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9635B - 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9635B
CN115399635B CN202110576435.0A CN202110576435A CN115399635B CN 115399635 B CN115399635 B CN 115399635B CN 202110576435 A CN202110576435 A CN 202110576435A CN 115399635 B CN115399635 B CN 1153996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ilter assembly
chamber
cavity
heat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764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99635A (zh
Inventor
任浩南
徐晶晶
罗金柳生
南春来
马向阳
徐尧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7643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96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9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9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99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9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47J27/21183Water 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0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1/06Filters or strainers for coffee or tea makers ; Holde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容器包括容纳腔和开口;过滤组件,可相对于容器运动;输送组件,与过滤组件相连接,可用于向过滤组件输送气体和/或液体。本发明提出的液体加热装置,由于输送组件是可以向过滤组件内输气和液体的,因此,可以通过输送组件的输气,使得过滤组件的重量变轻,从而实现在液体中的浮起,实现过滤组件的上升。并且,可以通过输送组件的输液,使得过滤组件的重量变重,从而实现输送组件在液体中的下沉。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养生壶使用过程中,用户会用到茶篮,在茶篮内放置一些食材,方便在煮过后进行清理。在相关技术中,茶篮主要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在养生壶盖上,不可活动,该方案用户使用中,要不茶篮长度不足,当水量较少时,食材不能完全浸入水中,要不长度过长,用户取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容器包括容纳腔和开口;过滤组件,可相对于容器运动;输送组件,与过滤组件相连接,可用于向过滤组件输送气体和/或液体。
本发明提出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可在容器内活动的过滤组件和可向过滤组件输送气体和/或液体的输送组件。
具体地,容器内包括相连通的容纳腔和开口,进而可以由开口处向容纳腔添加液体,以便加热,而过滤组件内可以放置物料,例如:茶叶和药材等,进而实现液体加热装置的冲泡功能。其中,过滤组件可以通过开口放置进容纳腔,或者由开口填装或取出过滤组件。
进一步地,由于输送组件是可以向过滤组件内输气和液体的,因此,可以通过输送组件的输气,使得过滤组件的重量变轻,从而实现在液体中的浮起,实现过滤组件的上升。并且,可以通过输送组件的输液,使得过滤组件的重量变重,从而实现在输送组件在液体中的下沉。
即通过输送组件向过滤组件输送液体或气体,对过滤组件的重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过滤组件在容器内的沉浮,而浮力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这样的升降方式,可以保证过滤组件升降的可靠性。
具体地,在用户希望过滤组件浸泡在液体时,可以通过向过滤组件内输送液体,使得过滤组件可以下沉到容器的液体内,以实现液体对过滤组件浸泡,在用户希望过滤组件脱离液体时,可以通过向过滤组件内输入气体,使得过滤组件可以上浮到容器的液体上部,以实现过滤组件与液体的分离。
在用户想要向过滤组件内放置物料,或由过滤组件内取出物料时,可以由开口取出过滤组件,进行物料的放入或取出,也可以直接向过滤组件内放置物料,或由过滤组件取出物料。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液体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一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第一腔室可用于容纳液体和气体,第一主体与输送组件相相连接;第二主体,与第一主体相连接,第二主体形成有第二腔室,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过滤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过滤组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内部形成第一腔室,第二主体内部形成有第二腔室,第一主体与输送组件相连接,进而输送组件可以向第一腔室内输送液体和气体,从而第一腔室可以容纳输送组件输送的液体和气体,从而实现过滤组件的重量的改变。
而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第二腔室相连通的过滤孔,从而可以在第二腔室内放置物料,进而通过过滤孔与容器内的液体接触,进而释放风味物质或营养物质等。
而将过滤组件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进而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浸泡物料的同时,确保过滤组件的沉浮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输送组件包括:动力件;第一管路,一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动力件相连通;第二管路,一端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回收件,形成有第三腔室,回收件与动力件和第二管路相连接,其中,动力件用于第三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气体与液体的交换。
在该技术方案中,输送组件包括动力件、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回收件,回收件内部形成有第三腔室,第一管路连接在过滤组件和回收件之间,第二管路连接在过滤组件和回收件之间,进而使得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有两道通路,并且,动力件设置在第一管路上,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内的液体的交换。
具体地,以初始状态回收件的第三腔室内装满液体为例,此时,过滤组件的第一腔室内充满气体,重量轻,使得过滤组件所受的重力,低于液体对过滤组件施加的浮力,使得过滤组件浮在容器内的液体上。
若需要过滤组件下沉时,则开启动力件,将回收件内第三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一管路输入进入过滤组件的第一腔室,同时,过滤组件的第一腔室内的气体被液体挤出,通过第二管路输入到回收件的第三腔室内,从而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中液体与气体的交换,过滤组件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总量增加,在过滤组件所受的重力,高于液体对过滤组件施加的浮力时,过滤组件将会下沉,从而实现对过滤组件第二腔室内物料的浸泡。此时,第三腔室内的液体可以全部输入第一腔室或者部分输入第一腔室。
若需要过滤组件上浮时,则开启动力件,将过滤组件的第一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一管路输入进入回收件内第三腔室,同时,回收件内第三腔室中的气体被液体挤出,通过第二管路输入到过滤组件的第一腔室内,实现向过滤组件内输送气体,从而实现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中液体与气体的交换,过滤组件第一腔室内的液体总量减少,在过滤组件所受的重力,低于液体对过滤组件施加的浮力时,过滤组件将会上浮,从而实现过滤组件的第二腔室内物料的脱离容器内的液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管路的一端位于第一腔室的腔壁;第二管路的一端凸出于第一腔室的腔壁。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主要用于输送液体,因此,将其一端设置在第一腔室的腔壁,可以保证第一腔室内的液体被完全排出,而第二管路主要用于输送气体,因此,第二管路的一端设置为凸出于第一腔室的腔壁,可以避免液体进入第二管路内,进而保证过滤组件和回收件之间的液体和气体交换的可靠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为软管。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为软管,进而在过滤组件上浮和下沉时,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可以进行相应的弯曲或伸直,从而保证过滤组件的上浮和下沉不被干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可活动地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活动地连接,进而可以便于向第二主体中取放物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主体包括安装槽,第二主体安装于安装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安装槽相连接,第二主体对于第一主体起到一个包覆部分的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安装槽的周侧和第二主体周侧之间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槽相卡接,卡接易于拆装,安装速度和拆卸速度耗时较少,易于操作,进而便于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的安装和拆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卡槽上设置有限位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槽上设置有限位部,通过限位部限制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相对位置,并实现锁定,进而在保证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可靠性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主体包括:壳体,与第一主体相连接;盖体,可盖扣于壳体,并与壳体形成第二腔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主体包括有壳体和盖体,盖体可盖扣在壳体上,从而围设成第二腔室,而分体式的第二主体,更便于第二腔室内物料的取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壳体和盖体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扣,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和盖体通过第二卡扣和第二卡槽卡接连接,进而便于壳体与盖体的拆卸与安装,便于用于向第二腔室内放置物料,或由第二腔室内取出物料。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件,设于容器的底壁或侧壁,输送组件穿设于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容器的底壁或侧壁还设置有密封件,而输送组件穿设于密封件,从而实现在容器的外部控制过滤组件的上浮或下沉,进而电气部件可以设置在容器的外部,电气部件与容器内的液体接触而发生故障或危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座体,与容器相连接,动力件和回收件位于座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座体,座体与容器相连接,进而将动力件与回收件包覆在座体的内部,进而对于动力件以及回收件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减少液体加热装置所暴露的部件,提升安全性。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如图2所示液体加热装置的A-A向的剖视图;
图4示出如图2所示液体加热装置的B-B向的剖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和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和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如图10所示过滤组件的C-C向的剖视图;
图12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如图12所示过滤组件的D-D向的剖视图;
图14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中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液体加热装置,110容器,1102底壁,1104侧壁,112容纳腔,120过滤组件,122第一主体,1222安装槽,1224第一卡扣,124第二主体,1242第一卡槽,1244壳体,1246盖体,1248第二卡扣,1250第二卡槽,1252过滤孔,126第一腔室,128第二腔室,130输送组件,132动力件,134第一管路,136第二管路,138回收件,140密封件,150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4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容器110、过滤组件120和输送组件130。
其中,容器110包括容纳腔112和开口,容纳腔112和开口相连通,进而可以通过开口向容纳腔112添加液体或物料等,具体地,液体可以是水,物料可以是糖或其他食材,进而可以煮制饮品或加热饮品等。
过滤组件120可通过开口放置在容纳腔112内,并且,过滤组件120可以承装食材,例如:茶叶或药材等,从而通过过滤组件120避免食材在液体中扩散,保证饮品的纯洁性,减少液体中的杂质,便于用户饮用,也易于废料的清理。
输送组件130与过滤组件120相连接,输送组件130可以向过滤组件120输送液体,输送组件130也可以向过滤组件120输送气体。
进而在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气体后,过滤组件120的重量会逐渐变轻,过滤组件120所受到的重力低于容器110的容纳腔112内液体对过滤组件120的浮力后,过滤组件120会浮在容器110内的液体表面。
在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液体后,过滤组件120的重量会逐渐变重,过滤组件120所受到的重力高于容器110的容纳腔112内液体对过滤组件120的浮力后,过滤组件120会沉到容器110内的液体内部,实现对物料的浸泡。
即通过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液体或气体,对过滤组件120的重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过滤组件120在容器110内的沉浮,而浮力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此,这样的升降方式,可以保证过滤组件120升降的可靠性。
在用户希望过滤组件120浸泡在液体时,可以通过向过滤组件120内输送液体,使得过滤组件120可以下沉到容器110的液体内,以实现液体对过滤组件120浸泡,在用户希望过滤组件120脱离液体时,可以通过向过滤组件120内输入气体,使得过滤组件120可以上浮到容器110的液体上部,以实现过滤组件120浮出液体。
在用户想要向过滤组件120内放置物料,或由过滤组件120内取出物料时,可以由开口取出过滤组件120,进行物料的放入或取出,也可以直接向过滤组件120内放置物料,或由过滤组件120取出物料。
具体地,例如:在冲泡茶叶时,由于若茶叶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会影响茶水的风味,因此,可以在过滤组件120内放置茶叶后,向容器110内加水,再控制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内输入液体,使得过滤组件120下沉到水中,从而实现茶叶的煮制或泡制。
并且,由于过滤组件120是运动的,相较于将过滤组件120设置在上盖上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0可以烹制更少的水,只需将过滤组件120运动至相对较低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少量饮品的冲泡,并且,在水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过载组件完全浸泡在水中。
而当茶叶冲泡一段时间后,可以控制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内输送气体,使得过滤组件120上浮到水的表面,使得茶叶脱离水,从而避免茶叶久泡而影响茶水的风味。
具体地,过滤组件120为茶篮。
具有地,输送组件130可以设置在容器110内或容器110外。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的液体和气体种类无需限定,只要保证向过滤组件120输送一定的液体后,过滤组件120的平均密度高于水,进而可以使得过滤组件120下沉到水中,并且,向过滤组件120输送一定的气体后,过滤组件120的平均密度低于水,进而可以使得过滤组件120上浮到水的表面即可。
具体地,例如: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的液体可以是水、金属盐溶液、油和醇类液体等,为保证食品安全,可选用无毒无害的液体。
输送组件130向过滤组件120输送的气体可以是空气、氦气、二氧化碳等,为保证食品安全,可选用无毒无害的气体。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过滤组件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
其中,第一主体122与输送组件130相连接,第一主体122内部形成有第一主体122,输送组件130可以向第一腔室126内输送液体和气体,第二主体124上形成有相连通的第二腔室128和过滤孔1252,进而可以在第二腔室128内放置物料,并且,第二腔室128内的物料可以通过过滤孔1252与容器110内的液体向接触,从而释放风味和营养物质。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组件12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第一主体122内部形成第一腔室126,第二主体124内部形成有第二腔室128,第一腔室126与输送组件130相连通,从而第一腔室126可以容纳输送组件130输送的液体和气体,从而实现过滤组件120的重量的改变。
而第二主体124上设置有与第二腔室128相连通的过滤孔1252,从而可以在第二腔室128内放置物料,进而通过过滤孔1252与容器110内的液体接触,进而释放风味物质或营养物质等。
而将过滤组件120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室,进而可以在保证过滤组件120浸泡物料的同时,确保过滤组件120的沉浮效果。
具体地,例如:在冲泡茶叶时,由于若茶叶长时间的浸泡在水中,会影响茶水的风味,因此,可以在第二腔室128内放置茶叶后,向容器110内加水,再控制输送组件130向第一腔室126内输入液体,使得过滤组件120下沉到水中,从而实现茶叶的煮制或泡制。
并且,由于过滤组件120是运动的,相较于将过滤组件120设置在上盖上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0可以烹制更少的水,只需将过滤组件120运动至相对较低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少量饮品的冲泡,并且,在水少的情况下也可以确保过载组件完全浸泡在水中。
而当茶叶冲泡一段时间后,可以控制输送组件130向第一腔室126内输送气体,使得过滤组件120上浮到水的表面,使得茶叶脱离水,从而避免茶叶久泡而影响茶水的风味。
具体地,第二主体124的高度大于5mm,以便于用户操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输送组件130包括:动力件132、第一管路134、第二管路136和回收件138,其中,第一管路134的一端与动力件132连接,另一端与过滤组件120连接,第二管路136的一端与过滤组件120相连接,另一端与回收件138相连接,动力件132与回收件138相连接。
具体地,第一管路134连接在第二主体124,第二管路136连接在第二主体124,且动力件132可以直接与回收件138相连接,或者动力件132通过其他管路与回收件138相连接。
动力件132可以用于回收件138与第一主体122之间的气体与液体的交换。
在该实施例中,输送组件130包括动力件132、第一管路134、第二管路136和回收件138,回收件138内部形成有第三腔室,第一管路134连接在过滤组件120和回收件138之间,第二管路136连接在过滤组件120和回收件138之间,进而使得第一腔室126和第三腔室之间有两道通路,并且,动力件132设置在第一管路134上,从而可以实现第一腔室126和第三腔室内的液体的交换。
具体地,以初始状态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内装满液体为例,此时,过滤组件120的第一腔室126内充满气体,重量轻,使得过滤组件120所受的重力,低于液体对过滤组件120施加的浮力,使得过滤组件120浮在容器110内的液体上。
若需要过滤组件120下沉时,则开启动力件132,将回收件138内第三腔室中的液体通过第一管路134输入进入过滤组件120的第一腔室126,同时,过滤组件120第一腔室126内的气体被液体挤出,通过第二管路136输入到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内,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26和第三腔室中液体与气体的交换,过滤组件120第一腔室126内的液体总量增加,在过滤组件120所受的重力,高于液体对过滤组件120施加的浮力时,过滤组件120将会下沉,从而实现对过滤组件120的第二腔室128内物料的浸泡。此时,第三腔室内的液体可以全部输入第一腔室126或者部分输入第一腔室126。
若需要过滤组件120上浮时,则开启动力件132,将过滤组件120的第一腔室126中的液体通过第一管路134输入进入回收件138内第三腔室,同时,回收件138内第三腔室中的气体被液体挤出,通过第二管路136输入到过滤组件120的第一腔室126内,从而实现第一腔室126和第三腔室中液体与气体的交换,过滤组件120第一腔室126内的液体总量减少,在过滤组件120所受的重力,低于液体对过滤组件120施加的浮力时,过滤组件120将会上浮,从而实现对过滤组件120的第二腔室128内物料的脱离容器110内的液体。
具体地,动力件132可以是泵体,利用泵体的正转与反转,可以实现液体向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腔室126输送,或者向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输送。可以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泵体的正转与反转。
进一步地,动力件132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控制,从而实现向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腔室126输送液体,或者向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输送液体。例如:液体加热装置100设置有升起按钮与下降按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一管路134的一端与第一腔室126内的腔壁保持平齐,第二管路136的一端凸出于第一腔室126的腔壁,进而使得第一管路134与第一腔室126的连通口,位于第一腔室126的腔壁,第二管路136与第一腔室126的连通口,位于第二腔室128的中间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34主要用于输送液体,因此,将其一端设置在第一腔室126的腔壁,可以保证第一腔室126内的液体被完全排出,而第二管路136主要用于输送气体,因此,第二管路136的一端设置为凸出于第一腔室126的腔壁,可以避免液体进入第一管路134内,进而保证过滤组件120和回收件138之间的液体和气体交换的可靠性。并且,在第一腔室126排气时,气体可以优先于液体排出,确保第一腔室126内可以容纳足量的液体。
具体地,由于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腔室126和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为相连通且相对于外界环境是封闭的,因此,即使第一腔室126内的液体漫过第二管路136与第一腔室126的连通口,由于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内的气体影响,液体也不会通过第二管路136回流至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
进一步地,第二管路136与第一腔室126的连通口靠近第一腔室126的顶壁,从而在确保向第一腔室126输送液体时,第一腔室126内的气体完全排出。
实施例5:
在实施例3或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管路134和第二管路136为软管。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管路134和第二管路136为软管,进而在过滤组件120上浮和下沉时,第一管路134和第二管路136可以进行相应的弯曲或伸直,从而保证过滤组件120的上浮和下沉不被干涉。
实施例6:
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一主体122与第二主体124可活动地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可活动地连接,进而可以便于向第二主体124中取放物料。
实施例7:
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主体122包括安装槽1222,第二主体124可拆装地安装于安装槽122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通过设置在第一主体122上的安装槽1222相连接,第二主体124对于第一主体122起到一个包覆部分的情况,进而有效提升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第一主体122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形成有第一腔室126,另一部分形成有安装槽1222。
实施例8:
在实施例7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安装槽1222的周侧和第二主体124周侧之间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24,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槽1242。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通过第一卡扣1224和第二卡槽1250相卡接,卡接易于拆装,安装速度和拆卸速度耗时较少,易于操作,进而便于第二主体124相对于第一主体122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地,第一卡扣1224可以通过旋转的方式,与第一卡槽1242相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可以大体呈柱状结构,进而安装槽1222也呈柱状结构,进而第二主体124可以在安装槽1222内转动,从而实现第一卡扣1224与第一卡槽1242的卡接,并且,反向转动,可以使得第一卡扣1224与第二卡槽1250分离,从而实现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的锁定与解锁,而这样的操作简答,且锁定效果稳定。
具体地,第二卡扣1248为凸点,第二卡槽1250为与凸点相适配的通孔。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卡槽1242上设置有限位部。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242上设置有限位部,通过限位部限制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的相对位置,并实现锁定,进而在保证了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连接可靠性的同时,避免了第一主体122和第二主体124的过度连接,而导致的损坏。
具体地,限位部为防回转筋。
实施例10:
在实施例2至实施例9中任一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第二主体124包括壳体1244和盖体1246,其中,壳体1244与第一主体122相连接,盖体1246可盖扣在壳体1244上,并且与壳体1244合围成第二腔室128。
具体地,第一卡槽1242或第一卡扣1224设置在壳体1244的外周侧,过滤孔1252设置在盖体1246,或者过滤孔1252设置在壳体1244,或者盖体1246和壳体1244上均设置有过滤孔1252。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4包括有壳体1244和盖体1246,盖体1246可盖扣在壳体1244上,从而围设成第二腔室128,而分体式的第二主体124,更便于第二腔室128内物料的取放。
实施例11:
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壳体1244和盖体1246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扣1248,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槽1250。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44和盖体1246通过第二卡扣1248和第二卡槽1250卡接连接,进而便于壳体1244与盖体1246的拆卸与安装,便于用于向第二腔室128内放置物料,或由第二腔室128内取出物料。
进一步地,在盖体1246的周侧设置有凸耳,以便于开启盖体1246和壳体1244。
实施例12: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1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密封件140,密封件140设置在容器110的底壁1102,输送组件130的第一管路134和第二管路136穿设于密封件140。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110的底壁1102还设置有密封件140,而输送组件130穿设于密封件140,从而实现在容器110的外部控制过滤组件120的上浮或下沉,进而电气部件可以设置在容器110的外部,电气部件与容器110内的液体接触而发生故障或危险。
或者,密封件140设置在容器110的侧壁1104,输送组件130的第一管路134和第二管路136穿设于密封件140。
在该实施例中,容器110的侧壁1104还设置有密封件140,而输送组件130穿设于密封件140,从而实现在容器110的外部控制过滤组件120的上浮或下沉,进而电气部件可以设置在容器110的外部,电气部件与容器110内的液体接触而发生故障或危险。
具体地,密封件140为硅胶或橡胶材质。
实施例13:
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2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座体150,座体150与容器110相连接。
具体地,座体150罩设在容器110的底壁1102,并且,将由容器110的底壁1102穿设出的输送组件130,罩设在内。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座体150,座体150与容器110相连接,进而将动力件132与回收件138包覆在座体150的内部,进而对于动力件132以及回收件138进行保护,并且,能够减少液体加热装置100所暴露的部件,提升安全性。
实施例14:
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第一主体122、与第一主体122相连接的第二主体124、第一管路134、第二管路136、回收件138、动力件132、容器110和底座等。
在过滤组件120的底部设置第一主体122,通过第一主体122充水和放水,利用水的浮力,实现过滤组件120的上升和下降。
当用户需要过滤组件120升起时,按下升起按钮,泵体工作,将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腔室126内的液体抽到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然后过滤组件120的重量会下降,体积不变,利用浮力可以漂浮起来,实现升起。当用户需要过滤组件120下降时,按下下降按钮,泵体工作(改变电流方向,实现泵体工作方向反转),将回收件138的第三腔室内的液体抽到第一主体122的第一腔室126内,然后过滤组件120的重量会上升,体积不变,浮力不足以支撑过滤组件120,过滤组件120下降。
第一主体122内的第二管路136设计向第一腔室126内伸出一截,距顶部距离很小。当过滤组件120需要下降时,第二管路136需要排出第一腔室126内的气体,进而将回气管设置在第一腔室126内较高的位置,即顶部,确保不会造成气体没有回流而液体回流的现象。
过滤组件120上浮时,因第二主体124较轻,必然第二主体124在上,第一主体122在下,当过滤组件120下降时,是从第二主体124回气,没有影响。
第二主体124分为壳体1244和盖体1246两部分,盖体1246通过第二卡扣1248卡进壳体1244的第二卡槽1250内,在用户需要打开第二主体124时,可以向上掰开盖体1246的侧边打开盖体1246,然后放入或取出食材或茶叶。
第一主体122分为上下两部分,方便生产,上部分为与第二主体124装配部分,下部分设置有第一腔室126,上下两部分通过胶粘等方式连接为不可打开的结构。
第一主体122上设置有第一卡槽1242,第二主体124上设置有第一卡扣1224,通过旋转方式固定,同时设置防回转筋,确保不会脱落。
第一主体122的体积足够大,确保第一主体122处于空腔时第二主体124的上表面高出水面5mm以上,方便用户操作。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纳腔和开口;
过滤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容器运动;
输送组件,与所述过滤组件相连接,可用于向所述过滤组件输送气体和/或液体;
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形成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可用于容纳液体和气体,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输送组件相连接;
第二主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主体形成有第二腔室,所述第二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过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
动力件;
第一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件相连通;
第二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
回收件,形成有第三腔室,所述回收件与所述动力件和所述第二管路相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件用于所述第三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气体与液体的交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
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凸出于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路和所述第二管路为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可活动地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安装槽,所述第二主体安装于所述安装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槽的周侧和所述第二主体周侧之间的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卡扣,另一个设置有第一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槽上设置有限位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
壳体,与所述第一主体相连接;
盖体,可盖扣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二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和所述盖体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扣,另一个设置有第二卡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件,设于所述容器的底壁或侧壁,所述输送组件穿设于所述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座体,与所述容器相连接,所述动力件和所述回收件位于所述座体内。
CN202110576435.0A 2021-05-26 2021-05-26 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1153996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6435.0A CN115399635B (zh) 2021-05-26 2021-05-26 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76435.0A CN115399635B (zh) 2021-05-26 2021-05-26 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9635A CN115399635A (zh) 2022-11-29
CN115399635B true CN115399635B (zh) 2023-10-24

Family

ID=84156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76435.0A Active CN115399635B (zh) 2021-05-26 2021-05-26 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963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345A (zh) * 2008-05-01 2011-06-01 班奥麦迪克公司 气压可控制的饮料制造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10613348A (zh) * 2018-06-19 2019-12-2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678951U (zh) * 2020-06-23 2021-03-1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972705U (zh) * 2020-08-11 2021-04-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00357A1 (en) * 2006-06-30 2008-01-03 Frank Yang Hot beverage brewing device
HK1213138A2 (zh) * 2016-02-03 2016-06-24 快達實業有限公司 種冷浸泡離心式萃取咖啡機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3345A (zh) * 2008-05-01 2011-06-01 班奥麦迪克公司 气压可控制的饮料制造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10613348A (zh) * 2018-06-19 2019-12-27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678951U (zh) * 2020-06-23 2021-03-1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CN212972705U (zh) * 2020-08-11 2021-04-16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液体加热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9635A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4576B2 (en) Portable automatic beverage brewing drinking vessel
CN106724821B (zh) 一种便携式咖啡机
CN102695443A (zh) 饮料机器的防振水箱
CN115399635B (zh) 液体加热装置
US10258185B2 (en) Combination cup and brewer
CN111358308A (zh) 一种带有蒸煮功能空气炸锅的下水结构
CN210581974U (zh) 泡茶容器
CN207666446U (zh) 一种升降装置及饮品冲泡装置
CN217090339U (zh) 液体加热容器
KR101637365B1 (ko) 음용수 공급장치 또는 정수기
CN212972724U (zh) 一种热饮机
CN212972710U (zh) 一种热饮机
CN216797324U (zh) 一种电热水瓶
CN215383313U (zh) 一种烹饪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6962146U (zh) 浸泡机构及冲泡机
CN218840451U (zh) 一种自加热直饮壶
CN220937772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6628242U (zh) 容器体组件和液体加热容器
CN214116017U (zh) 家用电器
CN215190941U (zh) 上水器
WO2024053730A1 (ja) 加熱調理器
CN215189174U (zh) 一种茶水提取罐防起泡装置
CN218921613U (zh) 一种自动水烟装置
CN214731309U (zh) 一种自加热直饮装置
CN211883434U (zh) 机械自动阀及饮料冲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