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30728A -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30728A
CN115430728A CN202211110110.4A CN202211110110A CN115430728A CN 115430728 A CN115430728 A CN 115430728A CN 202211110110 A CN202211110110 A CN 202211110110A CN 115430728 A CN115430728 A CN 1154307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ening
steel plate
straightened
dimensional model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1101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雪利
袁青峰
王文凯
韩钧
刘光穆
黄玉鸿
柯辉
游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Gua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xi Shenglong Iron and Steel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Shenglong Metallurg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Gua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xi Shenglong Iron and Steel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Shenglong Metallurg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Gua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Guangxi Shenglong Iron and Steel Materials Research Institute, Guangxi Shenglong Metallurg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Gua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1101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307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30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307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1/00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 B21D1/02Straightening, restoring form or removing local distortions of sheet metal or specific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Stretching sheet metal combined with rolling by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04Movable or exchangeable mountings for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应用于矫直系统,所述矫直系统包括第一矫直机,所述矫直方法包括: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根据所述第一压下量控制所述第一矫直机对所述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本申请提供的矫直方法能够根据钢板的三维模型准确控制矫直辊的压下量,从而在较少的矫直次数下使钢板的板形符合产品标准规定。

Description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背景技术
钢板在热处理过程中因相变而产生的残余应力,或者在冷却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位置冷却速率的不一致导致的收缩不均匀,都可能使钢板弯曲变形,即可能使钢板的板形不良,例如产生双变浪、单边浪、翘曲或者瓢曲等形状缺陷,为了使钢板的板形符合产品标准规定,通常需要矫直机对钢板进行矫直。
当钢板进入矫直机以后,通过调整矫直机中矫直辊的压下量来给予钢板一定的压力,使钢板反向弯曲变形,以降低钢板的变形量,改善钢板的板形。在这一过程中,压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钢板在矫直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如果压下量太小,变形程度满足不了要求,可能使矫直机矫直的变形量较少,需要多次矫直才能使钢板变得平直,而压下量太大,又可能使变形程度超过要求,起到反效果,导致矫直效果差,目前,一般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设置矫直机中矫直辊的压下量,这样并不能很准确的确定矫直辊的压下量,经常需要多次矫直才能使钢板的板形产品标准规定,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和矫直装置,该矫直方法能够根据钢板的三维模型准确控制矫直辊的压下量,从而在较少的矫直次数下使钢板的板形达到产品标准规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应用于矫直系统,所述矫直系统包括第一矫直机,所述矫直方法包括: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根据所述第一压下量控制所述第一矫直机对所述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预设尺寸范围内的第一板形参数,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变形程度;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与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所述映射关系为压下量与板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将所述三维模型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根据所述矫直模型的输出值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矫直系统中包括多个矫直机,所述第一矫直机为所述多个矫直机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矫直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矫直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矫直机为粗矫直机,所述矫直比例为60%~75%。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形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曲率值、预设长度范围内所述待矫直钢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差。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根据所述待矫直钢板的钢种和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mpa,且厚度小于2.5mm,则在所述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前,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对变形钢板进行加热以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而获得所述待矫直钢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首先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并根据第一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能够降低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达到改善钢板板形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根据操作工经验设置的压下量控制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待矫直钢板各个点处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的变形量更合理和更准确的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从而能够在较少的矫直次数下达到较好的矫直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装置,所述矫直装置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下量控制所述第一矫直机对所述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预设尺寸范围内的第一板形参数,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变形程度;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与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所述映射关系为压下量与板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三维模型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根据所述矫直模型的输出值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矫直系统中包括多个矫直机,所述第一矫直机为所述多个矫直机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矫直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矫直机为粗矫直机,所述矫直比例为60%~75%。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板形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曲率值、预设长度范围内所述待矫直钢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差。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矫直钢板的钢种和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mpa,且厚度小于2.5mm,则在所述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前,所述矫直装置还用于:对变形钢板进行加热以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而获得所述待矫直钢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的指令,以实现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中所提供的矫直方法。
可选地,该矫直装置还包括该存储器。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中所提供的矫直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设计中所提供的矫直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板形不良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的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的另一例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装置的结构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本文中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板形不良的示意图。钢板在热处理过程中因相变而产生的残余应力,或者在冷却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位置冷却速率的不一致导致的收缩不均匀,都可能使钢板的表面产生如图1中(a)所示的边浪、或者如图1中(b)所示的中浪等形状缺陷,导致钢板的板形不良。为了使变形钢板的板形符合产品标准规定,通常需要矫直机对变形钢板进行矫直。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矫直机包括上下两排相互交错排列的矫直辊210,当变形钢板220进入矫直机以后,通过调整矫直辊210的压下量来给予变形钢板220一定的压力,使变形钢板220反向弯曲变形,以降低变形钢板220的变形量,改善变形钢板220的板形。
矫直就是利用变形钢板220的弹塑性变形(既有弹性变形,又有塑性变形),使其在矫直辊210之间进行交替弯曲,从而产生正向或者反向的弹塑性弯曲变形,使变形钢板220弹性恢复后变直或较大程度的减少原有的弯曲变形量。变形钢板220的弯曲过程可以用曲率变化来说明,变形钢板220在矫直弯曲前所具有的曲率为原始曲率,在外力作用下变形钢板220强制弯曲后的曲率为反弯曲率,矫直辊210的压下量决定反弯曲率,反弯曲率的选择是决定变形钢板220是否矫直的关键,矫直的实质就是选择合适的反弯曲率(即选择合适的压下量),以便使变形钢板220在外力消除后,经过弹性恢复而变直。
其中,在外力作用下,钢板会产生变形,凹面受压应力,凸面受拉应力,表面层应力最大,随钢板受到的应力的变化,钢板的变形过程一般分为纯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以及纯塑性变形,当钢板的表面层的最大应力小于或者等于钢板的屈服极限时,外力去除后,钢板的变形能够全部弹性恢复,此时为纯弹性变形,当钢板表面层最大应力大于钢板的屈服极限,而中性层的应力小于或者等于钢板的屈服极限时,外力去除后,各层的变形可弹性恢复一部分,此时为弹塑性变形,当钢板整个断面的应力都大于钢板的屈服极限时,在外力去除后,钢板的变形不能恢复,此时为纯塑性变形。
目前,在通过矫直机对钢板进行矫直时,主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感觉设置矫直机中矫直辊的压下量,而压下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钢板反向弯曲变形量,如果压下量太小,可能使矫直辊能够矫正的变形量较小,需要多次矫直才能使钢板变得平直,而压下量太大,又可能使变形量超过变形要求,容易起到反效果,导致矫直效果差,然而目前人工的方式并不能合理准确的确定矫直机中矫直辊的压下量,经常需要多次矫直才能使钢板的板形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和矫直装置,在通过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以前,首先会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并控制第一矫直机按照第一压下量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以降低钢板的变形量,改善钢板的板形。通过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并针对具体的变形量更合理和更准确的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从而能够在较少的矫直次数下达到较好的矫直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的一例示意性流程图,该矫直方法300应用于矫直系统,矫直系统包括第一矫直机和矫直装置,该矫直方法300由矫直装置执行,以下结合图3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300,如图3所示,该矫直方法300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0,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
具体地,待矫直钢板可以为存在变形的钢板,例如,产生双变浪、单边浪、翘曲或者瓢曲等形状缺陷的钢板,例如,如图1中(a)或者(b)所示的钢板。通过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能够准确了解待矫直钢板在各个点处的变形量,从而能够使矫直装置更准确和更合理的确定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
本申请对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定,例如,可以通过测厚仪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再例如,可以通过深度图像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
步骤320,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
具体地,第一压下量为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在待矫直钢板厚度方向上的位移量,第一压下量的大小影响施加在待矫直钢板上的外力的大小,而从前述的内容可知,外力的大小可以决定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即第一压下量的大小影响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不同的三维模型可能对应不同的第一压下量。
在这里,第一矫直机中一般包括多个矫直辊,根据三维模型能够确定第一矫直机中各个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具体地,本申请对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压下量的方式不做任何限定。
例如,可以根据预设的逻辑算法确定第一压下量。
再例如,可以根据经验数据确定第一压下量。
再例如,可以根据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确定第一压下量。
步骤330,根据第一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具体地,矫直装置在确定第一压下量之后,能够控制第一矫直机中的矫直辊按照第一压下量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以降低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改善钢板的板形。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首先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并根据第一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能够降低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达到改善钢板板形的目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根据操作工经验设置的压下量控制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能够更准确的了解待矫直钢板各个点处的变形量,在此基础上能够针对具体的变形量更合理和更准确的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从而能够在较少的矫直次数下达到较好的矫直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根据三维模型确定预设尺寸范围内的第一板形参数,然后根据第一板形参数确定第一压下量。
其中,板形参数能够反应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变形程度,可以为预设长度范围内待矫直钢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差,也可以为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曲率值,预设尺寸范围为待矫直钢板每次进入第一矫直机的尺寸范围,包括长度范围和宽度范围。
具体地,矫直装置内存储有根据经验数据建立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为板形参数与压下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矫直装置在确定第一板形参数之后,能够根据第一板形参数和该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压下量。
在确定板形参数以后,首先随机或者根据经验设置一个初始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按照初始压下量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然后确定钢板的矫直效果(例如检测钢板的不平度),若矫直效果好(不平度小于标准规定),则将该初始压下量作为与该板形参数对应的压下量,若矫直效果不好(不平度大于或者等于标准规定),则在根据迭代步长更新初始压下量之后,重复上述操作,直到钢板的矫直效果达到预期,依次类推,预先确定并存储多个板形参数与多个压下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建立映射关系。
在这里,不仅板形参数会影响压下量,待矫直钢板的厚度也会影响压下量,即如果待矫直钢板的厚度不同,那么就算板形参数相同,压下量也可能不同,例如,在板形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压下量可能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上述所说内容,是在厚度相同的前提下进行的,本申请还可以根据三维模型确定待矫直钢板的厚度,然后根据厚度和第一板形参数确定第一压下量。
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将三维模型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根据该矫直模型的输出值确定第一压下量。
具体地,矫直模型可以为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能够使计算机通过模拟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来解释数据,并寻找数据中的规律从而进行预测或分类,即在确定三维模型之后,能够通过训练好的矫直模型准确确定第一压下量。在这里,三维模型输入矫直模型后,矫直模型可以直接输出第一压下量,也可以输出中间值(例如板形参数),然后根据中间值确定第一压下量。
在确定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后,根据试验确定与该三维模型对应的压下量,对该三维模型标注对应的压下量,建立样本,以此类推获取大量的样本数据,构建样本数据库,将该样本数据库分为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将训练样本内的三维模型作为输入变量,将对应的压下量作为输出变量训练矫直模型,并通过测试样本验证训练好的矫直模型的准确性,以确定该矫直模型。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方法的另一例示意性流程图。以下结合图4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400,该矫直方法400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10,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
具体地,步骤410与步骤31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20,确定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
具体地,矫直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矫直机,第一矫直机为多个矫直机中的其中一个,例如,矫直系统中包括粗矫直机和精矫直机,粗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直径大于精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直径,粗矫直机中矫直辊的数量小于精矫直辊的数量,在矫直系统中具有多个矫直机时,需要合理分配多个矫直机中每一个矫直机所占的矫直比例,而且不同的矫直比例对应不同的压下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矫直机为粗矫直机时,矫直比例可以为60%~75%。即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可以为60%~75%之间的任意值,例如,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可以设置为60%、65%、70%或者75%等。
步骤430,根据矫直比例和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
具体地,在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后,先确定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在矫直比例的基础上再确定第一压下量。
例如,当确定矫直比例为60%时,第一压下量可能为2.26mm,在相同条件下,当矫直比例变为75%时,第一压下量可能变为1.88mm。
步骤440,根据第一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具体地,步骤440和步骤330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在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后,还需要确定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和矫直比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并控制第一矫直机按照第一压下量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能够降低待矫直钢板的变形量,进而改善待矫直钢板的板形。通过确定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能够更科学合理的确定矫直系统中每一个矫直机所需矫直的变形量,从而更准确的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提升矫直效果,减少矫直次数。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压下量不仅跟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相关,还跟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钢种不同,屈服强度也相应不同)相关,即如果待矫直钢板的钢种不同,那么就算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相同,第一压下量也可能不同,例如,在三维模型、矫直比例相同的前提下,第一压下量可能随着屈服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前述内容,都是在待矫直钢板的钢种相同的前提下进行说明的。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待矫直钢板的钢种和三维模型确定第一压下量。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mpa,且厚度小于2.5mm,则在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前,还需要对变形钢板进行加热以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而获得所述待矫直钢板。
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钢板的矫直装置。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装置的示意性框图。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矫直装置500包括建立模块510、确定模块520以及控制模块530。
其中,建立模块510用于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控制模块530用于根据第一压下量控制第一矫直机对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可选地,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根据三维模型确定预设尺寸范围内的第一板形参数,第一板形参数用于表示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变形程度;根据第一板形参数确定第一压下量。
可选地,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板形参数与映射关系确定第一压下量,映射关系为压下量与板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可选地,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将三维模型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根据矫直模型的输出值确定第一压下量。
可选地,矫直系统中包括多个矫直机,第一矫直机为多个矫直机中的其中一个,确定模块520还用于:确定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根据三维模型和矫直比例确定第一压下量。
可选地,第一矫直机为粗矫直机,矫直比例为60%~75%。
可选地,第一板形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曲率值、预设长度范围内待矫直钢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差。
可选地,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根据待矫直钢板的钢种和三维模型确定第一压下量。
可选地,若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mpa,且厚度小于2.5mm,则在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前,矫直装置还用于:对变形钢板进行加热以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而获得待矫直钢板。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钢板的矫直装置的结构性示意图。如图6所示,矫直装置600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和通信接口630。其中,存储器620中存储有指令,处理器610用于执行存储器620中的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该处理器610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处理器610还用于控制通信接口630与外界进行通信。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系统的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矫直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应用于矫直系统,所述矫直系统包括第一矫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
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
根据所述第一压下量控制所述第一矫直机对所述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预设尺寸范围内的第一板形参数,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用于表示所述待矫直钢板在预设尺寸范围内的变形程度;
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板形参数与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所述映射关系为压下量与板形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
将所述三维模型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矫直模型,根据所述矫直模型的输出值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矫直系统中包括多个矫直机,所述第一矫直机为所述多个矫直机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矫直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的矫直比例;
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
根据所述三维模型和所述矫直比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矫直机为粗矫直机,所述矫直比例为60%~75%。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形参数包括以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曲率值、预设长度范围内所述待矫直钢板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差。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包括:
根据所述待矫直钢板的钢种和所述三维模型确定所述第一压下量。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待矫直钢板的屈服强度大于700mpa,且厚度小于2.5mm,则在所述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之前,所述矫直方法还包括:
对变形钢板进行加热以消除内部的残余应力,进而获得所述待矫直钢板。
10.一种钢板的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建立待矫直钢板的三维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三维模型确定第一矫直机中矫直辊的第一压下量;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压下量控制所述第一矫直机对所述待矫直钢板进行矫直。
CN202211110110.4A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Pending CN1154307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0110.4A CN115430728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10110.4A CN115430728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30728A true CN115430728A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46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10110.4A Pending CN115430728A (zh) 2022-09-13 2022-09-13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30728A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6755A (ja) * 2000-04-28 2001-11-16 Kobe Steel Ltd 鋼板、鋼板製造方法及び鋼板製造装置
JP2005254269A (ja) * 2004-03-10 2005-09-22 Jfe Steel Kk 幅反り矯正方法、及び幅反り矯正装置
CN101011777A (zh) * 2006-12-11 2007-08-08 江苏大学 一种中厚板料激光预应力复合喷丸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JP2013248670A (ja) * 2013-07-30 2013-12-12 Jfe Steel Corp 差厚鋼板の自動矯正制御装置
JP2014231089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新日鐵住金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鋼板の矯正装置及び鋼板の矯正方法
CN104307952A (zh) * 2014-08-19 2015-01-2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曲面钢板成形方法和曲面钢板成形设备
CN105107873A (zh) * 2015-09-06 2015-12-02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减少矫直机工作辊数目提高矫直能力的冷矫直工艺
CN106270001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辊式拉弯矫直机的上排辊压下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038915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焊的带钢板型控制系统
CN111487869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矫直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11699A (zh) * 2020-05-14 2020-09-01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获取板材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的智能矫直机
CN111633059A (zh) * 2020-05-14 2020-09-08 太原科技大学 基于板型特征的辊式矫直机压下量控制方法
CN212793911U (zh) * 2020-06-28 2021-03-26 深圳市盛隆丰实业有限公司 裁切结构和包圆产品加工设备
CN113857297A (zh) * 2021-11-01 2021-12-3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矫直机板形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877987A (zh) * 2021-09-01 2022-01-04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辊式矫直机工作参数预设定方法
CN114074135A (zh) * 2021-10-14 2022-02-22 北京冶自欧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矫直机及其矫直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6755A (ja) * 2000-04-28 2001-11-16 Kobe Steel Ltd 鋼板、鋼板製造方法及び鋼板製造装置
JP2005254269A (ja) * 2004-03-10 2005-09-22 Jfe Steel Kk 幅反り矯正方法、及び幅反り矯正装置
CN101011777A (zh) * 2006-12-11 2007-08-08 江苏大学 一种中厚板料激光预应力复合喷丸成形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231089A (ja) * 2013-05-30 2014-12-11 新日鐵住金ステンレス株式会社 鋼板の矯正装置及び鋼板の矯正方法
JP2013248670A (ja) * 2013-07-30 2013-12-12 Jfe Steel Corp 差厚鋼板の自動矯正制御装置
CN104307952A (zh) * 2014-08-19 2015-01-28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曲面钢板成形方法和曲面钢板成形设备
CN105107873A (zh) * 2015-09-06 2015-12-02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减少矫直机工作辊数目提高矫直能力的冷矫直工艺
CN106270001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辊式拉弯矫直机的上排辊压下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0038915A (zh) * 2018-01-16 2019-07-23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对接焊的带钢板型控制系统
CN111487869A (zh) * 2020-04-24 2020-08-04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矫直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611699A (zh) * 2020-05-14 2020-09-01 太原科技大学 一种获取板材残余应力分布特征的智能矫直机
CN111633059A (zh) * 2020-05-14 2020-09-08 太原科技大学 基于板型特征的辊式矫直机压下量控制方法
CN212793911U (zh) * 2020-06-28 2021-03-26 深圳市盛隆丰实业有限公司 裁切结构和包圆产品加工设备
CN113877987A (zh) * 2021-09-01 2022-01-04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一种辊式矫直机工作参数预设定方法
CN114074135A (zh) * 2021-10-14 2022-02-22 北京冶自欧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矫直机及其矫直工艺
CN113857297A (zh) * 2021-11-01 2021-12-31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矫直机板形控制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薛军安;崔丽;胡贤磊;刘相华;: "塑性变形率对辊式矫直板材的影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5, 15 May 2009 (2009-05-15), pages 681 - 68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idabadi et al.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f bowing defects in cold roll-formed, U-channel sections
KR101066778B1 (ko) 형상 불량 요인 특정 방법, 장치 및 프로그램
US68369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helical spring
CN106483845B (zh) 一种改善矫直机力能参数预报的方法及系统
US10467361B2 (en) Stretch flange crack prediction method, stretch flange crack prediction apparatus, computer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2949108B (zh) 热轧高强钢板形缺陷全流程预测方法及图形用户界面装置
Eriksen The influence of die geometry on tool wear in deep drawing
CN111487869B (zh) 一种矫直控制方法及装置
Behrens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nalytical 3D-simulation model of the levelling process
Barabash et al. Straightening of sheet with correction of waviness
Par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program for roller leveling and application for removing blanking bow defects of thin steel sheet
CN109821930B (zh) 一种拉伸弯曲矫直机工作参数设定方法
Che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formability considering wrinkling defect in first-pass conventional spinning with linear roller path
Petruška et al. Novel approach to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 of cross roll straightening of bars
Qiu et al. A robust optimization design method for sheet metal roll form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oll form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pipe
CN104001739A (zh) 一种冷轧平整轧制压力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3877987B (zh) 一种辊式矫直机工作参数预设定方法
Kasaei et al. On the prediction of wrinkling in flexible roll forming
RU2677123C1 (ru)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областей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ефекта формы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способ оценки областей источников дефекта формы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ценки областей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ефекта формы поверхност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ценки областей источников дефекта формы поверхности, программа и носитель записи
CN115430728A (zh) 一种钢板的矫直方法及矫直装置
JP2010172925A (ja) ローラ矯正における被矯正材の材料定数および矯正状態の推定方法ならびにローラレベラの操業方法
Luyen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yield criteria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n fracture height of cylindrical cups in the deep drawing process of SPCC sheet steel
Liang et al. Analysis and suppression of flange wrinkling in AHSS chain-die forming channels with a curved axis
CN116441354A (zh) 一种矫直机板形预测及矫直工艺控制方法
Wiebenga et al. A numerical approach to robust in-line control of roll forming process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