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60861A -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60861A
CN115460861A CN202110642644.0A CN202110642644A CN115460861A CN 115460861 A CN115460861 A CN 115460861A CN 202110642644 A CN202110642644 A CN 202110642644A CN 115460861 A CN115460861 A CN 115460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torage
storage tank
liquid
pump
dri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4264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成
刘帆
李帅
周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64264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60861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0758 priority patent/WO2022257526A1/zh
Priority to EP22819131.8A priority patent/EP4344369A1/en
Publication of CN115460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60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mode of oper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5B1/00 - F25B21/00, e.g. using selective radiation effect
    • F25B23/006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a single mode of operati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5B1/00 - F25B21/00, e.g. using selective radiation effect boiling cooling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09Evapora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18Condens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81Thermal management, e.g. evapora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中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泵的前端;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一阀门。系统正常运行时,双罐均起到体积容纳的作用,当需要补液时,可以通过关断第一阀门从而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然后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往第二储液罐内部进行补液,第二储液罐被隔离在系统外进行补液,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Description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芯片和通讯设备的功耗越来越高,传统的风冷和单相液冷会逐渐无法覆盖散热需求,泵驱两相液冷在解决高功耗散热需求方面有很大优势。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液体工质在泵的驱动下进入蒸发器相变吸收芯片的热量,以气液态进入冷凝器换热成过冷态再重新进入泵,循环往复。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在于系统蒸发温度/压力控制,由储液罐完成。由于储液罐始终是气液混合态,温度和压力一一对应,通过对储液罐进行温度控制可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压力和蒸发温度的控制。储液罐的另一重要功能则是体积容纳,当系统功耗或工作温度发生改变时,系统工质总体积会发生改变,储液罐通过液位的变化来吸收这部分体积变化,维持系统压力稳定。储液罐内始终要有液体工质存在,且液位不能太低,否则泵入口可能产生气蚀现象,影响系统安全运行。当系统充注量不足、应用场景发生变化、工质泄露等导致液位过低时,需要及时补液,以保证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目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进行补液时,一般需要系统停机并冷却到室温,通过人工将工质罐连入系统中进行补液,不适用于通讯设备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如果系统不停机,则存在补液过程系统不稳定运行的风险,补液过程伴随相变,补液点可能变成第二个储液罐,同时会改变储液罐的温度压力,进而对系统压力产生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液体倒灌的风险。因此,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无法同时实现在线补液与系统稳定运行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
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所述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中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
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所述泵的前端;
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一阀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所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所述泵的前端,所述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补液控制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关断以将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隔离开;
通过所述第一补液加注口往所述第二储液罐注液;
注液完成后,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温度和/或压力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温度和/或压力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开通以将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系统正常运行时,双罐均起到体积容纳的作用,当需要补液时,可以通过关断第一阀门从而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然后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往第二储液罐内部进行补液,第二储液罐被隔离在系统外进行补液,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温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其中: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中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泵的前端;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一阀门。
通过设置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第一储液罐连通,系统正常运行时,双罐均起到体积容纳的作用,当需要补液时,可以通过关断第一阀门从而将第二储液罐与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然后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往第二储液罐内部进行补液,第二储液罐被隔离在系统外进行补液,能够在线补液的同时兼顾系统稳定运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中依次设置有泵110、蒸发器120和冷凝器130;第一储液罐200设置于泵110的前端,第一储液罐200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210;第二储液罐300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与第一储液罐200连通,第二储液罐300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310,第一连接管道400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储液罐300与第一储液罐200隔离开的第一阀门410,第二储液罐300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最高标注液位210。另外,第二储液罐300还设置有抽吸口320。
可以理解的是,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正常运行时,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均起到体积容纳的作用,第一储液罐200气液混合,第二储液罐300仅存在气体。补液过程中,第二储液罐300被隔离在系统外进行补液,然后经过温度压力调整后重新连入系统,在不改变系统温度压力的情况下依靠重力将液体工质排入第一储液罐200,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以原状态继续正常运行,从而可以解决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无法实现在线稳定补液的缺陷,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一上一下设计,第二储液罐300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最高标注液位210,保证在第一阀门410打开的情况下,第二储液罐300的液体可以依靠重力全部流入第一储液罐200;正常运行时,第一阀门410为打开状态,第二储液罐300全部都是气体,第二储液罐300可以理解为第一储液罐200上部气体体积的一部分,第二储液罐300和第一储液罐200共同实现压力温度调节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中有温度压力监测传感器。
另外,如图4所示,泵驱两相液冷系统还包括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包括从泵110的后端连通至泵110的前端的第一冷却支路710、从泵110的后端连通至泵110的前端的第二冷却支路720、设置在第一储液罐200内部的第一加热器730以及设置在第二储液罐300内部的第二加热器740,第一冷却支路71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711,第二冷却支路720上设置有第四阀门721,第一冷却支路710的部分管路穿过第一储液罐200以与第一储液罐200内部的工质换热,第二冷却支路720的部分管路穿过第二储液罐300以与第二储液罐300内部的工质换热。
通过第一冷却支路710和第一加热器730可以实现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控制,通过第二冷却支路720和第二加热器740可以实现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控制。其中,第一加热器730和第二加热器740可以是电加热棒,也可以是热电片。
一般情况下,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控制功能仅在补液过程中使用,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正常运行时不启动。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正常运行时,第一储液罐200和的温度控制通过第一冷却支路710和第一加热器730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补液加注口310为接口设计,形式不限,用于为第二储液罐300补液,可直接连接工质罐或其他加注装置;抽吸口320为接口设计,形式不限,用于为第二储液罐300补液前抽真空用,提高补液效率。
参照图1,第一储液罐200除了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210,还可以有中间标注液位220和低位标注液位230,泵驱两相液冷系统最冷工况无功耗时,液位处于中间标注液位220和低位标注液位230之间;系统最热工况满功耗时,液位处于最高标注液位210和中间标注液位220之间;当系统满功耗运行时,液位因单板维护或工质泄露降低至某一值以下,以中间标注液位220为例,则启动液位告警,提示需要补液。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低液位提示补液,关闭第一阀门410,将第一阀门410隔离在系统之外;通过抽吸口320为第二储液罐300抽真空,目的是降压,以加速补液;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压力明显低于室温或加注装置中的液体工质时,不需要进行这一操作;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310为第二储液罐300注液,随着注液过程,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压力逐渐上升;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液位达到注液要求后停止注液,断开第一补液加注口310;当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压力一致或接近,直接打开第一阀门410,在系统压力温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第二储液罐300的液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自然流入第一储液罐200,第一储液罐200液位上升至正常范围内,补液过程完成;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压力低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压力时,启动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控制功能,将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加热或者冷却至于与第一储液罐200相近,再打开第一阀门410;在系统压力温度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第二储液罐300的液体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自然流入第一储液罐200,第一储液罐200液位上升至正常范围内,补液过程完成。
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中依次设置有泵110、蒸发器120和冷凝器130;第一储液罐200设置于泵110的前端;第一储液罐200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道42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上部连通,第一储液罐200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道43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下部连通,上连接管道420和下连接管道430均设置有第一阀门410;第二储液罐300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310。
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相同点在于:
补液过程中,将待补液的第二储液罐300隔离在系统外,补液完成后需要对第二储液罐300进行温度控制后再重新连入系统;
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的总体积,与实施例一种的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的总体积设计原则相同。
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无上下高度要求,正常运行时均为气液态共存;
正常运行时,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可以共同进行温控,提高控温速度;
补液过程不可对第二储液罐300实行抽真空;
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压力高于室温或加注装置的工质温度时,此方案补液过程较困难;需通过加注装置提供动力进行补液,或对第二储液罐300提前降温降压,补液难度高于实施例一的方案。
参照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第一储液罐200、第二储液罐300和第三储液罐500;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中依次设置有泵110、蒸发器120和冷凝器130;第一储液罐200设置于泵110的前端;第一储液罐200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道42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上部连通,第一储液罐200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道43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下部连通,上连接管道420和下连接管道430均设置有第一阀门410;第二储液罐300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310;第三储液罐500通过第二连接管道600与第二储液罐300连通,第三储液罐500设置有第二补液加注口510,第二连接管道600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三储液罐500与第二储液罐300隔离开的第二阀门610,第二储液罐300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第三储液罐500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二储液罐300的最高标注液位。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方案,可以看作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结合,其作用和原理可以参照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参照图1所示,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第一储液罐200和第二储液罐300,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100依次设置有泵110、蒸发器120和冷凝器130,第一储液罐200设置于泵110的前端,第二储液罐300通过第一连接管道400与第一储液罐200连通,第二储液罐300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310,第一连接管道40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410,补液控制方法包括:
关断第一阀门410以使第二储液罐300与第一储液罐200相隔离;
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310往第二储液罐300注液;
注液完成后,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与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或者当第二储液罐300的压力与第一储液罐200的压力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打开第一阀门410以使第二储液罐300与第一储液罐200连通。
本实施例的作用和原理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原理和作用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中,第一储液罐200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210,第二储液罐300的最低位置高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最高标注液位210,第二储液罐300还设置有抽吸口320,通过第一补液加注口310往第二储液罐300注液之前还包括:
通过抽吸口320对第二储液罐300进行抽真空处理。
在上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中,第一储液罐200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道42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上部连通,第一储液罐200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道430与第二储液罐300的下部连通,上连接管道420和下连接管道430均设置有第一阀门410,注液完成后,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和/或压力与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和/或压力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情况下,对第二储液罐300进行降温降压处理。
在上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中,泵驱两相液冷系统还包括温控组件,温控组件参照图3所示,包括从泵110的后端连通至泵110的前端的第一冷却支路710、从泵110的后端连通至泵110的前端的第二冷却支路720、设置在第一储液罐200内部的第一加热器730以及设置在第二储液罐300内部的第二加热器740,第一冷却支路710上设置有第三阀门711,第二冷却支路720上设置有第四阀门721,第一冷却支路710的部分管路穿过第一储液罐200以与第一储液罐200内部的工质换热,第二冷却支路720的部分管路穿过第二储液罐300以与第二储液罐300内部的工质换热,补液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或压力大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或压力与预设阈值的和,开启第四阀门721或者开启第一加热器730;
当第二储液罐300的温度或压力小于第一储液罐200的温度或压力与预设阈值的差,开启第三阀门711或者开启第二加热器740。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所述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中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
第一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所述泵的前端;
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一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最高标注液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罐还设置有抽吸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下部连通,所述上连接管道和所述下连接管道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储液罐,所述第三储液罐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三储液罐设置有第二补液加注口,所述第二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三储液罐与所述第二储液罐隔离开的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储液罐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所述第三储液罐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最高标注液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从所述泵的后端连通至所述泵的前端的第一冷却支路、从所述泵的后端连通至所述泵的前端的第二冷却支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内部的第一加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的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部分管路穿过所述第一储液罐以与所述第一储液罐内部的工质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部分管路穿过所述第二储液罐以与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的工质换热。
7.一种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所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包括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泵驱两相液体循环回路依次设置有泵、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于所述泵的前端,所述第二储液罐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储液罐设置有第一补液加注口,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补液控制方法包括:
关断所述第一阀门以使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相隔离;
通过所述第一补液加注口往所述第二储液罐注液;
注液完成后,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温度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或者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压力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压力的差值小于预设阈值,打开所述第一阀门以使所述第二储液罐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设置有最高标注液位,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最低位置高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最高标注液位,所述第二储液罐还设置有抽吸口;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补液加注口往所述第二储液罐注液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抽吸口对所述第二储液罐进行抽真空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上部通过上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上部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下部通过下连接管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下部连通,所述上连接管道和所述下连接管道均设置有所述第一阀门,注液完成后,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温度和/或压力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温度和/或压力的差值大于预设阈值情况下,对所述第二储液罐进行降温降压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补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泵驱两相液冷系统还包括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包括从所述泵的后端连通至所述泵的前端的第一冷却支路、从所述泵的后端连通至所述泵的前端的第二冷却支路、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内部的第一加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的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冷却支路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一冷却支路的部分管路穿过所述第一储液罐以与所述第一储液罐内部的工质换热,所述第二冷却支路的部分管路穿过所述第二储液罐以与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的工质换热,所述补液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温度或压力大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温度或压力与所述预设阈值的和,开启所述第四阀门或者开启所述第一加热器;
当所述第二储液罐的温度或压力小于所述第一储液罐的温度或压力与所述预设阈值的差,开启所述第三阀门或者开启所述第二加热器。
CN202110642644.0A 2021-06-09 2021-06-09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460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2644.0A CN115460861A (zh) 2021-06-09 2021-06-09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PCT/CN2022/080758 WO2022257526A1 (zh) 2021-06-09 2022-03-14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EP22819131.8A EP4344369A1 (en) 2021-06-09 2022-03-14 Pump-driven two-phase liquid cooling system, and liquid supplement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pump-driven two-phase liquid cool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42644.0A CN115460861A (zh) 2021-06-09 2021-06-09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60861A true CN115460861A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4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42644.0A Pending CN115460861A (zh) 2021-06-09 2021-06-09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44369A1 (zh)
CN (1) CN115460861A (zh)
WO (1) WO202225752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590977U (zh) * 2009-11-27 2010-09-22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装置及散热系统
JP6662374B2 (ja) * 2015-03-13 2020-03-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媒供給装置、それを用いた相変化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媒供給方法
CN111336710B (zh) * 2020-02-26 2021-02-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co2循环性能最优的制冷剂充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292004B (zh) * 2020-10-27 2021-12-07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泵驱两相冷却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7526A1 (zh) 2022-12-15
EP4344369A1 (en) 2024-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0443B (zh) 气悬浮轴承供气系统、供气方法及离心式冷水机组
CN204787513U (zh) 水冷式制冷设备
CN212299520U (zh) 气悬浮轴承供气系统及离心式冷水机组
CN101035734B (zh) 饮用水的分配装置
CN212677604U (zh) 服务器的液冷换热机组以及液冷换热系统
CN107356142A (zh) 自吸式传热装置
CN111336627B (zh) 空气源热泵采暖、制冷和热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3246377A1 (zh) 冷却水自循环系统
CN115460861A (zh) 泵驱两相液冷系统及泵驱两相液冷系统的补液控制方法
CN203857717U (zh) 热虹吸油冷却系统
CN218866378U (zh) 一种冷却液循环利用控温装置
CN116981215A (zh) 一种液冷循环散热系统
CN2549393Y (zh) 导热油炉安全控制装置
CN114828561A (zh) 冷却循环系统
CN211503300U (zh) 多模驱动地下储能系统
CN106016871A (zh) 一种抑制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低温运行结霜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7787162B (zh) 采用纯水介质的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7570361B (zh) 一种高热能利用率的液氢站加氢系统
CN220522865U (zh) 气悬浮机组
CN220818647U (zh) 余热回收系统
CN220209079U (zh) 液冷储能装置
CN218439651U (zh) 气悬浮压缩机的供气系统及制冷机组
CN219534632U (zh) 自动补液装置及液冷系统
CN117490291A (zh) 一种闭式液冷系统的排气装置及排气方法
CN212915728U (zh) 一种自动补水水浴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0

Address after: No. 1, Mulong Middle Road, Jiangning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1112

Applicant after: Z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Zhongxing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ZTE Corp.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o Cheng

Inventor after: Wang Yalong

Inventor after: Liu Fan

Inventor after: Li Shuai

Inventor after: Zhou Xiaodong

Inventor before: Tao Cheng

Inventor before: Liu Fan

Inventor before: Li Shuai

Inventor before: Zhou Xiaodo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27

Address after: 518057 Zhongxing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after: ZTE Corp.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System Engineering

Address before: No. 1, Mulong Middle Road, Jiangning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1112

Applicant before: ZT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Nanjing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