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70736B -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70736B
CN115470736B CN202211200159.9A CN202211200159A CN115470736B CN 115470736 B CN115470736 B CN 115470736B CN 202211200159 A CN202211200159 A CN 202211200159A CN 115470736 B CN115470736 B CN 115470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power system
power
storage typ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0015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70736A (zh
Inventor
杨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120015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70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70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0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70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70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30Circuit desig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首先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然后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进而确定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将储能型电力系统差分代数方程在不同的工作点线性化,得到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进而构建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最后将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组合成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构建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克服现有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缺点和不足,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分析和储能电站调度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Description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电源侧的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比例并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对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产生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难度加大、电力系统抗冲击能力不足、源网荷协同调度难以适应新能源高比例并网要求。为应对上述挑战,储能成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抽水蓄能、电池储能、熔盐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能储能等各种储能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以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离子电池等为储能载体的电化学储能电站在电源侧、用户侧、电网侧已得到规模化配置并在电网低谷调峰、高峰备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再生能源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和新型储氢技术使得氢能将成为电力系统跨周、跨季节的重要储能手段。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规模化应用,使得储能对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影响日益显著,电力系统运行机理正由传统电力系统动态行为转变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因此,考虑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特征,分析研究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并建立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下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模型,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对确保储能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电力调度机构进行储能电站调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目前,传统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主要采用线性化模型或非线性模型。我国国家标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规定:在计算分析电力系统动态功角稳定时,小扰动动态功角稳定采用基于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的特征值分析方法或机电暂态仿真,大扰动动态功角稳定性应采用机电暂态仿真。采用线性化模型的好处在于可以使用理论上成熟的特征值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进而判断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缺点是当运行工作点与线性化平衡点发生较大偏移时将导致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判断结果不正确;采用非线性模型的好处是可以准确建模和进行机电暂态仿真,但不便于设计控制器和进行机理逆向分析。
上述传统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直接应用于储能型电力系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储能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存在强非线性和时变特征,在某一平衡点线性化的电力系统模型难以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二是储能型电力系统中储能电站与电网、负荷、其他发电机等耦合紧密,用于机电暂态仿真的非线性模型难以进行机理逆向分析和镇定控制器设计,成熟的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又不能直接应用于非线性模型。党杰等针对含储能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建立线性化数学模型,利用阻尼转矩分析法和特征值分析法分析该电力系统动态行为,提出采用储能装置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控制策略(基于储能控制的低频振荡抑制方法及作用机理,高电压技术,第45卷,第12 期,第4029-4037页,2019年12月31日);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新能源电力系统宽频带振荡的储能阻尼控制方法”(ZL201711033380.9)涉及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该方法先确定储能装置容量和储能装置安装位置,再分析储能装置接入后对电网暂态能量的影响规律,然后以促进电力系统暂态能量衰减为目的,设计储能装置控制策略,最后根据储能装置控制策略,设计储能阻尼控制器;上述研究建立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模型为基于平衡点的线性化模型,或为基于电力系统暂态能量的非线性模型,前者不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后者又难以进行机理逆向分析和镇定控制器设计。因此,基于上述文献记载的方法并不能有效解决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下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发电机、负荷、电力网络等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然后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进而确定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针对工作点集合中每一工作点,将储能型电力系统差分代数方程在不同的工作点线性化,得到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进而构建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最后将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组合成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构建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现有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缺点和不足,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且能使用成熟的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进行镇定控制器设计,能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分析和储能电站调度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为: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至少由发电机、励磁器、负荷、输电线路组成的储能型电力系统,以发电机、励磁器、负荷、输电线路模型为基础,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形式如下:
Figure SMS_1
0=g(x,y)
其中,
Figure SMS_2
Figure SMS_3
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x和y 均随时间t变化,为了简便起见,将xt简写为x,将yt简写为y,以下同;
Figure SMS_4
表示对状态变量x求导数,
Figure SMS_5
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差分方程组的差分函数关系,
Figure SMS_6
为储能型电力系统代数方程组的代数函数关系,m和n分别代表储能型电力系统中状态变量向量维数和代数变量向量维数。
在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方程组
Figure SMS_7
中,差分函数关系由发电机、励磁器等动态元件产生;在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0=g(x,y)中,代数函数关系由负荷、输电线路等按电网络潮流规律产生。
当发电机为同步发电机时,同步发电机采用标准3阶、4阶、5阶或6阶模型:
同步发电机3阶模型为:
Figure SMS_8
同步发电机4阶模型为:
Figure SMS_9
同步发电机5阶模型为:
Figure SMS_10
同步发电机6阶模型为:
Figure SMS_11
其中,ω为发电机转子角速度,Ωb为发电机转子同步角速度,δ为发电机转角,TJ为发电机转子惯性时间常数,D为发电机阻尼转矩系数,Pm和Pe分别为原动机机械功率和发电机电磁功率,E′d和E′分别为d轴和q轴的发电机暂态电动势,E″d和E″q分别为d轴和q 轴的发电机次暂态电动势,fs(E′q)为q轴发电机暂态电动势的上限函数,xd和xq分别为发电机d轴和q轴的电抗,x′d和x′q分别为发电机d轴和q轴的暂态电抗,x″d和x″q分别为发电机d轴和q轴的次暂态电抗,id和iq分别为发电机机端电流的d轴分量和q轴分量,T′d0和T′q0分别为d轴和q轴的暂态开路时间常数,T″d0和T″q0分别为d轴和q轴的次暂态开路时间常数,vf为励磁器的励磁电压,TAA为d轴附加漏磁时间常数。
当储能电站通过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同步时,储能电站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模型:
Figure SMS_12
其中,ωv
Figure SMS_13
分别为储能电站节点处电网电角速度和电角速度参考值,Pv和Qv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Figure SMS_14
Figure SMS_15
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和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Jv和Kv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虚拟转动惯量和虚拟励磁调节惯性系数,Dp和Dq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阻尼系数和无功-电压下垂系数, Uv
Figure SMS_16
分别为储能电站节点处电网电压和电网电压参考值,Ev和θv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幅值和相位。
励磁器采用IEEE标准模型:
Figure SMS_17
其中,vm、vr1、vr2为励磁器的状态变量,v为发电机节点电压,vref为励磁器的参考电压,Tr为量测时间常数,Ka和Ta分别为放大环节的增益和时间常数,Kf和Tf分别为镇定环节的增益和时间常数,Ke和Te分别为励磁电流的积分偏差和时间常数,Se(vf)为上限函数:
Figure SMS_18
其中Ae和Be分别为上限函数的比例参数和指数参数。
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0=g(x,y)为标准潮流方程,由发电机节点注入功率、负荷节点功率和输电线路参数确定(具体参见《电力系统分析》,韩祯祥,浙江大学出版社;《电力系统分析(上、下)》,何仰赞、温增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S2、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构建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与节点电压数量关系的方程。
设储能电站连接于电力系统中第i0个节点,其向电力系统的注入功率为:
Figure SMS_19
Figure SMS_20
其中ρ(t)为时变参数,t为时间,
Figure SMS_21
Figure SMS_22
分别为储能电站变工况下注入电力系统第i0个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Figure SMS_23
Figure SMS_24
是时变参数ρ(t)的函数。 F(ρ(t))是时变参数ρ(t)变化轨迹的集合,R为实数,C(R,R)为复数域里的连续函数,F是实数R的子集,
Figure SMS_25
表示对时变参数ρ(t)求导数,也即时变参数ρ(t)的变化率,
Figure SMS_26
是非负值,时变参数ρ(t)有界且变化率
Figure SMS_27
有界,R+为正实数。
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与节点电压数量关系的方程如下:
Figure SMS_28
其中,
Figure SMS_30
Figure SMS_34
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第i个和第j个节点电压,
Figure SMS_36
表示当i=i0时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第i0个节点电压;
Figure SMS_31
为Yij的共轭复数,Yij为节点导纳矩阵第i行第j列元素,
Figure SMS_33
表示当i=i0时节点导纳矩阵的第i0行第j列元素,
Figure SMS_35
表示当i=i0
Figure SMS_37
的共轭复数;
Figure SMS_29
Figure SMS_32
的共轭复数,N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节点数,i∈[1,2,…,N],j∈[1,2,…,N]。储能电站通过在第i0个节点注入功率,与电网、负荷和其他发电机发生耦合作用,进而影响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
S3、根据S2确定的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经过潮流计算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
由于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可以改变,因此经过潮流计算,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的取值也将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工作点。
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如下:
Figure SMS_38
其中,Pi和Qi(i∈[1,2,…,N]∩i≠i0)为注入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i≠i0)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当电力系统中第i0个节点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
Figure SMS_39
在时刻t测量得到后,采用标准潮流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与时刻t对应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和代数变量向量y。标准潮流计算方法采用下列三种中的任意一种计算: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法)、高斯-赛德尔法(Gauss-Seidel法)、P-Q分解法。具体如下:
S3.1、给定一组t的离散时间序列:
t0,t1,…,tT
其中T为t的离散时间序列最大个数。
对应的,可以得到一组ρ(t)的离散时间序列:
ρ(t0),ρ(t1),…,ρ(tT)
和一组第i0个节点储能电站注入功率的离散时间序列:
Figure SMS_40
S3.2、根据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采用标准潮流计算方法,得到一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和代数变量向量y,进而得到与时刻t对应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
Figure SMS_41
其中,
Figure SMS_44
Figure SMS_47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SMS_50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SMS_43
Figure SMS_46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SMS_49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SMS_51
Figure SMS_42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SMS_45
Figure SMS_48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S4、将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在工作点线性化,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
将S1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线性化,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
Figure SMS_52
Figure SMS_53
Figure SMS_54
Figure SMS_55
Figure SMS_56
其中,fx(x,y)和fy(x,y)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方程组对x和y的偏导数,gx(x,y) 和gy(x,y)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对x和y的偏导数,Δx为系统状态变量向量x的变化,
Figure SMS_57
为系统状态变量向量x变化的导数,Δy为系统代数变量向量y的变化。
S5、根据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得到基于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通用表达式。
由于gx(x,y)Δx+gy(x,y)Δy=0,则有:
Figure SMS_58
将上式代入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模型,可以得到:
Figure SMS_59
因此基于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的通用表达式为:
Figure SMS_60
S6、将工作点
Figure SMS_61
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
Figure SMS_62
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SMS_63
代入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通用表达式中,得到基于工作点
Figure SMS_64
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0)):
Figure SMS_65
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基于工作点
Figure SMS_66
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 A(ρ(t1)),…,A(ρ(tT)):
Figure SMS_67
Figure SMS_68
S7、将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组合成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构建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
由于
Figure SMS_69
Figure SMS_70
则在工作点
Figure SMS_71
Figure SMS_72
以此类推,在工作点
Figure SMS_73
Figure SMS_74
Figure SMS_75
将t的离散时间序列t0,t1,…,tT各元素对应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组合起来,则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如下:
Figure SMS_76
Figure SMS_77
Figure SMS_78
其中,Ω(t0,t1,…,tT)为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
Figure SMS_79
为时变参数ρ(t)在t0,t1,…,tT时刻变化轨迹的集合。
该模型以基于时变参数ρ(t)在t0,t1,…,tT时刻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为基础,建立了能适应储能电站工况变化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通过分析Ω(t0,t1,…,tT)即可动态判断储能型电力系统稳定性,进而分析储能电站变工况下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演化规律。
进一步地,若t的离散时间序列t0,t1,…,tT各元素对应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相等,即储能电站变工况转变为单一工况:
Figure SMS_80
则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退变为传统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即
Figure SMS_81
Ω0=A(ρ(t0))=A(ρ(t1))=…=A(ρ(tT))
其中,Ω0为t0时刻对应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0))。此时,通过判断电力系统状态矩阵Ω0的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就可以判断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即Ω0若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存在特征值则表示电力系统小干扰失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的优点体现在:一是该模型以基于时变参数ρ(t)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为基础,可以描述电力系统非线性动态行为,以该模型为基础,运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可以分析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线性化设计方法可以设计增益调度控制器以改善储能型电力系统性能;二是该模型以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取代基于平衡点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克服了基于平衡点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在工作点偏离平衡点较大时的不适应性缺点,为分析储能型电力系统在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下的动态行为提供了基础;三是该模型以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取代用于机电暂态仿真的非线性模型,克服了机电暂态仿真非线性模型难以进行机理逆向分析的缺点,使得成熟的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可以直接应用于非线性情形。由于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是储能型电力系统功率平衡和储能电站调度的最基本特征,因此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是对传统电力系统模型的突破,且其在储能电站单一工况运行特殊情形下可退化为传统电力系统动态模型。本发明构建的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模型,是分析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基础,对确保储能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进行储能电站调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虚拟发电机模型;
图3是本发明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励磁器模型;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初始工况下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特征值分布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变工况下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特征值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用于解决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问题。本发明基于以下特征:一是储能型电力系统具有非线性和时变特征,基于时变参数得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可以描述这种非线性和时变特征;二是以传统非线性模型描述储能型电力系统难以进行机理逆向分析且成熟的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不再可用,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建模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为机理逆向分析和利用成熟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和设计方法提供了可能。因此本发明首先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确定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以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线性化模型和电力系统状态矩阵构建基于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以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描述储能型电力系统非线性和时变特征,能很好的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储能电站调度问题提供了基础理论模型和技术方法支撑。
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一种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的实施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发电机、励磁器、负荷、输电线路模型为基础,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
S2、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构建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与节点电压数量关系的方程;
S3、根据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经过潮流计算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
S4、将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在工作点线性化,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
S5、根据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得到基于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通用表达式;
S6、将工作点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代入电力系统状态矩阵中,得到基于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
S7、将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组合成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构建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
在图2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虚拟发电机模型如下:
Figure SMS_82
其中,ωv
Figure SMS_83
分别为储能电站节点处电网电角速度和电角速度参考值,Pv和Qv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输出有功功率和输出无功功率,
Figure SMS_84
Figure SMS_85
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输出有功功率参考值和输出无功功率参考值,Jv和Kv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虚拟转动惯量和虚拟励磁调节惯性系数,Dp和Dq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阻尼系数和无功-电压下垂系数,Uv
Figure SMS_86
分别为储能电站节点处电网电压和电网电压参考值,Ev和θ分别为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幅值和相位。由于虚拟转动惯量Jv的存在,储能电站在功率和频率控制的动态过程中具有惯性;由于阻尼系数Dp的存在,储能电站具备阻尼功率振荡和响应电网频率变化的能力。当储能电站通过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同步时,储能电站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模型,可以非常方便地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差分代数方程数学模型,并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场景。
在图3中,励磁器采用IEEE标准模型:
Figure SMS_87
其中,vm、vr1、vr2为励磁器的状态变量,v为发电机节点电压,vref为励磁器的参考电压,Tr为量测时间常数,Ka和Ta分别为放大环节的增益和时间常数,Kf和Tf分别为镇定环节的增益和时间常数,Ke和Te分别为励磁电流的积分偏差和时间常数,Se(vf)为上限函数:
Figure SMS_88
其中Ae和Be分别为上限函数的比例参数和指数参数。
由于vm、vr1、vr2和vf为励磁器的状态变量,因此vm、vr1、vr2和vf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的组成部分;vref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变量向量y的组成部分。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时,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将随着储能电站工况变化而变化,这将对储能型电力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励磁器有助于维持储能型电力系统稳定性,使得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范围得以扩大。
在图4中,储能型电力系统为四机两区系统,其中G1为储能电站,G2、G3、G4 为常规电站,发电机采用同步发电机6阶模型,励磁器为IEEE标准模型;系统节点数为11、输电线路数为8、变压器数为4,输电线路7-9将整个系统分为两个区,L1和L2 分别为节点7和节点9的负荷。储能电站G1连接于电力系统中节点1,储能电站G1 通过在第1个节点注入功率,与电网、负荷和其他发电机发生耦合作用,进而影响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采用牛顿-拉夫逊法(Newton-Raphson法),经过潮流计算可以得到一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和代数变量向量y,其中发电机状态变量向量为{δ,ω,E′q,E′d,E″q,E″d},发电机代数变量向量为
Figure SMS_89
励磁器状态变量向量为 {vm,vr1,vr2,vf},励磁器代数变量向量为{vref},以此为基础得到与时刻t0,t1,…,tT对应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集合:
Figure SMS_90
在t0时刻,经过计算,G1、G2、G3、G4的发电机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分别为:
G1:{1.143,1,0.95642,0.45749,0.91838,0.61158},{2.0107,7.3652,7.35,1.9856};
G2:{0.94341,1,0.97088,0.43935,0.92973,0.58733},{2.0959,7.3664,7.35,2.5117};
G3:{0.67085,1,0.94516,0.46776,0.90589,0.62531},{2.0189,7.5571,7.5414,1.8489};
G4:{0.47096,1,0.94364,0.45276,0.90378,0.60526},{2.0336,7.3659,7.35,2.0676}。
G1、G2、G3、G4的励磁器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分别为:
G1励磁器:{1.03,2.0676,-0.13963,2.0107},{1.1354};
G2励磁器:{1.01,2.2076,-0.14555,2.0959},{1.1204};
G3励磁器:{1.03,2.1179,-0.1402,2.0189},{1.1359};
G4励磁器:{1.01,2.1349,-0.14122,2.0336},{1.1168}。
将t0时刻发电机和励磁器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构成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
Figure SMS_92
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SMS_96
其中
Figure SMS_97
为40维,
Figure SMS_93
为20维。
Figure SMS_95
Figure SMS_98
组合成t0时刻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
Figure SMS_99
将工作点
Figure SMS_91
代入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中,就可以得到基于工作点
Figure SMS_94
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
在图5中,横坐标Real表示复平面的实轴,纵坐标Imag表示复平面的虚轴。在初始工况下,t0时刻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如图5所示。从该图可知特征值总数为40个,包括零特征值2个,大于零的特征值0个,小于零的特征值 38个(其中实数特征值16个,复数特征值11对),这表明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不存在特征值,从而可以判断储能型四机两区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在 t0时刻是稳定的。在t0时刻以后,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是否稳定取决于相应时刻的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特征值分布。特殊情形下,若t0时刻以后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相等,即储能电站变工况转变为t0时刻单一工况,则储能型电力系统在t0时刻以后的动态行为与t0时刻动态行为一致,即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在t0时刻以后仍是稳定的。
在图6中,横坐标Real表示复平面的实轴,纵坐标Imag表示复平面的虚轴。在变工况下,t1时刻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如图6所示。从该图可知特征值总数为40个,包括零特征值2个,大于零的特征值0个,小于零的特征值38 个(其中实数特征值16个,复数特征值11对),这表明储能型电力系统状态矩阵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不存在特征值,从而可以判断储能型四机两区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在t1时刻是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尽管t0时刻和t1时刻储能型四机两区电力系统稳定判定结论一致,但是由于工况的改变状态矩阵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已经改变。这说明本方法可以描述储能型电力系统非线性动态行为,且能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为分析储能型电力系统在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情形下的动态行为提供了基础模型。

Claims (6)

1.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于至少由发电机、励磁器、负荷、输电线路组成的储能型电力系统,以发电机、励磁器、负荷、输电线路模型为基础,构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形式如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
0=g(x,y)
其中,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3
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x和y均随时间t变化,为了简便起见,将xt简写为x,将yt简写为y,以下同;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4
表示对状态变量x求导数,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5
为储能型电力系统差分方程组的差分函数关系,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6
为储能型电力系统代数方程组的代数函数关系,m和n分别代表储能型电力系统中状态变量向量维数和代数变量向量维数;
在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方程组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7
中,差分函数关系由发电机、励磁器这些动态元件产生;在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0=g(x,y)中,代数函数关系由负荷、输电线路按电网络潮流规律产生;
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0=g(x,y)为标准潮流方程,由发电机节点注入功率、负荷节点功率和输电线路参数确定;
S2、根据储能电站变工况确定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并构建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与节点电压数量关系的方程
设储能电站连接于电力系统中第i0个节点,其向电力系统的注入功率为: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8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9
其中ρ(t)为时变参数,t为时间,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0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1
分别为储能电站变工况下注入电力系统第i0个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2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3
是时变参数ρ(t)的函数;F(ρ(t))是时变参数ρ(t)变化轨迹的集合,R为实数,C(R,R)为复数域里的连续函数,F是实数R的子集,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4
表示对时变参数ρ(t)求导数,也即时变参数ρ(t)的变化率,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5
是非负值,时变参数ρ(t)有界且变化率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6
有界,R+为正实数;
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与节点电压数量关系的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7
其中,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8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19
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第i个和第j个节点电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0
表示当i=i0时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第i0个节点电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1
为Yij的共轭复数,Yij为节点导纳矩阵第i行第j列元素,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2
表示当i=i0时节点导纳矩阵的第i0行第j列元素,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3
表示当i=i0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4
的共轭复数;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5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126
的共轭复数,N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节点数,i∈[1,2,…,N],j∈[1,2,…,N];
S3、根据S2确定的基于时变参数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经过潮流计算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
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如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
其中,Pi和qi为注入电力系统第i个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i∈[1,2,…,N]∩i≠i0;当电力系统中第i0个节点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2
在时刻t测量得到后,采用标准潮流计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与时刻t对应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和代数变量向量y,具体如下:
S3.1、给定一组t的离散时间序列:
t0,t1,…,tT
其中T为t的离散时间序列最大个数;
对应的,可以得到一组ρ(t)的离散时间序列:
ρ(t0),ρ(t1),…,ρ(tT)
和一组第i0个节点储能电站注入功率的离散时间序列: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3
S3.2、根据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采用标准潮流计算方法,得到一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x和代数变量向量y,进而得到与时刻t对应的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工作点集合: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4
其中,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5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6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7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8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9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0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1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2
分别表示当第i0个节点电压方程为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3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214
时的储能型电力系统潮流方程计算得到的状态变量向量和代数变量向量;
S4、将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在工作点线性化,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
将S1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代数方程线性化,得到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2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3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4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5
其中,fx(x,y)和fy(x,y)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差分方程组对x和y的偏导数,gx(x,y)和gy(x,y)分别为储能型电力系统的代数方程组对x和y的偏导数,Δx为系统状态变量向量x的变化,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6
为系统状态变量向量x变化的导数,Δy为系统代数变量向量y的变化;
S5、根据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通用模型得到基于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通用表达式
由于gx(x,y)Δx+gy(x,y)Δy=0,则有: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7
将上式代入储能型电力系统工作点线性化模型,可以得到: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8
因此基于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的通用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9
S6、将工作点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0
中储能型电力系统的状态变量向量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1
和代数变量向量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2
代入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通用表达式中,得到基于工作点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3
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0))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4
依此类推,可以得到基于工作点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5
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1)),...,A(ρ(tT))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6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317
S7、将不同工作点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组合成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构建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
由于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1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2
则在工作点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3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4
以此类推,在工作点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5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6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7
将t的离散时间序列t0,t1,…,tT各元素对应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组合起来,则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如下: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8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9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10
其中,Ω(t0,t1,…,tT)为电力系统状态矩阵集合;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11
为时变参数ρ(t)在t0,t1,…,tT时刻变化轨迹的集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当发电机为同步发电机时,同步发电机采用标准3阶、4阶、5阶或6阶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当储能电站通过电力电子设备与电网同步时,储能电站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励磁器采用IEEE标准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S3.2中,标准潮流计算方法采用下列三种中的任意一种计算:牛顿-拉夫逊法、高斯-赛德尔法或P-Q分解法。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若t的离散时间序列t0,t1,…,tT各元素对应的储能电站节点注入功率相等,即储能电站变工况转变为单一工况: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412
则储能型电力系统动态模型退变为传统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即
Figure FDA0004066256480000051
Ω0=A(ρ(t0))=A(ρ(t1))=…=A(ρ(tT))
其中,Ω0为t0时刻对应的电力系统状态矩阵A(ρ(t0)),此时,通过判断电力系统状态矩阵Ω0的特征值在复平面的分布就可以判断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即Ω0若在复平面的右半平面存在特征值则表示电力系统小干扰失稳。
CN202211200159.9A 2022-09-29 2022-09-29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Active CN115470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159.9A CN115470736B (zh) 2022-09-29 2022-09-29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00159.9A CN115470736B (zh) 2022-09-29 2022-09-29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0736A CN115470736A (zh) 2022-12-13
CN115470736B true CN115470736B (zh) 2023-04-14

Family

ID=8433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00159.9A Active CN115470736B (zh) 2022-09-29 2022-09-29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707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34129B (zh) * 2023-03-06 2024-05-28 长沙学院 储能电站与电网耦合系统的稳定性评估方法与装置
CN117578601B (zh) * 2023-03-22 2024-04-26 长沙学院 一种低碳电力系统源荷互动调度方法与装置
CN116316705B (zh) * 2023-04-14 2023-09-12 长沙学院 一种基于储能电站的低碳电力系统振荡抑制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267A (zh) * 2020-04-09 2020-08-18 湖北师范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控制器确定方法
CN112966364A (zh) * 2021-02-03 2021-06-15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用于特征值计算的光伏电站等值模型建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16489A (zh) * 2017-03-09 2017-08-04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力系统抗差状态估计方法和装置
CN111509704B (zh) * 2020-04-23 2022-07-19 郑州轻工业大学 基于sssc的含dfig-sofc多能源系统动态交互分析方法
CN112636341B (zh) * 2020-12-22 2021-08-24 湖南大学 基于多新息辨识的电力系统惯量空间分布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3300383B (zh) * 2021-04-16 2023-06-02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暂态建模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36454B (zh) * 2022-05-18 2024-07-16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基于半不变量法的交直流混联系统概率潮流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5267A (zh) * 2020-04-09 2020-08-18 湖北师范大学 一种电力系统控制器确定方法
CN112966364A (zh) * 2021-02-03 2021-06-15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用于特征值计算的光伏电站等值模型建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70736A (zh) 2022-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70736B (zh) 适应储能电站变工况运行的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建模方法
Xia et al. Direct nonlinear primal–dual interior-point method for transient stability constrained optimal power flow
CN107482649B (zh) 一种基于分频控制的两域互联系统负荷频率控制方法
CN108318757A (zh)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储能系统控制策略测试优化平台
CN101957872A (zh) 一种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混合实时仿真方法
CN103810646B (zh) 一种基于改进投影积分算法的有源配电系统动态仿真方法
CN106291255A (zh) 一种含逆变型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计算通用方法
CN101719185B (zh) 磁控式并联电抗器基于动态磁阻的等值电抗暂态建模方法
Ni et al. Model order reduction based dynamic equivalence of a wind farm
CN105391059A (zh) 一种基于电流量测变换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状态估计方法
CN105720594A (zh) 纯有功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容量的补偿方法
CN102841965B (zh) 受端电网安全域最优潮流模型的建模方法
CN110417050A (zh) 一种并联结构大型风电场等值计算方法
CN102148385B (zh)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的等效模型构造方法
CN109638871B (zh) 考虑风电接入的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系统主网划分方法
CN109390959B (zh) 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技术的蓄电池储能控制方法
CN102403731B (zh)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模拟方法
CN117458533A (zh) 一种液流储能调峰调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323779B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装置的功率动态聚合的方法和系统
CN105140957B (zh) 基于风电场和光伏电站聚合模型的机电振荡模式估算方法
CN102354332B (zh) 一种用于简化柔性交直流输电系统中rga计算的方法
CN102055197B (zh) 一种建立可控串补线性化模型的方法
CN106849130A (zh) 一种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CN113346561B (zh) 一种储能下垂补偿模块稳定性分析方法
CN104600700B (zh) 基于发电机诺顿等值和广义逆的网损微增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