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13719A -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13719A
CN115513719A CN202211465708.5A CN202211465708A CN115513719A CN 115513719 A CN115513719 A CN 115513719A CN 202211465708 A CN202211465708 A CN 202211465708A CN 115513719 A CN115513719 A CN 115513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rotating member
groove
jaw support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657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513719B (zh
Inventor
徐庆涛
王庆超
伍芝英
孙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657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137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513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513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13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005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requiring successive relative motions to complete the coupling, e.g. bayo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快换装置和电池包,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快换装置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头组件包括套管和插杆。插杆可移动地插接于套管,且插杆的两端均伸出至套管的两端,插杆伸出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卡接部至少部分凸出插杆的外周缘,插杆的另一端用于按压。插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卡紧机构。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卡紧机构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内。其能够实现电池包的快速装配和拆卸。

Description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充电慢、续航短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因素。
现有技术中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慢的问题,提出了换电池的方式。
但现有的将电池包可拆卸装配在车架的连接装置操作繁琐、拆装复杂限制了换电池的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式块换装置和电池包,其能够改善电池包与车架之间拆装繁琐、操作复杂的问题,从而可以提高换电池包的速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快换装置,所述快换装置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
所述插头组件包括套管和插杆;
所述插杆可移动地插接于所述套管,且所述插杆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套管,所述插杆伸出所述套管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插杆的外周缘,所述插杆的另一端用于按压;
所述插座组件包括壳体和卡紧机构;
所述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卡紧机构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所述插头组件装配于所述插座组件时,所述插杆可触动所述卡紧机构运动,以使所述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卡紧机构,按压卡接于所述卡紧机构的所述插杆,可让所述插杆触动所述卡紧机构运动,以使所述卡紧机构解除对所述插头组件的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紧机构包括安装组件、防护套筒和多个卡爪;
所述安装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多个所述卡爪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防护套筒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套设于多个所述卡爪的外周,所述防护套筒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所述卡爪对应的避让空间;
在所述卡爪移出所述避让空间时,所有的所述卡爪可收紧卡接于所述卡接部,在所述卡爪移入所述避让空间时,所有的所述卡爪可张开,以解除对所述卡接部的卡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弹性件、旋转构件和卡爪支撑件;
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缘沿所述旋转构件的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壳体的内壁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轨;
所述卡爪支撑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构件,且所述卡爪支撑件可让所述旋转构件旋转,多个所述卡爪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
所述弹性件、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卡爪支撑件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构件和所述卡爪支撑件可在所述壳体内移动;
所述旋转构件的中心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卡爪支撑件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支撑件包括卡爪支撑件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的第一导向件,多个所述卡爪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
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旋转构件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的第二导向件,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的外周缘,且沿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旋转构件本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且所述第一导向件可与所述第二导向件配合,以让所述旋转构件本体转动;
所述旋转构件本体和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靠近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的一端;
所述第一导向件具有多个凸齿,多个所述凸齿均朝向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的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凸齿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凸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
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本体靠近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的一端;
所述第二导向件具有向着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个凸条,所述凸条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
在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推着所述旋转构件本体移动时,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可驱动所述旋转构件本体旋转,以使所述滑槽与所述滑轨错位或对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滑槽;
所述壳体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所述滑轨,所述滑轨的数量与所述滑槽的数量一一对应;
所述限位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卡爪支撑件的方向凹设。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槽包括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向着所述旋转构件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第一槽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的顶部逐渐倾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槽壁的倾斜方向相同;
在所述滑轨与所述第二槽壁抵接时,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槽壁配合,可使所述旋转构件转动,以使所述滑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壁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限位导向部上均设置有第四导向斜面,所述第四导向斜面的一端与所述滑槽的槽壁连接,且所述第四导向斜面与所述滑槽的槽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的顶部方向倾斜;
所述第四导向斜面与所述滑轨配合,可使所述旋转构件转动,以让所述滑轨插接于所述滑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构件的外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部,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导向部之间形成所述滑槽,所述限位导向部上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具有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限位导向部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滑槽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滑槽侧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的顶部倾斜;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三导向斜面和所述第二槽壁的倾斜方向相同;
多个所述凸齿均匀,且连续的设置在同一圆周上;
多个所述凸齿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凸齿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使所述旋转构件转动后,可让所述第二槽壁与所述滑轨对应,另一个所述凸齿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配合使所述旋转构件转动后,可让所述第三导向斜面与所述滑轨对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齿的数量是所述限位导向部数量的2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包括连接部和卡持部,且所述卡持部朝向所述壳体的中心凸设,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呈筒状,套设于所述防护套筒的内部,且与所述防护套筒间隔设置,所限位件上设置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部分与所述避让空间对应;
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防护套筒之间,且与所述限位槽对应,所述卡持部至少部分伸入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卡持部配合可限制所述卡爪在所述壳体周向的旋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槽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的端面由所述限位件的内部向着外部向着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卡持部靠近所述开口一侧由所述卡持部的端部向着所述连接部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开口的方向倾斜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支撑件远离所述旋转构件的一端设置有环状凹槽,所述限位件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环状凹槽内,且所述卡爪支撑件可相对于所述限位件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旋转构件靠近所述卡爪支撑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置有环槽;
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的外周缘设置有限位部;
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环槽内,所述限位部和所述环槽配合可使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和所述旋转构件可移动和可转动地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与所述第一导向件分体成型,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靠近所述旋转构件的一端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配合可限制所述第一导向件相对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转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杆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套管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与所述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所述插杆的移动范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快换装置还包括辅助防松件,所述插杆远离所述卡接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
所述辅助防松件用于在所述插头组件装配于所述插座组件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部,以限制所述插杆移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快换装置;
所述套管与所述电池包本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和电池包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通过将插头组件的插杆可移动地安装在套管内,并在插杆的端部设置卡接部,而将插座组件的卡紧机构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从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装配于所述插座组件时,可将插杆由开口伸入壳体内,以触动卡紧机构运动,便可使卡紧机构卡接于卡接部。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分离时,可按压卡接于卡紧机构的插杆,以让插杆触动卡紧机构运动,使卡紧机构解除对插头组件的卡接,通过按压插杆就可实现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的装配和分离,使得操作更加简单,可以提高电池包换电池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装配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分体装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插座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插座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插头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旋转构件在第一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旋转构件在第三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旋转构件在第二位置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旋转构件、卡爪支撑件和卡爪的装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旋转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的卡爪支撑件本体与第一导向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快换装置;110-插头组件;111-套管;113-插杆;115-卡接部;117-第五导向斜面;119-限位结构;121-限位片;123-固定部;130-插座组件;131-壳体;132-开口;133-卡紧机构;135-安装组件;137-防护套筒;139-卡爪;141-避让空间;143-弹性件;147-旋转构件;149-卡爪支撑件;151-滑槽;152-卡爪支撑件本体;153-滑轨;154-第一导向件;155-旋转构件本体;157-第二导向件;159-第一导向斜面;161-第二导向斜面;163-凸齿;165-凸条;167-限位导向部;169-导向槽;171-第一槽壁;173-第二槽壁;175-第三导向斜面;177-第四导向斜面;181-连接部;183-卡持部;185-限位件;187-限位槽;189-上侧壁;191-环状凹槽;193-安装槽;195-环槽;197-限位部;199-凹槽;201-第一限位结构;203-第二限位结构;205-通孔;207-锥形槽;210-辅助防松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关系为基于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和快换装置100。按压快换装置100可将电池包可拆卸地装配在汽车的车架,从而在电池包电量不足和维修电池包时,可通过按压快换装置100实现快速的对电池包的拆除。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快换装置100包括插座组件130和插头组件110。插头组件110包括套管111和插杆113。插杆113可移动地插接于套管111,且插杆113的两端均伸出至套管111的两端。插杆113伸出套管11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115。卡接部115至少部分凸出插杆113的外周缘。插杆113的另一端用于按压。插座组件130包括壳体131和卡紧机构133。壳体131呈一端开口132的中空结构,卡紧机构133可运动地设置在壳体131内。
本实施例通过将插头组件110的插杆113可移动地安装在套管111内,并在插杆113的端部设置卡接部115,而将插座组件130的卡紧机构133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131。从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可将插杆113由开口132伸入壳体131内,以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卡接于卡接部115。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座组件130分离时,可按压卡接于卡紧机构133的插杆113,以让插杆113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解除对插头组件110的卡接,仅通过按压插杆113就可实现插头组件110和插座组件130的装配和分离,使得操作更加简单,可以提高电池包换电池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可将插杆113由开口132伸入壳体131内,以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卡接于卡接部115。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座组件130分离时,可按压卡接于卡紧机构133的插杆113,以让插杆113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解除对插头组件110的卡接。
一般情况下,插头组件110的套筒竖直向上安装在电池包本体的框架上,而插座组件130的壳体131一般是开口132的一端竖直向下安装在汽车的车架上,这样可以方便的由车辆的底部按压插杆113将电池池包本体拆除或将电池包本体通过插头组件110安装在车架上,使得操作更加方便。
请继续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卡紧机构133包括安装组件135、防护套筒137和多个卡爪139。安装组件135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31内,多个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安装组件135,防护套筒137设置于壳体131内,且套设于多个卡爪139的外周,防护套筒137远离安装组件135的一侧形成有避让空间141。在所述卡爪139移出所述避让空间141时,所有的所述卡爪139可收紧卡接于所述卡接部115,在所述卡爪139移入所述避让空间141时,所有的所述卡爪139可张开,以解除对所述卡接部115的卡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可将插杆113由开口132插入壳体131内,以可推动安装组件135移动至第一位置,并带动所有的卡爪139至少部分移出避让空间141,在卡爪139移出避让空间141的过程中,防护套筒137可使所有的卡爪139收缩卡接于卡接部115,在第一位置时安装组件135与壳体131配合可至少限制安装组件135向着开口132的方向移动。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座组件130分离时,按压卡接于卡爪139的插杆113,以让插杆113推动安装组件135向着远离插杆113的方向移动,使安装组件135脱离壳体131的限制,脱离限制的安装组件135可向着靠近插杆113的方向移动至第二位置,并带动所有的卡爪139移动,以让卡爪139与避让空间141对应,与避让空间141对应的卡爪139可转动使部分位于避让空间141内,以解除多个卡爪139对卡接部115的卡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防护套筒137,并且让防护套筒137的下方形成避让空间141,从而可以在安装组件135带动卡爪139移动时,可以对卡爪139进行导向和避让,在第一位置时实现卡爪139的收缩,而卡接在卡接部115,而在第二位置时实现卡爪139的张开使得卡接部115脱离卡爪139的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135包括弹性件143、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旋转构件147的外周缘沿旋转构件147的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51,壳体131的内壁沿着壳体13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与滑槽151匹配的滑轨153。卡爪支撑件149可转动地安装于旋转构件147,且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可让旋转构件147旋转,多个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卡爪支撑件149。弹性件143、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述壳体131内,所述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可在壳体131内移动。弹性件143为弹簧,旋转构件147的中心设置有通孔205,弹簧的一端穿过通孔205与卡爪支撑件149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31抵接。旋转构件147与滑轨153抵接的位置为第一位置。
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可将插杆113由开口132伸入壳体131,以推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可带动旋转构件147沿滑轨153移动,并使旋转构件147由第二位置越过滑轨153位于第一位置的端部,在旋转构件147越过滑轨153位于第一位置的端部后卡爪139支撑构件可使旋转构件147转动,以使滑轨153与滑槽151错位,弹性件143可让旋转后的旋转构件147向着相反的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并使旋转构件147与滑轨153位于第一位置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旋转构件147向第二位置移动,让卡接部115卡接于多个卡爪139。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座组件130分离时,可向着卡爪139支撑组件的方向按压插杆113,以使插杆113移动并推动卡爪支撑件149向着远离插杆113的方向移动,并推动旋转构件147越过第一位置,在旋转构件147越过第一位置后,卡爪支撑件149可使旋转构件147转动,以让滑槽151与滑轨153对中,弹性件143可让旋转构件147越过第一位置,并向着第二位置移动,以使所有的卡爪139与避让空间141对应,以解除卡爪139对卡接部115的卡接。
请参照图3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31呈一端封闭一端开口132的圆筒状结构,壳体131的内壁沿壳体131的轴向设置有四条滑轨153,四条滑轨153等间隔分布,即相邻的两个滑轨153与壳体131轴线的连线呈90度圆心角。四条滑轨153靠近壳体131封闭的一端均与壳体131的端部形成有空隙。即滑轨153的长度小于壳体131的长度,从而在旋转构件147越过滑轨153的端部后,旋转构件147可以脱离滑轨153的限制,而进行旋转。
请参照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卡爪支撑件149包括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和设置于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第一导向件154,多个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卡爪支撑件本体152。旋转构件147包括旋转构件本体155和设置于旋转构件本体155的第二导向件157,滑槽151设置于旋转构件本体155的外周缘,且沿旋转构件本体155的高度方向设置。旋转构件本体155可转动地安装于卡爪支撑件本体152,且第一导向件154可与第二导向件157配合,可让旋转构件本体155转动。旋转构件本体155和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均设置于壳体131内。在卡爪支撑件本体152推着旋转构件本体155移动时,第一导向件154与第二导向件157抵接,在旋转构件本体155越过第一位置后,旋转构件147可在其重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配合进行导向以驱动旋转构件本体155旋转,以让滑槽151与滑轨153错位或对中。
本实施例通过在旋转构件147上设置第二导向件157和卡爪支撑件149上设置第一导向件154,利用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的配合使得上下移动设置的旋转构件147具有转动的动力。
具体的配合过程是,在将分离的插头组件110装配到插座组件130件时,插杆113伸入壳体131会推着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并使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抵接,但在该状态下旋转构件147的滑槽151与壳体131的滑轨153还是配合的,旋转构件147不会相对壳体131发生转动,但抵接的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会使得旋转构件147具有转动的趋势。插杆113继续推着卡爪支撑件149和旋转构件147一起移动,当在旋转构件147越过第一位置后,旋转构件147的滑槽151脱离了壳体131上的滑轨153的限制,旋转构件147在重力及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的会进旋转从而使滑轨153和滑槽151错位。错位后的旋转构件147会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反向向着第一位置移动移动,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由于滑轨153和滑槽151的错位就会导致旋转构件147与滑轨153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了旋转构件147向第二位置移动,从而在弹性件143和滑轨153的作用下让旋转构件147保持在第一位置。在旋转构件147位于第一位置时,卡爪139处于移出避让槽的位置,从而在防护套筒137的作用下使卡爪139保持在收紧状态卡接于插杆113的卡接部115。在将装配于插座组件130的插头分离时,与上述装配的动态配合相似,只是旋转构件147转动会使得滑槽151与滑轨153对中,从而可使旋转构件147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卡爪139回到避让空间141内而使卡爪139张开解除对插杆113卡持部183的卡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件154设置于卡爪支撑件本体152靠近旋转构件本体155的一侧,第二导向件157设置在旋转构件本体155靠近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一端。第一导向件154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59,第二导向件157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61,第一导向斜面159与第二导向斜面161的倾斜方向相同。在卡爪支撑件本体152推着旋转构件本体155移动时,第二导向斜面161与第一导向斜面159抵接,在旋转构件本体155越过第一位置后,旋转构件147可在其重力和/或弹性件143弹力的作用下向着靠近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方向移动,第一导向斜面159和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导向可驱动旋转构件本体155旋转,以让滑槽151与滑轨153错位或对中。第一导向件154具有八个凸齿163,八个凸齿163均朝向旋转构件本体155的方向设置,且多个凸齿163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第一导向斜面159形成于在凸齿163。第二导向件157向着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方向凸设有四个凸条165,第二导向斜面161形成于凸条165的端部。
请继续参照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构件147的外周缘间隔设置有四个限位导向部167,相邻的两个限位导向部167之间形成滑槽151。壳体13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滑轨153,滑轨153的数量与滑槽151的数量一一对应。在旋转构件147移动使限位导向部167越过第一位置后,卡爪支撑件149可使旋转构件147带动限位导向部167转动,以使多个滑轨153分别与多个限位导向部167对应或分别与多个滑槽151对应。在多个滑轨153分别与多个限位导向部167对应时,弹性件143可使旋转构件147移动至第一位置,以使多个限位导向部167分别与多个滑轨153的端部抵接,从而限制旋转构件147向第二位置移动。在多个滑轨153与多个滑槽151对应时,多个滑轨153和多个滑槽151对应配合可使旋转构件147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移动至第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凸齿163的数量是限位导向部167数量的两倍。这样设置可以实现连续的按压。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导向部167上设置有导向槽169,导向槽169由旋转构件147的底部向着远离卡爪支撑件149的方向凹设。在旋转构件147移动使限位导向部167越过第一位置后,旋转构件147转动可使多个导向槽169均至少部分与多个滑轨153对应或使多个滑槽151均至少部分与滑轨153对应。在多个导向槽169均至少部分与多个滑轨153对应时,弹性件143可使旋转构件147移动至第一位置,以让滑轨153伸入至导向槽169,并使滑轨153与导向槽169的槽壁抵接,滑轨153与导向槽169的槽壁抵接可限制旋转构件147的转动及限制旋转构件147向着第二位置移动。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导向槽169,从而可以限制旋转构件147在第一位置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169包括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槽壁171和第二槽壁173。第一槽壁171向着旋转构件147底部的方向延伸,第二槽壁173与第一槽壁171连接的一端向着旋转构件147的顶部逐渐倾斜。第一槽壁171用于与滑轨153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旋转构件147向着第二位置的方向移动,第二槽壁173用于滑轨153的侧壁抵接以限制旋转构件147的转动。
在本实施,滑轨153位于第一位置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175,第三导向斜面175与第二槽壁173的倾斜方向相同。在滑轨153与第二槽壁173抵接时,第三导向斜面175与第二槽壁173配合,可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使旋转构件147转动,以使滑轨153的侧壁与第二槽壁173抵接。
本实施设置两个倾斜方向不同的第一槽壁171和第二槽壁173,从而可以与滑轨153配合限制旋转构件147的转动,在第一位置时使得滑轨153的始终于第一槽壁171和第二槽壁173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壁171向下延伸并与滑轨153的侧壁平行,从而可以提高第一槽壁171和滑轨153侧壁的接触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限位导向部167上均设置有第四导向斜面177,第四导向斜面177的一端与滑槽151的槽壁连接,且第四导向斜面177与滑槽151的槽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旋转构件147的顶部方向倾斜。第四导向斜面177用于对滑轨153导向,以在旋转构件147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使滑轨153插接于滑槽151。
请继续参照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斜面159,第二导向斜面161、第三导向斜面175和第二槽壁173的倾斜方向相同。多个凸齿163均匀,且连续的设置在同一圆周上。多个凸齿16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凸齿163中的其中一个凸齿163的第一导向斜面159与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使旋转构件147转动后,可让第二槽壁173与滑轨153对应,另一个凸齿163的第一导向斜面159与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使旋转构件147转动后,可让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滑轨153对应。越过第一位置的旋转构件147在弹性件143的作用下向第一位置移动时,弹性件143可使第一导向件154与第二导向件157分离,且可使第二槽壁173或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滑轨153配合,以让旋转构件147转动,转动后的旋转构件147可带动第二导向件157转动,以使第二导向件157与下一个第一导向斜面159对应,从而可以持续的实现按压使旋转构件147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插杆113设置有限位结构119,套管1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片121,限位片121用于与限位结构119配合以限制插杆113的移动范围。
本实施例通过在插杆113上设置限位结构119,从而可以让插杆113即可相对套管111移动,又不能和套管111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115的端部和/或插杆113设置卡接部115的端部设置有第五导向斜面117。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四导向斜面177便于插杆113插入壳体131内。
在本实施例中,卡爪139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81和卡持部183,卡持部183朝向壳体131的中心凸设,连接部181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卡爪支撑件149,在旋转构件147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卡爪139可在其重力作用下向外转动使其部分位于避让空间141内,以解除对卡接部115的卡接,在安装组件135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连接部181可在防护套筒137的作用下向内转动使卡爪139移出避让空间141,并卡接于卡爪139卡接于卡接部115。本实施例将卡爪139可转动的设置在卡爪支撑件149,从而可以利用卡爪139的重力分布不均的结构特点,让卡爪139可通过自身重力实现转动解锁。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在转轴设置扭簧,使扭簧和卡爪139及卡爪支撑件149抵接,利用扭簧提供弹力让卡爪139张开而缩回至避让空间141内。
请参照图8,在本实施例中,插座组件130还包括限位件185,限位件185设置于壳体131内,且与壳体131连接,限位件185可限制卡爪支撑件149转动。
具体地,限位件185呈筒状,并套设于防护套筒137的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一侧与防护套筒137间隔设置,限位件185上设置有限位槽187,并且限位槽187与避让空间141对应。卡爪139包括连接部181和卡持部183,卡持部183凸设于连接部181的内侧壁,连接部181可转动地连接于旋转构件147。连接部181设置于限位件185与防护套筒137的内部,且与限位槽187对应,卡持部183至少部分伸入在限位槽187内,限位槽187与卡持部183配合可限制卡爪139在壳体131周向的旋转,从而限制卡爪支撑件149在其周向旋转。在旋转构件147位于第二位置时,卡爪139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可向外转动,以使伸入限位件185内部的卡持部183缩回限位槽187,并使连接部181至少部分容置在避让空间141内,且使连接部181和/或卡接部115与限位槽187靠近开口132的一侧端面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87靠近开口132一侧的端面由限位件185的内部至外部向着靠近开口132的方向倾斜设置;卡持部183靠近开口132一侧由卡持部183的端部向着连接部181的方向向着靠近开口132的方向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将限位槽187的下端面倾斜设置从而可以在旋转构件147位于第二位置时对卡爪139进行固定,避免卡爪139在第二位置时受外力影响而摆动伸入到限位件185内影响插杆113的伸入。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87还具有远离开口132一端的上侧壁189,卡爪支撑件149在插杆113的作用下推着旋转构件147向着第一位置移动,并在旋转构件147越过第一位置后,旋转构件147会向着第三位置移动,旋转构件147在第三位置时,卡持部183卡接于上侧壁189旋转构件147在第一位置至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时,旋转构件147可发生转动,以使滑槽151与滑轨153对中或错位。旋转构件147在第二位置至第一位置之间移动时,旋转构件147不可发生转动,可使第一导向件154与第二导向件157接触配合。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位于第一位置的两侧。
本实施设置限位槽187的上侧壁189与卡爪139配合可以限制旋转构件147移动的距离,避免损坏弹性件143。
在本实施例中,卡爪支撑件149低部设置有环状凹槽191,限位件185的端部插接于环状凹槽191内,且卡爪支撑件149可相对于限位件185移动。
本实施例设置环状凹槽191可以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过程中实现对限位件185的避让。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85与壳体131固定连接,防护套筒137与限位件185固定连接。
请参照图10、图11和图12,在本实施例中,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的可移动连接是通过在旋转构件147靠近卡爪支撑件149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93,安装槽193的侧壁设置有环槽195。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外周缘设置有限位部197。卡爪支撑件本体152设置于安装槽193内,限位部197位于环槽195内,且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可沿安装槽193转动和移动,限位部197和环槽195配合可使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和旋转构件147可移动和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导向件157设置于安装槽193的端面。卡爪支撑件149向着靠近旋转构件147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导向件154可与第二导向件157结合。卡爪支撑件149向着远离旋转构件147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导向件154可与第二导向件157分离。
具体的,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的装配是通过特殊工艺安装的,例如对卡爪支撑件149进行冷处理,使其的尺寸缩小,从而使其限位部197可以安装到环槽195内。
旋转构件147和卡爪139支撑可相互远离和靠近的主要作用是实现第一导向件154的啮合与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卡爪支撑件本体152与第一导向件154分体成型,卡爪支撑件本体152靠近旋转构件147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99,凹槽199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01,第一导向件15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03,第一导向件154安装于凹槽199内,第一限位结构201和第二限位结构203配合可限制第一导向件154相对卡爪支撑件本体15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43为弹簧,旋转构件147的中心设置有通孔205,弹簧的一端穿过通孔205与卡爪支撑件149抵接,另一端与壳体131抵接。
本实施例让弹簧抵接在卡爪支撑件149上可以在弹簧的作用下实现对卡爪支撑件149相对旋转构件147移动,以让第一导向件154和第二导向件157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卡爪支撑件149远离旋转构件147的一端的中心凹设有锥形槽207,锥形槽207用于与插杆113的端部配合。
请参照图1、图2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快换装置100还包括辅助防松件210,插杆113远离卡接部11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123,可在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将辅助防松件210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部123,以限制插杆113移动。
设置辅助放松件可以防止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误触插杆113使插座组件130解锁。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23为设置于插杆113上的卡槽,辅助防松件210为外挡圈,其能够卡接在卡槽内,从而可以限制插杆113的移动。
在本申请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辅助防松件210还可以是螺母,在插杆113上设置螺纹。在插头组件110安装在插座组件130后,将螺母旋在插杆113的上,也可以起到防止插杆113被误触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快换装置100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由图11和图12可以看出每个第一导向斜面159对应22.5°的圆心角,第一槽壁171对应的圆心角为45°,第四导向面对应22.5°的圆心角,滑槽151对应22.5°的圆心角。现以插座组件130和插头组件110处于分离装态,旋转构件147位于第二位置,滑轨153与滑槽151配合为开始进行说明:
将插头组件110的插杆113的伸入壳体131的开口132内,并推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后会让第一导向件154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面抵接由于卡爪支撑件149不能转动,而抵接的第一导向斜面159和第二导向斜面161会让旋转构件147具有转动的趋势,由于此时滑轨153和滑槽151配合而不能转动,并推动旋转构件147和带动卡爪139一起运动,在旋转构件147继续移动越过第一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即滑轨153脱离了滑槽151),旋转构件147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22.5°,从而原本与滑槽151中的滑轨153会与第一槽壁171的端部对中。之后卡爪支撑件149会在弹簧的作用下由反向移动,直至第一侧壁与滑轨153的第三导向斜面175抵接,在第一侧壁与第三导向斜面175抵接后,弹簧还会推着卡爪支撑件149反向移动使得第一导向件154的第一导向斜面159和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斜面161分离,并且会将弹簧的弹力传递给旋转构件147,之后旋转构件147会在第一槽壁171和第三导向斜面175的作用下继续旋转22.5°使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面与下一个第一导向斜面159对应,并使得滑轨153的侧壁与第二槽壁173抵接,从而将限制了旋转构件147向着第二位置移动,从而让卡爪139移出避让空间141卡接在防护套筒137的作用下呈收缩状态卡接在卡接部115。最后在插杆113上安装辅助防松件210。
而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头组件110分离时,先拆下辅助防松件210,再按压插杆113,使插杆113推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卡爪支撑件149移动后会让第一导向件154的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面抵接(由于卡爪支撑件149不能转动,而抵接的第一导向斜面159和第二导向斜面161会让旋转构件147具有转动的趋势,由于此时滑轨153和滑槽151配合而不能转动),并推动旋转构件147和带动卡爪139一起运动,在旋转构件147继续移动越过第一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即滑轨153脱离了导向槽169的限制),旋转构件147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22.5°,从而原本与第一槽壁171对应的滑轨153会与第四导向斜面177对中。之后卡爪支撑件149会在弹簧的作用下由反向移动,直至第四导向斜面177与滑轨153的第三导向斜面175抵接的抵接,在第四导向斜面177与第三导向斜面175抵接后,弹簧还会推着卡爪支撑件149反向移动使得第一导向件154的第一导向斜面159和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斜面161分离,并且会将弹簧的弹力传递给旋转构件147,之后旋转构件147会在第四导向斜面177和第三导向斜面175的作用下继续旋转22.5°使第二导向件157的第二导向面与下一个第一导向斜面159对应,并使得滑轨153与滑槽151对中,之后旋转构件147在弹簧的作用下向着第二位置移动,从而让卡爪139移入避让空间141,移入避让空间141的卡爪139会在重力作用下张开,插头组件110的卡接部115就可脱离卡爪139的卡接。
第一位置为滑轨153与第二槽壁173抵接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卡爪139与限位槽187下端面(即限位槽187(187靠近开口132一侧的端面)抵接的位置,第三位置为卡爪139与限位槽187的上端面(即限位槽187(187远离开口132一侧的端面)抵接的位置。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将插头组件110的插杆113可移动地安装在套管111内,并在插杆113的端部设置卡接部115,而将插座组件130的卡紧机构133可移动的设置在壳体131。从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插座组件130时,可将插杆113由开口132伸入壳体131内,以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卡接于卡接部115。而在需要将插头组件110与插座组件130分离时,可按压卡接于卡紧机构133的插杆113,以让插杆113触动卡紧机构133运动,使卡紧机构133解除对插头组件110的卡接,仅通过按压插杆113就可实现插头组件110和插座组件130的装配和分离,使得操作更加简单,可以提高电池包换电池的速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装置包括插座组件(130)和插头组件(110);
所述插头组件(110)包括套管(111)和插杆(113);
所述插杆(113)可移动地插接于所述套管(111),且所述插杆(113)的两端均伸出所述套管(111),所述插杆(113)伸出所述套管(111)的一端设置有卡接部(115),所述卡接部(115)至少部分凸出所述插杆(113)的外周缘,所述插杆(113)的另一端用于按压;
所述插座组件(130)包括壳体(131)和卡紧机构(133);
所述壳体(131)呈一端开口(132)的中空结构,所述卡紧机构(133)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131)内;
所述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所述插座组件(130)时,所述插杆(113)可触动所述卡紧机构(133)运动,以使所述卡接部(115)卡接于所述卡紧机构(133),按压卡接于所述卡紧机构(133)的所述插杆(113),可让所述插杆(113)触动所述卡紧机构(133)运动,以使所述卡紧机构(133)解除对所述插头组件(110)的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133)包括安装组件(135)、防护套筒(137)和多个卡爪(139);
所述安装组件(135)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多个所述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组件(135),所述防护套筒(137)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且套设于多个所述卡爪(139)的外周,所述防护套筒(137)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所述卡爪(139)对应的避让空间(141);
在所述卡爪(139)移出所述避让空间(141)时,所有的所述卡爪(139)可收紧卡接于所述卡接部(115),在所述卡爪(139)移入所述避让空间(141)时,所有的所述卡爪(139)可张开,以解除对所述卡接部(115)的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135)包括弹性件(143)、旋转构件(147)和卡爪支撑件(149);
所述旋转构件(147)的外周缘沿所述旋转构件(147)的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51),所述壳体(131)的内壁沿着所述壳体(13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滑槽(151)匹配的滑轨(153);
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旋转构件(147),且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可让所述旋转构件(147)旋转,多个所述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149);
所述弹性件(143)、所述旋转构件(147)和所述卡爪支撑件(149)由内向外依次安装于所述壳体(131)内,所述旋转构件(147)和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可在所述壳体(131)内移动;
所述旋转构件(147)的中心设置有通孔(205),所述弹性件(143)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205)与所述卡爪支撑件(149)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131)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包括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和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第一导向件(154),多个所述卡爪(139)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
所述旋转构件(147)包括旋转构件本体(155)和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的第二导向件(157),所述滑槽(151)设置于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的外周缘,且沿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的高度方向设置;
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且所述第一导向件(154)可与所述第二导向件(157)配合,以让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转动;
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和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件(154)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靠近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的一端;
所述第一导向件(154)具有多个凸齿(163),多个所述凸齿(163)均朝向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的方向设置,且多个所述凸齿(163)位于同一圆周面上,所述凸齿(163)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59);
所述第二导向件(157)设置在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靠近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一端;
所述第二导向件(157)具有向着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方向凸设有至少一个凸条(165),所述凸条(16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61);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59)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1)的倾斜方向相同;
在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推着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移动时,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59)和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可驱动所述旋转构件本体(155)旋转,以使所述滑槽(151)与所述滑轨(153)错位或对中。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147)的外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部(167),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之间形成所述滑槽(151);
所述壳体(13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所述滑轨(153),所述滑轨(153)的数量与所述滑槽(151)的数量一一对应;
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上设置有导向槽(169),所述导向槽(169)由所述限位导向部(167)的底部向着远离所述卡爪支撑件(149)的方向凹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69)包括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槽壁(171)和第二槽壁(173);
所述第一槽壁(171)向着所述旋转构件(147)底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壁(173)与所述第一槽壁(171)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147)的顶部逐渐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153)的端部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175),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所述第二槽壁(173)的倾斜方向相同;
在所述滑轨(153)与所述第二槽壁(173)抵接时,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所述第二槽壁(173)配合,可使所述旋转构件(147)转动,以使所述滑轨(153)的侧壁与所述第二槽壁(173)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上均设置有第四导向斜面(177),所述第四导向斜面(177)的一端与所述滑槽(151)的槽壁连接,且所述第四导向斜面(177)与所述滑槽(151)的槽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147)的顶部方向倾斜;
所述第四导向斜面(177)与所述滑轨(153)配合,可使所述旋转构件(147)转动,以让所述滑轨(153)插接于所述滑槽(15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147)的外周缘间隔设置有多个限位导向部(167),相邻的两个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之间形成所述滑槽(151),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上设置有导向槽(169),所述导向槽(169)具有相互呈角度连接的第一槽壁(171)和第二槽壁(173),所述限位导向部(167)上还设置有第三导向斜面(175),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所述滑槽(151)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所述滑槽(151)侧壁连接的一端向着所述旋转构件(147)的顶部倾斜;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59),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1)、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和所述第二槽壁(173)的倾斜方向相同;
多个所述凸齿(163)均匀,且连续的设置在同一圆周上;
多个所述凸齿(163)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凸齿(163)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凸齿(163)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59)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使所述旋转构件(147)转动后,可让所述第二槽壁(173)与所述滑轨(153)对应,另一个所述凸齿(163)的所述第一导向斜面(159)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61)配合使所述旋转构件(147)转动后,可让所述第三导向斜面(175)与所述滑轨(153)对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齿(163)的数量是所述限位导向部(167)数量的2倍。
12.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139)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81)和卡持部(183),且所述卡持部(183)朝向所述壳体(131)的中心凸设,所述连接部(181)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爪支撑件(149)。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130)还包括限位件(185),所述限位件(185)呈筒状,套设于所述防护套筒(137)的内部,且靠近顶部的一侧与所述防护套筒(137)间隔设置,所限位件(185)上设置有限位槽(187),且所述限位槽(187)部分与所述避让空间(141)对应;
所述连接部(181)设置于所述限位件(185)与所述防护套筒(137)之间,且与所述限位槽(187)对应,所述卡持部(183)至少部分伸入在所述限位槽(187)内,所述限位槽(187)与所述卡持部(183)配合可限制所述卡爪(139)在所述壳体(131)周向的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187)靠近所述开口(132)一侧的端面由所述限位件(185)的内部向着外部向着靠近所述开口(132)的方向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卡持部(183)靠近所述开口(132)一侧由所述卡持部(183)的端部向着所述连接部(181)的方向向着靠近所述开口(132)的方向倾斜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支撑件(149)远离所述旋转构件(147)的一端设置有环状凹槽(191),所述限位件(185)的端部插接于所述环状凹槽(191)内,且所述卡爪支撑件(149)可相对于所述限位件(185)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构件(147)靠近所述卡爪支撑件(149)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193),所述安装槽(193)的侧壁设置有环槽(195);
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的外周缘设置有限位部(197);
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93)内,所述限位部(197)设置于所述环槽(195)内,所述限位部(197)和所述环槽(195)配合可使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和所述旋转构件(147)可移动和可转动地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154)分体成型,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靠近所述旋转构件(147)的一端设置有凹槽(199),所述凹槽(199)内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201),所述第一导向件(15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203),所述第一导向件(154)安装于所述凹槽(199)内,所述第一限位结构(20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203)配合可限制所述第一导向件(154)相对所述卡爪支撑件本体(152)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13)设置有限位结构(119),所述套管(11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片(121),所述限位片(121)与所述限位结构(119)配合以限制所述插杆(113)的移动范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装置还包括辅助防松件(210),所述插杆(113)远离所述卡接部(115)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部(123),
所述辅助防松件(210)用于在所述插头组件(110)装配于所述插座组件(130)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固定部(123),以限制所述插杆(113)移动。
20.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包括电池包本体和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快换装置;
所述套管(111)与所述电池包本体固定连接。
CN202211465708.5A 2022-11-22 2022-11-22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Active CN1155137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5708.5A CN115513719B (zh) 2022-11-22 2022-11-22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65708.5A CN115513719B (zh) 2022-11-22 2022-11-22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719A true CN115513719A (zh) 2022-12-23
CN115513719B CN115513719B (zh) 2023-03-21

Family

ID=84513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65708.5A Active CN115513719B (zh) 2022-11-22 2022-11-22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13719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3714A (zh) * 2016-02-28 2016-06-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便捷单手插座
CN111463629A (zh) * 2020-05-18 2020-07-28 晋江大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插拔的插线板
CN211530301U (zh) * 2020-04-07 2020-09-18 凌志梅 一种防插头脱落的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3714A (zh) * 2016-02-28 2016-06-01 内蒙古科技大学 便捷单手插座
CN211530301U (zh) * 2020-04-07 2020-09-18 凌志梅 一种防插头脱落的计算机机箱插孔用紧固装置
CN111463629A (zh) * 2020-05-18 2020-07-28 晋江大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插拔的插线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13719B (zh) 202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18204A (en) Circular bulkhead connector assembly
US5458496A (en) Charge coupling for electric vehicle
EP1054477B1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particularly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100338826C (zh) 电触点离合器
CN1101762A (zh) 特别用于充电接口的电源连接器
EP3789648B1 (en) Ball-lock connector
US7104819B2 (en) Connector with easily mountable and efficiently operable lever
CN107310636B (zh) 电动汽车充电口总成及其工作方法
CN115513719B (zh) 快换装置和电池包
CN116315885B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EP1081428A2 (de) Gerät zur Aufnahme einer Gasentladungslampe eines Fahrzeug-Scheinwerfers
EP1050931B1 (en) Self-locking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particularly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CN208294289U (zh) 开关锁机构和锁具组件以及车辆
CN217158838U (zh) 一种连接器
WO2023123726A1 (zh) 防敲击开启底开密码挂锁
CN108899713A (zh) 线束插件
CN215732488U (zh) 一种解锁连接器
CN215761043U (zh) 口盖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7498067A (zh) 充电口结构、充电组件以及车辆
CN212849608U (zh) 夹钳工具
CN219654566U (zh) 一种自动锁紧密封门装置
CN117080804A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CN220138872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延长线插座
CN114393984B (zh) 用于动力电池的锁止装置
CN215732503U (zh) 一种快插解锁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