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7495A -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7495A
CN115507495A CN202211135933.2A CN202211135933A CN115507495A CN 115507495 A CN115507495 A CN 115507495A CN 202211135933 A CN202211135933 A CN 202211135933A CN 115507495 A CN115507495 A CN 115507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determining
air conditioner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359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嘉权
罗永宏
王宪吉
赖路璇
孟凡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2111359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74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7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74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然后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最后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进行空调温度控制时十分方便。并且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考虑了室内外温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初步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最终温度设定值,可以使空调最终的设定温度值更好的满足实际所需。

Description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空调运行所需的设定温度由用户的喜好及需要进行调节。然而人工调整设定温度都是根据自我感觉来调整的,但是人工调整的设定温度可能无法满足实际所需。尤其对于老年人或小孩群体,遥控器的按钮过于复杂,其不并熟悉如何调整室内目标温度使其达到最佳的运行模式。
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可以一键根据当前环境温度自动适配设定温度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只能根据当前环境温度进行适配调整,依然难以满足实际所需。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键根据当前环境温度自动适配设定温度的模式难以满足实际所需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温度设定周期,以所述温度设定周期为基准,对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所述确定空调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室外温度值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
若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包括:
确定所述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
将所述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值确定为初步温度设定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并设定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且使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上下限的差值均不超过预设温度差值。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设定的温度值低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下限;
对于制热模式,设定的温度值高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上限。
优选地,所述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包括各湿度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在所述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确定与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若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属于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则直接将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若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不属于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将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对于制热模式,将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优选地,所述确定温度设定周期,包括:
获取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
确定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与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的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湿度差值确定温度设定周期。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湿度差值确定温度设定周期,包括:
在所述湿度差值高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一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在所述湿度差值低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二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优选地,所述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一上下限差值;
对于制热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二上下限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上下限差值小于所述第二上下限差值。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执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初步温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最终温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的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然后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最后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动获取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并根据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在进行空调温度控制时十分方便。并且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在考虑了室内外温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初步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最终温度设定值,可以使空调最终的设定温度值更好的满足实际所需。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附图标记:处理器-21;存储器-22;获取模块-31;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2;初步温度确定模块-33;最终温度确定模块-34。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参照图1,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步骤S2、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步骤S3、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步骤S4、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应用于空调运行时的自动温度调整过程中,具体用于一键设定空调温度的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包括:
若室外温度值大于室内温度值大于等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
若室外温度值小于室内温度值小于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
在具体实践中,预设温度阈值可以为22℃,即通过比较室外温度值T外、室内温度值T内和预设温度阈值的大小,来确定空调工作模式。若T外>T内≥22℃时,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四通阀不得电。若T外<T内<22℃,则选择开启制热,四通阀得电,制冷剂流动方向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包括:
确定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
将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值确定为初步温度设定值。
基于此,方法还包括: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并设定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且使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上下限的差值均不超过预设温度差值。
并且,对于制冷模式,设定的温度值低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下限;
对于制热模式,设定的温度值高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上限。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需要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并设定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并且在设定过程中,为了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的感冒与空调病,使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上下限的差值均不超过预设温度差值,预设温度差值可以为8℃,即室内外的温度差控制在8℃以内。
对于制冷模式,设定的温度值低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下限,以进行制冷,对于制热模式,设定的温度值高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上限,以进行制热。
举例说明:
制冷模式下若22℃≤T外<25℃,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2℃;
若25℃≤T外<27℃,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4℃;
若27℃≤T外<29℃,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5℃;
若29℃≤T外<31℃,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6℃;
若31℃≤T外<33℃,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7℃;
若33℃≤T外<35℃,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8℃;
若T1≥35℃时,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9℃。
制热模式下,若19℃≤T1<22℃时,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3℃;
若16℃≤T1<19℃,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2℃;
若13℃≤T1<16℃,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1℃;
若T1<13℃时,则对应的温度值设为20℃。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定的温度区间以及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均为示例,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一上下限差值;
对于制热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二上下限差值;
其中,第一上下限差值小于第二上下限差值。
参照上述举例中,制冷模式的温度区间的第一上下限差值设定为2℃,制热模式的温度区间的第二上下限差值设定为3℃,
由于夏季时室外温度较高,温度区间跨度设置稍小,室内温度也可以随之与室外温度较为接近。而冬天时室外温度较低,设置的温度区间可以稍大一点,且20℃左右时人体才比较舒适,所以温度区间上下限差值设置为3℃。
需要说明的是,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包括各湿度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在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确定与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若初步温度设定值属于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则直接将初步温度设定值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
若初步温度设定值不属于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进一步的,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将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
对于制热模式,将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
需要说明的是,当环境温度在18℃到25℃、相对湿度在40%到70%时,人体会感觉舒适,并且湿度和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具有对应关系,本实施例中预先确定湿度和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具有对应关系作为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然后在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确定与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然后以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为基准,判断初步温度设定值是否属于该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若初步温度设定值属于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则直接将初步温度设定值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若初步温度设定值不属于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则对于制冷模式,将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对于制热模式,将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确定为最终温度设定值。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然后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最后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动获取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并根据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在进行空调温度控制时十分方便。并且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考虑了室内外温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初步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最终温度设定值,可以使空调最终的设定温度值更好的满足实际所需。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确定温度设定周期,以温度设定周期为基准,对最终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
其中,确定温度设定周期,包括:
获取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
确定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与室内相对湿度值的湿度差值;
根据湿度差值确定温度设定周期。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初次开机运行后,确定了当前的最终温度设定值,但是随着时间流动,室外温度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本实施例中确定温度设定周期,以温度设定周期为基准,对最终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以使空调的最终温度设定值可以随着时间也即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室外温度和室内相对湿度值稳定的情况下,室内外湿度差较小,温度设定周期可以拉长,但是在室外气温或者室内湿度值不稳定(室外气温骤变,或者多次关开门动作导致室内湿度变化)的情况下,室内外湿度差可能在短时间内相差较大,温度设定周期需要缩短来保证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同步变化。
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联网获取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湿度差值高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一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在湿度差值低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二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其中,第一周期短于第二周期。
在具体实践中,第一周期可以设定为1h,第二周期可以设定为2h。
在空调首次开机运行,确定了最终温度设定值后,可以间隔1h变进行一次检测,此时若湿度差值高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则下次检测间隔设定为1h,若湿度差值低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则下次检测间隔设定为2h。
实施例三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一种空调,包括:
处理器21和存储器22;
处理器21与存储器22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
其中,处理器21,用于调用并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程序;
存储器22,用于存储程序,程序至少用于执行如以上任一实施例中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四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参照图4,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31,用于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初步温度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最终温度确定模块34,用于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31、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2、初步温度确定模块33和最终温度确定模块34。实施时,获取模块31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工作模式确定模块32根据预设温度阈值、室外温度值和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确定模块33根据空调工作模式和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最后最终温度确定模块34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空调工作模式、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动获取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并根据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在进行空调温度控制时十分方便。并且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考虑了室内外温度的基础上,还进一步根据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初步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以得到最终温度设定值,可以使空调最终的设定温度值更好的满足实际所需。
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还包括:
周期设定模块,用于确定温度设定周期,以温度设定周期为基准,对最终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3)

1.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温度设定周期,以所述温度设定周期为基准,对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进行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所述确定空调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室外温度值大于所述室内温度值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冷模式;
若所述室外温度值小于所述室内温度值小于所述预设温度阈值,则确定空调工作模式为制热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包括:
确定所述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
将所述室外温度值所属的预设温度区间对应的预设温度值确定为初步温度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并设定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且使各温度区间对应的温度值与温度区间上下限的差值均不超过预设温度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设定的温度值低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下限;
对于制热模式,设定的温度值高于所对应温度区间的上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包括各湿度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所述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在所述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中,确定与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对应的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
若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属于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则直接将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若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不属于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确定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将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上限温度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对于制热模式,将所述人体舒适区温度区间的下限温度确定为所述最终温度设定值。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温度设定周期,包括:
获取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
确定当前地区的室外相对湿度值与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的湿度差值;
根据所述湿度差值确定温度设定周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湿度差值确定温度设定周期,包括:
在所述湿度差值高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一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在所述湿度差值低于预设湿度差值阈值时,将第二周期确定为温度设定周期;
其中,所述第一周期短于所述第二周期。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多个温度区间,包括:
对于制冷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一上下限差值;
对于制热模式,温度区间的上下限差值设定为第二上下限差值;
其中,所述第一上下限差值小于所述第二上下限差值。
12.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相连接:
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所述程序至少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
13.一种空调温度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温度值、室内温度值和室内相对湿度值;
工作模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预设温度阈值、所述室外温度值和所述室内温度值,确定空调工作模式;
初步温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工作模式和所述室外温度值,确定初步温度设定值;
最终温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室内相对湿度值、所述空调工作模式、所述初步温度设定值和预先录入的温湿度对照参考数据,确定最终温度设定值。
CN202211135933.2A 2022-09-19 2022-09-19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Pending CN1155074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5933.2A CN115507495A (zh) 2022-09-19 2022-09-19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35933.2A CN115507495A (zh) 2022-09-19 2022-09-19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7495A true CN115507495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04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35933.2A Pending CN115507495A (zh) 2022-09-19 2022-09-19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74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3442A (zh) * 2023-10-24 2023-12-08 广州市惠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室内温湿度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3474A (en) * 1986-12-26 1989-03-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conditioner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dehumidification control
US20090134231A1 (en) * 2005-05-24 2009-05-28 Nobuki Matsu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60061472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oo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N106247552A (zh) * 2016-08-12 2016-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7166637A (zh) * 2017-05-03 2017-09-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温度补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70678A (zh) * 2018-06-12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装置
WO2019169717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631228A (zh) * 2019-09-29 2019-12-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78966A (zh) * 2020-07-29 2020-11-03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50448A (zh) * 2020-08-18 2020-12-08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plc电路控制的低压电器室内温湿度调节系统
CN11250373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一种空调机组
CN113623841A (zh) * 2021-08-11 2021-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14608153A (zh) * 2020-12-04 2022-06-1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调节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13474A (en) * 1986-12-26 1989-03-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ir conditioner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dehumidification control
US20090134231A1 (en) * 2005-05-24 2009-05-28 Nobuki Matsu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0160061472A1 (en) * 2014-09-02 2016-03-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room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N106247552A (zh) * 2016-08-12 2016-12-21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CN107166637A (zh) * 2017-05-03 2017-09-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温度补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9169717A1 (zh) * 2018-03-09 2019-09-1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870678A (zh) * 2018-06-12 2018-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装置
CN110631228A (zh) * 2019-09-29 2019-12-3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78966A (zh) * 2020-07-29 2020-11-03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50448A (zh) * 2020-08-18 2020-12-08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plc电路控制的低压电器室内温湿度调节系统
CN11250373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机组温湿度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一种空调机组
CN114608153A (zh) * 2020-12-04 2022-06-10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室内环境调节方法、空调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23841A (zh) * 2021-08-11 2021-11-0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3442A (zh) * 2023-10-24 2023-12-08 广州市惠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温湿度传感器的室内温湿度调控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46756B (zh) 空调控制方法和装置
US20060260334A1 (en) Thermosta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in either a normal or dehumidification mode
CN108917117B (zh)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260482B (zh) 空调制冷模式运行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10500723A (zh) 空调器的新风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7014036B (zh) 制热控制方法、制热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JP2001272075A (ja) 空気調和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1140984A (zh) 一种水多联中央空调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1144245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空调器
CN108870678A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空调控制装置
CN110094852A (zh) 温度调节设备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空调
JP7221330B2 (ja) エアコン及びその運転開始時モードの制御方法、記憶媒体
CN115507495A (zh) 空调温度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空调
CN111306721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0173848B (zh) 空调加湿控制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636223A (zh) 一种除霜制热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JP308018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9084442A (zh) 一种母婴空调控制方法和具有母婴模式的空调器
CN109210692A (zh) 一种空调自动控制方法和空调
CN110186166B (zh) 空调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
CN107036236B (zh) 空调器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JPH0886487A (ja) 空調機の運転方法
CN107084488B (zh) 制热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16045560A (zh) 一种制冷系统远程管理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917079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