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3355A -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3355A
CN115443355A CN202180030452.2A CN202180030452A CN115443355A CN 115443355 A CN115443355 A CN 115443355A CN 202180030452 A CN202180030452 A CN 202180030452A CN 115443355 A CN115443355 A CN 115443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ing
loading mechanism
endless belt
stretching device
end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304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拉斯蒂奥尼
F·迪文琴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lden Lady Co SpA
Original Assignee
Golden Lady Co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lden Lady Co SpA filed Critical Golden Lady Co SpA
Publication of CN115443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33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3/00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23/007Sewing units for assembling parts of knitted panties or closing the stocking toe part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4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with provision for transfer of knitted goods from one machine to ano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 D05B33/006Feeding workpieces separated from piles, e.g. unstacking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3/00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 D05B33/02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ewing machines for supplying or removing the work and connected, for synchronous operation, with the work-feeding devices of the sewing machine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35/00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5B35/06Work-feeding or -handling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attaching bands, ribbons, strips, or tapes or for bin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Non-Disconnectible Joints And Screw-Threaded Joints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组装织物环形带(FA)以及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的针织物品(M)的方法包括将环形带加载到具有加载表面的加载机构(7)上的步骤。将环形带加载到加载机构上,使环形带的第一卷边靠近加载表面的第一边缘。然后,将针织物品(M)的本体的一部分加载在环形带(FA)上方的加载机构(7)周围,本体的开口边缘与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对齐。最后,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和本体的开口边缘连接在一起,并且从加载机构(7)上移除包含针织物品的服装,该针织物品上缝纫有环形带。

Description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针织物品的机械,特别是用于制造针织服装的机械,该针织物品包括本体、一对腿部部件和环形带,特别是缝纫在本体上的弹性带。
背景技术
在典型的服装中,存在有脚的和无脚的紧身裤和连裤袜,该服装包括一对腿部部件和本体,在穿着服装时该本体终止于围绕腰部的典型的弹性环形带。根据一些现代生产方法,本体和腿部部件是在单个针织过程中使用圆形针织机制造的。通常,弹性带以及包括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物品分开制造,然后缝纫在一起。
根据其它已知方法,针织物品是通过分别针织两个管状部件来生产的,这两个管状部件接下来在其端部对应位置处被部分切割,并缝纫成针织物品。每个管状部件都具有弹性边缘。两个管状部件的弹性边缘被切割,然后缝纫在一起,以形成弹性带,当穿着该服装时,弹性带围绕使用者的腰部。
连接环形带和针织物品的步骤复杂且耗时。为了使该生产步骤更快,WO-A-2016/157055公开了一种便于手动组装操作的设备。该现有技术设备包括加载机构(loadingform)和拉伸装置,其处于相互同轴位置并朝向移动,从而将加载机构置于由拉伸装置界定的空间内。为了便于连接弹性环形带或条带和针织物品的组装操作,该现有技术设备提供以下步骤。将针织物品手动加载到机构上,使得本体部分包裹加载机构的侧加载表面。将环形条带或带手动加载到拉伸装置上。然后,拉伸装置膨胀以拉伸环形带。然后,将已经加载有针织物品的机构插入环形带内。然后移除拉伸装置,使环形带附着在针织物品的围绕并包裹加载机构的部分的周围。
在上述文献中,既没有公开允许将带加载到拉伸装置上的装置,也没有公开用于卸载通过将环形带缝纫到针织物品本体上而获得的成品服装的装置。也没有公开缝纫系统。
现有技术设备仅在有限程度上帮助操作员简化连接环形带和针织物品的一些组装操作。
此外,上述现有技术文献中公开的方法的缺陷在于,环形带和针织物品在加载到拉伸装置和加载机构上之前都应翻过来。事实上,环形带和针织物品是使用针织机制造的,通常是圆形针织机。一旦织好,它们具有正面和反面。当退出针织机时,两个半成品的正面面向外,反面面向内。成品服装穿戴成环形带以及由本体和腿部部件组成的针织物品的正面面向外。缝纫时应确保缝线在服装的正面不可见,即缝线在里面。为了使用WO2016/157055中公开的设备将环形带和针织物品缝纫在一起而使得缝线处于服装的相反侧,有必要先将环形带与针织物品翻过来。否则,缝线将在外面,并在成品服装的正面可见。需要将环形带和针织物品翻过来,这使得使用已知设备进行的组装过程特别复杂,也阻碍了该工艺的有效自动化。
因此,需要更有效的将环形带和针织物品的本体缝纫(即组装)在一起的方法和设备,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一个或多个缺陷。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织物环形带连接到针织物品的方法,该环形带包括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该针织物品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所述本体终止于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将沿着环形带的第一卷边连接到环形带。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首先,环形带被加载到加载机构上,该加载机构具有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延伸的外加载表面,加载表面界定在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将环形带加载到加载机构上,使环形带的第一卷边靠近加载表面的第一边界;
b)然后,将针织物品的本体的一部分加载在环形带上的加载机构周围,开口边缘与环形带的第一卷边对齐;
c)然后,环形带的第一卷边和本体的开口边缘连接在一起;
d)最后,将缝纫有环形带的针织物品从加载机构移除。
从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该方法允许将针织物品和环形带加载到机构上,而无需根据针织机的制造方式将其翻过来。这种布置形式和步骤顺序使环形带和针织物品之间的缝线位于成品服装的反面。
从本质上讲,由于上述方法,可以在无需事先将带和针织物品翻过来的情况下,使内表面有缝线的成品服装成为可能,因此比现有技术方法所要求的时间要短得多。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其它特征和实施例在构成本说明书不可分割部分的所附权利要求中以及下面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进行了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环形带加载到加载机构的步骤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将拉伸装置插入到环形带中;
使环形带与拉伸装置接合,并通过拉伸装置拉伸环形带,从而在环形带内部形成空间;
使施加有环形带的拉伸装置与加载机构朝向彼此移动,使得加载机构被置于由环形带界定的内部空间中;
将环形带从拉伸装置转移到加载机构,使环形带附着到加载机构的加载表面;和
使拉伸装置移动远离加载机构。
还可以提供以下附加步骤:
通过接合构件接合环形带,该接合构件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部位处附着到环形带的外表面;
通过接合构件提升环形带,使环形带在重力作用下打开;
将大致平行的一对定位辊插入到环形带中;
通过使定位辊移动远离彼此来拉伸环形带,并将环形带从接合构件释放;和
在将拉伸装置在定位辊之间插入到环形带中之后,将环形带从所述一对定位辊转移到拉伸装置。
通过接合构件接合环形带的步骤可以包括使环形带的外表面附着到与接合构件共同作用或作为接合构件一部分的胶带上的步骤;并且其中将环形带从接合构件释放的步骤可以优选地包括使环形带相对于胶带移动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以下步骤:将环形带成角度地定位在两个定位辊上。例如,这可以通过同步旋转两个定位辊,并通过施加到环形带的参考标记和适合检测标记的传感器检测环形带的期望角位置来实现。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织物环形带连接到针织物品的设备,该环形带包括第一卷边和第二卷边,该针织物品具有本体和两个腿部部件,所述本体终止于开口边缘,该开口边缘将沿着环形带的第一卷边连接到环形带。该装置至少包括加载机构,该加载机构具有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延伸的外加载表面,加载表面界定在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为了提高设备生产率,优选地提供多个加载机构,由将它们顺序转移通过多个站的设备承载。例如,设备可以是转盘,围绕竖向旋转轴线旋转。
此外,该装置有利地包括适于接纳和拉伸环形带的拉伸装置。拉伸装置和加载机构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将拉伸装置围绕加载机构的加载表面定位,并将环形带释放到加载机构的加载表面上。还提供拾取装置,其适于从存储空间中取出单独的环形带,并将其自动加载到拉伸装置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描述和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更具体地,在图中:
图1A和1B示意性地示出了紧身衣形式的服装,包括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示出了在用本文所述设备连接在一起之前和之后;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平面图;
图3A和3B是图2的设备的等距视图,其中省略了用于加载环形带的加载站;
图4是环形带加载站的等距视图;
图5是环形带加载站的侧视图;
图6是布置在加载站中的用于获取环形带的拾取装置的等距视图;
图7是图6的拾取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图6和图7的拾取装置的前视图;
图8A和8B是拾取装置的辊和相应的支撑滑动件的从顶部和底部看的等距视图;
图9是拉伸装置和用于将环形带从拉伸装置转移到加载机构的压力构件的等距视图;
图10、11和12示出了通过图6至8的拾取装置从存储空间获取环形带的操作顺序;
图13是定位成用于将环形带转移到一对机动辊的拾取装置的等距视图;
图14是图13的机动辊的等距视图,其处于相互间隔位置,用于准备要转移到拉伸装置上的环形带;
图15和16是用于将环形带从拉伸装置转移到加载机构的操作步骤的等距视图;
图17和18是加载机构的前后等距视图;
图19是一些部件被剖开的等距视图,示出了将环形带从拉伸装置转移到加载机构的步骤期间加载机构、拉伸装置和构件的相对位置;
图20是类似于图17的等距视图,示出了加载到加载机构上的环形带;
图21是在加载针织物品的步骤期间用于阻挡加载机构上的环形带的阻挡垫的等距视图;
图22是类似于图21的等距视图,示出了垫和加载机构的相对位置,其中环形带加载到加载机构上;
图23和24是加载到加载机构上的针织物品的等距视图;
图25是加载机构的横截面,环形带和针织物品加载到该加载机构上;
图26和27是缝纫站中的夹持单元的前后等距视图;
图28示出了图26和27的夹持单元的横截面;
图29是缝纫站的等距视图,其中加载机构由夹持单元接合;
图30(A)至30(H)示出了缝纫操作的顺序;
图31是卸载站的等距视图,其中服装从加载机构中移除;和
图32(A)至32(S)示出了用于从加载机构中移除服装的卸载操作的顺序。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1B示意性地示出了为紧身衣形式的服装,由针织物品M和环形带FA构成,针织物品和环形带单独地针织,然后由本文所述的设备连接。更具体地,在图1A中,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在缝纫之前彼此分开,而在图1B中,这两个部件示出为组装成成品服装I。
环形带FA包括第一卷边O1和第二卷边O2。针织物品M包括两个腿部部件G和本体C。本体终止于开口边缘MA,该开口边缘应当连接(即缝纫)到环形带FA的两个卷边之一,尤其是第一卷边O1。在将环形带FA缝纫到针织物品M上之后,获得服装I,其中缝线LC将本体G的开口边缘MA连接到环形带FA的卷边O1。对于环形带A和针织物品M两者而言,字母D和R表示正面和反面,即穿着服装I时应留在外面的表面(D)和应留在里面的表面(R)。缝线LC应当形成为使得缝线位于服装I内。应当理解,图1示意性地示出的服装I仅仅只是一个示例,采用本文所述的方法和设备也可以制造其它服装,例如,腿部部件比图1所述的服装明显短的服装。
参考图2至图4,用于将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缝纫在一起的设备1包括两个主要部件,包括加载站3和移动构件5,加载站被配置为用于将环形带加载到加载机构上,多个加载机构7彼此相同地布置在移动构件上并且依次转移通过加载站3和用于加载针织物品的操作的其它站,以将针织物品缝纫到带上并卸载服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构件5被配置为类似于围绕竖向轴线A-A以步进方式旋转的转盘。在其它实施例中,加载机构7由不同的移动构件移动,例如柔性环形传送器。
为了简化绘图,用于加载环形带的加载站3仅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在图3A、3B中已省略。加载站3及其操作的细节如图4至16所示。
在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七个加载机构7和七个站,加载机构7通过转盘5依次转移通过这些站。应当理解,站的数量和加载机构7的数量可以与图示的数量不同。
加载站3
参考图4至16,现在将详细描述加载站3,该加载站具有将环形带加载到转盘5所设有的加载机构7之一上的功能。加载站执行的操作循环将在后面介绍。参考图17至33,将描述布置在加载站之后的各个站,以及在这些站中执行的操作。
加载站3包括沿径向布置在转盘5外部的支承结构9。支承结构9上设置有存储空间11,用于存储环形带FA的叠堆(图10-13)。叠堆彼此相邻,以增加存储空间11的容量。在支承结构9上设置有滑动件13,该滑动件承载拾取装置15,该拾取装置适用于从存储空间11取出单独的环形带FA,并将该环形带转移到如下所述的拉伸装置,该拉伸装置将环形带FA加载到相应的加载机构7上。附图标记17表示引导件,滑动件13能够沿着该引导件根据双箭头f13移动。根据f13的移动允许从布置在存储空间11中的多个叠堆P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取出环形带FA,并将由拾取装置取出的单独的带FA转移到拉伸装置。
在支承结构9上紧固有第二引导件19,拉伸装置21和压力构件23可以沿着该第二引导件根据双箭头f21和f23彼此独立地移动。此外,拉伸装置21可以围绕与水平引导件19正交的竖向轴线(D-D,见图19)旋转,如图5、9、15和16中的双箭头f21x示意性地示出的。下面将描述拉伸装置21和压力构件23的细节。
在图4、6、7、8、8A和8B中详细示出了拾取装置1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拾取装置15包括接合构件25和一对机动定位辊27,该接合构件适于从存储空间11接合单独的环形带FA,所述一对机动定位辊从接合构件25接纳环形带FA,并将环形带转移到拉伸装置21,如下所述。定位辊27适于以一致的方向旋转,每个都围绕相应的水平轴线B-B旋转。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定位辊27由相应的马达驱动旋转,该马达例如为典型的电控电动马达,用附图标记29表示。
两个定位辊27能够沿着方向f27x移动,以便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从而改变相互的中心对中心距离。在图6、8、8A和8B中,辊27的中心对中心距离是最小的。辊27也可以根据双箭头f27y与引导件17平行地移动。如果辊27独立于滑动件13被支撑,则根据f27y的移动可以独立于根据滑动件13的f13的移动。例如,辊27可以由滑动件31支撑,该滑动件可以沿着与引导件17成一体并与引导件17平行的引导件33根据f27y移动。滑动件31承载与引导件33正交的引导件35,支撑滑架37在引导件35上滑动,支撑辊27和相应的马达29,以允许辊27根据f27x移动。对于两个辊27而言对称地由一对线性致动器38(例如气动缸-活塞致动器)施加辊27、相应的滑架37和马达29根据f27x的运动。
滑动件31上还承载有致动器,以控制滑架37和相应的定位辊27根据f27x的移动。滑动件31与滑动件13一起沿着方向f13前后移动。滑动件31还根据双箭头f27y相对于滑动件13移动,使得定位辊27可以相对于滑动件13平行于引导件17和33平移,其目的如下所述。在图8A中,附图标记39表示致动器,该致动器控制辊27和承载辊的滑动件31相对于滑动件13根据f27y的移动。
接合构件25由滑动件13承载,因此能够根据双箭头f13移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合构件25包括头部41,该头部能够借助于带有齿条41和小齿轮45的机构根据双箭头f41沿竖向移动,其中小齿轮45由致动器(例如电动马达47)旋转。头部43承载退绕卷轴51和复绕卷轴53,分别用于退绕和复绕胶带55。附图标记49表示驱动复绕卷轴53旋转的马达。胶带55的路径围绕两个小尺寸的下引导辊57延伸。胶带55的包含在下引导辊57之间的区段用于通过粘合来接合位于存储空间11中存储的叠堆P之一上的第一环形带FA,如参考图10、11和12的顺序将要描述的。
图9、图15和图16详细示出了上述拉伸装置21和压力构件23,为了清晰起见,已移除相邻构件。拉伸装置21和压力构件23形成的单元从转盘5一侧如图9和16所示,而在图15中,其从相对的示出,即从定位辊27一侧示出。
如图9、14、15和16清楚地示出,拉伸装置21包括环59,拉伸元件61固定到该环。在所示实施例中,拉伸元件为指状物61的形式,通过枢转杠杆63连接到环59。如图14所示,指状物61布置在闭合位置。这里,指状物61处于最大相互接近的位置,并且布置成靠近拉伸装置21的轴线,即环59的轴线。指状物61分开移动到相互间隔的位置(图9、15、16),以拉伸布置在拉伸装置21上的环形带FA。指状物59的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的移动由拉伸装置21的致动器65(图9)控制。
压力构件23包括环67,该环可以采用与拉伸装置21的环59同轴的位置。压力构件23的环67承载多个推动元件或垫69,这些推动元件或垫围绕环67的轴线沿周向布置,并且例如由多个气动缸-活塞致动器71或其它方式控制而能够沿径向移动。在所示示例中,为每个垫69提供致动器71。
上述加载站3用于将单独的环形带FA加载到安装在转盘5上的七个加载机构7中的每一个上。加载机构7优选地彼此相同,图17和18中单独示出了加载机构之一。
加载机构7具有围绕中心旋转轴线C-C的大致圆形延伸。每个加载机构7具有盘形部分,优选地大致为圆柱形的侧壁从该盘形部分延伸,该侧壁在外部限定了外表面75,也称为加载表面75。圆柱形壁73在沿直径相对的两个部位上被一对凹部或开口77中,凹部或开口中断加载表面75。加载表面75具有第一边界75.1和第二边界75.2。
加载机构7例如通过适当的支承轴承而被支撑在抽吸管79上进行空转。抽吸管79通过相应的竖立件81紧固到转盘5。附图标记83表示止挡装置,该止挡装置用于止挡加载机构7,以防止其围绕轴线C-C相对于抽吸管79旋转。抽吸管79具有上连接部85,该上连接部在内部设置有穿孔板或网状过滤器87。从图19的等距视图和部分横截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加载机构7的结构以及其被支撑在管79的下端部上进行空转的方式。
描述了加载站3的结构后,下面将描述过程,根据该过程,环形带FA被加载到机构7上,以便随后缝纫到针织物品M上。参考图10-16、19,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包含的过程和操作顺序。
首先,拾取装置15从存储空间11获取环形带FA。为此,拾取装置15通过滑动件13定位在叠堆P上方,从该叠堆中取出环形带FA。通过保持接合构件15的头部41被提升来定位拾取装置(图10)。当接合构件15的头部41位于应从中获取环形带FA的叠堆P上方时,头部41下降,直到通过引导辊57将胶带55压靠在环形带FA的上表面上(图11)。这样,通过引导辊57将胶带55压靠在环形带FA的外表面上,使该表面在彼此间隔开的两个部位上附着到胶带55。
然后提升头部41(图12)。附着在胶带55上的环形带FA与接合构件25的头部41一起提升,并在重力作用下打开,从而形成大致圆形的布置形式。现在,在保持滑动件13静止并因此保持头部41静止的情况下,通过根据箭头f27y的移动,定位辊27插入到环形带FA中,如图13所示。
然后,定位辊27根据双箭头f27x移动彼此远离,以拉伸环形带FA,如图14所示。当通过马达29使两个定位辊27以一致的方向旋转时,环形带FA开始根据图14所示的箭头运动。运动可以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这无关紧要。该运动的目的是将环形带FA相对于定位辊27成角度地定位。为了正确定位,可以在环形带FA上提供能够由传感器89(图8和13)检测到的标记MX(图14)。当标记MX处于传感器89检测到的期望位置时,定位辊27停止运动,传感器生成停止马达29的信号。所获得的角度位置允许将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正确位置中,以便随后缝纫到针织物品M。
当环形带FA正确定位后,其被转移到拉伸装置21上。为此,拉伸装置21最初处于指状物61缩回的位置,即在与拉伸装置21的轴线最接近的位置彼此相邻,如图14所示。一旦已经将指状物61插入到定位辊27之间,指状物61就将放大,定位辊27再次朝向彼此移动。因此,环形带FA被转移到拉伸装置21的指状物61上,并保持在拉伸位置,根据多边形延伸进行布置,如图15所示。在这种布置形式中,拉伸装置21与压力构件23间隔开,压力构件可以围绕加载机构7之一定位,同时,该加载机构已经由转盘5带到与加载站3对齐。
从图15中清楚地看到,为了将环形带FA从拉伸装置21转移到加载机构7,首先需要将拉伸装置21绕竖向轴线旋转,即绕与拉伸装置21的环59的竖向直径一致的轴线旋转。该轴线仅在图19中示出,并用D-D表示。
除了绕直径竖向轴线D-D旋转180°外,拉伸装置21还朝向压力构件23移动,沿着引导件19移动,直到到达图16所示的位置。指状物61的径向位置使其能够进入压力构件23的环67内限定的空间,而不会与其发生干涉。完成这些移动后,拉伸装置21、压力构件23和环形带FA位于图16所示的位置。在该图中,为了表示清晰,省略了加载机构7。然而,最终位置是使得由拉伸装置21的指状物61接合的环形带FA围绕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如图19的剖视等距视图所示。
此时,推动元件或垫69通过致动器71沿径向向内移动,即朝向加载机构7的轴线移动,在该位置加载机构7的轴线与拉伸装置21的轴线和压力构件23的轴线重合。一旦垫69已经抵靠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并将环形带FA压靠在加载表面75上,拉伸装置21就移动远离压力构件23和加载机构7,从而移除指状物61并允许由弹性或拉伸织物制成的环形带FA完全附着到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垫69对加载机构7的表面75的压力足以保持环形带FA,防止其与拉伸装置21的指状物61一起被移除。为此,表面75和垫69采用合适的摩擦系数。
此时,垫69以径向向外移动的方式移动远离加载机构7。到目前为止已经与环67一起围绕加载机构7的按压构件23移动远离加载机构7,沿着引导件19平移。这样,已经加载有环形带FA的加载机构7可以转移到如下所述的后续站。
图20示出了加载机构7,其中环形带FA加载到该加载机构上,并由于该环形带的弹性作用而保持在加载表面75上。
在用于将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加载站之后,提供操作站,用于将针织物品M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图2、3A和3B中的附图标记91指示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
用于加载针织物品的加载站91
下文将具体参考图21至25描述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91。
抽吸管道93与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91相关联;抽吸管道93具有与转盘5的轴线A-A同轴的竖向区段、水平区段和终止于抽吸嘴部95的第二竖向区段,该抽吸嘴部与依次位于加载站91中的每个加载机构7的连接部85交接。这样,可以产生通过加载机构7的抽吸。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抽吸管道93围绕转盘5的旋转轴线A-A旋转一角度,以便针对每个加载机构7的圆形轨迹的给定角度跟随该加载机构。该角度通常对应于机械的两个相继站之间的角距离。这样,抽吸管道93与每个加载机构7的抽吸管79交接,继而在到达将针织物品M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角位置之前,抽吸管道应到达加载站91。该角位置如图2的平面图所示,并用附图标记91表示。抽吸管道93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旋转到加载机构7直接布置在机构上游(在图2中示出为处于加载站91中)的位置,即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90。这是中性站,每个加载机构7在从加载站3移动时到达该中性站,以将环形带FA加载到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91。
与抽吸管道93相关联的是阻挡垫97,该阻挡垫在致动器99(例如缸-活塞致动器)的控制下能够沿径向移动,具有阻挡之前已经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环形带FA的功能,从而防止在加载针织物品M时带意外移动。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阻挡垫97能够与抽吸管道93整体地围绕轴线A-A运动,以便跟随管道从中性站90到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91的往复旋转运动。
由于抽吸管道93和阻挡垫97从加载站91到中性站90(反之亦然)的角运动,因此可以预测通过抽吸管道93与抽吸管79的抽吸作用,以及阻挡垫97相对于将针织物品M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步骤的作用。
围绕轴线A-A的旋转运动通过线性致动器(例如缸-活塞致动器101)施加到抽吸管道93和阻挡垫97。或者,围绕轴线A-A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转盘5施加,抽吸管道临时联接到该转盘以与该转盘一起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提供线性致动器101,以用于每次将管道93从加载站91再次带到中性站90。
图22示出了阻挡垫在被启用时的动作。阻挡垫压靠在加载表面75的第一边界75.1上,以通过摩擦将环形带FA保持在加载机构7上的正确位置中。在图22中,抽吸嘴部95已经通过致动器103下降,直到与处于加载站91中的加载机构7相关联的抽吸管79的连接部85共同作用。抽吸嘴部95的提升和下降运动(根据双箭头f95)允许有选择地将抽吸管道93与抽吸管79交接,以及从抽吸管79释放抽吸管道93,以允许相应的加载机构7运动直到下一个站。
当加载机构7与加载到该加载机构上的相应环形带FA一起处于加载站91中并且启用阻挡垫95和通过抽吸管道93的抽吸时,操作员可以手动加载针织物品M,如图23和24所示。为此,加载机构7具有中心抽吸端口105,该中心抽吸端口连接到抽吸管79和抽吸管道93。操作员将针织物品M的腿部部件G插入中心抽吸端口105,并使整个针织物品M进入抽吸管79(本体C除外)。网格或网状过滤器87防止针织物品M离开与加载机构7和转盘5一起整体旋转的一侧。只有本体C的端部部分由内向外翻转,并且布置成其开口边缘MA与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大致对齐。图25示出了处于加载站91中的加载机构7的横截面,其中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横截面已根据包含加载机构7的轴线C-C的竖向平面剖开。
一旦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都如上所述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加载机构就通过转盘5朝向后续的缝纫站107移动,如下所述。
缝纫站107
在缝纫站107中,各构件位于转盘5的外部,如图2的平面图和图29的等距视图所示。
现在将具体参考图2、27-29和30(A)-30(H)描述缝纫站的部件及其操作,其中图30(A)-30(H)的顺序详细示出了将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缝纫在一起所执行的各种操作。
更具体地,在缝纫站107中,在转盘5外设置有夹持单元109,该夹持单元与继而位于缝纫站107中的加载机构7共同作用。如下文更好地描述的,夹持单元109的功能是接合加载机构7并旋转该加载机构,以便在缝纫期间将针织物品M和环形带FA在加载机构上保持就位。加载机构7的旋转运动允许通过缝纫机111沿着针织物品M的开口边缘MA缝纫环形带FA的卷边O1。
夹持单元109包括拖曳头部113,该拖曳头部被支撑为可在支承结构115上旋转。E-E表示拖曳头部113的水平旋转轴线。拖曳头部113包括多个扇区或钳117,这些扇区或钳围绕旋转轴线E-E布置,并由致动器119(例如启动缸-活塞致动器)启用,从而使钳117沿径向方向朝向轴线E-E移动。
拖曳头部113通过轴承121支撑成进行空转,并由马达123通过皮带125驱动旋转,以绕轴线E-E旋转(具体见图28)。当拖曳头部113旋转时,旋转接头127用于气动地进给致动器119。
拖曳头部具有根据双箭头f113相对于轴线A-A沿径向方向的运动,由控制滑动件133运动的致动器131控制,拖曳头部113和相应的马达123支撑在该滑动件上。
在缝纫站107中执行的操作如图30(A)-30(H)的序列所示,下面将简要介绍。在图30(A)中,带有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加载机构7与缝纫站107中的拖曳头部113对齐。缝纫机111位于拖曳头部113的前面。拖曳头部113沿径向朝向转盘5的旋转轴线A-A移动,直到钳117围绕加载机构7,并且缝纫机111沿径向向外平移并朝向加载机构7移动,见图30(B)。
然后,拖曳头部113的钳117抵靠加载机构7闭合,缝纫机111朝向加载机构7移动,见图30(C)。在图30(D)中,示出拖曳头部113进一步沿径向向内移动,以使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本体朝向轴线A-A滑动,从而在必要时增加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从加载表面的第一边界75.1突出的织物部分,以便于缝纫。缝纫机111也进一步朝向装载机构7移动。
图30(E)示出了缝纫过程中缝纫站107中各个构件的相对位置。通过借助于马达123使拖曳头部113围绕轴线E-E旋转来执行缝纫。拖曳头部113驱动加载有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加载机构7相对于缝纫机111旋转。在旋转期间,机械111执行缝纫。为了实现这种旋转,迄今为止已经通过致动器83被阻止而不能进行旋转的加载机构7可以围绕该加载机构的轴线自由地空转。
在图30(F)中,缝纫机移开,以便切割链、旋转并正确调整加载机构7,以便进行后续操作。在图30(G)中,在致动器83再次锁定加载机构7以防止其旋转后,拖曳头部113的钳117打开。
最后,如图30(H)所示,拖曳头部113和缝纫机111完全运动离开加载机构7,允许加载机构通过转盘5的旋转而转移到后续卸载站135,卸载站的部件和操作将在下文介绍。
卸载站135
现在将初步参考图31、32(A)和32(B)描述卸载站135的结构,其用于从加载机构7卸载成品服装I。图31是卸载站135的等距视图,其中定位有加载机构7。图32(B)是根据包含转盘5的旋转轴线A-A的竖向平面的视图。图32(A)示出了根据与图32(B)的视图的平面正交的平面的视图,为了简化表示,省略了卸载站135的一些部件。图32(A)-32(S)所示的序列示出了卸载站135中执行的操作,下文将对此进行描述。
卸载站135包括支承结构137,该支承结构上承载用于将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且包括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服装I接合并将服装I从加载机构7移除的各个构件。
更具体地,在支承结构137上安装有两个移除构件139,用于移除缝纫有弹性带FA的针织物品M。两个移除构件由相应的两对卸载指状物139构成或包括相应的两对卸载指状物139。下面,附图标记139将具体表示所述两对卸载指状物。这些对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是两个移除构件的一部分,以朝向或远离彼此移动。指状物可沿着支承结构137承载的横杆141移动,引导件142固定在横杆上,用于安装有两对指状物139的滑架143的滑动。例如气动缸-活塞致动器的致动器145控制两个滑架143朝向和远离彼此的移动,从而控制两对指状物139在方向f139上的移动。在每个滑架143上铰接有垫147,与相应的一对指状物139共同作用。每个垫通过由相应的滑架143承载的、例如气动缸-活塞致动器的致动器149控制,以推靠所述一对指状物139或移动远离所述一对指状物。
横杆141由能够沿引导件153移动的滑动件151承载。双箭头f151表示滑动件151沿与横杆141正交并相对于转盘5的旋转轴线A-A呈径向的方向的移动。滑动件151的移动由紧固在支承结构137上的马达155控制。
在支承结构137上承载一对卸载辊157,它们彼此平行且具有水平轴线。卸载辊157由横杆159支撑,该横杆由具有轴线F-F的竖向柱161支撑。竖向柱161通过马达163使横杆159绕轴线F-F旋转。
现在将参照图32(A)-32(S)的序列描述在卸载站135中从卸载机构7卸载服装的操作。
如上图所示,图32(A)和32(B)示出了卸载站135和定位在卸载站内的加载机构7的两个视图。为了更清晰地表示,省略了与加载机构7相关的机械结构,以及卸载辊157和相应的支承结构。在图32(A)和32(B)所示的步骤中,指状物139和垫147处于间隔位置,位于加载机构7之外,即处于与加载机构7相比,与轴线A-A的距离更大的位置。该间隔位置允许将加载机构7插入到卸载站135中。
然后,滑动件151朝向转盘5的旋转轴线A-A移动,直到使指状物139和垫147处于加载机构7和转盘5的旋转轴线A-A之间的位置,即在加载机构7的后面,如图32(C)所示。在该位置,滑架143朝向彼此移动,从而使两对指状物139朝向彼此移动,同时,垫147相对于相应的指状物139处于间隔位置。如图32(D)所示,在滑架143朝向彼此的移动之后,指状物139位于构成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的理想延伸的圆柱形表面内,而垫147位于该圆柱形表面外。
在图32(E)中,滑动件153沿相反方向平移,直到将指状物139放入加载机构7的圆柱形壁73内,而垫147横向定位在圆柱形壁73外。应注意,加载机构7的角位置使凹部77与指状物139对齐。这允许指状物139通过滑架143的对称运动而移动远离彼此。在该运动的情况下,指状物139穿过凹部或开口77,在外部移动到圆柱形壁73和加载表面75,如图32(F)所示。垫147仍与指状物139隔开。成对指状物139的拉伸运动使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本体C在指状物139上拉伸,并部分地移动远离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
在随后的步骤中,如图32(G)所示,垫147被致动器149启用,并推靠指状物139上,使得由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形成的服装I被夹靠在两对指状物139上。
此时,由于指状物139和垫147位于加载机构7之外,所以滑动件151可以沿径向向外平移,远离转盘5的旋转轴线A-A,直到图32(H)和32(I)所示的位置,与加载机构7隔开。因此,服装I从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上卸载,而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本体C仍保持由指状物139接合,通过垫147压靠在指状物上。腿部部件G仍处于抽吸管79内。在指状物139和加载机构7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可以插入杆165,该杆可旋转地支撑在支承结构133上。杆165可以由致动器(例如气动缸-活塞致动器167)控制而绕水平轴线旋转(图32(J)中的箭头f165),以从竖向位置(图32(A)-32(I))移动到水平位置(图32(H))。
从图32(J)所示的位置,杆165由于滑动169的移动而沿竖向向下移动,杆165和致动器167安装在该滑动件上。附图标记171表示引导件,滑动件169沿着该引导件移动。下降运动(图32(L)和32(M)中的箭头f165X)导致从抽吸管79上完全移除腿部部件G。
图32(N)、32(O)和32(P)示出了滑动件151的进一步移动,随后将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本体C带到卸载辊157上。一旦达到图32(P)所示的位置,垫147和指状物139就可以释放服装I,从而将服装转移到卸载辊157。通过将垫147移动远离指状物139并使指状物围绕相应的竖向轴线旋转来执行卸载。
在图32(Q)中,服装I已转移到卸载辊157上。一旦由针织物品M和缝纫在其上的环形带FA形成的服装I转移到卸载辊157上,指状物139和垫147就通过朝向转盘5的旋转轴线A-A移动而远离卸载辊157,如图32(R)所示,卸载辊157绕轴线F-F旋转,见图32(S),以便将服装展示给操作员或将其转移到传送器(未示出),传送器将服装输送到后续处理站,例如用于闭合腿部部件G的脚趾部。
附图标记列表
1 设备
3 加载站
5 移动构件,转盘
7 加载机构
9 支承加载站3的结构
11 用于环形带FA的存储空间
13 拾取装置15的滑动件
15 拾取装置
17 滑动件13的引导件
19 拉伸装置21和压力构件23的引导件
21 拉伸装置
23 压力构件
25 接合构件
27 定位辊
29 辊27的马达
31 辊27的滑动件
33 滑动件31的引导件
35 辊27的引导件
37 支撑辊27和马达29的滑架
38 滑架37的线性致动器
39 致动器
41 接合构件25的头部
43 齿条
45 小齿轮
47 用于移动头部41的电动马达
49 用于胶带的马达
51 退绕卷轴
53 复绕卷轴
55 胶带
57 用于引导胶带55的小引导辊
59 拉伸装置21的环
61 拉伸装置21的指状物
63 指状物61的杠杆
65 拉伸装置21的致动器
67 压力构件23的环
69 垫
71 垫69的致动器
73 加载机构7的圆柱形壁
75 加载表面
75.1 加载表面的第一边界
75.2 加载表面的第二边界
77 壁73的凹部或开口
79 抽吸管
81 支撑机构和抽吸管的竖立件
83 用于停止加载机构7的旋转的止挡致动器
85 抽吸管79的连接部
87 网状过滤器
89 读取带FA的传感器
90 中性站
91 用于将针织物品M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加载站
93 抽吸管道
95 抽吸嘴部
97 阻挡垫
99 阻挡垫97的致动器
101 启用抽吸管道93的旋转的致动器
103 抽吸嘴部的致动器
105 加载机构7的中心抽吸端口
107 缝纫站
109 夹持单元
111 缝纫机
113 拖曳头部
115 支撑拖曳头部113的结构
117 拖曳头部113的钳或可移动扇区
119 钳117的致动器
121 支撑头部113的轴承
123 头部113的马达
125 皮带
127 旋转接头
131 致动器
133 承载拖曳头部113的滑动件
135 卸载站
137 卸载站中的支承结构
139 卸载指状物;移除构件
141 支撑指状物139的横杆
142 指状物139的引导件
143 指状物139的滑架
145 指状物139的致动器
147 垫
149 垫147的致动器
151 承载横杆141的滑动件
153 滑动件151的引导件
155 滑动件151的马达
157 卸载辊
159 支撑卸载辊157的横杆
161 支承卸载辊157的柱
163 用于卸载辊157的旋转的马达
165 杆
167 杆165的致动器
169 杆165的滑动件
171 滑动件165的引导件
A-A 转盘5的轴线
FA 环形带
P 环形带FA的叠层
B-B 辊27的轴线
C-C 加载机构7的轴线
D-D 拉伸装置21的竖向旋转轴线
M 针织物品
D 服装的正面
R 服装的反面
I 服装
MX 环形带FA上的标记
MA 开口边缘
E-E 拖曳头部113的旋转轴线
F-F 卸载辊的旋转轴线

Claims (31)

1.一种用于组装织物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的方法,该环形带包括第一卷边(O1)和第二卷边(O2),该针织物品具有本体(C)和两个腿部部件(G),所述本体终止于开口边缘(MA),该开口边缘将沿着第一卷边(O1)连接到环形带(FA);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该加载机构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加载表面(75),该外加载表面围绕加载机构(7)的中心旋转轴线(C-C)延伸,所述加载表面(75)界定在第一边界(75.1)和第二边界(75.2)之间;其中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使得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靠近加载表面的第一边界(75.1);
将针织物品(M)的本体(C)的一部分围绕加载机构(7)加载,以叠置在环形带(FA)上,其中开口边缘(MA)与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对齐;
将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和本体(C)的开口边缘(MA)连接在一起;以及
将缝纫有环形带(FA)的针织物品(M)从加载机构(7)卸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拉伸装置(21)插入到环形带(FA)中;
使环形带(FA)与拉伸装置(21)接合,并通过拉伸装置(21)拉伸环形带(FA),以在环形带内形成空间;
使施加有环形带(FA)的拉伸装置(21)与加载机构(7)朝向彼此移动,使得加载机构(7)被置于由环形带(FA)界定的内部空间中;
将环形带(FA)从拉伸装置(21)转移到加载机构(7),使环形带附着到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和
使拉伸装置移动远离加载机构(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接合构件(25)接合环形带(FA),该接合构件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部位处附着到环形带(FA)的外表面;
通过接合构件(25)提升环形带(FA),使环形带(FA)在重力作用下打开;
将大致平行的一对定位辊(27)插入到环形带(FA)中;
通过使定位辊(27)移动远离彼此来拉伸环形带(FA),并将环形带从接合构件(25)释放;和
在将拉伸装置(21)在定位辊(27)之间插入到环形带(FA)中之后,将环形带(FA)从所述一对定位辊(27)转移到拉伸装置(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接合构件(25)接合环形带(FA)的步骤包括使环形带(FA)的外表面附着到与接合构件(25)共同作用或作为接合构件一部分的胶带(55)上的步骤;并且其中将环形带(FA)从接合构件(25)释放的步骤优选地包括使环形带(FA)相对于胶带(55)移动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两个定位辊(27)同步旋转,将环形带(FA)成角度地定位在两个定位辊(27)上,以及通过施加到环形带(FA)的标记(MX)和适于检测标记(MX)的传感器(89)来检测环形带(FA)的期望角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环形带(FA)从拉伸装置(21)转移到加载机构(7)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围绕拉伸装置(21)且在由所述拉伸装置接合的环形带(FA)外部定位多个垫(69),所述垫能够朝向加载机构(7)的轴线(C-C)沿径向移动;
使垫(69)朝向加载表面(75)沿径向移动,通过垫(69)将环形带(FA)压靠在加载表面上;和
通过使拉伸装置(21)移动远离加载机构,将拉伸装置(21)从环形带(FA)移除,同时环形带(FA)通过按压垫(69)保持在加载表面(75)上。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拉伸装置(21)拉伸环形带(FA)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彼此相邻的多个拉伸元件(61)插入到环形带(FA)中;和
使拉伸元件(61)移动远离彼此,以将拉伸元件围绕拉伸装置(21)的轴线彼此间隔开,其中环形带(FA)在外部围绕拉伸元件(61)并附着在拉伸元件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针织物品(M)的本体(C)的一部分围绕加载机构(7)加载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针织物品(M)的腿部部件(G)插入到抽吸开口(105)中,该抽吸开口大致与加载表面(7)同心;和
将本体(C)的一部分围绕加载机构(7)外翻,并将该部分施加到加载到加载表面(75)上的环形带(FA)。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阻挡垫(97)将环形带(FA)阻挡抵靠在加载机构(7)上,以保持环形带(FA)相对于加载表面(75)的位置。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连接到本体(C)的开口边缘(MA)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使加载机构(7)围绕加载机构(7)的轴线(C-C)旋转,以及通过与加载机构(7)共同作用的缝纫机(111)将本体(C)的开口边缘(MA)缝纫到环形带(FA)。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加载机构(7)的旋转过程中,环形带(FA)和本体(C)通过多个钳(117)保持相对于加载机构(7)被阻挡,所述多个钳围绕加载表面(75)沿周向布置并且将环形带(FA)和本体(C)按压到加载表面(75)上;并且其中钳(117)优选地是机动的,并驱动加载机构(7)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C-C)旋转。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将缝纫有环形带(FA)的针织物品(M)从加载机构(7)卸载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对移除构件插入到加载机构(7)的限定加载表面(75)的侧壁(73)内;
通过穿过加载表面(75)中的开口(77)使移除构件(139)移动远离彼此,以拉伸移除构件(139)上的针织物品(M)和环形带(FA);
使移除构件(13)和加载机构(7)沿轴向移动远离彼此,从而将针织物品(M)和环形带(FA)从加载机构(FA)移除。
13.一种用于将织物环形带(FA)连接到针织物品(M)的设备,该环形带包括第一卷边(O1)和第二卷边(O2),该针织物品具有本体(C)和两个腿部部件(G),所述本体终止于开口边缘(MA),该开口边缘将沿着环形带(FA)的第一卷边(O1)连接到环形带(FA);所述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加载机构(7),其具有大致圆柱形的外加载表面(75),该外加载表面围绕加载机构(7)的中心旋转轴线(C-C)延伸,加载表面(75)界定在第一边界(75.1)和第二边界(75.2)之间;
拉伸装置(21),其适于接纳和拉伸环形带(FA);拉伸装置(21)和加载机构(7)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将拉伸装置(21)围绕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定位,并将环形带(FA)释放到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上;
拾取装置(15),其适于从存储空间(11)获取单独的环形带(FA)并将该环形带加载到拉伸装置(21)上;
缝纫机(111),其适于与加载机构(7)共同作用,以将布置在加载机构(7)上的环形带(FA)和针织物品(M)缝纫在一起;其中加载机构(7)和缝纫机(111)被配置为通过使加载机构(7)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C-C)旋转来执行缝纫;以及
移除装置,其用于将缝纫有环形带(FA)的针织物品从加载机构(7)移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包括移动构件(5),加载机构(7)布置到该移动构件上,该移动构件适于使加载机构(7)顺序移动通过多个站,这些站依次包括:用于将环形带(FA)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的加载站(3),拾取装置(15)设置在该加载站处;用于加载针织物品(M)的加载站(91);缝纫站(107);用于卸载缝纫在一起的针织物品(M)和环形带(FA)的卸载站(13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在移动构件(5)上布置有另一些加载机构(7),所述另一些加载机构彼此相同,并有选择地、顺序地移动通过多个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中移动构件由围绕竖向轴线(A-A)旋转的转盘(5)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拾取装置(15)包括:
接合构件(25),其适于接合存储空间(11)中的环形带(FA);和
大致平行的一对定位辊(27),其具有可变的中心对中心距离;
其中接合构件(25)和所述一对定位辊(27)适于相对于彼此移动,以便将定位辊(27)插入到由接合构件(25)接合的环形带(FA)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定位辊(27)是机动的,并围绕相应的旋转轴线旋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包括传感器(89),该传感器适于检测环形带(FA)上的标记(MX),其中所述定位辊(27)通过机动系统(29)被驱动旋转,以将环形带(FA)相对于定位辊(27)成角度地定位,该机动系统通过传感器(89)生成的信号进行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接合部件(25)包括定位系统,该定位系统用于定位从由接合构件(25)承载的胶带卷轴(51)退绕的胶带(55)的一部分,胶带是用于环形带(FA)的夹持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接合构件(25)被控制为朝向或远离包含环形带(FA)的存储空间(11)移动,以从存储空间(11)取出单独的环形带(FA),并将该环形带放在定位辊(27)的前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中接合构件(25)和定位辊(27)由滑动件(13)承载,该滑动件能够运动以朝向或远离拉伸装置(21)移动;其中定位辊(27)能够相对于滑动件(13)与定位辊的轴线平行地移动;并且其中滑动件(13)优选地能够根据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存储空间(11)设置在滑动件的轨迹下方。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拉伸装置(21)包括多个拉伸元件(61),所述多个拉伸元件被配置为交替地取得:
相互相邻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它们在拉伸装置(21)的轴线附近彼此相邻地布置;和
相互间隔的位置,在该位置中它们围绕拉伸装置(21)的轴线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在相互相邻的位置中,拉伸元件(61)适于插入到通过拾取装置(15)接合的环形带(FA)中,在相互间隔的位置中,拉伸元件(61)适于保持环形带(FA)被拉伸,从而在环形带(FA)内形成足够的空间将环形带(FA)和拉伸元件(61)围绕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同心地定位。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拉伸装置(21)具有在拾取装置和加载机构(7)之间的转移运动;并且拉伸装置具有围绕与拉伸装置的轴线正交且与转移运动的方向正交的轴线的旋转运动,以选择性地面向拾取装置(15)和加载机构(7)。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2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包括按压构件(23),当拉伸装置(21)和加载机构(7)处于环形带(FA)从拉伸装置(21)转移到加载机构(7)的相互位置时,该按压构件适于插置在拉伸装置(21)和加载机构(7)之间,并平行于加载机构(7)的轴线(C-C)移动,以获得与加载机构(7)和拉伸装置(21)大致同心的位置;其中按压构件(23)包括环形布置的多个垫(69),当拉伸装置围绕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布置时,这些垫适于将由拉伸装置(21)接合的环形带(FA)按压抵靠在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上。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加载机构(7)具有被加载表面(75)围绕的抽吸开口(105)。
27.根据权利要求13至2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加载机构(7)由支承结构支撑成能够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C-C)旋转,并且其中设置有用于停止旋转的止动装置(83),其适于选择性地防止加载机构(7)围绕加载机构的轴线(C-C)的旋转。
28.根据权利要求13至27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还包括阻挡垫(97),该阻挡垫适于在加载站(91)中抵靠加载机构(7)进行作用,在该加载站处,针织物品(M)被加载到加载机构(7)上,当针织物品(M)被加载到加载机构上时,阻挡垫(97)适于将环形带(FA)在加载机构(7)上保持就位。
29.根据权利要求13至2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钳(117)与缝纫机(111)相关联,钳围绕其轴线沿周向布置,当加载机构(7)与钳(117)同轴地定位时,钳适于围绕加载机构(7)沿周向布置,并且钳适于压靠加载机构(7)的加载表面(75),以保持本体(C)和环形带(FA)在加载表面(75)上的位置。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设备,其中钳(117)是机动的,以绕其旋转轴线旋转,并在缝纫时驱动加载机构(7)与该钳一起整体旋转。
31.根据权利要求13至30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设备,其中移除装置包括一对移除构件(139),所述一对移除构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以朝向彼此和远离彼此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加载机构(7)移动以插入到加载表面(75)围绕的体积内;并且其中加载表面(75)具有开口(77),用于允许移除构件(139)从加载表面(75)围绕的体积内部移动到加载表面外部。
CN202180030452.2A 2020-03-16 2021-03-10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Pending CN1154433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20000005536 2020-03-16
IT102020000005536A IT202000005536A1 (it) 2020-03-16 2020-03-16 Apparato e metodo per unire tra loro una fascia anulare e un manufatto tessile comprendente un corpino
PCT/EP2021/056117 WO2021185659A1 (en) 2020-03-16 2021-03-10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joining an annular band to a knitted article comprising a bod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3355A true CN115443355A (zh) 2022-12-06

Family

ID=70978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30452.2A Pending CN115443355A (zh) 2020-03-16 2021-03-10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121588A1 (zh)
JP (1) JP2023517719A (zh)
CN (1) CN115443355A (zh)
IT (1) IT202000005536A1 (zh)
WO (1) WO2021185659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060A (en) * 1993-10-04 1996-10-08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Waist band attachment system
US5570648A (en) * 1994-12-13 1996-11-05 Desig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aist band-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5743202A (en) * 1993-10-04 1998-04-28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Elastic waistband attachment system
US6055921A (en) * 1998-02-19 2000-05-02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Waistband attachment system
CN101372793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自动缝纫设备
CN101532218A (zh) * 2008-03-12 2009-09-16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供给装置
CN105793480A (zh) * 2013-10-17 2016-07-20 金莱迪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WO2016157055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Santoni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fabric strip to a knitted art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060A (en) * 1993-10-04 1996-10-08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Waist band attachment system
US5743202A (en) * 1993-10-04 1998-04-28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Elastic waistband attachment system
US5570648A (en) * 1994-12-13 1996-11-05 Design Technology Corporation Waist band-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055921A (en) * 1998-02-19 2000-05-02 Atlanta Attachment Company Waistband attachment system
CN101372793A (zh) * 2007-08-23 2009-02-25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自动缝纫设备
CN101532218A (zh) * 2008-03-12 2009-09-16 Juki株式会社 腰带环供给装置
CN105793480A (zh) * 2013-10-17 2016-07-20 金莱迪公司 用于制造具有本体和腿部部件的针织产品的方法和机器以及由此获得的产品
WO2016157055A1 (en) * 2015-04-03 2016-10-06 Santoni S.P.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fabric strip to a knitted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202000005536A1 (it) 2021-09-16
JP2023517719A (ja) 2023-04-26
WO2021185659A1 (en) 2021-09-23
EP4121588A1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687758B1 (en) Apparatus for removing wrinkles from tubular fabric blanks on a frame
US4364320A (en) Garment toe closing system
US6553746B1 (e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reels of film
JPH09503943A (ja) 衣服縫合方法及び装置
US4188898A (en) System for combining stocking materials and gussets to form panty hose garments
CA1200800A (en) Procedure and machine for sewing the extremities of panty hose with feeding by a machine to shape the panty hose and with appropriate discharge for a succeeding automatic transfer of the manufactured product
US5014634A (en) Hosiery toe clo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34991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sleeves to tubular shirt bodies
US5657710A (en) Automatic garment manufacture
US7913834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transfer of textile articles from a linking machine to a boarding machine
US462290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plying a gusset to manufactured articles
CN115443355A (zh) 用于将环形带连接到包括本体的针织物品的设备和方法
CZ20022501A3 (cs) Způsob pletení hadicového úpletového výrobku, zařízení pro výrobu hadicových úpletových výrobků s koncovými ąpičkami, a způsob seąívání koncového okraje hadicového úpletu
US7025011B2 (en)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orienting hosiery articles for closing toe ends thereof
US6035794A (en) Automatic collar loading system and method
EP32778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fabric strip to a knitted article
KR960009598B1 (ko) 유연성 직물의 취급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4899676A (en) Automatic flat seaming apparatus
CN114026279B (zh) 用于制造平脚裤的机器
JP2007532229A (ja) ソックス等の管状編物品を取扱う機械
JPS6145477B2 (zh)
IT201800008153A1 (it) Macchina e processo per unire elementi elastici anulari ad articoli tubolari
JPS594623Y2 (ja) リング状弾性帯材の自動縫製装置
JPH0471559B2 (zh)
KR20040088596A (ko) 릴 급송식 장식편 자동부착장치 및 그 장치에 이용되는 릴테이프 및 그 릴테이프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