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41917A -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41917A
CN115441917A CN202211006705.5A CN202211006705A CN115441917A CN 115441917 A CN115441917 A CN 115441917A CN 202211006705 A CN202211006705 A CN 202211006705A CN 115441917 A CN115441917 A CN 115441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layers
csi
codebook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6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67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41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41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41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CSI上报方法包括:当终端需要进行CSI测量时,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进而确定出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从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出选择所需的预编码矩阵,得到CSI中的CQI,并将包括有该CQI的CSI上报给网络设备,可以保证终端上报的CSI的准确性,提高CSI机制的健壮性,以保证下行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资源调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上报对移动通信系统的下行吞吐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是根据网络侧配置的CSI上报配置信息CSI-ReportConfig来上报CSI的。因此,存在一种情况,当该配置文件中缺少对可选参数的配置时,终端该如何上报CSI,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上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进而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最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所述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可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可选地,该终端还包括收发器,处理器与收发器耦合,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可以是逻辑电路、集成电路或者一个通用处理器等,该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处理器可以是通过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代码使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被实现,该存储器可以集成在处理器中,可以位于该处理器之外,独立存在。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CSI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SI上报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SI上报方法的另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示例的结构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另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技术术语进行说明。
1)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用于指示给终端的下行数据传输的最佳的层数。
2)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matrixindicator,PMI):为网络设备提供在由RI所指示的层数条件下可采用的最佳的预编码矩阵的指示。
3)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在采用了所建议的RI和PMI的情况下为确保下行数据接收的误码率不超过阈值,例如,该阈值可以为10%,可采用的最高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andcodingscheme,MCS)。
4)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户指令,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地”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5)“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或b,或c,或a和b,或a和c,或b和c,或a、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越来越好,例如,第五代(5th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新无线接入技术(newradioaccesstechnology,NR)系统相较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下行吞吐率得到了提升。下行吞吐率的提升需要网络设备了解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而网络设备无法直接获取下行信道的信道状态,因此,需要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1,为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CSI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S101:网络设备配置CSI参考信号和CSI上报配置信息;
作为一种示例,CSI参考信号包括CSI参考信号资源,CSI上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码本配置、CSI反馈的时域行为、CQI和PMI的频域粒度、测量约束配置以及CSI反馈参数等,在此不一一说明。
S102:网络设备发送CSI参考信号,终端接收该CSI参考信号;
网络设备根据为终端配置的CSI参考信号资源信息,在对应的CSI参考信号资源上发送CSI参考信号。终端则在对应的CSI资源上接收该CSI参考信号。
S103:终端对CSI参考信号进行测量,获取下行信道的CSI。
作为一种示例,终端获取的CSI可以包括CQI、PMI、RI、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reference signal resource indicator,CRI)、层指示(layerindicator,LI)等多种参数,在此不一一说明。
S104: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CSI,网络设备接收该CSI;
S105:网络设备根据该CSI调度下行资源。
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基于该CSI来确定下行传输的配置以及相关参数,包括MCS、冗余版本(redundancyversion)等。
如图1所示,终端在上报的CSI中包括的内容是由网络设备通过CSI上报配置信息指示的,也就是说,网络设备需要终端上报何种信息会在CSI上报之前指示给终端,终端则上报对应的内容。在5G网络中,CSI上报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更加复杂,例如,在CSI上报配置信息中包括上报质量(report quantity)参数,该参数的取值可以设置为“none”、“cri-RI-PMI-CQI”、“cri-RI-i1”、“cri-RI-i1-CQI”、“cri-RI-CQI”、“cri-RSRP”、“cri-SINR”、“ssb-Index-RSRP”、“ssb-Index-SINR”或“cri-RI-LI-PMI-CQI”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而在该参数的不同取值下,终端进行CSI测量时所需的参数也是不一样的,例如,当reportquantity的取值配置成cri-RI-i1-CQI时,终端进行CSI测量需要由网络设备配置类型I的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而当report quantity的取值配置成其他值时,终端进行CSI测量则不需要该参数。因此,在5G网络中,为了方便网络设备灵活配置,将部分参数设置为可选类型,也就是说,该参数不是一定要配置的,例如,在5G网络中,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可以设置为可选类型。
那么,会存在一种情况,当report quantity的取值配置成cri-RI-i1-CQI时,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未配置,在这种情况下,终端该如何上报CSI,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如果上报的CSI有误,例如,预编码矩阵选择错误,则可能会导致通信链路失效,无法进行数据传输。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CSI上报方法,在该方法中,终端首先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信道状态测量的参考信号,然后根据该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该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而用于计算CQI的预编码矩阵为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有效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是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的,最后,将获取的CSI发送给网络设备,完成CSI上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终端需要进行CSI测量时,可以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进而确定出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从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出选择所需的预编码矩阵,例如,预编码矩阵集合中总共包括10个预编码矩阵,则终端首先从10个预编码矩阵中确定8个为在当前场景下可以使用的预编码矩阵,这8个可以使用的预编码矩阵即为8个有效预编码矩阵,然后从这8个可以使用的预编码矩阵中选择用于计算CQI的至少一个预编码矩阵,从而得到CSI中的CQI,并将包括有该CQI的CSI上报给网络设备,可以保证终端上报的CSI的准确性,提高CSI机制的健壮性,以保证下行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和至少一个终端,在图2中,以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为一个,例如网络设备210,以及以至少一个终端为一个,例如终端220为例进行说明。网络设备210可以和终端220进行无线通信。
应理解,网络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演进型节点B(evolvedNodeB,eNB或eNode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节点B(Node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evolvedNodeB,或homeNodeB,HNB)、基带单元(basebandunit,BBU),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ransmissionpoint,TP)或者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andreceptionpoint,TRP)等,还可以为5G通信系统或NR系统中的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unit,DU)等。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unit,CU)和DU。gNB还可以包括射频单元(radiounit,RU)。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比如,CU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C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设备。此外,CU可以划分为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orenetwork,CN)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还应理解,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
终端,或者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是5G通信系统,也可以是LTE通信系统,当然也可以是其他面向未来的通信系统,在此不作限制。另外,上述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他设备,例如,中继设备、路由设备等,在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并未示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前述内容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下面对上述通信系统中的终端的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终端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收发器330、显示单元340、输入单元350、传感器360、音频电路370以及电源模块380等部件。
处理器3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可选的,处理器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装置、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处理器,在此不一一列举。
存储器320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处理器3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0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320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装置、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收发器33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收发器33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例如,将天线与基带处理器集成收发器330,或者,将天线和调制解调处理器集成收发器330等,在此不作限制。
显示单元340可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以及终端的各种菜单。显示单元340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等,在此不作限制。
输入单元350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输入单元350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此外,输入单元350中可以包括触控面板351,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51。除了触控面板351,输入单元350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5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5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终端还可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60,比如陀螺仪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运动传感器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各个方向上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的应用,例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等;至于电子设备还可配置的压力计、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音频电路370可以包括扬声器371和传声器372,可提供用户与终端之间的音频接口。音频电路370可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371,由扬声器371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另一方面,传声器372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370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再将音频数据输出处理器310处理后,经视频电路以发送给比如另一电子设备,或者将音频数据输出至存储器320以便进一步处理。
终端还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模块380,可选的,电源模块38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装置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装置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未示出,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可选地,摄像头在终端上的位置可以为前置的,也可以为后置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SI上报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CSI上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如图3所示的终端中,该流程图的描述如下:
S401: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终端接收该参考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作为一种示例,该参考信号可以是CSI参考信号,当然,也可以是其他能够用于CSI测量的参考信号,在此不作限制。
网络设备在发送参考信号之前,会配置该参考信号对应的发送资源。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配置至少一个CSI资源集合,每个CSI资源集合中包括k个CSI-RS资源,k为正整数,该CSI-RS资源可以为非零功率(none-zero-power,NZP)CSI-RS资源或者CSI干扰测量(CSI interferencemeasurement,CSI-IM)资源,该至少一个CSI资源集合可以是与终端预先约定好的,也可以是在配置后通过指令指示给终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此不作限制。然后,网络设备则可以在对应的CSI-RS资源上发送相应的参考信号。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频率可以是周期发送,也可以是非周期发送,或者,也可以是在和终端预先约定的时刻发送参考信号,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设置。
终端则在相应的CSI-RS资源进行信号监测,以获取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终端可以周期性在相应的CSI-RS资源上检测是否有信号,也可以是在与网络设备预先约定的时刻对相应的CSI-RS资源进行信号监测,或者也可以是在某个时间段内一直处于信号监测状态,以保证能够获取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发送参考信号的方式与终端接收参考信号的方式可以与相关技术中的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402:终端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
当终端接收参考信号后,则需要根据参考信号进行计算测量,以得到CSI。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上报的CSI中包括CQI,而CQI的获取需要终端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相应的预编码矩阵,然后根据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进行计算才能得到。终端在通过所选择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CQI后,则将CQI携带在CSI中发送给网络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选择的预编码矩阵为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至少一个有效预编码矩阵,该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是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可以是预先与网络设备约定的,或者也可以是网络设备指示的,在此不作限制。也就是说,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括多个预编码矩阵,由于预先设置的对预编码矩阵的限制信息,例如,前述的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导致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预编码矩阵并不是在任何场景下都是有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可以理解成该预编码矩阵是可用的,可以被终端选择作为计算CQI的预编码矩阵。也就是说,在某些场景下,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其中一部分预编码矩阵可用而剩余部分预编码矩阵不可用;而在其他场景下,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都是可用的,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选择预编码矩阵时,可以先确定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个数,然后从有效预编码矩阵中选择用于CQI计算的预编码矩阵,进而得到CSI,可见有效预编码矩阵的确定在CQI计算中尤为重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有效预编码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与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相同,应理解,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本身是一个比特序列,该参数用于指示对预编码矩阵的限制信息,那么,在不同的场景下,有其他参数可以实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相同的作用,这里也可以用其他参数替换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可以理解成该比特序列中取值为预设值的比特位的数量,该预设值可以为1,例如,比特序列中取值为1的数量为4个,则该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为4。为方便说明,在下文中以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需要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没有配置,第二种情况是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之前已经配置了,终端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构造新的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然后从之前配置的参数和新构造的参数中选择一种来使用,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情况,在此不作限制。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以第一种情况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没有配置,那么可以理解成不希望对预编码矩阵进行限制,也就是说,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所有预编码矩阵都可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括的所有的预编码矩阵来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
根据协议TS 38.214可知,当终端处于不同的配置下,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也不相同。以终端的配置包括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为例,对终端的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请参考表1和表2,其中,表1为码本模式(codebook mode)为1,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时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况;表2为码本模式为2,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时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情况。
从表1可知,在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且码本模式为1时,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括4个预编码矩阵;从表2可知,在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且码本模式为2时,预编码矩阵集合中包括16个预编码矩阵。采用上述相同的方式,得到终端在不同场景下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809340750000061
表2
Figure BDA0003809340750000062
表3
Figure BDA0003809340750000063
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只是终端的不同场景的示例,码本模式以及信道矩阵的层数还可以有其他取值,在此不一一说明,上述表格的内容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限制。
根据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构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是一个位图参数,例如,该参数可以包括16个比特位,将各个比特位顺序连接成一个比特序列,可以形成比特序列b15,b14,……,b1,b0,其中,b0是最低有效位,b15是最高有效位,每个比特位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其中一个预编码矩阵对应的预编码器相关联,当bi的取值为0时,表示不允许选择与该比特位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CQI计算,当bi的取值为1时,表示可以选择与该比特位对应的预编码矩阵进行CQI计算。该比特序列中取值为1的比特位的数量即为该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对应的比特序列可以包括16个比特位,也可以包括8个比特位或者其他数量的比特位,在此不作限制。
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构造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查询预设的码本模式、预设的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对应的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候预设有效编码矩阵的数量。
具体来讲,可以先确定终端所包括的所有的场景,获取各个场景下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将该对应关系预存在终端的存储器中,作为一种示例,该对应关系可以若表3所示。终端在获取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后,则可以查询如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确定当前场景下的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例如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为N,然后将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为1,其他比特位设置为0,得到该比特序列。
例如,当终端确定码本模式为1且信道矩阵的层数也为1,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为0000000000001111,即该场景下有4个预编码矩阵都能使用,不限制;当终端确定码本模式为2且信道矩阵的层数也为2,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为0000000011111111,即该场景下有8个预编码矩阵都能使用,不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低N位,可以理解为比特序列中按照比特位从低到高的顺序依次确定的N位,例如,比特序列b15,b14,……,b1,b0的低4位即比特序列中的b3,b2,b1,b0。
由表3可知,表中只有3个单元格的取值为非2的数值,那么为了简化终端的查询流程,节省对应关系的存储空间和构造序列过程中的查询时长,提出第二种方式具体如下。
第二种方式: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是否和预设的参数组合相匹配,来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其中预设的参数组合包括预设的码本模式、预设的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第一种情况,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第一预设参数组合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参数组合包括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与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相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相同;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第二种情况,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的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不匹配,其中,每个预设参数组合包括预设码本模式、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中的预设码本模式以及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均不相同;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第二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为特殊场景或少数场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或者,可以理解为前述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中,与多数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不相同的第一目标数量,例如上述表1~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中的4,8,16;第二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为普通场景或多数场景对应的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或者,可以理解为前述码本模式、信道矩阵的层数和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中,与多数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相同的第二目标数量,例如上述表1~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中的2。
具体来讲,终端可以只保存几种预设的参数组合,该预设的参数组合可以是前述对应关系中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不同的几种场景对应的参数,例如,该预设的参数组合可以是表3中取值为非2的参数组合,例如,码本模式为1且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对应的场景、码本模式为2且信道矩阵的层数为1对应的场景,以及,码本模式为2且信道矩阵的层数为2对应的场景。或者,终端中可以预存对应的判断代码,例如,If(codebookMode==1&&v==1)
有效长度=4
elseif(codebookMode==2&&v==1)
有效长度=16
elseif(codebookMode==2&&v==2)
有效长度=18
else
有效长度=2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该预设的参数组合的存储形式不作限制。
当终端获取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后,则可以将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与预设的参数组合中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次进行匹配,若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均与预设的参数组合中的某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相同时,确定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与该预设参数组合相匹配,则获取该预设参数组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例如该数量为N,从而将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为1,其他比特位设置为0,得到该比特序列。
若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与预设的参数组合中的任一参数组合都不相同,也就是说,若当前场景下的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与预设的参数组合不匹配,则将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第二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该数量可以为2,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值,具体取值根据如表3所示的对应关系中大多数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的取值来确定,该预设值可以为1,其他比特位设置为0,得到该比特序列。
S403:终端根据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403的实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步骤:
S4031:当终端确定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后,则根据所述比特序列,从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当终端确定上述比特序列后,则可以根据该比特序列,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预编码矩阵进行CSI计算。例如,当比特序列为0000000000001111,则表明该场景下,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4个预编码矩阵都可以选择,则终端可以随机从4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也可以根据预设的优化算法从这4个预编码矩阵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该优化算法可以是基于信道容量或者吞吐量最大化准则的优化算法,或者是基于弦距最小化准则的优化算法等,在此不作限制。
S4032: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CSI。
当确定好预编码矩阵后,则38.214clause 5.2.2.2.1协议流程计算CSI,该CSI包括根据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计算得到的CQI。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31~步骤S4032在图4中未示出。
S404: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该CSI,网络设备接收该CSI。
在终端获取CSI后,则在预先约定或者配置的CSI资源上,向网络设备上报CSI。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终端需要进行CSI测量时,可以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进而确定出该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从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出选择所需的预编码矩阵,得到CSI中的CQI,并将包括有该CQI的CSI上报给网络设备,可以保证终端上报的CSI的准确性,提高CSI机制的健壮性,以保证下行数据传输能够正常进行。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SI上报方法,下面以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SI上报方法进行说明。请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CSI上报方法另一种示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图描述如下:
S501:网络设备向终端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信息以及CSI上报配置信息,终端接收该RRC配置信息以及CSI上报配置信息。
该RRC配置信息中包括为终端配置的码本模式和用于数据传输的下行信道的信道矩阵的层数等,在此不作限制。CSI上报配置信息中包括码本配置、CSI反馈的时域行为、CQI和PMI的频域粒度、测量约束配置和CSI反馈参数等。其中,CSI反馈的时域行为包括了配置CSI反馈为周期(periodic)、半持续(semi-persistent)或非周期(aperiodic)CSI反馈。NR中,CSI反馈参数可以由信令上报质量参数report quantity指示,该参数指示终端设备上报的CSI中包括的参数组合,例如可以包括前述的“cri-RI-i1-CQI”、“cri-RI-CQI”等参数组合。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报质量参数用于指示所述CSI的上报类型为第一上报类型,所述第一上报类型指示上报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的秩指示RI、PMI的第一级码本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该第一上报类型可以为前述的“cri-RI-i1-CQI”。在下文中以reportQuantity参数配置为“cri-RI-i1-CQI”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介绍“cri-RI-i1-CQI”的含义:当终端的report quantity参数配置为“cri-RI-i1-CQI”时,组合中“i1”表示两级码本中的第一级码本,终端将上报一个宽带的PMI指示,来作为两级码本中的第一级码本的预编码矩阵W1的指示。并且,终端将以预编码资源组(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PRG)的频率粒度上报CQI,每个PRG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PRB。同时对于第二级码本的预编码矩阵W2,终端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每个PRG上的预编码矩阵,并根据所选择的预编码矩阵计算每个PRG上报的CQI时,每个PRG上报的CQI需要依据上报的RI以及W=W1W2来计算,其中W1根据i1的取值确定,W2则由终端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
由上述内容可知,W2需要由终端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进行选择,那么在RRC配置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用于终端选择W2的限制信息,例如,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该参数为位图参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参数为可选配置参数,也就是说,RRC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该参数的配置信息,也可以不包括该参数的配置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RRC配置信息中不包括该参数的配置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S502:终端根据RRC配置信息确定被测量CSI-RS的资源位置。
被测量CSI-RS的资源位置包括但不限于CSI-RS的时域位置、频域位置以及码域位置。具体确定方式与相关技术中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503:终端确定网络设备未配置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
具体来讲,当终端接收到RRC配置消息后,通过判断RRC配置消息中是否包括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来确定网络设备是否配置了该参数。
由步骤S502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RRC配置消息中不包括该参数,从而终端确定网络设备未配置该参数。
S504:终端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
终端构造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的方式与步骤S402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505: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
当终端构造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后,则根据该参数,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确定预编码矩阵。步骤S505与步骤S4022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501~步骤S505为可选步骤,即不是必须执行的,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
S506:网络设备发送CSI参考信号,终端接收CSI参考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步骤S503~步骤S505与步骤S506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即步骤S503~步骤S505可以在步骤S506之前执行,如图5所示,步骤S503~步骤S505也可以在步骤S506之后执行,或者,步骤S503~步骤S505也可以和步骤S506同时执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执行顺序。
S507:终端根据CSI参考信号计算并获取CSI。
终端确定预编码矩阵后,则根据38.214clause 5.2.2.2.1协议流程计算并选取CSI,具体过程与相关技术中的相应内容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S508:终端向网络设备上报CSI,网络设备接收该CSI。
当网络设备接收该CSI后,则可以根据该CSI进行下行资源调度等处理,在此不一一说明。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终端的CSI上报配置信息中reportQuantity参数配置为“cri-RI-i1-CQI”且网络设备未配置typeI-SinglePanel-codebookSubsetRestriction-i2参数,终端可以根据码本模式以及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该参数,然后使用构造的参数进行CSI测量,以保证上报的CSI的准确性,可以提高CSI机制的健壮性,保证下行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或终端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通信装置6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通信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通信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6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通信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通信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信单元6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
该通信装置6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通信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的动作。例如,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和步骤S403,和/或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502~步骤S506。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通信装置6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用于执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和步骤S404,和/或用于执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S501和步骤S507。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700,其中,通信装置700可以是终端,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的功能;通信装置700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其中,该通信装置700可以为芯片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通信模块702可以为收发器,收发器集成在通信装置700中构成通信接口710。
通信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20,用于实现或用于支持通信装置7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终端的功能。示例性地,处理器720可以从预编码矩阵集合中选择用于CQI计算的预编码矩阵,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7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730和处理器720耦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处理器720可能和存储器730协同操作。处理器720可能执行存储器7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
通信装置7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710,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通信装置7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可以是网络侧设备。处理器720可以利用通信接口710收发数据。通信接口710具体可以是收发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通信接口710、处理器720以及存储器7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7中以存储器730、处理器720以及通信接口710之间通过总线740连接,总线在图7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7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730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进一步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前述的握持方式检测方法。
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的介质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memory,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文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射频(radio frequency,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说明书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ocalarea network,LAN)或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前述方法中终端侧设备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示例性的,该芯片系统可以是基带芯片或调制解调器(modem)。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执行: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根据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前述所述的通信装置和网络设备。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他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信道状态信息CSI的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
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CSI上报配置信息,所述CSI上报配置信息包括上报质量参数,所述上报质量参数用于指示上报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第一级码本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包括: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相同;
根据所述比特序列,从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CS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包括: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查询预设的码本模式、预设的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对应的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有效编码矩阵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包括:
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第一预设参数组合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参数组合包括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与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相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相同;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包括:
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的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不匹配,其中,每个预设参数组合包括预设码本模式、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中的预设码本模式以及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均不相同;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第二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未配置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是由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CSI上报配置信息,所述CSI上报配置信息包括上报质量参数,所述上报质量参数用于指示上报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CSI参考信号资源指示对应的秩指示R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的第一级码本以及信道质量指示CQI。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构造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所述比特序列的有效长度与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相同;
根据所述比特序列,从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集合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确定所述预编码矩阵;
根据所述预编码矩阵确定所述CSI。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查询预设的码本模式、预设的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的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对应的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有效编码矩阵的数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第一预设参数组合相匹配,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参数组合包括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与所述第一预设码本模式相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第一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相同;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所述第一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和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的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不匹配,其中,每个预设参数组合包括预设码本模式、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以及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与所述至少一个预设参数组合中任一预设参数组合中的预设码本模式以及预设信道矩阵的层数均不相同;
将所述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的比特序列的低N位设置为预设值,N的取值为第二预设有效预编码矩阵的数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网络设备未配置单天线阵面第二级码本限制子集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9-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码本模式和所述信道矩阵的层数是由所述网络设备指示的。
1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
所述收发器,用于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参考信号,所述参考信号用于信道状态测量;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以及,根据所述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CSI。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1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0.一种芯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至少执行:
根据码本模式和信道矩阵的层数确定预编码矩阵集合中的有效预编码矩阵;
根据参考信号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其中,所述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CQI,用于计算所述CQI的预编码矩阵为所述有效预编码矩阵中的至少一个。
CN202211006705.5A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441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6705.5A CN115441917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6705.5A CN115441917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41917A true CN115441917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4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6705.5A Pending CN115441917A (zh) 2022-08-22 2022-08-22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4191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2658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803253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2045762B (zh) 一种上报信道状态的方法及装置
US10862564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828898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CN110022195B (zh) 测量方法、测量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JP2014534769A (ja) 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適応
JP201953161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電子機器、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KR20200012820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통신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WO2013119267A2 (en) Signaling for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EP2695310A1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si-rs configuration in distributed rrh systems
JP6939558B2 (ja)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装置と方法
US9763129B2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handl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WO2016119695A1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EP38697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KR20230073337A (ko) 업링크 채널 파라미터의 결정 및 구성 방법과 장치
US2022009440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6509332B2 (ja) ユーザーペアリング処理方法、装置及び基地局
KR102327611B1 (ko) 채널 상태 정보의 리포팅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JP2019521570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報告方法、チャネル状態情報読み出し方法、及び関連装置
CN115441917A (zh) 一种csi上报方法、通信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666697B1 (ko) 빔 지시 방법, 장치, 장비 및 매체
JP2024513019A (ja) Csi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関連装置及び可読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