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1528A - 熔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熔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1528A
CN115431528A CN202210990779.0A CN202210990779A CN115431528A CN 115431528 A CN115431528 A CN 115431528A CN 202210990779 A CN202210990779 A CN 202210990779A CN 115431528 A CN115431528 A CN 115431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ed
hose
heating
hard pipe
h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07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剑
刘孟华
王子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07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1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1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1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41Holding or clamping means for handl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5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long products, i.e.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profiled elements or bar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bars; Joining several hollow-preforms to form hollow or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bars or profiled elements
    • B29C66/522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66/5221Joining tubular articles for forming coaxial connections, i.e. the tubular articles to be joined forming a zero angl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熔接方法,熔接方法包括:一一对应地滑动穿设熔接设备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软管的至少一个腔道,一一对应地滑动穿设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硬管的至少一个腔道,支撑部的外周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的内壁形状匹配,支撑部包括硬度大于待熔接软管的硬度的硬质芯和贴合硬质芯的外周的聚四氟乙烯层;放置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与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于加热空间;加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以熔化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并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抵顶,以使得待熔接软管在熔接过程保持良好的形状且其腔道通畅。

Description

熔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塑料的成型连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熔接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材质的物体可利用熔接工艺连接。塑料受热时会熔化,微观层面上,紧密排布的分子链断裂,分子运动加剧并且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处混合。随着温度下降,分子重新固化链接,使两个物体熔接为一体。熔接工艺中,物体的材料、两物体间的压力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熔接的质量。
当两段硬度不同的塑料管熔接时,由于接触导致接触端受力,软管侧形态难以控制。在需要高精密尺寸控制的领域,各种异形的结合处难以符合预期要求。
内窥镜配备的内窥镜插入管在工作状态下需要具有受操作部控制而实现不同程度或角度的弯曲功能,为实现这一目的,内窥镜插入管有时分为硬段和软段。如前所述,熔接时,由于软管侧材质较软,不易控制,并且用于内窥镜的软管和硬管通常是多腔道,因此若采用熔接工艺连接硬管和软管,很难保证软管在熔接后的形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熔接方法,以保证硬管和软管熔接时软管保持所期望的形态。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熔接方法,该熔接方法包括:一一对应地滑动地穿设熔接设备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软管的至少一个腔道,且一一对应地滑动地穿设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硬管的至少一个腔道,其中,支撑部的外周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的内壁形状匹配,支撑部包括硬度大于待熔接软管的硬度的硬质芯和贴合硬质芯的外周的聚四氟乙烯层;放置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与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于熔接设备的加热空间;通过加热模具,加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以熔化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并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抵顶。
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熔接方法,通过支持部滑动地穿设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与待熔接硬管的腔道,能够为待熔接软管提供支撑,防止待熔接软管在加热空间中熔化时腔道被堵塞、或者受力变形造成其腔道与待熔接硬管的腔道错位、其外周与待熔接硬管的外周错位等情况,继而可熔接得到软管与硬管连接良好且软管形状良好的内窥镜插入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加热的步骤后,冷却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
通过冷却的步骤,可以获得稳固地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冷却的步骤包括:将抵顶的步骤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共同从加热模具取下并自然空冷;以及熔接方法还包括:在冷却的步骤后,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中取出支撑部。
如此设置,自然冷却的软管和硬管之间的连接强度较好,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可用在内窥镜插入部,另外,在冷却后取出支撑部有助于保持软管的形状。示例性地,一组支撑部视为一套熔接治具,熔接设备可备有多套熔接治具,以供循环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熔接方法还包括:套设熔接设备的外套于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其中,外套的内孔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外周形状匹配且外套的材料为全氟共聚物。
外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熔接后的软管的外周形态,此外还能够避免熔化的待熔接软管与加热模具粘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熔接方法还包括:调整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加热模具处于合模状态,第一模块的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槽与第二模块的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槽一一对应地形成至少一个加热空间。
利用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合模状态来形成加热空间,可以更方便地实现加热空间容纳被支撑部穿设的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此外还可同步形成多个加热空间以分别容纳多对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熔接设备的第一夹具,夹持待熔接软管;以及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抵顶的步骤还包括:驱动第一夹具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滑动,以推动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抵顶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
如此设置,可利用例如驱动装置和第一夹具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稳定地推动待熔接软管抵顶待熔接硬管,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与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之间的压力有助于分子层面的扩散、交织融合,增强熔接后软管和硬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驱动第一夹具的步骤包括:驱动第一夹具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滑动5mm。
通过驱动第一夹具滑动5mm,可以给予因加热而融化的软管压力,保证软管和硬管能够较好地熔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放置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的步骤包括:在熔接设备的第一加热空间放置第一待熔接软管与第一待熔接硬管;在熔接设备的第二加热空间放置第二待熔接软管与第二待熔接硬管,其中,第一加热空间的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第一长度比第二加热空间的沿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第二长度长,第一待熔接软管的外径大于第二待熔接软管的外径。
如此设置,可针对不同类型的待熔接软管进行针对性的熔接,还可通过调整熔接方法的工艺参数使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能适应多种待熔接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的步骤包括:加热模具的加热空间处的温度T满足:110℃<T≤260℃。
如此设置,能够保证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都熔化,并且降低能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的步骤包括:加热20秒至60秒。
如此设置加热时间,可保证热量传导的足够深入,分子热运动时间足够以使熔接后的软管和硬管的表面较好,连接质量较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的步骤包括:使用受控制电路控制的加热器加热加热空间;熔接方法还包括:通过设置于加热模具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加热空间的温度,其中,控制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显示温度值。
如此可以精确、可重复地控制熔接方法的进行,保证多批次熔接时熔接质量稳定可靠。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熔接设备,用于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对接,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用作为内窥镜插入部的一部分,该熔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支撑部,至少一个支撑部与待熔接软管的至少一个腔道一一对应,支撑部的外周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的内壁形状匹配,且支撑部用于滑动地穿设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及待熔接硬管的腔道,其中,支撑部包括:硬质芯,硬质芯的硬度大于待熔接软管的硬度;和聚四氟乙烯层,贴合硬质芯的外周;以及加热模具,加热模具具有加热空间,其中,至少一个支撑部适于穿设于加热空间,加热模具用于加热经由至少一个支撑部对接的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
如此设置,通过支撑部支撑待熔接软管,可减弱待熔接软管的弯折、变形或堆积,以更好地实现熔接并在熔接后得到形态较好的软管,并可避免软管的腔道堵塞。具体地,硬度较大的硬质芯用于通过聚四氟乙烯层支撑待熔接软管,聚四氟乙烯层可避免熔化的待熔接软管与支撑部粘连,聚四氟乙烯层还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利于支撑部穿设于待熔接软管及抽离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还包括外套,外套的内孔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外周形状匹配,且外套用于滑动地套设于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外套的材料为全氟共聚物。
如此设置,外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熔接后的软管的外周形态,此外还能够避免熔化的待熔接软管与加热模具粘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芯为实心结构,硬质芯的材料为不锈钢。
如此设置,硬质芯可以是不锈钢丝,继而实心结构的硬质芯可以较好地保持其形状,有利于支撑待熔接软管,在高温下能较好地保持自身特性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模具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槽的第一模块和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槽的第二模块;当加热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槽与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槽一一对应,以形成至少一个加热空间。
如此设置,加热模具可具有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既保证在熔接过程中加热空间贴近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又可以便于待熔接软管的放置、滑动及取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包括的至少两个加热空间中包括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第一加热空间的沿穿设的方向的第一长度比第二加热空间的沿穿设的方向的第二长度长。
如此设置,沿穿设的方向长度更长的第一加热空间向待熔接软管及待熔接硬管提供了更大的熔接面积,继而在第一加热空间进行熔接所需的时间更短温度更低。此外,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可适用于例如不同粗细的待熔接软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模具包括模具本体和加热器,加热器位于模具本体,并沿穿设的方向位于加热空间处。
如此设置,加热模具通过模具本体来形成加热空间并提供支撑作用,加热器位于加热空间处可以较快速地提升加热空间的温度,并可提高对加热空间升温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热器包括两个加热棒,两个加热棒相对地设置在加热空间两侧。
如此设置,两个加热棒设置在加热空间两侧,可以更均匀地提升加热空间处的温度,保证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整个一周及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整个一周都良好的熔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还包括:设置于加热模具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加热空间的温度;以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与加热器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器,控制电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以显示温度值。
如此设置,通过控制电路可以更灵活地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例如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并且通过温度传感器可以使操作者更有效地感知并判断熔接的实际情况,以保证熔接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以及沿穿设的方向相对地设置在加热空间两侧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其中,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分别用于夹持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第一夹具与加热模具沿穿设的方向滑动连接;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夹具。
如此设置,可以使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在熔接进行过程中更稳定地被放置在加热空间,并且利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具滑动可以对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施加压力,进一步提高熔接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及第一锁具,第一锁具包括位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中一者的第一搭钩和位于另一者的第一搭环,当第一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一夹具适于夹持待熔接软管;第二夹具包括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及第二锁具,第二锁具包括位于第三夹持部与第四夹持部中一者的第二搭钩和位于另一者的第二搭环,当第二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二夹具适于夹持待熔接硬管。
如此设置,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可被快速地打开或闭合,并且在第一锁具或第二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提供稳定的夹持例力。此外,第一夹具可借助第一锁具的帮助,向待熔接软管提供足够的推力。示例性地,第一夹具可包括用于抵顶待熔接软管的限定凸起,以进一步减小对待熔接软管的径向夹持继而减少待熔接软管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熔接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待熔接软管的示意性左视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熔接治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熔接治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熔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加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加热模具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加热模具的示意性左视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另一种加热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熔接方法的流程框图。
附图标记:100、熔接设备;1、熔接治具;1a、第一支撑部;1b、第二支撑部;1c、第三支撑部;11、硬质芯;12、聚四氟乙烯层;21、待熔接软管;211、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2、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3、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2、待熔接硬管;221、待熔接硬管的腔道;222、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3、待熔接硬管的外周;3、外套;4、加热模具;40、模具本体;41、第一模块;411、第一加热槽;412、第一定位孔;42、第二模块;421、第二加热槽;421a、短加热槽;421b、长加热槽;422、第二定位孔;43、加热器;44、温度传感器;5、控制电路;61、第一夹具;611、第一夹持部;612、第二夹持部;62、第二夹具;621、第三夹持部;622、第四夹持部;63、第二锁具;631、第二搭钩;632、第二搭环;7、驱动装置;71、螺母;72、螺杆;73、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本文中附图所示的结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实际生产时可能根据需要而调整。本文中使用的方位词“上”、“下”、“左”、“右”等指代的是图中的方位,除非明确表示,否则不应视为对产品在实际使用时的限制。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相同的特征,可以理解地,本文中的第一模块也可被称第二模块,第二模块也可被称作第一模块。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参考图1至图9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熔接方法可借助的一些熔接设备。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熔接治具1,该熔接治具1可包括一个支撑部,具体地包括硬质芯11和聚四氟乙烯层12。
硬质芯11的硬度可大于聚四氟乙烯层12的硬度。示例性地,硬质芯11为实心结构。示例性地,硬质芯11的材料为不锈钢,具体地,硬质芯11为不锈钢丝。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质芯11包括不锈钢镀层。硬质芯11实质上能够耐受的温度远超熔接的温度,且硬质芯11的抗弯、抗剪、抗压性能都高于聚四氟乙烯层12。硬质芯11的长度可超过熔接治具1所要应用的待熔接软管的长度,这样方便操作以穿入和拔出。
聚四氟乙烯层12围绕硬质芯11,具体地,聚四氟乙烯层12可位于硬质芯11的径向外侧,继而在硬质芯11的周向围绕、并可贴合硬质芯11。示例性地,聚四氟乙烯层熔覆于硬质芯11的外周。聚四氟乙烯层12的长度可超过硬质芯11的长度,可以避免硬质芯11的两端给待熔接软管造成例如划伤。示例性地,聚四氟乙烯层12的径向厚度小于硬质芯11的半径。
如图2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些待熔接软管21包括与其外周偏轴设置的至少一个腔道。具体地,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可具有圆形的截面,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13也可具有圆形的截面。示例性地,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可具有其他形状的截面,例如椭圆形、水滴形等。待熔接软管21的硬度小于硬质芯11的硬度。
熔接治具1的支撑部可沿轴向滑动设置于待熔接软管21,并可支撑待熔接软管21。聚四氟乙烯层12的外周的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的内壁形状匹配。示例性地,聚四氟乙烯层12的外周的截面形状可为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的内壁截面形状的最大内接圆。总而言之,在聚四氟乙烯层12穿设在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中后,二者之间不会有较大的晃动,聚四氟乙烯层12能良好地撑起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并且由于聚四氟乙烯层12的润滑能力,二者沿轴向可相对滑动。
如图3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形成为内窥镜插入部的一部分,待熔接硬管的外周223可与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13具有相同的形状,待熔接硬管的腔道221可与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图2)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位置。熔接治具1可包括多个支撑部以辅助对接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例如包括第一支撑部1a和第二支撑部1b。每个支撑部穿设于待熔接软管21并且一部分适于穿设入待熔接硬管22。在穿设时,熔接治具1可从待熔接软管21凸出以便于操作。
图3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2相对并用于熔接为一体。示例性地,待熔接硬管22的邵氏硬度不小于70D,待熔接软管21的邵氏硬度不大于35D。待熔接硬管22的材料和待熔接软管21的材料分别包括聚醚嵌段聚酰胺。具体地,这种材料的结构可由规则的线形硬聚酰胺链段及柔软的聚醚链段构成,不同链段的比例可影响材料所体现的硬度,同时,待熔接软管21的熔点会略低于待熔接硬管22的熔点。示例性地,硬质芯11的硬度还高于待熔接硬管22的硬度。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的名称只体现二者之间的差别,事实上待熔接硬管22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挠性弯曲,进而作为内窥镜插入部的一部分实现内窥观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待熔接治具1还可配套有外套3。外套3的内孔形状与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13的形状匹配。具体地,外套3的内孔的截面形状可与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13的截面形状相同。外套3用于套设于待熔接软管21,且外套3的内孔至少一部分可用于套设于待熔接硬管22。外套3的材料包括全氟聚合物,示例性地,外套3外侧还可套设其他部件,而外套3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或全氟乙烯丙烯聚合物,其用于直接贴合待熔接软管21。
如图4所示,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待熔接软管21包括多个腔道。用于支撑待熔接软管21的熔接治具1可包括:第一支撑部1a、第二支撑部1b及第三支撑部1c。不同的支撑部可具有不同的径向尺寸,不同的支撑部用于穿设在不同的腔道中。
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熔接设备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5所示,熔接设备100用于熔接图3所示的对接在一起的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熔接设备100可包括加热模具4和穿设于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中的熔接治具1。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可穿设于加热模具4的加热空间。
加热模具4的模具本体40(图7)可包围住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2,并用于至少加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2。图5中,加热模具4与待熔接软管21及待熔接硬管22之间为外套3。外套3可在260℃的温度下长期使用,并且不易与熔化的待熔接软管21粘连。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套3可为分体式并固设于加热模具4。
由于待熔接软管21的硬度较软,因此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就可能弯曲,进一步在外力作用下可能会弯折、变形。利用熔接工艺加工待熔接软管21时,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熔化而不能抵抗较大的外力。在外力挤压下,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可能相对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2偏移、错位、倾斜、变形,继而待熔接软管的腔道211及待熔接软管的外周213的位置、形态也不理想。
熔接治具1可以辅助待熔接硬管22与待熔接软管21轴向对齐,且抵抗待熔接软管21的变形,该熔接治具1还能够承受熔接中的温度环境,并且不会与待熔接硬管22与待熔接软管21粘连。
本公开提供的熔接设备,可用于熔接待熔接硬管与待熔接软管,熔接后连为一体的软管与硬管整体形态完好,腔道通畅,抗拉性能较好。由于熔接治具的设置,使得熔接设备的装夹容易,进而熔接设备整体结构简单,易于使用且可执行高质量的熔接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熔接设备100还包括驱动装置7、以及沿穿设的方向相对地设置在加热空间两侧的第一夹具61和第二夹具62。图5中待熔接软管21及其中的熔接治具1沿X方向穿过加热模具4,第一夹具61和第二夹具62沿X方向设置在加热模具4两侧。
第一夹具61用于夹持待熔接软管21,第二夹具62用于夹持待熔接硬管22。第二夹具62可相对加热模具4固定,而第一夹具61相对加热模具4沿X方向可滑动。具体地,熔接设备100可包括相对加热模具4固定的滑轨7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并不排除滑轨73可移动。第一夹具61可沿滑轨73滑动,继而第一夹具61可用于沿X方向将待熔接软管21向待熔接硬管22推动。
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第一夹具61。示例性地,驱动装置7包括螺母71和螺杆72。螺母71相对加热模具4固定,螺杆72沿X方向与螺母71螺接。通过转动螺杆72,可推动第一夹具6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螺母71可沿X轴转动,继而驱动螺杆72并带动第一夹具61滑动。示例性地,驱动装置7或第一夹具61被配置有刻度,以显示相对运动的位置。
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具61包括第一夹持部611、第二夹持部612及第一锁具(未示出)。第二夹具62包括第三夹持部621、第四夹持部622及第二锁具63。如图5所示,第二锁具63包括第二搭钩631和第二搭环632,第二搭钩631和第二搭环632分别设置于第三夹持部621和第四夹持部622。第一锁具的第一搭钩和第二搭钩同理。
图5中第二锁具63处于锁合状态,继而第二夹具62夹持待熔接硬管22,第三夹持部621和第四夹持部622之间可形成与待熔接硬管的外周223匹配的夹持空间。若第二锁具63处于脱离状态,则第三夹持部621和第四夹持部622可以分离继而可取出待熔接硬管22或熔接后的硬管。同理,第一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一夹具61适于夹持待熔接软管21,第一夹持部611与第二夹持部612之间可形成用于夹持待熔接软管21的夹持空间。通过设置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63,能够在批量生产时稳定快速地夹持待熔接软管21及待熔接硬管22并拆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加热模具4包括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可设计为具有相同结构,进而镜像设置地至少沿Z方向可移动。通过设置相同结构的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可以降低加热模具4的制造难度并降低成本。
第一模块41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槽411,这些第一加热槽411可沿Y方向排成一排。示例性地,第一加热槽411可为沿X方向延伸的半圆形凹槽。第二模块42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槽421,这些第二加热槽421也沿Y方向排成一排,第二加热槽421可与第一加热槽411一一对应。示例性地,第二加热槽421为半圆形凹槽,且其延伸方向与其对应的第一加热槽411的延伸方向一致。当加热模具4处于例如图5中的合模状态时,对应的第一加热槽411和第二加热槽421形成用于包裹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212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222的加热空间。
加热模具4可具有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可以便于待熔接软管21的放置、滑动及取出。而第一加热槽411和第二加热槽421的设置可以使加热模具4的热量更稳定全面均衡地传递给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减少待熔接软管21和待熔接硬管22熔接的工时,并提升熔接质量。
第一模块41包括沿Z方向延伸的第一定位孔412,第二模块42包括沿Z方向延伸的第二定位孔422。加热模具4可包括位于第一定位孔412和第二定位孔422的定位销(未示出)。示例性地,第一模块41在XY平面的四角处设置四个第一定位孔412,继而可配置四个定位销。第一模块41和第二模块42可沿定位销滑动实现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的切换。示例性地,在与定位销垂直的方向及与加热棒垂直的方向都可设置有紧定螺钉,以固定定位销及加热棒。
参考图5至图7,加热模具4包括模具本体40和加热器43。加热器43位于模具本体40。示例性地,加热器43包括两个加热棒,两个加热棒相对地设置在加热空间两侧。加热器43在X方向位于加热空间处,当加热器工作时,热量可以更直接快速地通过模具本体40传递到第一加热槽411和第二加热槽421。
示例性地,加热棒可沿Y方向延伸进而为至少一个加热空间加热。
参考图5、图6及图8,熔接设备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44和控制电路5。温度传感器44位于加热模具4,例如可沿Y方向位于多个加热空间的中部位置,温度传感器44用于检测加热空间的温度。
控制电路5与温度传感器44电连接以显示温度值。控制电路5还与加热器43电连接以控制加热器43,示例性地,控制电路5被配置为控制施加于加热器43的电流并控制施加时间。控制电路5还可被配置为根据温度传感器44的温度,控制向加热器43施加的电流,以控制温度传感器44的温度在预设区间。
示例性地,驱动装置7包括气缸或步进电机,控制电路5被配置为:响应于温度传感器44的温度,控制驱动装置7以驱动第一夹具61移动预设距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二模块42可包括短加热槽421a和长加热槽421b。长加热槽421b沿X方向的长度比短加热槽421a沿X方向的长度长。第一模块41可与第二模块42相同并镜像布置。熔接设备100包括的至少两个加热空间中包括第一加热空间和第二加热空间,长加热槽421b用于形成第一加热空间,短加热槽421a用于形成第二加热空间。通过第一加热空间加热待熔接硬管22所需的温度更低、所耗费的时间更短。
如图10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熔接方法1000,该方法1000可利用前述的熔接设备执行。该方法1000可包括下述的步骤。
步骤S101,安装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至熔接设备。
示例性地,步骤S101可包括一一对应地滑动地穿设熔接设备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软管的至少一个腔道的步骤。步骤S101还可包括将被熔接治具串成一串的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放置到加热模具的步骤。具体地,设置至少一个支撑部于熔接设备的加热模具的加热空间,继而将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与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设置于加热空间。
步骤S102,加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并挤压二者。示例性地,加热模具加热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以熔化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并且,可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沿熔接治具的延伸方向抵顶。具体地,可设置待熔接硬管不动,推动待熔接软管而实现抵顶。
示例性地,步骤S103,冷却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通过冷却的步骤,保证软管和硬管固定地连接为一体。本公开实施方式中,在冷却的步骤前对仍软化的软管或硬管可进行其他操作。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熔接方法,对待熔接软管的固定装夹简单、快捷、定位准确,且能保证熔接后的软管形状良好,此外还可避免孔径较小的腔道封堵。在另一些情况下,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熔接方法可实现两个待熔接软管的熔接。两个待熔接管作为本熔接方法的实施对象,其实际硬度值不应成为对本熔接方法的必然限定。
在示例性地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是包括外套的设备。安装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的步骤还包括滑动套设外套至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的对接处。加热模具不与待熔接软管和待熔接硬管直接接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熔接设备是包括第一夹具的设备,继而第一夹具夹持待熔接软管。该方法1000中将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沿熔接治具的延伸方向抵顶的步骤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夹具沿穿设的方向滑动,以沿穿设的方向推动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抵顶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通过驱动装置推动待熔接软管可以在批量生产时比较稳定地控制挤压时间和力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放置待熔接软管与待熔接硬管的步骤包括:在第一加热空间放置第一待熔接软管与第一待熔接硬管;在第二加热空间放置第二待熔接软管与第二待熔接硬管,其中,第一待熔接软管的外径大于第二待熔接软管的外径。可以利用不同型号的熔接模具对应熔接不同规格的待熔接软管至待熔接硬管,也可利用熔接模具熔接不同规格的待熔接软管至待熔接硬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热的步骤包括:加热模具的加热空间处的温度T满足:110℃<T≤260℃。加热空间处的温度满足前述范围,可以熔化待熔接硬管,以实现熔接。可选地,可以以120℃、130℃、140℃或150℃的温度进行加热。示例性地,加热温度为180℃~230℃。该温度能够良好地熔化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又不至于使待熔接软管熔化较长的管段。示例性地,温度传感器探测的温度值在185℃~195℃范围内,示例性地控制加热空间处的温度为190℃。通过控制温度,可降低能耗,保证熔接强度并有助于保持熔接后软管的形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冷却的步骤包括:将抵顶的步骤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共同从加热模具取下并自然空冷。在冷却的过程中,可抽出熔接治具,例如包括褪下外套。示例性地,熔接方法1000还包括:在冷却的步骤后,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中取出熔接治具。熔接治具可避免腔道堵塞,并进一步支撑软管的形状。
如表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效果比对。示例性地,待熔接软管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待熔接软管的邵氏硬度的值在35HD至40HD之间;待熔接硬软管的材料为聚醚嵌段聚酰胺,待熔接硬管的邵氏硬度的值在69HD至72HD之间。抵顶时推动待熔接软管推进5mm。
表1
Figure BDA0003803841240000171
Figure BDA0003803841240000181
应当理解,在软管的材料和硬管的材料有所变化时,同样工艺条件下的熔接效果仍可发生变化。示例性地,加热到195℃且加热35秒的实施例中,软管和硬管具有较好的熔接效果,表面基本光滑无明显孔洞。示例性地,维持有效温度的加热时间为20秒至60秒。
在另一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内窥镜插入管,该内窥镜插入管可通过前述的方法或设备制造而成。
示例性地,该内窥镜插入管包括:硬管和与硬管熔接为一体的软管。该内窥镜插入管的硬管和软管同轴度好,包括夹角、转角及位置都较好;硬管和软管结合处的形状好,软管的径向形态、周向形态都受到严格控制;熔接质量高,不会在内窥过程中破裂。由于内窥镜插入管需要进入人体腔道,因此该形态良好的内窥镜插入管可降低伤害风险。该内窥镜插入管可包括与其外周偏轴设置的至少一个第一腔道。该第一腔道通畅,适于穿设待匹配的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公开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公开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接方法包括:
一一对应地滑动地穿设熔接设备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软管的至少一个腔道,且一一对应地滑动地穿设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于待熔接硬管的至少一个腔道,其中,所述支撑部的外周形状与所述待熔接软管的腔道的内壁形状匹配,所述支撑部包括硬度大于所述待熔接软管的硬度的硬质芯和贴合所述硬质芯的外周的聚四氟乙烯层;
放置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与所述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于所述熔接设备的加热空间;
通过所述加热模具,加热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所述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以熔化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所述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并将所述待熔接软管与所述待熔接硬管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还包括:在所述加热的步骤后,冷却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和所述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所述冷却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抵顶的步骤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共同从所述加热模具取下并自然空冷;以及
所述熔接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冷却的步骤后,从连接为一体的软管和硬管中取出所述支撑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还包括:套设所述熔接设备的外套于所述待熔接软管和所述待熔接硬管,其中,所述外套的内孔形状与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外周形状匹配且所述外套的材料为全氟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还包括:调整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加热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所述第一模块的至少一个第一加热槽与所述第二模块的至少一个第二加热槽一一对应地形成至少一个所述加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通过所述熔接设备的第一夹具,夹持所述待熔接软管;以及
所述将所述待熔接软管与所述待熔接硬管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抵顶的步骤还包括:
驱动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滑动,以推动所述待熔接软管的对接端抵顶所述待熔接硬管的对接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驱动所述第一夹具的步骤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滑动5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放置所述待熔接软管与所述待熔接硬管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熔接设备的第一加热空间放置第一待熔接软管与第一待熔接硬管;
在所述熔接设备的第二加热空间放置第二待熔接软管与第二待熔接硬管,其中,所述第一加热空间的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第一长度比所述第二加热空间的沿所述支撑部的延伸方向的第二长度长,所述第一待熔接软管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待熔接软管的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所述加热的步骤包括:所述加热模具的加热空间处的温度T满足:110℃<T≤26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熔接方法,其中,所述加热的步骤包括:加热20秒至60秒。
CN202210990779.0A 2022-08-18 2022-08-18 熔接方法 Pending CN115431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0779.0A CN115431528A (zh) 2022-08-18 2022-08-18 熔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0779.0A CN115431528A (zh) 2022-08-18 2022-08-18 熔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1528A true CN115431528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0779.0A Pending CN115431528A (zh) 2022-08-18 2022-08-18 熔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1528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6041A (en) * 1986-10-14 1989-10-24 Georg Fischer Ag Method for fusion joining plastic pipe
JPH05318595A (ja) * 1992-05-25 1993-12-03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管の接合方法
JPH06166106A (ja) * 1992-11-30 1994-06-14 Sekisui Chem Co Ltd 融着機とその融着機を用いた突き合せ融着方法
JP2006297611A (ja) * 2005-04-15 2006-11-02 Fujikin Inc 合成樹脂製管状部材同士の溶着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988997A (zh) * 2004-07-26 2007-06-27 株式会社Jms 合成树脂部件的加热夹具和热熔接装置以及合成树脂部件的热熔接方法
JP2014025575A (ja) * 2012-07-30 2014-02-06 Kohyei Trading Co Ltd チューブの連結構造、及びチューブの連結方法
KR20160009189A (ko) * 2014-07-15 2016-01-26 세메스 주식회사 합성수지관 열융착기 및 융착 방법
CN110856984A (zh) * 2018-08-24 2020-03-03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热压加工模具及纺织层热压包覆螺纹软管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6041A (en) * 1986-10-14 1989-10-24 Georg Fischer Ag Method for fusion joining plastic pipe
JPH05318595A (ja) * 1992-05-25 1993-12-03 Sekisui Chem Co Ltd 合成樹脂管の接合方法
JPH06166106A (ja) * 1992-11-30 1994-06-14 Sekisui Chem Co Ltd 融着機とその融着機を用いた突き合せ融着方法
CN1988997A (zh) * 2004-07-26 2007-06-27 株式会社Jms 合成树脂部件的加热夹具和热熔接装置以及合成树脂部件的热熔接方法
US20090038756A1 (en) * 2004-07-26 2009-02-12 Susumu Hongo Heater Unit and Thermal Fusion Apparatus For Synthetic Resin Members and Thermal Fusion Method For Synthetic Resin Members
JP2006297611A (ja) * 2005-04-15 2006-11-02 Fujikin Inc 合成樹脂製管状部材同士の溶着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4025575A (ja) * 2012-07-30 2014-02-06 Kohyei Trading Co Ltd チューブの連結構造、及びチューブの連結方法
KR20160009189A (ko) * 2014-07-15 2016-01-26 세메스 주식회사 합성수지관 열융착기 및 융착 방법
CN110856984A (zh) * 2018-08-24 2020-03-03 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热压加工模具及纺织层热压包覆螺纹软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6437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plicing a fiber optic cable
EP0167870A2 (en) Welding fluoropolymer pipe and fittings
US5741458A (en) Method of forming a water heater tube
CN102859247B (zh) 熔敷接头、熔敷装置、熔敷接头的熔敷方法
US20090133841A1 (en) Flashless we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5484506A (en) Smooth bore welding of thermoplastic tubing
US4927999A (en) Apparatus for fusion joining plastic pipe
EP026398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usion joining plastic pipe
CN115431528A (zh) 熔接方法
CN218256897U (zh) 熔接设备
US4876041A (en) Method for fusion joining plastic pipe
US10449727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plastic pipes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the same
JP4936716B2 (ja) 樹脂管の電気融着用固定治具
US10226898B2 (en) Method for connecting plastic pipes and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the same
EP1280653B1 (en) Fixture for ir welding
EP1202853B1 (en) Beadless welding apparatus
KR101835785B1 (ko) 합성수지관 연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성수지관 연결방법
JP2020171962A (ja) 型アセンブリ
JP2004243657A (ja) 熱融着性管状体の接合方法
KR101607193B1 (ko) 변속기 오일쿨러용 플라스틱 파이프 조립체의 벤딩방법
JP2009500575A (ja) パイプ接合方法及び装置
CN217762594U (zh) 一种hdpe管的连接结构
EP3950270A1 (en) Thermoplastic resin tube bending method
EP1506363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forming a branch in a polymeric pipe, using heated liquid in order to plasticize a pipe wall section which is to be displaced outwardly to form said branch
JPH079559A (ja) 電気融着式プラスチック管継手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