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7658A -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7658A
CN115447658A CN202211304450.0A CN202211304450A CN115447658A CN 115447658 A CN115447658 A CN 115447658A CN 202211304450 A CN202211304450 A CN 202211304450A CN 115447658 A CN115447658 A CN 1154476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adjusting
steering colum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445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47658B (zh
Inventor
李福海
丁磊
罗力心
卞建峰
马祖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Zeek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30445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76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7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76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7959 priority patent/WO202408774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47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7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 B62D1/18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the entire column being tiltable as a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9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incorporating energy-absorbing arrangements, e.g. by being 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 B62D1/192Yieldable or collapsible colum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该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第一安装板、调节板、上管柱、调节机构和吸能机构,调节机构包括驱动部和第一调节部,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调节部沿第一方向移动,吸能机构包括吸能块和吸能带,吸能块固定连接调节板和第一调节部,吸能块内设有弯曲延伸的吸能槽,在调节板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吸能槽能够沿第一方向在吸能带上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在发生碰撞时,上管柱、调节板和吸能槽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吸能槽可使吸能带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吸能带还可防止上管柱和调节板向下掉落,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转向管柱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车辆在发生碰撞时,转向管柱和其上的方向盘容易对伤害驾驶员。
在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在碰撞时可通过溃缩吸能结构来保护驾驶员,但现有的溃缩吸能结构较为复杂、装配和维修成本较高,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溃缩吸能结构可能导致转向管柱下落,对驾驶员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在发生碰撞时可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转向管柱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转向管柱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包括:第一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上管柱,所述上管柱与所述调节板固定;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部和第一调节部,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包括吸能块和吸能带,所述吸能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和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吸能块内设有弯曲延伸的吸能槽,所述吸能带的一端穿过所述吸能槽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所述吸能带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调节板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所述吸能槽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吸能带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在发生碰撞时,上管柱、调节板和吸能槽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吸能槽可使吸能带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吸能带还可防止上管柱和调节板向下掉落,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转向管柱的安全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块包括本体部和连接臂,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调节板固定,所述吸能槽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连接臂还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削弱结构,所述削弱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朝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在所述调节板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臂在所述削弱结构处分离,且所述本体部沿所述吸能带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削弱结构包括减薄槽,所述减薄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
进一步地,所述削弱结构包括多个削弱孔,所述多个削弱孔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吸能槽设于所述第一分部,所述吸能槽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分部的侧面的侧进出口,所述第二分部适于与所述第一分部固定连接以封堵所述侧进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分部的侧面垂直于所述吸能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中的一个设有定位销,另一个设有适于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管柱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所述第一调节部为螺母,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盒和第一丝杠,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所述驱动盒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丝杠和所述第一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盒和所述第一丝杠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驱动电机还驱动所述驱动盒在所述第二丝杠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吸能带为钢带。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管柱。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在发生碰撞时,上管柱、调节板和吸能槽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吸能槽可使吸能带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吸能带还可防止上管柱和调节板向下掉落,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吸能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块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吸能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第一安装板1、调节板2、上管柱3、调节机构4、驱动电机41、第一被动齿轮42、第二被动齿轮43、第一丝杠44、第一调节部45、第二丝杠46、吸能机构5、吸能块51、本体部511、吸能槽5111、第一分部5112、第二分部5113、侧进出口5114、定位销5115、定位孔5116、第一安装台5117、第三安装孔5118、第二安装台5119、第四安装孔5120、连接臂512、第一安装孔5121、削弱结构513、吸能带52、固定段521、安装段522、自由段523、第二安装板6、紧固件9、转向管柱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10。
参照图1-图5所示,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10,包括:第一安装板1、调节板2、上管柱3、调节机构4和吸能机构5,其中:
调节板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第一安装板1连接,第一安装板1和调节板2可通过直线轴承连接,上管柱3与调节板2固定,第一方向可以是上管柱3的轴向方向,上管柱3的上端连接车辆的方向盘,可通过移动调节板2,以改变上管柱3上端的位置,从而实现方向盘的位置调节。
调节机构4包括驱动部和第一调节部45,驱动部固定于第一安装板1,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调节部45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一调节部45可带动调节板2在第一方向上相于第一安装板1移动,进而实现上管柱3和方向盘的位置调节。
吸能机构5包括吸能块51和吸能带52,吸能块51固定连接调节板2和第一调节部45,吸能块51内设有弯曲延伸的吸能槽5111,吸能槽5111具有在第一方向上弯曲的槽段,可选地,吸能槽5111包括半圆弧形槽段,或吸能槽5111包括正弦曲线形槽段。吸能带52的一端穿过吸能槽5111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吸能带52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调节上管柱3位置时,驱动部驱动第一调节部45沿第一方向移动,由于吸能块51、吸能带52均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连接,调节板2通过吸能块51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连接,上管柱3与调节板2固定连接,由此,第一调节部45可带动吸能块51、吸能带52、调节板2和上管柱3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以实现上管柱3和方向盘正常的高度调节,满足驾驶员的操纵舒适性需求。
在调节板2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吸能槽5111能够沿第一方向在吸能带52上移动,从而使吸能带52变形吸能,以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上管柱3和调节板2可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并通过吸能带52的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
具体地,当汽车发生碰撞时,驾驶员由于惯性撞击方向盘,方向盘、上管柱3和调节板2刚性连接,驾驶员撞击方向盘所产生的冲击力指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即在第一方向上远离驾驶员的一侧,冲击力传递至调节板2时,调节板2和与其连接的吸能块51具有向第一方向一侧的运动趋势,而第一调节部45通过驱动部与第一安装板1固定,第一调节部45将通过吸能块51阻止调节板2的运动,从而导致吸能块51受到剪切力并发生断裂,调节板2与第一调节部45的刚性连接失效,调节板2带动吸能块51具有吸能槽5111的部分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此时,由于吸能带52穿过吸能槽5111的一端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吸能槽5111将沿第一方向在吸能带52上向第一方向的一侧移动,换言之,吸能槽5111由吸能带52的固定端向吸能带52的自由端移动,弯曲延伸的吸能槽5111在吸能带52上移动时,吸能带52将不断变形并吸收冲击力,从而使吸能带52起到缓冲和导向的作用,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另外,在吸能块51断裂后,吸能带52还可以起到柔性连接调节板2与第一调节部45的作用,以防止上管柱3和调节板2向重力方向掉落,避免上管柱3和调节板2对驾驶员腿部造成二次伤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10,在发生碰撞时,上管柱3、调节板2和吸能槽5111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吸能槽5111可使吸能带52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吸能带52还可防止上管柱3和调节板2向下掉落,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转向管柱10的安全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图4所示,吸能块51包括本体部511和连接臂512,本体部511与调节板2固定,吸能槽5111设于本体部511,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相连,连接臂512还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连接,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的连接处设有削弱结构513,削弱结构513位于第一调节部45的朝向调节板2的一侧,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上,削弱结构513的投影位于第一调节部45与调节板2之间,在调节板2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本体部511与连接臂512在削弱结构513处分离,且本体部511沿吸能带52移动,本体部511内的吸能槽5111在沿吸能带52移动时,吸能带52变形吸能,从而实现吸能效果。其中,预设阈值小于国标(GB11557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中转向操纵装置作用在人体模块上的最大作用力,以在碰撞时保护驾驶员,且预设阈值大于驾驶员正常使用时对上管柱3的压力,以避免吸能块51在正常使用时损坏。可选地,预设阈值的取值范围为1KN~10KN。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所示,本体部511的至少部分和连接臂512为一体成型件,本体部511和连接臂512可以是塑料结构件,例如PA(Polyamide,聚酰胺)塑料,连接臂512和吸能带52可通过紧固件9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臂512上可设有第一安装孔5121,吸能带52的穿过吸能槽5111的一端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5121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可通过紧固件9穿过第一安装孔5121和第二安装孔后与第一调节部45固定,紧固件9可以是螺栓或铆钉。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削弱结构513包括减薄槽,减薄槽可减薄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连接处的厚度,以削弱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的连接强度,可通过控制减薄槽的槽宽、槽深等参数,使调节板2在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本体部511与连接臂512在减薄槽处分离,调节板2在所受到的冲击力未达到预设阈值时,本体部511与连接臂512保持连接,减薄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调节板2,以保证减薄槽对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的连接强度的削弱效果。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削弱结构513包括多个削弱孔,削弱孔可以是通孔或盲孔,多个削弱孔可削弱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的连接强度,可通过控制削弱孔的数量、孔径大小和孔径深度等参数,使调节板2在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本体部511与连接臂512在多个削弱孔处分离,调节板2在所受到的冲击力未达到预设阈值时,本体部511与连接臂512保持连接,多个削弱孔的排布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且平行于调节板2,以保证多个削弱孔对连接臂512与本体部511的连接强度的削弱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板2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的开口可朝向第一调节部45,本体部511的至少部分设于安装凹槽内,安装凹槽可用于提升本体部511与调节板2的连接强度,在本体部511沿吸能带52移动时,安装凹槽的至少一个侧壁可止抵于第一调节部45,以防止本体部511与调节板2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5所示,本体部511包括第一分部5112和第二分部5113,吸能槽5111设于第一分部5112,连接臂512可与第一分部5112连接,吸能槽5111具有设于第一分部5112的侧面的侧进出口5114,第二分部5113适于与第一分部5112固定连接以封堵侧进出口5114,其中,第一分部5112的侧面垂直于吸能槽5111,由此,吸能带52可由侧进出口5114装入弯曲延伸的吸能槽5111内,再将第二分部5113与第一分部5112固定组合,以使第二分部5113封堵侧进出口5114,从而有利于吸能带52与本体部511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分部5112和第二分部5113中的一个设有定位销5115,另一个设有适于与定位销5115配合的定位孔5116,以便于第一分部5112和第二分部5113在固定连接时的定位,其中,定位销5115和定位孔5116的数量可以是一对或多对。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第一分部5112具有侧进出口5114的侧面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销5115,第二分部5113上对应设有两个定位孔5116,每个定位孔5116对应定位配合一个定位销5115。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第二分部5113封堵侧进出口5114的侧面上设有两个定位销5115,第一分部5112对应设有两个定位孔5116,每个定位销5115对应定位配合一个定位孔511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图4所示,本体部511可通过紧固件9与调节板2固定连接,具体地,第一分部5112设有第一安装台5117,第一安装台5117适于搭接在安装凹槽的外沿,第一安装台5117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安装孔5118,可通过紧固件9穿过第三安装孔5118与调节板2固定,第二分部5113设有第二安装台5119,第一安装台5117和第二安装台5119分别位于本体部511相对的两侧,第二安装台5119适于搭接在安装凹槽的外沿,第二安装台5119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安装孔5120,可通过紧固件9穿过第四安装孔5120与调节板2固定,紧固件9可以是螺栓或铆钉。
可以理解的是,在车辆发生碰撞后,吸能机构5损坏,吸能机构5分别与第一调节部45和调节板2通过紧固件9实现可拆卸地连接,在车辆发生较轻的碰撞后,仅更换吸能块51和吸能带52即可完成对转向管柱10的维修,且吸能块51和吸能带52的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拆装方便快捷,从而有利于降低转向管柱10的维修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转向管柱10还包括第二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6适于与车辆的车身固定,例如第二安装板6固定于车辆的仪表横梁,第一安装板1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第二安装板6连接,第一安装板1和第二安装板6可通过直线轴承连接,调节机构4还包括第二丝杠46,第二丝杠46与第二安装板6固定,第一调节部45为螺母,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41、驱动盒和第一丝杠44,驱动电机41通过驱动盒与第一安装板1固定,驱动盒与驱动电机41、第二丝杠46和第一丝杠44传动连接,驱动电机41通过驱动盒和第一丝杠44驱动第一调节部45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电机41还驱动驱动盒在第二丝杠46上沿第一方向移动,由此,可以提升上管柱3位置的调节效率,并减少转向管柱10的占用空间。
具体地,驱动盒内设置有主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均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驱动电机41可驱动主动齿轮转动,以通过主动齿轮驱动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转动。可选地,驱动电机41和主动齿轮之间还设置行星传动模组,电机输出的动力经行星传动模组减速增扭后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同时,驱动盒内还设有惰轮,主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均与惰轮啮合,主动齿轮通过惰轮驱动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转动,惰轮可增大主动齿轮、第一被动齿轮42和第二被动齿轮43之间的轴线间距,以便于第一丝杠44、第二丝杠46和驱动电机41的布置。
第一丝杠44穿设驱动盒和第一被动齿轮42,第一被动齿轮42与第一丝杆限位配合,第一被动齿轮42可带动第一丝杠44转动,在第一丝杠44转动时,第一丝杠44可驱动第一调节部45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第二丝杠46穿设驱动盒和第二被动齿轮43,第二被动齿轮43与第二丝杠46螺纹配合,第二被动齿轮43转动时,可带动驱动盒在第二丝杠46上沿第一方向移动,且驱动盒的移动方向和第一调节部45的移动方向相同,同时,驱动电机41和第一安装板1均与驱动盒连,驱动电机41和第一安装板1均跟随驱动盒同步移动,也就是说,驱动部可驱动调节板2和第一安装板1沿第一方向同步移动,从而在有限的空间内,可增大上管柱3在第一方向的可调节范围,并提升上管柱3的调节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吸能带52为钢带,也就是说,吸能带52为钢材质件,钢带成本较低、便于加工、变形吸能效果好,可根据吸能需求调整吸能槽5111尺寸以及对应设置钢带的长度、厚度、刚度等参数,以满足不同车型溃缩力及溃缩距离的设计要求。
参照图4和图5所示,吸能块51内设有弯曲延伸的吸能槽5111,吸能槽5111沿类似“L型”的走向,吸能带52包括固定段521、安装段522和自由段523,固定段521通过安装段522与自由段523连接,固定段521位于吸能槽5111外侧且适于与第一调节部45连接,安装段522位于吸能槽5111内且与吸能槽5111随形,自由段523位于安装槽外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上管柱3、调节板2和与吸能块51具有吸能槽5111的部分同步移动,吸能槽5111在自由段523上滑移,自由段523在吸能槽5111内变形吸能,吸能带52可对吸能槽5111的滑移起到缓冲和导向作用,同时又能避免方向盘及上管柱3从仪表横梁内滑落冲击驾驶员的身体。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转向管柱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在发生碰撞时,上管柱3、调节板2和吸能槽5111能够向远离驾驶员的方向移动,吸能槽5111可使吸能带52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同时吸能带52还可防止上管柱3和调节板2向下掉落,以减轻驾驶员受伤程度,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板和调节板,所述调节板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
上管柱,所述上管柱与所述调节板固定;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部和第一调节部,所述驱动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吸能机构,所述吸能机构包括吸能块和吸能带,所述吸能块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和所述第一调节部,所述吸能块内设有弯曲延伸的吸能槽,所述吸能带的一端穿过所述吸能槽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所述吸能带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在所述调节板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所述吸能槽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吸能带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块包括本体部和连接臂,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调节板固定,所述吸能槽设于所述本体部,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本体部相连,所述连接臂还与所述第一调节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本体部的连接处设有削弱结构,所述削弱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部的朝向所述调节板的一侧,在所述调节板所受到的冲击力达到预设阈值时,所述本体部与所述连接臂在所述削弱结构处分离,且所述本体部沿所述吸能带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弱结构包括减薄槽,所述减薄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弱结构包括多个削弱孔,所述多个削弱孔的排布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于所述调节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设有安装凹槽,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吸能槽设于所述第一分部,所述吸能槽具有设于所述第一分部的侧面的侧进出口,所述第二分部适于与所述第一分部固定连接以封堵所述侧进出口,其中,所述第一分部的侧面垂直于所述吸能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部和所述第二分部中的一个设有定位销,另一个设有适于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
所述第一调节部为螺母,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盒和第一丝杠,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盒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所述驱动盒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丝杠和所述第一丝杠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驱动盒和所述第一丝杠驱动所述第一调节部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所述驱动电机还驱动所述驱动盒在所述第二丝杠上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带为钢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
CN202211304450.0A 2022-10-24 2022-10-24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Active CN1154476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4450.0A CN1154476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PCT/CN2023/107959 WO2024087749A1 (zh) 2022-10-24 2023-07-18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304450.0A CN1154476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7658A true CN115447658A (zh) 2022-12-09
CN115447658B CN115447658B (zh) 2023-07-25

Family

ID=84309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4450.0A Active CN115447658B (zh) 2022-10-24 2022-10-24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7658B (zh)
WO (1) WO202408774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749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0873B1 (en) * 1999-03-29 2001-01-09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mounting bracket with pull loops
US6394241B1 (en) * 1999-10-21 2002-05-28 Simula, Inc. Energy absorbing shear strip bender
US20040000780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Xiaoyu Li Active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JP2005001517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219014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1195383A (zh) * 2003-05-14 2008-06-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吸震转向装置
CN101195350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福特全球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的吸能式座椅固定约束系统
KR20080068333A (ko) * 2007-01-19 2008-07-23 주식회사 만도 와이어 블록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식조향컬럼
CN201195550Y (zh) * 2007-12-27 2009-02-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有碰撞防脱机构的转向管柱
CN101863238A (zh) * 2010-06-09 2010-10-20 清华大学 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
CN201863882U (zh) * 2010-10-29 2011-06-15 东风汽车公司 转向管柱吸能结构
CN102834310A (zh) * 2011-04-14 2012-12-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02837724A (zh) * 2012-08-27 2012-12-26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脱落机构
CN202716925U (zh) * 2012-06-28 2013-02-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溃缩导向吸能机构
CN103171610A (zh) * 2013-03-22 2013-06-26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
US20140083236A1 (en) * 2011-08-09 2014-03-27 Nsk Ltd. Energy absorbing member and impact absorbing steering apparatus
CN103818428A (zh) * 2014-02-27 2014-05-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及转向管柱总成
CN104843051A (zh) * 2014-12-02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
JP2016074340A (ja) * 2014-10-07 2016-05-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JP2017119484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6200649A1 (de) * 2016-01-19 2017-07-20 Thyssenkrupp Ag Elektrisch längsverstellbar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6374797U (zh) * 2017-01-22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的吸能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07889803U (zh) * 2017-12-27 2018-09-21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
CN208682905U (zh) * 2018-08-01 2019-04-02 新乡艾迪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转向器方向盘溃缩防脱落结构
CN110077453A (zh) * 2019-05-21 2019-08-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装置和汽车
US20200039569A1 (en) * 2017-02-02 2020-02-06 Thyssenkrupp Presta Ag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2109796A (zh) * 2020-10-12 2020-12-22 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转向管柱
US20210024121A1 (en) * 2019-07-25 2021-01-28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CN112429072A (zh) * 2020-11-13 2021-03-02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机构
CN214565610U (zh) * 2020-12-31 2021-11-02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
CN215398887U (zh) * 2021-06-04 2022-01-04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
CN216070174U (zh) * 2021-09-13 2022-03-18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
CN216580686U (zh) * 2021-12-29 2022-05-24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溃缩功能的转向管柱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8984B2 (ja) * 2009-02-19 2013-07-0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DE102018128122A1 (de) * 2018-11-09 2020-05-14 Trw Automotive Gmbh Energieabsorptionseinrichtung für Fahrzeuglenksäule sowie Fahrzeuglenksäule
US11305807B2 (en) * 2020-08-25 2022-04-19 Thyssenkrupp Presta Ag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CN113212535A (zh) * 2021-06-04 2021-08-06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
CN115447658B (zh) * 2022-10-24 2023-07-25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Patent Citation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70873B1 (en) * 1999-03-29 2001-01-09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Steering column mounting bracket with pull loops
US6394241B1 (en) * 1999-10-21 2002-05-28 Simula, Inc. Energy absorbing shear strip bender
US20040000780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Xiaoyu Li Active steering column energy absorbing device
CN101195383A (zh) * 2003-05-14 2008-06-1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吸震转向装置
JP2005001517A (ja) * 2003-06-12 2005-01-06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6219014A (ja) * 2005-02-10 2006-08-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システム
CN101195350A (zh) * 2006-12-08 2008-06-11 福特全球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座椅的吸能式座椅固定约束系统
KR20080068333A (ko) * 2007-01-19 2008-07-23 주식회사 만도 와이어 블록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한 자동차의 충격 흡수식조향컬럼
CN201195550Y (zh) * 2007-12-27 2009-02-18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带有碰撞防脱机构的转向管柱
CN101863238A (zh) * 2010-06-09 2010-10-20 清华大学 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
CN201863882U (zh) * 2010-10-29 2011-06-15 东风汽车公司 转向管柱吸能结构
CN102834310A (zh) * 2011-04-14 2012-12-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US20140083236A1 (en) * 2011-08-09 2014-03-27 Nsk Ltd. Energy absorbing member and impact absorbing steering apparatus
CN202716925U (zh) * 2012-06-28 2013-02-06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溃缩导向吸能机构
CN102837724A (zh) * 2012-08-27 2012-12-26 上海采埃孚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脱落机构
CN103171610A (zh) * 2013-03-22 2013-06-26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连接支架用吸能结构
CN103818428A (zh) * 2014-02-27 2014-05-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及转向管柱总成
JP2016074340A (ja) * 2014-10-07 2016-05-1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エネルギー吸収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
CN104843051A (zh) * 2014-12-02 2015-08-1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
JP2017119484A (ja) * 2015-12-28 2017-07-06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DE102016200649A1 (de) * 2016-01-19 2017-07-20 Thyssenkrupp Ag Elektrisch längsverstellbare Lenksäul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206374797U (zh) * 2017-01-22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转向管柱的吸能安装结构及车辆
US20200039569A1 (en) * 2017-02-02 2020-02-06 Thyssenkrupp Presta Ag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7889803U (zh) * 2017-12-27 2018-09-21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内部溃缩吸能结构
CN208682905U (zh) * 2018-08-01 2019-04-02 新乡艾迪威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动转向器方向盘溃缩防脱落结构
CN110077453A (zh) * 2019-05-21 2019-08-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的吸能装置和汽车
US20210024121A1 (en) * 2019-07-25 2021-01-28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column device
CN112109796A (zh) * 2020-10-12 2020-12-22 坤泰车辆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自动驾驶车辆转向管柱
CN112429072A (zh) * 2020-11-13 2021-03-02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机构
CN214565610U (zh) * 2020-12-31 2021-11-02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
CN215398887U (zh) * 2021-06-04 2022-01-04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转向管柱总成
CN216070174U (zh) * 2021-09-13 2022-03-18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装置
CN216580686U (zh) * 2021-12-29 2022-05-24 吉林世宝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溃缩功能的转向管柱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颜显海: "吸能式转向柱关键技术研究及碰撞分析",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no. 5, pages 035 - 55 *
高成彦;侯臣;房心强;: "汽车转向管柱吸能带变形研究和仿真优化", 汽车零部件, no. 10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87749A1 (zh) * 2022-10-24 2024-05-02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7658B (zh) 2023-07-25
WO2024087749A1 (zh) 2024-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17404B1 (en) Steering system
US8033574B2 (en)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5547221A (en) Energy absorbing member for shock absorbing steering column apparatus
CN115447658A (zh) 用于车辆的转向管柱和车辆
CN107031544A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单元
WO2012101810A1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13260550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
CN110155152B (zh) 溃缩吸能防脱落转向管柱
US7118131B2 (en) Adaptive energy absorber
CN202481129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汽车管柱的吸能机构
US20020030356A1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EP2574518A1 (e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planar object to vehicle
CN206984134U (zh) 一种车用安装支架
CN111137233B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US8371628B2 (en) Length-variable shock absorb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12429072B (zh) 汽车转向管柱溃缩吸能机构
CN220905083U (zh) 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机构、转向系统和车辆
CN212149022U (zh) 车轮碰撞偏移导向机构及汽车
CN220974308U (zh) 一种用于电动调节转向管柱的溃缩吸能机构
KR20110026118A (ko)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CN217778728U (zh) 一种溃缩吸能机构及车辆
CN106541984B (zh) 转向管柱的吸能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8463719U (zh) 转向管柱组件、转向系统及汽车
CN114954704B (zh) 用于车辆的扰流板组件和车辆
CN213799863U (zh) 一种转向管柱吸能结构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