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7544A -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7544A
CN115407544A CN202210999906.3A CN202210999906A CN115407544A CN 115407544 A CN115407544 A CN 115407544A CN 202210999906 A CN202210999906 A CN 202210999906A CN 115407544 A CN115407544 A CN 115407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substrate
structure layer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99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07544B (zh
Inventor
王英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99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75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7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7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07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7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6Lenses, e.g. microlenses or Fresnel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超透镜结构层、液晶结构层、反射层以及第二基板。反射层配置为反射入射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依次经液晶结构层、超透镜结构层以及第一基板出射,形成显示画面。超透镜结构层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每个超透镜单元对应显示面板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超透镜单元配置为: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反射光线朝着正视角方向偏折,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第一基板出射,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内光的利用率,提高反射效率,改善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

Description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反射式显示面板是利用环境光来实现图像显示,具有低功耗、贴近自然等优点,应用在了越来越多的显示领域尤其是户外显示领域中,例如,有电子报纸、电子书以及反射式穿戴产品等。然而,现有反射式显示面板,仍然存在反射出光率低,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限制了反射式显示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超透镜结构层、液晶结构层、反射层以及第二基板,
所述反射层配置为反射入射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依次经所述液晶结构层、所述超透镜结构层以及所述第一基板出射,形成显示画面;
所述超透镜结构层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每个所述超透镜单元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所述超透镜单元配置为: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所述反射光线朝着正视角方向偏折,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所述第一基板出射。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超透镜单元对应一个子像素,所述超透镜单元与对应子像素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超透镜单元还配置为:将外界入射光聚集到对应的子像素内。
进一步地,所述超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纳米柱,所述纳米柱的横截面积与目标距离呈负相关,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纳米柱的位置与所述超透镜单元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超透镜结构层还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配置为填充多个所述纳米柱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平坦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纳米柱的高度。
进一步地,上述反射式显示面板还包括:朝向所述反射层发光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发光结构层设置在所述超透镜结构层与所述液晶结构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每个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器件以及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超透镜结构层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黑矩阵的背离所述超透镜结构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配置为阻挡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光线。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像素,每个发光结构与一个所述像素区对应设置,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像素区内。
进一步地,每个像素区包括一个子像素,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所述超透镜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区域,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配置为填充所述多个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平坦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20μm。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置光源模组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前置光源模组设置在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前置光源模组包括:第三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发光结构层配置为朝向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与液晶结构层之间增设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的超透镜结构层,每个超透镜单元对应显示面板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超透镜单元具有光线汇聚作用,能够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反射光线朝着正视角方向偏折即减小其入射角度,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第一基板出射。这样就可以减小大角度反射光的入射角度,使得至少部分原本因全反射被阻挡的大角度反射光得以从显示面板内透射出去,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内光的利用率,提高反射效率,改善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中的全反射现象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示出了图3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超透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未设置超透镜结构层之前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示意图;
图7示出了设置超透镜结构层之后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9示出了图8的反射式显示面板中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反射式显示面板与前置光源模组贴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亮度均一性测试曲线图;
图1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研究发现,目前反射式液晶显示面板,如图1所示,反射层110反射的反射光,在显示面板内的出射路径中,会经过光密-光疏界面101如出光侧基板100的上表面,其中大角度反射光在该界面101处会出现全反射现象,导致大角度反射光无法从显示面板内透射出去,从而影响光的利用率,造成反射率降低,显示画面偏暗。
基于此,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基板与液晶结构层之间增设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的超透镜结构层,每个超透镜单元对应显示面板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超透镜单元具有光线汇聚作用,能够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反射光线朝着正视角方向偏折即减小其入射角度,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第一基板出射。这样就可以减小大角度反射光的入射角度(即入射到光密-光疏界面的角度),使得至少部分原本因全反射被阻挡的大角度反射光得以从显示面板内透射出去,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内光的利用率,提高反射效率,改善反射式显示面板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术语“多个”包括两个或大于两个的情况。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该反射式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250、超透镜结构层240、液晶结构层230、反射层220以及第二基板210。需要说明的是,图2示出的是反射式显示面板中单个子像素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基板250又称为上基板,例如可以是彩膜基板。彩膜基板包括第一衬底以及彩膜层,彩膜层设置在第一衬底的靠近超透镜结构层240的一侧,以实现彩色显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基板250也可以不包含彩膜,仅作为制作超透镜结构层240的衬底,具体根据显示需求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液晶结构层230包括第一电极层231、第二电极层233以及设置在第一电极层231与第二电极层233之间的液晶层232。当然,第一电极层231以及第二电极层233的接触液晶层232的表面还设置有取向层,如聚酰亚胺(PI)取向层。例如,液晶层232可以采用单纯的液晶分子,或者,也可以采用染料液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当采用染料液晶时,显示面板无需设置偏光片260;当采用单纯的液晶分子时,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260,偏光片260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即第一基板250的背离超透镜结构层240的一侧,具体可以参见相关技术。
例如,以采用染料液晶为例,加电时,因为染料液晶呈旋转状态,入射的光线都被染料液晶所吸收,无法透过液晶层232,显示面板呈现暗态;不加电时,液晶分子呈垂直排列状态,光线可以透过染料液晶,显示面板呈现亮态。
反射层220配置为反射入射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依次经上述液晶结构层230、超透镜结构层240以及第一基板250出射,形成显示画面。例如,反射层220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凸起结构221以及设置在凸面上的反射膜。凸起结构221设置在第一基板250的靠近液晶结构层230的一侧。例如,凸起结构221可以为图2中示出的曲面结构,或者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凸起如棱形凸起,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通过设置凸起结构221,使得入射光在反射界面发生散射,以各种角度反射回去,有利于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均一性。此外,反射层220还包括填充凸起结构221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反射层220的平整性的平坦层222。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示例中,也可以采用不包含凸起结构221的反射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二基板210,又称为下基板,为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阵列基板包括第二衬底以及布设在第二衬底上的栅线、数据线以及TFT阵列。在TFT阵列基板的有效显示区域(AA区)中,由栅线和数据线划分出子像素区域,子像素区域内布设有TFT开关等,具体可以参照相关技术,此处不做详述。
可以理解的是,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超透镜结构层240需要对应子像素进行设置。具体的,超透镜结构层240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241,每个超透镜单元241对应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超透镜单元241具有光线汇聚作用。如图4所示,超透镜单元241配置为: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反射光线(如图4示出的反射光线L1)朝着正视角方向(如图4中示出的虚线方向)偏折,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第一基板250出射。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所需的反射效率,调整超透镜单元241的排布结构以及超透镜单元241与反射层22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超透镜单元241对反射光的偏折角度。
例如,假设超透镜单元241对应的子像素区域内,经反射层220反射后,透过液晶结构层230入射到该超透镜单元241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θ1,从该超透镜单元241透射的反射光线的入射角为θ2,则θ2小于θ1。其中,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入射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当θ2小于第一基板250上表面(即靠近面板出光侧的表面)的全反射临界角时,相应反射光线就可以从第一基板250透射出去。
这样,每个子像素区域内的大角度反射光线经过所对应的超透镜单元241时,就会发生上述偏折,减小入射角度,使得至少部分原本因全反射被阻挡的大角度反射光线变成小角度的光,得以从显示面板出射,有效地提升相应子像素的出光率,即提升相应子像素的显示亮度。而每个超透镜单元241对应一个子像素设置,有利于使得各子像素的亮度提升更为均匀,从而有利于保证屏幕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保证超透镜单元241对相应子像素区域反射光线的上述偏折效果,超透镜单元241与对应子像素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其中,“至少部分重叠”可以是一部分区域重叠,或者,也可以是完全重叠,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在一些示例中,超透镜单元241与对应子像素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可以完全重叠。
具体的,每个超透镜单元241可以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纳米柱,纳米柱的横截面积与目标距离呈负相关,目标距离为纳米柱的位置与超透镜单元241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越靠近超透镜单元241的边缘,纳米柱的横截面积越小,具体变化梯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纳米柱的具体形状、间距以及横截面尺寸的变化范围和变化梯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例如,相邻纳米柱之间的间距(pitch)可以在200-400nm之间,纳米柱的高度可以在500-1000nm之间。例如,图5示出了一种示例性超透镜单元241的扫描电镜图,如图5所示,纳米柱为圆柱形纳米柱,各纳米柱的横截面直径可以在50-200nm之间变化,越靠近超透镜单元241的边缘位置,纳米柱的直径越小。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纳米压印的方式,或者半导体曝光方式在第一基板250上制作超表面,形成超透镜结构层240。例如,超表面可以是氮化硅(SiNx)、氧化硅等折射率高,但吸收率小的透明材料。
另外,上述超透镜结构层240还包括第一平坦层242,第一平坦层242配置于填充多个纳米柱之间的间隙,第一平坦层242在垂直于第二基板210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纳米柱的高度。第一平坦层242可以用于保护纳米柱,方便与相邻层进行拼接。并且,在产品设计阶段,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平坦层242的厚度来调整超透镜单元241与反射层220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平坦层242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
通过设置上述超透镜结构层240,可以把至少部分大角度反射光转变成小角度的光,使得这部分原本因全反射被阻挡的大角度反射光得以从显示面板内透射出去,从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内光的利用率,提高反射效率,改善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大角度反射光”是指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上述全反射临界角的光,“小角度的光”是指入射角小于上述全反射临界角的光。另外,超透镜单元241尺寸在纳米量级,超透镜结构层240可以做到较为轻薄,有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超透镜结构层240虽然也会减小小角度反射光的出射角度,但是由于增加超透镜结构层240后,至少部分原本因全反射无法出射的大角度反射光能够得以利用,这部分大角度反射光会对出光视角进行补偿。因此,增设超透镜结构层240能够在提高反射效率的情况下,保证出光视角,从而保证用户在视角上的观看体验。
图6示意了未设置超透镜结构层240之前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图7示意了设置超透镜结构层240之后的出光视角。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示意,图6和图7中仅示意除了面板的部分结构以及光线。如图6所示,未设置超透镜结构层240之前,可利用反射光范围为α0,其余超过界面临界角的大角度反射光因在界面处发生全反射,而无法出射,因此,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由α0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决定。如图7所示,在设置超透镜结构层240之后,除了原本的可利用反射光范围为α0以外,一部分之前无法利用的大角度反射光(如图7中示出的α1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得以利用。因此,即使利用反射光范围为α0对应的出光视角减小了,但这部分α1角度范围内的反射光可以对减小的出光视角进行补偿,从而保证显示面板的出光视角。
另外,目前外界环境光大角度入射到显示面板内,容易入射到两个子像素之间的非显示区域而浪费掉。对此,每个超透镜单元241对应一个子像素设置时,由于超透镜单元241的汇聚作用,其还可以将外界入射光聚集到对应的子像素内,尤其是可以将大角度入射的环境光(如图4中示意的光线L2)聚集到对应子像素内,减小显示面板内的环境光浪费。外界大角度入射光聚集到对应子像素内后,经过反射,可以形成小角度的反射光透射出去,从而提高对外界光的利用率,进一步改善显示画面偏暗的问题。
在一些示例中,为了提高环境光较暗时显示画面的亮度,如图8所示,反射式显示面板还包括:朝向反射层220发光的发光结构层,该发光结构层设置在超透镜结构层240与液晶结构层230之间。这样,就可以在外界环境光较暗时,通过发光结构层作为前置光源,进行亮度补偿,使得更多入射光经反射层220反射后,从显示面板出射,改善反射式显示面板无法在暗室环境下显示的问题。
此时,如图9所示,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光源除了外界环境光以外,还有面板内部的发光结构层。发光结构层发出的光经过透过液晶结构层230到达反射层220后,由于凸起结构221的存在,在反射界面发生散射,以各种角度将入射光反射上去,经过对应的超透镜单元241后,也会朝着正视角方向发生一定的偏折(如图9示出的光线L3和L4),使得至少部分大角度反射光变成小角度的光得以出射,提高对发光结构层发出的光的利用率。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可以分区域进行对显示面板进行补光,发光结构层可以包括:多个朝向反射层220发光的发光结构,显示面板划分为多个像素区,每个像素区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像素,每个发光结构与一个像素区对应设置。发光结构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像素区内。例如,为了提高亮度均一性,发光结构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对应像素区的中心位置处。需要说明的是,图8中是以每个子像素分别设置一个发光结构为例进行示意,不作为限制。
像素区包含的子像素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如果每个像素区包括一个子像素,也就是针对每个子像素分别设置一个发光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亮度补偿以及保证亮度均一性。此时,每个发光结构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位于各自对应的子像素区域内,也位于该子像素对应的超透镜单元241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内。例如,发光结构可以位于对应子像素区域的中心位置处,以照亮相应子像素区域,提高亮度均一性。
此时,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无需在第一基板250中设置彩膜层,通过配置每个子像素对应的发光结构的发光颜色,例如,红色子像素对应的发光结构发红光,绿色子像素对应的发光结构发绿光,蓝色子像素对应的发光结构发蓝光,从而实现彩色显示。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需要开启发光结构才能实现彩色显示,若不开启发光结构,单纯以外界环境光作为光源,则呈现为黑白显示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每个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器件271以及黑矩阵272,该黑矩阵272设置在超透镜结构层240的背离第一基板250的一侧,发光器件271设置在黑矩阵272的背离超透镜结构层240的一侧。不同于相邻子像素之间用于限定像素开口区域的黑矩阵,黑矩阵272配置为阻挡发光器件271发出的朝向第一基板250的光线。例如,黑矩阵272可以吸收发光器件271侧面发出的朝向第一基板250一侧的光线,以避免这部分光直接从面板出光侧出射,影响显示效果。发光器件271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黑矩阵272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第一投影区域位于第二投影区域内。另外,若每个子像素对应设置一个超透镜单元241以及一个发光结构,超透镜单元241在第二基板210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区域,则第二投影区域也位于第三投影区域内。
发光器件271的形状以及黑矩阵27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例如,可以设计为圆心、方形或长条形等。发光器件271的边缘到黑矩阵272边缘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预先通过计算以及多次试验确定,可以在能够阻挡发光器件271发出的朝向第一基板250的光线的基础上,尽量减小黑矩阵272的面积,从而尽量减小对入射的环境光以及经反射层220反射的光的遮挡。例如,为了减小对显示面板出光的影响,黑矩阵272的侧面可以具有一定的倾角。例如,黑矩阵272的侧面可以设置为弧面,也可以是设置为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尽量减小发光器件271及相应黑矩阵272对像素开口区域的遮挡,保证像素开口率,发光器件271的尺寸应尽量小,例如,可以采用micro LED(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者采用其他尺寸较小的电致发光器件,如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或量子点发光器件等。
当然,显示面板中还布设有连接各发光器件271的驱动信号线路,用于为各发光器件271传输驱动信号。例如,为了尽量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可以共用第一平坦层242布设驱动信号线路(图中未示出)。由此,在面板内部加工发光结构层作为前置光源,有利于实现反射式显示面板在暗室环境下显示的同时,降低反射式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
另外,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二平坦层273,第二平坦层273配置为填充多个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隙,一方面可以保护发光器件271,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调整第二平坦层273在垂直于第二基板210方向上的厚度,调整发光器件271与反射层220之间的距离,控制发光器件271发出的光照射在发射层上的亮度均一性,从而控制显示面板的亮度均一性。例如,第二平坦层273的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氧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平坦层273在垂直于第二基板210方向上的厚度可以大于20μm,有利于实现较好的亮度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为了简化面板工艺,也可以不在显示面板内设置发光结构层,而是单独制作前置光源模组310,将前置光源模组310对位贴合在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如图10所示。这样前置光源模组310与面板内的反射层220之间有足够的距离,照射范围更大,有利于提高前光在反射层220上的亮度均一性。
类似地,前置光源模组310可以包括:第三基板311以及设置在第三基板311上的发光结构层312。发光结构层312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上文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此时,第三基板311用于承载发光结构层,并布设用于驱动发光结构层312发光的驱动信号线路。例如,若发光结构层312中的发光器件为micro LED,则第三基板311为LED基板。
此时,从显示面板外界入射的光,除了环境光以外,还有前置光源模组310开启时发出的光,上述超透镜单元241不仅可以将外界入射的环境光聚集到对应子像素内,提高外界环境光利用率,还可以将前置光源模组310中相应发光结构发出的光也聚集到对应子像素内,从而提高前置光源的光利用率。
具体实施时,可以预先通过调整第一基板250的衬底厚度,来控制光源模组发出的前光的均一性。例如,可以预先准备前置光源模组310以及多组反射式显示面板样品进行亮度均一性测试,各组样品在0-500μm范围内取样第一基板250的衬底厚度,在反射层220所在位置处检测各采样位置处的亮度值,统计每组样品在反射层220位置处的亮度均一性,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由图11可以看出,通过调整第一基板250的衬底厚度可以使得前置光源模组310发出的前光具有较好的亮度均一性。
当然,除了调整第一基板250的衬底厚度以外,也可以调整保护层以及第一平坦层242的厚度来控制光源模组发出的前光的均一性,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厚度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30,包括:前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300。同样具有与前述提供的反射式显示面板300相同的结构和有益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30为反射式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户外阅读显示产品或穿戴式显示产品等。其中,户外阅读显示产品可以包括:电子报纸、电子书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反射式显示面板300内部未设置有前述的发光结构层的情况下,一些示例中,如图13所示,该显示装置30还可以包括:前述的前置光源模组310。前置光源模组310对位贴合在反射式显示面板300的出光侧。其中,前置光源模组310的具体结构以及效果可以参照上文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产品各层的构图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层、区域等。另外,为了形成同一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
另外,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尽管已描述了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说明书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Claims (12)

1.一种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基板、超透镜结构层、液晶结构层、反射层以及第二基板,
所述反射层配置为反射入射的光线,使得反射光线依次经所述液晶结构层、所述超透镜结构层以及所述第一基板出射,形成显示画面;
所述超透镜结构层包括多个超透镜单元,每个所述超透镜单元对应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个或多个子像素设置,所述超透镜单元配置为:将对应子像素区域内的所述反射光线朝着正视角方向偏折,使得偏折后的反射光线经所述第一基板出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超透镜单元对应一个子像素,所述超透镜单元与对应子像素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透镜单元还配置为:将外界入射光聚集到对应的子像素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纳米柱,所述纳米柱的横截面积与目标距离呈负相关,所述目标距离为所述纳米柱的位置与所述超透镜单元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透镜结构层还包括第一平坦层,所述第一平坦层配置为填充多个所述纳米柱之间的间隙,且所述第一平坦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纳米柱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朝向所述反射层发光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发光结构层设置在所述超透镜结构层与所述液晶结构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层包括:多个发光结构,每个发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发光器件以及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超透镜结构层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器件设置在所述黑矩阵的背离所述超透镜结构层的一侧,所述黑矩阵配置为阻挡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划分为多个像素区,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或多个子像素,每个发光结构与一个所述像素区对应设置,所述发光结构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对应像素区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区包括一个子像素,所述发光器件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投影区域,所述黑矩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投影区域,所述超透镜单元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为第三投影区域,所述第一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二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投影区域位于所述第三投影区域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结构层还包括:第二平坦层,所述第二平坦层配置为填充所述多个发光结构之间的间隙,所述第二平坦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基板方向上的厚度大于20μm。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置光源模组以及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反射式显示面板,所述前置光源模组设置在反射式显示面板的出光侧,所述前置光源模组包括:第三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基板上的发光结构层,所述发光结构层配置为朝向所述反射式显示面板发光。
CN202210999906.3A 2022-08-19 2022-08-19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54075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9906.3A CN115407544B (zh) 2022-08-19 2022-08-19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9906.3A CN115407544B (zh) 2022-08-19 2022-08-19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7544A true CN115407544A (zh) 2022-11-29
CN115407544B CN115407544B (zh) 2024-04-16

Family

ID=84161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9906.3A Active CN115407544B (zh) 2022-08-19 2022-08-19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75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3742A (zh) * 2023-06-28 2023-09-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2250B (en) * 1999-08-23 2002-12-01 Han-Ping Shieh Light control devices and configuration for reflect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JP2006259569A (ja) * 2005-03-18 2006-09-28 Sharp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922539A (zh) * 2004-02-27 2007-02-2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1216613A (zh) * 2003-02-05 2008-07-09 奥奎帝有限公司 可切换的双折射柱面透镜阵列
CN105974657A (zh) * 2016-07-26 2016-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274750A1 (en) * 2015-09-23 2018-09-27 Osram Sylvania Inc. Collimating Metalenses an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80341124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Uchicago Argonne, Llc Ultra-flat optical device with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N109888127A (zh) * 2019-03-19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932839A (zh) * 2019-04-24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09964A1 (en) * 2020-04-16 2021-10-21 Coelux S.R.L. Chromatic effect light reflective unit
CN214672621U (zh) * 2020-12-11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647074A (zh) * 2020-12-03 2022-06-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彩色显示材料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2250B (en) * 1999-08-23 2002-12-01 Han-Ping Shieh Light control devices and configuration for reflective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1216613A (zh) * 2003-02-05 2008-07-09 奥奎帝有限公司 可切换的双折射柱面透镜阵列
CN1922539A (zh) * 2004-02-27 2007-02-2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JP2006259569A (ja) * 2005-03-18 2006-09-28 Sharp Corp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半透過型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US20180274750A1 (en) * 2015-09-23 2018-09-27 Osram Sylvania Inc. Collimating Metalenses and Technologie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5974657A (zh) * 2016-07-26 2016-09-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80341124A1 (en) * 2017-05-24 2018-11-29 Uchicago Argonne, Llc Ultra-flat optical device with high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CN109888127A (zh) * 2019-03-19 2019-06-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9932839A (zh) * 2019-04-24 2019-06-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09964A1 (en) * 2020-04-16 2021-10-21 Coelux S.R.L. Chromatic effect light reflective unit
CN114647074A (zh) * 2020-12-03 2022-06-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彩色显示材料及显示装置
CN214672621U (zh) * 2020-12-11 2021-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3742A (zh) * 2023-06-28 2023-09-0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7544B (zh) 202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0478B2 (en) Phot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00257B2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9285629B2 (en) Color-converting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51957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412832B (zh) 彩色液晶顯示裝置組合
US7580181B2 (en) Display
JP6214528B2 (ja) 自動立体ディスプレイデバイス
CN11298742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3086169A1 (en) Liquid-crystal display for heads-up display, and heads-up display
US9857642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652960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209925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782457B2 (en) Grating for dual vision display and dual vision display apparatus
JP200701773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0677331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581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0914195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080037084A1 (en)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23246492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JPH103193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23082372A1 (zh) 车载显示装置
CN10464128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5407544B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78203B (zh) 具有光反射層而用於防止網格效應的顯示器
CN114355658A (zh) 混接显示装置及拼接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