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2910A - 一种电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2910A
CN115402910A CN202210664023.7A CN202210664023A CN115402910A CN 115402910 A CN115402910 A CN 115402910A CN 202210664023 A CN202210664023 A CN 202210664023A CN 115402910 A CN115402910 A CN 115402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elevator
cars
layer
passe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6402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士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66402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402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2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76Load weighing or car passenger cou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单井道运行一个两层轿厢,或单井道运行多个单层轿厢,或单层多层混合运行,能够数倍提高运力。中心吊装结构最上轿厢承载过重,改为两侧吊装结构。轿厢两侧吊装结构钢丝绳互相干扰,采用轿厢滑轮直径从上到下递增结构。半层站停泊方式:楼层口的乘客能够选择两个半层站乘梯,一个轿厢能够服务两个楼层,乘客自动均衡轿厢载荷,缩短电梯停泊时间,提高了电梯运行效率。楼梯改为坡道,安全快速乘梯、便于紧急疏散,轮椅能够从一层推到顶层。楼层口设置按钮面板及计数功能及控制系统数据矫正功能,能够“判断乘客去向、选择轿厢、疏导客流、减少轿厢运行次数,缩短乘客等待时间和乘梯时间”,提高单井道运送能力,在疫情期间满足应急需要。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
技术领域:
电梯。
背景技术:
高层商务、办公楼设有十几部电梯的,偶尔也会出现运力不足;设有六部电梯的,在上下班时间会出现紧张;设有四部电梯的,拥挤是常态;有讲座、会议、展示活动等,需要提早乘坐电梯。
发明内容:
第一个问题:
疫情期间,电梯内需要留有防疫安全距离,原有电梯空间显然不足,增加电梯井道数量普遍没有条件,有没有既不增加电梯井道数量,又能够增加电梯运力的方法。
解决方法: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将“单层轿厢”改为“多层轿厢”。
图1是两层轿厢的示意图。轿厢(JX2)与轿厢(JX1)是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两层轿厢,轿厢(JX2)是两层轿厢的上层轿厢,轿厢(JX1)是两层轿厢的下层轿厢。
疫情期间,以往单层轿厢的额定载荷在两层轿厢中分配,载荷没有变化;新材料制作的两层轿厢,能够保证重量不会超过原有单层轿厢的重量,重量也没有变;卷扬机无需改动。轿厢的高度增加1倍,调整控制系统的程序就可以了,不需要更改硬件控制点位置。井道承重没有变,也不需要对承重能力进行重新评估。
两层轿厢的方案改造时间短、见效快,疫情期间能够快速应急。
第二个问题:
采用两层轿厢之后,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运力?
解决方法:
前面的方法是增加轿厢的层数,下一步自然是增加轿厢的个数。
图2是有6个轿厢的示意图。图2能够是6个单层轿厢、3个两层轿厢、2个三层轿厢,以及不同层数轿厢的排列顺序不同。例如:2、3、1,1、3、2,...等多种不同的排列顺序。第三个问题:
轿厢设置的基本要求?
解决方法:
1、乘坐电梯的人数一层最多、地下一层次之。
2、重要来宾,必然在一层,或地下一层乘坐电梯。临时停车位大部分在车库最底层。
轿厢设置总的基本要求:“一层、或地下一层的乘客必须能够直接到达顶层,及所有地上层,一层的乘客能够到最底层”。最重要的是:地下一层的轿厢必须能够到达顶层。
第四个问题:
确定轿厢数?
解决方法:
根据地下一层的轿厢能够到达顶层、再根据实际地下层数,能够向下确定最大轿箱数。第五个问题:
如何进一步增加轿厢数?
解决方法:
前面顶部轿厢(JX6)的上端能够运行到上止点,底部轿厢(JX1)的下端点能够运行到下止点,其他轿厢在上下相邻的两个轿厢之间运行。
楼顶加高井道高度,或最底层向下拓展地窝深度,扩展上止点或下止点都能增加轿厢数。
例如:图2中的轿厢(JX6)到达楼顶(井道加高),轿厢(JX5)就能够到达顶层;地下最低是地下四层(B4),轿厢(JX1)有一半在拓展地窝中,这样能够拓展到六个单层轿厢。第六个问题:
同井道轿厢超过两个,中心吊装结构的最上轿厢承载力是所有轿厢重量之和,各个轿厢之间牵拉关系都要变化、相互纠缠?
解决方法:
既然中心吊装不可用,那就换成双吊耳吊装结构。吊耳是专门为了起吊时不破坏被吊物体结构而设置的一种手段。200吨以下重物起吊一般采用单吊耳。吊耳是挂起吊钢丝绳锁扣用的,钢丝绳锁扣通常是在吊耳上滑动,没有必要用滑轮,滑轮也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
图3是轿厢两侧吊装的滑轮关系示意图。轿厢两侧吊装是在轿厢两侧外面各有一个吊耳。图3中的吊耳在轿厢上是以滑轮轴(Z)的形式出现的,滑轮轴(Z)上有滑轮(H)。
图3中顶部轿厢(JXN)滑轮轴(Z)上的滑轮(H)直径最小,中间轿厢(JXx)的滑轮(H)是越向下直径越大,最下一个轿厢(JX1)滑轮轴(Z)上的滑轮(H)直径最大。各个轿厢上滑轮(H)直径的大小,以能够避免各条钢丝绳之间相互干扰为准。
吊装过程是有危险性的过程,被吊装的物体很贵重,或有人身危险的时候,安全系数通常不小于8。为了提高吊装过程的稳定程度、被吊物体不会损坏、被吊物体不会脱落:
1、吊耳要设置在轿厢重心线略微靠上的位置,这样吊装过程轿厢才不会倾斜。
2、采用双吊耳时,被吊物体在吊装过程不会产生严重扭动。
3、新建轿厢的吊耳位置一定与龙骨位置重合,这条龙骨与兜底龙骨一定同一根龙骨。
4、为了防止钢丝绳从滑轮(H)上逃逸,滑轮(H)的外侧一定要设置“防逃逸护板”,这里要强调的是防逃逸护板在滑轮之下的部位,还有在滑轮之上的部位都要与轿厢可靠连接,其目的是在滑轮完全损坏时,钢丝绳还能够挂在防逃逸护板内,轿厢不会轻易脱落。
防逃逸护板不属于吊装结构,而是属于安全保护的范围。安全保护是安全生产的保证,安全保护在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心吊装是一点吊装,两侧吊装是两点吊装,两侧吊装点相对中心吊装点的负荷减半。
多个轿厢能够使用一台卷扬机分时牵引,也能够使用多台卷扬机一对一的牵引。
第七个问题:
分析图1,假设一层(F1)有很多乘客要搭乘电梯,地下一层(B1)乘客很少或没有乘客,在上层轿厢(JX2)上满乘客后,一层(F1)还有很多乘客在电梯轿厢外等候,而地下一层轿厢(JX1)比较空荡,下层轿厢(JX1)在一层(F1)要再停泊一次,乘客进入下层轿厢 (JX1)后,两层轿厢(JX2)(JX1)才能运行,对于上层轿厢(JX2)内的乘客而言是很郁闷的,这显然降低了两层轿厢的运行效率。乘客能不能很方便地在两个轿厢层中,选择搭乘其中一个?
解决方法:
乘客选择轿厢的前提是能够看到、方便到达两个轿厢(层),才能够有做出选择的机会。
在图4中能够看到,地下一层(B1)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一层(JX1),二层(F2)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二层(JX2),一层(F1)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一层(JX1),也能够进轿厢二层(JX2),一层(F1)的乘客能够选择进入轿厢二层(JX2),或进入轿厢一层(JX1);每个轿厢层内的乘客出轿厢有两个楼层供选择;两层轿厢停泊一次,乘客实际能够到达三个楼层,提高了运输效率。
图4的轿厢(JX2)停泊在“二层(F2)与一层(F1)的两个楼层之间”,以下简称为:“半层站”。图4是两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
为了提高楼层到半层站的安全、提高行走速度,将楼梯距离拉长能够形成慢(斜)坡,以下简称为:“坡道”。例如:二层(F2)与轿厢(JX2)的连接是“坡道(F2-JX2),一层(F1)与轿厢(JX2)的连接是坡道(F1-JX2)。
楼层的范围概念在这里描述不够准确,再看图4,一层(F1)连接“F1-JX1、F1-JX2”的位置,简称为“楼层口”。楼层口指的是楼层与坡道的衔接处。
站在楼层口处能够看到上下两个半层站乘客的多少,方便选择。
楼层口到半层站由楼梯改为坡道,乘客能够更加安全,且快速的到达半层站。坡道还便于紧急疏散,轮椅能够从一层一直推到顶层、或楼顶。
图4能够看作是一个两层轿厢,也能够看作是两个单层轿厢独立运行,或动态联合运行。
图5是两个两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原理与图4相同,区别只是上下轿厢各自运行。
图6是一个三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也能够是三个单层轿厢联合运行,原理与图4相同,
图7是6轿厢半层站示意图,图7与图2轿厢数相同,都采用了增加轿厢的办法,都能够选择单层与多层的各种组合运行方式。
6个轿厢一次依次上行能够运送6个轿厢的乘客,能够上下12个楼层的乘客,相比一个轿厢上下12次的停泊,时间缩短了。非疫情期间,6部电梯接近36部电梯的运力,这会超出实际需要。结论:轿厢个数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够用就好。
从经济角度分析,假设商务、办公楼只有4部电梯,一部电梯只能装四个轿厢,实际接近16部电梯运力。
一个井道四个轿厢后,停泊1次能够到达8个楼层,4次停泊能够到达32层,一个井道一个单层轿厢每层都停,到32层至少要停32次。
32-4=28,少停了28次,电梯停泊次数减少了。
单井道单轿厢每层都停,到32层停泊次数太多,井道就要分高中低段运行,乘客选择井道的机会实际小于4;改造后乘客不再需要区分高中低乘坐,从另一方面再次提高了电梯的运行效率。乘客等待时间短,停泊次数减少,乘梯时间减少了。
第八个问题:
一个井道中运行多轿厢,单层轿厢、多层轿厢相比较,那种方式效率高。
分析解答:
图8为多个单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从图中能够看到三哥轿厢能够接送6个楼层的乘客,图8与图6同样占用三层轿厢层的空间,图6三个轿厢层的空间能够接送4个楼层的乘客,而图8能够接送6个楼层的乘客。6个楼层是4个楼层的1.5倍,效率提高了。
从图4中得出结论:以半层站停泊方式,在一个井道中只运行一个轿厢时,“轿厢有两层”比“轿厢只有一层”的效率要高。
从图6、图8中得出结论:以半层站停泊方式,在一个井道中运行多个轿厢时,“单层轿厢”比“多层轿厢”的运行效率高。
第九个问题:
1、多层轿厢各层的门均完全关闭后,才允许上下运行,轿厢各层乘客相互看不到进出状态,容易产生情绪波动。
2、乘客站在楼层口应该向上走、还是应该向下走,怎么走最合理。
解决办法:
1、多层轿厢的各个层内都有按钮面板,按钮面板上的显示屏能够显示本轿厢其他个层的视频和声音,相互能够直接通话,不会有未知感。
2、在楼层口设置按钮面板,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按钮面板上的显示与广播功能,通知乘客到哪个半层站上哪一部电梯。
第十个问题:
多层楼增加电梯相对容易,高层楼增加电梯相对困难,高层楼如何改成半层站停泊方式。解决办法:
高层楼因消防规定,一栋楼至少应该有两个楼梯,通常楼梯都会靠近电梯井道。只要将轿厢门开在靠楼梯的一侧,就能够改成半层站停泊方式。此法需要拉长楼梯长度,将楼梯改为坡道是很必要的,也是不难做到的。
假设原有4个井道,两个井道按一梯4个轿厢改造,改造后相当8部电梯,两外两个井道没有改造,总共相当于有10部电梯。
第十一个问题:
疫情过后要处理的问题。
解决办法:
实际上无论是不是疫情,只要做了改造,就必须重新评价井道的承载力、吊装结构的承载能力、起重机的功率等,必要时必须做出更换。
第十二个问题:
控制系统相关的问题。
解决办法:
首先,楼层口、电梯口、轿厢各个轿厢层内都有按钮面板,(层站、半层站均称:电梯口)。
所有按钮面板的目的层按钮均有计数功能,计数按按按钮的次数累加,乘梯后清除。
楼层口按钮提供的数据能够选择半层站,电梯口按钮提供的是实际等候人数,轿厢内按钮的数据是实际承载人数。
所有按钮面板都有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比如两个轿厢层之间),也能够在所有按钮面板,包括监控室在内选择通话对象(比如两个轿厢层之间;电梯故障等)。
楼层口、电梯口、轿厢内都有声视频动态感知功能,能够判断乘客的人数、身体状态等,对按钮面板提供的数据进行修正,控制系统根据以上数据,还有所有轿厢的进程做出乘客乘梯疏导依据。
控制系统能够总结各个时段的乘客乘梯规律,以及根据随机数据做出决策。
控制系统能够自主学习,提高调度能力,减少用梯次数,减少停泊次数,提高识别交流能力,提高个性化服务质量。单层多轿厢电梯将是未来城市系统的细微的组成部分。
技术特征1:
结构构成:
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一种电梯由“井道、轿厢、层站、吊装系统、控制系统”构成;
一条井道内能够运行多个轿厢,轿厢能够是多层轿厢、或单层与多层的混合配置;
一条井道内运行多个轿厢时,中心吊装改为“两侧吊装”,两侧吊装是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吊耳,吊耳以滑轮轴(Z)来体现,滑轮轴(Z)上有滑轮(H),滑轮(H)的直径从上到下越来越大;
层站以半层站为主,同一个井道内半层站和层站能够同时存在;半层站的楼梯能够被拉长距离改成坡道;坡道与楼梯共存时楼梯应在坡道外另外拓展空间;
首先,楼层口、电梯口(指层站、半层站的电梯门口)、轿厢各个轿厢层内都有按钮面板;
所有按钮面板的目的层按钮均有计数显示功能,计数按按按钮的次数累加,乘梯后清除;
控制系统通过楼层口按钮通知乘客选择哪个半层站及哪部(井道)电梯,电梯口按钮能够通知乘客选择哪部(井道)电梯,轿厢内的楼层按钮是落实实际承载人数。
所有按钮面板都有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也能够选择包括监控室在内的所有按钮面板进行通话;
楼层口、电梯口、轿厢内都有声、像动态感知、动态评估功能,能够判断乘客的人数、身体状态等,判断是否需要暂停运行、呼叫救助;能够对按钮面板提供的数据进行矫正,控制系统综合所有井道的轿厢内和电梯口的数据与进程,做出乘客乘梯疏导和轿厢运行调度;连接关系:
多个轿厢在井道内的上下关系一旦确定,就只能够依次运行,没有超车概念;
属于吊装系统的钢丝绳连接滑轮,滑轮连接滑轮轴,滑轮轴连接轿厢;多轿厢的上下层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各个轿厢是独立运行的;
轿厢停泊在层站或半层站,半层站由楼梯或坡道连接到楼层口;
所有按钮面板连接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各部(指各个井道)电梯的所有运行过程;
工作原理:
1、一层轿厢能够改为多层轿厢,改为两层轿厢的,同样数量的乘客分配到两个轿厢,增加乘客之间的距离,承载量未增加,新材料制作的轿厢重量未增加,能够快速满足防疫要求;
2、一井道能够运行两个以上轿厢,轿厢数量合理最好,轿厢数量过多运力反而会下降;
3、多轿厢用两侧吊装结构,能够避免最上面轿厢承重过大;
4、两侧吊装的轿厢滑轮直径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大;能够避开钢丝绳的相互干扰;
5、防止钢丝绳逃逸挡板的上下端与轿厢牢固连接,防止滑轮破损后,轿厢脱离钢丝绳;
6、半层站的作用是能够同时服务两个楼层的乘客,方便乘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
7、坡道能够提高从楼层口到半层站的速度,走路或跑步上下楼很方便,便于紧急疏散,方便轮椅上下,方便(无法乘电梯的)大件搬运;
8、楼层口设置的按钮面板为控制系统提供参考数据,助力控制系统主动疏导乘客流向;
9、电梯口有动态感知功能,能够核实、评价已经获得数据准确性,鉴别乘客安全状态等;
10、按钮面板的显示及视频通话功能,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稳定乘客情绪,方便救援等;
11、控制系统根据各个电梯所有轿厢运行进程(层数、位置、方向、时间、速度、乘客数量、乘客目的层站)、历史规律,现场动态评估数据,加权指令等,规划、调度各个轿厢的运行方向,选择优先服务客户群,发出乘客疏导指令,优化轿厢运输量,优化停泊层站;
12、其他,一个井道能够用一台起重机,也能够按照一个轿厢用一台起重机;起重机能够放到底层;井道顶部对应起重各个轿厢的滑轮直径按设计标准,没有额外要求;
13、一个井道一个两层轿厢,在疫情期间能够做到快速应急;
14、一个井道超过两个轿厢运行时,单层轿厢比多层轿厢的覆盖层数多,效率高;
15、轿厢个数过多,一是实际不需要,二是效率反而降低,结论是并非轿厢越多越好;
16、对于工厂而言,产品越单一,自动化水平越高,质量越好;
17、不再需要采用高层、中、低层分段乘坐方式,增加了一层乘客能够乘坐电梯(井道) 的数量,进一步方便乘梯,提高运行效率;
18、半层站承载乘客效率高,有需要设置层站的,层站与半层站能够并存;
19、电梯口有动态感知功能,能够评估乘客数量与预测值的差距,发现乘客突发疾病出现异常时能够主动暂停关闭电梯门、避免事故发生,智能提示派出救援等;
20、控制系统能够总结不同时段的运行规律,辅以随机检测数据按需调度,能够减少停泊次数,减少电梯运行次数、运行时间、乘坐时间;
21、控制系统能够记忆每位乘客的乘梯习惯,准备运行预案,予以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有益效果:
工作原理也是有益效果。
附图目录:
图1:一种两层轿厢示意图
图2:一种多层轿厢示意图
图3:一种两侧吊装结构滑轮直径关系示意图
图4:一种两层轿厢半层站停泊示意图
图5:一种多个两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
图6:一种三层轿厢半层站停泊示意图
图7:一种多层轿厢半层站停泊示意图
图8:一种多个单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
具体实施:
图1的连接关系
图1所示,轿厢(JX1)停泊在地下一层(B1),轿厢(JX2)停泊在,轿厢(JX1)与轿厢(JX2)能够固定连接,轿厢(JX2)对应停泊在一层(F1)。
图1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轿厢(JX2)固定连接在轿厢(JX1)上方,轿厢(JX2)与轿厢(JX1)同时运行。图1 所示为,地下一层(B1)的乘客进出轿厢(JX1),一层(F1)的乘客进出轿厢(JX2),轿厢 (JX2)、轿厢(JX1)的轿厢门均关闭后,轿厢才能运行。
图2的连接关系
图2是一种多层轿厢示意图。图2轿厢能够是轿厢(JX6)、轿厢(JX5)、轿厢(JX4)、轿厢(JX3)、轿厢(JX2)、固定连轿厢(JX1)上的多层轿厢,能够是六个单层的轿厢,或单层轿厢与多层轿厢的多种组合。
图2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图2中能够是多层轿厢的各个轿厢层依次在一层停泊,然后各自上行,全部上行后再依次下行;也能够全都是单层轿厢依次运行;还能够是单层轿厢与多层轿厢的混合运行。
假设高层楼有30层,轿厢(JX6)也能够着重服务1层到21层至30层、轿厢(JX5)能够着重服务1层到20层至29层、轿厢(JX4)能够着重服务1层到11层至19层、轿厢(JX3) 能够着重服务1层到10层至18层、轿厢(JX2)能够着重服务1层至9层、轿厢(JX1)能够着重服务地下4层(B4)至8层,各个轿厢也能够随机组合运行。全是单层轿厢的相比包含多层轿厢的运行效率要高,由控制系统自主学习的控制效率最高。
图3的连接关系
图3:一种两侧吊装结构滑轮直径关系示意图。在同一个井道内,最下面的是轿厢(JX1),滑轮直径最大;最上面的是轿厢(JXN),滑轮直径最小;中间的是轿厢(JXx),越往上滑轮直径越小。
图3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越往上滑轮直径越小,避免了各个轿厢钢丝绳的相互干扰,各个轿厢只要轿厢有运行空间,即可随时运行,轿厢不是中心吊装,钢丝绳之间互不影响。上面的轿厢也不承受下面轿厢的重量,控制系统统一安排,在不产生冲突的情况下,各个轿厢行驶方向不需要要求一致。
图4的连接关系
轿厢(JX2)与轿厢(JX1)固定连接成为一个两层轿厢。
图4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图4是两层轿厢采用半层站运行方式的示意图,地下一层(B1)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一层 (JX1),二层(F2)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二层(JX2),一层(F1)的乘客能够进轿厢一层(JX1),也能够进轿厢二层(JX2),一层(F1)的乘客能够选择进入轿厢二层(JX2),或进入轿厢一层(JX1);每个轿厢层内的乘客出轿厢有两个楼层供选择方便乘客乘坐,提高了轿厢的运输效率;两层轿厢停泊一次,乘客实际能够到达三个楼层。图4如果是两个单层轿厢,前面说明中有讨论。
图5的连接关系
图5是两个两层轿厢半层站示意图。两层轿厢的两层之间是连接在一起的。
图5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两个两层轿厢能够独立运行,也能够联合运行。两层轿厢的运行参考图4,多个轿厢的运行参考图2。说明书在前面有结论:多个单层轿厢效率高。这里仅仅是说明能够这样做。
图6的连接关系
图6是一个三层的轿厢示意图。一个轿厢有三层,三层固定连接在一起。
图6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三层轿厢的运行与图4的两层轿厢运行同理,三层轿厢能够连接4个层的乘客,每个轿厢都能够与两个楼层连接。
图7的连接关系
图7是多个轿厢的半层站示意图。各个轿厢上下串联在井道中,多个轿厢能够设置成为单层、双层、三层,或更多层的轿厢。图7中示意的是6层轿厢,6层轿厢上下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时运行,或6个独立的单层轿厢分别独立运行。
图7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地下四层(B4)能够通过坡道(B4-JX1)连接到轿厢(JX1),地下四层(B4)也能够通过坡道(B4-JX2)连接到轿厢(JX2),二层通过坡道(F2-JX6)连接到轿厢(JX6),一层也能够通过坡道(F1-JX6)连接到轿厢(JX6),其他同理类推。
图7中的轿厢能够在单层或多层中任意选择组合方式,前面的推导结论是多个轿厢在同一个井道中运行,全都是单层轿厢独立运行,包括智能组合,相比存在多层轿厢的效率高。
图8的连接关系
图8是三个单层轿厢在一个井道中单独运行。
图8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多个单层轿厢由控制系统按乘客需求而各自运行。

Claims (1)

1.结构构成: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一种电梯由“井道、轿厢、层站、吊装系统、控制系统”构成;一条井道内能够运行多个轿厢,轿厢能够是多层轿厢、或单层与多层的混合配置;一条井道内运行多个轿厢时,中心吊装改为“两侧吊装”,两侧吊装是在轿厢的两侧设置有吊耳,吊耳以滑轮轴(Z)来体现,滑轮轴(Z)上有滑轮(H),滑轮(H)的直径从上到下越来越大;层站以半层站为主,同一个井道内半层站和层站能够同时存在;半层站的楼梯能够被拉长距离改成坡道;坡道与楼梯共存时楼梯应在坡道外另外拓展空间;楼层口、电梯口(指层站、半层站的电梯门口)、轿厢各个轿厢层内都有按钮面板;所有按钮面板的目的层按钮均有计数显示功能,计数按按按钮的次数累加,乘梯后清除;控制系统通过楼层口按钮通知乘客选择哪个半层站及哪部(井道)电梯,电梯口按钮能够通知乘客选择哪部(井道)电梯,轿厢内的楼层按钮是落实实际承载人数;所有按钮面板都有需要显示的视频图像和声音,也能够选择包括监控室在内的所有按钮面板进行通话;楼层口、电梯口、轿厢内都有声、像动态感知、动态评估功能,能够判断乘客的人数、身体状态等,判断是否需要暂停运行、呼叫救助;能够对按钮面板提供的数据进行矫正,控制系统综合所有井道的轿厢内和电梯口的数据与进程,做出乘客乘梯疏导和轿厢运行调度;
连接关系:多个轿厢在井道内的上下关系一旦确定,就只能够依次运行,没有超车概念;属于吊装系统的钢丝绳连接滑轮,滑轮连接滑轮轴,滑轮轴连接轿厢;多轿厢的上下层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各个轿厢是独立运行的;轿厢停泊在层站或半层站,半层站由楼梯或坡道连接到楼层口;所有按钮面板连接于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各部(指各个井道)电梯的所有运行过程;
工作原理:1、一层轿厢能够改为多层轿厢,改为两层轿厢的,同样数量的乘客分配到两个轿厢,增加乘客之间的距离,承载量未增加,新材料制作的轿厢重量未增加,能够快速满足防疫要求;2、一井道能够运行两个以上轿厢,轿厢数量合理最好,轿厢数量过多运力反而会下降;3、多轿厢用两侧吊装结构,能够避免最上面轿厢承重过大;4、两侧吊装的轿厢滑轮直径从上到下,一个比一个大;能够避开钢丝绳的相互干扰;5、防止钢丝绳逃逸挡板的上下端与轿厢牢固连接,防止滑轮破损后,轿厢脱离钢丝绳;6、半层站的作用是能够同时服务两个楼层的乘客,方便乘梯,提高电梯运行效率;7、坡道能够提高从楼层口到半层站的速度,走路或跑步上下楼很方便,便于紧急疏散,方便轮椅上下,方便(无法乘电梯的)大件搬运;8、楼层口设置的按钮面板为控制系统提供参考数据,助力控制系统主动疏导乘客流向;9、电梯口有动态感知功能,能够核实、评价已经获得数据准确性,鉴别乘客安全状态等;10、按钮面板的显示及视频通话功能,在特殊情况下能够稳定乘客情绪,方便救援等;11、控制系统根据各个电梯所有轿厢运行进程(层数、位置、方向、时间、速度、乘客数量、乘客目的层站)、历史规律,现场动态评估数据,加权指令等,规划、调度各个轿厢的运行方向,选择优先服务客户群,发出乘客疏导指令,优化轿厢运输量,优化停泊层站;12、其他,一个井道能够用一台起重机,也能够按照一个轿厢用一台起重机;起重机能够放到底层;井道顶部对应起重各个轿厢的滑轮直径按设计标准,没有额外要求;13、一个井道一个两层轿厢,在疫情期间能够做到快速应急;14、一个井道超过两个轿厢运行时,单层轿厢比多层轿厢的覆盖层数多,效率高;15、轿厢个数过多,一是实际不需要,二是效率反而降低,结论是并非轿厢越多越好;16、对于工厂而言,产品越单一,自动化水平越高,质量越好;17、不再需要采用高层、中、低层分段乘坐方式,增加了一层乘客能够乘坐电梯(井道)的数量,进一步方便乘梯,提高运行效率;18、半层站承载乘客效率高,有需要设置层站的,层站与半层站能够并存;19、电梯口有动态感知功能,能够评估乘客数量与预测值的差距,发现乘客突发疾病出现异常时能够主动暂停关闭电梯门、避免事故发生,智能提示派出救援等;20、控制系统能够总结不同时段的运行规律,辅以随机检测数据按需调度,能够减少停泊次数,减少电梯运行次数、运行时间、乘坐时间;21、控制系统能够记忆每位乘客的乘梯习惯,准备运行预案,予以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有益效果:工作原理也是有益效果。
CN202210664023.7A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电梯 Pending CN115402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4023.7A CN115402910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电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64023.7A CN115402910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电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2910A true CN115402910A (zh) 2022-11-29

Family

ID=8415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64023.7A Pending CN115402910A (zh) 2022-06-14 2022-06-14 一种电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4029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98916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Strakosch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handbook
US8881872B2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n elevator
EP2183178B1 (en) Saturation control for destination dispatch systems
US20060016640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with individually movable elevator car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US6978863B2 (en) Apparatus for elevator group control
CA2201701A1 (en) Elevator control system
KR20100051112A (ko) 더블 덱 엘리베이터의 피난 지원 시스템
JPH07206283A (ja) 複数群への昇降機のつり下げかご割当システム
JP4961774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2011140381A (ja) 火災時避難運転用機能を備える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および方法
JPS59153773A (ja) エレベ−タ
US650571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JP607116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4849651B1 (ja) エレベータ
CN115402910A (zh) 一种电梯
JP2011148591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GB2324170A (en) Elevator dispatch system
JP5132010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S59133188A (ja) エレベ−タ
FI118125B (fi) Hissijärjestelmä
CN212562624U (zh)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楼梯改造平层入户结构
KR102443566B1 (ko) 수직개폐형 도어패널의 추락을 방지하고 도어 개폐시간을 단축시킨 대형 및 초대형 엘리베이터
Al-Sharif Planning Elevator Installations in Buildings
JPH11228041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運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