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1241A -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1241A
CN115461241A CN202180031603.6A CN202180031603A CN115461241A CN 115461241 A CN115461241 A CN 115461241A CN 202180031603 A CN202180031603 A CN 202180031603A CN 115461241 A CN115461241 A CN 115461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pling
actuating
adjusting element
actuating mechanism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1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I·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BPO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BPO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BPO GmbH filed Critical HBPO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5461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12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0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 F01P7/1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cooling-air by throttling amount of air flowing through liquid-to-air heat exchang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控机构(20),所述操控机构用于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1)的两个锁闭装置(10a、10b),所述操控机构包括与致动器(21)已连接或能连接的调整元件(25)。所述调整元件经由设置用于操控第一锁闭装置(10a)的第一耦联件(23)并且经由用于操控第二锁闭装置(10b)的第二耦联件(24)作用连接,使得所述调整元件(25)的围绕旋转轴(26)进行的运动能通过具有相互对应的控制栓(29、30)和支承槽(32、33)的滑槽控制装置(K)转换为两个耦联件(23、24)的移位。具有所述控制栓(29、30)的调整元件(25)至少部分地插入两个至少局部搭接的且能相对于所述调整元件(25)移位的耦联件(23、24)之间。所述控制栓(29、30)至少部分地嵌接到处于所述耦联件(23、24)上的支承槽中。

Description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的所述特征的操控机构,所述操控机构用于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两个锁闭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所述气流调整组件具有这种操控机构。
背景技术
机动车/车辆的主要是在较高速度时影响耗能的流动阻力系数或正面阻力系数(CW值)主要取决于其“流线型(Windschlüpfrigkeit)”。进一步的改进可以由临时锁闭对于引入空气必需的车辆开口获得。为此,较长时间以来已经设立了处于前端的气流调整组件。通过将所述气流调整组件设置在至少一个构件上游,能够有效地调整该构件的以在车辆运动时流入的空气的加载。典型地,以这种方式可以为构件如热交换器或/和冷却元件供以流动空气,以便例如确保对马达、车辆内部空间或/和蓄电池的冷却。随着气流调整组件关闭得越来越大,能实现由开口形成的涡流的份额,从而可以实现对作用到车辆上的流动的有利平息。因此,以改进的方式经由车辆的形状导出空气。特别是在使用内燃机时,因此也能够减少其有害物质排放。此外,这种气流调整组件可以在速度尚低时已经用于通过对应地减少气流来加速驱动装置的加热过程。
现代的车辆概念常常具有两个相叠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通气口按照需求同时或者彼此分开地经由气流调整组件改变。用于此为此使用的气流调整组件具有两个锁闭装置,其中每个锁闭装置分别配设有两个进气口中的一个进气口。每个锁闭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片,通过所述片的枢转能改变相应通气口的横截面。对两个锁闭装置的分开操纵常常通过使用两个致动器来实现。较经济以及更较容易构建的变型方案以唯一一个致动器足以实现,该致动器于是例如经由适当的连杆与两个锁闭装置耦联。
因此,例如DE102017219420Al描述了一种节气门设备,其具有框架组件,该框架组件界定开口区段。所述节气门设备用于设置在机动车上,以便例如为能以冷却空气加载的热交换器调整该冷却空气的迎流。框架组件分为第一框架区段和将开口区段延长为通道的第二框架区段。至少一个能枢转地支承在框架组件上的片能实现在各个行驶状态中对节气门设备的可穿流的开口横截面的改变。为了实现尽可能密封地连接到相应机动车的周围的构件上,第二框架区段由单独的框架元件组装而成,所述框架元件能枢转地设置在第一框架区段上。
由US10,207,578B2已知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冷却器格栅的锁闭系统,该锁闭系统包括多件式的框架。界定开口区段的框架具有上部框架区段以及与该上部框架区段平行地隔开间距的下部框架区段,该下部框架区段的和该上部框架区段的端部分别经由两个端盖中的一个端盖相互连接。在如此构成的框架当中设置有包含致动器的马达壳体,多个片从该马达壳体起朝两侧延伸直至两个端盖。由于能转动地支承所述片,所以所述片的定位角能够经由致动器改变。框架的能经由插塞连接相互连接的部件以及能插到框架上的马达壳体能实现对锁闭系统的拆卸运输。不同长度的框架区段允许锁闭系统与相应机动车的可供使用的装配尺寸的模块化适配。通过使用两个框架,能够界定两个相叠地设置的开口区段,用于锁闭所述开口区段的片能以一个单独的致动器操控。为此,设置在两个框架之间的连杆将通过致动器作用到支承在所述框架中的一个框架中的片上的调节力传递到支承在另一个框架上的片上。
由US8,733,484B1引出另一种用于机动车冷却器格栅的锁闭系统。该锁闭系统包括两个开口区段,给各所述开口区段分别配置有一个片组。第一片组与致动器耦联,而第二片组经由连杆与第一片组作用连接。所述片组构造用于从关闭位置枢转到与此相对的打开位置中。为此,对第一片组的叶片的定位能通过致动器改变并且能经由连杆传递到第二叶片组的叶片上。为了补偿可能的制造差,连杆具有补偿弹簧,以便阻止由于在所述片组中的一个片组不均匀地到达关闭位置时出现的阻力导致致动器提前关断。
DE102017222678Al和US10,421,352B2同样公开了用于机动车的冷却器格栅的锁闭系统。与前述系统不同,这些系统能实现对两个片组的彼此独立的操纵。为此,设置有滚筒形的能经由致动器转动的调整元件,所述滚筒形具有两个设置在所述调整元件的周面中的槽。所述片组分别经由一个可纵向方向滑移的耦联件与调整元件作用连接,每个耦联件经由一个控制栓嵌接到两个槽中的一个槽中。相应槽的以方向改变依次排列的直线区段构成滑槽控制装置,使得调整元件的转动导致控制栓以及与其连接的耦联件的对应移位。由于两个槽相对于彼此的延伸走向,片组在此可以占据运行位置的四种不同组合,在所述组合中,两个片组同时或者分别彼此交替地关闭或打开。
主要是通过仅一个单独的致动器足以实现的组件能实现尽可能紧凑的以及轻便的且最终总体上经济的构造。对两个锁闭装置的始终同步的操控对应地限制了由此能实现的效果。与此相对,至少部分异步地、即完全交替或者仅受限制地同时操纵锁闭装置提供优点。在注意到特别是在速度较高时作用到锁闭装置上的风力载荷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机构必须能够传递足够高的力,以便确保其片的枢转并且保持所述片因此能占据的位置。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基于:如下扩展一种用于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气流调整组件的两个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以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配备有该操纵机构的气流调整组件,使得它们除了经济的构造还能实现尽可能稳固以及紧凑的设计。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操控机构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1所述特征的气流调整组件得以实现。有利的改进方案是相应从属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一种操控机构,所述操控机构用于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两个锁闭装置,所述操控机构包括与致动器已连接或能连接的调整元件。所述调整元件经由设置用于操控第一锁闭装置的第一耦联件作用连接。此外,所述调整元件经由设置用于操控第二锁闭装置的第二耦联件作用连接。这些连接导致:所述调整元件的围绕旋转轴进行的运动能通过滑槽控制装置转换为两个耦联件的移位。为此,所述滑槽控制装置本身具有相互对应的控制栓和支承槽。根据本发明,所述控制栓处于所述调整元件上,而所述支承槽处于所述耦联件上。所述调整元件如下插入两个至少局部搭接的且能相对于所述调整元件移位的耦联件之间,使得所述调整元件的控制栓至少部分地嵌接到所述耦联件的支承槽中。
由此获得的优点是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的非常紧凑的结构方式。因此,从致动器出发的调节力能在尽可能短的路径上特别是相继传递到两个锁闭装置上。由此,获得经济优势,因为增大了能控制的面并且限制了从致动器出发的调节力。相反地,特别是在高速时作用到锁闭装置上的风力载荷支撑在同样短的路径上,而不由于长的和就此而言刚度较小的构件或/和在此能吸收的力的“散步”获得不利的弹簧性能。此外,这样的风力载荷也可以通过致动器分开地吸收。此外,当能控制的面和从致动器出发的调节力保持不变时,因此也可以吸收总体上较大的风力载荷。总体上可能的是:将致动器的调节力分开,并且由此增大控制面并且提高能吸收的风力载荷或最大流动速度,或者反之将致动器的尺寸确定得较小、也就是说其具有较小的调节力。
根据本发明基本构思的一种优选改进方案,所述调整元件的控制栓可以相对于其旋转轴的纵向方向错开地设置。此外,所述控制栓在此可以设置在所述调整元件的相互背离的侧上。以这种方式,插入两个耦联件之间的调整元件朝两侧经由其控制栓与耦联件的支承槽作用连接。由于这些构件相对于彼此靠紧,获得耦联件经由调整元件的总体上刚性且精确的操控。控制栓的与此对应的小长度能实现较大力的传递。由此,最大程度排除了在这里由于特别是动态超载造成的不期望的弹性行为或甚至结构失效。
以有利的方式,所述调整元件的两个控制栓可以在与所述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相交的平面中彼此远离地延伸。换言之,控制栓和旋转轴共同处在一个虚构平面中。特别是在相应的控制栓与旋转轴隔开相同间距时,出现关于调整元件经由其旋转轴支承的理想力平衡。
关于耦联件的分别构造用于容纳所述控制栓中的一个控制栓的支承槽的延伸,能设想不同的设计方案。一旦调整元件进行由执行器激励的转动运动,作为滑槽引导件的部分,其延伸走向就主要用于移位耦联件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所述耦联件在其之间的状态。优选地,每个耦联件的支承槽可以具有直线区段和连接在所述直线区段上的弧线区段。以有利的方式,所述弧线区段的半径的值可以等于所属的控制栓与旋转轴关于其相应纵向方向的间距。由此可能的是:在调整元件转动时,所属的控制栓经过所属的耦联件的支承槽的弧线区段,而该所属的耦联件不发生移位。与此相对,支承槽的连接到弧线区段上的直线区段可以如此设置,使得控制栓在到达直线区段时撞到界定该直线区段的边缘上并且随着调整元件转动得越来越多这样支撑在该调整元件上,使得将所属的耦联件从其位置特别是线性地挤出。以这种方式,耦联件的弧线区段可以构成支承槽的如下区域,即,在所述区域中在以转动的调整元件的控制栓经过时,没有关于耦联件的移位的任何反应。与此相对,耦联件的直线区段可以构成支承槽的如下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由于控制栓撞到界定其的边缘上而获得耦联件的移位。
通过将如此设计的支承槽有针对性地设置在耦联件上或耦联件中可能的是:在调整元件开始转动时,首先仅所述耦联件中的一个耦联件移位(控制栓处于所属的支承槽的直线区段中),而相应另一个耦联件保持在其位置中(控制栓处于所属的支承槽的弧线区段中)。随着进一步转动,现在首先还运动的耦联件的移位终止(控制栓从所属的支承槽的直线区段运行到其弧线区段中),而直到此时不运动的耦联件的移位开始(控制栓从所属的支承槽的弧线区段运行到其直线区段中)。
根据处于耦联件中或耦联件上的支承槽的进一步的可能的设计方案,所述支承槽可以如此设置,第一耦联件的支承槽的弧线区段和第二耦联件的支承槽的弧线区段相对于彼此反向地弯曲。关于两个耦联件的搭接设置,其支承槽的弧线区段可以想象地互补成一个共同的弧线区段,只要这两个耦联件如此上下叠置,使得其支承槽的两个弧线区段的端部相互对齐。
原则上本发明规定:能关于滑移方向线性移位的耦联件可以分别具有一个平行于所述滑移方向延伸的引导槽。于是,所述旋转轴具有两个分别处于所述调整元件的彼此背离的侧中的一侧上的轴区段,所述轴区段彼此远离地指向。在此,所述轴区段分别至少局部地延伸穿过所属的耦联件的引导槽。以这种方式可能的是:以其轴区段相对于调整元件的两侧突出的旋转轴延伸穿过两个耦联件的引导槽。引导槽的延伸走向能实现耦联件相对于调整元件的移位,其方式是,所述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的两个轴区段分别穿过所属的耦联件的引导槽。
关于这一点规定:每个耦联元件的引导槽都可以与所属的支承槽相交。换言之,每个耦联元件的引导槽和支承槽都可以构成一个共同的图案。特别优选地,耦联件的引导槽可以与所属的支承槽在该支承槽的直线区段与弧线区段的过渡区域中相交。
调整元件可以用作控制栓的纯支架,使得两个经由其支承槽与控制栓嵌接的耦联件可以仅经由控制栓支撑在调整元件上。为了特别是在能移位的耦联件的可能的终端位置中或/和在控制栓的不是用于支撑在所属的支承槽中的位置中时确保充分的支撑,所述耦联件中的至少一个耦联件也可以直接支撑在调整元件上。因此,所述调整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凸轮盘或者可以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这样的凸轮盘。此外,所述耦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耦联元件可以具有突出部,经由所述突出部,所属的耦联元件于是特别是可以在该耦联元件与调整元件相对于彼此的对应位置中支撑在所述凸轮盘的外边缘上。
根据两个耦联元件与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片的规定的连接型式必需的可以是:耦联件的在运行中横向于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的纵向方向的可能移位在不损失功能性的情况下能得到补偿。特别是出于这个原因,所述旋转轴的轴区段和所述控制栓可以分别具有一个长度,以便即使在所述耦联元件关于所述滑移方向线性移位的同时出现所述耦联元件之间出现的间距改变,所述轴区段和所述控制栓还横向于所述滑移方向延伸穿过所属的支承槽和引导槽。如果所述耦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耦联元件具有如前面述及的与凸轮盘组合的突出部,则所述耦联元件的突出长度不言而喻地可以如此选择,使得即使耦联元件之间的间距改变,所述耦联元件还能至少部分地支撑在凸轮盘的外边缘上。
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视为有利的是:每个耦联元件在其对置的边缘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构造用于分别与所属的锁闭装置的一个能枢转的片铰接连接。以这种方式,耦联元件提供用于与片直接连接的可能性,使得耦联元件的线性可移位性能直接转换为对片的操控。
现在提出的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能实现用于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的非常紧凑且与此同时稳固的构造。特别是用于传递从操控系统以及存在的风力载荷出来的力的有意的短路径确保对锁闭装置的始终精确且能受高载荷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所述气流调整组件包括两个锁闭装置,所述锁闭装置与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耦联。
由此获得的优点已经与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相关地详细阐述,从而为了避免重复在此处援引与其对应的实施方案。
优选地,两个锁闭装置可以设置在特别是基本上矩形的基础框架中。所述闭锁装置中的每个锁闭装置都具有至少一个片,所述片至少经由其两个端部区段中的一个端部可运动地支撑在所述基础框架上。
关于这一点视为有利的是:所述基础框架具有中间接片,在所述中间接片中或/和上固定有致动器。因此,所述致动器的从动件可以与所述操控机构的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的两个轴区段中的一个轴区段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为此,从动件和轴区段可以具有相互对应的轮廓,所述轮廓于是可以以有利的方式相互嵌接。
根据本发明的气流调整组件的一种优选改进方案,所述气流调整组件的基础框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壁元件划分。由此,所述基础框架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锁闭装置的第一贯通区域和具有第二锁闭装置的第二贯通区域。为此,所述至少一个壁元件可以在所述基础框架的对置的两个侧向型材之间延伸。对此替代地,所述划分可以经由两个壁元件进行,所述壁元件于是可以分别从所述侧向型材中的一个侧向型材朝所述基础框架的处于所述两个侧向型材之间的中间接片延伸。
为了特别是稳定对操控机构的调整元件的支承,视为特别有利的是:气流调整组件具有适用于此的保持件。所述保持件如此构造,使得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的与致动器处于连接的轴区段支承在致动器的对应的从动件上,而调整元件的旋转轴的背离致动器的轴区段能转动地支承在保持件上。以这种方式,调整元件经由其旋转轴的两个轴区段支撑,从而获得对调整元件的精确引导。为此,保持件例如可以具有三个臂,所述臂可以分别固定在基础框架的一个或两个壁元件和中间接片上。
附图说明
随后借助在各个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
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调整组件的第一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的从其另一侧观察的相同图示;
图3示出气流调整组件的图1中的图示,其处于部分分解状态中;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4中的操控机构从其另一侧观察的相同视图;
图6示出操控机构沿按照图4的定向的分解图;
图7示出图5和图6中的操控机构的单独的分离的构件的透视图;
图8a示出图1至图3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的第一状态;
图8b示出图8a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相对其扩展的第二状态;
图8c示出图8b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相对其扩展的第三状态;
图8d示出图8c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相对其扩展的第四状态;
图8e示出图8d中的气流调整组件相对其扩展的第五状态;
图9a示出气流调整组件的处于第一状态中的操控机构的剖视图;
图9b示出气流调整组件的处于第二状态中的操控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流调整组件1的透视图。该气流调整组件具有在这里纯示例性的设计成矩形的基础框架2,该基础框架具有两个彼此隔开间距的且平行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纵向型材3、4,所述纵向型材经由两个同样彼此隔开间距的且平行于高度方向Z延伸的侧向型材5、6连接。在两个侧向型材5、6之间具有基础框架2的中间接片7,该中间接片平行于高度方向Z在两个纵向型材3、4之间延伸。
在这里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纵向型材3、4中的每个纵向型材以纯示例性的方式分成两个纵向型材区段3a、3b;4a、4b,所述纵向型材区段分别在所述侧向型材5、6中的一个侧向型材与中间接片7之间延伸。在分别两个以其纵侧对置的纵向型材区段3a、3b;4a、4b之间分别具有一个壁元件8a、8b,该壁元件平行于纵向方向X延伸。通过两个壁元件8a、8b将基础框架2分成两个贯通区域9a、9b;更确切地说分成第一贯通区域9a和第二贯通区域9b。在此,在图1中处于上部的第一贯通区域9a由在图1中处于上部的第一纵向型材3的两个纵向型材区段3a、3b和两个壁元件8a、8b以及两个侧向型材5、6的相应一部分界定。与此相对,在图1中处于第一贯通区域9a下部的第二贯通区域9b由在图1中处于下部的第二纵向型材4的两个纵向型材区段4a、4b和两个壁元件8a、8b以及两个侧向型材5、6的相应一部分界定。
为了能够使两个贯通区域9a、9b关于其开口横截面改变,在第一贯通区域9a中设置有第一锁闭装置10a,而在第二贯通区域9b中设置有第二锁闭装置10b。在这里示出的示例中,每个锁闭装置10a、10b分别具有四个片11至14、15至18,所述片分别经由其背离中间接片7的端部区段可运动地支撑在基础框架2的侧向型材5、6上。反之,片11至14、15至18的背离侧向型材5、6的端部区段可运动地支撑在中间接片7上。在中间接片7与在这里示出的示例中总共具有三个臂19a、19b、19c的且关于横向方向Y与中间接片7隔开间距的保持件19之间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20,该操控机构参考图4至图7在其他地方详细描述。保持件19经由其第一臂19a在第一纵向型材3的区域中固定在中间接片7上,而其他臂19b、19c分别与两个壁元件8a、8b中的一个壁元件连接。
图2同样示出图1中的气流调整组件1从另一侧观察的透视图。由此可看出:在中间接片7上固定有致动器21。
图3再次以与在图1中相同的图示示出气流调整组件1。与图1不同,在此移除了保持件19和操控机构20,以便能自由看到中间接片7的设计方案。如可看到的那样,该中间接片具有贯通开口7a,该贯通开口与以分解图形式远离基础框架2地示出的致动器21的从动件21b相对应(以点划线示出)。此外,可看到设置在两个壁元件8a、8b上的柱脚22a、22b,所述柱脚构造用于与保持件19的两个臂19b、19c连接。在中间接片7在第一纵向型材3的区域中的上端部上具有另一个柱脚22c,该另一个柱脚用于连接保持件19的最后一个臂19a。
图4和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20的构造,该操控机构为此分别以可选的形式示出。该操控机构包括两个至少局部地以其盖侧搭接的耦联件23、24,在所述耦联件之间插入有调整元件25。调整元件25具有平行于横向方向Y延伸的结构的旋转轴26,该旋转轴分成两个彼此远离指向的轴区段26a、26b。从图5可得出:旋转轴26的第一轴区段26a具有以未详细示出的方式与致动器21的从动件21a的轮廓相对应的轮廓。为了表明从动件21a与旋转轴26的第一轴区段26a之间的能经由所述轮廓传递扭矩的连接,在图4中再次表明通常固定在这里未示出的基础框架2的中间接片7上的致动器21的位置。旋转轴26的背离第一轴区段26a以及就此而言也背离致动器21的第二轴区段26b以在这里未详细示出的方式构造用于能转动地支承在在这里不可见的保持件19的对应的容纳部中(参见图1)。
如参考图1已经说明的那样,两个耦联件23、24用于操控两个锁闭装置10a、10b。具体而言,在此第一耦联元件23用于操控第一锁闭装置10a,而第二耦联元件24能实现对第二锁闭装置10b的操控。在每个耦联件23、24的对置的边缘23a、23b;24a、24b上,为此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27a、27b;27c、27d;28a、28b;28c、28d,通过所述凸起分别与锁闭装置10a、10b的片11至14、15至18中的一个片进行铰接连接(参见图1)。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操控机构20的分解图。由此,再次说明两个耦联件23、24和调整元件25的设计方案。如与图4和图5中的图示组合地可看出的那样,调整元件25总共具有两个控制栓29、30,其中第一控制栓29设置在调整元件25的面对第一耦联元件23的侧25a上,而第二控制栓30处于调整元件25的面对第二耦联元件24的侧25b上。在此,彼此远离地延伸的控制栓29、30以与调整元件25的旋转轴26的纵向方向Y1成相同间距地远离,所述控制栓与旋转轴26处在一个共同的平面中。
此外能看到:调整元件25至少局部构造为凸轮盘。为此,调整元件25具有围绕旋转轴26在大约180°上延伸的弯曲的外边缘R1。与该外边缘对置地,调整元件25具有隆起部31,该隆起部具有同样弯曲的外边缘R2。两个外边缘R1、R2在一定程度上相对于彼此双凹弯曲。在调整元件25中、特别是在外边缘R1的区域中,目前设置有总共四个孔,所述孔可以由于在那里缺失的材料有助于调整元件25的减重。
观察两个耦联元件23、24还变得清楚的是:所述耦联元件分别具有一个与控制栓29、30相对应的支承槽32、33。在操控机构20的完备状态中,两个控制栓29、30中的每个控制栓至少部分嵌接到耦联件23、24的所属的支承槽32、33中(特别是参见图4和图5)。控制栓29、30和支承槽32、33构成滑槽控制装置K,使得调整元件25的围绕旋转轴26进行的运动或者说转动能转换成两个耦联件23、24关于平行于高度方向Z进行的滑移方向Z1的对应的线性移位。
设置在第一耦联元件23上的支承槽32以及设置在第二耦联元件24上的支承槽33分别具有一个直线区段32a、33a以及一个连接在其上的弧线区段32b、33b。如可看到的那样,两个弧线区段32b、33b相对于彼此反向地弯曲。此外,每个耦联元件23、24分别具有一个引导槽34、35,所述引导槽平行于高度方向Z或者说平行于滑移方向Z1延伸。每个耦联件23、24的支承槽32、33和引导槽34、35相互连接,其方式是,相应的引导槽34、35与所属的支承槽32、33相交。具体而言,各个引导槽34、35与所属的支承槽32、33的相遇在其直线区段32a、33a与其弧线区段32b、33b之间的过渡区域中进行。在操控机构20的完备状态中,调整元件25的旋转轴26的轴区段26a、26b至少局部地延伸穿过所属的耦联件23、24的引导槽34、35(特别是参见图4和图5)。此外,两个耦联件23、24分别具有一个突出部36、37,相应的耦联元件23、24能经由所述突出部支撑在构造为凸轮盘的调整元件25的相应的外边缘R1、R2上。
旋转轴26的轴区段26a、26b的以及调整元件25的控制栓29、30的关于图4和图5中的图示的超出长度如此选择,使得即使在耦联元件23、24线性移位的同时出现两个耦联元件23、24之间的间距的改变,所述轴区段以及所述控制栓也在始终无滑出危险地横向于滑移方向Z1延伸穿过所属的支承槽32、33和引导槽34、35。
图7再次以透视图的形式得出对调整元件25的单独说明。相对于图6中的图示,调整元件25转动,从而观察其另一侧25a,在该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一控制栓29。
图8a至图8e说明:基于调整元件25围绕其旋转轴26的转动运动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两个锁闭装置10a、10b:
图8a示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锁闭装置10a、10b二者都关闭。调整元件25的位置在这里对应于图7中的调整元件的绕旋转轴26的纵向方向Y1扭转180°的定向。换言之,调整元件25的外边缘R1在这里关于高度方向Z向上指向,而隆起部31的边缘R2向下指向。随后的图8b至图8e分别示出锁闭装置10a、10b的状态,该状态通过调整元件25分别转动45°来得出。
从图8b能得出:调整元件25沿顺时针方向转动45°导致第一耦联件23的下降。由此,半打开第一锁闭装置10a,而第二锁闭装置10b保持关闭。在所描述的状况中,第一控制栓29处于第一耦联件23的支承槽32的直线区段32a之内,使得该第一耦联件通过围绕旋转轴26向下运动的第一控制栓29同样至少部分地向下(与高度方向Z相反地)移位。
图8c示出现在完全打开的第一锁闭装置10a,这基于调整元件25进行的现在总共90°的转动。在所述转动期间,第一控制栓29还处在第一耦联件23的支承槽32的直线区段32a之内,使得该第一耦联件完全向下(与高度方向Z相反地)移位。
在调整元件25至今为止的转动期间,对置的第二控制栓30穿过第二耦联件24的支承槽33的弧线区段33b,使得由此首先第二锁闭装置10b绝对没有产生用于第二耦联件24的操纵移位。
从图8d可得出第二锁闭装置10b开始打开,而第一锁闭装置10a还保持完全打开。对此的原因是:调整元件25进一步转动额外45°,从而该调整元件现在从其初始位置出来总共扭转135°。第二控制栓30已经在图8c中到达第二耦联件24的支承槽33的弧线区段33b与直线区段33a之间的过渡区域,从而该第二控制栓在进一步转动期间到达直线区段33a中。同时,对置的第一控制栓29运动到第一耦联件23的所属的支承槽32的弧线区段32b中,使得该第一耦联件在其位置中保持不不变,而第二耦联件24进一步向下(与高度方向Z相反地)移位。
图8e示出两个锁闭装置10a、10b的完全打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调整元件25实行转动总共180°,而第一控制栓29进一步穿过第一耦联件23的所属的支承槽32的弧线区段32b,而第二控制栓30进一步运动穿过第二耦联件24的直线区段33a。由此,使该第二耦联件移位到其最下面的位置(与高度方向Z相反地)中,而第一耦联件23保留在其至今为止的位置中。
经由调整元件25沿相反方向的对应转动,之前描述的状态沿相反顺序进行,从而首先第二锁闭装置10b并且接着第一锁闭装置10a能又锁闭。
图9a和图9a示出与两个锁闭装置10a、10b组合的操控机构20的剖视图。在此,图9a示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两个锁闭装置10a、10b完全关闭。如可看到的那样,在这个位置中,第二耦联件24经由其突出部37支撑在调整元件25的边缘R1上,而第一耦联件23的突出部36与调整元件25的对置的边缘R2隔开间距。与此相对,图9b示出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两个锁闭装置10a、10b完全打开。如可看到的那样,在这个位置中,第一耦联件23经由其突出部36支撑在调整元件25的边缘R2上,而现在第二耦联件24的突出部37与调整元件25的对置的边缘R1隔开间距。在锁闭装置10a、10b的两种极端状态中,就此而言两个耦联元件23、24中的一个耦联元件分别经由其所属的突出部36、37支撑在构造为凸轮盘的边缘R1、R2中的一个边缘上。
附图标记列表
1气流调整组件
2 1的基础框架
3 2的第一纵向型材
3a 3的纵向型材区段
3b 3的纵向型材区段
4 2的第二纵向型材
4a 4的纵向型材区段
4b 4的纵向型材区段
5 2的侧向型材
6 2的侧向型材
7 2的中间接片
7a 7的贯通开口
8a 2的壁元件
8b 2的壁元件
9a 2的第一贯通区域
9b 2的第二贯通区域
10a 1的第一锁闭装置
10b 1的第二锁闭装置
11 10a的片
12 10a的片
13 10a的片
14 10a的片
15 10b的片
16 10b的片
17 10b的片
18 10b的片
19 1的保持件
19a 19的第一臂
19b 19的第二臂
19b 19的第三臂
20(1的)操控机构
21 1或20的致动器
21a 21的从动件
22a 8a的柱脚
22b 8b的柱脚
22c 7的柱脚
23 20的第一耦联件
23a 23的边缘
23b 23的边缘
24 20的第二耦联件
24a 24的边缘
24b 24的边缘
25 20的调整元件
25a 25的第一侧
25b 25的第二侧
26 25的旋转轴
26a 26的第一轴区段
26b 26的第二轴区段
27a 23在23a上的凸起
27b 23在23a上的凸起
27c 23在23b上的凸起
27d 23在23b上的凸起
28a 24在24a上的凸起
28b 24在24a上的凸起
28c 24在24b上的凸起
28d 24在24b上的凸起
29 25的第一控制栓
30 25的第二控制栓
31 25的隆起部
32 23的支承槽
32a 32的直线区段
32b 32的弧线区段
33a 33的直线区段
33b 33的弧线区段
34 23的引导槽
35 24的引导槽
36 23的突出部
37 24的突出部
K滑槽控制装置
R1 25的外边缘
R2 31的外边缘
X 纵向方向
Y 横向
Y1 26的纵向方向
Z高度方向
Z1滑移方向。

Claims (15)

1.操控机构(20),所述操控机构用于至少部分地异步操纵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1)的两个锁闭装置(10a、10b),所述操控机构包括与致动器(21)已连接或能连接的调整元件(25),所述调整元件经由设置用于操控第一锁闭装置(10a)的第一耦联件(23)并且经由设置用于操控第二锁闭装置(10b)的第二耦联件(24)作用连接,使得所述调整元件(25)的围绕旋转轴(26)进行的运动能通过具有相互对应的控制栓(29、30)和支承槽(32、33)的滑槽控制装置(K)转换为两个耦联件(23、24)的移位,
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控制栓(29、30)的调整元件(25)至少部分地插入两个至少局部搭接的且能相对于所述调整元件(25)移位的耦联件(23、24)之间,所述控制栓(29、30)至少部分地嵌接到处于所述耦联件(23、24)上的支承槽(32、33)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旋转轴(26)的纵向方向(Y1)错开的控制栓(29、30)设置在所述调整元件(25)的相互背离的侧(25a、25b)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两个控制栓(29、30)在与所述调整元件(25)的旋转轴(26)相交的平面中彼此远离地延伸。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每个耦联件(23、24)的构造用于容纳一个控制栓(29、30)的支承槽(32、33)具有直线区段(32a、33a)和弧线区段(32b、33b)。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第一耦联件(23)的支承槽(32)的弧线区段(32b)和第二耦联件(24)的支承槽(33)的弧线区段(33b)相对于彼此反向地弯曲。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能关于滑移方向(Z1)线性移位的耦联件(23、24)分别具有一个平行于所述滑移方向(Z1)延伸的引导槽(34、35),所述旋转轴(26)具有两个分别处于所述调整元件(25)的彼此背离的侧(25a、25b)中的一个侧上的且彼此远离地指向的轴区段(26b、26b),所述轴区段分别至少局部地延伸穿过所属的耦联件(23、24)的引导槽(34、35)。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每个耦联元件(23、24)的引导槽(34、35)都与所属的支承槽(32、33)相交、特别是在相应的支承槽(32、33)的直线区段(32a、33a)与弧线区段(32b、33b)之间的过渡区域中相交。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元件(25)具有至少一个凸轮盘或至少部分地构造为这样的凸轮盘,所述耦联元件(23、24)中的至少一个耦联元件具有突出部(36、37),所属的耦联元件(23、24)经由所述突出部支撑在所述凸轮盘的外边缘(R1、R2)上。
9.按照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26)的轴区段(26a、26b)和所述控制栓(29、30)的长度如下,使得即使在所述耦联元件(23、24)关于所述滑移方向(Z1)线性移位的同时出现所述耦联元件(23、24)之间的间距的改变,所述轴区段和所述控制栓还横向于所述滑移方向(Z1)延伸穿过所属的支承槽(32、33)和引导槽(34、35)地延伸。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其特征在于,每个耦联元件(23、24)在其对置的边缘(23a、23b;24a、24b)上都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凸起(27a、27b;27c、27d;28a、28b;28c、28d),所述凸起构造用于分别与所属的锁闭装置(10a、10b)的一个能枢转的片(11至18)连接。
11.用于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1),所述气流调整组件包括两个锁闭装置(10a、10b),所述锁闭装置与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控机构(20)耦联。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流调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闭装置(10a、10b)设置在基础框架(2)中,每个锁闭装置(10a、10b)具有至少一个片(11至18),所述片至少经由其两个端部区段中的一个端部区段可运动地支撑在所述基础框架(2)上。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流调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2)具有中间接片(7),所述中间接片具有固定在其上的致动器(21),所述致动器(21)的从动件(21a)与所述操控机构(20)的调整元件(25)的旋转轴(26)的轴区段(26a)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连接。
14.按照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气流调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框架(2)通过至少一个壁元件(8a、8b)分成具有第一锁闭装置(10a)的第一贯通区域(9a)和具有第二锁闭装置(10b)的第二贯通区域(9b),所述至少一个壁元件(8a、8b)在所述基础框架(2)的对置的两个侧向型材(5、6)之间延伸或者从所述侧向型材(5、6)中的一个侧向型材朝所述基础框架(2)的处于所述两个侧向型材(5、6)之间的中间接片(7)延伸。
15.按照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调整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机构(20)的调整元件(25)的旋转轴(26)的背离所述致动器(21)的轴区段(26b)能转动地支承在保持件(19)上,所述保持件(19)分别经由一个臂(19a至19c)固定在所述基础框架(2)的两个壁元件(8a、8b)和中间接片(7)上。
CN202180031603.6A 2020-04-29 2021-04-22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Pending CN1154612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11714.0 2020-04-29
DE102020111714.0A DE102020111714A1 (de) 2020-04-29 2020-04-29 Ansteuerungsmechanik zum Betätigen der Verschlusseinrichtungen einer Luftstromregelanordnung eines Fahrzeugs
PCT/EP2021/060527 WO2021219485A1 (de) 2020-04-29 2021-04-22 Ansteuerungsmechanik zum betätigen der verschlusseinrichtungen einer luftstromregelanordnung eines fahrzeug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1241A true CN115461241A (zh) 2022-12-09

Family

ID=7572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1603.6A Pending CN115461241A (zh) 2020-04-29 2021-04-22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6592A1 (zh)
CN (1) CN115461241A (zh)
DE (1) DE102020111714A1 (zh)
WO (1) WO20212194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211435A1 (de) 2021-10-11 2023-04-1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erverschlussvorrichtung mit mindestens einem zwischen einer Offenstellung und einer Schließstellung verfahrbaren Verschlusselement für ein Kühlermodul oder für einen Kühlergrill eines Fahrzeug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1050523U1 (de) * 2011-06-21 2011-10-17 Dr. Schneider Kunststoffwerke Gmbh Kombinierter Stellantrieb zum Verschließen und Öffnen von Horizontal- und Vertikallamellen in Luftdurchströmöffnungen
US9931926B2 (en) 2012-08-31 2018-04-03 Magna Exteriors Inc. Active grille multi part modular frame
US8733484B1 (en) 2012-12-13 2014-05-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inkage for dual grille shutter system
GB2515640A (en) * 2014-05-19 2014-12-31 Daimler Ag Air guid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front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 guid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KR102496697B1 (ko) * 2016-12-16 2023-02-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열교환기 냉각 시스템
DE102017219420A1 (de) 2017-10-30 2019-05-02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Luftklappenvorrichtung mit klappbarem Rahmenabschnitt
DE102017222678A1 (de) 2017-12-13 2019-06-13 Röchling Automotive SE & Co. KG Luftklappenvorrichtung mit Schaltwalze mit Steuernuten auf der Mantelfläch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19485A1 (de) 2021-11-04
DE102020111714A1 (de) 2021-11-04
US20230166592A1 (en)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3678B2 (en) Valve drive arrangement
CN101490369B (zh) 具有可变气门致动机构的发动机
US8960143B2 (en) Valve drive train arrangement
EP1853797B1 (de) Variable mechanische ventilsteuer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US20070169725A1 (en) Device for regulating an air flow for engine cooling
CN115461241A (zh) 用于操纵车辆的气流调整组件的锁闭装置的操控机构
EP2212539A1 (de) Ventileinrichtung für eine abgasrückführungseinrichtung
CN111703275A (zh) 排气装置
KR100962194B1 (ko) 연속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시스템
CN101457660B (zh) 连续可变的阀门升程装置
WO2006132059A1 (en) A variable valve apparatus
WO2004085803A1 (de)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betätigung der gaswechselventile von verbrennungsmotoren
CN101571061B (zh)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装置
CN103742219A (zh) 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4040121B (zh) 凸轮调节机构、内燃机和轻便摩托车
CN103758605A (zh) 用于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EP2568146A1 (de) Ansteuersystem für ein Drosselsystem eines Gaseinlasses und Verbrennungsmotor
US20060260574A1 (en) Device for the variable actuation of the gas exchange valv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one such device
KR100969368B1 (ko) 자동차 엔진의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US20070000461A1 (en) Device for the variable actuation of gas exchange valv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id device
RU2779012C2 (ru) Регулируемый клапанный привод
CN101581239B (zh) 气门传动系统
US20230286373A1 (en) Air-conducting system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of a motor vehicle
DE202005017088U1 (de) vollvariable Hubventilsteuer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KR101305176B1 (ko) 자동차 엔진의 가변 밸브 리프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