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7587A -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587A
CN115497587A CN202211431108.7A CN202211431108A CN115497587A CN 115497587 A CN115497587 A CN 115497587A CN 202211431108 A CN202211431108 A CN 202211431108A CN 115497587 A CN115497587 A CN 115497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dent
test
parent
information
sch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11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ijiang Sensory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ijiang Sensory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ijiang Sensory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ijiang Sensory Cryptograph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11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5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electronic clinical trials or questionnair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7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mental therapies, e.g. psychological therapy or autogenous train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3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alculating health indices; for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校园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该系统包括教师移动端单元,用于使学校教师在其上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用于使学生家长在其上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卡单元,用于满足学生在学校内的通行、吃住和学习需求;学校端服务模块,用于收集并管理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本发明通过提供的一种智慧校园系统,能从学习端、校园内的行为端、消费端多方位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出持久性的跟踪分析,使校园监管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不再是表面化、任务化而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跟进与分析,并适时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采取相关心理辅导措施,并定期跟进该措施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修整。

Description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校园管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筛查与预警作为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越来越收到全体社会的关注,而现有的心理健康筛查由于硬件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大部分趋于表面化、任务化,具体而言老师不定期组织班级学生进行问卷类的心理测试,而对于测试的结果以及后续的分析与跟进则没有相关落实措施。
就目前而言学校监管方缺乏一整套完整的心理健康筛查与预警体系,进而对校园里的青少年进行持续性的心理监测、预警以及心理辅导,以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始终维持在合理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以改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校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教师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校教师在其上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包括分发作业、学生请假审批、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和发布班级通知;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生家长在其上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接收和/或发送学生作业、请假申请、接收班级通知和接收成绩单; 学生卡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满足学生在学校内的通行需求、吃住需求和学习需求;学校端服务模块,用于收集并管理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并将其反馈于所述教师移动端单元和/或所述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包括门禁单元和食堂刷卡单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
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在预定时间内将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反馈至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记为第二测试卷,所述第二测试卷包括答题内容和被测试者信息;
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心理测试模型并将所述答题内容输入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中得到对应的测试评价,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为根据答题内容评估答题者心理健康状态的算法;
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并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
可选地,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随机调取一个待测试学生信息,记为第一学生信息,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信息、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和第二测试卷码,所述第二测试卷码为已完成的历史心理测试试卷的编码;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班级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年级信息,记为第一年级信息;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年级信息在对应的年级题库中调取第一测试卷,所述第一测试卷为在所述对应的年级题库中除开所述第二测试卷码对应的测试卷之外的其他测试卷;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标记为未接收,并在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为未接收状态期间,定期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提示短信,以使学生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当学校端服务模块发送第一提示短信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且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仍为未接收状态,则调取家长关系拓扑图,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由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家长间的关系进行绘制并录入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内,且该家长关系拓扑图用于使多个学生家长之间互帮互助;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调取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并向其发送一次第二提示短信,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单元ID为在家长关系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家长关系较好的学生家长的移动终端ID,所述第二提示短信用以使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对应的学生家长帮忙通知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以使其督促该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可选地,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封装为测试结果,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
学校端服务模块分析当前心理测试评价与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的波动情况;
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超出预设阈值,则向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心理辅导课程;
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在预设阈值内,且所述多次测试评价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波动阈值时,则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一警示风险,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对应的教师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二警示风险,所述第一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近期存在非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所述第二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和老师近期存在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可选地,所述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包括:
则调取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个科目的考试成绩、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班级成绩排名和多次心理评测报告,并分别制作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和心理评测波动图;
分别计算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一耦合度和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二耦合度,并对所述第一耦合度和第二耦合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
可选地,所述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一警示风险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检测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住宿状态,并在所述住宿状态为住校状态的情况下,调取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第一门禁记录和第一食堂刷卡记录,并在所述第一门禁记录和或第一食堂刷卡记录中存在异常记录的情况下,截取异常记录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学校端服务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心理健康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提供的一种智慧校园系统,能从学习端(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校园内的行为端(进出校园各处的门禁记录)、消费端(食堂刷卡单元记录的消费情况)多方位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出持久性的跟踪分析,使校园监管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不再是表面化、任务化而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跟进与分析,并适时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采取相关心理辅导措施,并定期跟进该措施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修整;
其次,通过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将用于心里测试的试卷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移动终端上,进而使家长去督促学生去完成相关的心理测试,同时当前测试的结果与历史测试一同呈现在对应家长的终端上,进而使家长能够了解到近段时间内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定期不间断地测试也可避免单次测试导致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当前的测试结果与历史数据形成对比可以有效判断家长或老师或心理辅导医师在之前做出的相关措施的有效性,进而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其次,本实施例中将家长作为首要参与方,其次是老师,再其次为心理辅导师(针对心理状态长期异常的学生才会介入),有效结合现实人际关系进行义务/责任分配。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智慧校园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种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心理检测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或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校园系统,该系统包括:
教师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校教师在其上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包括分发作业、学生请假审批、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和发布班级通知,同时还会收到与班级中的学生相关的心理测试历史成绩,进而让使老师能够直观的看见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历程,方便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或班级管理方式;
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生家长在其上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接收和/或发送学生作业、请假申请、接收班级通知和接收成绩单,同时定期接收学校监管平台发送的心理测试调研问卷,并督促其学生孩子完成该心理测试调研问卷的一个填报;
学生卡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满足学生在学校内的通行需求、吃住需求和学习需求;
学校端服务模块,用于收集并管理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并将其反馈于所述教师移动端单元和/或所述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包括门禁单元和食堂刷卡单元;
其次,学校端服务模块还会定期分发相关的心理测试调研问卷,具体而言为将该问卷分发至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需要定期反馈的对应的心理测试问卷的答题内容,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该答题内容得到一个心理健康测评分,同时结合多个历史心理健康测评分、该学生平时的成绩表现、作业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生成对应的分析汇报,并将分析汇报分发至对应的教师移动端单元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进而使学生的家长和老师均能掌握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同时当检测到学生心理状态长期处于不合理水平时,平台会介入并推荐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学生家长和老师在得知该状态时也会做出相关的疏导工作,进而防止学生的心理状态长期处于非健康水平,其次由于该检测是长期持续性的,因此在短期为未来可以了解当前的措施是否有效,进而使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时调整相关管理措施,其次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相关实战管理经验,弥补过去现在教育在该板块的空白;
其次,学校端服务模块中的门禁单元和食堂刷卡单元配合学生卡单元,能够使学校端服务模块较为清晰地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轨迹和消费类的活动内容,进而为为心理分析提供多方面的参考数据,及从行为端和消费端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慧校园系统,能从学习端(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校园内的行为端(进出校园各处的门禁记录)、消费端(食堂刷卡单元记录的消费情况)多方位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做出持久性的跟踪分析,使校园监管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不再是表面化、任务化而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跟进与分析,并适时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采取相关心理辅导措施,并定期跟进该措施的实际效果以便及时修整。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1中所述的智慧校园系统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S1、步骤S2、步骤S3和步骤S4。
步骤S1.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 第一测试卷用于测试给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情况,该第一测试卷可以为与校方合作的医院里的心理医生根据校方的心理检测需求提供的心理健康调研问卷,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为下载有校方出版的学生管理用校园APP的学生家长的手机或PC端,并在该APP上完成人员信息认证注册后由学校端服务模块生成一个唯一标识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用于接收学生的相关在校情况的信息;
其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可用于填写第一测试卷。
步骤S2. 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在预定时间内将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反馈至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记为第二测试卷,所述第二测试卷包括答题内容和被测试者信息;
为有效且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端服务模块内设有计时单元,用于督促相应学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心理测试,而督促的手段可以为:学校端服务模块会在预定时间期间内定期或不定期向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发送填写提示,如预定时间为5个工作日内,定期提醒可以为每天提醒一次或两天提醒一次,不定期则为前期间隔时间长一点,而后期间隔时间短一点,如前期两天提醒一次,后期每天提醒一次,设置该提醒的另一个组要作用为由于心理测试是绕过老师直接对接家长,而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通常会忽视或遗忘该心理测试,因此该种方式的提醒尤为必要。
步骤S3.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心理测试模型并将所述答题内容输入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中得到对应的测试评价,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为根据答题内容评估答题者心理健康状态的算法,具体为而言可以为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结合合作意向医院大量的心理测试数据构建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当前的心理测试内容(选择题、概述题),就概述题而言可以识别答题内容中的关键字进行判别,通过选择题和概述题的加权分数得到对应的心理评测分数,并通过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得到被测试者的心理状态,进而达到对青少年的心理测试;
步骤S4.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在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的显示界面上包含了当前的测试评价和之前的历史测试评价,进而使老师和家长均能够直观地了解到近段时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其次,这样的心理测试呈现形式可以更加直观地让。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将用于心里测试的试卷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移动终端上,进而使家长去督促学生去完成相关的心理测试,同时当前测试的结果与历史测试一同呈现在对应家长的终端上,进而使家长能够了解到近段时间内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趋势,引起家长的重视,同时定期不间断地测试也可避免单次测试导致的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当前的测试结果与历史数据形成对比可以有效判断家长或老师或心理辅导医师在之前做出的相关措施的有效性,进而及时调整相关措施。
其次,本实施例中将家长作为首要参与方,其次是老师,再其次为心理辅导师(针对心理状态长期异常的学生才会介入),有效结合现实人际关系进行义务/责任分配。
实施例3
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压力不同,因此在出相关测试题的偏向性也不相同,如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和高三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必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别,侧重的测试面也不相同,初中一年级可能更加关注人生观的是否正确或合理的心理测试,而对于高三的学生可能更加注重心理压力测试或抗压心理测试。
综上所述,不同年级段学生需要不同类别/主体的测试方式,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步骤S1中所述的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具体运行方式可以包括步骤S11、步骤S12、步骤S13和步骤S14。
步骤S11.学校端服务模块随机调取一个待测试学生信息,记为第一学生信息,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信息、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和第二测试卷码,所述第二测试卷码为已完成的历史心理测试试卷的编码,其中第二测试测试卷码用于避免同一试题被一个学生重复做两遍及以上;
其次,学校端服务模块通过随机调取一个待测试学生信息,进行试卷的发放,使心理测试的最小单位为个人,而并非班级或年级,进而使心里测试可以针对个人进行定制化或差异化。
步骤S12.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班级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年级信息,记为第一年级信息;
步骤S13.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年级信息在对应的年级题库中调取第一测试卷,所述第一测试卷为在所述对应的年级题库中除开所述第二测试卷码对应的测试卷之外的其他测试卷;
步骤S14.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
其中,在步骤S14所述的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之后,为了进一步督促学生家长在规定时间段内填报上述第一测试卷,在本实施例中还公开了另一种通知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该种通知方式为最后的保底通知方式,通常用于临近绝限期时才会被采用,具体而言可以为:
步骤S15.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标记为未接收,该状态会在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反馈心理测试结果后变为已接收状态,并在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为未接收状态期间,定期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家长移动端单元)发送第一提示短信,以使学生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步骤S16.当学校端服务模块发送第一提示短信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且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仍为未接收状态,则调取家长关系拓扑图,此时触发保底通知方式,其中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由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家长间的关系进行绘制并录入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内,且该家长关系拓扑图用于使多个学生家长之间互帮互助,具体的而言就是老师根据学生家庭地址关系和/或家长间的私下密切关系进行家长关系拓扑图的绘制,并将其按照固定格式输入至教师移动端单元内,由教师移动端单元将原始数据上传至学校端服务模块,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该原始数据进行家长关系拓扑图建模,并存储;
步骤S17.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调取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并向其发送一次第二提示短信,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单元ID为在家长关系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家长关系较好的学生家长的移动终端ID,表现在拓扑图上则为与第二学生家长相邻连接的一个学生家长单元,所述第二提示短信用以使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对应的学生家长帮忙通知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以使其督促该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综上所述,在步骤S15-S17中,本智慧校园系统通过提前构建关系拓扑图,方便在关键时期通过其他关系紧密的家长通知超期或即将超期的家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在步骤S4所述的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封装为测试结果,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之后,学生家长和老师仅知道当前本次测试结果,虽然在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上能够看见心理状态历史趋势图,此时就家长方而言其由于工作原因对此可能会有心无力,加之家长方不一定知晓该表各参数代表的含义,就学生老师而言由于同时管理多个学生,导致其不太可能会每个同学都能照顾到,这样就导致即使拿到该数据但没有充分利用该数值的价值,进而导致心里测试依旧是表面划、形式化,由此可见对于测试数据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该数据的分析的主要作用为筛分出心理状态异常的学生进行重点呵护,而对于心里状态正常的学生则可以忽略进而减轻相关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其中对于心理测试数据的分析具体可以包括步骤S5、步骤S6、步骤S71和步骤S72;
步骤S5.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
步骤S6.学校端服务模块分析当前心理测试评价与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的波动情况,为量化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将心理健康评价以分数、多梯度递增评级等多种方式进行统一规划;
步骤S71.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超出预设阈值,则向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心理辅导课程或心理咨询辅导服务,中位数可以反映近段时间内学生的心理状态,当期处于异常时即表征该学生需要其他辅导措施的介入,介入方式可以为看相应的辅导视频或让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介入治疗;
步骤S72.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在预设阈值内,且所述多次测试评价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波动阈值时,此时说明该学生近段时间的心理状态波动异常,在学校的大环境中,出现这种情况通常会从学习方面和校内活动方面进行分析考察,具体而言,可以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波动耦合度,若耦合度较高则说明与其相关的可能性较大,耦合度不高则说明可能跟学校里的学习和活动关系均不大,此时可能需要从家庭方面进行防控;
综上所述,耦合度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耦合度不高时,此时需要从家庭方面考量影响因素(非学习因素),另一种就是耦合度较高时,此时需要从学校方面考量影响因素(学习因素),而针对上述的两种大的情况,本实施所述智慧校园系统的具体应对措施可以为:
第一种:针对耦合度不高的情况,即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学校端服务模块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一警示风险,进而使学生家长注意家庭环境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所述第一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近期存在非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第二种:针对耦合度较高的情况,即若所述耦合度大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对应的教师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二警示风险,进而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均重视孩子的学习状态对心里健康的影响,所述第二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和老师近期存在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可见在耦合度较高时,需要通知家长和老师介入,而对于耦合度不高时,仅通知学生的家长介入,通过系统层面将责任分割,有助于相关责任的落实,分工明确,减低了参与方的活动复杂度,便于管理。
其次,在阐述步骤S72中所述的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的具体方法之前,需要对学习成绩的相关数据的获取方式进行说明:
现有的考试成绩和班级排名的原始数据均会由老师通过教师移动端单元上传到学校端服务模块进行备份存储,而学校端服务模块在需要时可以调度使用。
而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的具体方法可以为:
步骤S721. 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个科目的考试成绩、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班级成绩排名和多次心理评测报告,并分别制作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和心理评测波动图;
步骤S722.分别计算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一耦合度和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二耦合度,并对所述第一耦合度和第二耦合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在该步骤中第一耦合度和第二耦合度的具体计算方式可以为对相关数据进行统一量化后记录在一张折线图上,通过计算两个折线之间的区域面积的大小实现对耦合度的计算,面积越大耦合度越低,面积越小耦合度越高;
其次,各科成绩的波动与考试的难易程度关联性较大,因此引入班级排名,然后通过加权求和的方式,提高耦合度的准确性,进而使其能够更加真实地反应学习与心里健康之间的关联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4,对于一些住校学生而言,当学校端服务模块检测出引发学生的心理状态波动较大的原因为非学习因素后,则会通过学校端服务模块中的门禁单元和食堂刷卡单元对该学生的校园活动和校园消费情况进行异常排查,并在存在异常时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和老师,具体而言可以为:
学校端服务模块检测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住宿状态,并在所述住宿状态为住校状态的情况下,调取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第一门禁记录和第一食堂刷卡记录,并在所述第一门禁记录和或第一食堂刷卡记录中存在异常记录的情况下,截取异常记录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教师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校教师在其上管理班级中的学生,包括分发作业、学生请假审批、考勤管理、成绩管理和发布班级通知;
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使学生家长在其上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包括接收和/或发送学生作业、请假申请、接收班级通知和接收成绩单;
学生卡单元,包括多个,且用于满足学生在学校内的通行需求、吃住需求和学习需求;
学校端服务模块,用于收集并管理学生的各项学习指标,并将其反馈于所述教师移动端单元和/或所述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包括门禁单元和食堂刷卡单元。
2.一种基于智慧校园系统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
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在预定时间内将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反馈至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填写完毕的第一测试卷记为第二测试卷,所述第二测试卷包括答题内容和被测试者信息;
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心理测试模型并将所述答题内容输入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中得到对应的测试评价,所述心理测试模型为根据答题内容评估答题者心理健康状态的算法;
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定期生成心理健康调研卷,记为第一测试卷,并将其分发给每个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随机调取一个待测试学生信息,记为第一学生信息,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班级信息、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和第二测试卷码,所述第二测试卷码为已完成的历史心理测试试卷的编码;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班级信息得到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年级信息,记为第一年级信息;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年级信息在对应的年级题库中调取第一测试卷,所述第一测试卷为在所述对应的年级题库中除开所述第二测试卷码对应的测试卷之外的其他测试卷;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一学生信息中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向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所述第一测试卷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标记为未接收,并在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为未接收状态期间,定期向对应的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提示短信,以使学生家长督促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当学校端服务模块发送第一提示短信的次数达到预设阈值时,且所述第一测试卷的推送状态仍为未接收状态,则调取家长关系拓扑图,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由老师根据本班级学生家长间的关系进行绘制并录入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内,且该家长关系拓扑图用于使多个学生家长之间互帮互助;
学校端服务模块根据所述家长关系拓扑图调取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并向其发送一次第二提示短信,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单元ID为在家长关系拓扑图中与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家长关系较好的学生家长的移动终端ID,所述第二提示短信用以使所述第二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ID对应的学生家长帮忙通知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以使其督促该学生完成心理测试。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学校端服务模块将测试评价和对应的被测试者信息封装为测试结果,反馈至与所述被测试者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教师移动端单元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调取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
学校端服务模块分析当前心理测试评价与历史心理测评价报告的波动情况;
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超出预设阈值,则向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心理辅导课程;
若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次测试评价的中位数在预设阈值内,且所述多次测试评价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波动幅度大于预设波动阈值时,则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波动耦合度,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一警示风险,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和对应的教师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二警示风险,所述第一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近期存在非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所述第二警示风险用于警示学生家长和老师近期存在学习因素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包括:
调取第一历史时间段内的多个科目的考试成绩、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班级成绩排名和多次心理评测报告,并分别制作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和心理评测波动图;
分别计算每个科目的考试成绩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一耦合度和班级成绩排名波动图与所述心理评测波动图的第二耦合度,并对所述第一耦合度和第二耦合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所述学习成绩和心理测试评价之间的耦合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理健康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耦合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阈值,则向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推送第一警示风险之后,还包括:
学校端服务模块检测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住宿状态,并在所述住宿状态为住校状态的情况下,调取在第一历史时间段内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第一门禁记录和第一食堂刷卡记录,并在所述第一门禁记录和或第一食堂刷卡记录中存在异常记录的情况下,截取异常记录并发送至所述第一学生信息对应的学生家长移动端单元。
CN202211431108.7A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Pending CN115497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1108.7A CN115497587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1108.7A CN115497587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587A true CN115497587A (zh) 2022-12-20

Family

ID=85115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1108.7A Pending CN115497587A (zh) 2022-11-16 2022-11-16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587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332A (zh) * 2017-09-29 2018-02-09 深圳市安诺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家校互联的方法、系统和用户客户端
CN208061258U (zh) * 2018-02-05 2018-11-06 广州市域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
CN109191067A (zh) * 2018-08-14 2019-01-11 清远市中盛合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管理微平台
CN109285403A (zh) * 2018-10-25 2019-01-29 安徽创见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进行家校互动素质教育的系统
CN111145057A (zh) * 2019-12-20 2020-05-12 博瑞资(重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服务系统
CN112785467A (zh) * 2021-01-22 2021-05-11 中科美时美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可触摸的墨水屏智慧校牌系统
CN113889271A (zh) * 2021-09-24 2022-01-0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121287A (zh) * 2022-01-24 2022-03-01 广东数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42115A (zh) * 2021-11-26 2022-03-25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家校系统
CN114388103A (zh) * 2021-12-07 2022-04-22 云启未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青少年心理预警分析的算法
CN114758376A (zh) * 2022-01-21 2022-07-15 深圳市度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绿色可控型家校互动平台
CN114983416A (zh) * 2022-05-30 2022-09-02 上海迎智正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学生心理危机风险预警与关爱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82332A (zh) * 2017-09-29 2018-02-09 深圳市安诺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家校互联的方法、系统和用户客户端
CN208061258U (zh) * 2018-02-05 2018-11-06 广州市域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
CN109191067A (zh) * 2018-08-14 2019-01-11 清远市中盛合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管理微平台
CN109285403A (zh) * 2018-10-25 2019-01-29 安徽创见未来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进行家校互动素质教育的系统
CN111145057A (zh) * 2019-12-20 2020-05-12 博瑞资(重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慧校园服务系统
CN112785467A (zh) * 2021-01-22 2021-05-11 中科美时美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可触摸的墨水屏智慧校牌系统
CN113889271A (zh) * 2021-09-24 2022-01-04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4242115A (zh) * 2021-11-26 2022-03-25 首都师范大学 一种智能家校系统
CN114388103A (zh) * 2021-12-07 2022-04-22 云启未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青少年心理预警分析的算法
CN114758376A (zh) * 2022-01-21 2022-07-15 深圳市度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绿色可控型家校互动平台
CN114121287A (zh) * 2022-01-24 2022-03-01 广东数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学生心理健康检测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83416A (zh) * 2022-05-30 2022-09-02 上海迎智正能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学生心理危机风险预警与关爱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allinger et al. School context, principal leadership, and student reading achievement
US667641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illiteracy in substantially all members of a predetermined set
Hannaway Managerial Behavior, Uncertainty and Hierarchy: A Prelude to a Synthesis 1
Kieffer et al. Navigating into, through, and beyond the middle grades: The role of middle grades attendance in staying on track for high school graduation
Reinerman-Jones et al. Human performance metrics for the nuclear domain: A tool for evaluating measures of workload, situation awareness and teamwork
US20050100875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eventing illiteracy in struggling members of a predetermined set of students
CN115497587A (zh) 一种智慧校园系统及心理健康监测方法
Glasman et al. Assessing the decision‐making patterns of school principals
Holland et al. Balancing school and individual approaches
Burnside et al. Ground-Based Monitoring: a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CN113485169A (zh) 一种智慧校园智能管控系统及方法
Bowers et al. Survey-Guided Development: Data Based Organizational Change
Swart An integrated crisis communication framework for strategic crisis communication with the media: a case study on a financial services provider
Olson et al. Increased usage of standardized work instructions-Development of recommendations for Autoliv Sweden AB
Bourn et al. Defining, measuring, and improving quality
Western Examining the Utility of a Teacher Self-Completed Performance Diagnostic Checklist–Human Services (PDC-HS) to Improve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an Educational Setting
Makful The effectiveness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raining for surveillance officers in Sukabumi district
Erdoğan A design of multi-criteria 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employe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 real world application
Megahed et al. Competences for 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Members in Bahrain
Salas et al. Best Practices in Measuring Health Care Team Performance
Vanderveen et al. Student activity analysis of an externship program using multidimensional work sampling
Perez et al. EXPERIENCES IN THE CLASSROOM
JP2023044655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Masoga The impact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n Moletele Communal Property Association's performance at Maruleng Local Municipality of the Limpopo Province
Schiff Jewish supplementary school reality: countering the misperception of a stud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12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