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95829A -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95829A
CN115495829A CN202211438681.0A CN202211438681A CN115495829A CN 115495829 A CN115495829 A CN 115495829A CN 202211438681 A CN202211438681 A CN 202211438681A CN 115495829 A CN115495829 A CN 115495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attached
point
lifting scaffold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43868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95829B (zh
Inventor
胡兆文
林炳云
许秀海
李庆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Hi Speed Dejia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Hi Speed De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Hi Speed Dejia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Hi Speed Dejia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43868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958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95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5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958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958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属于建筑信息数字化模型技术领域,包括依据结构模型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平面定位线并进行附着升降脚手架单元模型自动建模;进行竖向主框架、附墙支座和提升装置位置判定并自动建模,并提供建模方法对应的装置、终端及介质,本发明能够实现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的自动化建模并自动统计工程量,提高BIM建模效率,降低时间及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信息数字化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以BIM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不断得到深化应用,而BIM模型的建立是建筑行业数字化推广的前提条件。附着升降脚手架由于构件数量多,结构形式复杂,如果采用人工建立BIM模型,必然会耗时耗力并且难以保证模型建立的精度和准确度。目前市场上没有成熟的针对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自动化建模软件。通过利用DYNAMO可视化编程软件可以实现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的自动建模,但是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包括:
S1: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S2: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S3: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S2中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S4: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S2中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本发明载入的各种模型是参数化的构件模型的嵌套集合。
进一步地,S1包括:
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定位线生成: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单元模型,包括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将结构REVIT模型读取至DYNAMO中,读取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指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的基础上,保证在直线段上的分段点两侧有一端至其角点处的距离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的整倍数,同时分段点的个数综合考虑整体提升及提升机位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段点布置,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
阳角单元模型判定与布置:在DYNAMO中筛选出阳角角点,连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生成封闭的多边形,将定位线多边形的每个边沿S1中确定的定位线方向进行反向延伸,生成延伸线段,判断该延伸线段是否位于定位线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外,若是则该线段首端点即为阳角,在筛选出的阳角处以模型族定位点放置阳角单元模型,阳角单元模型中心定位点为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阳角单元模型长度为架体宽度的两倍;
非阳角单元模型布置: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左下方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读取定位线各组成线段,并判定该线段终点处是角点还是分段点,若是角点,则线段长度应在末端处减掉一个附着升降脚手架宽度的长度,沿定位线各线段依次放置至少一个单元模型,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完成标准长度单元模型放置后若仍有空余,则按照空余长度放置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
进一步地,S2包括:
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分组: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以逆时针为方向,沿定位线依次读取分段点、角点划分的每个直线段内的单元模型,并对直线段内的所有单元模型分组,分组原则为:将相邻无分段点的两个角点间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与分段点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两侧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5.4m;将单元模型长度列表的分组原则应用于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其中模型中起点的单元模型首端点和最后的单元模型末端点为同一点;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布置:确定单元模型分组列表中每组第一个单元模型末端点位置放置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判断分段点处悬挑长度,若分段点处悬挑长度大于2m,在相应分段点单元模型位置点处布置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最后删除各主框架位置点处对应的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中的杆件,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建模。
进一步地,S3包括:
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的布置: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S2中生成的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读取的位置点处放置首层附墙支座模型,判断竖向附墙支座是否与结构模型相连,若否,在相应附墙支座的位置点处放置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删除竖向附墙支座,生成首层附墙支座模型,获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的高程,遍历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列表,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置位置点处的距离,将首层附墙支座沿Z轴向上复制相应的距离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本发明所指水平附着支座是指固定于楼面上的附着支承系统,包括附着支座、悬挑结构、锚固螺栓。
进一步地,S4包括:
提升装置建模: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选择需要布置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类型,获取S2中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左或右间隔预设长度处布置提升装置模型;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高度,调整提升装置模型高度参数,完成提升装置模型建模。
需要说明的是提升装置包括:中心提升装置和偏心提升装置两种类型,中心提升装置包括:包括辅助立杆、上承重梁(辅助横向梁、辅助横梁、辅助吊点)下承载梁(辅助横向梁、辅助横梁、专向辅助吊点)、电动葫芦、导链。偏心提升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导链、上吊点桁架、下吊点桁架、提升支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装置,包括:
单元模型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支座悬挑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提升装置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执行上述的终端的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可以实现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的自动建模,提高BIM模型的建模效率,减少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有利于BIM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建筑行业的信息化转型。本发明所有附着升降脚手架构件的布置均符合安全要求,避免手动建模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不安全因素的出现,提高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的安全管理水平。此外,本发明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的平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阳角判断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单元模型布置完成后的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局部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平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偏心提升装置模型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创建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整体模型立体图;
其中,1、定位线;2、分段点;3、结构模型外边缘线;4、阳角单元模型;5、标准长度单元模型;6、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7、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8、附墙支座;9、偏心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下面对本发明中出现的关键术语进行解释。
Dynamo是一款可视化编程的插件,用于定义关系和创建算法,可以在三维空间中生成几何图形并进行数据处理。但是本发明的方法不局限于DYNAMO;所有应用本建模方法进行编程的程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DYNAMO的附着升降脚手架综合模型建模方法,目的是针对目前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建模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BIM模型自动建模方法,本方法通过自动读取需搭设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建筑外轮廓线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沿定位线自动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的BIM模型建立。
本发明实施的前提是REVIT中已经搭建好了结构模型,而本发明是在结构模型上为需要搭建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包括结构墙、结构柱、结构梁及悬挑结构等构件。
本发明载入的各种模型是参数化的构件模型的嵌套集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包括:
S1: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S2: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S3: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S2中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S4: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S2中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S1包括:
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定位线生成:如图2所示,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单元模型,包括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其中阳角单元模型长度为架体宽度的两倍,在本实施例中阳角单元模型为定值1400mm的模型;标准长度单元模型为长度为定值2000mm的模型,非标准长度为在建模过程中可根据需求进行长度设定的模型,其长度小于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将结构REVIT模型读取至DYNAMO中,读取结构模型外边缘线3,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指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本实施例中指定距离可以为400mm。在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的基础上,保证在直线段上的分段点2两侧有一端至其角点处的距离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的整倍数,同时分段点2的个数综合考虑整体提升及提升机位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段点布置,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分段点2处断开预设间距,如图2所示为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1;在本实施例中,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断开预设间距,且断开位置两端设置两个分段点2,断开位置的两个分段点2间的距离为预设间距,预设间距可以为300mm。
阳角单元模型判定与布置:在DYNAMO中筛选出阳角角点,利用Polygon节点连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1生成封闭的多边形,利用ExtendStart节点将定位线1多边形的每个边沿S1中确定的定位线1方向进行反向延伸,生成延伸线段,利用Polygon.ContainmentTest节点判断延伸出去的该延伸线段是否位于定位线1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外,若是则延伸线段首端点即为阳角,利用FamilyInstance.ByPoint节点在筛选出的阳角处放置阳角单元模型,在筛选出的阳角处以模型族定位点放置阳角单元模型,阳角单元模型中心定位点为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并读取以该阳角为终点的定位线1方向作为阳角单元模型布置方向,利用Setrotation节点调整阳角单元模型方向。如图3所示,由于S1中是按照逆时针方向布置定位线1的,所以生成的定位线1方向为该定位线遍历方向,例如定位线1是按照逆时针方向,其“线段O-P”的定位线方向为向左,向外延伸为向右,延伸得到的端点为Q,Q不在定位线1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内,判定P为阳角。如图4所示,圆圈标识处为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的位置。
如图5所示,非阳角单元模型布置:所述非阳角单元模型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5和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6,在阳角单元模型4布置完以后,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1左下方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读取定位线1被分段点、角点切割直线段的长度L,定位线被分段点、角点切割成一个个直线段,并判定该直线段终点处是角点还是分段点2,终点为逆时针遍历方向该直线段的末端,其中,直线段终点处为角点的情况包括:直线段两端均为角点、以及直线段起点为分段点且终点为角点两种情况,无论哪种情况均按照下列终点为角点的布置方法进行;直线段终点处为分段点的情况为线段起点为角点、终点为分段点。若是角点,则沿定位线依次放置N1个标准长度单元模型5,在放置完成的标准长度单元模型5后若仍有空余,则放置长度为L1的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6,N1取值(L-B)/A的整数部分,L1取值(L-B)/A的余数部分;若是分段点2,则沿定位线1依次放置N2个标准长度单元模型,在放置完成的标准长度单元模型5后若仍有空余,则放置长度为L2的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6,则N2取值L/A的整数部分,L2取值L/A的余数部分,其中,B为附着升降脚手架宽度,A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5长度,在本实施例中B=700mm,A=2000mm。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S2包括:
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分组: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以逆时针为方向,沿定位线依次读取S1中生成的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以及阳角单元模型位置点,生成位置点列表;利用Getparameter.Byname节点获取各位置点对应的单元模型长度,生成单元模型长度列表;利用Math.Sum节点及If节点,按长度列表依次累加单元模型长度进行求和,根据求和情况进行分组,分组原则为:分组原则为:将相邻无分段点的两个角点间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与分段点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两侧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5.4m;利用List.Map节点将单元模型长度列表的分组原则应用于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其中布置所有模型中起点的单元模型首端点和最后的单元模型末端点为同一点;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布置:确定单元模型分组列表中每组第一个单元模型末端点位置放置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判断分段点2处悬挑长度,若分段点2处悬挑长度大于2m,在相应分段点2单元模型位置点处布置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最后删除各主框架位置点处对应的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中的架体构件,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如图6所示。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模型平面图如图7所示。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S3包括:
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的布置:如图8所示,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利用Element.GetLocation节点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S2中生成的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读取的位置点处放置首层附墙支座模型,判断竖向附墙支座是否与结构模型相连,若否,在相应附墙支座的位置点处放置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删除原有的竖向附墙支座,生成首层附墙支座模型,利用Level.Elevation节点获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的高程,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置位置点处的距离,具体为获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7”至“标高10”的高程,并形成标高列表;利用Levels及Function Apply节点利用循环语句遍历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列表,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置位置点处的距离,即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标高7”的距离。最终利用Elements.CopyByVector节点将首层附墙支座沿Z轴向上复制相应的距离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利用Elements.CopyByVector节点将首层附墙支座沿Z轴向上复制相应的距离即可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8模型如图8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指水平附着支座是指固定于楼面上的附着支承系统,包括附着支座、悬挑结构、锚固螺栓。
可选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S4包括:
提升装置建模: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利用FamilyType节点选择需要布置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类型,利用Element.GetLocation节点获取S2中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左或右间隔预设长度处布置提升装置模型;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高度,利用Element.SetParameterByName节点调整提升装置模型高度参数,完成提升装置模型建模。在本实施例中,预设长度为300mm。
需要说明的是提升装置包括:中心提升装置和偏心提升装置两种类型,中心提升装置包括:包括辅助立杆、上承重梁(辅助横向梁、辅助横梁、辅助吊点)下承载梁(辅助横向梁、辅助横梁、专向辅助吊点)、电动葫芦、导链。偏心提升装置包括:电动葫芦、导链、上吊点桁架、下吊点桁架、提升支座。采用S4的方法对两种类型的提升装置进行建模,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偏心提升装置9为例,生成的提升装置模型如图9所示。
将S1-S4生成的所有模型汇总,最终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综合模型的自动创建,完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综合模型整体模型如图10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装置,包括:
单元模型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支座悬挑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提升装置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该终端可以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
其中,该终端系统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通信单元。其中,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处理器的执行指令,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终端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当存储器中的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以下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处理器为存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终端的各种功能和/或处理数据。所述处理器可以由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简称IC)组成。
通信单元,用于建立通信信道,从而使所述存储终端可以与其它终端进行通信。接收其他终端发送的用户数据或者向其他终端发送用户数据。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可包括本发明提供的各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accessmemory,简称:RAM)等。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如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第二终端、网络终端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或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S2: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S3: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S2中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S4: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S2中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包括:
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定位线生成: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单元模型,包括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将结构REVIT模型读取至DYNAMO中,读取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指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的基础上,保证在直线段上的分段点两侧有一端至其角点处的距离为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长度的整倍数,同时分段点的个数综合考虑整体提升及提升机位数量的前提下进行分段点布置,将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
阳角单元模型判定与布置:在DYNAMO中筛选出阳角角点,连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生成封闭的多边形,将定位线多边形的每个边沿S1中确定的定位线方向进行反向延伸,生成延伸线段,判断该延伸线段是否位于定位线围绕的多边形区域外,若是则该延伸线段首端点即为阳角,在筛选出的阳角处以模型族定位点放置阳角单元模型,阳角单元模型中心定位点为非防护侧水平杆件中心点,阳角单元模型长度为架体宽度的两倍;
非阳角单元模型布置:以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左下方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读取定位线各组成线段,并判定该线段终点处是角点还是分段点,若是角点,则线段长度应在末端处减掉一个附着升降脚手架宽度的长度,沿定位线各线段依次放置至少一个单元模型,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完成标准长度单元模型放置后若仍有空余,则按照空余长度放置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包括:
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分组: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以逆时针为方向,沿定位线依次读取分段点、角点划分的每个直线段内的单元模型,并对直线段内的所有单元模型分组,分组原则为:将相邻无分段点的两个角点间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与分段点构成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7m;将角点两侧的直线段内的连续多个单元模型进行分组,并保证每个分组内单元模型长度累加值不大于5.4m;将单元模型长度列表的分组原则应用于单元模型位置点列表,其中模型中起点的单元模型首端点和最后的单元模型末端点为同一点;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布置:确定单元模型分组列表中每组第一个单元模型末端点位置放置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判断分段点处悬挑长度,若分段点处悬挑长度大于2m,在相应分段点单元模型位置点处布置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最后删除各主框架位置点处对应的S1中生成的单元模型中的杆件,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建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3包括:
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的布置: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S2中生成的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读取的位置点处放置首层附墙支座模型,判断竖向附墙支座是否与结构模型相连,若否,在相应附墙支座的位置点处放置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删除竖向附墙支座,生成首层附墙支座模型,获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的高程,遍历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楼层标高列表,求取各标高高程至放置位置点处的距离,将首层附墙支座沿Z轴向上复制相应的距离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包括:
提升装置建模:在需要布置附着升降脚手架模型的REVIT结构模型中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选择需要布置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类型,获取S2中生成的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读取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位置点并在左或右间隔预设长度处布置提升装置模型;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架体高度,调整提升装置模型高度参数,完成提升装置模型建模。
6.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元模型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标准长度单元模型、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和阳角单元模型;利用DYNAMO读取建筑的结构模型外边缘线,生成建筑外轮廓线;将建筑外轮廓线向外偏移一定距离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内轮廓线;根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的长度确定附着升降脚手架分段点坐标,使内轮廓线在分段点处断开预设间距,生成附着升降脚手架布置定位线;识别该定位线的阳角角点坐标,并布置阳角单元模型,同时以定位线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且沿逆时针方向,避开阳角单元模型,优先布置标准长度单元模型,用非标准长度参数化单元模型填补线段末端的空缺;
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在DYNAMO中读取生成的单元模型,以定位线的左下角角点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将生成的单元模型进行分组,保证各分组单元模型最大长度之和满足规范要求,将各分组的第一个单元模型中的末端点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同时,将分区段末端悬挑长度大于规范要求的分段点处的架体构件,替换为导轨架及竖向主框架模型;
支座悬挑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竖向附墙支座模型及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在DYNAMO中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在生成的导轨架模型平面位置楼层标高以下一定距离外立面处放置附墙支座模型,对不能在外立面设置附墙支座的位置点,替换为一定长度的水平附着支座结构模型,并固定在结构模型的楼面标高地面上,生成首层附墙支座,读取附着升降脚手架高度范围内的各个楼层标高及外立面状态,将首层附墙支座依次复制到各个楼层相应位置即可完成附着升降脚手架附墙支座模型建模;
提升装置建模模块,用于载入附着升降脚手架提升装置模型,在DYNAMO中设定提升装置类型,并以左下角角点处为起点,沿逆时针方向依次在生成的相应导轨模型位置点处间隔预设长度放置设定类型的提升装置。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终端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
CN202211438681.0A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Active CN1154958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8681.0A CN11549582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438681.0A CN11549582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5829A true CN115495829A (zh) 2022-12-20
CN115495829B CN115495829B (zh) 2023-02-24

Family

ID=85116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438681.0A Active CN115495829B (zh) 2022-11-17 2022-11-17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95829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6335A (zh) * 2023-01-06 2023-04-04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附着升降作业防护平台力学建模方法
CN116341061A (zh) * 2023-03-10 2023-06-27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图纸生成方法
CN116883609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的cad结构平面快速转三维模型方法
CN116933369A (zh) * 2023-08-01 2023-10-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扣件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N116933370A (zh) * 2023-08-01 2023-10-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盘扣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4908A (zh) * 2010-04-27 2010-09-08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剪力墙大模板和剪力墙大模板体系
WO2010118503A1 (en) * 2009-04-15 2010-10-21 Richard Norman Systems for cost-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CN109829214A (zh) * 2019-01-21 2019-05-31 广东星层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智能设计方法
CN112347677A (zh) * 2020-11-10 2021-02-09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构建技术支撑的装配式幕墙整体提升安装施工方法
KR20210085584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주식회사 메인소프트 비계 모델링 방법 및 컴퓨터프로그램
CN113721903A (zh) * 2021-08-05 2021-11-30 安徽建工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Revit与Dynamo的预制构件模型建模方法
US20220350938A1 (en) * 2021-05-03 2022-11-03 Veev Group,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 design of building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18503A1 (en) * 2009-04-15 2010-10-21 Richard Norman Systems for cost-effective concent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olar energy
CN101824908A (zh) * 2010-04-27 2010-09-08 中建七局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剪力墙大模板和剪力墙大模板体系
CN109829214A (zh) * 2019-01-21 2019-05-31 广东星层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的附着升降脚手架智能设计方法
KR20210085584A (ko) * 2019-12-31 2021-07-08 주식회사 메인소프트 비계 모델링 방법 및 컴퓨터프로그램
CN112347677A (zh) * 2020-11-10 2021-02-09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bim模型构建技术支撑的装配式幕墙整体提升安装施工方法
US20220350938A1 (en) * 2021-05-03 2022-11-03 Veev Group, Inc.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fficient design of buildings
CN113721903A (zh) * 2021-08-05 2021-11-30 安徽建工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基于Revit与Dynamo的预制构件模型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兆文: "悬挑脚手架特殊部位挑梁设计与施工", 《CNKI》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06335A (zh) * 2023-01-06 2023-04-04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附着升降作业防护平台力学建模方法
CN115906335B (zh) * 2023-01-06 2023-05-30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附着升降作业防护平台力学建模方法
CN116341061A (zh) * 2023-03-10 2023-06-27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图纸生成方法
CN116341061B (zh) * 2023-03-10 2024-03-29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ynamo的图纸生成方法
CN116933369A (zh) * 2023-08-01 2023-10-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扣件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N116933370A (zh) * 2023-08-01 2023-10-24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盘扣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N116933370B (zh) * 2023-08-01 2024-02-02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盘扣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N116933369B (zh) * 2023-08-01 2024-02-09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扣件式脚手架智能化精确建模的算量系统和方法
CN116883609A (zh) * 2023-09-07 2023-10-13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的cad结构平面快速转三维模型方法
CN116883609B (zh) * 2023-09-07 2023-11-21 山东高速德建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dynamo的cad结构平面快速转三维模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95829B (zh) 2023-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95829B (zh) 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dynamo建模方法、装置、终端及介质
CN114722446B (zh) 一种基于dynamo的模板系统竖向支撑建模方法
CN109680959B (zh)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楼梯预埋件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06296779A (zh) 一种三维模型渲染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3887031A (zh) 幕墙施工的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182727A (zh) 建筑工程的支撑件自动布设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510520A (zh) 梁配筋视图编辑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91159A (zh) 预留预埋件的设计方法及装置
CN115048704A (zh) 基于Revit的桥梁下部结构建模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329096A (zh) 三维巷道模型生成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526007B (zh) 附着升降脚手架Robot力学建模方法、装置、终端
CN110657855B (zh) 土方量测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69348B (zh) 基于bim技术的暗挖隧道大曲线转弯处钢格栅布置方法
CN114892688B (zh) 一种边坡锚杆框架梁的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3378271B (zh) 群塔安装高度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07554B (zh) 一种基于bim的装配支撑件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4969948A (zh) 预埋件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4444185A (zh) 原位标注的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255047A (zh) 框架梁布设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61240A (zh) 二次构件的算量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82686B (zh) 生成通道模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668079B (zh) 楼梯跑道模型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CN117407964B (zh) 基于二三维交互的明挖隧道基坑bim参数化设计方法
CN115422644A (zh) 一种基于网络地图服务的路基断面快速构建方法
CN117556639B (zh) 基于复杂坡面交线自动定位技术的三维边坡坡面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