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28C - 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4328C CN1154328C CNB008112983A CN00811298A CN1154328C CN 1154328 C CN1154328 C CN 1154328C CN B008112983 A CNB008112983 A CN B008112983A CN 00811298 A CN00811298 A CN 00811298A CN 1154328 C CN1154328 C CN 115432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criber terminal
- terminal equipment
- information
- data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7—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session layer [OSI layer 5]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6—Communication-related supplementary services, e.g. call-transfer or call-hol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4—Network layer protocols, e.g. mobile IP [Internet Protoc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0—Upper layer protocols adapted for application session management, e.g. 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第一个与电信网的用户终端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T1)和电信网的交换中心(VST、AP)之间的现存逻辑数据连接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T1)移交给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用户终端或与第二通信网的另一个用户终端连接的第二用户终端设备(T2)。对此第二用户终端设备获得由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传输的、关于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通信状态(Context)的信息,并且在匹配自身状态的情况下以告知的通信状态接管这个数据连接。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方法。对此该逻辑数据连接存在于第一个与电信网的用户终端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电信网的交换中心之间。
例如在图1中指出了一个如此的电信网。因此该电信网与数据网DN、例如互联网、的访问计算机AP连接。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例如私人计算机PC、无绳电话TF以及无绳手持设备SL以其基站BS连接在交换中心VST上。该交换中心具有经过线路交换的公共电话网PSDN或经过包交换的数据网PN、例如X.25、到数据网DN的上述访问计算机AP的连接。公共电话网同样与移动通信网PLMN连接,该移动通信网包含多个无线设备RBS用于经过无线接口连接多个用户终端设备。如此的用户终端设备例如是移动站MS,其中便携计算机LT或私人计算机可以经过串行接口连接在一个略述的移动站上,或者移动站可以集成在一个便携计算机或私人计算机中。
以如此的网络状况为出发点目前存在如下情况:
电信网的用户支配不同的用户终端设备、比如在图1中描绘的,该用户终端设备使用户所有的、到数据网、例如互联网的访问成为可能。因此用户可以以其带有显示指示的用户终端设备、例如TF、接收、读出并处理来自数据网的所谓电子邮件(Email)。假设,用户以一个如此的用户终端设备建立到数据网的数据连接,以便其电子邮件从数据网的、在图1中没有描述的所谓邮件服务器传输到其用户终端设备。可是在用户终端设备、例如TF上由于相对小的显示器和小的存储容量不能显示接收的、内容丰富的电子邮件、其例如包含PC应用(例如Word)格式的所谓附件。因此用户为了读出如此的电子邮件可以应用其私人计算机。为此用户或者必须(在ISDN连接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占用第二B信道)建立一个另外的数据连接或者建立到数据网的访问计算机的新数据连接,例如通过写入其密钥字重新验证,在其PC上激活用于读出电子邮件的相应PC应用并最后为了在私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的显示选择具有附件的提到的电子邮件。如果用户接着再度断开私人计算机并在具有显示的电话上处理另外的电子邮件,则其必须重复上述过程。
在另外的互联网应用的情况下作为电子邮件用户必须以类似的方式方法借助于所谓浏览器比如调用供应商方面,以便在其私人计算上实现相同的访问,用户首先通过其电话支配这个访问,也就是说例如同样调用供应商方面、同样访问已经完成的事务、比如文件交换、相同的读符号(书签)等等。
如此采取的措施在多方面是不利的:
—另外的或者新的数据连接的建立要求例如通过输入密钥字重新验证用户,并且选出所选择的访问计算机。
—重新的连接建立本身是时间浪费的,因为必须给用户终端设备、例如私人计算机、分配一个新的数据网地址(IP地址)用户互联网会议,对于这个互联网会议主要应用所谓的PPP协议(点到点协议)。此外数据连接的通信伙伴必须重新约定传输条件,比如传输带宽和质量特性以及重新交换验证数据。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扩展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给出的方法解决该任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表征本发明的另外改进。
本发明的基础是把在第一个与电信网的用户终端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和电信网的交换中心之间现存的逻辑数据连接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移交给第二用户终端设备的方法,这个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用户终端或与电信网的另外用户终端连接,为此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传输一个关于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通信状态的信息给第二用户终端设备,并且在匹配自身状态的情况下以告知的通信状态接管该数据连接。对通信状态理解为逻辑数据连接的通信伙伴之间的全部协议,该协议在连接建立时或者在数据连接期间已经“协商”。通信状态也涉及这个状态,即涉及当前应用以及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设备调整。
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特别可以包含: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分配的数据网地址和/或关于传输带宽的信息和/或关于预定的质量特性的信息和/或验证信息和/或应用的调整信息和/或关于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中激活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在用户终端设备中存在的数据传输设备的同步信息。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使其自身状态匹配于通信状态。其因此代替第一用户终端设备。此外其根据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调整调整其应用,比如地址表或在互联网方面的读符号,并且同样激活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应用一致的应用。如果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上比如激活互联网浏览器或者文本处理程序,则在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上同样调用互联网浏览器或相应的文本处理程序、例如Word。
特别联系开始所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其用户终端上支配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例如具有显示的电话、并且支配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例如PC,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描述了一个特别适当的解决方案。用户为了读出内容丰富的电子邮件可以把该逻辑数据连接移交给其私人计算机。在私人计算机的显示屏上以一个相应的应用立刻显示这个用户事先在电话上已选择的电子邮件。为此用户方面的交互作用是必要的。还获得数据连接的传输特性、比如传输带宽或预定的质量特性。在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中比如地址表的应用的调整适合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得出同样的优点,用户能够把要移交的逻辑数据连接从第二用户终端设备再度归还移交给第一用户终端设备。
以同样有益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第一用户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在不同的用户终端上;也就是说例如已经提到的用户电话安装在家中,私人计算机安装在办公室内。如此处在通向住所的用户终端设备和数据网的访问计算机之间的逻辑数据连接可以移交给在办公室中值得信任的同事的私人计算机。
本发明的改进涉及提到的电信网,其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网和/或至少一个移动网。因此处于移动网的移动站和数据网之间的一个逻辑数据连接可以以交给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例如连接在固定网的用户终端上的私人计算机,相反亦然。私人计算机也可以直接连接在移动站上并且接管现存的数据连接。因此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不同形式的网络。
本发明的一个另外的改进涉及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这二个用户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数字的、主要是ISDN用户终端。由此实现信息交换,即一个用户终端设备(T1、T2)设备发送一个在另一个同样的用户终端设备上寻址的信息给用户终端的网络终端,并且该网络终端不仅在通向另一个用户终端设备的方向上反向传递这个信息,而且也在通向交换中心的方向上传递这个信息,该交换中心在接收后或者忽略或者处理这个信息。为此必须细微地如下修改信令协议,即交换中心可以忽略或分析得到的信息。
本发明的一个扩展预先规定,逻辑数据连接从第一模拟用户终端设备移交给第二模拟用户终端设备,第二模拟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模拟用户终端上,其中在接管逻辑数据连接时保持在用户终端和开始提到的电信网的交换中心之间由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事先建立的连接。通过放弃在用户终端和交换中心之间为了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必须的一个连接的重新建立首先节省网络中的资源并节省时间,以及避免例如通过重新写入密钥字的用户的重复交互作用。
本发明的另外有益改进在于,最晚在传输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后促使在通过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数据连接上数据传输的中止,并在接管逻辑数据连接之后开始通过第二用户终端设备的数据连续传输。通过这种方式使数据的丢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这一般引起丢失数据的重复传输,由此降低传输带宽。
为了避免在交换中心到用户终端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根据本发明的扩展在事先提到的中止阶段期间维持逻辑连接。
下面参考图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中指出:
图1开始提到的网络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图2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二个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在ISDN用户终端的S0总线上,
图3根据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用户终端设备并联于模拟用户终端的a/b线路上,
图4一个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用户终端设备串联在模拟用户终端的a/b线路上,
图5一个流程图,在该流程图中第一用户终端设备表明移动网的移动站,第二用户终端设备属于固定网的ISDN或模拟用户终端。
图2描述了一个ISDN用户终端,在该用户终端上用户终端设备、例如T1和T2并联于一个所谓的S0总线上,该总线到在图1中概括表明的网络终端NT上为止。该网络终端NT把用户终端设备引向公共电话网的交换中心VST。该交换中心具有到数据网的访问计算机AP的连接。对此可以不同形式地布置这个连接,并在图2中以断开的线表明。正如在图1中描述的,例如可以经过公共电话网PSTN或者经过公共电话网的Nr.7信令网或经过包交换的网络、例如X.25建立到访问计算机AP的连接。访问计算机也可以集成在交换中心VST中。不同形式的终端设备、例如私人计算机、具有显示的有线电话或也可以具有到一个无绳电话的无线连接的基站适合作为用户终端设备T1和T2。
在实例中用户以其用户终端设备T1、例如一个具有显示的电话、建立到数据网的访问计算机的连接。在调用其新到达邮件服务器上的电子邮件之后用户想要读出该电子邮件,并且对此确定该电子邮件的一些信息是内容丰富的。用户想把这个逻辑数据连接移交给其私人计算机、例如T2。为此用户例如在其电话上按一个键。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1、也就是电话、为了接管该逻辑数据连接发送一个包括其通信状态Context的请求信息Request给用户终端设备T2。
可以借助于ISDN信令实施信息的传输。信令信息、也就是请求信息Request、被发送给网络终端NT,该网络终端表示到S0总线的接口。然后该信息不仅反向发送给用户终端设备T2,而且进一步传递给交换中心VST。对此交换中心或者可以把这个信息作为所谓的“中止”信息Suspend接受或者可以简单地忽略这个信息。正如在图中指出的,交换中心可以把这个中止信息进一步传递给访问计算机AP,以便对访问计算机发信号,中止在这个逻辑数据连接上的数据传输,可是此外维持该数据连接。在图2中以Hold表示访问计算机的这个中止状态。
在得到包括通信状态Cont ext的请求信息Request之后用户终端设备T2以前面描述的方式反向发送一个确认信息Confirm给用户终端设备T1。
最后用户终端设备T2建立一个到访问计算机的新连接、其在图2中以“连接”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终端设备T2根据获得的通信状态调整与用户终端设备T1在传输请求信息之前停止状态相同设备状态,以及同样的关于数据连接的连接状态,在传输请求信息之前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之间的连接处于这个连接状态中。换句话说:用户终端设备T2必须接受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在连接建立时已经“达成”的协议。例如在应用所谓的PPP协议的情况下在连接建立时访问计算机给用户终端设备T1分配一个数据网地址、例如IP地址。现在由用户终端设备T2接管这个数据网地址。借助于得到的通信状态的信息用户终端设备T2也可以调整传输带宽以及例如通过在互联网中通常应用的RSVP协议接受实现预定的质量特性。由此用户终端设备T2在关于用户终端设备T1的通信状态的信息中获得验证信息,例如通过写入密钥字给用户节省了重复的验证过程。
此外用户终端设备T2自动调用相应的应用、例如互联网浏览器或读出并处理电子邮件的软件,并且根据告知的通信状态进行调整。对于这种情况,即用户想要读出内容丰富的电子邮件,则在用户终端设备T2、也就是私人计算机上激活相应的“电子邮件”软件,立刻选择所希望的电子邮件并借助于相应的编辑器在显示器上显示。对于可能一同附送的附件立刻激活相应的PC应用、例如“Word”。在互联网会议的情况下借助于浏览器在私人计算机上调用相应浏览程序,并激活相应的互联网方面以及实施相应的事务(例如文件传输)。在用户终端设备T2根据告知的通信状态进行相应的匹配之后,其发送一个完成信息给用户终端设备T1,其以这个信息确认,连接建立并成功实施了自身状态与告知的通信状态的相应匹配。
接着用户终端设备T1经过交换中心在到访问计算机的方向上发送一个释放信息用于结束现存的连接。用户终端设备T1以连接终止信息向用户终端设备T2发一个清除连接的信号。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2一个重新占用信息给访问计算机开始连续传输数据。当用户终端设备接收完成信息之后在确定的时间间隔之后可以释放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的现存连接。
对于这种情况,即在传输接管请求并确认之后占用ISDN用户终端的二个B信道,正如前面描述的,首先可以以信息释放、连接终止和重新占用结束现存连接,然后在用户终端设备T2和访问计算机之间建立一个新的连接。根据前面描述的方式方法实现新连接的通信状态与用户终端设备的T2的匹配。
下面采取的、在图中没有描述的措施也可以理解为前面描述的方法的其他选择:通过较高协议层的特殊信息、例如PPP或者MPPP(多点到点协议)、信令化逻辑数据连接的移交。在PPP协议的情况下,以关于通信状态的协议信息告知用户终端设备T2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事先约定的明确的连接识别。然后用户终端设备使其状态匹配于告知的状态,并接管以该连接识别表示的连接。
在MPPP协议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设备T2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的新建立连接与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的现存连接组合成为一个所谓的“多连接集”。在用户方面现在结束在用户终端设备T1中的这个多连接集的信道、在用户终端设备T2中的另一个信道。为了保证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的明确寻址,当成功建立到用户终端设备T2的新连接并成功匹配通信状态之后用户终端设备T1给用户终端设备T2发送一个在图中没有描述的“移交完成”信息。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1释放其现存的连接,并发送一个连接终止信息给用户终端设备T2。
图3描述了一个适合于模拟用户终端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用户终端设备T1和T2通过所谓的a/b连接并联在交换中VST上。首先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还存在一个连接。用户终端设备T1以中止信息发信号给交换中VST中止数据传输,这个信息进一步传递给访问计算机AP,并且使访问计算机处于已经提到的保持状态。例如可以借助于DMTF音频(双音多频)或MFC(多频代码)实现中止信息的传输。在接收中止信息后交换中心在物理级上中止在访问计算机和用户终端设备T1之间的数据连接。在保持状态中访问计算机继续保持该逻辑连接,在访问计算机和用户终端设备T1之间可以物理地不交换数据。由此最后可以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T2之间传输数据。当中止数据传输时交换中心监控与网络终端连接的用户终端设备,是否到达重新占用信息。
在中止数据传输之后,用户终端设备T1发送一个关于现存逻辑连接的通信状态的信息Context给用户终端设备T2。例如可以以FSK(频移键控)实施该信息的传递。用户终端设备T2使其自身状态-正如前面已经阐述的-匹配于告知的通信状态。也许必须实施参与数据传输的用户方面或者网络方面的数据传输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的重新同步。
与对于ISDN用户终端阐述的方法相反,用户终端设备T2接管到访问计算机AP的已经接通的连接。也就是不必物理撤销连接并不建立新连接。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2借助于给访问计算机的重新占用信息开始连续传输数据。由此实现连接的接管,即用户终端设备T2开始进行连接并且用户终端设备T1挂掉这个连接。在结束描述的接管方法后经过交换中心VST在用户终端设备T2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存在一个连接。
图4指出了一个模拟用户终端,其中用户终端设备T2和T1串联。因此必须区分二种情况:
在第一种情况下用户终端设备T1把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移交给用户终端设备T2。在第二种情况下用户终端设备T2把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移交给用户终端设备T1。
在第一种情况下首先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之间AP之间存在一个连接。用户终端设备T1发送一个中止信息给访问计算机,因此该访问计算机处于中止状态Hold,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1定向发送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Context给用户终端设备T2,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2使其自身状态匹配于该通信状态,并且通过其开始进行连接并用户终端设备T1挂掉这个连接接管已经接通的连接。也许用户方面或者网络方面的数据传输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的重新同步是必须的。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2传递重新占用信息给访问计算,以便开始连续传输数据。在结束接管方法后经过交换中心VST在用户终端设备T2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存在一个连接。
根据上述措施的变体在此也可以取消中止信息的发送、数据传输的中止和为了维持逻辑数据连接的访问计算机的保持状态。因为由此,用户终端设备T1和T2彼此直接连接,二者可以直接通信;也就是说用户终端设备T1仅需“挂机”并且在用户终端设备T2使其状态匹配于告知的状态之后用户终端设备T2“摘机”。
类似于就图3描述的方法根据提到的第二情况执行现存逻辑数据连接从用户终端设备T2到用户终端设备T1的移交方法。为了接管数据连接用户终端设备T1开始进行现存到访问计算机的连接,用户终端设备T2挂机。
图5指出了这种情况,通信网包括一个固定网并包括一个移动网。对此ISDN或模拟用户终端的用户终端设备T2连接在交换中心VST上,该交换中心具有到数据网的访问计算机AP的连接。正如在图1中描述的,该交换中心VST经过电话网和移动网附加与无线设备RBS连接,该无线设备具有到用户终端设备T1、例如移动站的无线连接。在图5中表明的断线相当于在网络单元VST、AP和RBS之间的连接、例如根据在图1中指出的。
首先例如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存在连接。然后执行与就另外的图描述的相同的信令信息;也就是说用户终端设备T1发送一个中止信息给访问计算机AP,由此访问计算机处于中止状态Hold。然后用户终端设备T1为了移交现存的逻辑数据连接发送一个包括通信状态Context的请求信息Request给用户终端设备T2。在访问计算机从用户终端设备T2获得重新占用信息后,其连续传输数据。描述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到访问计算机存在的数据连接从用户终端设备T2移交给用户移动站T1。同在图2至4的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经过整个通信网传输信令信息、例如请求。
根据描述的措施方式的一个另外变体、例如一个便携计算机经过串行接口连接于在图5中指出的移动站T1上。因此在移动站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事先存在的连接进一步递交给便携计算机。最后该方法与在图4中传输的过程一致。为此在图4中用户终端设备T1考虑为移动站并且用户终端设备T2考虑为便携计算机。
对于所有上述方法适合,已移交给用户终端设备T2的逻辑数据连接在其结束后以同样的方法可以再度归还移交给用户终端设备T1。
对于这种情况另外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即在用户终端设备、例如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存在一个所谓的常连接。对此常连接意味着从用户终端设备到访问计算机AP之间的永久窄带数据连接。对于ISDN用户终端通过在D信道上提供一定的带宽来提供一个如此的窄带连接使用。在模拟用户终端的情况下根据适合于如此永久连接的标准ETS 300 659-1可以利用所谓的依附数据传递方法。
回到图2介绍,用户终端设备T1保持一个到访问计算机AP的如此永久连接。通过这个永久连接用户终端设备、例如具有显示的电话接收电子邮件。用户例如想要在其私人计算机T2上读出该电子邮件。正如在图2中描述的,以同样方式执行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的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移交方法。为了接管现存数据连接必须在用户终端设备T2和访问计算机之间接通一个新连接。可是在成功建立连接并使其自身状态匹配于传递的通信状态后不释放在用户终端设备T1和访问计算机AP之间现存的永久窄带连接。对此访问计算机仅仅被告知,只要存在与用户终端设备T2的连接,则发送所有数据给用户终端设备T2。在结束与用户终端设备T2的连接后在永久的连接上再度传递数据给用户终端设备T1。
Claims (7)
1.在电信网的第一个用户终端设备和第二个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移交方法,含有:
将该第一个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该电信网的一个用户终端,并且将该电信网的一个交换中心从该第一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第二用户终端设备,该第二用户终端设备被连接到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用户终端或者连接到电信网的另一个用户终端,
在第二用户终端设备接收由第一用户终端设备发出的信息,并且提供关于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通信状态,并且在所述通信状态中承担该逻辑数据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电信网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网和/或至少一个移动网。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和第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交换信息,这二个用户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数字用户终端,即一个用户终端设备发送一个在另一个用户终端设备上寻址的信息给用户终端的网络终端,并且该网络终端不仅反向在到另一个用户终端设备的方向上传递该信息,而且在到交换中心的方向上进一步传递该信息,交换中心在接收后或者忽略或者处理该信息。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逻辑数据连接从第一模拟用户终端设备移交给第二模拟用户终端设备,第二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模拟用户终端上,并且在通过第二用户终端设备接管该逻辑数据连接的情况下维持由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事先在用户终端和上述交换中心之间建立的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最晚在传输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之后促使在通过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数据连接上的数据传输的中止,并且在接管该逻辑连接之后开始通过第二用户终端设备的数据连续传输。
6.按照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中止阶段期间维持在交换中心到用户终端之间的逻辑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关于通信状态的信息包含关于第一用户终端设备的分配的数据网地址和/或关于传输带宽的信息和/或关于预定质量特性的信息和/或验证信息和/或应用的调整信息和/或关于在第一用户终端设备中激活的应用的状态信息和/或一个或多个在用户终端设备中存在的数据传输设备的同步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9937710.3 | 1999-08-10 | ||
DE19937710A DE19937710A1 (de) | 1999-08-10 | 1999-08-10 | Verfahren zur Übergabe einer bestehenden logischen Datenverbindu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69163A CN1369163A (zh) | 2002-09-11 |
CN1154328C true CN1154328C (zh) | 2004-06-16 |
Family
ID=791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081129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4328C (zh) | 1999-08-10 | 2000-08-04 | 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099450B1 (zh) |
EP (1) | EP1203481A2 (zh) |
CN (1) | CN1154328C (zh) |
DE (1) | DE19937710A1 (zh) |
WO (1) | WO2001011902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200227B2 (en) * | 2007-12-13 | 2012-06-12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umable data transmiss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99836B2 (ja) * | 1991-05-31 | 1995-10-25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 ポイント・ツー・ポイント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lan仮想化方法 |
DE4201031C2 (de) | 1992-01-14 | 1994-09-01 | Ludwig J Prof Dr Issing | Programmauswahlsystem zur automatisierten Vorauswahl von Fernseh- bzw. Radiosendungen nach den individuellen Interessen der Teilnehmer |
FI110833B (fi) | 1993-11-30 | 2003-03-31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datan siirtämiseksi digitaalisen matkapuhelimen ja siihen liitettävän ulkoisen datapäätelaitteen välillä |
CA2137384A1 (en) | 1994-01-03 | 1995-07-04 | Gary Len Griffith |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handing off wireless terminals from one base station to another via processes used for wired terminals |
DE4406505C2 (de) | 1994-02-28 | 1995-12-07 | Siemens Ag | 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einer mit Personalcomputern und drahtlosen Fernsprechsystemen verbundenen Kommunikationsanlage |
US5675583A (en) * | 1995-05-26 | 1997-10-0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Variable communication bandwidth for conference call initiation |
JP3360495B2 (ja) | 1995-08-09 | 2002-12-2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携帯端末 |
SE508366C2 (sv) | 1997-01-21 | 1998-09-28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ystem och förfarande för att hantera och styra telekommunikationsenheter via persondator |
US6292480B1 (en) * | 1997-06-09 | 2001-09-18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manager |
JPH1174992A (ja) | 1997-06-23 | 1999-03-16 | Canon Inc | 無線通信装置 |
US6351467B1 (en) | 1997-10-27 | 2002-02-26 |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ing multimedia content |
-
1999
- 1999-08-10 DE DE19937710A patent/DE19937710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
- 2000-08-04 US US10/049,273 patent/US7099450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04 CN CNB008112983A patent/CN115432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0-08-04 EP EP00962202A patent/EP1203481A2/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0-08-04 WO PCT/DE2000/002611 patent/WO2001011902A2/de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9937710A1 (de) | 2001-02-15 |
EP1203481A2 (de) | 2002-05-08 |
CN1369163A (zh) | 2002-09-11 |
WO2001011902A2 (de) | 2001-02-15 |
US7099450B1 (en) | 2006-08-29 |
WO2001011902A3 (de) | 2001-05-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365357B1 (ko) | 무선통신 단말기의 데이터 통신 방법 | |
AU679592B2 (en) | Method of invoking and cancelling voice or data service from a mobile unit | |
CN1104826C (zh) | 建立数据呼叫的移动通信系统与方法 | |
CA2005508C (en) | Multiplexed synchronous/asynchronous data bus | |
CN1099212C (zh) | 建立数据呼叫的方法,电信网络以及互通功能设备 | |
CN1308818A (zh) | 包数据业务的信道分配 | |
KR100488682B1 (ko) | 시분할 다중 접속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사용의자동 검출 및 변경 | |
US5946633A (en) |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high bandwidth cellular data transmission | |
US6035215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ellular radio service to standard analog terminals | |
JPH10510687A (ja) | データ伝送方法 | |
JP2011055528A (ja) |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到来するパケットデータコールにいつ応答するかを自動的に決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145286C (zh) | 利用可变长度响应支持事务请求的无线协议方法和装置 | |
CN1208986C (zh) | 用于向共用一组调制解调器的用户群提供接入无线通信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US6563839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a limited number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JP3532921B2 (ja) | 移動局に補助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方法とシステム | |
US6907265B1 (en) | Supply of instant GPRS to mobile phone manufacturers | |
CN1154328C (zh) | 移交现存逻辑数据连接的方法 | |
JP3070561B2 (ja) | 公衆回線を用いた通信方式 | |
CN1369178A (zh) | 禁止对有多模式通信能力的装置进行指定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28991C (zh) | 在无线本地环路系统中进行通信的方法 | |
JP3271940B2 (ja) | コードレス電話装置の通信制御方法 | |
KR100364740B1 (ko) | V5.2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패킷 서비스 시스템 운영 방법 | |
KR100313915B1 (ko) | 무선가입자망에서의메시지처리방법 | |
JP3052276B2 (ja) | Isdn信号中継方法 | |
JPH1188952A (ja) | ディジタルコードレス電話システム及びその移動局間直接通話登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SS |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G Effective date: 20080509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509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