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4461A -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4461A
CN115514461A CN202110700509.7A CN202110700509A CN115514461A CN 115514461 A CN115514461 A CN 115514461A CN 202110700509 A CN202110700509 A CN 202110700509A CN 115514461 A CN115514461 A CN 115514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information
terminal
same
frequency measur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05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冬生
申新乐
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005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44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4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4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辅载波配置方法包括: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根据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每个逻辑栅格携带用于表征一个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映射信息;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和多个逻辑栅格从逻辑映射信息中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根据目标异频邻区确定用于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的目标配置策略。本发明实施例中,无需配置异频测量,通过配置同频测量配合逻辑栅格即可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从而能够提高为终端配置辅载波的效率。

Description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标准下,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是一种通过聚合其他载波单元以组成更大的带宽,从而用于给拥有更强通信能力的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提高吞吐量的一种技术。目前辅载波的配置主要是基于异频测量的配置,指UE接入基站后,基站对具备CA能力的UE下发异频测量配置,使得UE进行异频测量并向基站上报测量结果,然后基站根据UE上报的测量结果来决定是否对UE进行配置以及如何进行配置,因此,基于异频测量配置可以结合UE以及基站的当前状态选择出最优辅载波。但是,为UE配置异频测量需要配置测量间隙,由于UE在测量间隙期间不能调度,因此会导致UE的调度机会减少,从而影响其吞吐量,并且,由于配置异频测量未设定结束机制,因此只能通过下发重配信令以删除测量间隙来中止配置,造成对UE和基站的影响时间变长,此外,候选辅载波可能存在多个,一般而言,候选辅载波越多,UE需要上报测量结果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基于异频测量进行辅载波配置会使得UE和基站的性能下降,无法满足配置辅载波的效率需求。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提高为终端配置辅载波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载波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所述测量报告信息包括同频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每个所述逻辑栅格携带用于表征一个所述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映射信息;
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和多个逻辑栅格从所述逻辑映射信息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
根据所述目标异频邻区确定用于为所述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的目标配置策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辅载波配置方法。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上所述第一方面的辅载波配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测量报告信息包括同频测量信息;根据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每个逻辑栅格携带用于表征一个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映射信息;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和多个逻辑栅格从逻辑映射信息中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根据目标异频邻区确定用于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的目标配置策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预先根据各个测量报告信息以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由于每个逻辑栅格能够表征相应终端的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即可通过多个逻辑栅格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进而确定针对目标终端的目标配置策略,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配置异频测量,通过配置同频测量配合逻辑栅格即可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从而能够提高为终端配置辅载波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同频测量信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中接收测量报告信息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异频测量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中接收测量报告信息之后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中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中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中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栅格索引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匹配固定栅格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预先根据各个测量报告信息以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由于每个逻辑栅格能够表征相应终端的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即可通过多个逻辑栅格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进而确定针对目标终端的目标配置策略,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配置异频测量,通过配置同频测量配合逻辑栅格即可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从而能够提高为终端配置辅载波的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辅载波配置方法的流程图,该辅载波配置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00至S400。
步骤S100,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测量报告信息包括同频测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同频测量配置或异频测量配置的情况下,分别进行同频测量或异频测量,并上报相关的测量信息,其中,无线通信方式下的同频测量,即用于测定与终端匹配的同频邻区及其相关参数,类似地,无线通信方式下的异频测量,即用于测定与终端匹配的异频邻区及其相关参数,进而在确定与终端匹配的同频邻区或/和异频邻区的情况下,为终端进行最优辅载波的选择。
在一实施例中,选择接收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有利于更清楚直观地了解服务小区内的不同终端的载波聚合情况,也更容易评估服务小区内的不同逻辑覆盖位置的邻区情况,可以理解地是,所选择终端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不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针对一个终端而言,同频测量信息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
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与终端匹配的第一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
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
与终端匹配的第二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次大;
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
可以理解地是,通过同频测量信息可以确定服务小区的状态,以及在服务小区的状态下,在信号接收方面与终端最为匹配的两个同频邻区,以及该两个同频邻区的RSRP,即,通过同频测量信息可以准确地获知终端的同频邻区情况,其中,选取RSRP最大和次大的同频邻区可以确保该次同频测量的有效性大大提升,即,确保所选取的同频邻区尽可能地与终端相关。
在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称为接入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例如,各个终端均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或者未来5G以上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具体限定。
具体地,在图3的示例中,在测量报告信息还包括异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至S130。
步骤S110,分别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异频测量信息;
步骤S120,根据各个异频测量信息分别向各个终端发送同频配置信息;
步骤S130,获取由各个终端根据同频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的同频测量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异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为终端配置同频测量,使得终端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分别进行异频测量和同频测量,即,在接收异频测量信息后再为终端提供同频配置信息,进而获取到同频测量信息,则能够尽可能地缩短接收到异频测量信息与接收到同频测量信息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获取到异频测量信息与同频测量信息,这在测量过程中显然能够大大提高其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针对一个终端而言,异频测量信息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
与终端匹配的第一异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异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
可以理解地是,通过异频测量信息可以确定服务小区的状态,以及在服务小区的状态下,在信号接收方面与终端最为匹配的异频邻区,以及该异频邻区的RSRP,即,通过异频测量信息可以准确地获知终端的异频邻区情况,其中,当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可以确认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符合要求,则表明该次异频测量是有效的,同时,选择具有最大RSRP的异频邻区,则相当于为终端选择最为适配的异频邻区,通过具有最大RSRP的异频邻区为终端提供载波聚合,效果相对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若同时存在多个满足RSRP阈值条件的异频邻区,可以只记录第一异频邻区的特征信息,或者,也可以同时记录其他符合RSRP阈值条件的异频邻区的特征信息作为备选,本实施例并未限制;上述异频测量信息和同频测量信息中的相关数据的量级至少为N*10万,这样是为了方便更准确地提取并训练相关数据,N的取值与服务小区的场景有关,可以自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异频测量信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可以理解地是,由于异频测量信息内携带有服务小区的相关信息,因此异频测量信息可以用于直接表征服务小区与第一异频邻区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更准确地找到与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对应的第一异频邻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同频测量信息和异频测量信息的相关实施例中的RSRP可以为具体数值,也可以为一个确定的数值范围,这并未限制。
此外,在图5的示例中,在测量报告信息还包括用于表征接收来自一个终端的异频测量信息的时间点的第一时间信息,以及,用于表征接收来自一个终端的同频测量信息的时间点的第二时间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500至S600。
步骤S500,根据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接收来自一个终端的异频测量信息与同频测量信息之间的时间差;
步骤S600,当时间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丢弃一个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一个终端,通过获取其接收异频测量信息与同频测量信息之间的时间差,使得可以基于该时间差判断终端在不同测量情景下的位置的差异,即,采用第二预设阈值进行限定,若时间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说明终端在同频测量时的位置与在异频测量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因此难以认定终端在两次测量的位置是等同的,换言之,所测得的测量报告信息有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因此选择丢弃这种情况下的测量报告信息,可以有效地提升整体的测量报告信息的可靠度,达到减小误差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预设阈值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并未对其进行限制。
步骤S200,根据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每个逻辑栅格携带用于表征一个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映射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在网络覆盖区域内,对于服务小区来说,服务小区内不同的位置上所对应的不同邻区的信号质量不同,针对不同的终端,为了达成更优的业务性能,引入逻辑栅格的概念,可以理解地是,栅格即为根据服务小区内不同位置的测量情况,将服务小区划分为若干逻辑覆盖的格子,即,在本实施例中,预先根据各个测量报告信息以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由于每个逻辑栅格能够表征相应终端的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针对具体终端而言,只需确认其相应的同频测量信息,即可根据各个逻辑栅格以相应确定与终端对应的异频邻区,因此,通过构建逻辑栅格可以更方便可靠地确定终端的异频邻区。
在一实施例中,逻辑栅格与服务小区的逻辑覆盖位置可以相关,即,每个逻辑栅格对应于服务小区内的一个逻辑覆盖位置,每个逻辑覆盖位置可以设置单个或多个终端,因此,每个逻辑栅格可能对应于一个终端,也可能对应于多个终端,这在实际情况中均可能出现。
可以理解地是,基于数据构建逻辑栅格的方式可以不限定,例如,可以通过统计服务小区内的逻辑覆盖位置上的有效终端数量,以确定与该逻辑覆盖位置对应的逻辑栅格,或者,也可以基于测量报告信息中的有效数据进行训练,并依据聚类算法而确定逻辑栅格等,这在本实施例中并未限制,为了方便说明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以下给出基于K均值聚类算法构建多个逻辑栅格的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地,在图6的示例中,步骤S20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10至S220。
步骤S210,根据测量报告信息确定各个终端在服务小区的对应逻辑覆盖位置上的邻区情况,邻区情况包括同频邻区情况和异频邻区情况;
步骤S220,根据邻区情况和同频测量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在一实施例中,由于每个终端处于服务小区的相应逻辑覆盖位置,因此当终端在该逻辑覆盖位置进行测量时,能够获取到与该逻辑覆盖位置对应的测量报告信息,而各个测量报告信息包括同频测量信息和异频测量信息,因此,分别基于同频测量信息和异频测量信息能够得到同频邻区情况和异频邻区情况,即,可以了解到终端的载波应用情景是怎样的,相应地,基于邻区情况和同频测量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则能够分别体现各个终端的载波配置性能,相当于为各个终端建立载波模型,使得在针对具体终端时,能够更准确方便地为其提供载波配置。
具体地,在图7的示例中,步骤S220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21至S223。
步骤S221,从各个同频测量信息中分别确定同频测量参数;
步骤S222,根据同频邻区情况分别对各个同频测量参数进行拆分训练,得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
步骤S223,根据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异频邻区情况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从同频测量信息中确定同频测量参数,从而以同频测量参数作为训练数据的有效基础以进行拆分训练,从而得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即,可以获得栅格聚类的结果,进而配合异频邻区情况可以构建多个逻辑栅格,使得在针对具体终端时,能够更准确方便地为其提供载波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一个终端而言,同频测量参数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
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与终端匹配的第一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
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
与终端匹配的第二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次大;
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
可以理解地是,通过同频测量参数可以确定服务小区的状态,以及在服务小区的状态下,在信号接收方面与终端最为匹配的两个同频邻区,以及该两个同频邻区的RSRP,即,通过同频测量参数可以准确地获知终端的同频邻区情况。
由于逻辑栅格所携带的逻辑映射信息的呈现形式不限定,那么在根据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异频邻区情况进行构建时,则可能存在不同的逻辑映射信息,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步骤S223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224至S225。
步骤S224,根据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异频邻区情况确定不同的栅格索引组,每个栅格索引组携带一个终端的同频测量参数以及与同频测量参数对应的异频邻区特征信息;
步骤S225,根据不同的栅格索引组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在一实施例中,通过栅格索引组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呈现终端的同频测量参数以及与同频测量参数对应的异频邻区特征信息,从而可以准确地表征各个逻辑映射信息,进而根据不同的栅格索引组构建多个逻辑栅格,使得在针对具体终端时,能够更准确方便地通过栅格索引组为终端提供载波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针对一个终端而言,异频邻区特征信息至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类型:
与终端匹配的第一异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在与终端匹配的所有异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
可以理解地是,通过异频邻区特征信息可以确定服务小区的状态,以及在服务小区的状态下,在信号接收方面与终端最为匹配的异频邻区,以及该异频邻区的RSRP,即,通过异频邻区特征信息可以准确地获知终端的异频邻区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异频邻区特征信息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可以理解地是,由于异频邻区特征信息内携带有服务小区的相关信息,因此异频邻区特征信息可以用于直接表征服务小区与第一异频邻区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更准确地找到与服务小区内的终端对应的第一异频邻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同频测量参数和异频邻区特征信息的相关实施例中的RSRP可以为具体数值,也可以为一个确定的数值范围,这并未限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栅格索引组提供了同频测量参数以及所有异频邻区的列表信息,即{服务小区ID,服务小区RSRP取值区间,第一同频邻区ID,第一同频邻区RSRP取值区间,第二同频邻区ID,第二同频邻区RSRP取值区间,异频邻区列表},其中,异频邻区列表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异频邻区ID,例如,异频邻区ID1、异频邻区ID2以及异频邻区ID3等,同频测量参数可以包括多种类型,因此可以匹配不同的与同频测量参数对应的应用场景,以达到与异频邻区更好的适配效果,便于通过同频测量参数确定异频邻区,为了描述方便,此处采用ID进行表示,ID即指起区分作用的特征信息。
以下给出一种示例说明上述构建逻辑栅格的基本原理。
示例一:
首先,根据邻区情况进行数据拆分:
在确定有效的各个测量报告信息的情况下,即,在确定有效的同频测量参数集合的情况下,遍历同频测量数据集合(记为M)中的所有数据,根据同频测量参数集合中的“服务小区ID+第一同频邻区ID+第二同频邻区ID”进行分组不同组合,将同频测量参数集合划分成若干个数据子集Mi,每个数据子集分别用于执行后续的逻辑栅格构建过程,其中,Mi中的所有数据的服务小区ID组合相同,记为Groupi,;
然后,确定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
遍历所有数据子集Mi,对于给定的Mi划分固定栅格。如图10所示,服务小区RSRP、第一同频邻区RSRP和第二同频邻区RSRP构成了三维数据空间,根据栅格大小XdB(即,对应于栅格索引组中,每个服务小区的RSRP区间大小,例如假设RSRP区间为YdB至(Y+X)dB,则区间大小为XdB)将数据空间划分成若干个边长为X的立方体;遍历Mi中的所有测量数据,对测量数据中的服务小区、两个同频邻区的RSRP与固定栅格做匹配,对匹配成功的固定栅格的样本统计个数加1。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服务小区RSRP、第一同频邻区RSRP和第二同频邻区RSRP所构成的三维数据空间是确定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的一种方式,但并不限定,随着数据空间的维数可能增多,即,在同频测量参数可以但不限于包括N个同频邻区的ID以及该N个同频邻区的RSRP的情况下,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在同频测量参数还包括第三同频邻区RSRP、第四同频邻区RSRP甚至更多邻区的情况下,确定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的精确度可能会更高,但相应的计算度和匹配难度可能会相应增加,这在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此类推,遍历处理所有固定栅格的样本统计个数,其中,可以设置最小门限以提高精确度,即,若固定栅格的样本统计个数不小于栅格索引组的最小样本个数门限,则目标栅格数(记为K)加1,那么对于Groupi来说,构建逻辑栅格的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Q=K*alpha,其中,alpha为栅格构建数量比例系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最后,构建逻辑栅格:
将各个数据子集Mi作为K均值聚类算法系统的输入数据,K均值聚类算法系统会根据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Q将各个数据子集Mi中的数据聚合为Q个栅格,同时,针对每个栅格,确认栅格中的数据样本数小于有效样本数门限的栅格无效,并将其剔除,最终留下来的所有有效栅格的集合即作为与数据子集Mi对应的栅格聚类结果,然后将有效栅格内每个样本对应的异频邻区ID加入到该有效栅格对应的异频邻区列表中,最后,对所有的数据子集Mi分别聚类后的栅格集合取并集,即可以确定与服务小区各个终端匹配的多个逻辑栅格的集合,逻辑栅格构建至此完成。
步骤S300,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和多个逻辑栅格从逻辑映射信息中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即可通过多个逻辑栅格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配置异频测量即可确定与终端对应的异频邻区,更加方便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同频测量信息携带有目标同频测量参数,即,终端发送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则相当于输入目标同频测量参数至训练完成的各个逻辑栅格中,从中可以确定与目标同频测量参数对应的逻辑映射信息及逻辑栅格,从而获取相应的逻辑栅格中聚类的异频邻区列表,即确定与终端对应的异频邻区。
步骤S400,根据目标异频邻区确定用于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的目标配置策略。
在一实施例中,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即可通过多个逻辑栅格确定与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进而确定针对目标终端的目标配置策略,相比于相关技术,无需配置异频测量,通过配置同频测量配合逻辑栅格即可为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从而能够提高为终端配置辅载波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目标异频邻区的各种类型参数(例如数量、吞吐量等)来具体地设置目标配置策略,这并不限定,例如,根据异频邻区列表中的异频邻区数量n进行目标配置策略的设定,可以分为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n=0,表明终端在当前的逻辑栅格不存在异频邻区,则不对该终端进行辅载波配置,使该终端保持当前状态。
2)n=1,表明终端在当前的逻辑栅格存在异频邻区,可以为其配置辅载波。
3)n>1,表明终端在当前的逻辑栅格存在多个可能相互交叉的异频邻区,则可以结合其他策略来共同确定本次为终端配置的最优辅载波,例如,可以优先选取剩余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较多的异频邻区作为最优辅载波等。
另外,参照图1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设备,该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实现上述实施例的辅载波配置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各实施例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40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3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0至S600、图6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221至S223或图8中的方法步骤S224至S225。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例如,被上述设备实施例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处理器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辅载波配置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S100至S400、图3中的方法步骤S110至S130、图5中的方法步骤S500至S600、图6中的方法步骤S210至S220、图7中的方法步骤S221至S223或图8中的方法步骤S224至S225。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辅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的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辅载波配置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所述测量报告信息包括同频测量信息;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每个所述逻辑栅格携带用于表征一个所述同频测量信息与异频邻区之间的对应关系的逻辑映射信息;
在接收由目标终端基于同频测量配置而发送的目标同频测量信息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目标同频测量信息和多个所述逻辑栅格从所述逻辑映射信息中确定与所述目标终端对应的目标异频邻区;
根据所述目标异频邻区确定用于为所述目标终端配置最优辅载波的目标配置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包括:
根据所述测量报告信息确定各个所述终端在服务小区的对应逻辑覆盖位置上的邻区情况,所述邻区情况包括同频邻区情况和异频邻区情况;
根据所述邻区情况和所述同频测量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邻区情况和所述同频测量信息构建多个逻辑栅格,包括:
从各个所述同频测量信息中分别确定同频测量参数;
根据所述同频邻区情况分别对各个所述同频测量参数进行拆分训练,得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
根据所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所述异频邻区情况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所述异频邻区情况构建多个逻辑栅格,包括:
根据所述逻辑栅格聚类目标数和所述异频邻区情况确定不同的栅格索引组,每个所述栅格索引组携带一个所述终端的所述同频测量参数以及与所述同频测量参数对应的异频邻区特征信息;
根据不同的所述栅格索引组构建多个逻辑栅格。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于一个所述终端,所述同频测量参数至少包括如下类型:
所述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所述服务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N个与所述终端匹配的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N个所述同频邻区的RSR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于一个所述终端,所述同频测量参数至少包括如下类型:
所述服务小区的特征信息;
所述服务小区的RSRP;
与所述终端匹配的第一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所述终端匹配的所述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
所述第一同频邻区的RSRP;
与所述终端匹配的第二同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在与所述终端匹配的所述同频邻区的RSRP中为次大;
所述第二同频邻区的RSRP。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于一个所述终端,所述异频邻区特征信息至少包括如下类型:
与所述终端匹配的第一异频邻区的特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在与所述终端匹配的异频邻区的RSRP中为最大,所述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大于第一预设阈值;
所述第一异频邻区的RSRP。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报告信息还包括异频测量信息;
所述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包括:
分别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所述异频测量信息;
根据各个所述异频测量信息分别向各个所述终端发送同频配置信息;
获取由各个所述终端根据所述同频配置信息分别发送的所述同频测量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报告信息还包括用于表征接收来自一个所述终端的所述异频测量信息的时间点的第一时间信息,以及,用于表征接收来自一个所述终端的所述同频测量信息的时间点的第二时间信息;
所述接收来自服务小区的不同终端的测量报告信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接收来自一个所述终端的所述异频测量信息与所述同频测量信息之间的时间差;
当所述时间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丢弃一个所述终端的所述测量报告信息。
10.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辅载波配置方法。
CN202110700509.7A 2021-06-23 2021-06-23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5144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509.7A CN115514461A (zh) 2021-06-23 2021-06-23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0509.7A CN115514461A (zh) 2021-06-23 2021-06-23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4461A true CN115514461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499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0509.7A Pending CN115514461A (zh) 2021-06-23 2021-06-23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44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050A (zh) * 2023-05-08 2023-07-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异频信息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6050A (zh) * 2023-05-08 2023-07-28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异频信息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95170B (zh) 小区扩容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356142B (zh) 一种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327846B (zh) 波束测量上报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EP3183903B1 (en)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based interferer classification of cellular network cells
CN114095856B (zh) 用于基站节能的处理方法和处理装置
US10945299B2 (en) Overshoot analysis based on user equipment metrics
CN112105046B (zh) 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异频测量估计方法及系统
EP3451731A1 (en) Cell clustering method, spectrum overlapping multiplexing method based 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13133069A (zh) 一种目标小区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93588B (zh) 一种终端载波聚合配置方法及基站
US11140582B2 (en) Wireless band priority metrics analysis and response
CN111866935B (zh) 指纹库创建、应用方法、装置及集中处理设备、基站
CN115514461A (zh) 辅载波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91946B (zh) 一种基站簇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N102131206B (zh) 测量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12566190B (zh) Lte切换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13825198A (zh) 小区重选方法、网管设备、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1417143A (zh) 小区上报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12752272A (zh) 信息发送、测量配置方法、网管系统、基站及存储介质
WO2017211178A1 (zh) 划分超级小区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58071B (zh) 测量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CN114980234A (zh) 异频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1164633A1 (zh) 权值的发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419154A (zh) 一种指纹地图构建方法、平台及存储介质
JP2015177274A (ja) 基地局パラメータ算出装置、基地局パラメータの算出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