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9571A -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9571A
CN115499571A CN202211124643.8A CN202211124643A CN115499571A CN 115499571 A CN115499571 A CN 115499571A CN 202211124643 A CN202211124643 A CN 202211124643A CN 115499571 A CN115499571 A CN 115499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limiting
camera module
bracket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246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9571B (zh
Inventor
谢仲
门凯
杨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2464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957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112464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5499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9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9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9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包括底座,设置有安装空间;承载组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用于承载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感光元件,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与镜头相对设置;和防抖组件,包括第一支架,与底座连接,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第二支架,与感光元件固定连接,第二支架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架沿垂直于镜头光轴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感光元件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支架的移动范围,且使第二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保持间隔。如此,通过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限位部对第二支架进行限位,可以避免第二支架撞击底座,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底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移动终端为例,为了满足人们的拍照需求,一些移动终端如手机厂商采用手机内置的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马达来驱动手机内置的摄像头模组移动从而实现手机内置摄像头的防抖功能。
相关技术中,一些移动终端采用OIS驱动镜头移动,以实现镜头的防抖。一些采用OIS驱动摄像头模组的感光芯片移动,以实现感光芯片的防抖。
为了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拍照需求,一些采用双驱动机构来分别控制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移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和感光芯片防抖。如双驱动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感光芯片移动的第一部分和用于驱动镜头移动的第二部分。
相关技术中,双驱动机构设置在底座内,设置停止结构以实现双驱动机构的限位。实际应用中为事先对第一部分的限位,需要将第一部分移动至与底座的内壁接触。在接触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而产生碎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可以解决驱动感光芯片移动的机构在工作时撞击底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包括:
底座,设置有安装空间;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承载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感光元件,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镜头相对设置,能够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感光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垂直于所述镜头光轴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所述感光元件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范围,且使所述第二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底座保持间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防抖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用于固定于摄像头模组的底座,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感光元件;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范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如上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其中,防抖组件中的第一支架可以与摄像头模组中的底座连接,防抖组件中的第二支架可以安装感光元件,从而当第二支架相对于第一支架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感光元件一起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以实现感光元件的防抖。另外,通过在第一支架设置第一限位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限位部实现对第二支架的限位,即当第二支架移动至与第一限位部相抵时,则可以对第二支架进行限位,并且通过第一限位部可以使得第二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保持间隔。如此,与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撞击底座的内壁而实现限位的方式相比,通过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限位部对第二支架进行限位,可以避免第二支架撞击底座,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底座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底座、承载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底座、防抖组件和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防抖组件和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防抖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图8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驱动件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4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可以解决驱动感光芯片移动的机构在工作时撞击底座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和/或经由诸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等无线通信网络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其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穿戴设备等便携设备,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壳体10、摄像头模组20以及显示屏30。显示屏30设置在壳体10上,其可以用于显示画面,摄像头模组20可以设置于壳体10,并能够接受到外部环境射入的光线以实现画面拍摄。
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摄像头模组的爆炸图,图4为图3中底座、承载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摄像头模组20可以包括底座21、镜头22、承载组件23、第一驱动组件24、感光元件25和防抖组件26。其中,底座21设置有安装空间211,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设置于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内,镜头22设置在承载组件23上,通过第一驱动组件24驱动承载组件23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能驱动镜头22移动以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镜头22的防抖功能。感光元件25设置在防抖组件26的一侧,而且在平行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与镜头22相对设置,感光元件25能够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防抖组件26与感光元件25连接,防抖组件26用于驱动感光元件25在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的平面移动,从而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感光元件25的防抖功能。如此,通过设置防抖组件26和第一驱动组件24实现感光元件25和镜头22的双重防抖。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20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拍照、录像、人脸识别解锁、扫码支付等功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模组20可以是后置式摄像头,也可以是前置式摄像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镜头22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塑胶等。镜头22主要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并对光线进行聚焦。镜头22可以包括多组镜片,多组镜片会相互矫正过滤光线;以在光线通过镜头22时,多组镜片层层过滤杂光(例如红外光),以便于增加摄像头模组20的成像效果。感光元件25具体可以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这类影像传感器,也可以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类影像传感器。感光元件25可以在摄像头模组20的光轴方向(也即是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与镜头22相对设置,主要用于接收来自镜头22采集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成像需求。防抖组件26和第一驱动组件24则主要用于改善摄像头模组2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以使得感光元件25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基于光学防抖技术,电子设备100(或摄像头模组20)的陀螺仪或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镜头22的抖动以生成抖动信号,并将该抖动信号传递至电子设备100和/或摄像头模组20的处理芯片,电子设备100和/或摄像头模组20的处理芯片可以计算出防抖组件26和第一驱动组件24需要补偿的位移量,以使得第一驱动组件24可以根据镜头22的抖动方向及其位移量对镜头22进行补偿,防抖组件26可以根据感光元件25的抖动方向及其位移量对感光元件25进行补偿,从而改善摄像头模组2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
下面就防抖组件26的具体结构及其与摄像头模组20中其它结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5至图7,图5为图3中底座、防抖组件和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防抖组件和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防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防抖组件26可以包括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第一支架261与底座21连接。第二支架262位于第一支架261朝向感光元件25的一侧,感光元件25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架262,第二支架262能够相对于第一支架261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感光元件25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补偿感光元件25在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的抖动,以实现感光元件25的防抖。
需要说明的是,防抖组件26在移动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限位,相关技术中通常是采用底座的壁作为限位结构以限位防抖组件,即,当防抖组件与底座的壁相撞时,由底座的壁进行限位,当防抖组件与底座的壁相撞的次数较多时,容易撞坏底座。
基于此,请参阅图6和图7,第一支架261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612,第一限位部2612用于限制第二支架262的移动范围,且使第二支架262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21保持间隔。可以理解的,当第二支架262移动至与第一限位部2612相抵时,第二支架262则被第一支架261的第一限位部2612所限位。如此,与相关技术中需要通过撞击底座的内壁而实现限位的方式相比,通过在第一支架261上设置第一限位部2612,既可以对第二支架262进行限位,也能防止第二支架262撞击底座21,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也起到了保护底座21的作用。
其中,第一限位部2612可以采用硬度合适的材质,诸如第一限位部2612的硬度的取值范围在100HV至550HV之间(包括100HV和550HV),诸如可以是硬度在100HV至550HV之间的金属材质,例如不锈钢,如此,可以有效防止第一限位部2612被第二支架262撞坏而产生碎屑,避免碎屑影响摄像头模组20其他零部件的正常工作(诸如,避免撞坏后所产生的碎屑散落至感光元件25时,使得最终成像的图像具有阴影,影响生成图像的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612形成限位空间,第二支架262的局部可以容置于限位空间内,限位空间用于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当第二支架262的局部与第一支架261的第一限位部2612相抵时,则可以对第二支架262进行限位。
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镜头的光轴方向。可以理解的,相对于摄像头模组20而言,与其相关的运动方向通常包括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其中,Z方向为镜头22光轴的方向,X方向和Y方向相互垂直且与Z方向垂直,此时,可以将第一方向理解为X方向,将第二方向理解为Y方向。
如图7所示,为了使得第二支架262能够更好地与第一限位部2612配合进行限位,第二支架262设置有第二限位部2623,第二限位部2623容置于限位空间内,以在限位空间内移动。
其中,第一支架261可以包括连接本体2611,连接本体2611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连接于底座21,第一限位部2612连接于第二面,如此,可以便于将第一支架261连接于底座21,且如此设置的第一限位部2612可以背离底座21,可以充分利用底座21以外的空间。
第二支架262可以包括支架本体2622,支架本体2622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第三面朝向连接本体2611的第二面,第二限位部2623连接于第三面,以能更好地与第一限位部2612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支架262移动至第二限位部2623与第一限位部2612相抵时,则第二支架262被限位。为了避免第二限位部2623与第一限位部2612在相碰时,或者说第二限位部2623与第一限位部2612在相碰次数较多时,第二限位部2623和/或第一限位部2612被撞坏而产生碎屑,第一限位部2612和第二限位部2623之间的硬度差小于等于100HV,如此,能够有效避免第一限位部2612和第二限位部2623两者中的一者撞坏另一者。
示例性的,第一限位部2612和第二限位部2623的硬度可以在100HV至550HV之间,第一限位部2612和第二限位部2623的材质可以相同,诸如可以均为金属材质,例如可以是不锈钢材质。
可以理解的,第一限位部2612可以与第二限位部2623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方向移动。请参阅图8,图8为图7所示的防抖组件的爆炸图。第一限位部2612可以包括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在第一方向(X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限位部262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第四子限位部2623b,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第四子限位部2623b位于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之间。
其中,第一子限位部2612a用于与第三子限位部2623a配合,第二子限位部2612b用于与第四子限位部2623b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移动。
可以理解的,当第二支架262移动至第三子限位部2623a与第一子限位部2612a相抵,或者第二支架262移动至第四子限位部2623b与第二子限位部2612b相抵时,则可以被限位。
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2612还可以与第二限位部2623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方向)的方向移动。请参阅图,第一限位部2612还可以包括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在第二方向(Y方向)上间隔设置。
第二限位部262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七子限位部2623c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第七子限位部2623c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位于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之间。
其中,第五子限位部2612c用于与第七子限位部2623c配合,第六子限位部2612d用于与第八子限位部2623d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方向)的方向移动。
可以理解的,当第二支架262移动至第七子限位部2623c与第五子限位部2612c相抵,或者第二支架262移动至第八子限位部2623d与第六子限位部2612d相抵时,则可以被限位。
还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支架没有设置第三子限位部2623a、第四子限位部2623b、第七子限位部2623c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时,第二支架262的支架本体2622可以局部延伸至第一支架261的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之间以及局部延伸至第一支架261的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之间,从而支架本体2622延伸至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之间的部分能够与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二子限位部2612b相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一方向(X方向)的移动,支架本体2622延伸至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之间的部分能够与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相配合以限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在平行于第二方向(Y方向)的移动。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第一支架261的结构,请参阅图9,图9为图8中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支架261的连接本体26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26114、第二边26115、第三边26116和第四边26117,第一边26114和第二边26115相对设置,第三边26116和第四边26117相对设置,第一边26114和第三边26116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边角部2611a,第一边26114和第四边26117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二边角部2611b,第二边26115和第三边26116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三边角部2611c,第二边26115和第四边26117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四边角部2611d。
其中,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第五子限位部2612c相邻设置于第一边角部2611a,第二子限位部2612b的自由端自第一边角部2611a朝远离底座2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五子限位部2612c的自由端自第一边角部2611a朝远离底座2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一边角部2611a设置有第一止裂槽2611e,第一止裂槽2611e位于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第五子限位部2612c之间。通过在第一边角部2611a设置第一止裂槽2611e,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弯折形成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第五子限位部2612c时连接本体2611发生开裂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对第二支架262进行限位,第一支架261上的第一子限位部2612a、第二子限位部2612b、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均可以设置成两个。其中,一个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一个第五限位部相邻设置于第一边角部2611a,另一个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另一个第五子限位部2612c相邻设置于第四边角部2611d。一个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一个第六子限位部2612d相邻设置于第二边角部2611b,另一个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另一个第六子限位部2612d相邻设置于第三边角部2611c。还可以理解的,第一边角部2611a设置有第一止裂槽2611e,第一止裂槽2611e位于第一边角部2611a处的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第五子限位部2612c之间。第二边角部2611b设置有第二止裂槽2611f,第二止裂槽2611f位于第二边角部2611b处的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之间。第三边角部2611c设置有第三止裂槽2611g,第三止裂槽2611g位于第三边角部2611c处的第一子限位部2612a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之间。第四边角部2611d设置有第四止裂槽2611h,第四止裂槽2611h位于第四边角部2611d处的第二子限位部2612b和第五子限位部2612c之间。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第二支架262的结构,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8中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支架262的支架本体26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26221、第二侧边26222、第三侧边26223和第四侧边26224,第一侧边26221和第二侧边26222相对设置,第三侧边26223和第四侧边26224相对设置,第一侧边26221和第三侧边26223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五边角部2622a,第一侧边26221和第四侧边26224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六边角部2622b,第二侧边26222和第三侧边26223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七边角部2622c,第二侧边26222和第四侧边26224之间的连接处形成有第八边角部2622d。
其中,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第七子限位部2623c相邻设置于第五边角部2622a,第四子限位部2623b的自由端自第五边角部2622a朝靠近第一支架26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七子限位部2623c的自由端自第五边角部2622a朝靠近第一支架26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五边角部2622a设置有第五止裂槽2622e,第五止裂槽2622e位于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第七子限位部2623c之间。通过在第五边角部2622a设置第五止裂槽2622e,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在弯折形成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第七子限位部2623c时支架本体2622发生开裂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当第一支架261上的第一子限位部2612a、第二子限位部2612b、第五子限位部2612c和第六子限位部2612d均设置成两个时,此时,第二支架262上的第三子限位部2623a、第四子限位部2623b、第七子限位部2623c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也均设置成两个。其中,一个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一个第七子限位部2623c相邻设置于第五边角部2622a,另一个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另一个第七子限位部2623c相邻设置于第八边角部2622d。一个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一个第八子限位部2623d相邻设置于第六边角部2622b,另一个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另一个第八子限位部2623d相邻设置于第七边角部2622c。还可以理解的,第五边角部2622a设置有第五止裂槽2622e,第五止裂槽2622e位于第五边角部2622a处的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第七子限位部2623c之间。第六边角部2622b设置有第六止裂槽2622f,第六止裂槽2622f位于第六边角部2622b处的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之间。第七边角部2622c设置有第七止裂槽2622g,第七止裂槽2622g位于第七边角部2622c处的第三子限位部2623a和第八子限位部2623d之间。第八边角部2622d设置有第八止裂槽2622h,第八止裂槽2622h位于第八边角部2622d处的第四子限位部2623b和第七子限位部2623c之间。
可以理解的,通过第二支架262的移动可以带动感光元件25移动,其中,第二支架262可以通过驱动件驱动移动,诸如,请参阅图7,防抖组件26还可以包括驱动件263,驱动件263连接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如此,可以通过驱动件263驱动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感光元件25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补偿感光元件25在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的抖动,以实现感光元件25的防抖。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第二支架262的移动,可以将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在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间隔设置,为了保持第一支架261与第二支架262的相对位置,防抖组件26还包括连接簧片(未示出),连接簧片连接于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之间,可以理解的,连接簧片具有一定的柔性,从而不妨碍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的移动。
其中,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7和图8,图11为图8中驱动件与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图11仅是示意出了驱动件与第一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第二支架262移动的驱动件263可以包括形变部分2631,形变部分2631连接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形变部分2631可以发生形变以带动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感光元件25在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包括X方向和/或Y方向)上移动,进而实现感光元件25的光学防抖功能。示例性的,形变部分2631的一端与第一支架261连接,形变部分263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架262连接,形变部分2631在通电状态下可发生形变以带动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其中,形变部分2631可以采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制作形成,形状记忆合金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使得形状记忆合金被加热并使其变形,变形时可以使得形变部分2631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支架262移动,实现感光元件25的防抖功能。诸如,可以在第二支架262设置导电引脚2621,导电引脚2621与形变部分2631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导电引脚2621将电流引导至形变部分2631以实现形变部分2631的形变,从而能够控制第二支架262的移动,进而控制感光元件25的移动。
示例性的,驱动件263可以设置成多个,诸如设置成四个,其中,两个驱动件263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且相对于镜头22大致对称,另外两个驱动件263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且相对于镜头22大致对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且均与镜头22的光轴方向垂直,诸如,第一方向为X方向,第二方向为Y方向,四个驱动件263围合成类似方形形状。如此,可以通过四个驱动件263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二支架262的移动。
请参阅图2和图3,为了控制驱动件263工作,摄像头模组20还可以包括电路板27,电路板27设置于感光元件25背离第二支架262的一侧,诸如,电路板27固定于感光元件25中的固定板251。其中,电路板27可以与外部设备连接,诸如与电子设备100的主处理器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感光元件25中的感光芯片252与电路板27电连接,第二支架262上的导电引脚2621与电路板27电连接。当需要驱动第二支架262移动时,可以通过电路板27给驱动件263通电,驱动件263的形变部分2631的长度发生变化,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二支架262移动,当第二支架262相对于第一支架261移动时,电路板27和感光元件25也跟着一起移动。
其中,为了使得第二支架262能更加精准的进行移动,摄像头模组20还可以包括霍尔传感器28,霍尔传感器28设置于电路板27上,底座21设置有与霍尔传感器28相对设置的支撑脚212,支撑脚212设置有磁体,磁体与霍尔传感器28相对设置,如此,当电路板27随着第二支架262移动时,霍尔传感器28与磁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发生变化,从而霍尔传感器28所接收到的磁通量也相应发生变化并输出相应的信号,如此,电子设备100的主处理器能够根据霍尔传感器28所输出的信号准确的计算出第二支架262所发生的位移,从而能精准的控制第二支架262移动,以提高感光元件25防抖的精度。
示例性的,底座21大致呈方体结构,支撑脚212可以设置成四个,四个支撑脚212各自对应设置于底座21的四个拐角处,可以理解的,霍尔传感器28也相应设置成四个,一个霍尔传感器28与一个支撑脚212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一些移动终端采用双驱动机构来分别控制镜头和感光芯片的移动,以实现镜头防抖和感光芯片防抖。双驱动机构通常设置在底座内,当双驱动机构工作时,彼此之间容易发生干涉。
基于此,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3,图5为图3中底座、防抖组件和感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20,将用于镜头22防抖的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设置在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内,将用于感光元件25防抖的防抖组件26设置在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外,也即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两者与防抖组件26处于不同的空间,彼此之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运动空间,如此,可以使得第一驱动组件24、承载组件23和防抖组件26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存在交叉或者重叠,避免了摄像头模组20中部分元件之间发生干涉,诸如避免了防抖组件26、第一驱动组件24和承载组件23相互之间发生干涉。并且,在防抖组件26驱动感光元件25移动时,感光元件25也不会与第一驱动组件24或者承载组件23发生干涉。
还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由于双驱动机构通常设置在底座内,为了解决干涉问题,通常需要将底座的体积做大以能有更大的容纳空间供双驱动机构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运动,而摄像头模组的体积主要取决于底座的体积,如此,导致摄像头模组的体积较大。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20,通过将防抖组件26设置在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外,如此,可以避免防抖组件26与底座21内的元件发生干涉,诸如避免了防抖组件26与底座21内的第一驱动组件24和承载组件23发生干涉,并且,也不必为了防止防抖组件26与底座21内的其他元件发生干涉而特意将底座21的尺寸加大,如此,可以将底座21的整体尺寸做得更小,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小型化设计。并且,防抖组件26的独立设计也便于防抖组件26的独立选型以及独立装配,实用性更高。
可以理解的是,防抖组件26设置于安装空间211外,其可以是与底座21连接,也可以是与摄像头模组20的其他构件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组件26与底座21连接,为了更清楚的说明防抖组件26与底座21的连接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对防抖组件26中的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5和图6,防抖组件26中的第一支架261与底座21连接,以实现防抖组件26固定于底座21。可以理解的,底座21包括与第一支架261相对设置的连接底面213,连接底面213设置有朝第一支架261凸出的凸起部214,通过连接底面213和凸起部214与第一支架261连接以实现将第一支架261固定于底座21。
其中,第一支架261可以包括连接本体2611,连接本体2611包括第一部分26111、连接部分26112和第二部分26113,第一部分26111具有与凸起部214的底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与凸起部214的底面连接,诸如第一连接面与凸起部214的底面可以通过胶水进行固定连接。
连接部分26112与第一部分26111的边缘连接并朝靠近底座21的方向弯折设置,第二部分26113与连接部分26112连接,第二部分26113具有与底座21的连接底面213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与底座21的连接底面213连接,诸如,第二连接面与底座21的连接底面213可以通过胶水进行固定连接。
如此,第一支架261的连接本体2611形成一个沿着镜头22的光轴方向向下凹陷的结构,连接本体2611的第一部分26111相对于连接本体2611的第二部分26113更远离底座21,而第二支架262又位于第一支架261朝向感光元件25的一侧,即第二支架262在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26111的下方,此种结构使得第二支架262可以更远离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内的零部件,进一步避免第二支架262在移动过程中与底座21或者底座21内的零部件发生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移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其中,第一支架261可以是金属材质,连接本体2611的凹陷结构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形成。
可以理解的,为了不阻碍光线入射到感光元件25,第一支架261和第二支架262均设置有透光孔,以供光线入射到感光元件25,由感光元件25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技术中,用于驱动感光元件移动的防抖组件在驱动感光元件移动时,感光元件一部分会伸入防抖组件的透光孔中,容易与防抖组件中的透光孔的孔壁发生干涉,而相关技术中为了避免干涉,通常需要将透光孔做大,而为了保证质量,防抖组件的整体体积也需配合透光孔的大小相应增大,如此,使得摄像头模组的体积无法进一步减小。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20中,感光元件25可以包括固定板251和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感光芯片252,感光芯片252设置于固定板251,固定板251固定于第二支架262中背离第一支架261的一侧,如此,在第二支架262移动的过程中,感光元件25则不会与第一支架261发生干涉,本申请通过设计感光芯片252的设置位置,从而无需增大第一支架261的体积即可避免感光芯片252与第一支架261发生干涉,如此,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的防抖组件26的体积可以设计得更小,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小型化设计。
还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的感光元件在被防抖组件26驱动移动时,更不会与底座内的承载组件23或者第一驱动组件24发生干涉。
以上是对防抖组件26的具体结构以及与其相配合的构件进行的介绍,下面将结合附图对驱动摄像头模组20的镜头22移动以实现镜头22防抖功能的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的具体结构,以及与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相配合的构件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2并结合图4,图12为图4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可以理解的,承载组件23和第一驱动组件24设置于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内。承载组件23用于承载摄像头模组20的镜头22,第一驱动组件24用于驱动承载组件23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进而带动镜头22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补偿镜头22的抖动,进而实现镜头22的防抖。
其中,承载组件23包括第一载体231,第一载体231用于承载镜头22,第一载体231被设置为可以在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内沿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移动,第一驱动组件24包括第一磁性件241和第一导电件242,第一磁性件241和第一导电件242其中一者设置于第一载体231,另一者设置于底座21,诸如,第一磁性件241设置于第一载体231,第一导电件242设置于底座21,其中,底座21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一导电件242的第一安装槽215,第一导电件242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第一导电件242在通电状态下能够与第一磁性件241配合以使第一载体231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可以理解的,第一磁性件241与第一导电件242在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上相对设置,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第一导电件242通电之后可以产生一个磁场,第一导电件242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一磁性件241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的第一作用力(或者说磁性作用力),第一作用力作用于第一载体231以带动第一载体231沿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补偿镜头22在垂直于镜头22的光轴方向上的抖动。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导电件242电流的方向以改变第一作用力的方向。
其中,第一导电件242可以是线圈,线圈与电路板27电连接,由电路板27控制线圈电流的通断,以控制第一载体231是否进行移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第一磁性件241设置于底座21,将第一导电件242设置于第一载体231,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通过将第一磁性件241和第一导电件242其中一者设置于第一载体231,另一者设置于底座21,可以充分利用底座21和第一载体231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底座21的安装空间211,可以实现摄像头模组20的小型化设计。
承载组件23还可以包括第二载体232,第二载体232设置于第一载体231朝向感光元件25的一侧,第一载体231能够在第二载体232上沿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移动,第二载体232起到了承载第一载体231的作用,其中,为了便于第一载体231在第二载体232上沿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移动,可以在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之间设置第一滚珠234,第一载体231可以基于第一滚珠234的滚动而沿第一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可以在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以使得第一载体231可以在第二载体232上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不会相对于第二载体232沿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移动,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镜头22的光轴方向。
示例性的,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上相互配合的限位结构可以是限位槽和限位凸部,诸如,在第一载体231中朝向第二载体232的一侧设置限位槽,在第二载体232上设置于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凸部,其中,限位槽具有供限位凸部沿第一方向运动的空间,而限位槽的部分槽壁则与限位凸部配合以使得限位凸部不能在限位槽中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载体231可以在第二载体232上沿第一方向移动,而不会相对于第二载体232沿第二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此时如果第一载体231受到沿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由于限位槽与限位凸部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一起沿第二方向运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组件24还用于驱动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一起沿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移动,此时,第一驱动组件24还可以包括第二磁性件243和第二导电件244,第二磁性件243和第二导电件244的其中一者设置于第一载体231,另一者设置于底座21,诸如,第二磁性件243设置于第一载体231,第二导电件244设置于底座21,其中,底座21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二导电件244的第二安装槽216,第二导电件244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16内,第二导电件244在通电状态下能够与第二磁性件243配合,以使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能够一起沿第二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第二磁性件243与第二导电件244在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上相对设置,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第二导电件244通电之后可以产生一个磁场,第二导电件244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二磁性件243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沿第二方向的第二作用力(或者说磁性作用力),第二作用力作用于第一载体231,可以理解的,当第一载体231受到沿第二方向的作用力,由于限位槽与限位凸部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一起沿第二方向运动,以使得第一载体231带动第二载体232一起沿第二方向移动,以补偿镜头22在第二方向上的抖动。
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导电件244电流的方向以改变第二作用力的方向。
其中,第二导电件244可以是线圈,线圈与电路板27电连接,由电路板27控制线圈电流的通断,以控制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是否一起沿第二方向进行移动。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将第二磁性件243设置于底座21,将第二导电件244设置于第一载体231,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为了便于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在第二方向上移动,承载组件23还可以包括第三载体233,第三载体233设置于底座21内,第二载体232承载于第三载体233,第二载体232和三载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滚珠235,第二载体232可以基于第二滚珠235的滚动而沿第二方向移动。
为了便于理解镜头22的运动过程,以下将对镜头22的运动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当需要实现镜头22在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上的防抖时,可以通过电路板27给第一导电件242通电,第一导电件242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产生磁场,其所产生的磁场和第一磁性件241的磁场相互作用以对第一载体231产生推力,从而驱动第一载体231沿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移动,第一载体231移动时,可以带动镜头22一起在第一方向(或者说X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镜头22在第一方向上的抖动。
当需要实现镜头22在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上的防抖时,可以通过电路板27给第二导电件244通电,第二电件在通电状态下可以产生磁场,其所产生的磁场和第二磁性件243的磁场相互作用以对第一载体231产生推力,从而驱动第一载体231带动第二载体232一起沿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移动,第一载体231和第二载体232移动时,可以带动镜头22一起在第二方向(或者说Y方向)上移动,从而补偿镜头22在第二方向上的抖动。
可以理解的,为了对上述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保护,诸如对底座21、承载组件23、第一驱动组件24、感光元件25、防抖组件26和电路板27进行保护,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摄像头模组20还可以包括外壳29,底座21、承载组件23、第一驱动组件24、感光元件25、防抖组件26和电路板27等零部件可以收容于外壳29内,其中,摄像头模组20可以通过外壳29安装于所需要安装的位置,诸如安装于手机的壳体10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设置有安装空间;
承载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用于承载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感光元件,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与所述镜头相对设置,能够将获取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及
防抖组件,所述防抖组件包括:
第一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感光元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垂直于所述镜头光轴的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所述感光元件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范围,且使所述第二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底座保持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容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以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连接本体,所述连接本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二面;
所述第二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三面和第四面,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于所述第三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子限位部和第二子限位部,所述第一子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部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子限位部和第四子限位部,所述第三子限位部和所述第四子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一子限位部和所述第二子限位部之间;
所述第一子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三子限位部配合,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四子限位部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还包括第五子限位部和第六子限位部,所述第五子限位部和所述第六子限位部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
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七子限位部和第八子限位部,所述第七子限位部和所述第八子限位部位于所述第五子限位部和所述第六子限位部之间;
所述第五子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七子限位部配合,所述第六子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八子限位部配合,以限位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在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第三边和第四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边和所述第四边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三边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边角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和所述第五子限位部相邻设置于所述第一边角部,所述第二子限位部的自由端自所述第一边角部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五子限位部的自由端自所述第一边角部朝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边角部设置有第一止裂槽,所述第一止裂槽位于所述第二子限位部和所述第五子限位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硬度差小于等于100HV。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材质相同,均为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形成限位空间,所述第二支架的局部容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所述限位空间用于限位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在平行于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
10.一种防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用于固定于摄像头模组的底座,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第一限位部;
第二支架,在所述摄像头模组的光轴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架用于安装所述摄像头模组的感光元件;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支架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架沿垂直于所述光轴的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二支架的移动范围。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CN202211124643.8A 2022-09-15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5499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4643.8A CN115499571B (zh) 2022-09-15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24643.8A CN115499571B (zh) 2022-09-15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9571A true CN115499571A (zh) 2022-12-20
CN115499571B CN115499571B (zh) 2024-05-14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1166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Tdk Taiwan Corp. Lens stopper mechanism
CN213276219U (zh) * 2020-09-23 2021-05-25 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及具有该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12929520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89888A (zh) * 2021-08-03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30528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91701A (zh) * 2021-08-03 2021-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1166A1 (en) * 2013-11-13 2015-05-14 Tdk Taiwan Corp. Lens stopper mechanism
CN112929520A (zh) * 2019-12-06 2021-06-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马达、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630528A (zh) * 2020-05-08 2021-11-09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3276219U (zh) * 2020-09-23 2021-05-25 东莞市亚登电子有限公司 摄像模块及具有该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
CN113489888A (zh) * 2021-08-03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691701A (zh) * 2021-08-03 2021-11-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7370B2 (en) Lens driving module
CN113489886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0784625B (zh) 感光组件驱动机构
CN11348988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19424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89910B (zh) 光学防抖方法、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7B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67036B (zh) 变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其调焦方法
CN114422700B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8162616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6648901A (zh) 摄像模组、制造方法以及移动终端
CN21534478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222051B (zh) 摄像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49957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499571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549957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1886829B1 (ko) 휴대폰용 카메라 모듈 조립체 및 이의 조립장치
CN21534479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7741994A (zh) 光学系统
CN215344794U (zh)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396581B (zh) 拍摄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8387701U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99945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514442U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980246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