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0234A -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0234A
CN110710234A CN201980001853.8A CN201980001853A CN110710234A CN 110710234 A CN110710234 A CN 110710234A CN 201980001853 A CN201980001853 A CN 201980001853A CN 110710234 A CN110710234 A CN 1107102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unit
frame structure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18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7102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02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应用于通信系统中,该方法包括: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所述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隙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隙,所述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频域的频率;通过所述第一时隙进行上行传输;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时隙进行下行传输。本公开通过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Description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M2M技术中存在海量的低成本终端,这些低成本终端通过限制自身的功能达到低成本运行的目的。
典型的,低成本终端(Light UE)自身支持的天线少,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MIMO)功能简化,同时发射功率低,导致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较差,影响它与基站之间的上行通信。由于时分双工TDD系统本身的上行覆盖较差,导致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可能比下行覆盖相差接近10个dB。为了解决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的问题,相关技术考虑了一些基本的物理层技术,如信号的重复、信道的重复、跳频等。
相关技术提出的解决方法带来的增益有限,不能较好的解决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可以用于解决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不好,影响它与基站之间的通信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通过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和/或,通过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频域包括:低于频率N的全部或部分频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频率N的取值包括:1GHz和3.5GHz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频域包括:高于频率M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其中频率M大于频率N。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频率M的取值包括:4.9GHz和6GHz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帧结构的双工模式是时分双工TDD。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的距离大于保护间隔。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第一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第二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其中,灵活时域单元是同时存在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时域单元,或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存在至少一个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存在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低成本终端在上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带宽(Bandwidth part,BWP)属于第一频域的频域范围;
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第二频域的频域范围。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传输模块;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
和/或,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方面所述的上行数据的发送方法,和/或,如上述方面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根据传输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的原理,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双工模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部分NR支持的时隙格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激活BWP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若干个技术术语进行简介:
工作频段(operating band):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Partnership Project,3GPP)定义了工作频段,一个工作频段是指上下行链路的一个频率范围。每个工作频段都有一个编号,其中新空口(New Radio,NR)频段的编号为n1、n2、n3等。
3GPP将频段划分为两个范围,频率范围FR1包括6GHz以下的所有现有的和新的频段,频率范围FR2包括24.25~52.6GHz范围内的新的频段。
3GPP为NR制定的规范包含频率范围FR1中的26个工作频段和频率范围FR2中的3个工作频段。频率范围FR1中的频段在n1~n81的范围内,如表一所示。频率范围FR2的频段在n257~n260的范围内,如表二所示。
表一
Figure BDA0002222359970000041
Figure BDA0002222359970000051
表二
NR频段 上行范围(GHz) 下行范围(GHz) 双工方式
257 26.5~29.5 26.5~29.5 TDD
258 24.25~27.5 24.25~27.5 TDD
259 37~40 37~40 TDD
保护间隔:TDD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半双工系统,所以就必须为上行和下行的切换配置一个足够长的保护间隔。这个间隔不用于下行或者上行传输,仅仅是为了方便设备从下行状态切换到上行状态,反之亦然。保护间隔通过时隙格式定义,保护间隔的长度设计一般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一:保护间隔必须足够长,以保证网络和终端的电路能够从下行切到上行。现在设备一般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完成切换,可以达到20us这个级别乃至更小,这样在绝大多数TDD应用场景下,保护间隔带来的开销都是可以接受的。
二:保护间隔长度必须能够确保上行信号和下行的信号不会冲突。为了保证上行信号在基站端切换到下行状态之前能够到达基站,终端需要提前发送上行信号。这个提前量是由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机制来保证。这样保护间隔就必须足够长,终端从完成接收网络发送的下行信号之后切换到上行发送状态,依然能够满足上行发送的定时提前。定时提前与终端到基站的距离成正比,小区半径越大,则需要的保护间隔越大。
三:选择保护间隔需要考虑基站间的干扰。在一个多小区的网络中,当相邻小区的下行信号经过一定的传播时延到达本小区的时候,要么本小区处在保护间隔内,要么本小区虽然处在上行接收状态,但是邻小区的下行信号已经衰减到非常低的水平,不足以影响上行信号的接收。因此保护间隔必须足够大,否则邻站的下行信号就会干扰本小区的上行接收。在实际网络部署中,邻站干扰的大小和传播环境非常相关,即便设计了一个足够大的保护间隔,依然可能有些残留的干扰会影响上行接收开始的一部分。因此会尽量避免把干扰敏感的上行信号放在上行开始的时候传输。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实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12和终端13。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个接入网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 NR-U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描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13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终端1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终端(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接入网设备120与终端13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终端13是低成本终端和普通终端中的至少一种。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低成本终端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低成本终端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低成本终端是指通过限制自身的功能达到低成本运行的目的的终端。低成本终端与基站建立通信连接,在无线信道中传输无线信号。
与普通终端相比,低成本终端的特点包括: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低,支持的天线数目少,最大传输带宽小和多入多出功能简化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低成本终端从基站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基站按照静态配置的周期将帧结构的配置发送至低成本终端。
帧结构是指帧由几个执行不同功能的部分组成的结构,从而更加利于传输。
可选的,时域单元是子帧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中,以时域单元是时隙来举例说明。
其中示例性的,子帧是由NR标准的传输10毫秒帧划分得来的。每个子帧的时间长度为1毫秒,又进一步被划分为若干个时隙。
时隙是调度的基本单元,由固定数目的OFDM符号组成。
可选的,时隙的时间长度为1毫秒,此时,子载波间隔为15kHz。
可选的,时隙的时间长度为0.5毫秒,此时,子载波间隔为30kHz。
可选的,时隙的时间长度为0.25毫秒,此时,子载波间隔为60kHz。
可选的,时隙的时间长度为0.125毫秒,此时,子载波间隔为120kHz。
可选的,时隙的时间长度为0.0625毫秒,此时,子载波间隔为240kHz。
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间维度上不存在重合。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不一定相等。
可选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都是时隙。其中,第一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为0.5毫秒,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第二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为0.25毫秒,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
可选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都是子帧。其中,第一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和第二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均为1毫秒。
第一频域和第二频域所占用的频域资源不存在重合,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步骤202,通过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
低成本终端根据获取到的帧结构的配置,当需要进行上行传输,发送无线信号至基站时,低成本终端在规定好的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占用上行符号或灵活符号传输上行数据。
步骤203,通过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低成本终端根据帧结构的配置,当需要进行下行传输,接收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基站在规定好的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占用下行符号或灵活符号传输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与低成本终端之间的通信存在下面几种情况:
只有低成本终端在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与基站进行上行传输;或,只有基站在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与低成本终端进行下行传输;或,低成本终端在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与基站进行上行传输,基站也在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与低成本终端进行下行传输。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基站中。该方法包括:
步骤301,基站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可选的,时域单元是子帧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基站周期性的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并将该帧结构的配置发送给低成本终端。
示例性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都是时隙。其中,第一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为0.5毫秒,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第二时域单元的时间长度为0.25毫秒,对应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
步骤302,通过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帧结构的配置,当需要进行上行传输,接收来自低成本终端的上行数据时,低成本终端在规定好的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占用上行符号或灵活符号传输上行数据。
步骤303,通过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基站根据获取到的帧结构的配置,当需要进行下行传输,发送下行数据至低成本终端时,基站在规定好的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占用下行符号或灵活符号传输下行数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根据传输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的原理,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根据帧结构的配置,基站通过在频率较低的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位上接收来自低成本终端的上行数据,可以较好的解决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不好的问题。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双工模式的示意图,该帧结构的双工模式是TDD。
基站和终端进行无线信号的传输时,在TDD模式中,处于第一频域和第二频域的单个载波在时域上被划分为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部分,上/下行仅通过时间来区分。这种划分是小区级的,所以从一个小区或终端来看,TDD被划分为半双工操作。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频域包括:低于频率N的全部或部分频段。
第一频域的频率较低,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穿透能力越好。低成本终端在第一频域进行上行传输,增强上行覆盖的能力。
可选的,频率N的取值包括:1GHz和3.5GHz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参考表一,应用于TDD双工模式的低于1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但不限于:频段n81、频段n82和频段n83;应用于TDD双工模式的低于3.5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频段n34、频段n38、频段n39、频段n40、频段n41、频段n51、频段n80、频段n81、频段n82、频段n83、频段n84和频段n86。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通信标准的演变,低于频率N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会发生变化。若存在新的频段低于频率N,该频段也在第一频域的范围内。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频域包括:高于频率M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其中频率M大于频率N。
第二频域的频率较高,穿透能力较弱,但是带宽充足,受到的干扰较少。地成本终端在第二频域进行下行传输,受到的干扰少。
可选的,频率M的取值包括:4.9GHz和6GHz中的至少一种。
结合参考表一和表二,应用于TDD双工模式的高于4.9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但不限于:频段n79、频段n257、频段n258、频段n260和频段n261;应用于TDD双工模式的高于6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但不限于:频段n257、频段n258、频段n260和频段n261。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通信标准的演变,高于频率M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会发生变化。若存在新的频段高于频率M,该频段也在第二频域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根据传输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的原理,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通过将帧结构的双工模式定义为TDD模式,低成本终端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在不同的时域单元上实现,适用于不对称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帧结构的示意图,该帧结构如下:
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第一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第二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灵活时域单元是同时存在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时域单元,或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普通终端和低成本终端都可以在灵活时域单元内与基站进行通信传输。
可选的,第一帧结构与第二帧结构是两种不同的帧结构,处于的频域位置不同,包括的时域单元类型也不同。
可选的,时域单元是子帧和时隙中的至少一种。
从时域上来看,NR标准的传输由10毫秒帧组成,每个帧被划分为10个等时间长度的子帧,每个子帧的时间长度为1毫秒。每个子帧被划分为若干个时隙,具体每个时隙的时间长度由参数集决定。
结合参考图6,图6示出了部分NR支持的时隙格式。一个时隙由14个OFDM符号组成,其中,标识为“D”的符号是下行符号,标识为“U”的符号是上行符号,标识为“S”的符号是灵活符号。
14个OFDM符号全部被标识为“D”意味着这个时隙是完全下行的时隙格式,14个OFDM符号全部被标识为“U”意味着这个时隙是完全下行的时隙格式,14个OFDM符号中存在被标识为“S”的灵活符号意味着这个时隙是灵活时隙。
为了方便进行说明,图5中的时域单元对应的是时隙。一个时域单元对应一个子帧,一个子帧内包括一个时隙,一个时隙内包括14个OFDM符号。
可选的,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意味着该时域单元内的14个OFDM符号都是上行符号,用于普通终端进行上行传输至基站;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意味着该时域单元内的14个OFDM符号都是下行符号,用于基站进行下行传输至普通终端;灵活时域单元意味着该时域单元内的14个OFDM符号中存在灵活符号,用于基站与普通终端之间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或不进行任何传输,或用于基站与低成本终端之间进行上行传输或下行传输或不进行任何传输。
如图5所示,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在第一帧结构中,存在第一时域单元,标识为“UL”,如子帧号3、子帧号8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标识为“U”,如子帧号0、子帧号5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标识为“D”,如子帧号1、子帧号4、子帧号6、子帧号9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灵活时域单元,标识为“S”,如子帧号2、子帧号7对应的时域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帧结构中,第一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是时分复用的。
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在第二帧结构中,存在第二时域单元,标识为“DL”,如子帧号1、子帧号6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标识为“U”,如子帧号0、子帧号3、子帧号5、子帧号8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标识为“D”,如子帧号4、子帧号9对应的时域单元;存在灵活时域单元,标识为“S”,如子帧号2、子帧号7对应的时域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二帧结构中,第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是时分复用的。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根据传输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的原理,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通过将时域单元分配固定,将普通终端和低成本终端实现时分复用,在第一频域和第二频域占用固定的子帧号进行传输,不必为低成本终端设置单独的载频,节省了频谱资源。
在基于图5的可选实施例中,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的距离大于保护间隔。
保护间隔(或保护时间)是用于进行上行和下行的切换而配置的时域单元的一部分。
保护间隔是通过时域单元格式定义的。在保护间隔的时间内,普通终端和低成本终端的上行传输和下行传输都不能发生。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5,保护间隔可以通过标识为“S”的灵活时域单元来实现。在该灵活时域单元内,一部分OFDM符号用于进行上行传输,一部分OFDM符号用于进行下行传输,一部分OFDM符号用于实现保护间隔。
如图5所示,在第一频域的子帧号3对应的时域单元是第一时域单元,在第二频域的子帧号1对应的时域单元是第二时域单元,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隔着一个子帧号2对应的灵活时域单元,在该灵活时域单元内利用一部分不进行任何传输的灵活符号实现保护间隔。
在一个示例中,存在至少一个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可选的,存在一个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该灵活时域单元是全空的;或者,存在多个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这些灵活时域单元是全空的。
当在灵活时域单元内不进行任何传输时,方便低成本终端和基站进行上行和下行的切换,或者,方便普通终端和基站进行上行和下行的切换。
在一个示例中,存在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当存在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时,方便低成本终端和基站进行上行和下行的切换结合参考图7,图7在图5所示的帧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标识为“B”的灵活时域单元,在该灵活时域单元内不进行任何传输。
在图7所示的帧结构中,存在灵活时域单元,该灵活时域单元内不进行任何传输,标识为“B”,如子帧号2、子帧号7对应的时域单元。
在第一频域的子帧号3对应的时域单元是第一时域单元,在第二频域的子帧号1对应的时域单元是第二时域单元,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隔着一个子帧号2对应的灵活时域单元,在该灵活时域单元内不进行任何传输。低成本终端和终端利用在该灵活时域单元不进行任何传输的这段时间,完成下行状态到上行状态的切换。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为低成本终端设计一种不同于普通终端的帧结构,该帧结构包括位于两个不同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将低成本终端的上下行传输的工作频域分开,上行工作在频率较低一点的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中,下行工作在频率较高一点的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中,根据传输频率越低,覆盖能力越强的原理,增强低成本终端的上行覆盖能力。
通过在帧结构中配置必要的保护间隔,为普通终端和基站的电路从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切换提供所需要的时间,或保证低成本终端和基站的电路从下行链路切换到上行链路切换提供所需要的时间。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激活BWP的示意图。
低成本终端在上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第一频域的频域范围;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第二频域的频域范围。
BWP是指信道带宽中的一部分,也可以叫做“工作带宽(Operating Bandwidth)”或者传输带宽,是指在数据传输时两级资源分配中第一步确定的带宽。BWP定义了从公共资源块的某个位置起始的,一组连续的资源块。每个BWP都对应一种参数集(子载波间隔和循环前缀长度)。
BWP满足了终端不同业务对带宽的不同需求,实现终端的节能的目的。一个终端可以配置最多4个BWP。对于补充上行操作,在补充上行载波上可以配置4个额外的上行BWP。对于补充下行操作,在补充下行载波上可以配置4个额外的下行BWP。
如图8所示,低成本终端在第一频域的上行带宽可以动态的变化。
在第一个时刻,低成本终端进行传输的业务量比较大,激活的是一个比较大的带宽BWP1。在第二个时刻,低成本终端进行传输的业务量比较小,激活的是一个小带宽BWP1,能满足基本的通信需求即可。在第三个时刻,BWP1所在的频率范围内的资源比较紧缺,激活的是一个新的部分带宽BWP3。
需要说明的是,激活的部分带宽BWP1、BWP2和BWP3均在低成本终端进行上行传输的第一频域的频率范围内。
可选的,低成本终端在第二频域的下行带宽也可以动态的变化。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部分带宽均在低成本终端进行下行传输的第二频域的频率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传输时引入部分带宽技术,终端不需要支持全部带宽,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动态的调整传输带宽,从而明显的降低功耗,增加通信传输过程中的灵活性。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无线信号的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801和传输模块802;
获取模块801,被配置为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第二频域的频率;
传输模块802,被配置为通过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和/或,传输模块802,被配置为通过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频域包括:低于频率N的全部或部分频段。
在一个示例中,频率N的取值包括:1GHz和3.5GHz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示例中,频率N的取值包括1GHz,低于1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频段n81、频段n82和频段n83。
在一个示例中,N的取值包括3.5GHz,低于3.5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频段n34、频段n38、频段n39、频段n40、频段n41、频段n51、频段n80、频段n81、频段n82、频段n83、频段n84和频段n86。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频域包括:高于频率M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其中所述频率M大于所述频率N。
在一个示例中,频率M的取值包括:4.9GHz和6GHz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个示例中,频率M的取值包括6GHz,高于6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频段n257、频段n258、频段n260和频段n261。
在一个示例中,频率M的取值包括4.9GHz,高于4.9GHz的全部频段所包括的频段编号包括:频段n79、频段n257、频段n258、频段n260和频段n261。
在一个示例中,帧结构的双工模式是时分双工TDD。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域单元和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的距离大于保护间隔。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第一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第二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灵活时域单元是同时存在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时域单元,或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示例中,存在至少一个灵活时隙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示例中,存在至少一个位于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之间的灵活时隙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在一个示例中,低成本终端在上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第一频域的频域范围;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第二频域的频域范围。
图10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终端或接入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01、接收器102、发射器103、存储器104和总线105。
该终端是低成本终端和普通终端中的至少一种。
处理器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02和发射器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04通过总线105与处理器101相连。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RA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通信设备执行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所述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频域的频率;
通过所述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
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域包括:
低于频率N的全部或部分频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N的取值包括:
1GHz和3.5GHz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包括:
高于频率M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其中所述频率M大于所述频率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M的取值包括:
4.9GHz和6GHz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的双工模式是时分双工TDD。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和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的距离大于保护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所述第一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所述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所述第二帧结构还包括:所述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所述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同时存在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时域单元,或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和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成本终端在上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带宽BWP属于所述第一频域的频域范围;
所述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所述第二频域的频域范围。
12.一种无线信号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传输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获取针对低成本终端的帧结构的配置,所述帧结构包括:位于第一频域的第一时域单元和位于第二频域的第二时域单元,所述第一频域的频率低于所述第二频域的频率;
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一时域单元进行上行传输;
和/或,所述获取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二时域单元进行下行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域包括:
低于频率N的全部或部分频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N的取值包括:
1GHz和3.5GHz中的至少一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域包括:
高于频率M的全部或部分频段,其中所述频率M大于所述频率N。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M的取值包括:
4.9GHz和6GHz中的至少一种。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帧结构的双工模式是时分双工TDD。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和所述第二时域单元在时域上的距离大于保护间隔。
19.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频域对应第一帧结构,所述第一帧结构还包括: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所述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频域对应第二帧结构,所述第二帧结构还包括:所述普通终端的上行时域单元、所述普通终端的下行时域单元和灵活时域单元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同时存在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的时域单元,或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存在至少一个位于所述第一时域单元和所述第二时域单元之间的所述灵活时域单元是不进行任何传输的时域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成本终端在上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所述第一频域的频域范围;
所述低成本终端在下行带宽上激活的一个或多个BWP属于所述第二频域的频域范围。
2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24.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
CN201980001853.8A 2019-08-28 2019-08-28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07102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103076 WO2021035576A1 (zh) 2019-08-28 2019-08-28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0234A true CN110710234A (zh) 2020-01-17

Family

ID=69193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1853.8A Pending CN110710234A (zh) 2019-08-28 2019-08-28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10234A (zh)
WO (1) WO20210355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7599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EP4173368A4 (en) * 2020-06-26 2024-03-27 Qualcomm Inc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ADDITIONAL UPLINK SUPPORT FOR SEMI-DULEX FDD USER DEVICE
WO202409378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2268A2 (en) * 1996-01-24 1998-12-0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carrier telephony transport
WO2009052752A1 (en) * 2007-10-16 2009-04-30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CN10142584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273162A (zh) * 2009-01-07 2011-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时分双工帧结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US20130083710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Wanshi Chen Half-duplex operation for low cost wireless devices
CN105991229A (zh) * 2015-02-16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1291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6911444A (zh) * 2011-07-18 2017-06-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CN109152016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4834B (zh) * 2011-09-27 2017-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接入网络的方法和设备
US10334418B2 (en) * 2014-09-25 2019-06-25 Kt Corpor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signal through common region or UE-specific region for MTC U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9803311B (zh) * 2017-11-17 2022-10-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上行功率控制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82268A2 (en) * 1996-01-24 1998-12-09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carrier telephony transport
WO2009052752A1 (en) * 2007-10-16 2009-04-30 Da 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in long term evolu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system
CN10142584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2273162A (zh) * 2009-01-07 2011-12-0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时分双工帧结构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6911444A (zh) * 2011-07-18 2017-06-30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US20130083710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Wanshi Chen Half-duplex operation for low cost wireless devices
CN105991229A (zh) * 2015-02-16 2016-10-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712914A (zh) * 2015-11-13 2017-05-24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双工通信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09152016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R1-1713297 CR36.211 Introduction of shortened processing time and shortened TTI \"" *
NEC: "R1-151550 \"Uplink Reference Signal Enhancement for Rel-13 low complexity MTC\"", no. 1 *
SAMSUNG ELECTRONICS: "\"GPC150522 pCR 45.820 NB M2M - Grant-Free Multiple Access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revision of GPC150513)\"" *
李晓辉等: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空口演进 LTE、LTE-A、LTE Pro和5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128 - 129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73368A4 (en) * 2020-06-26 2024-03-27 Qualcomm Inc METHOD FOR CONFIGURATION ADDITIONAL UPLINK SUPPORT FOR SEMI-DULEX FDD USER DEVICE
WO2022267599A1 (zh) * 2021-06-22 2022-12-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非对称传输方法以及装置
WO2024093787A1 (zh) * 2022-11-04 2024-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35576A1 (zh)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78185B1 (en) Signaling of short pucch signals
CN111490958B (zh)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以及通信装置
US9801160B2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ference signals of a backhaul link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using the same
US7885214B2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rtitioning and fram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networks
JP6295476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CN109511171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8173633B (zh) 接收上行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11586872A (zh) 基于多个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存储介质
CN110710234A (zh) 无线信号的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EP3579651B1 (en) Random acces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1869281B (zh) 定位测距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04650A1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26437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embb/urllc
CN110945942A (zh) Nr-u中drs窗口确定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2153740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811158B (zh) 处理用于逻辑信道的调度请求的装置及方法
CN102577276B (zh) 中继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14270946B (zh)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KR102632919B1 (ko) 사이드링크를 위한 nr 시스템에서 동기화 신호 블록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6569642A (zh) 传输数据信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486148A (zh) 一种ssb的确定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US20240129915A1 (en) Method for uplink channel transmission, and device
CN111837430A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2536195B1 (en) Wireless relay device and wireless relay method
WO202402101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in a full duplex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