以从该第一频段包括的信道中选择出频率低于第一信道的第二信道以及第三信道,将第二信道以及第三信道中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AP200从第一信道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多个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AP200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第二频段以及第三频段,从第二频段包括的信道中选择一个信道,从第三频段包括的信道选择出一个信道,将选择出的信道中的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或者,AP200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频段中选择频率低于第一频段的第二频段,从第二频段包括的信道中选择多个信道,将选择出的信道中的资源单元以及第一资源单元作为第二资源单元。
例如,STA100支持6GHz频段、5GHz频段以及2.4GHz频段。如图5a所示,如果第一资源单元属于6GHz频段,则AP200确定使用5GHz或2.4GHz频段中的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如果第一资源单元不属于6GHz频段,而属于5GHz频段,则确定使用2.4GHz频段中的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如果第一资源单元属于2.4GHz频段,则确定使用2.4GHz频段中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第二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此时,第一资源单元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2.4GHz频段中同一信道的不同子载波,或者第二资源单元所在的2.4GHz的信道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所在的2.4GHz的信道的频率。
又例如,假设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以及第一资源单元,STA100支持6GHz频段、5GHz频段以及2.4GHz频段。如图5b所示,如果第一资源单元属于6GHz频段,则AP200确定使用5GHz以及6GHz,或者6GHz以及2.4GHz频段中的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如果第一资源单元不属于6GHz频段,而属于5GHz频段,则确定使用5GHz以及2.4GHz频段中的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如果第一资源单元属于2.4GHz频段,则确定使用2.4GHz频段中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的资源单元(比如第二资源单元)以及第一资源单元发送上行数据帧,此时,第一资源单元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2.4GHz频段中同一信道的不同子载波,或者第二资源单元所在的2.4GHz的信道的频率低于第一资源单元所在的2.4GHz的信道的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S502可以在AP200以及STA100同时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的情况下执行。其中,如S501中所述,STA100具备非对称传输能力可以由STA100指示给AP200,比如通过关联请求帧指示给AP200。
S503:STA100接收第一指示信息,根据第一指示信息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
示例性的,STA100开启非对称传输功能后,可以在STA100侧设置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帧的Wi-Fi传输通道。比如,STA100接收到第一指示信息后,触发处理器301设置用于发送上行数据帧的Wi-Fi传输通道。相应的,在AP200侧设置用于接收上行数据帧的Wi-Fi传输通道。其中,设置用于发送/接收上行数据帧的Wi-Fi传输通道可以包括:
一种示例中,如果STA100以及AP200具备双频双发(dual band singleconcurrent,DBDC)功能,比如STA100以及AP200支持在2.4GHz频段以及5GHz频段同时工作,此时,如果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第一频段,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第二频段,第一频段与第二频段不同,即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属于不同频段的不同信道,则STA100需要向AP200发送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请求,建立与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即在S501中已建立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基础之上,新增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此时,在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的情况下,STA100可以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和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或者,在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的情况下,STA100可以通过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
又一种示例中,如果第二资源单元和第一资源单元对应同一频段的两个不同信道,因该频段的Wi-Fi传输通道在利用第一资源单元传输上行数据帧和/或下行数据帧时已建立,则STA100不用向AP200发起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请求,不用重新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此时,S501中已建立的Wi-Fi传输通道可以支持STA100在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
再一种示例中,STA100以及AP200工作在双工模式,STA100以及AP200上对应存在一个射频芯片,该射频芯片支持双工模式,支持在该射频芯片对应的资源单元上同时收发数据帧。比如,该射频芯片可以对应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二资源单元,支持同时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下行数据帧,在第二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下行数据帧可以替换描述为在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上传输下行数据帧,在第二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帧可以替换描述为在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上传输上行数据帧。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一个射频芯片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Wi-Fi传输通道,比如以射频芯片对应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二资源单元等多个资源单元为例,多个资源单元可以对应建立一个Wi-Fi传输通道,或者多个资源单元一一对应多个Wi-Fi传输通道等。在该射频芯片对应一个Wi-Fi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即该射频芯片对应的多个资源单元共享同一Wi-Fi传输通道的情况下,此时,如S501中所述,在STA100与AP200之间建立Wi-Fi连接后,为了能够在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上行数据报文和/或下行数据报文,该射频芯片处于工作状态,该射频芯片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已建立,则STA100不用向AP200发起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建立Wi-Fi传输通道的请求,不用重新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已建立的Wi-Fi传输通道可以同时支持在第一资源单元以及第二资源单元上收发数据帧。在该射频芯片对应多个Wi-Fi传输通道的情况下,即该射频芯片对应的多个资源单元各自对应一个Wi-Fi传输通道的情况下,STA100向AP200发起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的请求,建立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此时,可以同时通过第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传输上行数据帧,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传输下行数据帧。
至此AP200与STA100之间可以进行非对称传输。AP200在较高频率上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在较低频率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由于工作频率与自由空间损耗成正比例关系,STA100在较低频率上发送上行数据帧产生的自由空间损耗较低,降低了STA100到AP200的信号强度衰减,如此,在STA100的发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STA100能将上行数据帧传输至AP200,确保AP200接收到STA1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进一步的,图5a或图5b所示方法还可以包括:
S504:STA100通过STA100与AP200之间的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相应的,AP200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STA1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STA100的应用层可以主动生成上行业务数据,将上行业务数据经过图4a或图4b所示协议层处理后得到如图9a所示帧格式的上行数据帧,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进一步的,AP200可以根据自己是否成功接收上行数据帧,向STA100返回如图9b所示格式的下行数据帧。
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行数据帧与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帧对应,比如上行数据帧可以用于指示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成功接收的情况,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与下行数据帧对应的确认(acknowledge,ACK)信息和/或不确认(non-acknowledge,NACK)信息。ACK信息用于指示该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成功接收,NACK信息用于指示该下行数据帧未被STA100成功接收。比如可以用二进制比特0作为NACK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帧未被STA100成功接收,可以用于二进制比特1作为ACK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成功接收。或者,可以用二进制比特1作为NACK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帧未被STA100成功接收,可以用于二进制比特0作为ACK信息,指示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成功接收,不予限制。
此时,在S504之前,AP200可以获取发往STA100的下行业务数据,将上行业务数据经过图4a或图4b所示协议层处理后得到如图9a所示帧格式的下行数据帧后,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向STA100发送包括下行业务数据的下行数据帧。相应的,STA1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下行数据帧,解析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帧,根据下行数据帧的接收情况,生成如图9b所示的上行数据帧,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如图9b所示格式的上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限定图9b所示格式的数据帧的命名,图9b所示数据帧可以称为ACK帧或者超链路块确认(Hilink block ack,HiBA)帧,该格式的数据帧可以用于指示发送端发往接收端的数据帧被接收端成功接收的情况。
以STA100在单个频段上发送上行数据帧为例,例如,如图6a所示,AP200可以使用6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2.4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又例如,如图6b所示,AP200可以使用6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5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再例如,如图6c所示,AP200可以使用5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2.4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
以STA100在双频段上发送上行数据帧为例,如图7a所示,AP200可以使用6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6GHz以及2.4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又例如,如图7b所示,AP200可以使用6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6GHz以及5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再例如,如图7c所示,AP200可以使用5GHz向STA100发送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到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5GHz以及2.4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P200可以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可以包括对应STA100的多个下行数据帧,还可以包括对应其他一个或者多个STA的下行数据帧,不予限制。同时,下行数据帧包括的下行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不受限制,可以是不同优先级的下行业务数据。比如以STA为手机为例,如果仅存在手机A与AP建立第一资源单元上的Wi-Fi连接,则AP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下行数据帧仅包括对应手机A的多个下行数据帧。如果手机A、手机B均与AP建立第一资源单元上的Wi-Fi连接,AP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可以包括对应手机A的下行数据帧和对应手机B的下行数据帧。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帧(下行数据帧或者上行数据帧)可以替换描述为数据报文或者以太帧或者以太报文等,不予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下行业务数据和上行业务数据为相对概念,二者可以统称为业务数据。下行业务数据可以指从AP发往STA的业务数据,上行业务数据可以指从STA发往AP的业务数据。可以对业务数据经过如图4a或图4b所示协议层处理生成包括业务数据的数据帧,该业务数据可以承载在数据帧的负载(payload)中,此时承载业务数据的字段可以称为业务数据承载。如图9a所示,图9a中的业务数据承载可以指承载业务数据的字段,如果该业务数据为下行业务数据,则该字段可以称为下行业务数据承载,如果该业务数据为上行业务数据,则该字段可以称为上行业务数据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AP200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向STA100发送包括下行业务数据的下行数据帧可以包括:AP200获取发往STA100的下行业务数据,比如从服务器侧获取下行业务数据等;AP200将下行业务数据依次经过图4a所示的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以及网络层处理生成包括下行业务数据、TCP/UDP帧头以及IP帧头的IP包,或者将下行业务数据依次经过图4b所示的表示层以及网络层处理生成包括下行业务数据、TCP/UDP帧头以及IP帧头的IP包,将IP包递交给非对称传输层。非对称传输层接收到IP包后,在IP包上封装上第一帧头生成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的格式如图9a所示,将生成的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递交给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处理后生成下行数据帧,将下行数据帧通过第一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发送给STA100。
类似的,本申请实施例中,STA100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包括上行业务数据的上行数据帧可以包括:STA100生成/获取上行业务数据,STA100将上行业务数据依次经过图4a所示的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以及网络层处理生成包括上行业务数据、TCP/UDP帧头以及IP帧头的IP包,或者将上行业务数据依次经过图4b所示的表示层以及网络层处理生成包括上行业务数据、TCP/UDP帧头以及IP帧头的IP包,将IP包递交给非对称传输层。非对称传输层接收到IP包后,在IP包上封装上第一帧头生成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将生成的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递交给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处理后生成上行数据帧,将上行数据帧通过上行资源单元对应的Wi-Fi传输通道发送给AP200。
应理解,本申请所述的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仅为示例性说明,图9a所示格式的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还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不予限制。此外,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处理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生成的数据帧(下行数据帧或者上行数据帧)中不仅可以包括现有字段,比如包括虚拟局域网标记(virtual localnetwork tag,VLAN TAG)字段等,还可以包括第一帧头,即在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处理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中不可以丢失第一帧头,以保证接收端可以通过第一帧头获知发送端通过哪些通道发送哪些数据帧。
如图9a所示,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可以包括:802.3MAC帧头、第一帧头、IP帧头、TCP/UDP帧头以及业务数据承载。其中,802.3MAC帧头、IP帧头、TCP/UDP帧头的相关描述以及封装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一帧头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帧头,第一帧头可以命名为扩展帧头或者其他名称,不予限制。第一帧头可以包括如下表二所示字段:帧序列号、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以及保留位。其中帧序列号也可以不携带。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字段的长度不限于表二所示,还可以是其他长度。此外各个字段名称也不限于表二中所示,还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此外,第一帧头包括的字段不限于下述表二中所述,还可以扩展新的字段等。如此,可以根据数据帧包括的业务数据的优先级采用适合的通道(比如流量标识符(trafficidentifier,TID)队列)传输业务数据,保证业务数据的传输需求,提高业务数据的传输效率。
可选的,为了让接收端获知该数据帧中是否包括第一帧头,便于接收端准确解析该数据帧,进而根据第一帧头获知发送端通过哪些通道发送哪些数据帧。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处理图9a所示格式的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生成的数据帧中可以包括第一字段,该第一字段的取值可以指示是否存在第一帧头。比如该第一字段可以是以太类型(Ether Type)字段,如果Ether Type字段的取值为预设值,比如是0x8888,则指示该数据帧中存在第一帧头,反之,如果该第一字段取值为Ether Type字段的取值为预设值之外的其他值,则指示数据帧中不存在第一帧头。具体的,在数据帧中,该第一字段可以位于数据帧中的VLAN TAG字段中或者其他字段,不予限制。该第一字段可以携带在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中,由非对称传输层递交给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具体的,如图9a所示,第一字段可以位于如图9a所示非对称传输包/非对称传输报文中的802.3MAC帧头中。
下面对表二中各个字段进行介绍:
帧序列号可以指发往同一用户/接收端且属于同一业务数据流的业务数据(或者IP数据包/IP数据帧)到达发送端的顺序编号。以发送端为AP200为例,帧序列号可以指业务数据到达AP200的顺序编号。例如,假设AP200先后收到发往STA100的10个业务数据,这10个业务数据属于同一业务数据流,根据这10个业务数据到达AP200的先后顺序可以对这10个业务数据编号为0-9或者1-10等,即这10个业务数据对应的帧序列号是0-9或者1-10,其中初始编号的取值不予限制。
通道号可以替换描述为TID,通道号可以指示发送端向接收端传输数据帧所用的TID队列。一个用户对应一组TID队列,不同用户对应的TID队列不同。针对同一用户,通道号的取值范围可以是TID队列的索引0-7,即针对同一用户共存在8个不同的通道号/TID队列,这8个不同的通道号/TID队列对应8种优先级。其中通道号/TID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根据需要预先设置,不予限制。比如,假设TID队列1对应优先级1,TID队列2对应优先级2,发往STA100的10个数据帧的优先级不同,数据帧0-2对应同一优先级1,数据帧3-4对应同一优先级2,数据帧5-9中的数据帧5-7对应同一优先级1,数据帧8-9对应同一优先级2,则可以将帧序列号为0-2、5-7的数据帧通过TID队列1传输,将帧序列号为3-4、8-9的数据帧通过TID队列2传输。
子通道序列号可以标识针对同一用户的一个TID队列中连续发送的数据帧的序列号。子通道序列号可以根据TID队列中连续发送的数据帧的数量确定。比如帧序列号为0-2、5-7的数据帧通过TID队列1传输,则可以将这六个数据帧对应编号为15-19。帧序列号为3-4、8-9的数据帧通过TID队列2传输,则可以将这四个数据帧对应编号为25-28。
保留字段占用2bits,保留字段可以作为扩展字段,用于扩展新的字段。
表二
Figure BDA0003127701290000191
如图9b所示,图9b所示格式的数据帧可以包括:IP帧头、UDP帧头、第二帧头以及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字段。其中,IP帧头、UDP帧头以及FCS字段的相关描述以及封装方式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帧头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增帧头,第二帧头可以命名为扩展帧头或者其他名称,不予限制。第二帧头可以包括如下表三所示字段: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Bitmap。第二帧头还可以包括频段标识(band ID)、VAP ID、以及Bitmap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字段的长度不限于表三所示,还可以是其他长度。此外各个字段名称也不限于表三中所示,还可以命名为其他名称。此外,第二帧头包括的字段不限于下述表三中所述,还可以扩展新的字段等。
下面对表三中各个字段进行介绍:
频段标识,可以用于标识发送数据帧所用的频段,频段标识可以占用3bit。频段标识的取值范围是0-3,不同取值对应不同频段,比如取值为0时,对应2.4G频段,取值为1时,对应5GHz频段,取值为2时,对应6GHz频段,取值为3时,保留。
虚拟接入点标识(virtual access point identifier,VAP ID),可以用于指示Wi-Fi频段上建立的SSID所对应的VAP ID索引。VAP ID索引可以用于指示用于AP200与STA100之间传输业务所对应的VAP。
资源单元的标识,可以用于指示传输数据帧的资源单元,比如可以指示传输数据帧的信道或者RU等。
TID的相关描述可参照上文,不予限制。
起始序列号,可以指示Bitmap的起始比特对应的子通道序列号,起始序列号占用2个字节(Bytes)。根据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可以获知TID队列中从哪个数据帧开始的几个连续传输的数据帧是否被接收端成功接收。
Bitmap长度可以指示Bitmap对应的掩码长度或者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或者称为Bitmap的长度),Bitmap长度这个字段可以占用5bit。Bitmap长度这个字段的取值范围可以是0-4。以Bitmap长度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例,当Bitmap长度的取值为0时,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0;当Bitmap长度的取值为1时,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4。当Bitmap长度的取值为2时,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8。当Bitmap长度的取值为3时,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16。当Bitmap长度的取值为4时,指示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32。Bitmap长度的取值可以预先设置或者默认,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可以预先设置或者默认。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Bitmap长度的取值,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Bitmap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还可以是64、128等。
Bitmap可以包括NACK信息和/或者ACK信息,是一个二进制比特串,Bitmap可以用于指示数据帧是否被正确接收。该Bitmap可以包括多个二进制比特,这多个二进制比特对应发送给接收端的多个下行数据帧,一个二进制比特的取值用于指示与该二进制比特对应的数据帧是否被接收端成功接收。比如对应bit位为0,表示数据帧接收异常/接收失败;对应bit位为1,表示数据帧成功接收。需要说明的是,表三仅为示例性说明,可替换的,还可以对应bit位为1,表示数据帧接收异常/接收失败;对应bit位为0,表示数据帧成功接收,不予限制。
表三
Figure BDA0003127701290000201
Figure BDA0003127701290000211
例如,以AP200向STA100发送包括下行业务数据的下行数据帧,STA100接收下行数据帧,并根据接收情况向AP200反馈包括Bitmap的上行数据帧为例,假设AP200使用5GHz的36信道向STA100发送包括10个下行数据帧,这10个下行数据帧的帧序列号为0-9,这10个下行数据帧通过TID队列1传输,TID队列1中这10个下行数据帧通过TID队列1时对应的子信道序列号为10-19。则第一个下行数据帧中的第一帧头可以包括:帧序列号0、通道号:TID队列1、子通道序列号为10。以此类推,第10个下行数据帧中的第一帧头可以包括:帧序列号9、通道号:TID队列1、子通道序列号为19。STA100在5GHz的36信道上接收包括这10个下行数据帧,根据下行数据帧中的第一帧头,STA100可以获知AP200通过TID队列1发送给自己10个下行数据帧,这10个下行数据帧的子通道序列号为10-19。如果STA100未成功接收到发给自己的帧序列序号为0和1的下行数据帧(对应的子信道序列号为10和11),其他下行数据帧成功接收。假设STA100使用2.4GHz的2信道向AP200发送包括Bitmap的上行数据帧,Bitmap所包括的二进制比特数量为32,其中Bitmap中比特取值为0指示未成功接收,比特取值为1指示成功接收,则结合表三可知,STA100在2.4GHz的2信道上发送的上行数据帧中的第二帧头可以包括:频段标识2.4GHz、2.4GHz对应的SSID所对应的VAP ID索引、2信道、TID队列1、起始序列号10、Bitmap长度的取值为4、Bitmap:00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相对应的,AP200可以在2.4GHz的2信道上接收STA100发送的上行数据帧,根据上行数据帧中第二帧头所包括的Bitmap:00111111 11000000 00000000 00000000,可以获知通过TID队列1传输的子通道序列号为10-19的下行数据帧中子通道序列号为10和11的两个下行数据帧未被STA100成功接收,子通道序列号为12-19的下行数据帧被STA100成功接收。
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端的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前向纠错(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交织映射(interleaving-mapping)、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保护间隔(guard interval,GI)添加(GI addition)、符号波束成型(symbol wave shaping)、正交(I/Q)调制(mod)、高功率放大(high-power amplifier,HPA)等,这些过程的处理细节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相应的,接收端接收到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帧后,经接收端的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对应处理,该对应处理过程与发送端的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的处理过程的逆过程,接收端的802.11数据链路层、802.11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可以包括低噪声放大(low noise amplifier,LNA)、HPA、I/Q解调(det)、GI移除(remove GI)、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解映射解交织(demapping deinterleaving)以及FEC解码等。具体的,这些过程的处理细节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为相对概念,发送端可以指向接收端发送数据帧的设备,接收端可以指接收发送端发送的数据帧的设备。比如,以AP200向STA100发送数据帧为例,AP200是发送端,STA100是接收端。以STA100向AP200发送数据帧为例,STA100是发送端,AP200是接收端。
例如,以下行工作在5GHz频段,上行工作在2.4GHz频段为例,AP200可以采用图8a所示方式将发往STA100的下行数据帧转换为802.11帧格式后,并通过5GHz频段向STA100发送,STA100在5GHz频段接收下行数据帧。类似的,参照图8b,STA100接收到AP200发送的下行数据帧后,可以使用2.4GHz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相应的,AP200在2.4GHz频段接收上行数据帧。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上行数据帧中携带的上行数据帧是与第一资源单元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帧的ACK信息和/或NACK信息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效率,AP200可以根据上行数据帧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进而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调整AP200的下行空口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上行数据帧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积丢包率调整AP200的下行空口速率的执行动作可以由AP200中的802.11数据链路层执行,也可以由AP200中的非对称传输层执行,不予限制。比如,AP200工作在ACK模式时,由AP200的802.11数据链路层执行该过程。AP200工作在NO_ACK模式时,由AP200的非对称传输层根据上行数据帧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积丢包率,进而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积丢包率调整AP200的下行空口速率。即在No_ACK模式下,802.11数据链路层不去做下行空口速率控制,在非对称传输层进行下行空口速率控制。在ACK模式,由802.11数据链路层进行下行空口速率控制。
示例性的,AP200根据上行数据帧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根据下行数据帧的累积丢包率调整AP200的下行空口速率可以包括:
AP200周期性的统计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帧,根据上行数据帧携带的Bitmap确定下行数据帧的传输情况,比如参照表三所示,Bitmap中bit位为0表示数据帧接收异常/未被STA100成功接收;Bitmap中bit位为1,表示数据帧成功接收。其中统计周期是预设的,可以是100ms/50ms等。AP200根据公式计算丢包率:丢包率PER=未被STA100成功接收的下行数据帧的数量/下行数据帧的总数量,进而计算累计丢包率:累计丢包率PER=前一计算周期PER*7/8+当前PER*1/8;根据累计丢包率确定下行空口速率。比如:当累计丢包率PER>15%时,降低当前下行空口速率,如果当前下行空口速率为最小下行空口速率,则维持速率不变;当累计丢包率PER<3%时,提高下行空口速率,如果当前下行空口速率为最大下行空口速率,则维持下行空口速率不变;当3%≤累计丢包率PER≤15%时,则维持当前下行空口速率不变。
进一步,AP200可以监测STA100在第二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时是否向否满足上述预设条件,如果满足,则继续保持非对称传输,如果不满足,则向STA100发送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可以用于指示STA100关闭非对称传输功能。STA100接收该第二指示信息,根据该第二指示信息关闭非对称传输功能,在第一资源单元上向AP200发送上行数据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STA以及AP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实施例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STA以及AP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STA100、AP200可以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处理单元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上述STA100或者AP200。如图10所示,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通信接口1003,上述各器件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004连接。其中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存储在上述存储器1002中并被配置为被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01执行,该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上述指令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STA100或者AP200执行的各个步骤或标签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实体器件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上述处理器1001具体可以为图3所示的处理器301、处理器307,上述存储器1002具体可以为图3所示的存储器304,上述通信接口1003可以为图3所示的Wi-Fi通信模块303。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一个或多个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指令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相关方法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STA100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AP200的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STA100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AP200执行的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装置,这个装置具体可以是芯片(例如NFC芯片),组件或模块,该装置可包括相连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装置运行时,处理器可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装置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STA100执行的步骤,或者执行上述相关方法中AP200执行的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STA,可以执行上述STA100执行的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AP,可以执行上述AP200执行的步骤,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通信装置、STA或者AP,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站点STA与接入点AP建立无线保真Wi-Fi连接;
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所述AP发送上行数据帧;
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所述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所述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用于所述AP向所述STA发送下行数据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信道,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第二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同属于第一频段;或者,所述第一信道属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属于第二频段,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所述第二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所述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STA接收来自所述AP的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进行非对称传输;
所述STA根据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开启所述STA的非对称传输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单元;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上行资源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所述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帧头,所述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
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包括:所述STA根据所述STA接收所述下行数据帧的情况,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发送上行数据帧;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所述第二帧头包括所述上行资源单元的标识、所述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比特图Bitmap,所述Bitmap包括与多个下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所述比特对应的下行数据帧是否被所述STA成功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所述STA生成的上行业务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帧还包括第一帧头,所述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
在所述STA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向所述AP发送上行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STA在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AP的下行数据帧;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所述第二帧头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所述Bitmap包括与多个上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所述比特对应的上行数据帧是否被所述AP成功接收。
8.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点AP与站点STA建立无线保真Wi-Fi连接;
所述AP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STA的上行数据帧;
其中,所述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一资源单元和第二资源单元,或者所述上行资源单元包括第二资源单元;所述第二资源单元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的频率;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用于所述AP向所述STA发送下行数据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属于第一信道,所述第二资源单元属于第二信道;
其中,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同属于第一频段;或者,所述第一信道属于第一频段,所述第二信道属于第二频段,所述第二频段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一频段的频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所述第二频段包括6GHz频段,或者5GHz频段,或者2.4GHz频段。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所述AP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STA的上行数据帧之前,其特征在于,
所述AP向所述第一STA发送第一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STA进行非对称传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资源单元;或者,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上行资源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AP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STA的上行数据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向所述STA发送下行数据帧;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一帧头,所述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
其中,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所述第二帧头包括所述上行资源单元的标识、所述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比特图Bitmap,所述Bitmap包括与多个下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所述比特对应的下行数据帧是否被所述STA成功接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AP根据所述Bitmap,确定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
根据所述下行数据帧的累计丢包率,调整通过所述第一资源单元发送下行数据帧的下行空口速率。
15.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数据帧包括所述STA生成的上行业务数据;所述上行数据帧还包括第一帧头,所述第一帧头包括通道号、子通道序列号;
在所述AP通过所述Wi-Fi连接,在上行资源单元上接收来自所述STA的上行数据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AP在所述第一资源单元上,向所述STA发送下行数据帧;其中,所述下行数据帧包括第二帧头,所述第二帧头包括所述第一资源单元的标识、通道号、起始序列号以及Bitmap,所述Bitmap包括与多个上行数据帧对应的多个比特,每个比特用于指示与所述比特对应的上行数据帧是否被所述AP成功接收。
16.一种站点STA,其特征在于,所述STA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通信,所述其他设备包括接入点AP,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STA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接入点AP,其特征在于,所述AP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接口;所述存储器和所述通信接口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能够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提供无线保真Wi-Fi网络;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所述接入点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8-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站点STA上运行时,使得所述STA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接入点AP上运行时,使得所述AP执行如权利要求8-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21.一种非对称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入点AP和站点STA,所述AP和所述STA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对称传输方法。
CN202110694917.6A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15515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4917.6A CN1155152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PCT/CN2022/084110 WO2022267599A1 (zh) 2021-06-22 2022-03-30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4917.6A CN1155152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5233A true CN115515233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9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4917.6A Pending CN115515233A (zh) 2021-06-22 2021-06-22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5233A (zh)
WO (1) WO202226759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3478A (zh) * 2023-02-21 2023-03-3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标识网络体系中安全高效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3080B (zh) * 2016-12-07 2023-08-1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提供下行链路接收和上行链路传输的去耦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33055B (zh) * 2017-03-24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9010711A1 (zh) * 2017-07-14 2019-01-17 深圳前海达闼云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终端能力上报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50523B (zh) * 2018-06-26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0710234A (zh) * 2019-08-28 2020-01-1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83478A (zh) * 2023-02-21 2023-03-3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标识网络体系中安全高效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883478B (zh) * 2023-02-21 2023-07-25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一种多标识网络体系中安全高效的传输控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7599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05441A1 (en) Short uplink feedback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6392338B2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応答インジケーション延期を動的に設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2022517004A (ja) マルチソース送信のための周波数領域リソース割り当て
US2020028088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16119687A (ja) 低速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ロングパケットのためのフラグメント化の向上
JP2020061749A (ja) ワイヤレス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可変長ブロック確認応答フィールドをシグナリングおよび生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7534572B (zh) 通信网络聚合测试有效载荷
WO2018082457A1 (zh) 配置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JP6335205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039899A1 (en) Methods, access point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reducing overhead when transmitting signaling messages relating to link establishment between an access point and a wireless device
EP2992707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ggregation of physical protocol data units on a wireless network
US11678156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for data transmission
US20220167291A1 (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0005654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무선 리소스의 할당 방법 및 무선 단말기 및 무선 기지국
JP2020156090A (ja) 肯定応答フレームで返信するための方法、装置、および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
WO201318809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enhanced fra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JP2019057763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JP2018160782A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2997433A (zh) 用于harq传输的方法以及通信设备
US20230091216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22267599A1 (zh)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US11039463B2 (en)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JP2020195163A (ja) フラグメンテーションを利用す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端末
JP2017092538A (ja) 無線通信用集積回路、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KR20190026239A (ko) 클라우드 무선 액세스 네트워크에서의 harq 프로세스 제어 방법, 이를 위한 기지국 시스템 및 사용자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