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501919A - 试验箱 - Google Patents

试验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501919A
CN115501919A CN202211242024.9A CN202211242024A CN115501919A CN 115501919 A CN115501919 A CN 115501919A CN 202211242024 A CN202211242024 A CN 202211242024A CN 115501919 A CN115501919 A CN 1155019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chamber
cooling
temperatur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420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占龙
刘凤麟
吴天准
惠允
徐延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112420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5019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5019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5019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1/00Enclosures;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aratus; Heat insul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试验箱,包括壳体、参数调节模组和壁面制冷载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外壳,底板和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容置腔,底板开设有通孔,壁面制冷载台嵌设于通孔内。本申请试验箱能够满足不同实验条件需求,且体积小、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试验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试验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试验箱。
背景技术
在对待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时,如不同温度下的育种、柔性器件的工作状态测试以及工业相变传热表面液滴的冷凝等实验,通常需要为维持恒定温度和恒定湿度的环境以及低温壁面环境,以观测待实验对象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的实验动态变化过程。
一般用于为待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研究的试验箱,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昂试验箱、无法进行壁面低温等实验,无法满足相应条件下的实验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满足不同实验条件需求、可开展低温壁面等实验、且体积小、结构简单的试验箱。具体包括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试验箱,包括壳体、参数调节模组和壁面制冷载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外壳,底板和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容置腔,底板开设有通孔,壁面制冷载台嵌设于通孔内。
本申请试验箱通过设置壳体,以通过壳体能够对试验箱内部的仪器、结构或者部件形成支撑和保护的效果。并通过壳体的底板和外壳合围形成的容置腔,能够使得待试验对象放置于容置腔中,并与外界隔离,进而避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影响待实验对象的实验结果。通过设置壁面制冷载台,进行低温壁面实验研究。
一种实施例,壁面制冷载台包括多个制冷片,每个制冷片均具有制冷面,多个制冷面均朝向容置腔设置,制冷面用于吸收容置腔内的热量以降低容置腔内的温度。
一种实施例,每个制冷片均具有与制冷面相背的制热面,各个制热面背离容置腔并露出于底板。
一种实施例,壁面制冷载台还具有温度调节功能,通过壁面制冷载台能够降低容置腔内的温度。
一种实施例,参数调节模组包括制热组件,制热组件固定于容置腔内,制热组件用于向容置腔送入加热气体,以升高容置腔内的温度,并与壁面制冷载台共同作用以维持容置腔内的温度恒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壁面制冷载台和制热组件之间的配合以控制和维持容置腔内的温度恒定,当待实验对象放置于容置腔内时,能够对待实验对象进行低温及壁面冷凝等实验,并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一种实施例,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送风孔,制热组件通过送风孔向容置腔内送入加热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送风孔,能够使得制热组件通过送风孔向容置腔内送入加热气体,达到升高容置腔内的温度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试验箱还包括摄像头,摄像头设于容置腔内,以用于拍摄放置于容置腔内的待实验对象的试验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摄像头,能够拍摄待实验对象的试验状态,以达到实时观测待实验对象的试验状态。
一种实施例,壁面制冷载台还包括温度扩散片,温度扩散片设于制冷面,并朝向容置腔设置,温度扩散片用于实现相邻制冷片之间的均匀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温度扩散片设于制冷面上,能够实现相邻制冷片之间的均匀制冷效果,能够提高制冷片的制冷均匀度,并提高制冷片的制冷速率。也即是通过设置温度扩散片,能够提高容置腔环境温度的降温速率,也提高对待实验对象低温壁面冷凝实验的实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温度扩散片的导热系数大于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扩散片的导热系数大于4,能够保证温度扩散片的温度扩散效果,进而能够保证制冷片的制冷效果。
一种实施例,在温度扩散片与制冷面之间设有导热界面层。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温度扩散片与制冷面之间设置导热界面层,能够实现温度扩散片与制冷面之间的相对固定,并能够保证在较低安装压力条件下,导热界面层能够充分地填充温度扩散片与制冷面之间的空隙,能够提高温度扩散片与制冷片之间的热量传递,进而以提高制冷片的制冷效果。
一种实施例,导热界面层包括但不限于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片。
一种实施例,制冷片包括多个第一制冷片和多个第二制冷片,多个第一制冷片和多个第二制冷片相互交错排布,且多个第一制冷片形成第一制冷组,多个第二制冷片形成第二制冷组,第一制冷组和第二制冷组分别独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制冷组和第二制冷组分别独立控制,且设置第一制冷组的多个第一制冷片、和第二制冷组的多个第二制冷片相互交错排布,能过形成对制冷片分区控制的效果,使得壁面制冷载台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不同制冷要求的待实验对象,并且能够降低壁面制冷载台的能耗,形成节约能源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壁面制冷载台还包括散热器,散热器连接于制冷片的制热面,以将制热面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底板的方向传递。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制冷片的散热面设置散热器,使得散热器能够将制热面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底板的方向传递,进而达到对制冷片散热的效果,避免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制冷片周围热量聚集,影响制冷片的制冷效果,从而影响待实验对象的实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摄像头可以相对于壁面制冷载台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摄像头相对于壁面制冷载台移动,能够形成摄像头相对于放置于壁面制冷载台上的待实验对象移动的效果,进而使得摄像头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拍摄待实验对象,并使得摄像头在拍摄过程中实现变焦,提高摄像头的拍摄效果和拍摄清晰度。
一种实施例,试验箱还包括水冷循环系统,水冷循环系统包括水槽,水槽与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底板背离外壳的一侧,散热器至少部分伸入水槽中,水槽中流动的冷却水用于对散热器降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冷循环系统,并将散热器的至少部分伸入水槽中,以使得水槽中流动的冷却水形成对散热器降温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在散热器延伸方向上,在水槽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冷却水通过进水孔流入水槽中,并通过出水孔从水槽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冷却水从进水孔流入水槽中,并从出水孔从水槽中流出,使得流动的冷却水在水槽中不断循环,能够提高冷却水对散热器降温的效果,进而提高制冷片的制冷效果。
一种实施例,在散热器与制冷面相对的方向上,散热器远离制热面的表面与底板之间间距为第一距离,出水孔与底板之间间距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水孔与底板之间的第二距离,小于散热器远离制热面的表面与底板之间的第一距离,能够保证散热器至少部分伸入水槽中的冷却水中,进而能够保证冷却水对散热器的降温效果。
一种实施例,温度调节模组的温度调节范围为-20℃~100℃。
一种实施例,水冷循环系统还包括水箱、水泵、以及连接于水泵和进水孔之间的进水管道,水箱固定于底板,并用于存储冷却水,水泵置于水箱中,以抽取水箱中的冷却水并通过进水管道流向水槽中;水冷循环系统还包括出水管道,出水管道一端与水槽的出水孔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置于水箱中,以使得水槽中流出的冷却水流向水箱中。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箱,使得水箱能够存储冷却水。通过设置水泵、以及连接于水泵和进水孔之间的进水管道,使得水箱中存储的冷却水能够流向水槽中,并从水槽的出水孔流向水箱中,进而形成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效果,能够保证冷却水对散热器的降温效果。
一种实施例,参数调节模组还包括湿度调节模组,湿度调节模组固定于壳体,并用于调节容置腔内的湿度,湿度调节模组包括加湿组件和降湿组件,加湿组件设于容置腔内,加湿组件用于增大容置腔内的湿度,降湿组件固定于壳体,并用于降低容置腔内的湿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湿组件,并将加湿组件设于容置腔内,使得加湿组件能够增大容置腔内的湿度。通过设置降湿组件,使得降湿组件能够降低容置腔内的湿度,并通过加湿组件和降湿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调整容置腔内湿度的效果,以保证容置腔内的湿度恒定,能够在恒定湿度的条件下对待实验对象进行实验。
一种实施例,加湿组件的湿度调节范围为20%~100%。
一种实施例,壳体还包括内壳,内壳位于容置腔内,并与底板固定连接以合围形成内腔,壁面制冷载台位于内腔;内壳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以实现内腔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壳上设置多个气流通道,能够使内腔内外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并能够提高内腔内外气体交换的均匀度,以使得内腔外的加热气体能够均匀的流入内腔中,进而能够均匀的升高内腔内的环境温度。
一种实施例,内壳包括顶板和侧板,侧板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气流通道包括多个顶孔和多个侧孔,各个顶孔均开设于顶板上,各个侧孔均开设于侧板上;各个顶孔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的开孔面积之和。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顶孔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的开孔面积之和,使得更多的加热气体能够从顶孔向内腔流动,以提高加热气体流向内腔的均匀度,保证制热组件提高容置腔内环境温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对待实验对象进行试验的实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各个侧孔的开孔面积自顶板朝向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侧孔的开孔面积自顶板朝向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提高内腔内外之间气体交换的均匀性,以提高内腔内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试验箱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在A-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试验箱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的壁面制冷载台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试验箱的壁面制冷载台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试验箱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试验箱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的顶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的侧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试验箱的侧板在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试验箱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试验箱100的工作场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在A-A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试验箱100包括壳体10、参数调节模组20、摄像头30、和壁面制冷载台22,参数调节模组20包括制热组件21和湿度调节模组50,参数调节模组20、壁面制冷载台22和摄像头30分别固定于壳体10上,且参数调节模组20的至少部分结构和摄像头30位于壳体10内部,以通过壳体10对参数调节模组20、壁面制冷载台22、和摄像头30形成支撑和固定的效果,且通过壳体10能够对设于壳体10内部的装置或结构形成保护的作用。
本申请试验箱100用于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够为实验研究提供恒定温度、恒定湿度条件,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例如,本申请试验箱100包括但不限定进行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育种、工业相变传热、观测柔性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工作状态等的实验。
可以理解的,所述待实验对象101即为需要进行实验观测的对象或物体。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通过本申请试验箱100进行低温壁面抗结晶实验时,所述待实验对象101可以但不限定为寒冷地区长距离输电线表面、飞机表面、自清洁抗结冰微纳米结构表面等。
具体的,如图2所示,壳体10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11和外壳12,底板11和外壳12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容置腔13,且容置腔13的各连接处均呈密封,以使得容置腔13与壳体10的外部环境隔离,保证容置腔13内部的实验环境满足实验要求,避免容置腔13与外部环境之间出现热量或者气体交换,影响实现效果。
其中,底板11和外壳12可以通过螺栓、焊接、卡合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或者技术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底板11和外壳12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仅对底板11和外壳12的结构和位置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代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板11和外壳12的具体结构,图2中所示的底板11和外壳12的尺寸和厚度也不代表和限定底板11和外壳12的实际尺寸和厚度。也即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10的结构、尺寸和厚度等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外壳12的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弧形、梯形或者其他可以实现的形状。
制热组件21和壁面制冷载台22分别固定于壳体。制热组件21用于升高容置腔13内的温度,壁面制冷载台22用于降低容置腔13内的温度,制热组件21和壁面制冷载台22共同作用,以维持试验箱100内的温度恒定。也即是,通过制热组件21和壁面制冷载台22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调节容置腔13内环境温度的效果,进而能够为待实验对象101提供恒定温度条件的效果。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保证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条件为40℃。此时,当容置腔13的初始环境温度可能为60℃,可以通过制冷载台22降低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以使得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降低至40℃。
或者,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在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实验研究时,需要保证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条件为40℃。此时,当容置腔13的初始环境温度可能为20℃,可以通过制热组件21升高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以使得容置腔13内部的环境温度升高至40℃。
其中,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有机玻璃、有机塑料、金属材料等能够满足壳体10的结构强度和加工性能的材质。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例,参数调节模组20的温度调节范围为-20℃~100℃。
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外壳12的顶部开设有送风孔123,制热组件21通过送风孔123向容置腔13内送入加热气体,以升高容置腔13内的温度。
其中,所述外壳12的顶部,即为外壳12远离底板11的一侧的位置。如图2所示,外壳12包括第一子外壳121和第二子外壳122。第一子外壳121为外壳12与底板11相对的侧壁,且与底板11相对平行设置。第二子外壳122连接于第一子外壳121和第二子外壳122之间,且第一子外壳121、第二子外壳122以及底板11合围形成密封的容置腔13。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送风孔123开设于第二子外壳122远离底板11的一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试验箱100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送风孔123开设于第一子外壳121上。且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送风孔123位于第一子外壳121的几何中心处,以能够保证制热组件21从送风孔123向容置腔13送入的加热气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容置腔13内温度升高的均匀性。
其中,制热组件21可以为吹风机或者其他能够制造热风的装置或者设备,或其他热源设备或装置,本申请实施例对制热组件2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送风孔123,能够使得制热组件21通过送风孔123向容置腔13内送入加热气体,形成升高容置腔13内温度的效果。
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送风孔123开设于外壳12的顶部,使得制热组件21的加热气体能够从外壳12的顶部送进容置腔13内,进而使得加热气体能够均匀的从容置腔13的顶部朝向待实验对象101运动,以形成均匀加热容置腔13内温度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3。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孔111开设于底板11上,壁面制冷载台22嵌设于通孔111内,待实验对象101可以放置于壁面制冷载台22上。
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以通孔111开设于底板11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的通孔111仅能够开设于底板11上。换言之,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通孔111还可以开设于外壳12上。
如图3所示,壁面制冷载台22包括多个制冷片221,每个制冷片221均具有相背的制冷面2211和制热面2212。各个制冷片221的制冷面2211均朝向容置腔13设置,待实验对象101放置于制冷片221的制冷面2211上。换言之,多个制冷面2211均朝向容置腔13设置,用于承载待实验对象101。
其中,制冷片221可以为低温制冷电子器件。
各个制冷片221的制热面2212均背离容置腔13并露出于底板11。也即,多个制热面2212从通孔111朝向背离容置腔13的方向,向外露出,以将制冷片221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朝向背离容置腔13的方向传递。
当待实验对象101放置于制冷片221的制冷面2211上时,制冷片221能够向待实验对象101传递热量,以可以降低待实验对象101、以及容置腔13内的环境温度。例如,通过制冷片221,即可以实现待实验对象101的低温壁面及近壁面范围内冷凝等研究。
请参阅图4,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100的壁面制冷载台2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制冷片221相对于底板11固定,且多个制冷片221呈阵列排布。
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对壁面制冷载台22的平面形状、各个制冷片221的平面形状以及多个制冷片221的排布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表示壁面制冷载台22的平面形状、各个制冷片221的平面形状以及多个制冷片221的排布方式仅限于此。
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壁面制冷载台22的平面形状包括但不限定为矩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各个制冷片221的平面形状包括但不限定为矩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等形状。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试验箱100的壁面制冷载台22在一种实施例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壁面制冷载台22的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各个制冷片221的平面形状为圆形。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5。如图5所示,制冷片221包括多个第一制冷片2213和多个第二制冷片2214,多个第一制冷片2213和多个第二制冷片2214相互交错排布,且多个第一制冷片2213形成第一制冷组221a,多个第二制冷片2214形成第二制冷组221b,第一制冷组221a和第二制冷组221b分别独立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制冷组221a和第二制冷组221b分别独立控制,且设置第一制冷组221a的多个第一制冷片2213、和第二制冷组221b的多个第二制冷片2214相互交错排布,能够形成对制冷片221分区控制的效果,使得壁面制冷载台22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不同制冷要求的待实验对象。并且,在不同制冷要求下,通过分区控制制冷片221,能够降低壁面制冷载台22的工作能耗,进而形成节约能源的效果。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对容置腔13内的温度降低速度要求不高时,可以选择只控制第一制冷组221a或第二制冷组221b中的其中一组制冷片221工作,以实现节约壁面制冷载台22的工作能耗的效果,进而降低本申请试验箱100的工作能耗。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当要求迅速降低容置腔13内的环境温度、或者要求容置腔13内的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同时控制第一制冷组221a和第二制冷组221b工作,以实现迅速降低容置腔13内的温度、或者使容置腔13内的温度处于较低的状态。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对制冷片221的一种分区控制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制冷片221的分区控制方式仅限于此,也不限定第一制冷组221a中的多个第一制冷片2213、和第二制冷组221b中的多个第二制冷片2214之间的交错排布方式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制冷片221的分区控制方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试验箱100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壁面制冷载台22还包括温度扩散片222,温度扩散片222设于制冷面2211,并朝向容置腔13设置,温度扩散片222用于实现相邻制冷片221之间的连续制冷。
具体的,如图6所示,温度扩散片222设于制冷片221朝向容置腔13的一侧,并与制冷面2211固定连接。换言之,温度扩散片222位于待实验对象101与制冷片221之间,并能够向待实验对象101传递制冷片221的热量,以实现降低待实验对象101近壁面范围内温度的效果。
由于多个制冷片221在排布时,相互之间存在间隙,其间隙位置处无法对待实验对象101实现制冷,从而无法均匀制冷。当放置温度扩散片222于待实验对象101与制冷片221之间,制冷片221可以先降低温度扩散片222的温度,可以通过温度扩散片222向待实验对象101传递制冷片221的热量,以并能够实现对待实验对象101均匀制冷的效果。
其中,温度扩散片222的平面形状可以圆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或者其他形状,其面积大小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比不作具体的限定。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温度扩散片222的厚度可以为1mm,其材质可以为铝。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对温度扩散片222的结构、位置、以及相对的尺寸大小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并不限定温度扩散片222的实际结构、实际位置和实际尺寸大小。且温度扩散片222的材质还可以为其他能够实现热量传递的材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温度扩散片222设于制冷面2211上,能够实现相邻制冷片221之间的连续制冷效果,能够提高制冷片221的制冷均匀度,并提高制冷片221的制冷速率。也即是通过设置温度扩散片222,能够提高降低容置腔13环境温度的速率,也提高对待实验对象101低温壁面冷凝实验的实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温度扩散片222的导热系数大于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温度扩散片222的导热系数大于4,能够保证温度扩散片222的温度扩散效果,进而能够保证制冷片221的制冷效果。
一种实施例,在温度扩散片222与制冷面2211之间设有导热界面层(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温度扩散片222与制冷面2211之间设置导热界面层,能够实现温度扩散片222与制冷片221之间的相对固定,并能够保证在较低安装压力条件下,导热界面层能够充分地填充温度扩散片222与制冷面2211之间的空隙,能够提高温度扩散片222与制冷片221之间的热量传递的均匀性,进而以提高制冷片221的制冷效果。
一种实施例,导热界面层包括但不限于导热硅脂或导热硅胶片。
请继续参阅图6。如图6所示,壁面制冷载台22还包括散热器223,散热器223连接于制冷片221的制热面2212,以将制热面2212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底板11的方向传递。
换言之,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散热器223与相对于制冷片221固定,并与制热面2212连接,以能够将制热面2212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底板11的方向传递。其中,散热器223可以为铝制的散热片,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制成的散热片,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散热器223固定于底板11的通孔111内,制冷片221固定于散热器223朝向容置腔13的表面上,以通过散热器223形成支撑和固定制冷片221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制冷片221的制热面2212设置散热器223,使得散热器223能够将制热面2212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底板11的方向传递,进而形成对制冷片221散热的效果,避免制冷片22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在自身周围聚集,影响制冷片221的制冷效果,从而影响待实验对象101的实验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6。如图6所示,试验箱100还包括水冷循环系统40,水冷循环系统40包括水槽41,水槽41与底板11固定连接,并位于底板11背离外壳12的一侧,散热器223的至少部分伸入水槽41中,水槽41中流动的冷却水用于对散热器223降温。
具体的,如图6所示,水槽41的开口朝向底板11,且水槽41靠近底板11的一端与底板11的表面固定连接,以使得水槽41与底板11之间形成相对固定的效果。散热器223远离制冷片221的至少部分从水槽41的开口伸入至水槽41中,以使得水槽41中的冷却水可以与散热器223接触。也即是散热器223的至少部分浸入水槽41中循环流动的冷却水中,进而使得循环流动的冷却水能够在流动过程中带走散热器223传递的热量,以实现降低散热器223温度的效果。
在散热器223的延伸方向上,在水槽4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411和出水孔412,冷却水通过进水孔411流入水槽41中,并通过出水孔412从水槽41中流出。通过设置冷却水从进水孔411流入水槽41中,并通过出水孔412从水槽中41流出,使得流动的冷却水在水槽41中不断循环,能够提高冷却水对散热器223降温的效果,进而提高制冷片221的制冷效果。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冷循环系统40,并将散热器223的至少部分伸入水槽41中,以使得水槽41中流动的冷却水形成对散热器223降温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6。如图6所示,在散热器223与制冷面2211相对的方向上,散热器223远离制热面2212的表面与底板11之间间距为第一距离H1,出水孔412与底板11之间间距为第二距离H2,第二距离H2小于第一距离H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出水孔412与底板11之间的第二距离H2,小于散热器223远离制热面2212的表面与底板11之间的第一距离H1,能够保证散热器223的至少部分伸入水槽41中的冷却水中,进而能够保证冷却水对散热器223的降温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6。如图6所示,水冷循环系统40还包括水箱42,水箱42固定于底板11,并用于存储冷却水。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水箱42的侧壁与外壳12的第二子外壳122靠近底板11的一端连接,进而使得水箱42与第二子外壳122形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底板11形成隔断的效果,水槽41置于水箱42中。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水槽41置于水箱42中,并使水箱42与第二子外壳122形成为一整体,能够减小本申请试验箱100的体积。
水冷循环系统40还包括进水管道43、出水管道44和水泵45。进水管道43连接于水泵45和进水孔411之间,水泵45置于水箱42中,以抽取水箱42中的冷却水并通过进水管道43流向水槽41中。
出水管道44一端与水槽41的出水孔412连接,其相对的另一端置于水箱42中,以使得水槽41中流出的冷却水流向水箱42中。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水箱42,使得水箱42能够存储冷却水。通过设置水泵45、以及连接于水泵45和进水孔411之间的进水管道43,使得水箱42中存储的冷却水能够流向水槽41中,并从水槽41的出水孔412流向水箱42中,进而形成冷却水循环流动的效果,能够保证冷却水对散热器223的降温效果。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6。如图6所示,湿度调节模组50包括加湿组件51和降湿组件(图中未示出),加湿组件51设于容置腔13内,并用于增大容置腔13内的湿度。
具体的,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加湿组件51置于底板11背离水箱42的一侧,并与底板11固定连接,以避免在搬运试验箱100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跌倒。
加湿组件51的布置数量为2个,并相对制冷载台22呈对称布置,以实现均匀提高容置腔13内的湿度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以数量为2个的加湿组件51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湿组件51的布置数量仅为2个。换言之,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加湿组件51的布置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值,例如,还可以为1个、3个、4个或者更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的限制。
降湿组件固定于壳体10,并用于降低容置腔13内的湿度。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降湿组件可以为风扇,以通过在降湿组件安装孔91(请参阅图11所示)内安装排风扇,使得风扇在处于工作状态时,将试验箱100内潮湿气体排出,试验箱降低试验箱100内部的环境湿度。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降湿组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降低试验箱100及其内置容置腔13内环境湿度的装置或者部件。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湿组件51,并将加湿组件51设于容置腔13内,使得加湿组件51能够增大容置腔13内的湿度。通过设置降湿组件,使得降湿组件能够降低容置腔13内的湿度,并通过加湿组件51和降湿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形成调整容置腔13内湿度的效果,以保证容置腔13内的湿度恒定,能够在恒定湿度的条件下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实验。
一种实施例,湿度调节模组50的湿度调节范围为20%~100%。进一步的,请参阅图7~图9,图7为本申请试验箱100在一种实施例中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100的顶板14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试验箱100的侧板143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壳体10还包括内壳14,内壳14位于容置腔13内,并与底板11固定连接以合围形成内腔15,壁面制冷载台22位于内腔15内。在内壳14上还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141,气流通道141用以实现内腔15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具体的,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内壳14包括顶板142和侧板143,侧板143连接于顶板142和底板11之间,气流通道141包括多个顶孔1421和多个侧孔1431,各个顶孔1421均开设于顶板142上,各个侧孔1431均开设于侧板143上。
如图8所示,所述顶孔1421即为在顶板142上开设的多个微孔结构,以通过微孔结构的顶孔1421,在内腔15远离壁面制冷载台22的一侧实现内腔15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如图9所示,所述侧孔1431即为在侧板143上开设的多个微孔结构,以通过微孔结构的侧孔1431实现内腔15周侧位置的内外之间气体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顶孔1421和侧孔1431的布置数量、以及各个顶孔1421之间和各个侧孔1431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图8和图9仅对气流通道141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并不代表和限定气流通道141的实际结构、实际尺寸以及实际排布方式。换言之,顶孔1421在顶板142上布置数量和排布间距、以及侧孔1431在侧板143上布置数量和排布间距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且二者的数量和排布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进一步的,各个顶孔1421、和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也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且各个顶孔1421、和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内壳14上设置多个气流通道141,能够使内腔15内外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并能够提高内腔15内外气体交换的均匀度,以使得内腔15外的加热气体能够均匀的流入内腔15中,进而能够均匀的调整内腔15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
具体的,当多个顶孔1421的排布数量、和多个侧孔1431的排布数量相同时,可以通过增大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以使得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或者,可以通过减小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以使得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
又或者,当多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和多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相同时,可以通过增大各个顶孔1421的排布数量,以使得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或者,可以通过减小各个侧孔1431的排布数量,以使得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减小各个侧孔1431的排布数量,以使得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顶孔1421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之和,使得更多的加热气体能够从顶孔1421向内腔15流动,以提高加热气体、和携带水分子的气体流向内腔15的均匀度,保证制热组件21提高容置腔13内环境温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试验的实验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试验箱100的侧板143在一种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沿第一方向001、并自顶板142朝向底板11逐渐减小。其中,第一方向001为顶板142与底板11相对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个侧孔1431的开孔面积自顶板142朝向底板11的方向逐渐减小,能够进一步提高内腔15内外之间气体交换的均匀性,以提高内腔15内外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均匀性。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7所示,摄像头30设于容置腔13内,并用于拍摄待实验对象101的试验状态。
具体的,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摄像头30位于内腔15内,并连接于顶板142上,以便于摄像头30能够清楚的拍摄待实验对象101,避免在摄像头30的拍摄区域内存在其他结构或者物体,遮挡摄像头30的拍摄。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摄像头30,能够实时拍摄待实验对象101的试验状态,以达到实时观测待实验对象101的试验状态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7所示,摄像头30可以相对于壁面制冷载台22移动。具体的,可以通过在内壳14上设置机械臂、滑轨等装置或结构实现移动摄像头30的效果,且可以使得摄像头30相对于壁面制冷载台22在三维方向上移动。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摄像头30相对于壁面制冷载台22移动,能够形成摄像头30相对于放置于壁面制冷载台22上的待实验对象101移动的效果,进而使得摄像头30能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拍摄待实验对象101,并使得摄像头30在拍摄过程中实现变焦,提高摄像头30的拍摄效果和拍摄清晰度,提高对待实验对象101实时观测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7。如图7所示,在壳体10的内侧,也即是壳体10朝向容置腔13的一侧,设有保温阻燃棉层60。其中,保温阻燃棉层60可以实现试验箱100的保温、阻燃的效果,其材质包括但不限定为橡塑材料。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保温阻燃棉层60,能够进一步提高本申请试验箱100提供恒定温度、和恒定湿度条件的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壳体10上设有实验舱门70,实验舱门70与壳体10转动连接,以能够相对于壳体10转动。可以理解的,如图1所示,当实验舱门70转动至与壳体10形成为一体,并共同合围形成容置腔13时,实验舱门70处于关闭状态,进而使得试验箱100处于密封状态。
当实验舱门70朝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转动时,壳体10具有一开口,以能够从壳体10的开口处放置、或拿取待实验对象101。与实验舱门70的设置位置相对应的,在内壳14上开设有一开口,以能够将待实验对象101放置至壁面制冷载台22上、或从壁面制冷载台22上拿取。
其中,实验舱门70的设置位置、以及结构大小,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图1仅对实验舱门70的一种可能实施方式进行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实验舱门70的结构大小、以及位置等仅限于此。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壳体10上还设有温度湿度控制器80,在容置腔13内部还布设有多个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和多个湿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试验箱100内部的温度值,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试验箱100内部的湿度值。
具体的,各个温度传感器和各个湿度传感器均与温度湿度控制器80电性连接,且温度湿度控制器80还与设于试验箱100内部的参数调节模组20电性连接。
换言之,各个温度传感器和各个湿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试验箱100内部不同位置的温度和湿度后,向温度湿度控制器80实时传递试验箱100内部的温度值和湿度值。温度湿度控制器80能够依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分别检测到的温度值和湿度值,实时调节试验箱100的温度和湿度,以使得试验箱100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满足预设实验要求。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1。如图1所示,在壳体10上设有电源开关93,以用于控制试验箱100内部各装置在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
一般用于为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实验研究的试验箱,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昂试验箱,无法进行低温壁面冷凝实验,无法满足不同的实验条件需求。
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试验箱100在一种实施例时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在壳体10上还开设有降湿组件安装孔91,以用于安装降湿组件,即降湿组件固定于壳体10。
其中,降湿组件安装孔91的布置位置和数量均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换言之,在试验箱100上安装的降湿组件的位置和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且图11仅对降湿组件安装孔91的一种排布方式为数量进行示例性展示,并不限定本申请试验箱100用于安装风扇的降湿组件安装孔91的数量和位置仅限于此。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11。如图11所示,在壳体10上设有电压转换装置92,以实现外接电压的转换,即将外接电压转换为试验箱100内部各结构或者装置的适配电压,使得试验箱100内部的各结构或者组件能够正常工作。
本申请试验箱100通过设置壳体10,以通过壳体10能够对试验箱100内部的仪器、结构或者部件形成支撑和保护的效果。并通过壳体10的底板11和外壳12合围形成的容置腔13,能够使得待试验对象101放置于容置腔13中,并与外界隔离,进而避免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影响待实验对象101的实验结果。通过设置制热组件21,能够向容置腔13中送入加热气体,进而达到升高容置腔13内温度的效果。设置制冷载台22,通过22连接的制冷片221的制冷面2211侧对容置腔13制冷,进而达到降低容置腔13内的温度的效果。并且,通过将待实验对象101放置于制冷载台22上,能够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低温及壁面冷凝等实验,并满足不同条件下的实验需求。通过设置摄像头30,能够拍摄待实验对象101的试验状态,以达到实时观测待实验对象101的试验状态的效果。
本申请试验箱100通过设置参数调节模组20,能够对容置腔13内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以为对待实验对象101进行各种实验研究提供恒定、可调节的温度、以及恒定、可调节的湿度条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参数调节模组和壁面制冷载台,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底板和外壳,所述底板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容置腔,所述底板开设有通孔,所述壁面制冷载台嵌设于所述通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制冷载台包括多个制冷片,每个所述制冷片均具有制冷面,多个所述制冷面均朝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制冷面用于吸收所述容置腔内的热量以降低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制冷片均具有与所述制冷面相背的制热面,各个所述制热面背离所述容置腔并露出于所述底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节模组包括制热组件,所述制热组件固定于容置腔内,所述制热组件用于向所述容置腔送入加热气体,以升高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并与所述壁面制冷载台共同作用以维持所述容置腔内的温度恒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部开设有送风孔,所述制热组件通过所述送风孔向所述容置腔内送入加热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还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容置腔内,以用于拍摄放置所述于容置腔内的待实验对象的试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载台还包括温度扩散片,所述温度扩散片设于所述制冷面,并朝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温度扩散片用于实现相邻所述制冷片之间的连续制冷。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片包括多个第一制冷片和多个第二制冷片,多个所述第一制冷片和多个所述第二制冷片相互交错排布,且多个所述第一制冷片形成第一制冷组,多个所述第二制冷片形成第二制冷组,所述第一制冷组和所述第二制冷组分别独立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载台还包括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于所述制冷片的所述制热面,以将所述制热面散出的热量朝向背离所述底板的方向传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箱还包括水冷循环系统,所述水冷循环系统包括水槽,所述水槽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板背离所述外壳的一侧,所述散热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水槽中,所述水槽中流动的冷却水用于对所述散热器降温。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调节模组还包括湿度调节模组,所述湿度调节模组固定于所述壳体,并用于调节所述容置腔内的湿度,所述湿度调节模组包括加湿组件和降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加湿组件用于增大所述容置腔内的湿度,所述降湿组件固定于所述壳体,并用于降低所述容置腔内的湿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内壳,所述内壳位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以合围形成内腔,所述制冷载台位于所述内腔;
所述内壳开设有多个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用以实现所述内腔内外之间的气体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所述气流通道包括多个顶孔和多个侧孔,各个所述顶孔均开设于所述顶板上,各个所述侧孔均开设于所述侧板上;
各个所述顶孔的开孔面积之和大于各个所述侧孔的开孔面积之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试验箱,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侧孔的开孔面积自所述顶板朝向所述底板的方向逐渐减小。
CN202211242024.9A 2022-10-11 2022-10-11 试验箱 Pending CN1155019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2024.9A CN115501919A (zh) 2022-10-11 2022-10-11 试验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42024.9A CN115501919A (zh) 2022-10-11 2022-10-11 试验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501919A true CN115501919A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1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42024.9A Pending CN115501919A (zh) 2022-10-11 2022-10-11 试验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5019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3996B (zh) 用于液体浸没冷却型电子器件的外壳
KR102092830B1 (ko) 밀폐공간에서 내부열 배출을 위한 방열장치를 구비한 방수 가능 전자장치용 하우징 및 그 하우징을 이용한 방열방법
JPH10326987A (ja) 電子装置
JP5709507B2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04812217A (zh) 机柜和散热系统
KR20000000118U (ko) 통신장비 함체용 방열 및 발열 장치
US10629460B2 (en) Circulation cooling and heating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 temperature of a circulating fluid supplied to a chamber
CN207763128U (zh) 散热器及空调
CN106211720A (zh) 一种可独立扩展精准送风的封闭式集成热通道机柜
CN107559963B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EP1898218A3 (en) Cold insulation unit and measurement apparatus
CN218609452U (zh) 试验箱
CN214173703U (zh) 温控测试箱
CN115501919A (zh) 试验箱
JP2012127590A (ja) 冷却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111889147B (zh) 一种高低温试验箱
CN202339047U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器
CN205491634U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控制柜的散热装置及控制柜
KR102011670B1 (ko) 차량용 히터
KR20090077175A (ko) 검사용 온도조절장치
CN110763046A (zh)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降温散热系统及降温散热方法
CN110671953A (zh) 针对高温热源设备的散热降温系统及散热降温方法
KR20140135362A (ko) 설정온도의 조절이 용이한 항온유지장치
CN218163417U (zh) 温度调控装置及干体校验仪
CN216081552U (zh) 一种温湿度计检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