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7395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7395A
CN115497395A CN202211260722.1A CN202211260722A CN115497395A CN 115497395 A CN115497395 A CN 115497395A CN 202211260722 A CN202211260722 A CN 202211260722A CN 115497395 A CN115497395 A CN 115497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area
display
display panel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607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一慧
黄坤
韩林倩
肖昱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6072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7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7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G09F9/335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be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显示区域的背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绑定区域包括显示基板、位于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包括盖板层,盖板层的至少靠近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弯折区在弯折后与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显示产品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极窄边框成为显示产品发展的新趋势,因此边框的窄化设计在OLED显示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经本申请发明人研究发现,一些技术中,显示面板位于绑定区一侧的边框厚度较大。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显示面板位于绑定区一侧的边框厚度较大的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显示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盖板层,所述盖板层的至少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其他位置的边缘的厚度。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盖板层在其它位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覆盖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走线区的所述盖板层为平面;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所述走线区的厚度,所述盖板层的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与覆盖所述走线区的平面形成凸台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偏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粘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盖板层;所述粘结层填充于所述凸台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保护胶层,所述保护胶层从所述走线区延伸到所述复合电路区,位于所述走线区的所述保护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所述保护胶层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背膜层、设置在所述背膜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散热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隔垫层。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膜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绑定区域,所述背膜层在与所述弯折区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背膜开口,所述背膜开口内的所述背膜层被去掉,暴露出所述显示基板的背光侧表面。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背膜开口两侧的所述背膜层的相对表面设置为倾斜表面,所述背膜层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面板,将盖板层至少靠近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有助于减薄位于弯折区一侧的边框厚度,通过设置弯折区在弯折后与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不仅能够利用盖板层的曲面对弯折区形成支撑,也进一步减小了显示面板位于弯折区一侧的边框厚度,使显示面板更加美观。解决了显示面板位于绑定区一侧的边框厚度较大的问题。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显示基板的侧视图;
图4为一种显示基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
图6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显示面板的盖板层的剖视图;
图9为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1中显示面板的盖板层沿A-A向的剖视图;
图13为在展平状态下背膜层与显示基板的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注意,实施方式可以以多个不同形式来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一个事实,就是方式和内容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宗旨及其范围的条件下被变换为各种各样的形式。因此,本公开不应该被解释为仅限定在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中。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本公开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公开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发明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发明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公开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附图中,有时为了明确起见,夸大表示了一个或多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层的厚度或区域。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该尺寸,附图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此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理想的例子,本公开的一个方式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形状或数值等。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是为了避免构成要素的混同而设置,而不是为了在数量方面上进行限定的。
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起见,使用“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句以参照附图说明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说明书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构成要素的位置关系根据描述各构成要素的方向适当地改变。因此,不局限于在说明书中说明的词句,根据情况可以适当地更换。
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通过中间件间接相连,或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中,晶体管是指至少包括栅电极、漏电极以及源电极这三个端子的元件。晶体管在漏电极(漏电极端子、漏区域或漏电极)与源电极(源电极端子、源区域或源电极)之间具有沟道区域,并且电流能够流过漏电极、沟道区域以及源电极。注意,在本说明书中,沟道区域是指电流主要流过的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极可以为漏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源电极,或者第一极可以为源电极、第二极可以为漏电极。在使用极性相反的晶体管的情况或电路工作中的电流方向变化的情况等下,“源电极”及“漏电极”的功能有时互相调换。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源电极”和“漏电极”可以互相调换。
在本说明书中,“电连接”包括构成要素通过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连接在一起的情况。“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只要可以进行连接的构成要素间的电信号的传输,就对其没有特别的限制。“具有某种电作用的元件”的例子不仅包括电极和布线,而且还包括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其它具有各种功能的元件等。
在本说明书中,“平行”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10°以上且1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该角度为-5°以上且5°以下的状态。另外,“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度为80°以上且100°以下的状态,因此,也包括85°以上且95°以下的角度的状态。
本说明书中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可以是近似三角形、矩形、梯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可以存在公差导致的一些小变形,可以存在导角、弧边以及变形等。
本公开中的“约”,是指不严格限定界限,允许工艺和测量误差范围内的数值。
图1为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时序控制器、数据驱动器、扫描驱动器、发光驱动器和像素阵列,时序控制器分别与数据驱动器、扫描驱动器和发光驱动器连接,数据驱动器分别与多个数据信号线(D1到Dn)连接,扫描驱动器分别与多个扫描信号线(S1到Sm)连接,发光驱动器分别与多个发光信号线(E1到Eo)连接。像素阵列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Pxij,i和j可以是自然数,至少一个子像素Pxij可以包括电路单元和与电路单元连接的发光单元,电路单元可以至少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发光信号线连接。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时序控制器可以将适合于数据驱动器的规格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提供到数据驱动器,可以将适合于扫描驱动器的规格的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提供到扫描驱动器,可以将适合于发光驱动器的规格的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提供到发光驱动器。数据驱动器可以利用从时序控制器接收的灰度值和控制信号来产生将提供到数据信号线D1、D2、D3、……和Dn的数据电压。例如,数据驱动器可以利用时钟信号对灰度值进行采样,并且以像素行为单位将与灰度值对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数据信号线D1至Dn,n可以是自然数。扫描驱动器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接收时钟信号、扫描起始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S2、S3、……和Sm的扫描信号。例如,扫描驱动器可以将具有导通电平脉冲的扫描信号顺序地提供到扫描信号线S1至Sm。例如,扫描驱动器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导通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扫描起始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扫描信号,m可以是自然数。发光驱动器可以通过从时序控制器接收时钟信号、发射停止信号等来产生将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E2、E3、……和Eo的发射信号。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将具有截止电平脉冲的发射信号顺序地提供到发光信号线E1至Eo。例如,发光驱动器可以被构造为移位寄存器的形式,并且可以以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顺序地将以截止电平脉冲形式提供的发射停止信号传输到下一级电路的方式产生发射信号,o可以是自然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设置在显示基板出光面的第一功能层以及设置在显示基板背光面上的第二功能层。图2为一种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前的状态,图3为图2中显示基板的侧视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后的弯折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显示基板可以至少包括显示区域100、位于显示区域100一侧的绑定区域200以及位于显示区域100其它侧的边框区域30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100可以是平坦的区域,包括组成像素阵列的多个子像素Pxij,多个子像素Pxij配置为显示动态图片或静止图像,显示区域100可以称为有效区域(AA)。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基板可以是可变形的,例如卷曲、弯曲、折叠或卷起。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区域200可以包括沿着远离显示区域1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210、弯折区220和复合电路区230。走线区210可以连接到显示区域100,可以至少包括多条数据传输线,多条数据传输线被配置为连接显示区域的数据信号线。弯折区220可以连接到走线区210,可以包括设置有凹槽的复合绝缘层,被配置为将绑定区域通过弯折方式弯曲贴合到显示区域100的背面,使得绑定区域200可以在垂直于显示区域平面的方向上与显示区域100重叠。复合电路区230可以至少包括驱动芯片区和绑定引脚区,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简称IC)240可以绑定连接在驱动芯片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 Circuit,简称FPC)250可以绑定连接在绑定引脚区。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集成电路240可以通过各向异性导电膜或者其它方式绑定连接在驱动芯片区,集成电路240可以产生用于驱动子像素所需的驱动信号,并且可以将驱动信号提供给在显示区域100中的子像素。例如,驱动信号可以是驱动子像素发光亮度的数据信号。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绑定引脚区可以包括多个引脚(PIN),柔性电路板250可以绑定连接到多个引脚上。
图4为一种显示基板中显示区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显示基板可以包括以矩阵方式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至少一个像素单元P可以包括出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子像素P1、出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子像素P2和出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子像素P3。每个子像素可以均包括电路单元和发光单元,电路单元可以至少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数据信号线和发光信号线连接,像素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扫描信号线和发光信号线的控制下,接收数据信号线传输的数据电压,向发光单元输出相应的电流。每个子像素中的发光单元分别与所在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发光单元被配置为响应所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输出的电流发出相应亮度的光。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子像素P1可以是出射红色光线的红色子像素(R),第二子像素P2可以是出射蓝色光线的蓝色子像素(B),第三子像素P3可以是出射绿色光线的绿色子像素(G)。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子像素的形状可以是矩形状、菱形、五边形或六边形,三个子像素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或品字等方式排列,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四个子像素。例如,四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出射白色(W)光线的白色子像素。又如,四个子像素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和2个绿色子像素。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四个子像素可以采用水平并列、竖直并列、正方形或钻石形等方式排列,本公开在此不做限定。
图5为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等效电路示意图。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是3T1C、4T1C、5T1C、5T2C、6T1C、7T1C或8T1C结构。如图5所示,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7个晶体管(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和1个存储电容C,像素驱动电路分别与6个信号线(数据信号线D、第一扫描信号线S1、第二扫描信号线S2、发光信号线E、初始信号线INIT和第一电源线VDD)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像素驱动电路可以包括第一节点N1、第二节点N2和第三节点N3。其中,第一节点N1分别与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和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连接,第二节点N2分别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和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N3分别与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和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连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存储电容C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线VDD连接,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二节点N2连接,即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与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连接。
第一晶体管T1的栅电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连接,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INIT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扫描信号线S2时,第一晶体管T1将初始电压传输到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以使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的电荷量初始化。
第二晶体管T2的栅电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一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第二晶体管T2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信号线S1时,第二晶体管T2使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与第二极连接。
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与第二节点N2连接,即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与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一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三晶体管T3的第二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三晶体管T3可以称为驱动晶体管,第三晶体管T3根据其栅电极与第一极之间的电位差来确定在第一电源线VDD与第二电源线VSS之间流动的驱动电流的量。
第四晶体管T4的栅电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线S1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一极与数据信号线D连接,第四晶体管T4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四晶体管T4可以称为开关晶体管、扫描晶体管等,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一扫描信号线S1时,第四晶体管T4使数据信号线D的数据电压输入到像素驱动电路。
第五晶体管T5的栅电极与发光信号线E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线VDD连接,第五晶体管T5的第二极与第一节点N1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栅电极与发光信号线E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一极与第三节点N3连接,第六晶体管T6的第二极与发光单元EL的第一极连接。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可以称为发光晶体管。当导通电平发光信号施加到发光信号线E时,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通过在第一电源线VDD与第二电源线VSS之间形成驱动电流路径而使发光单元EL发光。
第七晶体管T7的栅电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线S2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一极与初始信号线INIT连接,第七晶体管T7的第二极与发光单元EL的第一极连接。当导通电平扫描信号施加到第二扫描信号线S2时,第七晶体管T7将初始电压传输到发光单元EL的第一极,以使发光单元EL的第一极中累积的电荷量初始化或释放发光单元EL的第一极中累积的电荷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EL可以是OLED,包括叠设的第一极(阳极)、有机发光层和第二极(阴极),或者可以是QLED,包括叠设的第一极(阳极)、量子点发光层和第二极(阴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EL的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线VSS连接,第二电源线VSS的信号为持续提供的低电平信号,第一电源线VDD的信号为持续提供的高电平信号。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是P型晶体管,或者可以是N型晶体管。像素驱动电路中采用相同类型的晶体管可以简化工艺流程,减少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提高产品的良率。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包括P型晶体管和N型晶体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晶体管T1到第七晶体管T7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或者可以采用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或者可以采用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简称LTPS),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采用氧化物半导体(Oxide)。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具有迁移率高、充电快等优点,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具有漏电流低等优点,将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和氧化物薄膜晶体管集成在一个显示基板上,形成低温多晶氧化物(LowTemperature Polycrystalline Oxide,简称LTPO)显示基板,可以利用两者的优势,可以实现低频驱动,可以降低功耗,可以提高显示品质。
下面以7个晶体管均为P型晶体管为例,像素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包括:
第一阶段A1,称为复位阶段,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一晶体管T1和第七晶体管T7导通。第一晶体管T1导通使得初始信号线INIT的初始电压提供至第二节点N2,对存储电容C进行初始化,清除存储电容中原有数据电压。第七晶体管T7导通使得初始信号线INIT的初始电压提供至OLED的第一极,对OLED的第一极进行初始化(复位),清空其内部的预存电压,完成初始化。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二晶体管T2、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断开,此阶段OLED不发光。
第二阶段A2、称为数据写入阶段或者阈值补偿阶段,第一扫描信号线S1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二扫描信号线S2和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数据信号线D输出数据电压。此阶段由于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为低电平,因此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一扫描信号线S1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导通。第二晶体管T2和第四晶体管T4导通使得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经过第一节点N1、导通的第三晶体管T3、第三节点N3、导通的第二晶体管T2提供至第二节点N2,并将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与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之差充入存储电容C,存储电容C的第二端(第二节点N2)的电压为Vd-|Vth|,Vd为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一晶体管T1和第七晶体管T7断开。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使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断开。
第三阶段A3、称为发光阶段,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第一扫描信号线S1和第二扫描信号线S2的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发光信号线E的信号为低电平信号,使第五晶体管T5和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一电源线VDD输出的电源电压通过导通的第五晶体管T5、第三晶体管T3和第六晶体管T6向OLED的第一极提供驱动电压,驱动OLED发光。
在像素驱动电路驱动过程中,流过第三晶体管T3(驱动晶体管)的驱动电流由其栅电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决定。由于第二节点N2的电压为Vdata-|Vth|,因而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为:
I=K*(Vgs-Vth)2=K*[(Vdd-Vd+|Vth|)-Vth]2=K*(Vdd-Vd)2
其中,I为流过第三晶体管T3的驱动电流,也就是驱动OLED的驱动电流,K为常数,Vgs为第三晶体管T3的栅电极和第一极之间的电压差,Vth为第三晶体管T3的阈值电压,Vd为数据信号线D输出的数据电压,Vdd为第一电源线VDD输出的电源电压。
图6为一种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后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显示面板可以至少包括显示区域100以及位于显示区域100一侧的绑定区域200,绑定区域200可以至少包括沿着远离显示区域1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210、弯折区220和复合电路区230,走线区210可以连接到显示区域100,弯折区220可以连接到走线区210,复合电路区230可以连接到弯折区220,弯折区220设置有弯折槽,弯折区220可以通过弯折方式使得复合电路区230贴合到显示区域100的背面,复合电路区230可以在垂直于显示区域平面的方向上与显示区域100重叠。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10、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出光面)上的第一功能层以及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二侧表面(背光面)上的第二功能层。第一功能层可以至少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上的偏光层20、设置在偏光层2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粘结层30、以及设置在粘结层3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盖板层40。第二功能层可以至少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二侧表面上的背膜层50、设置在背膜层5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散热层60、以及设置在散热层6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隔垫层7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偏光层20可以粘贴在显示基板10的第一侧表面上,偏光层20可以仅位于显示区域100和走线区21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简称PSA)将偏光层20粘贴在显示基板10的第一侧表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结层30被配置为将盖板层40粘贴在偏光层20上,粘结层30可以仅位于显示区域100和走线区210,盖板层40可以从显示区域100延伸到弯折区22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粘结层30可以采用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简称OCA),盖板层40可以采用盖板玻璃(Cover Glass,简称CG)或者具可挠特性的塑胶类无色聚酰亚胺(Colorless Polyimide,简称CPI)。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膜层50被配置为支撑显示基板10,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100和绑定区域200,绑定区域200的背膜层50开设有背膜开口50-1,背膜开口50-1的位置可以与弯折区220相对应,背膜开口50-1内的背膜层50被去掉,即绑定区域200的背膜层50分别设置在走线区210和复合电路区23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膜层50可以采用高分子的低模量膜材,如聚烯烃、聚酰亚胺及聚氨酯等柔性膜材。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散热层60被配置为散发显示基板工作过程中的热量,可以仅位于显示区域100和走线区21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散热层60可以包括沿远离盖板层40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散热层(图未示)和第二散热层(图未示),第一散热层可以包括网格胶层和缓冲层,缓冲层例如可以由泡棉材料制成,第二散热层可以包括铜箔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隔垫层(Spacer)70被配置为分别与走线区210的散热层60和复合电路区230的背膜层50贴合,可以仅位于显示区域100和走线区21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区220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上的保护胶层80,保护胶层80可以从走线区210延伸到复合电路区230,以包括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如图6所示,走线区210的保护胶层80可以位于偏光层20远离显示区域的一侧,复合电路区230的保护胶层80可以覆盖部分复合电路区23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复合电路区230的保护胶层80可以覆盖全部复合电路区230。保护胶层80可以为弯折圆弧区域提供保护。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层40为3D结构,盖板层40对应于弯折区220的一侧边缘设置为曲面,3D结构的显示面板有助于实现更窄边框,产品更美观,能够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6所示,在将盖板层40与显示基板10进行贴合时,位于绑定区220的保护胶层80容易粘贴到盖板层40的内侧表面上,需要将保护胶层80和盖板层40剥离开来,由此会带来额外时间和成本,且操作不当还可能导致显示基板10产生裂纹。一些技术中,在盖板层40内侧表面和保护胶层80之间预设第一距离a,第一距离a为盖板层40内侧表面和保护胶层80之间的最大距离,a的最小值约为1毫米,可以保证在将盖板层40与显示基板10贴合的过程中,保护胶层80不会粘贴到盖板层40上,避免了剥离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显示基板10出现裂纹。然而,这种设计增加了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域200一侧的边框厚度,显示面板不够美观。为了窄化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域200一侧的边框厚度,有些设计中会减薄靠近保护胶层80一侧的盖板层40边缘的厚度,然而,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减小边框厚度,但也会降低盖板层40的边缘强度,降低产品品质。
图7为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示意了显示面板10和盖板层40的位置关系。图8为图7中显示面板的盖板层的剖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显示面板可以呈圆形,盖板层40可以为3D结构的弧形盖板,盖板层40覆盖显示基板10。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盖板层40内侧表面和保护胶层80之间的第一距离a1的最小值约为1毫米,盖板层40边缘的厚度均为b1,b1约为1.1毫米,则在靠近绑定区220一侧,显示面板的边框厚度的最小值约为a1+b1=1+1.1=2.1毫米。在图8中,盖板层40的周向边缘为曲面,盖板层40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1约为0.9毫米。
图9为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示意了显示面板10和盖板层40的位置关系。图9与图7的区别在于,图9中减薄了盖板层40边缘靠近保护胶层80的两侧边缘处的厚度d1,盖板层40的边缘在其余位置的厚度仍为b1,由于图9中盖板层40为圆形,保护胶层80的两侧边缘处与盖板层4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最近,通过减薄盖板层40边缘靠近保护胶层80的两侧边缘处的厚度d1,可以相应降低绑定区220靠近盖板层40一侧的边缘与盖板层40边缘的内侧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a2,a2的最小值约为0.7毫米,则在绑定区220一侧,盖板层40的边框厚度的最小值约为a2+b1=0.7+1.1=1.8毫米。可见,通过减薄盖板层40边缘靠近保护胶层80的两侧边缘处的厚度d1,可以达到降低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的效果,但图9中盖板层40边缘最薄处的厚度d1仅为0.8毫米,导致盖板层40的强度较低。图9中盖板层40的曲面部分的曲率半径可以与图8中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显示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盖板层,所述盖板层的至少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出的显示面板,将盖板层至少靠近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有助于减薄位于弯折区一侧的边框厚度,通过设置弯折区在弯折后与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不仅能够利用盖板层的曲面对弯折区形成支撑,也进一步减小了显示面板位于弯折区一侧的边框厚度,使显示面板更加美观。解决了显示面板位于绑定区一侧的边框厚度较大的问题。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其他位置的边缘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弯折区在弯折后与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取消了第一距离,因此可以将盖板层在靠近弯折区一侧的边缘做局部增厚,在保证窄边框的同时可以增加盖板层的抗冲击性能,提升产品品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盖板层在其它位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盖板层在靠近弯折区一侧的边缘做局部增厚,在将盖板层在靠近弯折区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设置为更小的情况下,使得盖板层在靠近弯折区一侧的曲面的厚度整体较厚,可以增加盖板层的抗冲击性能,提升产品品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覆盖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走线区的所述盖板层为平面;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所述走线区的厚度,所述盖板层的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与覆盖所述走线区的平面形成凸台部。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偏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粘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盖板层;所述粘结层填充于所述凸台部。
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通过利用盖板层的靠近弯折区一侧的曲面与覆盖走线区的平面之间的高度差形成凸台部,并将粘结层填充于凸台部,能够减小显示基板和盖板层的靠近弯折区一侧的曲面之间的距离,在弯折区弯折之后,弯折圆弧区域更加贴近盖板层的曲面,可以减小位于弯折区的膜层积累的应力,有助于延长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区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保护胶层,所述保护胶层从所述走线区延伸到所述复合电路区,位于所述走线区的所述保护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所述保护胶层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背膜层、设置在所述背膜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散热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隔垫层。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膜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绑定区域,所述背膜层在与所述弯折区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背膜开口,所述背膜开口内的所述背膜层被去掉,暴露出所述显示基板的背光侧表面。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背膜开口两侧的所述背膜层的相对表面设置为倾斜表面,所述背膜层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
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背膜层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设置为10度。
图10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意了绑定区域弯折后的状态。如图10所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上,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以至少包括显示区域100以及位于显示区域100一侧的绑定区域200,绑定区域200可以至少包括沿着远离显示区域100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210、弯折区220和复合电路区230。在垂直于显示区域的平面上,显示面板可以包括显示基板10、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出光面)上的第一功能层以及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二侧表面(背光面)上的第二功能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第一功能层可以至少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上的偏光层20、设置在偏光层2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粘结层30、以及设置在粘结层3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盖板层40,盖板层40至少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与图6所示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内侧表面与弯折后位于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10相贴合,利用盖板层40的曲面部分的内侧表面与弯折后的显示基板10的弯折圆弧区域相贴合,能够实现对显示基板10的弯折圆弧区域的保护。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实施例第二功能层的结构可以与图6所示结构基本上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盖板层40的曲面部分的内侧表面与弯折后的显示基板10的弯折圆弧区域相贴合,大大缩小了显示面板在绑定区域一侧的边框厚度,显示面板的外形更加美观。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盖板层40可以包括平面区域和曲面区域,平面区域包括覆盖显示区域100和走线区210的盖板层40,曲面区域至少包括盖板层40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曲面。图11为图10中显示面板的俯视图,示意了显示基板10和盖板层40的位置关系,图11中显示面板呈圆形,盖板层40的曲面区域设置为环绕平面区域。图12为图11中显示面板的盖板层沿A-A向的剖视图。如图10至图12所示,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边缘的厚度b3可以设置为大于盖板层40在其他位置的边缘的厚度b4。盖板层40的边缘的厚度可以是盖板层40边缘靠近显示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与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图11中,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边缘的厚度b3约为1.7毫米,盖板层40的边缘在其他位置的厚度b4约为1.1毫米,由于盖板层40与位于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10相贴合,图11中盖板层40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近似等于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边缘的厚度b3,约为1.7毫米。图11中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比图7中所示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薄0.4毫米,图11中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比图9中所示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薄0.1毫米,且图11中的显示面板在绑定区220一侧的边框厚度更厚,图11中显示面板最薄的边缘的厚度仍达到1.1毫米,显示面板的边框更窄且抗冲击能力更好,产品品质更好。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可以呈其它形状,例如:三角形、四边形、椭圆形以及其他形状的多边形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盖板层40包含的曲面的数量及分布,例如,在显示面板为矩形的情况下,可以仅设置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为曲面,或者,可以设置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以及与弯折区220相邻的一侧或两侧的盖板层40为曲面,或者,可以设置盖板层40的周向边缘均为曲面,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盖板层40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R2可以小于盖板层40在其它位置的曲面区域的曲率半径R3。盖板层40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边缘的厚度b3更大,且盖板层40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更小,使得盖板层40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曲面的厚度要大于盖板层40在其它位置的曲面的厚度,弯折区220在弯折后与盖板层40的距离更近,与盖板层40的贴合面积更大,弯折后的形态更平缓,有助于减少位于弯折区220的膜层的应力累积,盖板层40可以更好地为位于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10提供支撑力。在图12中,R2约为0.85,R3约为0.9。可以根据需要设置b3、b4、R2和R3的值,以满足不同的边框厚度及盖板层强度的需求,通过调整盖板层40在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曲面区域的曲率半径R2,可以调整显示基板10和盖板层40在贴合位置处的形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曲面的厚度大于盖板层40在走线区210的厚度。盖板层40在曲面区域的厚度可以是盖板层40的外侧表面所在曲面的切面与对应的盖板层40的内侧表面所在曲面的切面之间的距离。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相比于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内侧表面,平面区域的盖板层40的内侧表面向远离显示基板10的一侧凸起,在曲面区域和平面区域之间形成凸台部,弯折后位于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10与曲面区域的盖板层40相贴合。结合图10和图12,盖板层40在走线区210的厚度为h,凸台部的厚度为H,靠近弯折区220一侧的盖板层40的曲面的厚度为h+H。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的弯折区220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一侧表面上的保护胶层80,保护胶层80可以从走线区210延伸到复合电路区230,以包括弯折区220的显示基板。如图10所示,走线区210的保护胶层80可以位于偏光层20远离显示区域100的一侧,复合电路区230的保护胶层80可以覆盖部分复合电路区230;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复合电路区230的保护胶层80可以覆盖全部复合电路区230。显示基板10在弯折后,保护胶层80与盖板层40的曲面的内侧表面相贴合,保护胶层80能够进一步为弯折圆弧区域提供保护。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绑定区域200还包括位于显示基板10第二侧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显示基板10第二侧表面上的背膜层50、设置在背膜层5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散热层60以及设置在散热层60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隔垫层70。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粘结层30可以填充于凸台部,凸台部的厚度H可以与粘结层30的厚度相等,粘结层30的厚度可以为粘结层30靠近显示基板10一侧的表面与远离显示基板10一侧的表面之间的距离。在将粘结层30填充于凸台部后,保护胶层8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刚好能够与盖板层40的曲面区域相贴合,可以减小显示基板10在弯折区220的变形,从而减小显示基板10在弯折区220的应力积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粘结层30和偏光层20设置为填充于凸台部,凸台部的厚度H可以设置为与粘结层30和偏光层20的厚度之和相等,并相应设置保护胶层80的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凸台部的厚度H、粘结层30的厚度、保护胶层80的厚度以及其它相关膜层的厚度等参数,使保护胶层80可以更好地贴设在盖板层40的曲面区域,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图13为在展平状态下背膜层与显示基板的夹角示意图。如图13所示,背膜层50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100和绑定区域200,背膜层50在与弯折区22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背膜开口50-1,背膜开口50-1内的背膜层50被去掉,即绑定区域200的背膜层50分别设置在走线区210和复合电路区230。位于背膜开口50-1两侧的背膜层50的相对表面可以设置为倾斜表面,背膜层50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显示基板10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β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膜层50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显示基板10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β可以设置为10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膜开口50-1可以通过激光划线成型工艺(laser patterning)进行制备,如图13所示,背膜层50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显示基板10的方向之间的第二夹角α可以作为形成背膜开口50-1时激光切割的角度,第二夹角α可以和第一夹角β互补。一些技术中,激光切割的第二夹角α约为155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α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160度且小于或等于175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夹角α可以设置为170度,从而在进行激光切割后可以得到如图13所示的背膜层50。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对背膜进行激光切割时的切割角度,使得背膜层50的倾斜表面相比于显示基板10的倾斜角度更陡峭,在弯折区220进行弯折时,弯折圆弧区域的弯折形态更易于与盖板层40的曲面进行贴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位于背膜开口50-1两侧的背膜层50的相对表面可以设置为倾斜的曲面或波浪形状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LED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公开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一侧的绑定区域,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沿着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方向依次设置的走线区、弯折区和复合电路区,所述弯折区被配置为通过弯折使所述复合电路区翻转到所述显示区域的背面;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包括显示基板、位于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盖板层,所述盖板层的至少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表面设置为曲面;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边缘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其他位置的边缘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层在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盖板层在其它位置的曲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覆盖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走线区的所述盖板层为平面;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盖板层在所述走线区的厚度,所述盖板层的靠近所述弯折区一侧的曲面与覆盖所述走线区的平面形成凸台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偏光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粘结层以及设置在所述粘结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所述盖板层;所述粘结层填充于所述凸台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出光侧表面上的保护胶层,所述保护胶层从所述走线区延伸到所述复合电路区,位于所述走线区的所述保护胶层设置在所述偏光层远离所述显示区域的一侧;所述弯折区在弯折后,所述保护胶层与所述盖板层的曲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平面内,所述绑定区域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包括设置在所述显示基板背光侧表面上的背膜层、设置在所述背膜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散热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层远离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隔垫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膜层设置在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绑定区域,所述背膜层在与所述弯折区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背膜开口,所述背膜开口内的所述背膜层被去掉,暴露出所述显示基板的背光侧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背膜开口两侧的所述背膜层的相对表面设置为倾斜表面,所述背膜层的倾斜表面与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之间的第一夹角设置为大于或等于5度且小于或等于20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1260722.1A 2022-10-14 2022-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497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0722.1A CN1154973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60722.1A CN1154973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7395A true CN115497395A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3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60722.1A Pending CN115497395A (zh) 2022-10-14 2022-10-1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739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7143B2 (en) Display device,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1398538B2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80190631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83211B (zh) 顯示裝置
US11637169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603697B1 (ko) 타일링 표시장치
CN10379462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1177648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a branched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0033365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131643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6072012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497395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158130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20894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ulti-screen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20039976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077283A (ko) 표시 장치
JP2008277047A (ja)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24060085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11937476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392979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79978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621311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253409A1 (en) Display panel,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230209792A1 (en) Display panel
US20230326929A1 (en) Display device using semiconductor light-emitting diod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