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3142B -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3142B
CN115403142B CN202211081100.2A CN202211081100A CN115403142B CN 115403142 B CN115403142 B CN 115403142B CN 202211081100 A CN202211081100 A CN 202211081100A CN 115403142 B CN115403142 B CN 1154031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gas
water
pipe
m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811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03142A (zh
Inventor
吕飞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q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q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q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q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811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31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31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31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03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31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66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 C02F3/2873Particular arrangements for anaerobic reactors with internal draft tube circ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203/00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2203/006Apparatus and plants for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details of construction, e.g. specially adapted seals, modules, connec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技术问题: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本体、第一集气管和第二集气管,反应器本体内设置有调节组件。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区内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出口的上方,替代原有的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避免了冲击力低的情况,实现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通过调节组件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

Description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厌氧反应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上一些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是必要的处理工艺,其中厌氧微生物处理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除了能耗低的优点,还能产生可燃烧的沼气,随着科技的发展,应用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设备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其中内循环厌氧反应器被认为是目前综合能力最好的一种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工作原理:不使用外界动力,利用沼气产生的能量推动反应器内的流体进行流动,以实现内循环的效果。
目前的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存在以下问题:
一、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二、混合区未对进入的污水与回流管返回的泥水进行分散混合处理,造成混合区混合效果不佳;三、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无法保证底部污泥完全处于流化状态,影响固液传质效率;四、气液分离区中的污泥形成堆积,或上升沼气所携带泥水的含泥量高,均会造成回流管堵塞,影响混合液的回流量,五、气液分离区的沼气含有一定量的水分,目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未对生产的沼气进行除湿预处理。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我们研发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混合区未对进入的污水与回流管返回的泥水进行分散混合处理,进入反应器的污水可生化低,会导致沼气的生成量降低,从而影响回流管的流量,气液分离区中的污泥会造成回流管堵塞,气液分离区的沼气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未对生产的沼气进行除湿预处理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本体,反应器本体内部由下至上分为混合区,第一厌氧区,第二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五个区域,且反应器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口,反应器本体设置有进水管,反应器本体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第二三相分离器,排水管和隔离盘,第一三相分离器和隔离盘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初次分离沼气的第一集气管,反应器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收集二次分离沼气的第二集气管,第二集气管的一端与第二三相分离器连接,第二集气管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区连通,气液分离区内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的上方,反应器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污泥分散处理的污泥罩,污泥罩上固接有将混合区与气液分离区连通的回流管,回流管用于气液分离区内泥水的回流,混合区内设置有辅助颗粒污泥和废水接触的混合组件,混合组件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和混合组件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混合程度的增强。
优选地,隔离盘远离污泥罩的一侧设置为凹球面,辅助气液分离区内泥水的回流。
优选地,混合组件包括有第一布水器,第一布水器固接在反应器本体内并与进水管连通,第一布水器内周向设置有与周向平面倾斜的通孔,,第一布水器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固接有与第一布水器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二布水器,第二布水器的结构设置为上下串联,且第二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连接管内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将连接管隔断,混合组件的第一布水器和第二布水器配合,用于混合区内污泥颗粒与污水混合程度的增强。
优选地,调节组件包括有固定环,固定环设置在连接管内,固定环设置有第一弹簧,连接管内滑动设置有滑动件,滑动件与第一弹簧连接,滑动件贯穿固定环且与其存有间隙,第二布水器内滑动设置有阻挡环,阻挡环固接有连接架,滑动件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用于滑动件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
优选地,密封组件包括有滑杆,滑杆滑动式贯穿于滑动件,滑杆与连接架固接,滑杆远离滑动件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拦截的拦截盘,拦截盘与滑动件之间设置有气囊,阻挡环与连接架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混合程度的增强。
优选地,气囊的材质为橡胶材料,用于增强气囊与连接管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还包括有泥水分离组件,泥水分离组件设置在隔离盘上,泥水分离组件用于气液分离区内的污泥分离,泥水分离组件包括有隔离板,周向间隔设置的隔离板固接在隔离盘上,隔离盘的中部嵌有收集箱,收集箱连通有导管,导管连通有污泥储存管,污泥储存管远离导管的一端固接有排污管,排污管内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靠近污泥储存管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弹簧,污泥储存管靠近固定板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弹簧连接的挡块,挡块的结构设置为锥形,第二弹簧和挡块配合,用于污泥储存管内污泥的排出。
优选地,污泥储存管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增大,降低污泥储存管内壁对污泥的支持力,避免污泥滞留。
优选地,还包括有除湿组件,除湿组件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除湿组件用于气液分离区内沼气的除水,除湿组件包括有拦截网,拦截网设置在反应器本体内且位于隔离盘的上方,反应器本体上部固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沼气拦截的锥形挡板,气液分离区上方通过通孔连通有收集腔。
优选地,气液分离区顶部的反应器本体顶壁的中心点低于其周向平面,用于沼气中水分的去除和收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气液分离区内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出口的上方,经第二集气管排出的混合物会受到第一集气管拍出的混合物的冲击,避免了第二集气管出口在第一集气管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第二集气管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出口的上方帮助了混合物中沼气的排出,实现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通过第二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使得第二布水器内排出的泥水与混合区内污水产生的旋涡方向相反,增加了经回流管回流的泥水与进水管进入污水的接触程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通过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通过自动调整降低进入回流管泥水中的含泥量,以实现更好的泥水回流效果,通过设置除湿组件,既降低了沼气中的含水量,又增加了回流管的回流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混合组件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部分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泥水分离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泥水分离组件的立体结构部分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B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A处放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反应器本体,101-混合区,102-第一厌氧区,103-第二厌氧区,104-沉淀区,105-气液分离区,106-排气口,2-进水管,3-第一三相分离器,4-第二三相分离器,5-排水管,6-隔离盘,7-第一集气管,8-第二集气管,9-污泥罩,10-回流管,11-混合组件,1101-第一布水器,1102-连接管,1103-第二布水器,12-调节组件,1201-固定环,1202-第一弹簧,1203-滑动件,1204-阻挡环,1205-连接架,1206-滑杆,1207-拦截盘,1208-气囊,13-泥水分离组件,1301-隔离板,1302-收集箱,1303-导管,1304-污泥储存管,1305-排污管,1306-固定板,1307-第二弹簧,1308-挡块,14-除湿组件,1401-拦截网,1402-固定柱,1403-锥形挡板,1404-收集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有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内部由下至上分为混合区101,第一厌氧区102,第二厌氧区103,沉淀区104和气液分离区105五个区域,且反应器本体1顶部设置有排气口106,反应器本体1底部贯穿有进水管2,反应器本体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3,第二三相分离器4,排水管5和隔离盘6,隔离盘6的上表面设置为凹球面,辅助气液分离区105内泥水的回流,实现了更好的混合物回流效果,第一三相分离器3和隔离盘6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初次分离沼气的三个第一集气管7,反应器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收集二次分离沼气的三个第二集气管8,第二集气管8的下端与第二三相分离器4连接,第二集气管8的上端与气液分离区105连通,气液分离区105内三个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分别位于三个相邻第一集气管7出口的上方,反应器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污泥分散处理的污泥罩9,污泥罩9中部上侧设置有将混合区101与气液分离区105连通的回流管10,回流管10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泥水的回流,混合区101内设置有辅助颗粒污泥和废水接触的混合组件11,气液分离区105混合物中的泥水经过回流管10进入混合组件11,再经混合组件11将泥水进行分散,分散出的泥水与混合区101产生的旋涡方向相反,增加了泥水与污水的接触程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混合组件11内部设置有调节组件12,调节组件12和混合组件11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101混合程度的增强,保证了调节组件12对进水量压力与回流量压力感知的灵敏度,实现更好的检测效果。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反应器本体1内,通过混合组件11对进入混合区101之前的污水进行混合,使污水在混合区101内产生涡流,从而对污水进行初步搅拌,使其内部的固体颗粒与污水充分混合,,随后,污水进入混合区101进行充分混合后,再经过污泥罩9的分散处理进入第一厌氧区102,在高浓度污泥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与沼气的扰动,使得第一厌氧区102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沼气将部分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3进入第一集气管7,随后被提升至气液分离区105,被提升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气液分离区105内分离出来,后经排气口106排出,由于隔离盘6远离污泥罩9的一侧设置为凹球面,使得气液分离区105的泥水混合物向中部聚集,避免了泥水在气液分离区105堆积,实现了更好的混合物回流效果,气液分离区105混合物中的泥水经过回流管10进入混合组件11,再经混合组件11将泥水进行分散,分散出的泥水与混合区101产生的旋涡方向相反,增加了泥水与污水的接触程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第一厌氧区102内未被沼气携带者的混合液继续向上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3进入第二厌氧区103,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混合液中大部分有机物在第一厌氧区102被降解,因此,第二厌氧区103内产生的沼气量少于第一厌氧区102产生的沼气量,向上的“上升流”的动力也小于第一厌氧区102,在此区域便于污泥的沉淀,第二厌氧区103内的沼气携带部分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二三相分离器4的收集进入第二集气管8,随后再传至气液分离区105,由于气液分离区105内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7出口的上方,经第二集气管8排出的混合物会受到第一集气管7拍出的混合物的冲击,避免了第二集气管8出口在第一集气管7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7出口的上方帮助了混合物中沼气的排出,实现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第二厌氧区103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104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排水管5排出,沉淀物的颗粒污泥返回第二厌氧区103下部,最终,进水管2的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105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的在混合区101进行混合,从而形成反应器的内循环。
混合区101内混合液的回流量由进水COD浓度决定的,当第一厌氧区102内产生的沼气量少时,回流量也会对应降低,混合液回流量小,无法保证底部污泥完全处于流化状态,从而影响固液传质的效率,因此出现上述情况,调节组件12进行调节,调节组件12通过进水量压力与回流量压力的对比差,来降低回流混合液排水口的数量,从而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101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同时,在调节组件12运作的过程中,密封组件对调节组件12进行密封,保证了调节组件12对进水量压力与回流量压力感知的灵敏度,实现更好的检测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3和图4所示,混合组件11包括有第一布水器1101,第一布水器1101固接在反应器本体1内并与进水管2连通,第一布水器1101内周向设置有与周向平面倾斜的通孔,第一布水器1101上连通有连接管1102,连接管1102上端连通有与第一布水器1101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二布水器1103,第二布水器1103的结构设置为上下串联,且第二布水器1103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1101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使得第二布水器1103内排出的泥水与混合区101内污水产生的旋涡方向相反,增加了泥水与污水的接触程度,从而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连接管1102内设置有调节组件12,调节组件12将连接管1102隔断。
调节组件12包括有固定环1201,固定环1201固接在连接管1102内,固定环1201下表面固接有第一弹簧1202,连接管1102内滑动设置有滑动件1203,滑动件1203与第一弹簧1202连接,滑动件1203贯穿固定环1201且与其存有间隙,第二布水器1103内滑动焊接有阻挡环1204,阻挡环1204固接有连接架1205,滑动件1203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用于滑动件1203与连接管1102之间的密封。
密封组件包括有滑杆1206,滑杆1206滑动式贯穿于滑动件1203,滑杆1206与连接架1205固接,滑杆1206远离滑动件1203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拦截的拦截盘1207,在回流管10内的压力减小时,上方拦截盘1207所受的压力降低,连接架1205带动阻挡环1204向上移动将第二布水器1103下方一组的通孔封堵,从而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101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拦截盘1207与滑动件1203之间设置有气囊1208,气囊1208的材质为橡胶材料,用于增强气囊1208与连接管1102之间的密封性,实现了更好的检测调节效果。
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第一布水器1101,且第一布水器1101内周向设置有具有倾斜角度的通孔,使得经第一布水器1101的污水呈现出旋转分散的效果,方便了后续污水的处理,随后,污水进入混合区101进行充分混合后向上经污泥罩9处理进入第一厌氧区102,在高浓度污泥的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扰动,使得第一厌氧区102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沼气将部分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3进入第一集气管7,随后被提升至气液分离区105,被提升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气液分离区105内分离出来,后经排气口106排出,由于隔离盘6远离污泥罩9的一侧设置为凹球面,使得气液分离区105混合物向中部聚集,避免了泥水在气液分离区105堆积,实现了更好的混合物回流效果,气液分离区105混合物中的泥水经过回流管10进入第二布水器1103,然后从第二布水器1103上的两组通孔排出,由于第二布水器1103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1101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使得第二布水器1103内排出的泥水与混合区101内污水产生的旋涡方向相反,增加了泥水与污水的混合接触,实现更好的混合效果,第一厌氧区102内未被沼气携带者的混合液继续向上通过第一三相分离器3进入第二厌氧区103,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混合液中大部分有机物在第一厌氧区102被降解,因此,第二厌氧区103内产生的沼气量少于第一厌氧区102产生的沼气量,向上的“上升流”的动力也小于第一厌氧区102,第二厌氧区103内的沼气携带部分泥水混合物通过第二三相分离器4的收集进入第二集气管8,随后再传至气液分离区105,由于气液分离区105内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7出口的上方,经第二集气管8排出的混合物会受到第一集气管7拍出的混合物的冲击,避免了第二集气管8出口在第一集气管7出口下方或者与其平行,造成冲击力低的情况,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7出口的上方帮助了混合物中沼气的排出,实现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第二厌氧区103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104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排水管5排出,沉淀物的颗粒污泥返回第二厌氧区103下部,最终,进水管2的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105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的在混合区101进行混合,从而形成反应器的内循环。
混合区101内混合液的回流量由进水COD浓度决定的,当第一厌氧区102内产生的沼气量少时,回流量也会对应降低,混合液回流量小,无法保证底部污泥完全处于流化状态,从而影响固液传质的效率,出现上述情况时,回流管10内的压力降低,因此,上方拦截盘1207所受的压力降低,第二布水器1103,内回流的泥水与第一布水器1101进入的污水形成压力差,此时,滑动件1203向上移动,第一弹簧1202被压缩,滑动件1203内为封闭腔体,滑动件1203带动上方的滑杆1206向上移动,滑杆1206带动连接架1205向上移动,连接架1205带动阻挡环1204向上移动将第二布水器1103下方一组的通孔封堵,从而增大了回流混合液排出的压力,以实现在回流量少时也能对混合区101内的污水和污泥颗粒进行冲击,形成更好的混合效果,同时,在调节组件12运作的过程中,滑动件1203内部不与外界连通,通过两个拦截盘1207挤压相邻的气囊1208,使得两个气囊1208与连接管1102内壁之间的压力增大,从而防止污水或者泥水进入两个气囊1208之间,由于气囊1208的材质为橡胶材料,使得两个气囊1208之间进行更好的密封,实现了更好的检测调节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5-图7所示,还包括有泥水分离组件13,泥水分离组件13设置在隔离盘6上,泥水分离组件13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的污泥分离,泥水分离组件13包括有隔离板1301,隔离板1301周向设置有三个,三个周向间隔设置的隔离板1301固接在隔离盘6上并将其上表面分为三个部分,隔离盘6的中部嵌有三个收集箱1302,三个收集箱1302与三个隔离板1301交错分布,三个收集箱1302的底部分布连通有导管1303,三个导管1303的下端分别连通有污泥储存管1304,污泥储存管1304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增大,降低污泥储存管1304内壁对污泥的支持力,避免污泥滞留,实现更好的污泥排出效果,污泥储存管1304下端固接有排污管1305,排污管1305内固接有固定板1306,固定板1306上表面固接有第二弹簧1307,污泥储存管1304靠近固定板130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弹簧1307连接的挡块1308,挡块1308的结构设置为锥形,,当污泥储存管1304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挡块1308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307被压缩,污泥储存管1304与排污管1305连通,污泥储存管1304内的泥排出。
当气液分离区105的泥水进行堆积时,或者泥水的含泥量过多,容易造成回流管10堵塞,从而对泥水的回流量造成影响,因此,第一集气管7和第二集气管8内排出的泥水进入隔离盘6上,由于三个隔离板1301的隔离将泥水分为三个部分,三部分的泥水分别进入三个收集箱1302内,随后经过三个导管1303进入相邻的污泥储存管1304内,由于挡块1308的拦截,使得泥水在三个污泥储存管1304进行堆积,由于密度差,泥水中的泥会向下沉淀,因此污泥储存管1304下部为泥、上部为水,当污泥储存管1304内的污泥达到一定量时,挡块1308向下移动,第二弹簧1307被压缩,污泥储存管1304与排污管1305连通,污泥储存管1304内的泥排出,由于污泥储存管1304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增大,使得污泥储存管1304对污泥的支持力降低,实现更好的污泥排出效果,排出的泥进入第二厌氧区103下部,也就是污泥堆积处,当污泥储存管1304内泥降低一定量时,第二弹簧1307复位,挡块1308向上移动重新将污泥储存管1304封堵,通过自动调整降低进入回流管10泥水中的含泥量,以实现更好的泥水回流效果。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如图8所示,还包括有除湿组件14,除湿组件14设置在反应器本体1内,除湿组件14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沼气的除水,除湿组件14包括有拦截网1401,拦截网1401设置在反应器本体1内且位于隔离盘6的上方,反应器本体1上部固接有三个固定柱1402,固定柱1402上固接有沼气拦截的锥形挡板1403,气液分离区105上方通过通孔连通有收集腔1404,挡板1403的直径大于其下方的通孔,气液分离区105顶部的反应器本体1顶壁中心点低于其周向平面,用于沼气中水分的去除和收集,使得气液分离区105内上升沼气中的小水滴向中部聚集从而脱落,且收集腔1404下部的水分液会向中部流动,既降低了沼气中的含水量,又增加了回流管10的回流量。
对气液分离区105内的沼气进行收集时,沼气处于湿润状态,收集好的沼气需要进行干化处理才能被应用,除湿组件14对气液分离区105内的沼气进行初步的干燥处理,降低后续干燥程序的工作量,气液分离区105内的沼气排出的过程中会与拦截网1401接触,沼气中的小水滴会在拦截网1401上进行聚集,长时间形成大水滴然后脱落,同时,经拦截网1401的沼气继续上升与锥形挡板1403接触,再次进行脱水处理,同时,由于气液分离区105顶部的反应器本体1顶壁中心点低于其周向平面,使得气液分离区105内上升沼气中的小水滴向中部聚集,从而脱落,且收集腔1404下部的水分液会向中部流动,最终进入回流管10,既降低了沼气中的含水量,又增加了回流管10的回流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包括有反应器本体(1),反应器本体(1)内部由下至上分为混合区(101)、第一厌氧区(102)、第二厌氧区(103)、沉淀区(104)和气液分离区(105)五个区域,且反应器本体(1)上设置有排气口(106),反应器本体(1)设置有进水管(2),反应器本体(1)内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一三相分离器(3),第二三相分离器(4),排水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隔离盘(6),隔离盘(6)固接在反应器本体(1)内,第一三相分离器(3)和隔离盘(6)之间设置有用于收集初次分离沼气的第一集气管(7),反应器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收集二次分离沼气的第二集气管(8),第二集气管(8)的一端与第二三相分离器(4)连接,第二集气管(8)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区(105)连通,气液分离区(105)内第二集气管(8)的出口位于第一集气管(7)的上方,反应器本体(1)内设置有用于污泥分散处理的污泥罩(9),污泥罩(9)上固接有将混合区(101)与气液分离区(105)连通的回流管(10),回流管(10)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泥水的回流,混合区(101)内设置有辅助颗粒污泥和废水接触的混合组件(11),混合组件(11)上设置有调节组件(12),调节组件(12)和混合组件(11)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101)混合程度的增强;
混合组件(11)包括有第一布水器(1101),第一布水器(1101)固接在反应器本体(1)内并与进水管(2)连通,第一布水器(1101)内周向设置有与周向平面倾斜的通孔,第一布水器(1101)上设置有连接管(1102),连接管(1102)固接有与第一布水器(1101)安装方向相反的第二布水器(1103),第二布水器(1103)的结构设置为上下串联,且第二布水器(1103)内通孔的倾斜角度与第一布水器(1101)内通孔的倾斜角度相反,连接管(1102)内设置有调节组件(12),调节组件(12)将连接管(1102)隔断,第一布水器(1101)和第二布水器(1103)配合,用于混合区(101)内污泥颗粒与污水混合程度的增强;
调节组件(12)包括有固定环(1201),固定环(1201)设置在连接管(1102)内,固定环(1201)设置有第一弹簧(1202),连接管(1102)内滑动设置有滑动件(1203),滑动件(1203)与第一弹簧(1202)连接,滑动件(1203)贯穿固定环(1201)且与其存有间隙,第二布水器(1103)内滑动设置有阻挡环(1204),阻挡环(1204)固接有连接架(1205),滑动件(1203)上对称设置有两组密封组件,密封组件用于滑动件(1203)与连接管(1102)之间的密封;
密封组件包括有滑杆(1206),滑杆(1206)滑动式贯穿于滑动件(1203),滑杆(1206)与连接架(1205)固接,滑杆(1206)远离滑动件(1203)的一端设置有泥水拦截的拦截盘(1207),拦截盘(1207)与滑动件(1203)之间设置有气囊(1208),阻挡环(1204)与连接架(1205)配合,用于低沼气生成的混合区(101)混合程度的增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隔离盘(6)远离污泥罩(9)的一侧设置为凹球面,辅助气液分离区(105)内泥水的回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气囊(1208)的材质为橡胶材料,用于增强气囊(1208)与连接管(1102)之间的密封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泥水分离组件(13),泥水分离组件(13)设置在隔离盘(6)上,泥水分离组件(13)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的污泥分离,泥水分离组件(13)包括有隔离板(1301),周向间隔设置的隔离板(1301)固接在隔离盘(6)上,隔离盘(6)的中部嵌有收集箱(1302),收集箱(1302)连通有导管(1303),导管(1303)连通有污泥储存管(1304),污泥储存管(1304)远离导管(1303)的一端固接有排污管(1305),排污管(1305)内设置有固定板(1306),固定板(1306)靠近污泥储存管(1304)的一侧固接有第二弹簧(1307),污泥储存管(1304)靠近固定板(1306)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二弹簧(1307)连接的挡块(1308),挡块(1308)的结构设置为锥形,第二弹簧(1307)和挡块(1308)配合,用于污泥储存管(1304)内污泥的排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污泥储存管(1304)由上至下内径逐渐增大,降低污泥储存管(1304)内壁对污泥的支持力,避免污泥滞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除湿组件(14),除湿组件(14)设置在反应器本体(1)内,除湿组件(14)用于气液分离区(105)内沼气的除水,除湿组件(14)包括有拦截网(1401),拦截网(1401)设置在反应器本体(1)内且位于隔离盘(6)的上方,反应器本体(1)上部固接有固定柱(1402),固定柱(1402)上设置有沼气拦截的锥形挡板(1403),气液分离区(105)上方通过通孔连通有收集腔(14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区(105)顶部的反应器本体(1)顶壁的中心点低于其周向平面,用于沼气中水分的去除和收集。
CN202211081100.2A 2022-09-06 2022-09-06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Active CN1154031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1100.2A CN115403142B (zh) 2022-09-06 2022-09-06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81100.2A CN115403142B (zh) 2022-09-06 2022-09-06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3142A CN115403142A (zh) 2022-11-29
CN115403142B true CN115403142B (zh) 2023-06-27

Family

ID=84164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81100.2A Active CN115403142B (zh) 2022-09-06 2022-09-06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314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2858B2 (ja) * 1998-10-12 2009-08-12 三菱化工機株式会社 上向流嫌気性処理装置及び処理方法
CN103288208B (zh) * 2013-05-30 2016-03-02 欧基(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厌氧反应器
CN203715375U (zh) * 2014-03-07 2014-07-16 齐鲁工业大学 自动循环旋混式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CN112142201A (zh) * 2020-10-22 2020-12-29 上海复森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外循环大高径比颗粒污泥厌氧反应器系统
CN216946412U (zh) * 2021-12-07 2022-07-12 武汉欧瑞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3142A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403142B (zh) 双相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LT5160B (lt) Suspensijos atskyrimo būdas, ypač skirtas nutekamųjų vandenų apdorojimui, ir įrenginys jo atlikimui
CN101402510B (zh) 单筒式厌氧-好氧复合微囊化生物流化床自控设备
CN209143819U (zh) 一种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CN202519088U (zh) 螺旋对称流厌氧反应器
CN100475716C (zh) 一种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1024124Y (zh) 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10915508U (zh) 一种脉冲布水式uasb厌氧反应器
CN201108756Y (zh) 含油污水组合分离装置
CN215559287U (zh) 一种应用于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三相分离装置
CN206089193U (zh) 升流式内循环多级厌氧反应装置
CN209872512U (zh) 间歇膨胀厌氧生物过滤器
CN213885096U (zh) 一种高效涡流沉淀塔
CN213077981U (zh) 一种缩合反应尾气收集装置
CN211311026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CN208980414U (zh) 内循环折向上流式厌氧生物处理装置
CN113582334A (zh) 一种循环流化污泥床厌氧反应器
CN209065528U (zh) Uasb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14275890A (zh) 一种高负荷厌氧系统内高效撬装式三相分离器
CN208532381U (zh) 模块集成式厌氧流化床反应器
CN207986805U (zh) 一种用于ic厌氧反应器的高效气液分离装置
CN219526388U (zh) 一种新型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CN215249844U (zh) 一种双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
CN105692887B (zh) 一种半封闭两室的厌氧反应装置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19507749U (zh) 一种基于垃圾渗滤液的厌氧内循环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