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13035A -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13035A
CN115413035A CN202110595979.1A CN202110595979A CN115413035A CN 115413035 A CN115413035 A CN 115413035A CN 202110595979 A CN202110595979 A CN 202110595979A CN 115413035 A CN115413035 A CN 1154130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hannel
frequency domain
domain resourc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959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千里
黄煌
奴王·苏雷什·费迪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959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13035A/zh
Priority to EP22815162.7A priority patent/EP4333529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95468 priority patent/WO2022253116A1/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44903A priority patent/KR20240013226A/ko
Publication of CN115413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13035A/zh
Priority to US18/519,532 priority patent/US20240106616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1Details of reference signals
    • H04L27/2613Structure of the reference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49Demodulators
    • H04L27/26524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 H04L27/26526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or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DFT] de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demodulation with inverse FFT [IFFT] or inverse DFT [IDFT] de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receiv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35Maintenance of orthogonality, e.g. for signals exchanged between cells or users, or by using covering codes or sequ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方法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重叠;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第二信道和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通过本方法,可以提升通信信号的解调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的日益发展,高频(6G以上频段,主要包括28G、39G、60G、73G等)因其丰富的频段资源成为了研究和开发的热点。高频可以为通信提供大带宽,高集成天线阵列,以实现高吞吐量。为了降低高频通信中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ratio,PAPR),在高频通信的场景中可以采用实虚部分离的方式传输通信信号。
但由于通信信号的实部信号与虚部信号分离,增加了传输通信信号所需的带宽,通信信号需要占用一部分额外的带宽以保证性能无损地进行频谱整形。也就是说,PAPR的降低需要以使用更多的带宽为代价。现阶段,为了提升频率利用率,不同终端所使用的带宽会有重叠部分。然而在这种方式中,重叠部分的带宽中传输的信号会相互干扰,会降低信号的解调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可以提升通信信号的解调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通过本方法,可以提升通信信号的解调性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相位预编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消息,该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指示消息,该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指示消息,该第四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括: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消息,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指示消息,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发送的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一信息,根据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二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与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不同,或者,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与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是正交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第三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三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第四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四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第五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五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其中,该第四频域资源与该第五频域资源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该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七指示消息,该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消息,该第八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设备从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二信息;
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八指示消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该第九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二信息;该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终端的该第二信息;该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该通信设备根据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一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该第二信道在第二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该第二信息包括该第二信道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接入网设备用于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该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该第十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接入网设备用于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相位预编码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进行该预编码后的信号;该通信设备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设备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通信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该接入网设备,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一信号;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二信号;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该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和该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为该第一终端,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三信号;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三信号、该第四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该接入网设备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示例中通信装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比如该通信装置的功能可具备本申请中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中的功能,也可以具备单独实施本申请中的任一个实施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单元或模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可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单元用于支持通信装置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与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耦合,其保存通信装置必要的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
作为示例,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收发单元可以为收发器或通信接口,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和存储器耦合,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该处理器,用于从该存储器中调用该程序代码通过收发器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再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该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逻辑电路用于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进行处理,以及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该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被实现。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技术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QAM信号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 with FDSS技术的处理流程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OQAM的发送端的实现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QAM波形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OQAM波形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 with FTSS技术的处理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 with FTSS波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叠信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信号的流程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复用信道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信号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信号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示意图;
图2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复数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所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还应理解,本文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以及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为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该网络架构通常至少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和接入网设备,各个设备数量以及形态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采用单载波进行通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的信道和终端设备2的信道具有重叠部分,换句话说,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共用一段频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系统(internet of things,IoT)、长期演进系统(long term evolution,LTE)、第五代移动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第六代移动通信(6th-generation,6G)系统以及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网络,还可以应用于车联网(Vehicle-to-X,V2X)网络,还可以应用于非陆域(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卫星和高空平台(satellites andHigh-Altitude Platforms,HAP)、增强物联网(LTE enhanced MTO,eMTC),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网络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通信雷达一体化,太赫兹,以及更高频率的通信系统,等等,本申请并不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接入网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基站可以向多个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多个基站也可以向同一个终端设备提供通信服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设备可以是基站、中继站或接入点。基站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的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B)。基站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基站设备还可以是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接入网设备。基站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或车载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接入网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接入网设备中。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终端设备还可以称为终端,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UE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接入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无人驾驶飞机(或简称为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drones,UVA)、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系统、车与任何事物通信的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系统等。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下一代微波场景、基于NR的微波场景或回传(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IAB)场景等。
本申请实施例既可以应用于上行传输场景,即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场景;也可以应用于下行传输场景,即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信号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一些概念进行介绍。
(1)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
无线信号从时域上观测是幅度不断变化的正弦波,幅度并不恒定,一个周期内的信号幅度峰值和其他周期内的幅度峰值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周期的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是不一样的。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峰值功率是以某种概率出现的最大瞬态功率,通常概率取为0.01%(即10^-4)。在这个概率下的峰值功率跟系统总的平均功率的比就是PAPR。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号要发往远处,需要进行功率放大。由于技术和设备成本的限制,一个功率放大器往往只在一个范围内是线性放大的,如果超过这个范围会导致信号失真。信号失真会导致接收信号的接收端无法正确解析信号。为了保证信号的峰值仍然在功率放大器可以正常放大功率的线性范围内,就必须降低发送信号的平均功率。这种方式会导致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低,或者等效为覆盖范围变小。
由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在某一个载波上的信号体现为辛格(sinc)函数,在左右两侧会有拖尾。多个载波的拖尾在一定概率下可能在远处叠加形成一个峰值功率很大的点,也即是说,采用OFDM波形容易引起PAPR过高的问题。
(2)单载波
单载波具有比OFDM波形更低的PAPR,本发明考虑使用基于单载波的波形传输数据的场景。单载波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波形:单载波-正交幅度调制(single carrier-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SC-QAM)波形,单载波-偏移正交幅度调制(Singlecarrier-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SC-OQAM)波形;DFT-s-OFDM波形,采用基于单载波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 with FTSS)波形,携带实虚部分离的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脉冲振幅调制(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星座的DFT-s-OFDM信号、加成型滤波器的携带实虚部分离的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PAM星座加成型滤波器的DFT-s-OFDM信号;单一码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unique word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ing OFDM,uw-DFT-s-OFDM)波形,频域截断的频谱成型的uw-DFT-s-OFDM波形(uw-DFT-s-OFDM with FTSS),携带实虚部分离的uw-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脉冲振幅调制星座的uw-DFT-s-OFDM信号、加成型滤波器的携带实虚部分离的uw-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PAM星座加成型滤波器的uw-DFT-s-OFDM信号;添零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的正交频分复用(zero tail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spreading OFDM,zt-DFT-s-OFDM)波形,频域截断的频谱成型的zt-DFT-s-OFDM波形(zt-DFT-s-OFDM with FTSS),携带实虚部分离的zt-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脉冲振幅调制星座的zt-DFT-s-OFDM信号、加成型滤波器的携带实虚部分离的zt-DFT-s-OFDM信号、携带的是PAM星座加成型滤波器的zt-DFT-s-OFDM信号,等等。
DFT-s-OFDM是基于OFDM实现架构的单载波波形技术。在相同的功放下,DFT-s-OFDM波形相比OFDM波形,可以提供更大的输出功率和更高的功放效率,从而可以提升覆盖和降低能耗。
目前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和第五代(5th-generation,5G)(或称为新空口(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DFT-s-OFDM波形可以应用于上行传输,但在高频通信中,由于器件能力受限,PAPR问题较严重,因此未来也可能将DFT-s-OFDM波形应用于下行传输。其中,高频通信的频段可以是NR系统中的24250MHz至52600MHz,还可以是NR系统后续演进所支持的52600MHz以上频段,或者还可以是下一代通信系统的更高频段,例如太赫兹(THz)频段。
DFT-s-OFDM技术在OFDM处理过程之前有一个额外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DFT)处理,因此DFT-s-OFDM技术也可以称为线性预编码OFDM技术。
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技术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发送端对时域离散序列依次进行串并(serial-to-parallel)转换、N点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ation,DFT)、子载波映射、M点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nverse discreteFourier transform,IDFT)、并串(parallel-to-serial)转换、添加循环前缀(cyclicprefix,CP)以及数模转换(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处理,之后通过天线端口以及信道(channel)发送信号。接收端通过信道和天线端口接收到信号时,对信号依次进行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去循环前缀、串并(serial-to-parallel)转换、M点DFT、去子载波映射、N点IDFT以及并串(parallel-to-serial)转换,以得到时域离散序列。
发送端通过N点DFT,可以获取时域离散序列的频域序列。该频域序列子载波映射后输入IDFT,进行M点IDFT,N<M。由于IDFT的长度大于DFT的长度,因此IDFT多的那一部分输入时用零补齐。在IDFT之后,添加循环前缀可以避免符号干扰。
DFT-s-OFDM的本质还是单载波。物理本质上来说,DFT-映射-IFFT的操作实际上等效于DFT之前输入的信号和一个Sinc波形做卷积。由于其本质还是单载波,因此DFT-s-OFDM相比于OFDM,PAPR比较低,可以提高移动终端的功率发射效率,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降低终端成本。
(3)单载波-正交幅度调制(single carrier-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SC-QAM)
SC-QAM是一种常用的单载波波形方案,被广泛使用于2G、WIFI的通信系统中。SC-QAM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处理流程可以参照图3所示。具体的,针对于发送端,从编码器(encoder)获取到通信信号,依次进行调制(modulation)、上采样(up-sampling)、脉冲成形(pulse shaping)处理后,通过射频(radio frequency,RF)单元进行信号发送。针对接收端,从射频单元获取到通信信号,依次经过匹配滤波(match filtering),下采样(down-sampling)和解调(de-mod)处理后,发送给编码器(encoder)进行处理。可以看到,SC-QAM的发送和接收均在时域完成,不涉及时域-频域变换,因此没有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过程,只需要时域匹配滤波和上、下采样即可。因此,SC-QAM比多载波系统相比,具有低复杂度、低PAPR的优点。
前面提到,DFT-映射-IFFT的操作实际上等效于DFT之前输入的信号和一个Sinc波形做卷积。但从时域成型的角度(SC-QAM的Pulse shaping)很难做成一个Sinc波形,也即SC-QAM的频率滤波器很难做成一个严格的矩形滤波器。一般而言,SC-QAM的pulse shaping滤波器常用RRC滤波器,就具有一定的滚降因子。因此,SC-QAM一般等价于采用频域赋形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 with frequency domain spectrum shaping,DFT-s-OFDM with FDSS)。
(4)采用频域赋形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with frequency domain spectrumshaping,DFT-s-OFDM with FDSS)
DFT-s-OFDM with FDSS波形是一种特殊的DFT-s-OFDM波形,相比于DFT-s-OFDM,DFT-s-OFDM with FDSS技术中增加了一个频域赋形的操作。
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 with FDSS技术的处理流程的示意图。发送端对调制(modulation)的信号依次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DFT)、频域赋形(frequency domain spectrum shaping,FDSS)、子载波映射(subcarrier mapping)、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 Fourier transform,IFFT),以及添加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等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DFT-S-OFDM with FDSS技术在DFT之后,做了一个额外的频谱复制,然后使用一个滤波器去处理该复制后的信号,达到频域赋形的效果。具体内容是将部分频谱复制到另外一侧,然后加上一个频域滤波器进行频谱整形。这个频率滤波器和SC-QAM发送机框图中的Pulse shaping所使用的滤波器的傅里叶变换相同,则SC-QAM与DFT-S-OFDM with Frequency domain spectrum shaping是等价的。由于做了频域赋形,等价于时域上的波形由DFT-S-OFDM的Sinc波形变成了一个其他的时间长度更有限/边带包络更低的波形,从而进一步降低DFT-S-OFDM波形的PAPR。
(5)单载波-偏移正交幅度调制(Single carrier-Offset 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SC-OQAM)/采用基于单载波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DFT-s-OFDM withFTSS)
SC-OQAM是在SC-QAM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衍生,相比于SC-QAM,SC-OQAM可以进一步降低PAPR。与SC-QAM和DFT-S-OFDM with FDSS等价相类似,SC-OQAM也有频域的等价实现方式,即DFT-S-OFDM with Frequency truncated spectrum shaping(FTSS),因此,这里我们将SC-OQAM和其等价实现方式DFT-S-OFDM with FTSS按照类似于DFT-S-OFDM的实现角度再介绍一遍。这是由于为了方便频域的资源分配,调度等,更有可能会从频域实现的角度定义波形。但本质上,这两种实现方式是等价的,均能够降低DFT-S-OFDM波形的PAPR,是未来移动通信(6G+)以及高频场景下的备选波形技术。
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OQAM的发送端的实现框图。相比于SC-QAM的实现方式,SC-OQAM对复数调制的信号进行了实部和虚部的分离,然后对其中一路信号(图5中示意为虚部(imag part))进行了T/2的延迟(T/2delay)。其他的实现流程与SC-QAM相似。
从波形的角度分析上述两种波形的实现方式的区别。
SC-QAM携带的是复数信号(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信号等),波形以根升余弦(root raised cosine,RRC)滤波器为例,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QAM波形的示意图。在图6中,一个SC-QAM波形承载着一个复数信号,由于这个波形和下一个承载信号的波形之间是正交的关系(或称为复数正交),也即是说,该一个SC-QAM波形在下一个SC-QAM波形承载信号的采样处是0;因此两个SC-QAM波形之间不存在干扰。
而对于SC-OQAM而言,由于信号的实部和虚部分离,两个SC-OQAM不是复数正交关系,而是实虚部的部分正交关系。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SC-OQAM波形的示意图。在图7中,一个SC-OQAM波形承载着实部虚部分离的信号,示例性的,一个实部SC-OQAM波形在下一个虚部SC-QAM波形承载信号的采样处不为0,在下一个实部SC-OQAM波形承载信号的采样处为0;因此实部SC-OQAM波形与虚部SC-OQAM波形之间存在干扰。但由于下一个虚部SC-QAM波形所承载的信息与该一个实部SC-OQAM波形所承载的信息是正交的,干扰对于信号而言是正交的;可以理解为该一个实部SC-OQAM波形与下一个虚部SC-QAM波形、下一个实部SC-OQAM波形之间是正交的关系。上述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实虚部的部分正交关系。另外,由于这种实虚部的部分正交关系,接收端在接收实数信号的时候,把虚部丢掉,在接收虚部信号的时候,把实部丢掉;从而能够正确恢复出信息。实虚部正交的好处在于,实部波形的波峰会叠加虚数信号的非波峰,这种错开波峰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PAPR。
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DFT-s-OFDM with FTSS技术的处理流程示意图。发送端将DFT-s-OFDM系统中使用的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QAM)星座点分裂成实部和虚部,(也可能是直接定义了输入的是相位幅度调制(pha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信号,而不是QAM信号)。做了这个变化后,再做一个两倍的上采样,即实部信号变成[X,0,X,0,X,0,…],虚部信号变成[jY,0,jY,0,jY,0,…],然后对虚部信号进行一个时延,虚部信号变成[0,jY,0,jY,0,jY,…],则合并之后变成[X,jY,X,jY,X,jY,…],但是总长度变成原复数调制信号的2倍。随后将相位旋转/实虚部分离后的符号进行2N点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变换。
之后,对2M点后的DFT信号进行频域截断的频谱成型(frequency domaintruncate spectrum shaping,FTSS)。具体的方式如下:
1)对于下行传输方向,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配置/指示的传输资源以及FTSS参数,包含资源带宽与中心频点,调制方式,原始信号带宽,滤波器类型,滤波器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资源带宽为终端设备接收信号的带宽与中心频点。
2)终端设备根据被指示的信号带宽和滤波器参数进行频率滤波,滤波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示意图。
由于是实虚部分离的QAM星座调制,信号的长度为传统QAM星座调制的两倍,DFT的size也为QAM星座调制的DFT size的两倍。在DFT之后的信号有一个特性,即频谱具有共轭对称特性:s[n]=*[N-n],也即图9中所示的A与Filp(A*)。因此,实际上DFT之后的数据是有冗余的。因此,可以对有冗余的信号做一个截断式的频域滤波。所谓截断是指滤波器的带宽小于DFT之后的带宽。例如,DFT之后的带宽是100RB,频域滤波器可以设计成60RB长度。滤波的过程是频域滤波器直接和DFT之后的信号进行相乘。由于本身信号是有冗余的,因此截断了的滤波是不会造成性能损失的。最后,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变换后,添加CP并发送。
综上可知,SC-OQAM或者说DFT-S-OFDM with FTSS的本质是将实虚部分离,然后再通过成型滤波器进行处理。这种实虚部分离的方式可以降低信号的PAPR。
对于以上的SC-OQAM波形的描述可以看出,从频域上来看,SC-OQAM需要占用一部分额外的带宽以保证性能无损地进行频谱整形。也就是说,PAPR的降低需要以使用更多的系统带宽为代价。因此为了减少系统带宽的损失,有方案提出,对于不同的终端设备,使用信道重叠(Overlap)的方法,将过度带宽复用起来。
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重叠信道的示意图。终端设备1的信道和终端设备2的信道存在重叠部分。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之间共同使用重叠部分的这段带宽,从而提升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从基站的角度而言,基站通过信道估计,获得UE1和UE2在重叠部分的信道,可以认为Overlap处的信号来自两天线(MU情况),基站进行两天线的合并接收,从而分别解出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的信息。
在这种方案中,两个终端设备使用Overlap的方法复用了相同的带宽位置(即重叠部分),可以在接收端分别解出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的信息。但是由于在重叠部分上发送的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的数据会相互影响,从而对于每个终端设备而言,解调性能都会有一定的损失。也即是说,这种方案可以提升系统的频谱利用效率,但却降低了系统的解调性能。
下面基于上述内容中介绍的网络架构、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位噪声的确定方法进行介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会对共用一段频率资源的两个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对应的信号进行一种特殊的预编码,这种预编码能够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首先,对终端设备对重叠的频域资源对应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设计原理进行介绍。
DFT-s-FDM with FTSS信号或者SC-OQAM信号是实虚部分离的时域信号,由上述内容的介绍可知,这种信号的频谱具有共轭对称特性。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处理信号的流程图。沿着对称点的信号满足下述公式1-1。
s[n]=s*[N-n] 公式1-1
其中,n为子载波索引,N为总的子载波的个数。
以下以终端设备1(示例为UE1)和终端设备2(示例为UE2)的信道存在重叠部分为例进行介绍。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两个终端设备都使用了实虚部分离的时域信号,频域上都具有共轭对称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共轭对称特性体现在未加滤波器之前的信号上,在乘上滤波器后,由于滤波器系数不同,不是完整共轭对称的,但是由于滤波器往往是纯实部的,不会影响公式的推导,因此可省略掉滤波器的影响。
在图12中,n1表示子载波的位置1,n2表示子载波的位置2。X(n)表示终端设备1的频域信号,Z(n)表示终端设备2的频域信号。由信号的共轭对称性可知,X(n1)和X(n2)互为共轭关系,Z(n1)和Z(n2)互为共轭关系,n1和n2关于中心对称点对称。对于每个UE有两个中心对称点,中心对称点可以表示为公式1-2。
{N/4,3N/4} 公式1-2
其中,对应于索引小于N/2的信号,共轭对称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21
对于索引大于N/2或者等于N/2的信号,共轭对称关系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22
若UE1和UE2按照图12所示的方式向接收端(示例为基站)发送通信信号,为了获得最优的接收机性能,接收端通常会使用合并接收。
首先以简单的单UE的合并接收的情况进行介绍。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的示意图。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关系可以如公式1-3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23
其中,n1表示子载波的位置1,n2表示子载波的位置2。Y1(n1)为子载波的位置1上接收到的信号,Y1(n2)为子载波的位置2上接收到的信号,H1(n1)为子载波的位置1对应的等效信道,H1 *(n2)为子载波的位置2对应的等效信道。Z为子载波的位置1和位置2上的发送信号。对发送信号的估计可以表示为公式1-4: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24
其中,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1
δ为加性高斯白噪声(additive whiteGaussian noise,AWGN)噪声的方差。
同理,对于具有Overlap信道的两个UE,接收信号的表达式可以参照公式1-5。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2
其中,X为UE1对应的发送信号,Z为UE2对应的发送信号。
对于UE1和UE2的Overlap信号做合并接收,发送信号可以参照公式1-6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3
其中,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4
为估计出的UE1对应的发送信号,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5
为估计出的UE2对应的发送信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降低两个UE在overlap的频域资源(即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可以对UE1和UE2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相位预编码,以改变信号的相位。假设对UE1和UE2的子载波[n1,n2]进行预编码的方式如公式1-7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6
特别地,若在子载波[n1,n2]上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可以使得PAPR不会恶化,是性能无损情况下的最优选择。在这种情况下,UE1和UE2的子载波[n1,n2]进行预编码的方式可以如公式1-8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7
另一种可能的表达方式可以参照公式1-9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8
那么,考虑在子载波[n1,n2]上使用相同的预编码,结合公式1-5和公式1-8,对于Overlap的信号做合并接收的表达式可以参照公式1-10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9
这是由于Z信号的等效信道变成了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10
因此,和X的等效信道在相位上乘以相反的一个相位。
基于公式1-10,可以得到UE1和UE2两个独立发送数据的信道间的相关性,可参照公式1-11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311
求解公式1-11,可以解一个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1
使得UE1和UE2两个独立发送数据的信道间的相关性最小,也即是说: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2
以下通过图示对信道相关性最小进行解释。参见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道的示意图。在图14中,根据公式1-11可知,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3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4
(极化表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5
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6
(极化表示)。在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7
乘以了e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8
乘以了e-jθ(也即是说,两个向量分别乘以了一个相反的相位)之后,两个向量之间是反向的;这种情况下,向量求和后的长度是最短的。即可以理解为,公式1-12是存在解的。
更特别的,当考虑到高频应用场景,终端设备采用视距无线(line of sight,LOS)传输的方式的可能性比较大。假设n1和n2经历的信道相等,对于UE有:H(n1)=H(n2)。
那么UE1和UE2之间的信道相关矩阵可以参照公式1-13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9
令corr=0,可以解得: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10
因此,对于LOS传输,多用户之间的预编码能够保证Overlap处的信道相关性为0,从而传输性能最优,且PAPR无损失。
对于一般的传输场景,对UE1和UE2的子载波[n1,n2]进行预编码的方式可以参见公式1-14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1411
按照以上介绍的信道相关性的计算方式,也可以求解出使得信道相关性最小的预编码矩阵,可以提升系统的传输性能,但是PAPR是存在一些损失。
对于多个UE而言,每两个UE共用(或称为复用)一段带宽(或称为部分频域资源),那么每个UE至多和其他两个UE共用Overlap过渡带。因此,扩展到多UE,最终的复用场景可以参照图15所示。示例性的,UE1和UE2共用带宽1,UE2可以根据UE1的在带宽1的信道信息以及UE2自身在带宽1的信道信息,计算UE2在带宽1的编码方式。UE2和UE3共用带宽2,UE3可以根据UE2的在带宽2的信道信息以及UE3自身在带宽2的信道信息,计算UE3在带宽2的编码方式。UE3和UE4共用带宽3,UE4可以根据UE3的在带宽3的信道信息以及UE4自身在带宽3的信道信息,计算UE4在带宽3的编码方式。UE4和UE5共用带宽4,UE5可以根据UE4的在带宽4的信道信息以及UE5自身在带宽4的信道信息,计算UE5在带宽4的编码方式。UE5和UE6共用带宽5,UE6可以根据UE5的在带宽5的信道信息以及UE6自身在带宽4的信道信息,计算UE6在带宽5的编码方式。
可以看到,考虑多个UE的场景,除了最边带上的UE没有与2个UE进行Overlap,只与一个UE进行了Overlap;中间的UE都与其他2个UE进行了Overlap。因此,整个系统的带宽利用率只损失了边带上的UE没有进行Overlap的部分,中间的带宽均充分利用了。
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来实现。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1,第二终端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2。其中,通信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1(也称为第一终端),还可以为图1中的终端设备2(也称为第二终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其中,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重叠。另外,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上传输的信号是共轭对称的,第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也是共轭对称的,可选的,该传输的信号可以是SC-OQAM信号或者DFT-s-OFDM with FTSS信号。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幅度上可能有倍数的差异;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幅度上可能有倍数的差异。该对称子载波可以参照图12所示,示例性的,子载波n1和子载波n2为一对对称子载波。
示例性的,参见图10,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1(即第一终端)的信道在重叠部分(即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2(即第二终端)的信道在重叠部分(即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
该通信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第一终端,也可以是第二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上述这几种情况,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方式不同,后续内容将对不同情况下的获取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介绍,此处不具体展开介绍。对于通信设备是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的情况,以下以通信设备是第一终端为例进行介绍,对于通信设备是第二终端的情况是相似的方案,不再赘述。
S102、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上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将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告知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实施例可以参照图1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上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以第一终端为例进行介绍),该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将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告知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二终端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和/或第一终端自身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上行通信信号的处理。该实施例可以参照图23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下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接入网设备使用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下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实施例可以参照图2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
在又一种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下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以第一终端为例进行介绍),该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将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告知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下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实施例可以参照图2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介绍的原理部分的内容,示例性的,可以参照公式1-11至1-1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参见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上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在该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告知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步骤S201-步骤S205的实施方式可以视为上述步骤S101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S201、接入网设备(即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消息,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用于接入网设备估计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或者上行解调参考信号(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UplinkDMRS),等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信道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一信道的信道信息,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属于第一信道的频域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一信道的信道信息中确定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这种方式无需第一终端在整个第一信道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可以节省第一终端的信令开销。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幅度是具有倍数关系的(也可以相等),可以根据一对对称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推测出另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第一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为SC-OQAM信号或者DFT-S-OFDM with FTSS信号,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又由于子载波的对称性,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频域资源推测出第一频域资源中除该第二频域资源的另一半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进而确定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这种方式无需第一终端在整个第一信道(或者整个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可以节省第一终端的信令开销。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为视距无线(line of sight,LOS)传输信道,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可以是任意一个)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由于LOS信道的特性,第一终端在所有子载波上的信道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信息,从而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S202、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五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第五指示消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具体的,第一终端按照第五指示消息指示的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方式,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S203、接入网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指示消息,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用于接入网设备估计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signal,SRS)或者上行解调参考信号(Uplink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UplinkDMRS),等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在第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信道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信道的信道信息,由于第一频域资源属于第二信道的频域资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二信道的信道信息中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这种方式无需第二终端在整个第一信道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可以节省第二终端的信令开销。
针对上述两种情况,由于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具有重叠的第一频域资源,因此需要避免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可选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不同。可选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相同,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与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是正交的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幅度是具有倍数关系的(也可以相等),可以根据一对对称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推测出另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第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为SC-OQAM信号或者DFT-S-OFDM with FTSS信号,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第三频域资源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第三频域资源为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通过这种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三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三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又由于子载波的对称性,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三频域资源推测出第一频域资源中除该第三频域资源的另一半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进而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这种方式无需第二终端在整个第一信道(或者整个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参考信号,可以节省第二终端的信令开销。
示例性的,参见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方格表示一个子载波,这种示意方式也同样适用于相似的图示,之后不再赘述。对于第一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二频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对于第二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三频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相互干扰。对于接入网设备而言,可以根据该第二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根据该第三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在第四频域资源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四频域资源为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在第五频域资源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第五频域资源为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具体的,第四频域资源与第五频域资源不同。在这种方式中,由于子载波的对称性,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四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一半部分(为了便于描述,简称为部分A)的信道信息,根据该第五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另一半部分(为了便于描述,简称为部分B)的信道信息。可以理解的是,部分A和部分B共同组成第一频域资源。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视为该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部分B的信道信息和部分A的信道信息是相同的,该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部分A的信道信息和部分B的信道信息是相同的。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确定出对应于第一终端的第一信息和对应于第二终端的第二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对于第一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可以理解为第四频域资源)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对于第二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后一半(可以理解为第五频域资源)上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line of sight,LOS)传输信道,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可以是任意一个)上向该通信设备发送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由于LOS信道的特性,第二终端在所有子载波上的信道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信息,从而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信号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对于第一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对于第二终端而言,可以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可选的,对应于第一终端的子载波和对应于第二终端的子载波可以是不同的子载波,这样可以避免两个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干扰。对于接入网设备而言,可以根据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的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可以根据一个子载波上发送的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估计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可选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可以预定义,若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反馈的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则根据该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推测信道的全部信道信息,即接收到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等价于接收到了该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的全部信道信息。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在测量到终端设备的信道系数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即接入网设备预先知晓终端设备的信道特性),则可以指示该终端设备只需反馈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
S204、在第二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六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六指示消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具体的,第二终端按照第六指示消息指示的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方式,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S205、在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以及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之后,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息,根据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针对不同的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和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方式,接入网设备对应有确定第一消息和第二消息的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3对应内容的介绍。
S206、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可以参照上述介绍的原理部分的内容,示例性的,可以参照公式1-11至1-1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位预编码信息为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第二信号为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无需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上述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相位预编码信息。在第二终端接收了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对应于第一终端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为1,即理解为第一终端无需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
在这种方式中,第二终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即是原本的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可选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也可以为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第一信号为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在这种方式中,第二终端无需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也即是说,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可以是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中任一个终端处理发送信号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上述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对应于第二终端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为1,即理解为第二终端无需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第一信号为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第二信号为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上述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消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指示消息,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基于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第二终端基于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以上介绍了在上行传输场景中,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处理信号所需的相位预编码信息的方式。以下对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发送信号的处理方式进行介绍。
步骤a1: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二终端通过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二信号。
步骤a2:接入网设备通过信道估计,得到第一频域资源对应的信道信息。该信道信息可以参照公式1-15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1
其中,H1表示UE1的信道信息,H2表示UE2的信道信息,n1表示子载波索引n1,n2表示子载波索引n2。也可以理解为,n1表示子载波的位置1,n2表示子载波的位置2。
步骤a3: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多UE联合解调。
解调算法如下:
接收信号的表达式可以参照公式1-16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2
其中,n1表示子载波索引n1,n2表示子载波索引n2。Y(n1)为n1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接收信号,Y(n2)为n2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接收信号。X为n1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发送信号,Z为n2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发送信号。
对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发送信号(也可以称之为Overlap信号)做合并接收,可以参照公式1-17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3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子载波[n1,n2]的预编码的方式可参照公式1-18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4
若子载波[n1,n2]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对于第一频域资源上的接收信号做合并接收的方式可以参照公式1-19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5
求解上述公式1-19,可以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6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7
步骤a4:接入网设备根据估计得到的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8
解调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根据估计得到的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19
解调第二终端的发送数据信息。
也即是说,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和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的除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通信信号,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常规的解调方式进行处理;对于第二终端在第二信道的除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上行通信信号,接入网设备可以按照常规的解调方式进行处理。
参见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该实施例应用于上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以下以第一终端为例进行介绍,第二终端为执行主体的情况可以参照这种方式),该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告知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二终端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和/或第一终端自身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上行通信信号的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其中,步骤S301-步骤S308的实施方式可以视为上述步骤S101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
S301、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其中,第一频域资源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的重叠部分,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
示例性的,第七指示消息可以包含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还可以包含有第一频域资源的信息。第七指示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存在overlap,也即是说,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信道和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信道具有重叠的部分,该重叠的部分即为第一频域资源。
S302、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八指示消息,第八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八指示消息可以携带在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第一终端的第七消息中。
S303、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第八指示消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该第九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可以通过sidelink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
S304、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一下行参考信号用于第一终端估计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一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等等信号。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道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参考信号。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参考信号。
S305、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下行参考信号。
其中,该第二下行参考信号用于第二终端估计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该第二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的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的解调参考信号,相位跟踪参考信号(phase-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等等信号。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第二信道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下行参考信号。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下行参考信号。
S306、在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了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息。
S307、在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了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下行参考信号之后,第二终端根据该第二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信息。
S308、第二终端根据第九指示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幅度是具有倍数关系的(也可以相等),可以根据一对对称子载波中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推测出另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示例性的,第二信道上传输的信号为SC-OQAM信号或者DFT-S-OFDM with FTSS信号,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二终端的第二信道在第二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由于子载波的对称性,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终端的第二信道在第二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推测出第一频域资源中除该第二频域资源的另一半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进而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这种方式无需第二信息包括整个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可以节省第二终端的信令开销。
示例性的,参见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信号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其中,一个方格表示一个子载波,这种示意方式也同样适用于相似的图示,之后不再赘述。示例性的,第二信息可以包含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可以理解为第二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由于信号的共轭对称性,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信息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line of sight,LOS)传输信道,由于LOS信道的特性,第二终端在所有子载波上的信道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该第二信息可以包括第二信道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示例性的,参见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信号所对应的频域资源的示意图。示例性的,第二信息可以包含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一个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由于LOS信道的特性,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的信道信息确定出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道信息。
可选的,在这种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预定义,若接收到了另一终端设备反馈的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则根据该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推测信道的全部信道信息,即接收到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等价于接收到了该一个子载波对应的信道的全部信道信息。可选的,终端设备在知晓另一终端设备的信道系数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即终端设备预先知晓另一终端设备的信道特性),则可以指示该另一终端设备只需反馈一个子载波位置上的信道信息。
S309、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信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可以参照上述介绍的原理部分的内容,示例性的,可以参照公式1-11至1-1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第二信号为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无需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相位预编码信息。在第二终端接收了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
在这种方式中,第二终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即是原本的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方式中,第二终端无需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相位预编码信息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可选的,第一终端也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指示消息,该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对应于第二终端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为1,即理解为第二终端无需做额外的预编码处理。
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在这种情况下,即是原本的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第二信道和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第一信号为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第二信号为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上述方法还包括:第一终端根据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指示消息,第四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在第二终端接收了来自第一终端的第一指示消息之后,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
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基于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第二终端基于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以上介绍了在上行传输场景中,第一终端确定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处理信号所需的相位预编码信息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将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反馈给接入网设备,以便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该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发送信号进行处理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步骤a1-步骤a4的内容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下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接入网设备,该接入网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下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401、接入网设备(即通信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消息,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S402、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五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第五指示消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S403、接入网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指示消息,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S404、在第二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六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六指示消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S405、在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以及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之后,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息,根据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中步骤S401-步骤S405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对步骤S201-步骤S205的实施方式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S406、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可以参照上述介绍的原理部分的内容,示例性的,可以参照公式1-11至1-13。
在该实施例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接入网设备用于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
S407、接入网设备根据相位预编码信息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和/或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
在这种方式中,接入网设备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在第一信道和/或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下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之后,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第二信道和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也即是说,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这种预编码方式对通信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改善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信道条件,减小两个终端设备的发送信号互相之间的干扰,提升终端设备在该段频率资源的接收性能。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以使得该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利用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接收信号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示例性的,第七指示消息可以包含有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还可以包含有第一频域资源的信息。第七指示消息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存在overlap,也即是说,第一终端对应的第一信道和第二终端对应的第二信道具有重叠的部分,该重叠的部分即为第一频域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发送第七指示消息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示例性的,可以在步骤S401之前执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七指示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存在overlap的两个终端中的一个终端获取另外一个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接收信号,或者指示一个终端向另一个终端发送该一个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接收信号。示例性的,第八指示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以及用于指示第二终端获取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在另一示例中,该第八指示消息还可以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以及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设备还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并且,接入网设备还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该第十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由于接入网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下行通信信号,通过上述的方式,存在overlap的两个终端中的一个终端不仅可以获取自身在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信号,还可以获取另外一个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而,第一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和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方式,可以解调得到更加准确的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样的,第二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四信号和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号的方式,可以解调得到更加准确的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以下对这种方式中,第一终端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和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方式进行介绍。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四信号和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号的方式与下述方式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b1: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三信号,以及第二终端发送的第四信号。
接收信号可以如公式1-20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1
其中,n1表示子载波索引n1,n2表示子载波索引n2。Y(n1)为n1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接收信号,Y(n2)为n2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接收信号。X为n1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发送信号,Z为n2处的子载波所对应的发送信号。
步骤b2:第一终端根据第三信号、第四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多UE联合解调。
对于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接收信号(也可以称之为Overlap信号)做合并接收,可以参照公式1-21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2
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对在第一频域资源上的子载波[n1,n2]的预编码的方式可参照公式1-22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3
若子载波[n1,n2]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对于第一频域资源上的接收信号做合并接收的方式可以参照公式1-23所示: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4
求解上述公式1-23,可以估计得到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5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6
步骤a4:第一终端根据估计得到的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7
解调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根据估计得到的
Figure BDA0003091139100000278
解调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也即是说,第一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三信号、该第四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可选的,第一终端还可以将解调出的该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发送给第二终端,以使得第二终端可以根据该第一终端解调出的数据信息和自身解调出的数据信息共同确定该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提升终端对接收信号的解调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第一终端在第一信道的除该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下行通信信号,第一终端可以按照常规的解调方式进行处理。
参见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实施例应用于下行传输的场景中,该通信设备为第一终端(也可以为第二终端),该第一终端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再基于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将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告知接入网设备,以使得接入网设备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下行通信信号进行处理。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S502、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八指示消息,第八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从第二终端获取第二信息。
S503、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消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第八指示消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该第九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S504、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下行参考信号。
S505、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二下行参考信号。
S506、在第一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了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第一下行参考信号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一信息。
S507、在第二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上接收了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下行参考信号之后,第二终端根据该第二下行参考信号确定第二信息。
S508、第二终端根据第九指示消息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中的步骤S501-步骤S508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的步骤S301-步骤S308的实施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S509、在第一终端接收来自第二终端的第二信息之后,第一终端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可以参照上述介绍的原理部分的内容,示例性的,可以参照公式1-11至1-13。
在该实施例中,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接入网设备用于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
S510、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相位预编码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还可以向第二终端发送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以使得该第二终端可以利用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接收信号的处理。
S511、在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相位预编码信息之后,接入网设备根据相位预编码信息对第一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和/或对第二信道的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接入网设备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
接入网设备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该第十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由于接入网设备在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下行通信信号,通过上述的方式,存在overlap的两个终端中的一个终端不仅可以获取自身在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信号,还可以获取另外一个终端在第一频域资源的接收到的信号。进而,第一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和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方式,可以解调得到更加准确的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样的,第二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四信号和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号的方式,可以解调得到更加准确的接入网设备向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和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四信号的方式,以及第二终端通过联合解调自身接收到的第四信号和第一终端接收到的第三信号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内容中步骤b1-步骤b4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可以包括硬件结构、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可以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者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
参见图26,图2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6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该通信装置260还可以是终端设备(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还可以是能够与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通信装置260包括收发单元2601和处理单元2602,以下对这两个单元作出具体的介绍。
收发单元2601,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收发单元2601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16的步骤S101的内容的介绍。
处理单元2602,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通过本方法,可以提升通信信号的解调性能。该处理单元2602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16的步骤S102的内容的介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或者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消息,该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指示消息,该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处理单元2602还用于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该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一信号为在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该第二信号为在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该处理单元26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指示消息,该第四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该收发单元2601具体用于: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消息,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指示消息,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通信装置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接收该第一终端发送的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以及该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根据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一信息,根据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与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不同,或者,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与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是正交的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第三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三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第四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四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第五频域资源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五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其中,该第四频域资源与该第五频域资源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该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一上行参考信号;该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该第一终端,该收发单元2601具体用于: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七指示消息,该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消息,该第八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从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二信息;根据该第八指示消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该第九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通信装置发送该第二信息;接收来自该第二终端的该第二信息;接收来自该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根据该下行参考信号确定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息包括该第二信道在第二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频域资源为该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该第二信息包括该第二信道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接入网设备用于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处理单元2602还用于根据该相位预编码信息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该第一终端和该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该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该第一终端发送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一终端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向该第二终端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该第十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二终端获取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或者指示该第二终端向该第一终端发送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第一终端,该相位预编码信息为该接入网设备用于对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相位预编码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进行该预编码后的信号;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十指示消息,该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通信装置获取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该通信装置向该第二终端发送该第一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该接入网设备,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接收该第一终端通过该第一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一信号;接收该第二终端通过该第二信道的该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二信号;该处理单元26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一信号、该第二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该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和该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装置为该第一终端,该收发单元2601还用于:接收该接入网设备在该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三信号;接收该第二终端发送的该第二终端在该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该处理单元26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三信号、该第四信号和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该接入网设备向该通信装置发送的数据信息。
具体的,图26所示的通信装置260的各个单元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16、图17、图21、图24以及图2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有关于通信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上述各个单元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内容中的收发单元2601以及处理单元2602的功能可以由通信装置260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实现。
参见图2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7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通信装置27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2701。所述处理器27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2701可以用于对通信装置(如,网络设备、网络设备芯片、终端设备、终端设备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27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2702,其上可以存有程序代码2704,所述程序代码可在所述处理器2701上被运行,使得所述通信装置27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存储器2702中还可以存储有数据。所述处理器2701和存储器2702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集成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通信装置27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2705、天线2706。所述收发器2705可以称为收发单元、收发机、或收发电路等,用于实现收发功能。收发器2705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接收器可以称为接收机或接收电路等,用于实现接收功能;发送器可以称为发送机或发送电路等,用于实现发送功能。
处理器2701,用于通过收发器2705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
处理器2701,还用于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通信装置270可以是接入网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支持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还可以是支持接入网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实现上述方法的芯片、芯片系统、或处理器等。
具体的,通信装置270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16、图17、图21、图24以及图2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有关于通信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收发器可以是收发电路,或者是接口,或者是接口电路。用于实现接收和发送功能的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是分开的,也可以集成在一起。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代码/数据的读写,或者,上述收发电路、接口或接口电路可以用于信号的传输或传递。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可选的,处理器2701可以存有程序代码2703,程序代码2703在处理器2701上运行,可使得所述通信装置27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程序代码2703可能固化在处理器2701中,该种情况下,处理器2701可能由硬件实现。
在又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装置270可以包括电路,所述电路可以实现前述方法实施例中发送或接收或者通信的功能。
本申请中描述的处理器和收发器可实现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模拟IC、射频集成电路RFIC、混合信号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电子设备等上。
以上实施例描述中的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但本申请中描述的通信装置的范围并不限于此,而且通信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受图27的限制。通信装置可以是独立的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例如所述通信装置可以是:
(1)独立的集成电路IC,或芯片,或,芯片系统或子系统;
(2)具有一个或多个IC的集合,可选的,该IC集合也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程序代码的存储部件;
(3)ASIC,例如调制解调器(Modem);
(4)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
(5)接收机、智能终端、无线设备、手持机、移动单元、车载设备、云设备、人工智能设备等等;
(6)其他等等。
对于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的情况,可参见图28所示的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8所示的芯片280包括逻辑电路2801和输入输出接口2802。其中,逻辑电路280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输入输出接口2802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输入输出接口2802,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该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该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该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该第一信道和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重叠;该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该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
逻辑电路2801,用于对该第一信号和该第二信号进行处理,以及执行如下操作:根据该第一信息和该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该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该第二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该第二信道和该第一信道在该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
具体的,在这种情况中,逻辑电路2801所执行的操作可以参照上述图16、图17、图21、图24以及图25对应的方法实施例中有关于通信设备(可以为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涉及的第一、第二等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先后顺序。
本申请中各表所示的对应关系可以被配置,也可以是预定义的。各表中的信息的取值仅仅是举例,可以配置为其他值,本申请并不限定。在配置信息与各参数的对应关系时,并不一定要求必须配置各表中示意出的所有对应关系。例如,本申请中的表格中,某些行示出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不配置。又例如,可以基于上述表格做适当的变形调整,例如,拆分,合并等等。上述各表中标题示出参数的名称也可以采用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名称,其参数的取值或表示方式也可以通信装置可理解的其他取值或表示方式。上述各表在实现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数据结构,例如可以采用数组、队列、容器、栈、线性表、指针、链表、树、图、结构体、类、堆、散列表或哈希表等。
本申请中的预定义可以理解为定义、预先定义、存储、预存储、预协商、预配置、固化、或预烧制。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25)

1.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道在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指示第二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道为第一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所述第二信道为第二终端与所述接入网设备之间的信道,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重叠;所述第一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所述第二信道上对称子载波上传输的信号的相位是相反的;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确定相位预编码信息,基于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进行预编码后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与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等效信道的信道相关性,小于所述第二信道和所述第一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信道相关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或者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所述第二信号为在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指示消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一信号为在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信号为在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二指示消息,所述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三指示消息,所述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所述第一信号为在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对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一信号为在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用于对第二信号进行预编码的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所述第二信号为在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相位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信号进行预编码;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四指示消息,所述第四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相位预编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五指示消息,所述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六指示消息,所述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以及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信息,根据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二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与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的发送时间不同,或者,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与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是正交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第二频域资源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所述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在第三频域资源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三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第四频域资源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四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
所述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在第五频域资源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所述第五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的前一半或后一半,或者,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后半部分的前一半或者后一半;
其中,所述第四频域资源与所述第五频域资源不同。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
所述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一上行参考信号;
所述第六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一个子载波上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上行参考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通信设备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七指示消息,所述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八指示消息,所述第八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从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八指示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九指示消息,所述第九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终端的所述第二信息;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下行参考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确定所述第一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信道在第二频域资源的信道信息,所述第二频域资源为所述第一频域资源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道为视距无线传输LOS信道,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第二信道的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信道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对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和/或对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七指示消息,所述第七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信道和所述第二信道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重叠。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十指示消息,所述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十一指示消息,所述第十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获取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为所述接入网设备用于对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和/或对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的信号进行预编码的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进行所述预编码后的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十指示消息,所述第十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或者指示所述通信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三信号。
19.根据权利要求1-3、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接入网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一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通过所述第二信道的所述第一频域资源发送的第二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信号、所述第二信号和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数据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7或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上发送的第三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接收到的第四信号;
所述通信设备根据所述第三信号、所述第四信号和所述相位预编码信息,解调得到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单元。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所述程序代码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逻辑电路和输入输出接口,
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获取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对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第二信息进行处理,以及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实现。
25.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595979.1A 2021-05-29 2021-05-29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Pending CN11541303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5979.1A CN115413035A (zh) 2021-05-29 2021-05-29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EP22815162.7A EP4333529A1 (en) 2021-05-29 2022-05-27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CT/CN2022/095468 WO2022253116A1 (zh) 2021-05-29 2022-05-27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KR1020237044903A KR20240013226A (ko) 2021-05-29 2022-05-27 다중 사용자 통신 방법 및 관련 통신 장치
US18/519,532 US20240106616A1 (en) 2021-05-29 2023-11-27 Multi-user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95979.1A CN115413035A (zh) 2021-05-29 2021-05-29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13035A true CN115413035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6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95979.1A Pending CN115413035A (zh) 2021-05-29 2021-05-29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06616A1 (zh)
EP (1) EP4333529A1 (zh)
KR (1) KR20240013226A (zh)
CN (1) CN115413035A (zh)
WO (1) WO20222531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58403B2 (en) * 2015-11-05 2018-12-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precoding
CN108055223B (zh) * 2017-11-23 2021-02-09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一种低延时的宽带fbmc调制装置和方法
CN110071890B (zh) * 2019-04-24 2021-11-02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一种低峰均比fbmc-oqam信号处理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333529A1 (en) 2024-03-06
US20240106616A1 (en) 2024-03-28
WO2022253116A1 (zh) 2022-12-08
KR20240013226A (ko) 2024-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5470B (zh) C-ran前端预处理和信令单元
US8542573B2 (en) Uplink baseband signal compression method, decompre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239877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
CN112449429B (zh) 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2311514B (zh)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89069B (zh) 一种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发送端和接收端
CN108632002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511285A (zh) 基于序列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04062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079549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253116A1 (zh) 一种多用户通信的方法及相关通信装置
US9237051B2 (en)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es fo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O2022206634A1 (zh) 一种相位噪声的确定方法及相关装置
KR10148614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부반송파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장치
WO2023207762A1 (zh) 一种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US2024017134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KR101420523B1 (ko) 분산 안테나 시스템의 부반송파간 간섭 제거 방법
US20230327936A1 (en) Phase noise suppress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524490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Miyamoto et al. Low latency symbol level transmission scheme for mobile fronthaul with intra PHY split RAN architecture
CN117880974A (zh) 传输信号的频谱扩展
CN114697166A (zh) 相位噪声的估计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22166204A (ja) Ofdm変調器、ofdm復調器、ofdm変調器を動作させる方法、およびofdm復調器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CN116545596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