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6959A -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6959A
CN115436959A CN202110612090.XA CN202110612090A CN115436959A CN 115436959 A CN115436959 A CN 115436959A CN 202110612090 A CN202110612090 A CN 202110612090A CN 115436959 A CN115436959 A CN 115436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odule
sensor
measurement module
optical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1209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明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1209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695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2783 priority patent/WO2022252776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6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69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7/00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 G01S7/48Details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s G01S13/00, G01S15/00, G01S17/00 of systems according to group G01S17/00
    • G01S7/48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 G01S7/481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arrangements of optical elements common to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 G01S7/4813Hou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64Circuits for processing colour signals
    • H04N9/73Colour balance circuits, e.g. white balance circuits or colou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测量模组包括光源及传感器,光源用于发射探测光,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的第一侧出射至物体,及从测量模组的第二侧出射至物体,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传感器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的探测光,以获取测量模组与位于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获取测量模组与位于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本申请通过将光源发射的探测光从测量模组的相背两侧射出,并且传感器能够接收位于测量模组相背两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如此仅采用一个传感器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相背的两侧的物体与测量模组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测量模组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Description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摄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利用电子设备拍摄图像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电子设备拍摄图像的图像品质,通常会在电子设备中增加多个元器件以辅助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例如增加前置激光对焦器件来辅助前置摄像头对焦;或者,增加后置激光对焦器件来辅助后置摄像头对焦;或者,增加色温传感器来辅助摄像头进行白平衡调节。然而,在电子设备中增加多个元器件后会影响电子设备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测量模组。测量模组包括光源及传感器,所述光源用于发射探测光,所述探测光能够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一侧出射至物体,及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二侧出射至物体,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机壳及测量模组。所述测量模组与所述机壳结合。所述测量模组包括光源及传感器,所述光源用于发射探测光,所述探测光能够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一侧出射至物体,及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二侧出射至物体,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测量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利用光源发射探测光;将所述探测光导向测量模组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及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测量模组包括所述光源及所述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通过将光源发射的探测光从测量模组的相背两侧射出,并且传感器能够接收位于测量模组相背两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如此仅采用一个传感器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相背的两侧的物体与测量模组之间的距离,在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相背两侧物体与测量模组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还能够减小测量模组的尺寸,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的轻薄化。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至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测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测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量模组10。测量模组10包括光源11及传感器12。光源11用于发射探测光,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物体200,及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物体300,第一侧101与第二侧102相背。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物体200/300反射的探测光,以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之间的第二距离。
本申请实施例的测量模组10通过将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从测量模组10的相背两侧射出,并且传感器12能够接收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两侧的物体200/300反射的探测光,如此仅采用一个传感器12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侧的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在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两侧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还能够减小测量模组10的尺寸,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图3所示)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2,测量模组10包括光源11及传感器12。光源11用于发射探测光,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中出射至物体。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物体200/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以获取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与传感器12设置在同一侧,也即,光源11的发光面与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同一侧。如此,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在经过物体反射后能够入射传感器12中。例如,假设光源11朝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发射探测光,则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也朝向第一侧101;假设光源11朝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发射探测光,则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也朝向第二侧102。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能够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物体反射200/300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获取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的光源11可发射散斑图案,传感器12采集被物体200/300调制后的散斑图案。此时,传感器12可为红外传感器,后续处理器50采用图像匹配算法计算出该散斑图案中各像素点与参考图案中的对应各个像素点的偏离值,再根据该偏离值进一步获得该散斑图案的深度图像。其中,图像匹配算法可为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算法。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图像匹配算法代替DIC算法。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光可以为红外光。由于红外光与环境中的可见光的波段并不相同,传感器12可以依据接收到的光线的波段,以区分接收到光线是环境光(可见光)还是探测光(红外光),如此有利于提升测量模组10的测量准确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光还可以还是激光等,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光源11朝第一侧101发射探测光,至少一个光源11朝第二侧102发射探测光。示例地,请参阅图1,测量模组10包括第一光源111及第二光源112,其中第一光源111用于朝第一侧101发射探测光,第二光源112用于朝第二侧102发射探测光,以使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及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此时,传感器13用于接收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及接收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测量模组10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之间的第二距离。如此,仅采用一个传感器12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侧的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减小测量模组10的尺寸。
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光源11的数量为一个,且光源11用于朝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发射探测光,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及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此时,传感器13用于接收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及接收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同样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测量模组10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能够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之间的第二距离。如此,仅采用一个光源11及一个传感器12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侧的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减小测量模组10的尺寸。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还可以用于朝除第一侧101之外的其他方向发射探测光(例如,朝垂直于第一侧101方向发射探测光),并且测量模组10还包括设置在光源11光路上的折射元件(图未示)和/或反射元件(图未示)。折射元件和/或反射元件用于将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引导至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及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也即,本申请不对光源11发射光源的朝向加以限制,只需要满足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及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即可。为了方便说明,下文实施方式中的测量装置100均以光源11用于朝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发射探测光为例进行说明。
示例地,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5至图7,测量模组10还可以包括光学组件13,光学组件13设置于光源11靠近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的一侧,光学组件13能够接收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光学组件13用于将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导引至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及图5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光学组件13用于将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导引至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的探测光,在经过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的反射后,能够到达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也即,传感器12能接收到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6及图7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光学组件13用于将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导引至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的探测光,在经过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的反射后,能够到达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也即,传感器12能接收到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如此从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能够分别到达测量模组10的两侧。
更具体地,光学组件13可包括第一光学元件131。第一光学元件131用于透射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至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及第一光学元件131还用于反射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至第二侧102的物体300。示例地,第一光学元件13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311及第二表面1312,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从第一表面1311入射至第一光学元件131。也即,第一表面1311相较于第二表面1312更靠近光源11。如图2所示,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在经过第一光学元件131后,第一光学元件131用于将部分探测光透射并穿过第二表面1312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物体,第一光学元件131还用于将另外部分探测光反射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物体300。由于第一光学元件131能够按照一定的光强比例将接收到的探测光进行部分透射,部分反射,如此能够实现仅采用同一个光源11朝一个方向发射,就能够将探测光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个方向射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光学元件131可以为分光镜。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元件131可以呈楔形,或者是呈其他形状的分光镜,仅需要满足能够对接收到的探测光进行部分反射部分透射即可,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及图6光学组件13还可包括第二光学元件132,第二光学元件132用于接收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或第二侧102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传感器12用于接收第二光学元件132反射的探测光,以使传感器12能够接收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发射的探测光,及接收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2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一侧101,此时第二光学元件132用于接收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具体地,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在经过第一光学元件131后,第一光学元件131将部分探测光透射并穿过第二表面1312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物体,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后能够直接被传感器12接收,测量模组10能够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一光学元件131将另外部分的探测光反射并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物体300,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后能够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接收,第二光学元件132再将接收到的探测光反射至传感器12,测量模组10能够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6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二侧102,此时第二光学元件132用于接收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具体地,从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在经过第一光学元件131后,第一光学元件131将部分探测光透射并穿过第二表面1312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出射至物体200,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后能够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接收,第二光学元件132再将接收到的探测光反射至传感器12,测量模组10能够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一光学元件131将另外部分的探测光反射并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出射至物体300,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后能够直接被传感器12接收,测量模组10能够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与传感器12接收到被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来的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及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获取测量模组10与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之间的第二距离。由于在测量模组10中设置第二光学元件132将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引导至传感器12;或者,第二光学元件132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引导至传感器12,如此能够实现同一个传感器12能够接收到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物体200/300反射的探测光。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光学元件132可以是楔形反射镜,或者是其他光学元件,仅需要满足能够将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引导至传感器12;或者,能够将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引导至传感器12即可,在此均不作限制。请参阅图2、及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还可包括外壳14,光源11、传感器12及光学组件13均可设置在外壳14内。由于光源11、传感器12及光学组件13均设置在外壳14内,如此能够避免灰尘或是液体进入测量模组10内,从而延长测量模组10的使用寿命。同时,光源11、传感器12及光学组件13均可设置在外壳14内,可以使得测量模组10形成一个模组,该模组能够独立制成以方便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100(如图3所示)中以实现测量电子设备100两侧的物体的距离。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4的第一侧101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为同一侧,外壳14的第二侧102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为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还可直接通过外壳14的内壁来实现第二光学元件132的功能,也即,外壳14的内壁用于接收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或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外壳14的内壁反射的探测光。
在一个例子中,如图5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一侧101,此时,外壳14的内壁用于接收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具体地,如图5所示,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后能够被传感器12接收。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后能够被外壳14的内壁接收,外壳14的内壁再将接收到的探测光反射至传感器12,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外壳14的内壁反射的探测光。
在另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二侧102,此时,外壳14的内壁用于接收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2。具体地,如图7所示,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后能够被外壳14的内壁接收,外壳14的内壁再将接收到的探测光反射至传感器12。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经过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后能够被传感器12直接接收。如此,能够实现同一个传感器12能够接收到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物体200/300反射的探测光。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5至图8、外壳14的第一侧101可设有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外壳的第二侧102可设有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第一透光部141用于透过从第一侧101出射的探测光,第二透光部142用于透过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第三透光部143用于透过从第二102出射的探测光,第四透光部144用于透过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
具体地,如图2所示实施例为例(也即,以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一侧101,且测量模组10包括第二光学元件132,第二光学元件132用于接收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4),第一透光部141与第一光学元件131对应设置,并用于透过从第一侧101出射的探测光,即用于透过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一透光部141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探测光的光路上,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一透光部141后,从测量装置100的第一侧101射出。第二透光部142与传感器12对应设置,并用于透过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二透光部142设置在传感器12的收光光路上,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二透光部142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进入测量模组10,并被传感器12接收。第三透光部143与第一光学元件131对应设置,第三透光部143用于透光从第二102出射的探测光,即用于透过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三透光部143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131的反射探测光的反射光路上,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三透光部143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射出至物体300。第四透光部144与第二光学元件132对应设置,并用于透过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四透光部144设置在第二光学元件132的收光光路上,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四透光部144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进入测量模组10,并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接收后反射至传感器1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实施例(也即,当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一侧101,外壳14的内壁用于接收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4),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和第三透光部143分别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和第三透光部14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图5所示的第四透光部144无需与第二光学元件132对应设置,只需要满足被第二侧102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能够从第四透光部144入射至测量装置10内即可。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实施例(也即,当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二侧102,第二光学元件132用于接收由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4),第一透光部141和第三透光部143分别与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部141和第三透光部14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透光部142与第二光学元件132对应设置,并用于透过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回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二透光部142设置在第二光学元件132的收光光路上,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二透光部142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进入测量模组10,并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接收后反射至传感器12。第四透光部144与传感器12对应设置,并用于透过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的探测光。也即是说,第四透光部144设置在传感器12的收光光路上,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回的探测光能够透过第四透光部144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进入测量模组10,并被传感器12接收。
在又一个例子中,如图7所示实施例(也即,当传感器12的收光面121朝向第一侧101,外壳14的内壁用于接收由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传感器14),第一透光部141、第三透光部143、和第四透光部144分别与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透光部141、第三透光部143、和第四透光部144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透光部142无需与第二光学元件132对应设置,只需要满足被第一侧101物体200反射的探测光能够从第二透光部142入射至测量装置10内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均能够透过光线。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均为外壳14上开设的贯穿孔。当然,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也可以不为贯穿孔,而是能够透光的实体部,例如由玻璃、塑料等透光材质制成的实体区域,只需要满足光线能够从第一透光部141、第二透光部142、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透过即可,在此不作限制。此外,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两个间隔分离的结构;同样地,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也可以是一体结构或是两个间隔分离的结构,在此也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包括具有不同波段的第一探测光及第二探测光。例如,在一些例子中,测量模组10中的多个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具有不同波段的探测光。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光源111向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发出第一探测光,第二光源112向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发出第二探测光,并且第一探测光与第二探测光的具有不同的波段。再例如,在一些例中,如图8所示,测量模组10中的同一个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包括具有不同波段的第一探测光及第二探测光。具体地,测量模组10还可包括第一滤光元件15及第二滤光元件16,第一滤光元件15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的透光光路上,用于仅允许第一探测光由第一侧101射出,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第一探测光。第二滤光元件16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的反射光路上,用于仅允许第二探测光由第二侧102射出,传感器12用于接收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或外壳14的内壁)反射的第二探测光,也即传感器12还用于接收被被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第二探测光。由于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射出的探测光具有不同的波段,如此传感器1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探测光的波段来区分该探测光是来自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还是来自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从而能够提高测量模组10的测量准确性。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能够发出的探测光的波长在800nm-1500nm范围内,可将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作为第一探测光,及可将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作为第二探测光。第一滤光元件15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的透光光路上,用于仅允许第一探测光由第一侧101射出,即只有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射出(其他波段的光线被阻挡从第一侧101射出)。第二滤光元件16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的反射光路上,用于仅允许第二探测光由第二侧102射出,即只有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射出(其他波段的光线被阻挡从第二侧102射出)。当传感器12接收到的探测光的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时,即传感器12接收到第一探测光时,即可知道此时接收到的探测光是经过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后的第一探测光,测量模组10可以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及传感器12接收到第一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与第一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位于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第一距离。当传感器12接收到的探测光的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时,即传感器12接收到第二探测光时,即可知道此时接收到的探测光是经过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后的第二探测光,测量模组10可以根据光源11发射探测光及传感器12接收到第二探测光之间的时间差、与第二探测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计算位于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第二距离。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元件15为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的第二表面1312的膜层。也即,第一光学元件131的第二表面1312上覆盖着第一滤光元件15,如此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中仅有第一探测光(或是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第一红外光中的第一光束)能够穿过第一光学元件131的第二表面1312后从第一侧101射出。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元件15为设置于第一透光部141的膜层。也即,第一透光部141上覆盖着第一滤光元件15,如此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中仅有第一探测光(或是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第一红外光中的第一光束)能够穿过第一透光部141后从第一侧101射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元件15上还可设置波段与第一探测光(或第一光束)对应的增透膜,如此能够增加第一探测光(或第一光束)从第一滤光元件15透过的透过率,从而有利于测量模组10的测量位于第一侧物体101到测量模组10的第一距离。例如,假设第一探测光的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在第一滤光元件15上还可以镀波长范围为800nm-1200nm的光线的增透膜,以仅允许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透过,并增加波长在800nm-12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的透过率。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光元件15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二表面1312和第一透光部141之间的滤光片,并且第一滤光元件15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光线的光路上。如此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探测光中仅有第一探测光(或是被第一光学元件131透射的第一红外光中的第一光束)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射出,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元件16为设置于第三透光部143的膜层。也即,第三透光部143上覆盖着第二滤光元件16,如此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中仅有第二探测光(或是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第二红外光中的第二光束)能够穿过第三透光部143后从第二侧102射出。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元件16上还可以设置波段与第二探测光(或第二光束)对应的增透膜,如此能够增加第二探测光(或第二光束)从第二滤光元件16透过的透过率,从而有利于测量模组10的测量位于第二侧物体102到测量模组10的第二距离。例如,假设第二探测光的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在第二滤光元件16上可以镀波长范围为1200nm-1500nm的光线的增透膜,以仅允许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透过,并增加波长在1200nm-1500nm范围内的探测光的透过率。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滤光元件16还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光学元件131和第三透光部143之间的滤光片,并且第二滤光元件16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光线的光路上。如此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探测光中仅有第二探测光(或是被第一光学元件131反射的第二红外光中的第二光束)能够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射出,在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包括具有不同波段的第一探测光及第二探测光。光学组件13包括第一光学元件131及第三光学元件133。第三光学元件133用于透过第一探测光,及引导第二探测光至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第一光学元件131用于接收透过第三光学元件133的第一探测光,并引导第一探测光至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具体地,第一光学元件131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311及第二表面1312,第一表面1311相较于第二表面1312更靠近光源11。在一个例中,第三光学元件133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表面1311的膜层,第三光学元件133接收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第三光学元件133能够将接收到的探测光中具有第一波段的第一探测光透过,并且将接收到的探测光中具有第二波段的第二探测光引导至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并且第一波段与第二波段不同。从第三光学元件133的第一探测光能够被第一光学元件131接收,并且第一光学元件131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一探测光引导至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由于第三光学元件133能够按照探测光一定的波长范围,将接收到的探测光部分透过,部分引导至测量模组的第二侧102,并且透过第三光学元件133的探测光能够被引导至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如此,一方面能够实现仅采用同一个光源11朝一个方向发射,就能够将探测光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个方向射出;另一方面传感器12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探测光的波段来区分该探测光是来自第一侧101的物体200反射的,还是来自第二侧102的物体300反射的,从而能够提高测量模组10的测量准确性。另外,由于第三光学元件133已经能够将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中具有不同波段的探测光分别引导至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侧,此时测量模组10中可以无需再设置第一滤光元件15及第二滤光元件16。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有第三光学元件133的测量模组10也可包括第一滤光元件15及第二滤光元件16,其中第一滤光元件15与第二滤光元件16与上述实施例中(图8所述实施例)的作用相同。此外,第三光学元件133可以是增透膜和/或增反膜,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光学元件133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光学元件131与光源11之间,只需要满足第三光学元件133能够接收光源11发出的探测光,并且能够透过第一探测光及引导第二探测光至第二侧102即可。第一光学元件131可以是分光镜或是平面镜,只需要满足能够接收透过第三光学元件133的第一探测光,并将第一探测光引导至第一侧101即可,以上均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2还用于接收第一侧101和/或第二侧102的环境光,以获取环境中的色温信息。由于传感器12能够接收物体反射的探测光(或物体反射的红外光)及环境中的环境光,如此测量模组10既能够测量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又能够获取环境中的色温信息。也即是说,一个测量模组10集成了测距功能及测色温的功能,相较于采用两个独立的模组分别实现测距功能及测色温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测量模组10的封装尺寸更小。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12可以是八通道光谱传感器。由于八通道光谱传感器的接收面积大,能够使探测区域更广,从而提升测量模组10测量数据的精确度。
请再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透光部142还用于透过环境光。也即,第一侧101的环境光通过第二透光部142进入测量模组10内,并被传感器10接收。第四透光部144还用于透过环境光至第二光学元件132,第二光学元件132还用于将接收到的环境光引导至传感器12。也即,第二侧102的环境光通过第四透光部144进入测量装置10内并被第二光学元件132接收,第二光学元件132将接收到的环境光反射至传感器12。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一侧101的环境光,获取第一侧101的色温信息(此时,第四透光部144可为电致变色元件,并变为黑色以阻挡第二侧102的环境光进入,传感器12仅接收到的第一侧101的环境光);或者,测量模组10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二侧102的环境光(此时,第二透光部142可为电致变色元件,并变为黑色以阻挡第一侧101的环境光进入,传感器12仅接收到的第二侧102的环境光),获取第二侧102的色温信息;或者,测量模组10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一侧101的环境光与第二侧102的环境光的均值,获取测量模组10周围(包括第一侧101及第二侧102)的色温信息,如此无需区分接收到的环境光来自第一侧101或者第二侧102,能够降低获取色温信息的难度。
需要说明的是,电致变色元件在通电的情况下可以变色以改变透光率,当为黑色时,透光率接近为零,当为透明时,透光率大于70%~9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还可包括增透膜(图未示),增透膜可设置在第二透光部142和/或第四透光部144,增透膜用于增加环境光的透过率。如此能够增加入射传感器12的环境光的光量,有利于测量模组10获取色温信息的精度。
请参阅图3及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包括机壳20及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测量模组10,测量模组10与机壳20结合。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可以设置在机壳20上;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也可以收容在机壳20内,在此不作限制。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或是智能穿戴设备等等,下文实施例中仅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中的测量模组10,通过将光源11发射的探测光从测量模组10的相背两侧射出,并且传感器12能够接收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两侧的物体200/300反射的探测光,如此仅采用一个光源11及一个传感器12就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的两侧的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在能够获取位于测量模组10相背两侧物体200/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距离的同时,还能够减小测量模组10的尺寸,从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尺寸,有利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具体地,请参阅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20包括相背的前侧201与后侧20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与机壳20的后侧202对应,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与机壳20的前侧201对应。也即,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射出的探测光能够从机壳20的后侧202射出,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射出的探测光能够从机壳20的前侧201射出。例如,在一个例子中,机壳201的后侧202设有与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对应的透光区(例如通孔或透光实体,图未示);机壳202的前侧201开设有与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对应的透光区(例如通孔或透光实体,图未示)。或者,再例如,在另一个例子中,机壳20即为测量模组10的外壳14,机壳20的后侧202设有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机壳202的前侧201设有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特别地,请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显示屏21,显示屏21设置在机壳20的前侧201。其中,设置在机壳20前侧201与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对应的透光区可以设置在显示屏21上。同样地,设置在机壳202的前侧201的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也可以设置在显示屏21上。下文中涉及的设置在前侧201的元器件均可以设置在显示屏21上,下文不再赘述。其中,机壳20包括电子设备100中除显示屏21以外的全部壳体,也即机壳20包括但不限于电子设备100的前壳、后盖及中框。
请参阅图3及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第一摄像模组30及第二摄像模组40。第一摄像模组30朝向后侧202,也即第一摄像模组30朝向第一侧101,第一摄像模组30组用于根据第一距离对焦;第二摄像模组40朝向前侧201,也即第二摄像模组40朝向第二侧102,第二摄像模40组用于根据第二距离对焦。由于第一摄像模组30根据位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的物体2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第一距离来进行对焦,如此有利于提升第一摄像模组30的对焦效果,从而提升第一摄像模组3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同样地,由于第二摄像模组40根据位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的物体300与测量模组10之间的第二距离来进行对焦,如此有利于提升第二摄像模组40的对焦效果,从而提升第二摄像模组40获取的图像的清晰度。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可包括处理器50。在启动第一摄像模组30时,即用户启用第一摄像模组30想对位于后侧202的物体200进行拍摄时,测量模组10用于获取第一距离,处理器50用于根据第一距离获取第一对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摄像模组30中的第一镜头(图未示)移动到对应的第一对焦位置获取图像时,能够获取到位于第一距离的物体的清晰图像。示例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根据第一距离能够计算出物体到镜头的物距,根据物距计算出像距,从而判断镜头移动到哪个位置上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并将能够获得清晰图像的位置作为与当前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对焦位置。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中预存有第一距离与第一对焦位置的对应表,处理器50只需要在对应表中查询与当前第一距离对应的第一对焦位置即可,如此减小了处理器50的计算量,从而提升第一摄像模组30获取图像的速度。
在获取到第一对焦位置后,第一摄像模组30用于根据第一对焦位置获取后侧202的物体200的图像。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摄像模组30包括第一镜头(图未示)和第一对焦马达(图未示),在获取到第一对焦位置后,第一对焦马达驱动第一镜头到达第一对焦位置后,第一摄像模组30再进行拍摄,以获取后侧202的物体200的清晰图像。
在启动第二摄像模组40时,即用户启用第二摄像模组40想对位于前侧201的物体300进行拍摄时,测量模组10用于获取第二距离,处理器50用于根据第二距离获取第二对焦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摄像模组40中的第二镜头(图未示)移动到对应的第二对焦位置获取图像时,能够获取到位于第二距离的物体300的清晰图像。获取第二对焦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获取第一对焦位置的具体实现方式相同,在此不做赘述。在获取到第二对焦位置后,第二摄像模组40用于根据第二对焦位置获取前侧201的物体300的清晰图像。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摄像模组40包括第二镜头(图未示)和第二对焦马达(图未示),在获取到第二对焦位置后,第二对焦马达驱动第二镜头到达第二对焦位置后,第二摄像模组40再进行拍摄,以获取前侧201的物体的清晰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中,测量模组10的传感器12还用于接收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即电子设备100的后侧202)和/或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即电子设备100前侧201)的环境光,以获取环境中的色温信息。在启动第一摄像模组30进行拍摄时,第一摄像模组30还可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以进一步提升第一摄像模组30获取到的图像的图像品质;在启动第二摄像模组40进行拍摄时,第二摄像模组40还可用于根据获取到的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以进一步提升第二摄像模组40获取到的图像的图像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启动第一摄像模组30进行拍摄时,可仅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一侧101(即电子设备100的后侧202)的环境光,获取第一侧101(即电子设备100的后侧202)的色温信息,第一摄像模组30根据该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在启动第二摄像模组40进行拍摄时,可仅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二侧102(即电子设备100的前侧201)的环境光,获取第二侧102(即电子设备100的前侧201)的色温信息,第二摄像模组40根据该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如此获得的色温信息更接近当前启动的摄像头模组实际拍摄的环境中的色温信息,能够避免电子设备100的前侧201及后侧202所处的环境中的色温信息相差较大时,根据不对应的色温信息进行白平衡调节影响最终获得的图像品质。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模组10根据传感器12接收到的第一侧101的环境光与第二侧102的环境光的均值,获取电子设备100周围(包括前侧201及后侧202)的色温信息,此时,无论是启动第一摄像模组30进行拍摄,还是启动第二摄像模组40进行拍摄,均可以根据该色温信息来进行白平衡调节,如此无需区分接收到的环境光来自前侧201或者后侧202,能够降低获取色温信息的难度。
由于测量模组10集成了测距功能及测色温的功能,相较于采用两个独立的模组分别实现测距功能及测色温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测量模组10封装尺寸更小,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尺寸,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还可与机壳20的前侧201对应,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与机壳20的后侧202对应。也即,从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射出的探测光能够从机壳20的前侧201射出,从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射出的探测光能够从机壳20的后侧202射出。例如,在一个例子中,机壳201的前侧201设有与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对应的透光区(例如通孔或透光实体,图未示);机壳202的后侧202开设有与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对应的透光区(例如通孔或透光实体,图未示)。或者,再例如,在另一个例子中,机壳20即为测量模组10的外壳14,机壳20的前侧201设有第一透光部141及第二透光部142,机壳202的后侧202设有第三透光部143及第四透光部144。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用于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可以用于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100。控制方法包括:
01:利用光源发射探测光;
02:将探测光导向测量模组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03: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以获取测量模组与位于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
04: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以获取测量模组与位于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测量模组包括光源及传感器。
请参阅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05:在朝向第一侧的第一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第一距离获取第一对焦位置,并根据第一对焦位置控制第一摄像模组拍摄图像;和/或
06:在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第二距离获取第二对焦位置,并根据第二对焦位置控制第二摄像模组拍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与机壳20的后侧202对应,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与机壳20的前侧201对应时,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的第一摄像模组30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后侧202,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的第二摄像模组40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前侧201。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还可与机壳20的前侧201对应,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与机壳20的后侧202对应时,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一侧101的第一摄像模组30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前侧201,朝向测量模组10的第二侧102的第二摄像模组40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后侧202。下文中提及的第一摄像模组30与第二摄像模组40也做如此解释,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方法还包括:
07:利用传感器接收第一侧的环境光和/或接收第二侧的环境光,以获取色温信息;
08:在朝向第一侧的第一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色温信息对第一摄像模组进行白平衡调节;和/或
09:在朝向第二侧的第二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色温信息对第二摄像模组进行白平衡调节。
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控制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与前述描写电子设备100(图3所示)获得图像的具体实施过程相同,在此不再展开说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9)

1.一种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所述光源用于发射探测光,所述探测光能够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一侧出射至物体,及从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二侧出射至物体,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背;及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或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的数量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朝所述第一侧发射所述探测光,至少一个所述光源朝所述第二侧发射所述探测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朝所述第一侧发射所述探测光,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
光学组件,所述光学组件用于将从所述光源发出的所述探测光导引至所述第一侧及所述第二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
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透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至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并反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至所述第二侧的物体,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及接收被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及
第二光学元件,所述第二光学元件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所述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透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至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并反射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至所述第二侧的物体,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及接收被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壁用于接收由所述第一侧或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并反射至所述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包括具有不同波段的第一探测光及第二探测光,所述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光学元件及第三光学元件,
所述第三光学元件用于透过所述第一探测光,及引导所述第二探测光至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用于接收透过所述第三光学元件的所述第一探测光,并引导所述第一探测光至所述第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光源及所述传感器均收容在所述外壳内,
所述外壳的第一侧设有第一透光部及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用于透过从所述第一侧出射的探测光,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透过被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
所述外壳的第二侧设有第三透光部及第四透光部,所述第三透光部用于透过从所述第二侧出射的探测光,所述第四透光部用于透过被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探测光。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包括具有不同波段的第一探测光及第二探测光;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
第一滤光元件,所述第一滤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透光光路上,用于仅允许所述第一探测光由所述第一侧射出,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所述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所述第一探测光;及
第二滤光元件,所述第二滤光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的反射光路上,用于仅允许所述第二探测光由所述第二侧射出,所述传感器用于接收被所述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第二探测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光源发出的探测光从所述第一表面入射至所述第一光学元件,所述第一滤光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或所述测量装置的第一透光部的膜层,或所述第一滤光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测量装置的第一透光部之间的滤光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光元件为设置于所述测量装置的第三透光部的膜层,或所述第二滤光元件为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元件和所述测量装置的第三透光部之间的滤光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环境光,以获取环境中的色温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第一侧设有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用于与所述传感器对应,并用于透过所述环境光;和/或
所述外壳的第二侧设有第四透光部,所述测量模组的第二光学元件用于接收来从所述第四透光部透过的环境光,并引导至所述传感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模组还包括增透膜,所述增透膜设置于所述第二透光部和/或所述第四透光部,所述增透膜用于增加环境光的透过率。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机壳;及
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测量模组,所述测量模组与所述机壳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背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摄像模组、第二摄像模组及处理器,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朝向所述后侧,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朝向所述前侧;
在启动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时,所述测量模组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距离;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获取第一对焦位置;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对焦位置获取所述后侧的物体的图像;和/或
在启动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时,所述测量模组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距离;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第二对焦位置;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对焦位置获取所述前侧的物体的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背的前侧和后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朝向所述后侧的第一摄像模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用于根据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所述色温信息是所述传感器接收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环境光获取的;和/或
朝向所述前侧的第二摄像模组,所述第二摄像模组用于根据色温信息调节白平衡,所述色温信息是所述传感器接收所述第一侧和/或所述第二侧的环境光获取的。
17.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电子设备包括测量模组,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利用光源发射探测光;
将所述探测光导向测量模组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一侧的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一距离;
利用传感器接收被位于第二侧的物体反射的所述探测光,以获取所述测量模组与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物体之间的第二距离,其中所述测量模组包括所述光源及所述传感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朝向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所述第一距离获取第一对焦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一对焦位置控制所述第一摄像模组拍摄图像;和/或
在朝向所述第二侧的第二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所述第二距离获取第二对焦位置,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位置控制所述第二摄像模组拍摄图像。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传感器接收所述第一侧的环境光和/或接收所述第二侧的环境光,以获取色温信息;
在朝向所述第一侧的所述第一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所述色温信息对所述第一摄像模组进行白平衡调节;和/或
在朝向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二摄像模组启动时,根据所述色温信息对所述第二摄像模组进行白平衡调节。
CN202110612090.XA 2021-06-02 2021-06-02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54369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090.XA CN115436959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CT/CN2022/082783 WO2022252776A1 (zh) 2021-06-02 2022-03-24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12090.XA CN115436959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6959A true CN115436959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7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12090.XA Pending CN115436959A (zh) 2021-06-02 2021-06-02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6959A (zh)
WO (1) WO2022252776A1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709A (zh) * 2002-06-25 2004-03-10 ���µ繤��ʽ���� 激光测距装置
CN10255470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通用电气公司 距离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5704380A (zh) * 2016-03-03 2016-06-22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226945A (zh) * 2018-01-15 2018-06-29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其工作方法
DE102017127582A1 (de) * 2017-09-29 2019-04-2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für eine Detektion mittels Licht- und Abstandsmessung
CN109901184A (zh) * 2019-03-25 2019-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飞行时间组件、终端及飞行时间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0609295A (zh) * 2019-07-19 2019-12-24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及其驱动方法
CN210038146U (zh) * 2019-03-01 2020-02-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模组、测距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10969069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3d识别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12393692A (zh) * 2019-08-14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光投射模组、图像采集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354B (zh) * 2019-07-19 2023-04-25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及其驱动方法
CN110389355B (zh) * 2019-07-19 2023-04-25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
CN110308152B (zh) * 2019-07-26 2020-04-07 上海御微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光学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0709A (zh) * 2002-06-25 2004-03-10 ���µ繤��ʽ���� 激光测距装置
CN102554709A (zh) * 2010-12-10 2012-07-11 通用电气公司 距离测量系统和方法
CN105704380A (zh) * 2016-03-03 2016-06-22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对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DE102017127582A1 (de) * 2017-09-29 2019-04-2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rrichtungen und Verfahren für eine Detektion mittels Licht- und Abstandsmessung
CN108226945A (zh) * 2018-01-15 2018-06-29 上海禾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雷达及其工作方法
CN110969069A (zh) * 2018-09-30 2020-04-07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3d识别模组、3d识别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10038146U (zh) * 2019-03-01 2020-02-0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测距模组、测距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09901184A (zh) * 2019-03-25 2019-06-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飞行时间组件、终端及飞行时间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10609295A (zh) * 2019-07-19 2019-12-24 深圳市镭神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及其驱动方法
CN112393692A (zh) * 2019-08-14 2021-02-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光投射模组、图像采集模组、深度相机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2776A1 (zh)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24501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00067118A1 (en)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KR20150013815A (ko) 안구-추적기와 헤드-탑재 디스플레이 통합 시스템
JPS58100840A (ja) カメラのフアインダ
CN110226110B (zh) 具有用于减少光学伪影的动态拔模的菲涅耳透镜
US10942320B2 (en)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light coupling through slanted facet of optical waveguide
CN113014764B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361746B (zh) 接近传感器系统、方法及耳机
JP5944156B2 (ja) 照明光学系と結像光学系とが統合された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含む3次元映像獲得装置
CN112285887B (zh) 镜头组件及电子设备、深度检测方法、存储介质
US4907026A (en) Light projection system for automatic focus detection
CN115436959A (zh) 测量模组、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1953875B (zh) 深度检测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024626B (zh) 光源模组、成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JPH08327892A (ja) 測距用赤外線投光系
CN209803502U (zh) 电子设备
JP2020112710A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JP7446898B2 (ja) 電子機器
JPH0225487B2 (zh)
JP2503519Y2 (ja) 情報表示装置
US11237389B1 (en) Wedge combiner for eye-tracking
CN117369197B (zh) 3d结构光模组、成像系统及获得目标物体深度图的方法
JPH09168141A (ja) 撮像機能付き表示装置
US20240183710A1 (en) Optical measurement device including internal spectral reference
JP3748472B2 (ja) 光学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