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9323A -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9323A
CN115479323A CN202110665923.9A CN202110665923A CN115479323A CN 115479323 A CN115479323 A CN 115479323A CN 202110665923 A CN202110665923 A CN 202110665923A CN 115479323 A CN115479323 A CN 115479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air outlet
wind guide
bla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59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代科
吴波
王锡栋
万博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59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9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9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8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 F24F1/0284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air supply means, e.g. fan casings, internal dampers or ducts with horizontally arranged fan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29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out or mutual arrangement of components, e.g. of compressors or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 F24F1/032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323Self-contained 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i.e. with all apparatus for treatment installed in a common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26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 F24F2013/143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characterised by actuating means with electric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风机组件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机;和具有多个导风叶片的导风叶片机构,安装在出风口内,多个导风叶片的摆动路径上设有无遮挡位置和第一摆动位置,无遮挡位置和第一摆动位置之间具有设定的摆动角度,多个导风叶片位于第一摆动位置时,出风口内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二过风孔,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使得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确保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更顺利地向外吹送出,改善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向风机内部的安装间隔内回流而引起的喘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组件和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一种空调器,其上具有导风叶片机构。导风叶片机构包括驱动杆和多个导风叶片,驱动杆驱动导风叶片转动。
发明内容
一种空调器,导风叶片机构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内。导风叶片机构的多个导风叶片上布满格栅孔,多个导风叶片摆动至共面时布满风机的出风口,实现无风感出风。但是,风机的贯流风轮在此模式转动过程中,贯流风轮的两端会出现喘振问题。
分析原因发现:贯流风轮的两端和蜗壳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间隔,风机出风口中心区域的风量远大于左右两端区域的风量,无风感模式或接近无风感模式(导风叶片自沿前后方向布置(即: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或向右转动较大角度(如80~100度)时),导风叶片形成的出风阻力较大,出风口左右两端区域的风在出风口中部区域风的压迫下,会朝后向贯流风轮的两端和蜗壳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隔处发生回流,从而引起贯流风轮的两端喘振(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或向右摆动较小角度时则不存在喘振问题)。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机组件,能够解决贯流风轮的两端喘振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风机组件,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机;和具有多个导风叶片的导风叶片机构,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内,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的摆动路径上设有无遮挡位置和第一摆动位置,所述无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一摆动位置之间具有设定的摆动角度,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内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摆动角度可以为80~100度。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并布满所述出风口;其中,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的孔径为a,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的孔径为b,且a小于b。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格栅孔的孔径自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向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逐渐增大。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并布满所述出风口;其中,任一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上还布置有辅助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上的辅助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过风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相配合,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在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方向上: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的尺寸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的尺寸,使得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口壁之间具有过风间隔,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口壁相配合,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与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过风间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长度方向、另一个为宽度方向。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任一导风叶片一一对应地均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方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相配合,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之间具有过风间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与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过风间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长度方向、另一个为宽度方向。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与所述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5。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任一所述导风叶片的中部宽度为D1、两侧宽度为D2,D1:D2不小于1.5。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大于3mm;在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大于4mm。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包括贯流风轮和蜗壳。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机组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摆动至第一摆动位置时,出风口内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一过风孔,出风口内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二过风孔,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使得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确保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更顺利地向外吹送出,改善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向安装间隔内回流而引起的喘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接水盘、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导风板机构和导风叶片机构未示出;
图2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的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导风板机构已示出;
图3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左端与左侧板相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右端与左侧板相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导风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导风板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中导风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风叶片机构一使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中接水盘、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相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接水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冷凝水流向;
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的导风板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的导风板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3中的导风板再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朝上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朝向前下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水平向前出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一种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
图21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
图22至图24为图21所示空调器中,不同类型导风叶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另一种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
图26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26所示空调器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功能板处于第三位置;
图28为图26所示空调器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功能板处于第四位置。
其中,图1至图2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200接水盘,210排水槽,220安装壁,230导水凸台,300第一风机组件,310贯流风轮,311辅助过风孔,320蜗壳,321蜗舌,322出风口,323进风口,324围板,325阶梯面,326预定位凸点,327螺孔,328限位孔,330导风叶片机构,331导风叶片,3311第一铰接部,3312第二铰接部,332驱动杆,3321第二配合部,3322第一避让部,3323第二避让部,333第二电机,334摆杆,340加热装置,341限位柱,342安装板,343通孔,344预定位孔,350第一过风间隔,360功能件,361功能板,362第一限位部,363第二限位部,400导风板机构,410导风板,411降噪孔,420第一电机,430安装框,431延伸板,432安装座,500面框,510面板,511风口,1000第一换热器,1010第一子换热器,1020第二子换热器,1100格栅孔,1200格栅孔。
10导风叶片,20出风口,30贯流风轮,40导风板。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接水盘、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导风板机构和导风叶片机构未示出。图2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的左视结构剖视示意图,导风板机构已示出。图3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左端与左侧板相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加热装置的右端与左侧板相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导风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导风板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中导风叶片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风叶片机构一使用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整体式空调器中接水盘、第一子蒸发器和第二子蒸发器相组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9中接水盘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冷凝水流向。图1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整体式空调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导风板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的导风板另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3中的导风板再一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朝上出风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朝向前下侧出风的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3所示的整体式空调器出风口水平向前出风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一种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图21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图22至图24为图21所示空调器中,不同类型导风叶片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5为另一种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图26为本发明一种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图26所示空调器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功能板处于第三位置。图28为图26所示空调器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箭头表示风流向,功能板处于第四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底盘、接水盘200、第一风机组件300、导风板机构400、面框500、面板510、中隔板、隔音层、后围板、第二风机组件、电控盒、压缩机、第一换热器1000、第二换热器、壳体和保温层。中隔板安装在底板上、并分隔底盘成内侧安装区和外侧安装区,接水盘200安装在内侧安装区,第一风机组件300安装在接水盘200上,导风板机构400安装在第一风机组件300的出风口322处,第一换热器1000安装在第一风机组件300的进风口323处,隔音层设置在中隔板上,后围板安装在外侧安装区,第二风机组件安装在后围板围成的区域内,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二风机组件的后侧、并安装在后围板上,压缩机和电控盒安装在中隔板和后围板之间,壳体安装在底盘上,中隔板、第一风机组件300和后围板处于壳体的内侧,面框500安装在壳体的前侧,面板510安装在面框500上,面板510上方的面框500上设置有风口511,导风板机构400位于风口511内。保温层设置在第一风机组件300与壳体之间。底盘和壳体构成机壳,机壳和压缩机、第一换热器1000和第二换热器等部件构成机体。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风机组件300包括贯流风轮310、蜗壳320、加热装置340和导风叶片机构330,风机包括贯流风轮310和蜗壳320。
如图1和图2所示,蜗壳320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蜗舌321和围板324,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左右相对设置,贯流风轮310可转动地横置安装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围板324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第一侧板的后板边和上板边通过围板324与第二侧板的后半边和上板边对应连接,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围板324共同合围成了过风通道和开口,开口朝向前侧,蜗舌321设置为位于过风通道内,并且蜗舌321设置为连接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蜗舌321还自后向前倾斜朝下延伸。蜗舌将开口分割成位于下方的进风口323和位于上方的出风口322,过风通道的下部与进风口323相通、上部与出风口322相通。第一侧板的下板边和第二侧板的下板边均自后向前倾斜朝上延伸。第一换热器1000包括竖置设置的第一子换热器1010和自后向前倾斜朝上设置的第二子换热器1020,第一子换热器1010位于第二子换热器1020的前上方,第一子换热器1010和第二子换热器1020共同遮盖进风口323。第一侧板的上板边和第一侧板的后半边通过圆弧边平滑过渡,第二侧板的上板边和第二侧板的后半边也通过圆弧边平滑过渡,围板324的上板和后板通过圆弧面平滑过渡。
如图7和图8所示,导风叶片机构330包括多个导风叶片331、驱动杆332、第二电机333和摆杆334。任一导风叶片331均立设设置,任一导风叶片331的上部均设置有第一铰接部3311,第一铰接部3311的一旁设置有第二铰接部3312;驱动杆332设置为处于多个导风叶片331的上侧或下侧,驱动杆33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配合部3321,任一第二配合部3321的左侧均设置有第一避让部3322,任一第二配合部3321的右侧均设置有第二避让部3323,多个第二铰接部3312与多个第二配合部3321一一对应铰接连接,多个第一铰接部3311对应铰接安装在围板324上,摆杆334的一端设置为与第二电机333固定连接,摆杆334的另一端设置为与驱动杆332铰接。第二电机333控制驱动杆332驱动多个导风叶片331朝向第一转动方向摆动至第一位置时,多个第一铰接部3311一一对应摆动伸入多个第一避让部3322内,此时多个导风叶片331摆动至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多个导风叶片331在左右方向上布满出风口322,通过在导风叶片331上布满格栅孔,可以实现无风感出风;第二电机333控制驱动杆332驱动多个导风叶片331朝向第一转动方向的反方向摆动至第二位置时,多个第一铰接部3311一一对应摆动伸入多个第二避让部3323内,此时多个导风叶片331也摆动至在左右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多个导风叶片331在左右方向上布满出风口322,通过在导风叶片331上布满格栅孔,也可以实现无风感出风。当然,驱动杆332也可以驱动多个导风叶片331停止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其他位置(即:导风叶片331的转动范围为180度),实现调节出风方向,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8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无风感出风,多个导风叶片331位于第一位置或多个导风叶片331位于第二位置时,相邻导风叶片331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不大于3mm,如相邻导风叶片331之间的间距为0.5mm、1mm、1.5mm、2mm或3mm等,这样相邻导风叶片331之间的漏风量较小。在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任一导风叶片与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装配间隙设置为不大于4mm,可以为0.5mm、1mm、1.5mm、2mm、3mm或4mm等。导风叶片331设置为呈矩形状,这样可以更好地布满出风口322;栅格孔为按矩阵式排布的菱形孔或圆形孔或矩形孔等,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进一步地,贯流风轮310的端部和蜗壳320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具有安装间隔(图中未示出),如图21所示,多个导风叶片331位于第一位置或多个导风叶片331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摆动位置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出风口322内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处具有第一过风孔,出风口322内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331处具有第二过风孔,而且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设置为大于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第一过风孔可以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也可以是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口壁之间,还可以是一部分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另一部分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口壁之间,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多个导风叶片331自沿前后方向布置向左或向右摆动至60~90度位置,均能够很好地改善喘振问题,本申请仅以摆动至90度共面时举例说明。
出风口322内的风到达多个导风叶片331处时,在导风叶片331阻挡下会沿着导风叶片331的内侧面向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331位置进行扩散,由于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更大,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331位置的风会透过第一过风孔进行向外吹送,使得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331位置的风压更好地得到降低,改善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位置的风向贯流风轮310端部安装间隔内回流的问题,能够更好地降低喘振。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与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的比值设置为不小于1.5,这样可以更好地降低喘振。其中,在左右方向上,导风叶片331中部的宽度为D1、左侧边和右侧边的宽度均为D2,D1:D2设置为不小于1.5,能够更好地降低导风叶片331对风的阻力。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21和图22所示,多个导风叶片331摆动至共面时布满出风口322;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100构成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200构成第二过风孔。可以是,第一过风孔的总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的总面积;或者可以是,第一过风孔的平均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的平均面积;或者可以是,第一过风孔中最小的孔的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中最大孔的面积。
可以是,如图22所示,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200的孔径设置为a(图中未示出),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100的孔径设置为b(图中未示出),且a设置为小于b;或者可以是,格栅孔的孔径设置为自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向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331逐渐减小等的方式;以上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21和图23所示,多个导风叶片331摆动至共面时布满出风口322,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还布置有辅助过风孔311,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100和该导风叶片331上的辅助过风孔311构成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200构成第二过风孔。而且,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的辅助过风孔311可以是一个,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的辅助过风孔311也可以是多个,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辅助过风孔311可以是长条形孔或圆形孔或正方形孔或三角形孔等。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21和图24所示,多个导风叶片331摆动至共面时,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两宽边口壁(宽边口壁包括出风口322的左侧口壁和右侧口壁)一一对应相配合(装配间隙不大于4mm);在上下方向上,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的高度设置为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331的高度,这样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与临近的出风口322的长边口壁(长边口壁包括出风口322的上侧口壁和下侧口壁)相之间则形成了第一过风间隔350(参见图24所示,虚线表示出风口322的下侧口壁),而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长边口壁配合(装配间隙不大于4mm),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100以及该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口壁之间的第一过风间隔350共同构成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200构成第二过风孔。
在再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此方案图中未示出),多个导风叶片331摆动至共面时,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两宽边口壁相一一对应相配合,而且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与临近的出风口322的宽边口壁之间具有第二过风间隔,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100和该导风叶片331与出风口322的口壁之间的第二过风间隔共同构成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331上的格栅孔1200构成第二过风孔。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1至图24所示,多个导风叶片331可以设置为3~20个,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定。
图25示出了一种空调器,导风叶片机构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20内,导风板机构安装在出风口处。导风叶片机构的多个导风叶片10自无遮挡位置向一侧(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大角度时,风机的贯流风轮30在此模式转动过程中,贯流风轮30的两端会出现喘振问题。再者,导风板机构的导风板40在打开较小角度时,对出风口20遮挡较大,风机的贯流风轮30在此模式转动过程中,贯流风轮30的两端也会出现喘振问题。
分析原因发现:贯流风轮30的两端和蜗壳的侧壁之间具有安装间隔,风机出风口20中心区域的风量远大于两端区域的风量,多个导风叶片10自无遮挡位置向一侧(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大角度时和/或导风板40在打开较小角度时,出风口20左右两端区域的风在出风口20中部区域风的压迫下,会朝后向贯流风轮30的两端和蜗壳的侧壁之间的安装间隔内发生回流,从而引起贯流风轮30的两端喘振。然而,多个导风叶片10自无遮挡位置向一侧(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小角度且导风板40在打开较大角度时,安装间隔处空气顺畅流动,则有利于出风口顺畅出风。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贯流风轮310的端部和蜗壳320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具有安装间隔(图中未示出),如图26至图28所示,两个功能件360设置为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322内,而且两个功能件360还一一对应临近两个安装间隔,再者功能件360的侧面向蜗壳320内侧凸起有功能板361。如图27所示,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小角度且导风板410在打开较大角度时,贯流风轮310转动,出风口322内临近安装间隔处会形成朝向出风口322外吹送的第一风流,此模式下功能板361朝向出风口322外摆动至第三位置来打开安装间隔并避让第一风流,确保安装间隔处空气顺畅流动,还确保功能板361不干涉第一风流顺利向外吹送,此模式出风口322出风效果更好;如图28所示,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大角度和/或导风板410在打开较小角度时,贯流风轮310转动,出风口322内临近安装间隔处会形成朝向安装间隔内吹送的第二风流,此模式下功能板361朝向安装间隔摆动至第四位置,对安装间隔进行遮盖,防止第二风流向安装间隔内回流,避免贯流风轮310两端发生喘振问题。其中,临近出风口322端部位置向出风口322外吹送的风会自出风口322的端部向出风口322内的安装间隔处进行折返,形成回流风,回流风即第二风流。
可以是,风轮的转轴左右布置,功能件的转轴也左右布置(此方案图中未示出),功能件的上端设置为铰接在出风口的上侧口壁上。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导风叶片沿前后方向布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小角度且导风板在打开较大角度时,贯流风轮转动,第一风流克服功能件的重力而驱动功能板向前摆动至第三位置。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大角度和/或导风板在打开较小角度时,贯流风轮转动,功能板在重力和第二风流作用下摆动至第四位置。
或者可以是,如图26至图28所示,风轮的转轴设置为水平布置,功能件360的转轴设置为竖直设置,即:功能件360的上端可转动地穿装在蜗壳320的上侧口壁上,功能件360的下端可转动地穿装在蜗壳320的下侧口壁上。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小角度且导风板410在打开较大角度时,贯流风轮310转动,第一风流驱动功能板361摆动至第三位置。
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大角度和/或导风板410在打开较小角度时,贯流风轮310转动,第二风流驱动功能板361摆动至第四位置。其中,功能板361处于第四位置时,功能板361的远离功能件360的一端与蜗壳320的侧壁至少设置为间隔5mm,以确保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向左侧或右侧摆动较小角度且导风板410在打开较大角度时,贯流风轮310转动,第一风流能够顺利驱动功能板361自第四位置摆动至第三位置。当然,功能件和蜗壳之间也可以设置有复位弹簧(此方案图中未示出),功能板设置为通过复位弹簧向第四位置进行复位,第一风流吹动功能板,通过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来使功能板自第四位置摆动至第三位置。
或者可以是,功能件与驱动电机装配在一起(此方案图中未示出),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功能件进行转动,使功能件选择性的停止在第三位置或者第四位置,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26至图28所示,为了更好地保证功能板361能够定位在第三位置或第四位置,功能件360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362以及第二限位部363,蜗壳32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二配合部(图中未示出)。第一限位部362转动而抵在第一配合部时,第二限位部363则同第二配合部相分离,此时功能板361定位在第三位置;第二限位部363转动而抵在第二配合部时,第一限位部362则同第一配合部相分离,此时功能板361定位在第四位置。其中,第一限位部362以及第二限位部363可以均设置为限位凸柱,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配合部可以均设置有配合凸台,限位凸柱和配合凸台更容易制作。
当然,功能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仅设置一个(此方案图中未示出),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也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举例说明:在导风叶片331处于无遮挡位置时,导风板410完全关闭时角度为0度,完全打开时角度为θ,导风板410打开角度在0~α*θ范围内容易发生喘振(α在空调器设计完成后通过实验确定,一般小于0.3),当导风板410打开角度>α*θ时,贯流风轮310工作正常,功能板361摆动至第三位置,保证风量不受影响,当导风板410打开角度≤α*θ时,出风口322端部开始产生回流风,回流风驱动功能板361自第三位置回摆至第四位置,遮盖安装间隔,避免回流风进一步增大而产生喘振。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加热装置340沿左右方向横置安装在进风口323处。具体为:加热装置340的一端设置为固定在第一侧板上,加热装置340的另一端设置为固定在第二侧板上。其中,加热装置340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凸起的限位柱341,第一侧板的侧面设置有限位孔328;加热装置340的另一端的端面上凸起有安装板342,安装板342上设置有通孔343和预定位孔344,第二侧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朝前的阶梯面325,阶梯面325上设置有预定位凸点326和螺孔327。先将限位柱341插入限位孔328内,然后使安装板342抵在阶梯面325上,则预定位凸点326伸入预定位孔344内进行预定位,最后将螺钉穿过通孔343旋紧在螺孔327内,使得加热装置340固定安装在蜗壳320上,加热装置340位于第一子换热器的后侧、并处于第二子换热器的前部上方。加热装置340可以设置为PCT陶瓷加热器。
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导风板机构400包括导风板410、第一电机420和安装框430。安装框430的后部安装在出风口322处,安装框430的前部位于风口511内。安装框430包括左框边、上框边、右框边和下框边,左框边、上框边、右框边和下框边依次相连接,下框边设置为弧形的延伸板431,延伸板431的凹曲面设置为朝上而与导风板410相配合,上框边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小于延伸板43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上框边避让了导风板410,左框边和右框边上设置有向前凸起的安装座432,安装座432位于延伸板431的正上方,导风板410设置为弧形板,弧形板为圆柱曲面结构(圆柱曲面结构的轴线左右布置),导风板410的端部通过轴套可转动地横置安装在安装座432上,第一电机420安装在安装座432上、并与导风板410传动配合,用于驱动导风板410在延伸板431的上方转动,而蜗舌321自后向前倾斜朝下延伸,出风口322的上侧口壁自后向前水平布置,如图18所示,第一电机420驱动导风板410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时,导风板410的凹曲面朝向前下侧,导风板410的凸曲面设置为与出风口322的上侧口壁相配合,实现朝向前下侧出风;如图17所示,第一电机420驱动导风板410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时,导风板410的凹曲面设置为朝向后侧,位于下侧的导风板410的板边设置为与延伸板431的前板边相配合,实现竖直向上吹风;当然,如图19所示,也可以通过第一电机420驱动导风板410转动,实现水平向前出风,此整体式空调器的出风区域更广,可实现120度~140度广角出风,导风板410的转动范围可以设置为150~170度。另外,安装框430内设置有加强格栅,加强格栅的栅格孔设置为圆形孔或菱形孔或三角形孔,在确保安装框430强度更好的同时,不仅提升了安装框430的美观性,还避免手指伸入出风口322内。
导风板410和第一电机420可以是设置一组(如图13所示);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导风板410、第一电机420也可以是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多组,此时仅需在安装框430内的合适位置增加安装座即可。对于导风板410、第一电机42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多组的技术方案,多个第一电机420可以分别独立控制相应的导风板410,这样出风口322在左右方向上的不同区域,还可以实现向不同方向进行出风。在一示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导风板410、第一电机420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两组,两个第一电机420位于两个导风板410的外侧,两个导风板410之间共用的安装座可以设计成一体结构,这样安装框430结构更简单(此结构安装框430上仅设置三个安装座),安装框430也更美观。
再者,如图13至图16所示,导风板410的板面上设置有降噪孔411,降噪孔411为格栅孔,格栅孔布满导风板410的板面,这样导风板410在遮挡出风口322时,还能够降低出风口322朝向导风板410吹风而产生的噪音,整体式空调器在运转状态下产生的噪音更低。另外,导风板410转动时,导风板410对出风口322遮挡的区域越大,出风口322出风的区域越小,出风口322出风的区域的风压也就越大,格栅孔可以进行透风,减小出风口322出风的区域的风压,出风口322处更不容易形成风啸噪音;格栅孔可以设置为呈矩阵式排布的圆形孔,格栅孔也可以设置为呈矩阵式排布的矩形孔,格栅孔还可以设置为呈矩阵式排布的菱形孔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法哪位内。
较好地,导风板410、安装框430、导风叶片331、驱动杆332和接水盘200均为塑料件。
可以是,如图9至图12所示,接水盘200的左侧后端向外侧安装区延伸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设置为排水槽210,外侧安装区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孔(图中未示出),自排水槽210向后排出的冷凝水自排水孔排出。如图10和图12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接水盘200底面上与排水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不仅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右端,还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左端,而且接水盘200底面上与排水槽21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为同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右端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4~6mm。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排水槽210的底面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左侧前端,而且排水槽210的底面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左侧前端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4~6mm,更利于冷凝水沿排水槽210向后流动。再者,如图10至图12所示,接水盘200的底面前侧设置有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接水盘200的底面与位于右侧的安装部的左侧面之间的夹角设置a为90.4~91度(如图10所示),可以是a为90.4度、90.6度、90.8度或91度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安装部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安装壁220,安装壁220的斜边朝向后上方,位于右侧的安装部的后方设置有导水凸台230,导水凸台230在左右方向上横置设置,第二子换热器1020的左右两端对应固定在两个安装壁220的两个斜边上,第二子换热器1020的下端抵持在导水凸台230上,自第二子换热器1020上流下来的冷凝水在导水凸台230的前侧进行流动。
或者可以是,接水盘200的右侧后端向外侧安装区延伸有排水结构,排水结构设置为排水槽210,外侧安装区的底面上设置有排水孔,自排水槽210向后排出的冷凝水自排水孔排出。在左右方向上,接水盘200底面上与排水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不仅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左端,还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右端,而且接水盘200底面上与排水槽210相对应的位置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左端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4~6mm。在前后方向上,排水槽210的底面低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右侧前端,而且排水槽210的底面与接水盘200的底面的右侧前端之间的高度差设置为4~6mm,更利于冷凝水沿排水槽210向后流动。再者,接水盘200的底面前侧设置有两个安装部,两个安装部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接水盘200的底面与位于左侧的安装部的右侧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90.4~91度,可以是90.4度、90.6度、90.8度或91度等,均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发明的设计思想,在此不再赘述,均应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安装部为直角三角形结构的安装壁220,安装壁220的斜边朝向后上方,位于右侧的安装部的后方设置有导水凸台230,导水凸台230在左右方向上横置设置,第二子换热器1020的左右两端对应固定在两个安装壁220的两个斜边上,第二子换热器1020的下端抵持在导水凸台230上,自第二子换热器1020上流下来的冷凝水在导水凸台230的前侧进行流动。
综上所述,多个导风叶片自无遮挡位置摆动至第一摆动位置时,出风口内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一过风孔,出风口内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二过风孔,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大于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使得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的风阻,确保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更顺利地向外吹送出,改善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的风向安装间隔内回流而引起的喘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机;和
具有多个导风叶片的导风叶片机构,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内,多个所述导风叶片的摆动路径上设有无遮挡位置和第一摆动位置,所述无遮挡位置和所述第一摆动位置之间具有设定的摆动角度,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所述出风口内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一过风孔、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处具有第二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并布满所述出风口;
其中,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的孔径为a,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的孔径为b,且a小于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孔的孔径自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向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并布满所述出风口;
其中,任一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上还布置有辅助过风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上的辅助过风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为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辅助过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相配合,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
在所述出风口的第二方向上: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的尺寸小于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的尺寸,使得位于端部的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口壁之间具有过风间隔,位于内侧的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对的口壁相配合,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与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过风间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长度方向、另一个为宽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风叶片沿所述出风口的第一方向依次布置,且多个所述导风叶片位于所述第一摆动位置时在所述第一方向共面,任一导风叶片均与所述出风口在第二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相配合,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上布置有格栅孔;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端部的两导风叶片一一对应地与所述出风口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相对的两口壁之间具有过风间隔,所述第一过风孔包括位于端部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和该导风叶片与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过风间隔,所述第二过风孔包括位于内侧的任一导风叶片上的格栅孔,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中的一个为长度方向、另一个为宽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风孔的过风面积与所述第二过风孔的过风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5。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导风叶片的中部宽度为D1、两侧宽度为D2,D1:D2不小于1.5。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导风叶片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大于3mm;在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上:任一所述导风叶片与所述出风口的口壁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大于4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角度为80~100度,所述风机包括贯流风轮和蜗壳。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机组件。
CN202110665923.9A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5479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5923.9A CN115479323A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5923.9A CN115479323A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9323A true CN115479323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5923.9A Pending CN115479323A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932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6080B (zh) 空调
KR100596254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0441336U (zh) 空调器
EP0996843B1 (en) Domestic appliance
CN111023545A (zh) 底盘壳体、窗式空调器
CN114083954B (zh) 一种顶置式车载空调
KR101192107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토출그릴구조
CN215175529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0118955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器
CN115479323A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7876206U (zh) 除湿机
CN217817114U (zh) 一种马鞍式空调器的室外机壳及马鞍式空调器
CN215336722U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5723702U (zh) 一种整体式空调器
CN115479324A (zh) 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15175528U (zh) 一种导风叶片机构、风机组件及整体式空调器
KR100564440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13803797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958709U (zh) 一种防水盖、室外机及空调
CN212618758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135580U (zh) 一种空调器
CN22035554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63135U (zh) 一种热泵外机及热泵设备
CN220871010U (zh) 电控盒及空调外机
CN215675499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