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9364A -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9364A
CN115479364A CN202110669532.4A CN202110669532A CN115479364A CN 115479364 A CN115479364 A CN 115479364A CN 202110669532 A CN202110669532 A CN 202110669532A CN 115479364 A CN115479364 A CN 1154793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fluorine pump
temperature
compressor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953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可兄
李杏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953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93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6Remote control
    • F24F11/58Remote control using Internet commun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5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riable-flow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介质及产品,所述空调控制方法通过自空调启动时即对室内外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在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值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基于氟泵进行制冷(此时氟泵开启而压缩机关闭),然后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氟泵工作的持续时长,使得在室外低温和室内温度差距大的情况下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时,即使是停止压缩机工作,通过氟泵也能达到制冷的效果;同时空调器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是维持氟泵工作状态,还是结束氟泵工作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通过氟泵而不是压缩机进行制冷,从而在整体的制冷过程中很好地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

Description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空调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现有的空调器,若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开启制冷模式,通常还是需要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通过冷凝、节流、蒸发等过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而未能做到充分利用外环境温度低时的优势进行制冷,从而反映出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旨在解决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设有氟泵的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
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模式,则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一时长后,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否,则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切换为基于压缩机的制冷方式。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是,则持续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直至监测到所述室外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执行所述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二时长后,关闭所述氟泵,以进入制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所述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控制所述氟泵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并执行所述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控制所述氟泵启停的电控装置,所述氟泵与所述压缩机并联,
所述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氟泵开启,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与压缩机并联的电磁阀,
所述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包括:
开启所述氟泵、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并接通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并使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内外温度监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
氟泵制冷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温度变化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模式,则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控制程序,空调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空调控制方法通过自空调启动时即对室内外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在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值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基于氟泵进行制冷(此时氟泵开启而压缩机关闭),然后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氟泵工作的持续时长,使得在室外低温和室内温度差距大的情况下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时,即使是停止压缩机工作,通过氟泵也能达到制冷的效果;同时空调器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是维持氟泵工作状态,还是结束氟泵工作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通过氟泵而不是压缩机进行制冷,从而在整体的制冷过程中很好地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解决了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发明通过自空调器启动时刻起开始监测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在监测到室内外温差达到预设差值阈值时,直接进入氟泵制冷状态,使得就算是在室内外环境温差较大时重新启动此前长时间停止工作的空调器,空调器也能够先开启氟泵,压缩机和四通阀部件进出口处因长时间停止工作而存在的大量液态冷媒也能通过氟泵带动循环,通过室内外风机换热一定时间后,可以很好的避免液击或者压机启动异常以及损坏部件等现象,从而避免了因内外环境温差导致的冷媒迁移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状态,解决了现有的空调器中因内外环境温差导致的冷媒迁移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状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中一具体实施例的逻辑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中一空调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第四实施例中另一空调器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随着空调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式各样的空调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现有的空调器,若是在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开启制冷模式,通常还是需要通过开启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对冷媒进行压缩,并通过冷凝、节流、蒸发等过程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而未能做到充分利用外环境温度低时的优势进行制冷,从而反映出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自空调启动时即对室内外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在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值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基于氟泵进行制冷(此时氟泵开启而压缩机关闭),然后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氟泵工作的持续时长,使得在室外低温和室内温度差距大的情况下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时,即使是停止压缩机工作,通过氟泵也能达到制冷的效果;同时空调器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是维持氟泵工作状态,还是结束氟泵工作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通过氟泵而不是压缩机进行制冷,从而在整体的制冷过程中很好地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解决了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调器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可选的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设备。
图中未示的,空调器还可包括以下部件:
压缩机(空调系统心脏,用于压缩和输送冷媒)、四通阀(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切换)、冷凝器/蒸发器(制冷作为冷凝端,对冷媒起到散热作用,制热时作为蒸发端,对冷媒起到吸热作用)、外风机(带动室外空气经过换热器,起到加强吸收或者释放热量的作用)、内风机(带动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起到加强吸收或者释放热量的作用)和氟泵(起到使液态冷媒循环推动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空调器结构并不构成对空调器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调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空调器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调控制程序,并执行下述空调控制方法中的操作。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参照图2,图2为空调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设有氟泵的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室外温度指的是空调器所在的室外环境的温度,室内温度指的是空调器所在的室内环境的温度。空调器中通常包括如下等的部件:压缩机(空调系统心脏,用于压缩和输送冷媒)、四通阀(实现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切换)、冷凝器和蒸发器(制冷作为冷凝端,对冷媒起到散热作用,制热时作为蒸发端,对冷媒起到吸热作用)、外风机(带动室外空气经过换热器,起到加强吸收或者释放热量的作用)、内风机(带动室内空气经过换热器,起到加强吸收或者释放热量的作用)。空调器常规的基于压缩机的制冷机制为:压缩机压缩排出的气体经过四通阀到冷凝器,经过散热冷凝过程后到节流阀部件进行节流降温降压,变成低压冷媒进到蒸发器进行吸热蒸发,再经过四通阀回到压缩机进行压缩,反复循环。
而本方案在常规的空调器中增设有氟泵,可实现除基于压缩机进行制冷的方式外的基于氟泵进行制冷的方式。
具体地,空调器自启动后就开始监测运行过程中的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以为后续的步骤提供判断依据。
步骤S20,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本方案适用于室外低温环境,因此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差通常指的是较高的室内温度于较低的室内温度之间的差值,当然不排除特殊情况下,会存在较低的室内温度与较高的室外温度的情况。
预设温差阈值指的是用于判定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之间的差值的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具体地,若是此前空调已停机较长时间,在空调器自启动时即监测到室内外环境温差达到预设温度阈值,说明此时空调的启动环境中室内外环境温差较大,若是此时直接启动压缩机,则可能因为冷媒迁移现象(当系统长时间停止工作下,压缩机和四通阀部件进出口存在大量液态冷媒)导致压缩机开启异常,甚至会损坏零部件。因此,本实施例中采取空调器启动后先不开启压缩机,而是先开启氟泵以进行氟泵循环的方式带动冷媒循环,通过室内外风机换热一定时间后,可以很好地避免液击或者压机启动异常以及损坏部件等现象。氟泵开启后,空调器通过氟泵把室外的液态冷媒泵到室内侧,在室内风机驱动换热下,冷媒被室内高环境温度吸热蒸发,再回到冷凝器,通过室外风机驱动与室外低环温换热冷凝,如此不断循环,达到低温制冷的目的。在氟泵工作过程中,空调器中的压缩机需关闭。
步骤S30,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模式,则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空调器在开启后即会进入制冷或制热的运行模式,该运行模式的确定方式可以是空调器预设的默认运行模式、沿用上次启动时的运行模式,或是用户于此次开启时重新指定的运行模式。本实施例仅讨论空调器在此次启动后所确定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的情况。
在空调器当前的运行模式为制冷运行模式时,则在其开启氟泵后持续监测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具体的变化情况可包括上升、下降以及保持不变。在不同的变化情况下,处于制冷模式的空调器控制氟泵的开启时长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需要说明的时,无论空调器在此次启动后所确定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还是制热模式,步骤S10和S20中所体现的技术内容均适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自空调启动时即对室内外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并在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值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基于氟泵进行制冷(此时氟泵开启而压缩机关闭),然后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下根据室内温度的变化情况控制氟泵工作的持续时长,使得在室外低温和室内温度差距大的情况下空调器进入制冷模式时,即使是停止压缩机工作,通过氟泵也能达到制冷的效果;同时空调器可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是维持氟泵工作状态,还是结束氟泵工作状态,使得空调器能够在合理的时间段内通过氟泵而不是压缩机进行制冷,从而在整体的制冷过程中很好地起到了节能降耗的作用,解决了室外低温环境下空调器制冷所造成的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另外,本发明通过自空调器启动时刻起开始监测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并在监测到室内外温差达到预设差值阈值时,直接进入氟泵制冷状态,使得就算是在室内外环境温差较大时重新启动此前长时间停止工作的空调器,空调器也能够先开启氟泵,压缩机和四通阀部件进出口处因长时间停止工作而存在的大量液态冷媒也能通过氟泵带动循环,通过室内外风机换热一定时间后,可以很好的避免液击或者压机启动异常以及损坏部件等现象,从而避免了因内外环境温差导致的冷媒迁移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状态,因此还能解决现有的空调器中因内外环境温差导致的冷媒迁移影响到压缩机的正常状态的问题。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的步骤包括:
步骤S31,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一时长后,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步骤S32,若否,则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切换为基于压缩机的制冷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第一时长指的是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开启氟泵后的氟泵开启时长,该时长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如可设置为3分钟。预设温度阈值指的是持续开启氟泵所对应的温度值,该值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置,例如5摄氏度等。
具体地,空调器自启动后开启氟泵持续运行时长达到预设第一时长时,判断此时的室外环境温度是否不大于上述温度阈值。若空调器监测到此时的室外环境大于上述温度阈值,则说明此时采用氟泵进行制冷这一方式的制冷效果已无法满足实际的制冷需求,需要切换回常规的压缩机制冷方式。
进一步地,步骤S31之后,还包括:
步骤S33,若是,则持续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步骤S34,直至监测到所述室外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执行所述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若空调器监测到此时的室外环境小于或等于上述温度阈值,则说明此时采用氟泵进行制冷这一方式的制冷效果暂时还能够满足实际的制冷需求,还可以继续采用氟泵制冷的方式。在此情况下氟泵的工作时长就会在原先的预设第一时长的基础上延长,直至用户手动进行切换或是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达到切换条件。此时空调器依然持续监测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以便在室外温度变化为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及时切换制冷方式。
即使在特殊环境下,室外环境较低情况还需要开制冷,本实施例通过氟泵循环系统,在停止压缩机工作也能达到制冷的效果,这样可以很好的起到了节能降耗作用,同时也能避免在低环温制冷可能带来的凝露问题以及造成压缩机回液液击的伤害。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20之后,还包括:
步骤A1,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二时长后,关闭所述氟泵,以进入制热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说明空调器在启动后所确定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下的处理方式。制热模式指的是空调器常规的制热模式。具体说明如下:压缩机压缩排出的气态冷媒,经过四通阀换向直接到室内测进行散热冷凝,变成高压高温液态冷媒,经过节流阀部件节流变成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再到室外蒸发侧进行蒸发换热,然后经过四通阀回到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反复循环。预设第二时长指的是空调器在制热模式下开启氟泵后的氟泵开启时长,
空调器自启动后若进入制热模式,但此时的室内外温差又达到上述温差阈值,则此时空调器并不直接开启压缩机进行制热,而是先开启氟泵,并保持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让氟泵联合其他部件(如内外风机)进行氟泵循环机制,运行时间持续上述第二时长,以消除冷媒迁移所带来的影响,运行时长达到上述第二时长时,即可将氟泵关闭,重新开启压缩机以切换回常规的制热模式。
进一步地,步骤S20之前,还包括:
步骤B1,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所述步骤B1之后,还包括:
步骤B2,若否,则控制所述氟泵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并执行所述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启动并初次开启氟泵后,持续监测室内外的环境温度,以实时判断室内环境温度与室外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值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若空调器在启动之初所判断得到的结果时此时的室内外环境温度差值未达到预设温度阈值(也即是此时的室内外环境温差较小),说明此时无需考虑冷媒迁移的影响,照常开启压缩机等部件而保持氟泵处于关闭状态,以依旧按照当前的制冷或制热运行模式基于压缩机进行制冷或制热。
作为一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空调器自启动之初确定制冷或制热运行模式后,持续监测室外环境温度T4和室内温度T1的值。
当空调器开启制冷模式时,通过判定室外环境温度T4以及室内环境温度T1和进入氟泵循环温度TS设定值的关系:
室外环境温度T4≤T1-10℃时,氟泵,内风机以及外风机同时开启,当开启运行3分钟后,若检测到T4≤TS,继续开启氟泵循环系统,此时电子膨胀阀开度最大,通过氟泵把室外的液态冷媒泵到室内侧,在室内风机驱动换热下,冷媒被室内高环境温度吸热蒸发,再回到冷凝器,通过室外风机驱动与室外低环温换热冷凝,如此不断循环,达到低温制冷的目的;若T4>TS时,氟泵停止工作,同时压缩机开启,进入常规压缩机制冷循环系统,进行相应的制冷调节工作;
当空调器开启制热模式时,通过判定室外环境温度T4以及室内环境温度T1和进入氟泵循环温度TS设定值的关系:室外环境温度T4≤T1-10℃时,氟泵,内风机以及外风机同时开启,当开启运行3分钟后,直接进入常规的制热模式进行制热运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控制所述氟泵启停的电控装置,所述氟泵与所述压缩机并联,所述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1,基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氟泵开启,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由压缩机1、四通阀2、蒸发器3、冷凝器4、内风机5、外风机6、电子膨胀阀7、过滤器8和氟泵9组成。通过在系统中增加氟泵9,其中氟泵9与压缩机1并联设计在空调器系统中,可通过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启停控制。氟泵循环系统至少由冷凝器4、内风机5、外风机6、电子膨胀阀7和氟泵9,空调器在进入氟泵循环系统工作时,控制电子膨胀阀7的开度,通过氟泵9把室外的液态冷媒泵到室内侧,在室内风机5驱动换热下,冷媒被室内高环境温度吸热蒸发,再回到冷凝器4,通过室外风机6驱动与室外的低环境温度进行换热冷凝。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与压缩机并联的电磁阀,
所述开启所述氟泵4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的步骤包括:
步骤S212,开启所述氟泵、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并接通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并使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另一种简易结构如图5所示,考虑到压缩机关闭后仅靠氟泵将冷媒泵向室外侧的能力有限,可能会出现泵向外侧的冷媒量过少的情况,因此在次设计中增加氟泵9。图中所示的空调系统由压缩机1、四通阀2、蒸发器3、冷凝器4、内风机5、外风机6、电子膨胀阀7、过滤器8、氟泵9和电磁阀10组成,其中氟泵9连接在冷凝器出口处。通过并联压缩机1管路上增加电磁阀10,并且氟泵9的启停时电磁阀随之开闭。通过电控装置(图中未示出)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氟泵9的启停进行控制。在氟泵9开启后,电磁阀10支路随之接通,此时即可增加一条冷媒流经的通路,以增大冷媒的流量,进而保证基于氟泵的制冷方式的制冷效果。
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控制装置,所述空调控制装置包括:
内外温度监测模块100,用于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
氟泵制冷控制模块200,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温度变化获取模块300,用于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模式,则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
可选地,所述氟泵制冷控制模块300包括:
第一时长判断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一时长后,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制冷方式切换单元,用于若否,则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切换为基于压缩机的制冷方式。
可选地,所述氟泵制冷控制模块300还包括:
氟泵制冷持续单元,用于若是,则持续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室外温度监测单元,用于直至监测到所述室外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执行所述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
第二时长持续模块,用于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二时长后,关闭所述氟泵,以进入制热模式。
可选地,所述氟泵制冷控制模块200还包括:
温差阈值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所述空调控制装置还包括:
氟泵持续关闭模块,用于若否,则控制所述氟泵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并执行所述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控制所述氟泵启停的电控装置,所述氟泵与所述压缩机并联,
所述氟泵制冷控制模块200包括:
氟泵并联制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氟泵开启,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与压缩机并联的电磁阀,
所述氟泵制冷控制模块200包括:
电磁阀并联单元,用于开启所述氟泵、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并接通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并使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
空调器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控制程序,其中空调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空调控制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空调控制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所实现的方法可参照本发明空调控制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空调器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应用于设有氟泵的空调器,所述空调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空调器启动后,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
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
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冷模式,则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室外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基于所述变化情况控制所述氟泵的开启时长的步骤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一时长后,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
若否,则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以切换为基于压缩机的制冷方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是,则持续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直至监测到所述室外温度不大于预设温度阈值,执行所述关闭所述氟泵并开启所述压缩机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空调器当前处于制热模式,则控制所述空调器基于所述氟泵持续制冷预设第二时长后,关闭所述氟泵,以进入制热模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之间的温差达到预设温差阈值时,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
所述判断所述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之间的温差是否达到预设温差阈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否,则控制所述氟泵处于关闭状态,进入制冷或制热模式,并执行所述监测所述空调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步骤。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控制所述氟泵启停的电控装置,所述氟泵与所述压缩机并联,
所述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氟泵开启,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均处于开启状态,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中还包括与压缩机并联的电磁阀,
所述开启所述氟泵并控制所述空调器中的压缩机处于关闭状态的步骤包括:
开启所述氟泵、所述空调器中的内风机和外风机,并接通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以基于所述氟泵进行制冷,并使所述空调器中的冷媒流经所述电磁阀所在通路。
8.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调控制程序,空调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调控制程序,空调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110669532.4A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54793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532.4A CN115479364A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9532.4A CN115479364A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364A true CN115479364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20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9532.4A Pending CN115479364A (zh) 2021-06-16 2021-06-16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93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8972B (zh) 空调器制热化霜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00594348C (zh) 解除制冷启动的优化控制
US8925337B2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having free-cooling pump-protection sequences
EP2122273B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and methods having free-cooling pump starting sequences
CN101611275B (zh)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方法和系统
CN109405353B (zh) 回油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存储介质和三管制空调系统
CN105180372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023515B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制冷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2066496A (zh) 一种蒸发冷机组、其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CN114440392A (zh) 空调器和空调器控制方法
CN110762914A (zh) 控制压缩机加热带的方法
EP3667203A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JP2000046423A (ja) 自然循環式冷房装置
CN111609520A (zh) 变频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5479364A (zh) 空调控制方法、空调器、可读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17934A (zh) 双循环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双循环制冷系统
CN113048716B (zh) 控制方法和冰箱
CN107202460A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39345A (zh) 回油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060069714A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압축기 토출온도 상승 억제 방법
CN117685702B (zh) 一种制热设备启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KR102213634B1 (ko) 냉장고 및 그 운전방법
KR20150019206A (ko) 냉장고 운전 제어방법
CN113048717B (zh) 制冷控制方法和冰箱
CN117847939A (zh)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