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2896A -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2896A
CN115472896A CN202211175108.5A CN202211175108A CN115472896A CN 115472896 A CN115472896 A CN 115472896A CN 202211175108 A CN202211175108 A CN 202211175108A CN 115472896 A CN115472896 A CN 115472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pole piece
electrolyte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7510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2896B (zh
Inventor
刘鹏
陈云
李嫚
吕国显
褚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7510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2896B/zh
Priority to CN202310648707.2A priority patent/CN116666729A/zh
Priority to CN202310651608.XA priority patent/CN1166667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2896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41187 priority patent/WO202406608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2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2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3Electrodes based on 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6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olarity
    • H01M2004/027Negative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Cdl nF,满足1≤Cdl≤5;电解液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含硅化合物。本申请通过合理调节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和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含量之间的关系,所得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快充的特点。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领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需求量逐年快速递增。高能量密度和高电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倍受关注。例如,电动汽车要具备充电时间短、续航时间长的特点,这就要求锂离子二次电池需要具有快充和高容量的特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二次电池,能够改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改善了二次电池快充和高容量难以兼顾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二次电池,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Cdl nF,满足1≤Cdl≤5;电解液包括添加剂,添加剂包括含硅化合物。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含硅化合物包括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三甲基氟硅烷或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以电解液的总质量计,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A≤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以电解液的总质量计,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10×Cdl×A%≤2.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负极极片满足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a)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PD g/cm3,满足1.1≤PD≤1.7;
(b)负极极片的OI值为2~2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电解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为F mN/m,满足20≤F≤40,室温为20℃~25℃。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的内阻为R mΩ,满足0.02≤R≤0.8。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1.1≤Cdl+R×F/10≤8。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无定型碳、碳纳米管或中间相炭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二次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申请通过调整负极极片非法拉第电容Cdl值,使负极极片非法拉第过程加快,反应活性提高,动力学性能更加优异;
(2)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含硅化合物添加剂,能同时在正负极界面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降低电解液与界面的阻抗,当负极极片非法拉第电容Cdl值在上述范围内,且电解液中添加含硅化合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负极极片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使得负极极片的反应活性位点与电解液的反应在合适的范围内,使电池具有快速充电能力,提升充电窗口,且提供优异的功率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所制备的负极极片的扫速-电流散点图的拟合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在具体实施方式及权利要求书中,由术语“中的至少一者”连接的项目的列表可意味着所列项目的任何组合。例如,如果列出项目A及B,那么短语“A及B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仅B;或A及B。在另一实例中,如果列出项目A、B及C,那么短语“A、B及C中的至少一者”意味着仅A;或仅B;仅C;A及B(排除C);A及C(排除B);B及C(排除A);或A、B及C的全部。项目A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B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项目C可包含单个元件或多个元件。术语“中的至少一种”具有与术语“中的至少一者”相同的含义。
本说明书中,使用“~”来显示的数值范围,表示包含以在“~”前后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和最大值的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
I、负极极片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Cdl nF,满足1≤Cdl≤5;目前为了满足二次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增加涂布重量可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但是会影响电池的长期可靠性。当二次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在快速充电或高倍率放电时,若锂离子不能快速嵌入、脱嵌到负极活性材料中,会引发析锂,可能会导致形成锂枝晶,可能刺穿聚合物微孔隔膜,造成内部短路。负极极片析锂会消耗电池中的锂离子,使得电池容量迅速衰减,电池的循环性能劣化。由于充放电电流大,电池的内阻所导致产生的热量也会增大,可能导致热失控而出现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问题。本申请通过调整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Cdl值,使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过程加快,反应活性高,动力学性能更加优异。本申请的负极极片具有高容量、高倍率性能,且不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从而使得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循环稳定性。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Cdl值可以通过控制负极活性物质形貌、负极极片压实密度、负极极片OI值、负极极片配方组成、负极浆料工艺等方式调整,从而控制负极极片的反应活性位点数量,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只要通过上述控制方式,能够使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在上述范围即可。
具体的,Cdl可以为1、1.5、1.9、2.2、2.7、3.1、3.4、3.6、4.5、5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5≤Cdl≤4.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9≤Cdl≤3.6。电化学反应包括活性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电荷移向活性物质内部的法拉第反应和离子在活性物质表面物理性的吸附、脱离来存储、释放电荷的非法拉第反应。法拉第反应是指活性物质的氧化态发生变化,电荷穿过双电荷层通过电极界面移到活性物质内部;非法拉第反应是指不发生穿过电极界面的电荷移动,通过离子在电极表面被物理性的吸附脱离,将电荷存储释放的反应。当Cdl在上述范围内非法拉第过程加快,反应活性高,动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制得的锂离子电池能在大倍率下进行快速充电,且具有优良的安全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可通过非法拉第电容值测试方法测试二次电池中负极极片overhang区域得到。负极极片overhang区域是指负极极片长度和宽度方向超出正极极片的部分。也可以通过测试未组装成电池的负极极片得到。
压实密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PD g/cm3,满足1.1≤PD≤1.7,例如可以为1.1、1.2、1.3、1.5、1.6、1.7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3≤PD≤1.6。当压实密度落入上述范围内时,负极活性物质颗粒的完整性更高,减少辊压后颗粒破碎现象的出现,减少电池循环过程中副反应的增加,避免电池的循环寿命受到影响,同时,当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1nF~5nF,且压实密度在上述范围时,负极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电接触更好,有利于锂离子迁移,使负极极片电流的一致性增大,减缓电池极化,同时也能使负极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间隙在合适的范围内,使负极活性材料颗粒结构处于较完整状态,且能使电解液的浸润性更好,提高动力学性能。当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改变,负极极片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物理接触发生改变,负极极片中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孔隙发生改变,会影响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
OI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的OI值为2~25,例如OI值可以为2、4、5、6、7、10、11、15、20、25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的OI值可以为4~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的极片OI值还可以为5~15。通过XRD技术可以测试负极极片的OI值(C004/C110)。负极极片的OI值可以体现负极活性材料层的晶相指数,其中,C004为负极活性材料层的X衍射图谱中004特征衍射峰的峰强度,C110为负极活性材料层的X衍射图谱中110特征衍射峰的峰强度。调整负极极片的OI值能够影响锂离子传输路径,在嵌锂过程中,锂离子会从负极材料石墨的端面进入到层间,在层间进行固相扩散,完成嵌锂过程,所以高各向同性的石墨端面会被暴露在负极极片表面,缩短了锂离子的迁移路径,有利于锂离子的快速迁移,加快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从而进一步实现锂离子大倍率放电性能;另外,同性度优异能够抑制石墨层间的膨胀,提高循环性能。因此,当OI值落入上述范围内时,能够达到提高快充、降低膨胀、改善循环的效果。
非法拉第电容的测试方法
测试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包括步骤:
S1、非法拉第电位区间确认:将负极极片组装成扣式半电池(简称扣电)进行循环伏安法(CV)测试,其中电压范围为0.005V~3.0V,扫速为0.1mV/s~1mV/s;
S2、非法拉第区间阴极扫描:选取S1中的电位区间进行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扫描方向从高电位到低电位,采集电压-电流曲线,其中电压范围为2.5V~2.6V,扫速为0.05mV/s~5mV/s;进一步地,在某一特定扫速V下选取电位区间中值U,获得对应的电流值;
S3、非法拉第电容计算:根据S2采集扫速-电流散点图,拟合得到线性函数,该线性函数的斜率K即为该负极极片阴极扫描方向Cdl值。
进一步的,扣电包括正极壳、负极片、隔膜、电解液、锂片、负极壳。
进一步的,将得到的负极极片烘干裁成小圆片称量后转移至真空烘箱中,在90℃~110℃下干燥7h~9h,再转移至充满Ar的手套箱中进行半电池组装,得到扣电。扣电的组装步骤为本领域常规的组装方式。
负极集流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箔、金属圆柱、金属带卷、金属板、金属薄膜、金属板网、冲压金属、发泡金属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为金属箔。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为铜箔。如本文所使用,术语“铜箔”包含铜合金箔。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集流体为导电性树脂。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性树脂包括在聚丙烯膜上蒸镀铜而得的膜。
负极活性材料层
负极活性材料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多层负极活性材料中的每层可以包含相同或不同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为任何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物质。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的可充电容量大于正极活性物质的放电容量,以防止在充电期间锂金属析出在负极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指的是涂布在负极集流体的单独一侧的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20μm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30μm以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150μm以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120μm以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为100μm以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在由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当负极活性材料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电解液可浸透到负极集流体界面附近,提高电化学装置在高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特性;同时负极集流体相对于负极活性物质的体积比在适当范围内,可确保二次电池的容量。
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添加剂和溶剂。
1、导电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碳纤维、碳纳米管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多种。
2、负极活性物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软炭、硬炭、无定型碳、碳纳米管或中间相炭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3、粘结剂
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粘接剂,其可提高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粘结。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对于电解液或电极制造时使用的溶剂稳定的材料即可。
负极极片的制备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中的负极极片可使用任何已知方法制备。例如,可以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添加剂与溶剂按一定比例制成负极浆料,将负极浆料涂覆于负极集流体,进行辊压裁片得到负极极片。
II、电解液
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添加剂包括含硅化合物。本申请通过合理调节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和电解液中添加剂的含量之间的关系,使所得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快充的特点。
添加剂
本申请的二次电池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含有含硅化合物的添加剂,能同时在正负极界面形成稳定的钝化膜,降低电解液与界面的阻抗,有效的抑制正极极片或负极极片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当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1nF~5nF且电解液含有含硅化合物时,含硅化合物具有亲核性和碱性的孤对电子,能够起到控制HF含量的作用,降低电池内阻,提高充电速度;同时,在缺电子中心原子的作用下,含硅化合物可在负极成膜,增加SEI膜的离子电导率,加快锂离子的传输,使得电池具有快速充电能力,提升析锂窗口,且提供优异的功率性能。本申请的电解液与本申请的负极极片共同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后,不仅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而且能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含硅化合物包括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TMSP)、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TMSPi)、三甲基氟硅烷或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TMSB)中的至少一种。该类含硅化合物能够更好的与负极极片作用,能在锂离子电池负极片表面形成性质稳定且具有一定致密性的钝化膜,有效的抑制电极-电解液的副反应,可以降低电解液表面张力,增加电极与电解液界面的相容性,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电解液的总质量计,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A≤5,例如可以为0.01、0.1、0.5、0.7、1、1.5、1.8、2.2、2.7、3、4、5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1≤A≤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5≤A≤3。当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低于0.01%时,成膜能力不足,导致对锂离子性能的改善有限,当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高于5%时,成膜过于致密导致锂离子脱嵌速度降低,极化现象增加,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恶化。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电解液的总质量计,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10×Cdl×A%≤2.5,例如可以为0.02、0.1、0.2、0.3、0.4、0.5、0.6、0.8、1.1、2.2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02≤10×Cdl×A%≤2.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1≤10×Cdl×A%≤1.1。
表面张力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解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为F mN/m,满足20≤F≤40,室温为20℃~25℃。例如F可以为20、25、30、35、40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25≤F≤35。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的表面张力。电解液的浸润程度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改善方法包括调整溶剂体系和使用添加剂。当电解液的表面张力落入上述范围内时,能够加速极片的浸润效果,提高电解液的分布均匀性和动态平衡能力,提高渗透速率,有助于降低电池阻抗,提高电池反应动力学,使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如上所述表面张力的电解液使负极涂层具有良好的界面,有助于改善电化学装置的循环性能。另外,减少浸润时间,还能够提升生产效率。电解液浸润性可通过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试,用微量进样器垂直滴一滴电解液(约10μL)在极片表面,同时用秒表开始计时,待电解液完全扩散后终止,记录电解液完全浸润所用的时间即为极片的电解液浸润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1≤Cdl+R×F/10≤8,例如可以为1.1、1.5、2、3、5、7、8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5≤Cdl+R×F/1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1.9≤Cdl+R×F/10≤4.5。当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二次电池的内阻及电解液的表面张力满足该数值范围时,负极极片具有较高的电子及锂离子的传输性能,实现电池在高倍率下具有较高的充电和放电性能,进而使锂离子电池性能具有更优异的综合性能。
有机溶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解液进一步包含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任何可作为电解液的溶剂的有机溶剂。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机溶剂包括碳酸酯类溶剂,包括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两种。
锂盐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锂盐包括六氟磷酸锂、有机硼酸锂、高氯酸锂、磺酰亚胺类锂盐中的至少一种。
锂盐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损害本申请的效果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电解液的总体积计,锂盐的摩尔浓度可以为0.5mol/L~2mol/L,也可以为1mol/L~1.8mol/L,还可以为1.2mol/L~1.5mol/L。当锂盐浓度在上述范围内时,作为带电离子的锂离子不会过少,并且可以使粘度处于适当的范围,因而容易确保良好的电导率。
添加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添加剂包含含硫氧双键的化合物,例如1,3-丙烷磺内酯、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添加剂包含含不饱和双键的环状碳酸酯,例如碳酸亚乙烯酯、乙烯基碳酸亚乙酯等。
III、正极极片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正极活性材料层
正极活性材料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多层正极活性材料中的每层可以包含相同或不同的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为任何能够可逆地嵌入和脱出锂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物质。
正极活性材料层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和溶剂。
1、正极活性物质
正极活性物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以电化学方式吸藏和释放金属离子(例如,锂离子)即可。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包含磷酸铁锂(LFP)以及三元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正极活性物质包含三元材料,所述三元材料包含锂镍钴锰氧化物和/或锂镍钴铝氧化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锂镍钴锰氧化物中镍元素、钴元素和锰元素的摩尔量为1计,所述镍元素的含量大于或等于0.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锂镍钴锰氧化物中镍元素、钴元素和锰元素的摩尔量为1计,所述镍元素的含量小于或等于0.85。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中还包含掺杂元素和/或包覆元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可以为80%~98%,也可以为85%~96%,还可以为90%~95%。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重量,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在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当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确保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容量,同时可以保持正极极片的强度。
2、正极导电剂
正极导电剂的种类没有限制,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导电剂。正极导电剂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天然石墨、人造石墨、乙炔黑、针状焦、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上述正极导电剂可单独使用或任意组合使用。
3、正极粘结剂
正极活性材料层的制造中使用的正极粘结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在涂布法的情况下,只要是在电极制造时使用的液体介质中可溶解或分散的材料即可。正极粘合剂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中的一种或多种: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亚胺、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树脂系高分子;丁苯橡胶(SBR)、丁腈橡胶(NBR)、氟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聚丁橡胶、乙烯-丙烯橡胶等橡胶状高分子;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其氢化物、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苯乙烯·乙烯·丁二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其氢化物等热塑性弹性体状高分子;间规-1,2-聚丁二烯、聚乙酸乙烯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α-烯烃共聚物等软质树脂状高分子;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氟化聚偏二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氟系高分子;具有碱金属离子(特别是锂离子)的离子传导性的高分子组合物等。上述正极粘结剂可单独使用或任意组合使用。
4、溶剂
用于形成正极浆料的溶剂的种类没有限制,只要是能够溶解或分散正极活性物质、正极导电剂、正极粘结剂的溶剂即可。用于形成正极浆料的溶剂的实例可包括水系溶剂和有机系溶剂中的任一种。水系介质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水和醇与水的混合介质等。有机系介质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己烷等脂肪族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甲基萘等芳香族烃类;喹啉、吡啶等杂环化合物;丙酮、甲基乙基酮、环己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丙烯酸甲酯等酯类;二亚乙基三胺、N,N-二甲氨基丙胺等胺类;二乙醚、环氧丙烷、四氢呋喃(THF)等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NMP)、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酰胺类;六甲基磷酰胺、二甲基亚砜等非质子性极性溶剂等。
正极集流体
正极集流体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其可为任何已知适于用作正极集流体的材质。正极集流体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铝、不锈钢、镍镀层、钛、钽等金属材料;碳布、碳纸等碳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为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为铝。
正极集流体的形式没有特别限制。当正极集流体为金属材料时,正极集流体的形式可包括,但不限于,金属箔、金属圆柱、金属带卷、金属板、金属箔、金属板网、冲压金属、发泡金属等。当正极集流体为碳材料时,正极集流体的形式可包括,但不限于,碳板、碳薄膜、碳圆柱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正极集流体为金属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箔为网状。金属箔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箔的厚度为大于1μm、大于3μm或大于5μm。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箔的厚度为小于1mm、小于100μm或小于5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金属箔的厚度在上述任意两个数值所组成的范围内。
IV、隔膜
为了防止短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通常设置有隔膜。对隔膜的材料及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不显著损害本申请的效果即可。隔膜可为由对本申请的电解液稳定的材料所形成的树脂、玻璃纤维、无机物等。在一些实施例中,隔膜包括保液性优异的多孔性片状或无纺布状形态的物质等。树脂或玻璃纤维隔膜的材料的实例可包括,但不限于,聚烯烃、芳香族聚酰胺、聚四氟乙烯、聚醚砜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烯烃为聚丙烯。上述隔膜的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任意组合使用。
二次电池的内阻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二次电池的内阻为R mΩ,满足0.02≤R≤0.8,例如可以为0.02、0.05、0.1、0.3、0.5、0.7、0.8或其中任意两个数组成的范围。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05≤R≤0.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0.1≤R≤0.5。二次电池的内阻可通过电化学工作站交流阻抗测试。其中,扰动电压:5mV,频率范围:100kHz~100mHz。
V、应用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上述的二次电池包。
本申请的用电装置为,但不限于备用电源、电机、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助力自行车、自行车、电动工具、家庭用大型蓄电池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电池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正极极片制备:将正极活性物质(NCM811)、正极导电剂(炭黑)、正极粘结剂(聚偏氟乙烯)按照质量比96:2:2进行混合,之后与溶剂混合制成正极浆料,溶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NMP);将制得的正极浆料均匀地涂覆在正极集流体铝箔的两侧,然后在120℃下烘干、辊压、分切得到正极极片。
2)负极极片的制备:将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剂、粘结剂、添加剂按照质量比96.5:1.5:1.5:0.5混合均匀,之后与溶剂去离子水混合制成负极浆料,负极活性物质为人造石墨,导电剂为炭黑,粘结剂为丁苯橡胶,添加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在真空搅拌机作用下搅拌获得负极浆料,将制备好的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负极集流体铜箔的两侧,经烘烤干燥后进行辊压裁片得到负极极片,烘烤温度为90℃~110℃,辊压压实密度控制在1.55g/cm3,负极极片OI值为6.5。通过控制负极极片中负极活性物质的形貌、搅拌工艺、辊压条件等方法,只要能实现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表1所示值即可。
3)电解液的制备: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乙酯(EDC)按照质量比3:4:3混合,加入0.1%的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1%的碳酸亚乙烯酯,然后加入1mol/L的LiPF6混合均匀,配制成电解液,其表面张力为35mN/m。
4)锂离子电池的制备:采用上述步骤制备出的负极极片、正极极片经过干燥后,与隔膜一起卷绕成电芯,将制备好的电芯放入外壳中,所述隔膜采用PP膜;经过注液、化成定容制得锂离子电池。
5)非法拉第电容值测试:步骤1,将锂离子电池在手套箱内或干燥房中进行拆解,得到负极overhang区域极片,用碳酸二甲酯(DMC)溶液浸泡,裁切后与金属锂片组装成扣式半电池,或取未组装成电池的负极极片裁切后与金属锂片组装成扣式半电池;步骤2,将扣电在电压范围0.005V~3.0V进行CV测试,扫速为0.1mV/s,确认非法拉第电位区间为2.5V~2.6V;步骤3,然后从2.6V到2.5V进行LSV测试,扫描速率分别为0.1mV/s,0.2mV/s,0.5mV/s,1mV/s,2mV/s,选取电位区间中值2.55V,获得对应的电流值-7.87E-07A,-9.94E-07A,-1.80E-06A,-3.03E-06A,-4.99E-06A;步骤4,绘制扫速-电流散点图,拟合得到一条线性函数,如图1所示,该线性函数的斜率-2.22E-06即为该负极极片阴极扫描方向Cdl为2.22。
本实施例制备的电池的参数为:负极极片辊压后的压实密度为1.55g/cm3,极片OI值为6.5;电解液中加入0.1%的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配制成电解液,其表面张力为35mN/m;锂离子电池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2.22。
实施例2~实施例20
依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除以下不同之处如表1所示。
对比例1、
依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除以下不同之处:
负极极片辊压后的压实密度为1.05g/cm3,极片OI值为20;电解液中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其表面张力为45mN/m;锂离子电池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0.8。
对比例2、
依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除以下不同之处:
负极极片辊压后的压实密度为1.3g/cm3,极片OI值为27;电解液中加入5.5%的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配制成电解液,其表面张力为15mN/m;锂离子电池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5.3。
实施例1~实施例20和对比例1~对比例2中Cdl值可以通过控制负极活性物质形貌、负极极片压实密度、负极极片OI值来改变,只要能够使Cdl值为本申请示例的值即可。
对实施例1~实施例20和对比例1~对比例2所得到的电池进行动力学性能测试,测试方法包括:
将锂离子电池在25℃静置30min,以5C满充,静置30min、1C满放,静置10min,冲放电循环10次后,再将锂离子电池以5C满充,静置10min后停止。将锂离子电池拆解,观察负极极片表面的界面状况,记录析锂的部分的面积。析锂面积的百分比=析锂部分面积/负极极片总面积×100%。其中,析锂的程度分为不析锂、轻微析锂、中度析锂以及严重析锂。不析锂表示负极极片表面的析锂的区域为小于3%;轻微析锂表示负极极片表面的析锂的区域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整体区域的20%,中度析锂表示负极极片表面的析锂的区域为整体区域的20%~70%,严重析锂表示负极极片表面的析锂区域超过整体区域的70%。
循环性能测试方法
将二次电池在25℃静置30min,在1C恒流放电,静置10min,1C恒流恒压充电,静置10min,进行满充满放循环测试,记录循环2000圈的容量保持率。
电解液表面张力测试方法
电解液表面张力测试参照SY/T 5370-2018表面及界面张力测定方法。
电池内阻测试方法
将锂离子电池在25℃静置30min,1C恒流恒压充电,截止电流0.05C,再以1C容量放电30min,调至50%SOC,然后在电化学工作站进行交流阻抗测试,其中,扰动电压:5mV,频率范围:100kHz~100mHz。
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863945580000151
Figure BDA0003863945580000161
Figure BDA0003863945580000171
由表中结果可知,对比例1为电解液中不添加含硅化合物并且非法拉第电容值低于本申请的范围,对比例2为电解液中添加过量的含硅化合物并且非法拉第电容值高于本申请的范围,说明实施例相比于对比例,在电解液中添加本申请范围内的含硅化合物,且非法拉第电容值在本申请范围内,电池动力学性能较佳。
实施例的电池循环性能相比对比例显著提升,对比例1为电解液中不添加含硅化合物并且非法拉第电容值低于本申请的范围,对比例2为电解液中添加过量的含硅化合物并且非法拉第电容值高于本申请的范围,说明实施例相比于对比例,在电解液中添加本申请范围内的含硅化合物,且非法拉第电容值在本申请范围内,电池具有更优的循环性能。
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二次电池能在大倍率下进行快速充电,且二次电池具有高容量,同时具有优良的循环性能。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进行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负极极片的非法拉第电容值为Cdl nF,满足1≤Cdl≤5;所述电解液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含硅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硅化合物包括三(三甲基硅烷)磷酸酯、三(三甲基硅烷)亚磷酸酯、三甲基氟硅烷或三(三甲基硅烷)硼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计,所述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A≤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电解液的总质量计,所述含硅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A%,满足:0.01≤10×Cdl×A%≤2.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满足如下特征中的至少一者:
(a)所述负极极片的压实密度为PD g/cm3,满足1.1≤PD≤1.7;
(b)所述负极极片的OI值为2~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为FmN/m,满足20≤F≤40,所述室温为20℃~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阻为R mΩ,满足0.02≤R≤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在室温下的表面张力为FmN/m,所述二次电池的内阻为R mΩ,满足1.1≤Cdl+R×F/10≤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包括人造石墨、天然石墨、无定型碳、碳纳米管或中间相炭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次电池。
CN202211175108.5A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Active CN115472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5108.5A CN115472896B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2310648707.2A CN116666729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2310651608.XA CN116666730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PCT/CN2022/141187 WO2024066087A1 (zh) 2022-09-26 2022-12-22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75108.5A CN115472896B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608.XA Division CN116666730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2310648707.2A Division CN116666729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2896A true CN115472896A (zh) 2022-12-13
CN115472896B CN115472896B (zh) 2023-07-14

Family

ID=8433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608.XA Pending CN116666730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2211175108.5A Active CN115472896B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02310648707.2A Pending CN116666729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51608.XA Pending CN116666730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8707.2A Pending CN116666729A (zh) 2022-09-26 2022-09-26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3) CN116666730A (zh)
WO (1) WO202406608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087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516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固体状電解質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08182212A (ja) * 2006-12-26 2008-08-07 Equos Research Co Ltd ファラデー容量型キャパシタ
US20090286155A1 (en) * 2006-08-22 2009-11-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process for producing nonaqueous electrolyt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US20120140378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mra America, Inc.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O2012146046A1 (zh) * 2011-04-29 2012-11-01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电容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US20130308248A1 (en) * 2012-05-07 2013-11-21 The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undation Magnetically modified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des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JP2015187926A (ja) * 2014-03-26 2015-10-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10875339B1 (en) * 2017-09-13 2020-12-29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High resolution graphene films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via inkjet maskless lithography
CN114267881A (zh) * 2021-12-20 2022-04-0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71772A (zh) * 2005-10-20 2021-10-29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锂二次电池以及其中使用的非水电解液
JPWO2017056981A1 (ja) * 2015-09-28 2018-07-19 Necエナジー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評価方法
CN108808072A (zh) * 2018-06-29 2018-11-1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
CN110165284B (zh) * 2018-07-04 2020-09-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10690501B (zh) * 2019-11-15 2022-02-01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电解液和电化学装置
KR102599831B1 (ko) * 2020-07-31 2023-11-07 컨템포러리 엠퍼렉스 테크놀로지 씨오., 리미티드 2차 전지, 그의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2차전지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디바이스
JP2023554205A (ja) * 2021-11-18 2023-12-27 寧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電気化学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CN116666730A (zh) * 2022-09-26 2023-08-29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15165A (ja) * 1999-06-30 2001-01-19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固体状電解質の製造方法、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
US20090286155A1 (en) * 2006-08-22 2009-11-1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electrolyte containing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process for producing lithium difluorophosphate, process for producing nonaqueous electrolyte,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JP2008182212A (ja) * 2006-12-26 2008-08-07 Equos Research Co Ltd ファラデー容量型キャパシタ
US20120140378A1 (en) * 2010-12-03 2012-06-07 Imra America, Inc. rechargeable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WO2012146046A1 (zh) * 2011-04-29 2012-11-01 深圳市惠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电容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US20130308248A1 (en) * 2012-05-07 2013-11-21 The University of Iowa Research Fundation Magnetically modified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des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JP2015187926A (ja) * 2014-03-26 2015-10-29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US10875339B1 (en) * 2017-09-13 2020-12-29 Iow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High resolution graphene films for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via inkjet maskless lithography
CN114267881A (zh) * 2021-12-20 2022-04-01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6087A1 (zh) * 2022-09-26 2024-04-04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666730A (zh) 2023-08-29
WO2024066087A1 (zh) 2024-04-04
CN115472896B (zh) 2023-07-14
CN116666729A (zh)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65627B (zh) 正极极片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CN109980177A (zh) 电极极片和包含所述电极极片的电化学装置
US20230282836A1 (en) Lithium metal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97230A (zh) 负极活性材料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US20230307618A1 (en) Lithium metal negative electrode plate,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11001666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11677074B2 (en) Positive electrode plate,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and lithium-ion secondary battery
CN115101711B (zh) 一种负极片及其制备方法和二次电池
WO2023070989A1 (zh) 电化学装置和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JP2012084426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116646588A (zh) 钠离子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115411346A (zh) 锂离子电池以及包含其的电化学装置
CN115472896B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152058A (zh) 电化学装置和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N114497746A (zh) 一种电池
CN108987803B (zh) 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锂金属负极成膜电解液及其添加剂
CN115632106B (zh) 一种复合负极片和二次电池
WO2024082291A1 (zh) 锂离子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184154A1 (zh) 一种电解液及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N116868370A (zh) 负极活性材料、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938688A (zh) 电化学装置和包含其的电子装置
CN116487677A (zh) 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CN114530603A (zh) 负极、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40079635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aining Same
CN11658138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