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402006B -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402006B
CN115402006B CN202210576871.2A CN202210576871A CN115402006B CN 115402006 B CN115402006 B CN 115402006B CN 202210576871 A CN202210576871 A CN 202210576871A CN 115402006 B CN115402006 B CN 1154020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discharge
drain
cover
container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768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402006A (zh
Inventor
中田聪
山田克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821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81325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108821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218132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92297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714369A/zh
Priority to CN202310923380.5A priority patent/CN1167667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402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0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4020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4020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41J2/1742Open waste ink collectors, e.g. ink receiving from a print head above the collector during borderless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抑制排液从排液收纳体流下。排液收纳体构成为能够拆装于具备排出排液的排出部的装置,能够收纳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排液,所述排液收纳体具备:壳体,收纳排液;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面,并与所述排出部连接;以及盖部,能够位移到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关闭状态和开放所述连接部的打开状态,所述盖部能够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装置的状态下采取所述打开状态,而在从所述装置拆除的状态下采取所述关闭状态。

Description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液收纳体及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一种废油墨罐,所述废油墨罐设为能够拆装于具备排出废油墨的排出部的打印机,并在该安装状态下容纳从排出部排出的废油墨。该废油墨罐具备与排出部连接的连接口(开口部)和用户在拆装废油墨罐时把持的把持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9206号公报
这样的废油墨罐在用户把持废油墨罐的把持部的状态下,在从排出部拆除时,有时会被以开口部为下方的状态把持。但是,无论有无把持部,若以开口部为下方地把持,则存在废油墨罐内的废油墨因重力而从开口部流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排液收纳体构成为能够拆装于具备排出排液的排出部的装置,能够收纳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排液,所述排液收纳体具备:壳体,收纳排液;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并与所述排出部连接;以及盖部,能够位移到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关闭状态和开放所述连接部的打开状态,所述盖部能够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装置的状态下采取所述打开状态,而在从所述装置拆除了的状态下采取所述关闭状态。
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拆装上述的排液收纳体,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向介质喷出液体以进行记录,在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时,所述排液收纳体将从所述记录部喷出到所述介质的端部的外侧的液体作为排液进行收纳。
记录装置构成为能够拆装上述的排液收纳体,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向介质喷出液体以进行记录,所述排液收纳体对由用于将所述记录部保持为正常的状态的维护而产生的排液进行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内部构成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回收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5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回收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回收部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7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9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0A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0B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0C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1为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12A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2B为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3A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3B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3C为示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图14A为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4B为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15为示出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吸收体的构成的内部图。
图16A为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6B为示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17为示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剖视图。
图18A为示出吸收体的变形例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内部图。
图18B为示出吸收体的变形例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内部图。
图19为示出吸收体的变形例涉及的排液收纳体的构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记录装置;11:背面罩;12:装置主体;20:操作部;25:油墨供给部;26:油墨罐;30:滑架;32:记录头;33:导轨;34:台板;35:贯通孔;40:维护部;41:帽;50:排液回收部;55:排出部;56:槽部;60、60A、60B、60C、60D、60E、60F、60G:排液收纳体;61:把持部;62:壳体;63:吸收体;63a:第一吸收体;63b:第二吸收体;64:连接部;70:底板部;101:第一面;102:第二面;103:第三面;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13:第三部分;121:第一区域;122:第二区域;130:突起;131:倾斜面;201:盖部;202:开闭体;203:轴;204:重物部;205:凸部;211:盖部;212:狭缝;212a:中心点;221:盖部;222:开闭体;223:轴;224:抵接部;P: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记录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为将作为液体的油墨喷出到介质P(例如纸张)以进行记录的串行方式的喷墨打印机。
图1及图2为示出记录装置10的构成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记录装置10设置在与X轴和Y轴平行的XY平面(水平面)的状态下,沿Z轴的方向为上下方向,+Z方向为上方向,-Z方向为下方向。另外,沿Y轴的方向为前后方向,+Y方向侧为前方向(前表面侧),-Y方向侧为后方向(背面侧)。另外,沿X轴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X方向侧为左方向,-X方向侧为右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装置主体12具备大致长方体状的壳体13和配置在壳体13上的原稿读取装置14。原稿读取装置14具备载置读取用的原稿的由透明的玻璃等构成的水平的原稿载置面15和能够覆盖该原稿载置面15的原稿罩16。原稿罩16设置为能够在关闭状态(图1)和打开状态(图2)之间以与沿宽度方向的X轴平行的转动轴(未图示)为转动中心进行开闭动作,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原稿罩16从上方覆盖原稿载置面15,在所述打开状态下,所述原稿罩16从该关闭状态打开以开放原稿载置面15的上方区域。
在壳体13的外表面,在成为装置主体12的正面的前表面17的下部设置用于从内部将介质P排出的排出口18。在排出口18的内部设置用于使从壳体13内朝向近前侧排出的介质P为载置状态以对所述介质P进行支承的堆垛机19。
在壳体13的前表面17的上部设置由记录装置10的用户操作的操作部20。操作部20是沿X轴的宽度方向成为长边方向的横向上长的面板。在操作部20中设置有在启动或者关闭记录装置10时操作的电源按钮21、输入各种操作信息时所操作的操作按钮22。另外,设置有能够显示记录装置10的操作状态等的液晶显示体23。液晶显示体23也可以是触摸面板。
在壳体13的前表面17设置有油墨供给部25。油墨供给部25是对记录头32(图3)供给油墨的部件。油墨供给部25包括多个油墨罐26等。油墨罐26是能够收纳油墨的容器。
接下来,对记录装置10的内部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记录装置10具备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32和搭载了该记录头32的滑架30。
滑架30由在沿X轴的方向上延伸的导轨33支承,且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能够在沿X轴的方向上往返移动。
在记录头32的下方配置有支承所输送的介质P的台板34。
记录头32具备多个喷嘴,并将油墨以液滴喷出到由台板34支承的介质P。台板34呈板状。
记录装置10具备从未图示的供纸部经由台板34朝向排出口18输送介质P的输送机构。并且,在滑架30沿X轴移动的过程中,通过交替进行记录动作和输送动作来在介质P上记录图像、文本等,在所述记录动作中,记录头32喷出液滴以进行一通道(パス分)的记录,在所述输送动作中,将介质P输送到下一个记录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油墨供给部25、油墨罐26为配置在与滑架30不同的位置处的不在滑架上的类型,但是油墨供给部25、油墨罐26也可以是能够拆装地搭载于滑架30的在滑架上的类型。另外,记录装置10不限定于串行方式,记录头32也可以是跨介质P的整个最大宽度范围配置的长条状的行式头,并且是能够在介质P的整个宽度范围一齐喷出液滴的行方式。
记录装置10还具备维护部40。维护部40为了将记录头32保持为正常的状态而进行维护。例如执行从记录头32强制排出油墨、空气的清理动作。
维护部40具备帽41。在记录装置10未进行记录动作的期间,滑架30配置在偏离记录动作中的记录区域的位置、即原位。
帽41配置在原位,为有底箱状的部件。帽41通过升降机构能够在沿Z轴的方向上移动。帽41通过上升推按到记录头32的下表面侧。由此,帽41以覆盖形成在记录头32的下表面的喷嘴的方式形成关闭空间。通过该关闭空间能够抑制记录头32的喷嘴内的油墨干燥。
帽41通过吸引管连接到吸引泵。吸引泵通过在关闭空间状态下进行驱动来通过吸引管吸引记录头32内的油墨、空气。由此,吸出记录头32内的劣化的油墨(干燥且粘度增加了的油墨),并将记录头32维持(恢复)为正常状态。
另外,在维护部40中,为了将记录头32保持为正常的状态,定期进行将油墨强制地从记录头32朝向帽41喷出以排除记录头32内的劣化的油墨的冲洗动作。
将通过清理动作、冲洗动作等维护而从记录头32排出的油墨(排液)作为废液处理。
另外,在所谓的无边距印刷时也有废液产生。具体地,在基于记录头32的记录时,从记录头32喷出到介质P的端部的外侧的油墨(排液)成为废液。
如上,在装置主体12的内部产生的排液由排液回收部50回收。并且,由排液回收部50回收的排液被排出到排液收纳体60,并且被排出的排液由排液收纳体60收纳。
接下来,对排液回收部50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台板34的下方配置有排液回收部50。排液回收部50呈板状,且为能够支承整个台板34的大小。在台板34设置多个贯通孔35。贯通孔35是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孔,是在无边距印刷时用于将废弃在介质P的端部的外侧的排液(废液)导出到配置在下方的排液回收部50的孔。
如图5所示,排液回收部50具备接受从台板34导出的排液的接受部51。接受部51具有:具有平坦面的平坦部51a和划分平坦部51a的壁部51b,并通过由壁部51b划分的平坦部51a接受从台板34导出的排液。
另外,排液回收部50具有相较于平坦部51a的平面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52。凹部52配置排液回收部50的沿X轴的方向的中央部。由此,能够使平坦部51a的排液容易地流动到凹部52。
排液回收部50将在无边距印刷时产生的废液作为排液进行回收。另外,并不限于此,能够通过帽41将在基于维护部40的清理时排出的废液、在冲洗时排出的废液作为排液进行回收。
排液回收部50具有将所回收的排液排出到排液收纳体60的排出部55。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55向-Y方向突出,并且设置有供排液流动的槽部56。槽部56具有沿Y轴的细长的凹陷。排出部55的外形的沿X轴的尺寸随着朝向-Y方向而逐渐变小。另外,排出部55的外形的沿Z轴的尺寸随着朝向-Y方向而逐渐变小。即、排出部55的外形呈朝向-Y方向变尖的形状。排出部55从凹部52的底部向-Y方向突出。另外,槽部56以朝向-Y方向的方式向下方倾斜。由此,能够使排液容易地从凹部52朝向排液收纳体60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排出部55配置在排液回收部50的沿X轴的方向的中央部,但是其既可以配置在排液回收部50的+X方向侧,也可以配置在-X方向侧。
如图6所示,排出部55在-Y方向上的前端部分通过连接部64插通到排液收纳体60的内部。由于排出部55的外形朝向-Y方向尖,故而能够容易地插通到排液收纳体60的内部。通过经由连接部64将排出部55插通到排液收纳体60,能够使排液准确地流入到排液收纳体60。连接部64设置在壳体62的第一面101。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面101是在排液收纳体60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壳体62的+Y方向端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排液收纳体60的壳体62内铺满了吸收排液的吸收体63,故而排出部55的槽部56和吸收体63容易接触。由此,通过排出部55的槽部56排出的排液由吸收体63吸收。
接下来,对排液收纳体60的构成进行说明。
排液收纳体60通过排液回收部50收纳在装置主体12的内部产生的排液。
排液收纳体60能够拆装于作为具备排出部55的装置的记录装置10(装置主体12)。由于在排液收纳体60中能够存储排液的量有限界,故而需要与新的排液收纳体60进行替换。所以,在排液收纳体60中的排液达到规定的存储量的情况下,将使用中的排液收纳体60从装置主体12拆除,并将新的排液收纳体60装到装置主体12。
排液收纳体60中的排液的规定量例如根据从记录头32喷出的油墨的累积量来判断。若喷出的油墨的累积量达到了规定的量,则在液晶显示体23显示需要替换排液收纳体60的意思。在该情况下,如图7所示,用户将装在装置主体12的背面侧的背面罩11从装置主体12拆除。
由此,如图8所示,排液收纳体60露出。排液收纳体60以由底板部70支承的状态配置。在排液收纳体60具有用于由手指把持的把持部61。把持部61设置在排液收纳体60的配置有连接部64的第一面101的相反面、即第二面102。用户通过在将手指扣入把持部61的状态下向-Y方向拉拽能够从装置主体12将排液收纳体60拆除。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排液收纳体60装到装置主体12的情况下,在使连接部64朝向+Y方向的状态下将排液收纳体60插入到装置主体12内,并在底板部70上放置排液收纳体60。然后,用户在装置主体12的背面侧装背面罩11。若替换了新的排液收纳体60,则重设从记录头32喷出的油墨的累积量。
在这里,排液收纳体60能够拆装于装置主体12。如上述,当在把持排液收纳体60的把持部61的状态下从排出部55拆除时,可能以把持部61为上方进行把持。由于若这样把持的话,则连接部64变为下方,故而担心排液收纳体60内的排液因重力从连接部64流下。若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则会引起污染用户的身体、资产等各种问题。
所以,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具备如下构成,在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状态下,除了连接部64变为下方的姿态之外,即便是在将排液收纳体60保持为任何姿态的情况下,也会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以下对排液收纳体6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排液收纳体60具备用树脂材料形成的壳体62。壳体62是能够收纳排液的容器。
另外,在排液收纳体60的壳体62的一部分配置与排出部55连接的连接部64。连接部64设置在成为壳体62的+Y方向的端面的第一面101。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64具有开口(贯通孔),由排液回收部50回收的排液通过连接部64而被导入到壳体62内。
并且,在连接部64设置有盖部201。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64配置在第一面101的沿X轴的方向的中央部。需要说明的是,连接部64也可以不在第一面101的沿X轴的方向的中央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62的内部配置有吸收体63。吸收体63是吸收排液的部件,例如是无纺布、海绵材料。吸收体63铺满壳体62整个内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排液回收部50回收的排液通过连接部64被导入到壳体62内,所导入的排液由吸收体63吸收并保持。通过保持排液,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排液流下。
如图10A所示,排液收纳体60具备能够位移到覆盖连接部64的关闭状态和开放连接部64的打开状态的盖部201。该盖部201能够在壳体62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采取打开状态(图10B),而在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状态下采取关闭状态(图10C)。
本实施方式的盖部201能够转动地设置于连接部64。具体地,具备板状的开闭体202和能够使开闭体202旋转的轴203。开闭体202具有与连接部64的开口相同程度的大小。轴203配置在开闭体202的-Z方向端部,在沿X轴的方向上延伸。开闭体202能够以轴203为中心进行开闭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位移到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然后,如图10B所示,在将盖部201为关闭状态的排液收纳体60安装到装置主体12时,排出部55向-Y方向按压盖部201的开闭体202。由此,开闭体202以轴203为中心旋转,盖部201成为打开状态。
然后,如图10C所示,在将排液收纳体60从装置主体12拆除并使第一面101朝下时,盖部201采取关闭状态。在开闭体202的与轴203相反的一侧设置重物部204。重物部204是比开闭体202的其他部分厚的部分。由此,通过重物部204以轴203为中心促进旋转力,盖部201顺畅地采取关闭状态。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盖部201的自重从打开状态位移到关闭状态。由此,变得不需要特别的用于使盖部201位移的构成,而能够简化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从打开状态位移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通过开闭体202的-Z方向端部抵接到设置在壳体62内部凸部205来限制开闭体202旋转移动,并维持关闭状态。
另外,如图11所示,壳体62具有与第一面101交叉的第三面103。并且,在通过以第三面103为下的方式装载至装置主体12时,第三面103的内侧朝向远离第一面101与第三面103的连接位置的方向(-Y方向)变为向下倾斜。由此,因为连接部64侧与其他部分相比变为朝上,所以在载置排液收纳体60时,连接部64变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64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面103是平坦面,在该第三面103中,在比中心靠第一面101侧设置有突起130。详细而言,在第三面103的+Y方向端部朝向下方设置有凸状的突起130。并且,在将排液收纳体60安装至装置主体12时,突起130的顶部面与底板部70抵接。由此,由于排液收纳体60朝向-Y方向地向下方倾斜,故而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64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使排液收纳体60的突起130朝向下方地将排液收纳体60载置于桌子、地板。即便如此,由于壳体62从第一面101朝向第二面102地向下方倾斜,故而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64侧。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连接部64设置盖部201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另外,在有排液流下可能性的连接部64变为朝下的状态下盖部201变为关闭状态,故而能够抑制排液流下。需要说明的是,朝下不仅指朝向正下方的情况,还指包括下方向分量的情况。另外,关闭状态不限于完全堵塞连接部64,只要至少堵塞连接部64的一部分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轴203配置扭转弹簧并朝向关闭状态对开闭体202施力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在使排出部55与连接部64连接时,排出部55克服扭转弹簧的施加力以使盖部201从关闭状态位移到打开状态。另外,在排出部55与连接部64分离时,盖部201由于扭转弹簧的施加力从打开状态位移到关闭状态。即便如此,也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使盖部201位移。
2.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连接部64具备盖部211的排液收纳体60A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排液收纳体60A具备能够位移到覆盖连接部64的关闭状态和开放连接部64的打开状态的盖部211。该盖部211能够在壳体62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采取开状态,而在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时刻采取关闭状态。
盖部211是覆盖连接部64的弹性体。并且,在该弹性体设置有狭缝212。狭缝212是从盖部211的中心点212a朝向盖部211的外周部设置的切口。狭缝212自中心点212a形成有多个。
盖部211由于是弹性体,故而朝向关闭状态施力。并且,在将盖部211为关闭状态的排液收纳体60A安装至装置主体12(将排出部55连接至连接部64)时,排出部55克服盖部211中的施加力以将盖部211向-Y方向按压。由此,盖部211变形,从关闭状态位移到打开状态。由此,不需要特别的控制盖部211的开闭的构造,能够简化构成。
另外,在将排液收纳体60A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时刻盖部211采取关闭状态。即、通过基于盖部211的弹性体的施加力,与排出部55的活动连动地从打开状态位移到关闭状态。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一旦将排液收纳体60A从装置主体12拆除,则盖部211总是变为关闭状态,故而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以并用本实施方式的盖部211和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转动式的盖部201的方式构成。具体地,在转动式的盖部201的外侧配置盖部211。由此,能够进一步地抑制排液流下。
3.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连接部64具备盖部221的排液收纳体60B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排液收纳体60B具备能够位移到覆盖连接部64的关闭状态和开放连接部64的打开状态的盖部221。该盖部221能够在壳体62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状态下采取打开状态(图13C),而在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状态下采取关闭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B的第一面101在将壳体62安装于装置主体12时成为壳体62的上表面。即、在成为上表面的第一面101配置连接部64。
本实施方式的盖部221能够转动地设置在连接部64。具体地,具备板状的开闭体222和能够使开闭体222旋转的轴223。开闭体222具有与连接部64的开口相同程度的大小。轴223配置在开闭体222的-Y方向端部,并在沿X轴的方向上延伸。开闭体222能够以轴223为中心进行开闭移动。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位移到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
另外,如图13C所示,在将盖部221为关闭状态的排液收纳体60B安装至装置主体12时,排出部55的前端部抵接到开闭体222的+Y方向的下端部。由此,开闭体222的+Y方向端部以轴223为中心向上方移动,盖部221成为打开状态。换言之,在使排出部55与连接部64连接时,排出部55克服盖部221的自重以使盖部221从关闭状态位移到打开状态。由此,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进行盖部221的开闭动作。
另外,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在将排液收纳体60B从装置主体12拆除了的状态下,盖部221采取关闭状态。具体地,通过开闭体222的+Y方向的下端部抵接至配置在开闭体222的+Y方向的下端部的抵接部224,来维持开闭体222的关闭状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盖部221的自重从打开状态位移为关闭状态。由此,不需要特别的用于位移的构成,能够简化构成。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排液收纳体60B的上表面设置连接部64,在拆除了排液收纳体60B时,用户难以使连接部64朝下,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在轴223配置扭转弹簧以朝向抵接部224对开闭体222施力的构成。在该情况下,在使排出部55与连接部64连接时,排出部55克服扭转弹簧的施加力以使盖部221从关闭状态位移到打开状态。另外,在排出部55与连接部64分离时,盖部221由于扭转弹簧的施加力从打开状态位移到关闭状态。即便如此,也能够通过简易的构成使盖部221位移。
4.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C中,壳体62的第一面101的形态不同。具体地,如图14A及图14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62的第一面101具有设置有连接部64及盖部201的第一部分111、和从第一面101侧的俯视观察时比第一部分111更靠近前的第二部分112。即、第一部分111位于相对于第二部分112凹陷的凹部,第二部分112形成为相对于第一部分111凸出的凸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64的+X方向及-X方向设置第二部分112。由此,由于即便朝向下方保持连接部64,壳体62内的排液也朝向比连接部64配置在更下方的第二部分112流动,故而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另外,第一面101具有倾斜地连接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第三部分113。具体地,在以壳体62的第三面103为上方、而以第一面101为下方的情况下,第三部分113具有从第一部分111朝向第二部分112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由此,能够使排液顺畅地从第一部分111朝向第二部分112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部分113也可以是直角连接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的形状。
另外,排液收纳体60C具备难以在使连接部64朝向下方的状态下在例如桌面、地面载置(竖立设置)的形态。具体地,第二部分112具有带圆角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从+X方向观察排液收纳体60C的情况下,第二部分112具有朝向+Y方向突出的弯曲面。由此,变得无法以使第一面101为下方的方式载置。因此,由于不在连接部64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载置,故而在载置排液收纳体60时,连接部64变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如图15所示,吸收体63在壳体62内,配置在与连接部64相对的第一区域121和与第一区域121相比较与连接部64分离的位置的第二区域122。另外,构成为第一区域121中的吸收体63的液体保持力比第二区域122中的吸收体63的液体保持力小。第一区域121包括与第一部分111相对的区域,第二区域122包括与第二部分112及第三部分113相对的区域。由此,在第一区域121中,排液的流动性变高,促进排液从第一区域121向第二区域122流动。
吸收体63的液体保持力根据吸收体63的气泡密度而设定。具体地,第一区域121中的吸收体63的气泡密度设定为比第二区域122中的吸收体63的气泡密度低。由此,通过第一区域121中的气泡密度低,从而能够促进排液由于毛细管力而从第一区域121流到第二区域122侧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体63,在第一区域121配置第一吸收体63a,而在第二区域122配置第二吸收体63b。另外,第一吸收体63a的气泡密度比第二吸收体63b的气泡密度低。通过配置气泡密度不同的多个吸收体63(第一吸收体63a、第二吸收体63b),能够根据区域容易地对气泡密度附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一吸收体63a与第二吸收体63b之间配置别的吸收体。在该情况下,别的吸收体的气泡密度比第一吸收体63a的气泡密度高,比第二吸收体63b的气泡密度低。即便是如此,也能够使排液从第一区域121朝向第二区域122流动。
接下来,对在将排液收纳体60C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情况下的排液收纳体60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将排液收纳体60C从装置主体12拆除的情况下,对于安装于装置主体12的排液收纳体60C,用户在将手指扣入把持部61的状态下向-Y方向拉拽。由此,排液收纳体60C在-Y方向上移动,排出部55从连接部64脱离,排液收纳体60C从装置主体12拆除。
在这里,在用户把持着把持部61的状态下搬运排液收纳体60C时,在排液收纳体60C的把持部61朝向上方、而连接部64变为朝向下方的情况下,有可能壳体62内的排液在重力方向上从连接部64流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姿态是连接部64的朝向不限于重力方向的包括下方向分量的姿态。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排液收纳体60C的第一姿态下,由于第二部分112位于比设置有连接部64的第一部分111更靠下方处,故而壳体62内的排液从第一部分111向第二部分112侧移动。由此,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落。
另外,由于第一部分111和第二部分112通过第三部分113倾斜地连接,故而能够使排液顺畅地从第一部分111朝向第二部分112、即从第一区域121朝向第二区域122移动。
另外,由于在壳体62内配置有吸收体63(第一吸收体63a、第二吸收体63b),故而能够使排液顺畅地从第一区域121朝向第二区域122移动,并且通过吸收、保持经由连接部64导入的排液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落。
并且,排液收纳体60C的第二部分112由于是带圆角的状态,故而变得难以在使第一面101为下方的状态下载置排液收纳体60C。因而,由于连接部64不在朝向下方的状态下载置,故而在载置排液收纳体60时,连接部64成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落。
5.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C中,将第二部分112设为了带圆角的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D的第二部分112具有倾斜面,以使得成为难以载置(竖立设置)在桌面、地面的形态。
具体地,如图16A所示,在+X方向上观察排液收纳体60D的情况下,具有从第二部分112的-Z方向端部朝向+Z方向端部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变为无法以使第一面101为下方的方式进行载置。因此,由于连接部64不朝向下方载置,故而在载置排液收纳体60D时,连接部64成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另外,如图16B所示,也可以是具有从第二部分112的-Z方向端部及+Z方向端部朝向+Y方向倾斜的两个倾斜面以使第二部分112向+Y方向突出的构成。即便是如此,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6.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三面103设置有突起13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E在壳体62内部设置有从+Y方向端部朝向-Y方向地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31。由此,第三面103的内侧变为向下倾斜,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64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E中,由从+Y方向端部朝向-Y方向地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131和从该倾斜面131的-Y方向端部进一步向-Y方向设置的水平面132构成,例如也可以是省略水平面132并且倾斜面131形成到壳体62内部的-Y方向端部为止的构成。另外,也可以是形成从第一面101侧及第三面103侧朝向中央部向下方倾斜的凹陷的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壳体62的第一面101的连接部64(开口)周边、盖部201、211、221的外部表面及周边涂布亲液剂。另外,也可以施以亲液处理。若如此的话,由于从连接部64渗出的排液在第一面101濡湿扩展,故而能够容易地抑制排液变成液滴流落。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把持部61的形态没有限定。例如也可以是贯通孔、凹凸部、突起部、凹陷部等。另外,只要在第二面102中至少形成能够把持的一部分形态即可。
另外,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排液收纳体60作为将在无边距印刷时、维护时产生的废液作为排液进行收纳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排液收纳体60也可以是能够收纳能够使用的排液(例如油墨)的部件、例如油墨盒等。
吸收体63不限定于具备第一吸收体63a及第二吸收体63b并且通过第一吸收体63a和第二吸收体63b形成气泡密度差的构成。
例如,图14B示出的排液收纳体60C的吸收体63也可以形成为,在安装于壳体62时,配置在第二区域122的部分的第一方向的大小比壳体62的第一方向的内部尺寸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既可以是沿X轴的方向,也可以是沿Y轴的方向,还可以是沿Z轴的方向。
在图18A示出的排液收纳体60F的例子中,形成配置在第二区域122的部分在沿X轴的方向上比壳体62的容积大的吸收体63。需要说明的是,吸收体63的气泡密度均匀形成。另外,如图18B所示,将吸收体63收纳到壳体62内。由于与第二区域122对应的部分比壳体62的内部尺寸大,故而若在壳体62内收纳吸收体63,则将吸收体63的与第二区域122对应的部分按压至壳体62。由此,能够使第二区域122中的气泡密度比第一区域121中的气泡密度高。因此,由于能够仅用一个气泡密度相同的吸收体63构成,故而排液收纳体60F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例如,如图19所示,在排液收纳体60G中,具备第一面101沿X轴延伸的壳体62,在该壳体62内具备吸收体63。该吸收体63具有与连接部64相对的第一吸收体部分66a、和从第一面101侧的俯视观察下比第一吸收体部分66a更靠近前的第二吸收体部分66b。即便是如此,因为即便在使连接部64为下方,排液也从第一吸收体部分66a流到第二吸收体部分66b,所以能够防止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排液收纳体具备收纳排液的壳体、设置在壳体的第一面并与排出部连接的连接部、以及吸收排液的吸收体,所述第一面具有设置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部分、和在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方向比所述第一部分更突出的第二部分。
由此,即便以朝向下方的方式保持连接部,由于壳体内的排液也朝向配置在比连接部更下方的第二部分流动,故而能够防止排液从连接部流下。
并且,也可以是,第一面还具有倾斜地连接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由此,能够使排液顺畅地从第一部分流动到第二部分。
并且,也可以是,第二部分是倾斜面。
由此,抑制了以使第一面为下方的方式进行载置。因此,由于连接部不以朝向下方的状态载置,故而在载置了排液收纳体时,连接部成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64流下。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第二部分是带圆角的形状。
即便是通过这样,也抑制了以使第一面为下方的方式载置。因此,由于连接部不以朝向下方的状态载置,故而在装载了排液收纳体时,连接部成为不朝向下方的姿态,能够抑制排液从连接部流下。
也可以是,壳体具有与第一面交叉的第三面,在以使第三面为向下的方式进行载置时,壳体的内部的第三面随着朝向远离第一面与第三面的连接位置的方向而成为向下倾斜。
由此,第三面的内侧成为向下倾斜,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侧。
也可以是,在第三面中,在比中心更靠第一面侧设置突起。
由此,由于排液收纳体朝向-Y方向地向下方倾斜,故而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侧。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排液收纳体的突起朝向下方地将排液收纳体载置于桌子、地面。即便是如此,由于壳体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地向下方倾斜,故而能够抑制排液流到连接部侧。
也可以是,吸收体的与连接部相对的第一区域的液体保持力比与第一区域相比较与连接部分离的位置的第二区域的液体保持力小。
例如,第一区域包括与第一部分相对的区域,第二区域包括与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相对的区域。由此,在第一区域中,排液的流动性变高,并促进排液从第一区域向第二区域流动。
也可以是,所述吸收体的所述第一区域的气泡密度比所述第二区域的气泡密度低。
吸收体的液体保持力根据吸收体的气泡密度而设定。由此,通过第一区域中的气泡密度低,从而能够促进排液通过毛细管力从第一区域流到第二区域侧的作用。
也可以是,吸收体具有配置于第一区域的第一吸收体和配置于第二区域的第二吸收体,第一吸收体的气泡密度比第二吸收体的气泡密度低。
通过配置气泡密度不同的多个吸收体(第一吸收体、第二吸收体),能够通过区域容易地对气泡密度附差。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第一吸收体与第二吸收体之间配置别的吸收体。在该情况下,使别的吸收体的气泡密度比第一吸收体的气泡密度高,而比第二吸收体的气泡密度低。如此,能够使排液从第一区域朝向第二区域流动。
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吸收体形成为,在安装于壳体时,配置于第二区域的部分中的第一方向的大小比壳体的第一方向的内部尺寸大。
由于与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比壳体的内部尺寸大,若在壳体内收纳吸收体,则吸收体的与第二区域对应的部分被按压到壳体。由此,能够使第二区域中的气泡密度比第一区域中的气泡密度高。因此,由于能够仅用一个气泡密度相同的吸收体构成,故而排液收纳体的制造变得容易。

Claims (20)

1.一种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拆装于具备排出排液的排出部的装置,能够收纳从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排液,所述排液收纳体具备:
壳体,收纳排液;
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第一面,并与所述排出部连接;以及
盖部,能够位移到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关闭状态和开放所述连接部的打开状态,
所述盖部能够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装置的状态下采取所述打开状态,而在从所述装置拆除了的状态下采取所述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壳体从所述装置拆除,并且使所述第一面朝下时,所述盖部采取所述关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壳体从所述装置拆除的时刻,所述盖部采取所述关闭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朝向所述关闭状态施力,并通过施加力从所述打开状态位移到所述关闭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排出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所述排出部克服所述施加力以使所述盖部从所述关闭状态位移到所述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由于所述盖部的自重从所述打开状态位移到所述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排出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所述排出部克服所述自重以使所述盖部从所述关闭状态位移到所述打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能够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是覆盖所述连接部的弹性体,在所述弹性体设置有狭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中,在所述第一面的相反面的第二面还具备把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装置时,所述第一面成为所述壳体的上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具有设置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一部分和从所述第一面侧俯视观察时比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前的第二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面具有倾斜地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部分是倾斜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第一面交叉的第三面,
在以使所述第三面为向下的方式进行载置时,所述第三面的内侧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的连接位置的方向地变为向下倾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面中,在比中心更靠所述第一面侧设置突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液收纳体还具备吸收体,所述吸收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吸收排液。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排液收纳体,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吸收体,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第一区域的液体保持力比第二区域的液体保持力小,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相比较位于与所述连接部分离的位置。
1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拆装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收纳体,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向介质喷出液体以进行记录,
在所述记录部进行记录时,所述排液收纳体将从所述记录部喷出到所述介质的端部的外侧的液体作为排液进行收纳。
2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为能够拆装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排液收纳体,
所述记录装置具备记录部,所述记录部向介质喷出液体以进行记录,
所述排液收纳体对由用于将所述记录部保持为正常的状态的维护而产生的排液进行收纳。
CN202210576871.2A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Active CN1154020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22971.0A CN116714369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CN202310923380.5A CN116766772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88213 2021-05-26
JP2021088213A JP2022181325A (ja) 2021-05-26 2021-05-26 排液収容体、記録装置
JP2021088214A JP2022181326A (ja) 2021-05-26 2021-05-26 排液収容体、記録装置
JP2021-088214 2021-05-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2971.0A Division CN116714369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CN202310923380.5A Division CN116766772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402006A CN115402006A (zh) 2022-11-29
CN115402006B true CN115402006B (zh) 2023-08-08

Family

ID=84156846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2971.0A Pending CN116714369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CN202210576871.2A Active CN115402006B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CN202310923380.5A Pending CN116766772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2971.0A Pending CN116714369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23380.5A Pending CN116766772A (zh) 2021-05-26 2022-05-25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9620A1 (zh)
CN (3) CN116714369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9691A (zh) * 2008-02-29 2011-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CN10299113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8973334A (zh) * 2017-05-31 2018-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018405A (ja) * 2017-07-13 2019-02-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EP3804995B1 (en) * 2018-06-06 2023-08-02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7119815B2 (ja) * 2018-09-18 2022-08-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液収容体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US20210060957A1 (en) * 2019-08-29 2021-03-04 Ricoh Company, Ltd. Lid for waste liquid tank, waste liquid coll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9691A (zh) * 2008-02-29 2011-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回收体
CN10299113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废液室的喷墨记录装置
CN108973334A (zh) * 2017-05-31 2018-12-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4369A (zh) 2023-09-08
CN116766772A (zh) 2023-09-19
CN115402006A (zh) 2022-11-29
US20220379620A1 (en) 2022-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03167B1 (en) Storage unit holding member and holding member
US6733108B2 (en) Spill resistant spittoon for printer service stations
JP499237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液体収容部
JP2011016309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そ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5402006B (zh) 排液收纳体、记录装置
JP200423749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0085144A (ja) 廃インク回収装置
US20230321986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unit, and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method
JP728970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40411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15214235B (zh) 记录装置
CN110014748B (zh) 废墨水盒以及描绘装置
JP2022181326A (ja) 排液収容体、記録装置
JP2022181325A (ja) 排液収容体、記録装置
CN112238680A (zh) 液体喷出装置
JP4251212B2 (ja) 液体収容部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30653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廃液回収ユニット及び廃液回収方法
CN114425913B (zh) 液体喷出装置、废液回收单元以及废液回收方法
US20220126585A1 (en) Printing device
JP2023027488A (ja) 排液収容体、記録装置
CN11791732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14940025A (zh) 液体收容容器和打印设备
JP20201314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1018400A (ja) 情報機器
JP200708348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