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87456B - 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87456B
CN115487456B CN202210989387.2A CN202210989387A CN115487456B CN 115487456 B CN115487456 B CN 115487456B CN 202210989387 A CN202210989387 A CN 202210989387A CN 115487456 B CN115487456 B CN 1154874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tank
foam
compressed air
liquid
fire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3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87456A (zh
Inventor
刘江涛
洪建刚
邓巍
欧涛
房喆
彭志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3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874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874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74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874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874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0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 A62C31/12Nozz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re-extinguishing for delivering foam or atomised foa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2Mask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BDEVICES,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LIFE-SAVING
    • A62B18/00Breathing masks or helmets, e.g.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hemical agents or for use at high altitudes or incorporating a pump or compressor for reducing the inhalation effort
    • A62B18/08Component parts for gas-masks or gas-helmets, e.g. windows, straps, speech transmitters, signal-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1/00Delivery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
    • A62C31/28Accessories for delivery devices, e.g. sup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37/0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 A62C37/36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 A62C37/38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 A62C37/40Control of fire-fighting equipment an actuating signal being generated by a sensor separate from an outlet device by both sensor and actuator, e.g. valve, being in the danger zone with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sensor and actuat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防器材领域,公开了一种灭火装置,其包括用于储存水的第一液罐、用于储存泡沫原液的第二液罐、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的第一高压气瓶和用于喷射压缩空气泡沫的喷枪,第一高压气瓶内的压缩空气能够输送至第二液罐,第二液罐内的泡沫原液能够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连同部分压缩空气输送至第一液罐以与水共同混合成压缩空气泡沫,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喷枪能够在打开时将第一液罐内的压缩空气泡沫喷射。本发明的灭火装置可在非使用状态下将各种灭火原料分别独立储存,并可在使用时将各种灭火原料即时快速混合以形成质量稳定且灭火性能更强的压缩空气泡沫,从而可极大延长灭火装置的寿命和提高灭火效果。

Description

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灭火器为普通泡沫灭火器,其筒身内装有碳酸氢钠和发沫剂的混合溶液,并设有一个装有硫酸铝水溶液的玻璃瓶内胆。在进行灭火时,通过将筒身倒转,可使混合溶液与硫酸铝水溶液混合以形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泡沫,通过将其喷射至可燃物上,可隔绝空气,降低温度,从而破坏燃烧条件以实现灭火效果。
对于上述普通泡沫灭火器而言,其喷射出的泡沫的质量直接影响灭火效果,但受限于该灭火器的自身结构,其喷射出的泡沫的发泡性能不够稳定,因此该灭火器的灭火效果仍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至少一种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能够在非使用状态下将各种灭火原料分别独立储存,并在使用时将各种灭火原料即时快速混合以形成质量稳定且灭火性能更强的压缩空气泡沫,从而达到延长灭火装置的寿命和提高灭火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包括用于储存水的第一液罐、用于储存泡沫原液的第二液罐、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的第一高压气瓶和用于喷射压缩空气泡沫的喷枪,所述第一高压气瓶内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输送至所述第二液罐,所述第二液罐内的所述泡沫原液能够在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连同部分所述压缩空气输送至所述第一液罐以与水共同混合成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在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喷枪能够在打开时将所述第一液罐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喷射。
可选地,所述第二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一液罐内,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
第一过液管,从所述第一液罐的外部延伸至连通所述第一液罐,以至少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水输送至所述第一液罐;
第二进液管,从所述第一液罐的外部伸入至所述第一液罐并与所述第二液罐连通,以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泡沫原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液罐;
第二出液管,设有单向阀且连通所述第一液罐和所述第二液罐,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液罐内的所述泡沫原液输送至所述第一液罐。
可选地,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从所述第一过液管的管壁伸出且与所述喷枪连通的喷射旁路,所述第一液罐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液管的部分管段和所述喷射旁路输送至所述喷枪。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液罐内的端部管口设有能够在所述压缩空气泡沫通过时加强所述压缩空气泡沫的混合程度的管口网孔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液管中串接有发泡管,所述发泡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液罐内的端部和连接有所述喷射旁路的位置之间,所述发泡管内形成有能够在所述压缩空气泡沫通过时加强所述压缩空气泡沫的混合程度的发泡管混合腔。
可选地,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设有阀体的补气管,所述补气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液罐和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在所述阀体的关闭状态下,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湿式压缩空气泡沫,在所述阀体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液罐内未参与混合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补气管输送至所述发泡管混合腔,以使得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干式压缩空气泡沫。
可选地,所述发泡管的管壁形成有连通所述发泡管混合腔的发泡管进气口,所述补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发泡管进气口连通,以使得在所述阀体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液罐内未参与混合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以垂直于所述发泡管的轴线方向进入所述发泡管混合腔。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液管形成为硬质管,所述第一过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液罐内的管段穿连固定所述第二液罐。
可选地,所述第二液罐的腔体形成为具有环状截面的环状柱腔体,所述环状柱腔体的内环周壁限定出过液管连接孔,所述第一过液管位于所述第一液罐内的管段通过穿连所述过液管连接孔以固定所述第二液罐。
可选地,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与所述第一液罐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液罐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与大气连通的出气口;
在通过所述第一过液管向所述第一液罐注入所述水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在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向所述第二液罐注入所述泡沫原液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在不执行注水和注泡沫原液操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液管从所述第一液罐的顶壁穿入至所述第一液罐的内腔底部设置,所述第二液罐设置在所述第一液罐的内腔底部,所述第二进液管的一端穿连至所述第二液罐的顶壁,所述第二出液管从所述第二液罐的底壁伸出设置,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第一气管,所述第一气管的两端分别穿连所述第一高压气瓶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液罐的顶壁。
可选地,所述灭火装置还包括供氧呼吸模块,所述供氧呼吸模块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灭火装置中拆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本发明的灭火装置闲置时,可通过第一液罐、第二液罐和第一高压气瓶分别独立储存水、泡沫原液和压缩空气这些灭火原料,与直接储存由水、泡沫原液和压缩空气按照一定配比混合而成的压缩空气泡沫相比,独立储存情况下的灭火原料的保质期更长,可极大延长灭火装置的寿命。而在灭火时,通过使第一高压气瓶向第二液罐内输送压缩空气,可使第二液罐内的泡沫原液在气压作用下连同部分压缩空气输送至与第一液罐内的水进行混合,从而可混合形成压缩空气泡沫并通过喷枪喷射,即实现各种灭火原料的即时快速混合,形成质量稳定且灭火性能更强的压缩空气泡沫,与现有的普通泡沫灭火器相比,可极大提升灭火效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灭火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灭火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的灭火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灭火装置
1 第一液罐 2 第二液罐
3 第一高压气瓶 4 第二高压气瓶
5 喷枪 6 呼吸面罩组件
7 第一过液管 8 第二进液管
9 第二出液管 10 喷射旁路
11 发泡管 12 补气管
13 三通球阀 14 直通球阀
15 安全阀 16 第一气管单向阀
18 第一过液管单向阀
19 第二进液管单向阀 20 第二出液管单向阀
21 第一减压器 22 第二减压器
23 装置壳体 24 背带组件
231 脚座 232 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火装置100,能够在使用时喷射出压缩空气泡沫,该压缩空气泡沫是在灭火装置100内通过将一定配比的水、泡沫原液和压缩空气充分混合后形成。
具体地,灭火装置100包括用于储存水的第一液罐1、用于储存泡沫原液的第二液罐2、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的第一高压气瓶3和用于喷射压缩空气泡沫的喷枪5。其中,第一高压气瓶3内的压缩空气能够输送至第二液罐2,第二液罐2内的泡沫原液能够在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连同部分压缩空气输送至第一液罐1以与水共同混合成压缩空气泡沫,在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喷枪5能够在打开时将第一液罐1内的压缩空气泡沫喷射。
通过上述设置,当本发明的灭火装置100闲置时(即未用于灭火时),可通过第一液罐1、第二液罐2和第一高压气瓶3分别独立储存水、泡沫原液和压缩空气这些灭火原料,与直接储存压缩空气泡沫相比,独立储存情况下的灭火原料的保质期更长,可极大延长灭火装置的寿命。例如,泡沫原液在单独储存情况下的保质期大部分是三年,有的甚至可达十年,而泡沫原液与水混合后的保质期则通常只有三个月。
此外,在灭火时,通过使第一高压气瓶3向第二液罐2内输送压缩空气,可使第二液罐2内的泡沫原液在气压作用下连同部分压缩空气输送至与第一液罐1内的水进行混合,从而可混合形成压缩空气泡沫并通过喷枪5喷射,即实现各种灭火原料的即时快速混合,形成质量稳定且灭火性能更强的压缩空气泡沫。在扑灭同级别火灾时,压缩空气泡沫比传统的水泡沫节省水量超过50%,节省泡沫原液量超过30%,同时灭火效能提高30%以上,因此本发明的灭火装置100不仅能节省灭火原料,还能极大提升灭火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将第二液罐2设置在第一液罐1内,以缩减灭火装置100的整体外形体积,提高其便携性。基于此液罐布置方式,为实现水和泡沫原液在灭火装置100闲置时能够分别独立储存以及在灭火装置100使用时能够即时快速混合,可设置如下的管路结构。
具体地,灭火装置100还可包括第一过液管7、第二进液管8和第二出液管9。其中,第一过液管7从第一液罐1的外部延伸至连通第一液罐1,以至少能够从外部将水输送至第一液罐1,优选地,第一过液管7中设有第一过液管单向阀18,以防止第一液罐1内的液体逆流。第二进液管8从第一液罐1的外部伸入至第一液罐1并与第二液罐2连通,以能够从外部将泡沫原液输送至第二液罐2,优选地,第二进液管8中设有第二进液管单向阀19,以防止第二液罐2内的液体逆流。第二出液管9设有单向阀(即图1所示的第二出液管单向阀20)且连通第一液罐1和第二液罐2,以能够将第二液罐2内的泡沫原液输送至第一液罐1,且能够通过第二出液管单向阀20防止第一液罐1内的液体逆流至第二液罐2。
可见,通过设置第一过液管7和第二进液管8,可相应地向第一液罐1注水以及向第二液罐2注泡沫原液,在第二液罐2未通入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单凭泡沫原液的压力无法顶开第二出液管单向阀20而进入第一液罐1,且由于设有第二出液管单向阀20,第一液罐1内的液体无法逆流至第二液罐2,因此可确保在灭火装置100的闲置状态下,第一液罐1内的水和第二液罐2内的泡沫原液互不干涉,从而能够稳定地相互独立储存。
在一种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从第一过液管7的管壁伸出且与喷枪5连通的喷射旁路10,在灭火时,形成在第一液罐1内的压缩空气泡沫能够依次通过第一过液管7的部分管段和喷射旁路10输送至喷枪5。换言之,第一液罐1的注水和排出压缩空气泡沫均通过第一过液管7输送实现,可节省灭火装置100中的管路设置,从而简化灭火装置100的管路结构。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液罐1的注水和排出压缩空气泡沫也可通过不同的管路输送实现,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内的端部管口设有管口网孔结构,在灭火时,形成在第一液罐1内的压缩空气泡沫需通过管口网孔结构进入第一过液管7,管口网孔结构能够对通过的压缩空气泡沫起到加强其混合程度的作用,从而使得灭火装置100能够喷射出质量更好的压缩空气泡沫,进一步提升灭火效果。另一方面,在通过第一过液管7向第一液罐1注水的过程中,管口网孔结构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可将水中的污物拦截以防止其继续流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过液管7中串接有发泡管11,该发泡管11设置在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内的端部和连接有喷射旁路10的位置之间,并且发泡管11内形成有发泡管混合腔。当压缩空气泡沫通过第一过液管7进入发泡管混合腔后,可在发泡管混合腔内进行加强混合,提高混合程度,从而使得灭火装置100能够喷射出质量更好的压缩空气泡沫,进一步提升灭火效果。例如,可在发泡管混合腔内设置迂回式流道,迂回式流道的长度较大,可适当延长压缩空气泡沫的逗留时间,从而在喷射之前使其进行充分混合。或者,可在发泡管混合腔内设置多个相互交错流道,当不同流道内的压缩空气泡沫流动至流道交叉位置时,两股或多股压缩空气泡沫可产生碰撞,从而加强混合程度。总之,发泡管混合腔可被设计成具有特殊的形状以加强压缩空气泡沫的混合程度,至于具体形状如何,本发明不作限制。
上述的管口网孔结构和发泡管11既可择一设置,也可同时设置。
在管口网孔结构和发泡管11择一设置的情况下,压缩空气泡沫在被喷射之前可历经两次混合,第一次发生在泡沫原液从第二液罐2进入第一液罐1的瞬间,在第一液罐1内的压力作用下,泡沫原液与水初步混合以形成压缩空气泡沫,第二次发生在压缩空气泡沫通过管口网孔结构或发泡管11的过程中。
在管口网孔结构和发泡管11同时设置的情况下,参照图1,压缩空气泡沫在被喷射之前可历经三次混合,第一次发生在泡沫原液从第二液罐2进入第一液罐1的瞬间,在第一液罐1内的压力作用下,泡沫原液与水初步混合以形成压缩空气泡沫,第二次发生在压缩空气泡沫通过管口网孔结构的过程中,第三次发生在压缩空气泡沫通过发泡管11的过程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设有阀体(例如图1所示的直通球阀14)的补气管12,该补气管1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液罐1和发泡管混合腔。在阀体的关闭状态下,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压缩空气不能通过补气管12进入发泡管混合腔,因此发泡管混合腔内的压缩空气泡沫的发泡倍数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此时发泡管混合腔内的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湿式压缩空气泡沫。在阀体的打开状态下,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压缩空气能够通过补气管12输送至发泡管混合腔,可提升发泡管混合腔内的压缩空气泡沫的发泡倍数,从而使得发泡管混合腔内的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干式压缩空气泡沫。
可见,本实施例的灭火装置100可根据不同的火灾场景快速切换所使用的压缩空气泡沫的实际类型,从而更有针对性、更高效地进行灭火。
进一步地,参照图1,发泡管11的管壁形成有连通发泡管混合腔的发泡管进气口,补气管12的一端与发泡管进气口连通且另一端与第一液罐1连通,从而在阀体的打开状态下,使得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压缩空气能够以垂直于发泡管11的轴线方向进入发泡管混合腔,即压缩空气能够以垂直交叉的方式进入发泡管混合腔,可更有效地提高压缩空气泡沫的发泡倍数,以产生更多的干式压缩空气泡沫。
在一种实施例中,将第一过液管7设置成硬质管,使其具备较高的强度,从而可利用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内的管段穿连固定第二液罐2,以省去设置专用的液罐固定结构,简化灭火装置100的整体结构,同时,使得第一液罐1的内部储液空间更大。
例如,参照图1,第一过液管7可设置为贯穿第二液罐2的顶壁和底壁,以将第二液罐2整体穿连固定。或者,可将第二液罐2的腔体设置为具有环状截面的环状柱腔体,该环状柱腔体的内环周壁限定出过液管连接孔,此时,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内的管段通过穿连过液管连接孔以固定第二液罐2。在采用第二种方式固定第二液罐2的情况下,由于第二液罐2在生产成型后便相应形成有可密封的环状柱腔体和过液管连接孔,因此通过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内的管段穿连过液管连接孔之后,无须对该穿连位置进行额外的密封处理,从而有利于简化装配工艺。
在一种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三通阀(例如图1所示的三通球阀13),该三通阀包括与第一液罐1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二液罐2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与大气连通的出气口。在通过第一过液管7向第一液罐1注入水的过程中,可将三通阀切换至注水档位,此时第一进气口与出气口导通,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阻断导通,以防止第一液罐1内的压力过高。在通过第二进液管8向第二液罐2注入泡沫原液的过程中,可将三通阀切换至注泡沫原液档位,此时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导通,第一进气口与出气口阻断导通,以防止第二液罐2内的压力过高。在不执行注水和注泡沫原液操作的状态下,可将三通阀切换至关闭档位,此时第一进气口与出气口阻断导通,第二进气口与出气口阻断导通。例如,在注水和注泡沫原液操作均完成后,可将三通阀切换至关闭档位,若此时不开启第一高压气瓶3,便可实现水和泡沫原液的密封储存。在采用三通球阀13的情况下,可通过转动三通球阀13的把手切换不同的档位。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一过液管7从第一液罐1的顶壁穿入至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设置,第二液罐2设置在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第二进液管8的一端穿连至第二液罐2的顶壁,第二出液管9从第二液罐2的底壁伸出设置,灭火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气管,第一气管的两端分别穿连第一高压气瓶3的出气端和第二液罐2的顶壁。
在本实施例的布置方式下,第一高压气瓶3输出的压缩空气能够从第二液罐2的内腔顶部对泡沫原液形成较强压力,迫使泡沫原液快速输出至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从而优先在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与水混合而形成压缩空气泡沫,紧接着,压缩空气泡沫能够快速地从第一过液管7位于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的端部管口进入第一过液管7,从而能够通过喷枪5快速喷射以进行高效灭火。此外,使第一过液管7穿入至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的另一好处在于,可保证第一液罐1内的压缩空气泡沫余量尽可能少,从而使得压缩空气泡沫的喷射量基本与第一液罐1的容量相匹配,减少浪费。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一高压气瓶3内的压缩空气输送至第二液罐2之前,通常需要对压缩空气进行降压处理,为此,参照图1,可在第一高压气瓶3的输出气管(下文称为第一气管)中设置第一减压器21,通过第一减压器21的降压处理,可使进入第二液罐2的压缩空气的气体压力符合工作要求。此外,还可在第一气管中设置第一气管单向阀16,以防止压缩空气从第二液罐2逆流至第一高压气瓶3。
另外,参照图1,可在第一液罐1的外壁上设置安全阀15,该安全阀15用于限制第一液罐1内的最大工作压力,当第一液罐1内的气压超过预设的最大工作压力时,安全阀15自动打开泄压,将第一液罐1内的气压始终维持在安全范围内,以此实现过载保护。
在一种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供氧呼吸模块,该供氧呼吸模块设置为能够从灭火装置100中拆出。在一些无须采用供氧呼吸模块的场合,可将供氧呼吸模块拆出以减轻消防人员的负重,使消防人员携带灭火装置100时更加省力。
参照图1,供氧呼吸模块包括第二高压气瓶4、呼吸面罩组件6、第二气管、第二气管单向阀17和第二减压器22,在将供氧呼吸模块从灭火装置100中拆出时,意味着需要将第二高压气瓶4、呼吸面罩组件6、第二气管、第二气管单向阀17和第二减压器22均拆出,因此可大大减轻灭火装置100的重量。
具体地,第二高压气瓶4内储存有高压氧气,第二气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高压气瓶4和呼吸面罩组件6连通,第二气管中设有第二减压器22,第二减压器22能够在氧气输送至呼吸面罩组件6之前对其进行降压处理,使氧气压力符合正常呼吸要求。
在一种实施例中,灭火装置100还包括装置壳体23、背带组件24、脚座231和提手232。其中,装置壳体23为灭火装置100中的部件的主要安装载体,例如可用于固定安装第一液罐1、第一高压气瓶3、第二高压气瓶4、三通球阀13、直通球阀14、背带组件24、脚座231和提手232等不同部件。背带组件24包括背板和背带,背板可根据人体工学结构进行设计以增强背负者的舒适性,背带的长度可根据现场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脚座231可设置为能够根据现场环境相互独立地调节高度,以保证灭火装置100能够稳定放置在地面。此外,消防人员可通过抓住提手232以将灭火装置100整体拿起。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100)包括:
第一液罐(1)、第二液罐(2)、第一高压气瓶(3)、喷枪(5),分别用于储存水、储存泡沫原液、储存压缩空气和喷射压缩空气泡沫,所述第二液罐(2)设置在所述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
第一过液管(7)、第二出液管(9)、喷射旁路(10)、第一气管,所述第一过液管(7)从所述第一液罐(1)的顶壁穿入至所述第一液罐(1)的内腔底部设置,以至少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水输送至所述第一液罐(1),所述第一过液管为硬质管且位于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管段穿连固定所述第二液罐(2);所述第二出液管(9)从所述第二液罐(2)的底壁伸出设置;所述喷射旁路(10)从所述第一过液管(7)的管壁伸出且与所述喷枪(5)连通;所述第一气管的两端分别穿连所述第一高压气瓶(3)的出气端和所述第二液罐(2)的顶壁;
所述第一高压气瓶(3)内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气管输送至所述第二液罐(2),在所述压缩空气的压力作用下,所述第二液罐(2)内的所述泡沫原液能够连同部分所述压缩空气通过所述第二出液管(9)输送至所述第一液罐(1)以与所述水共同混合成所述压缩空气泡沫,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能够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过液管(7)的部分管段和所述喷射旁路(10)输送至所述喷枪(5),所述喷枪(5)能够在打开时将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喷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100)还包括第二进液管(8),所述第二进液管(8)从所述第一液罐(1)的外部伸入至所述第一液罐(1)并与所述第二液罐(2)连通,以能够从外部将所述泡沫原液输送至所述第二液罐(2),第二出液管(9)设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液管(7)位于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端部管口设有能够在所述压缩空气泡沫通过时加强所述压缩空气泡沫的混合程度的管口网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液管(7)中串接有发泡管(11),所述发泡管(11)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液管(7)位于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端部和连接有所述喷射旁路(10)的位置之间,所述发泡管(11)内形成有能够在所述压缩空气泡沫通过时加强所述压缩空气泡沫的混合程度的发泡管混合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100)还包括设有阀体的补气管(12),所述补气管(12)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液罐(1)和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在所述阀体的关闭状态下,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湿式压缩空气泡沫,在所述阀体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通过所述补气管(12)输送至所述发泡管混合腔,以使得所述发泡管混合腔内的所述压缩空气泡沫形成为干式压缩空气泡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管(11)的管壁形成有连通所述发泡管混合腔的发泡管进气口,所述补气管(12)的一端与所述发泡管进气口连通,以使得在所述阀体的打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液罐(1)内未参与混合的所述压缩空气能够以垂直于所述发泡管(11)的轴线方向进入所述发泡管混合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罐(2)的腔体形成为具有环状截面的环状柱腔体,所述环状柱腔体的内环周壁限定出过液管连接孔,所述第一过液管(7)位于所述第一液罐(1)内的管段通过穿连所述过液管连接孔以固定所述第二液罐(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包括与所述第一液罐(1)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液罐(2)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与大气连通的出气口;
在通过所述第一过液管(7)向所述第一液罐(1)注入所述水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在通过所述第二进液管(8)向所述第二液罐(2)注入所述泡沫原液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导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在不执行注水和注泡沫原液操作的状态下,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出气口阻断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液管(8)的一端穿连至所述第二液罐(2)的顶壁。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100)还包括供氧呼吸模块,所述供氧呼吸模块设置为能够从所述灭火装置(100)中拆出。
CN202210989387.2A 2022-08-17 2022-08-17 灭火装置 Active CN1154874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87.2A CN115487456B (zh) 2022-08-17 2022-08-17 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387.2A CN115487456B (zh) 2022-08-17 2022-08-17 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7456A CN115487456A (zh) 2022-12-20
CN115487456B true CN115487456B (zh) 2023-12-26

Family

ID=8446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387.2A Active CN115487456B (zh) 2022-08-17 2022-08-17 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8745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9278A1 (en) * 2012-09-30 2014-03-30 L'air Liquide -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Fire suppression system for biomass storage
CN107088281A (zh) * 2017-06-12 2017-08-25 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背负式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111111064A (zh) * 2020-01-13 2020-05-08 磐龙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液与水分开储存的泡沫喷雾灭火系统
CN212298525U (zh) * 2020-06-09 2021-01-05 江苏思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829278A1 (en) * 2012-09-30 2014-03-30 L'air Liquide - Societe Anonyme Pour L'etude Et L'exploitation Des Procedes Georges Claude Fire suppression system for biomass storage
CN107088281A (zh) * 2017-06-12 2017-08-25 广东瑞霖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背负式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CN111111064A (zh) * 2020-01-13 2020-05-08 磐龙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泡沫液与水分开储存的泡沫喷雾灭火系统
CN212298525U (zh) * 2020-06-09 2021-01-05 江苏思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态二氧化碳存储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87456A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2001B2 (en) Fire suppre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foam
CN202892721U (zh) 压缩空气泡沫喷淋灭火装置
US6109359A (en) Compressed air foam system
US4345654A (en) Pneumatic atomizing fire fighting supply truck
CN108525166A (zh) 一种利用液氮的泡沫产生方法及其应用和灭火方法
US6089324A (en) Cold compressed air foam fire control apparatus
US9248460B2 (en) Apparatus for regulating two-phase flow and portable atomizer based on two-phase flow
US2020023045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ducing an Extinguishing Foam Containing an Extinguishing Gas
CN203154684U (zh) 消防车用压缩气体泡沫灭火系统
CN203694477U (zh) 泡沫式消防灭火装置
CN115487456B (zh) 灭火装置
KR101520770B1 (ko) 압축공기포 소화기
US7021391B2 (en) Portable fire fighting system and extinguisher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9392636U (zh) 一种高倍泡沫灭火系统
CN209500601U (zh) 一种带压气体泡沫灭火装置
CN206867540U (zh) 一种背负式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KR20200103432A (ko) 다기능 진화기
CN205287333U (zh) 单元式电动cafs灭火装置
CN207221153U (zh) 一种便携式预混合压缩空气泡沫灭火装置
KR102205276B1 (ko) 2차 발포가 가능한 소화기구
KR200390186Y1 (ko) 공기호흡기장착 소화약제겸용장치
CN110368625A (zh) 一种负压式三相泡沫推车灭火器
JP2000140143A (ja) 携帯式ウォーターミスト消火装置
CN203090324U (zh) 一种多功能压缩空气泡沫消防枪
CN207614220U (zh) 一种背负式灭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