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931A - 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8931A
CN115398931A CN202180027759.7A CN202180027759A CN115398931A CN 115398931 A CN115398931 A CN 115398931A CN 202180027759 A CN202180027759 A CN 202180027759A CN 115398931 A CN115398931 A CN 115398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ortion
actuator
electrical device
mounting member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77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越祥平
玉井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98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89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6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 H04R1/288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Details casings, cabinets or mounting therein for transducers covered by H04R1/02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021Transducers or their casings adapted for mounting in or to a wall or cei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00/00Loudspeakers
    • H04R2400/11Aspects regarding the frame of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16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8Mounting or tensioning of diaphragms or cone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电气设备(10)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1)的电气设备,其具有:致动器(12),进行振动;以及吸收部件(20),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当设从壁部(1)的里侧朝向表侧的Z轴正方向为Z轴方向的前方时,所述吸收部件(20)位于Z轴方向上致动器(12)的后方,吸收致动器(12)的振动。

Description

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气设备,尤其涉及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墙壁部)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周知有扬声器等电气设备。作为这种现有技术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与挡板(baffle)之间隔着吸振部件而安装于挡板的扬声器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815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如上述专利文献1的扬声器单元这样具有致动器(actuator)的电气设备安装到建筑物的壁部时,致动器的振动传递到壁部而壁部振动,能够产生噪声。因此,为了抑制壁部的振动,一般在壁部设置吸音件。但是,为了设置吸音件需要相应的费用,或者受到只有在新建或改建时才能设置吸音件这样的时期限制,设置吸音件并不容易,抑制壁部振动并不容易。
因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抑制壁部振动的电气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电气设备,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的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包括:振动的致动器(actuator);以及吸收部件,在所述电气设备安装在所述壁部的状态下,当设从所述壁部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为规定方向的前方时,所述吸收部件位于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致动器的后方,所述吸收部件吸收所述致动器的振动。
发明的效果
本公开的电气设备能够容易地抑制壁部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的状态的图。
图2是从规定方向的前方侧观察到图1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
图3是从规定方向的后方侧观察到图1的电气设备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电气设备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3的V-V线截面图。
图6是图3的VI-VI线截面图。
图7是表示图1的电气设备的端子以及电线的图。
图8是表示图1的电气设备与比较例的电气设备的比较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概括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形式、步骤、步骤顺序等仅为一例,其主旨并不是来限制本公开。
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关于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此外,各图为示意图,并不是严密的图示。此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X轴、Y轴和Z轴表示三维直角坐标系的三个轴,其中X轴和Y轴是相互正交且均与Z轴正交的轴。Z轴正方向是与从安装有电气设备的壁部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一致的方向。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的状态的图。
如图1所示,电气设备10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1的电气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10是嵌入在壁部1中的嵌入式扬声器,壁部1是构成建筑物的内部的房间2的天花板的壁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1具有能够与安装部件18(后述)卡合的插口部(socket)3(参见图5和图6),电气设备10通过被卡合在插口部3从而被安装到壁部1。
图2是从规定方向的前方侧观察到图1的电气设备10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2是从规定方向的前方侧观察到安装在壁部1的电气设备10的立体图。另外,为避免图面变得复杂,在图2中省略了壁部1的图示。图3是从规定方向的后方侧观察到图1的电气设备10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3是从规定方向的后方侧观察到安装在壁部1的电气设备10的立体图。另外,为避免图面变得复杂,在图3中省略了壁部1的图示。图4是图1的电器设备10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图3的V-V线截面图。图6是图3的VI-VI线截面图。
规定方向是以从壁部1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为前方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以规定方向为Z轴方向、规定方向的前方为Z轴正方向、规定方向的后方为Z轴负方向进行说明的情况。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某些部件的Z轴正方向侧的表面称为前面、将某些部件的Z轴负方向侧的表面称为背面的情况。
如图2至图6所示,电气设备10具备致动器12、振动膜14、主体部件16、安装部件18、吸收部件20、支承部件22、多个紧固部件24、罩部件26、多个端子28和多个吸收部件29。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设备10通过致动器12振动从而在Z轴正方向上放出声音,电气设备10放出声音的方向为前方。
致动器12基于从外部电源(未图示)供给的电力而振动。在该实施方式中,致动器12在电气设备10被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沿规定方向(Z轴方向)前后振动。如上所述,规定方向是以从壁部1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为前方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壁部1的里侧是与壁部1的房间2相反的一侧,壁部1的表侧是壁部1的房间2侧,规定方向是与壁部1的表侧的主面正交的方向,是与壁部1扩展的方向(与XY平面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致动器12具有磁路30和音圈体32。
磁路30具有磁铁34、板36、和磁轭38,产生磁通。
磁铁34是磁化的永久磁铁。磁铁34是圆环状。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磁铁34的轴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磁铁34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
板36为圆环状,被设置在与磁铁34同轴上。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板36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被设置在磁铁34的前面。例如,板36由铁等的强磁性体形成。
磁轭38具有中心部40和缘状部42。中心部40为圆柱状,被插通在磁铁34的内方(圆环形状的内侧)以及板36的内方,被设置在与磁铁34同轴上。在中心部40和板36之间形成有磁隙。缘状部42为圆环状,被设置在与磁铁34同轴上。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缘状部42从中心部40的后端部向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在缘状部42的前面设置有磁铁34。例如,磁轭38由铁等的强磁性体形成。
音圈体32具有线圈骨架44和线圈46。线圈骨架44是圆筒状,中心部40被插通在线圈骨架44的内方。线圈46卷绕在线圈骨架44的外周面。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线圈骨架44的后端部与线圈46一起设置在由磁路30形成的磁隙内。此外,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线圈骨架44的前端部连接在振动膜14。当声音信号被输入到线圈46时,音圈体32通过与磁路30产生的磁通的作用而在磁铁34的轴方向上振动。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音圈体32在Z轴方向的前后振动。例如,声音信号从智能手机等外部通信终端(未图示)等通过无线通信而被发送到电气设备10。音圈体32可以经由阻尼器(未图示)连接到扬声器框架47。扬声器框架47是设置有安装配件62的部件。
振动膜14通过致动器12的振动而振动。振动膜14具有环状部48和中心帽50。环状部48是圆环状,环状部48的内周部被固定在线圈骨架44,环状部48的外周部经由主体部件16的安装配件62以及第2框架部件56等而被固定在第1外廓部件58。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环状部48具有朝向前方逐渐扩大的形状。振动膜14通过音圈体32振动而振动,朝向前方输出声音。中心帽50安装在环状部48的中心部,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覆盖音圈体32的前方。
主体部件16是固定有致动器12的主体部件,被设置为位于致动器12和安装部件18之间。主体部件16是容纳致动器12的箱体。主体部件16具有固定部件52、第1框架部件54、第2框架部件56、第1外廓部件58、罩部件60、安装配件62、以及第2外廓部件64。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固定部件52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被设置在磁轭38的背面。固定部件52被固定在主体部件16的第1框架部件54。固定部件52是以磁路30的制振(减振)为目的的缓冲器。磁路30具有磁轭38、磁铁34和板36,这些彼此被固定。磁路30被固定在扬声器框架47。安装配件62设置在扬声器框架47。通过将安装配件62安装在第1外廓部件58,扬声器框架47被固定在第1外廓部件58。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第1框架部件54是以Z轴方向为轴方向的有底筒状,被设置在致动器12的侧方和致动器12的后方。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第2框架部件56是以Z轴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设置在与主体部件16的第1框架部件54同轴上,被固定在第1框架部件54的前部。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第1外廓部件58是以Z轴方向为轴方向的筒状,被设置在与主体部件16的第1框架部件54同轴上,覆盖第1框架部件54的侧方和第2框架部件56的侧方。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罩部件60设置在致动器12的前方,被安装在主体部件16的第1外廓部件58的开口部。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罩部件60具有在Z轴方向上贯通罩部件60的多个贯通孔(未图示)。通过致动器12的振动而被输出的声音从该多个贯通孔放出到电气设备10的外部。
主体部件16的安装配件62是用来将振动膜14安装到主体部件16的第1外廓部件58的配件。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主体部件16的第2外廓部件64是以Z轴方向为轴方向的有底筒状,被设置在与主体部件16的第1框架部件54同轴上,在前方开口,被固定在主体部件16的第1外廓部件58的后部。第2外廓部件64具有第1板状部66、多个螺纹螺合部67、第1周壁部68、第2板状部70、以及第2周壁部72。
第1板状部66设置在致动器12与第2部件84之间。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1板状部66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为中心具有贯通孔73的圆环状,被设置在致动器12的后方且第2部件84的前方。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板状部66与致动器12及第2部件84重叠。
多个螺纹螺合部67设置在第1板状部66,供多个紧固部件24螺合。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1周壁部68从第1板状部66的外周部向前方突出,为筒状。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2板状部70从第1周壁部68的前端部在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向外方突出,从Z轴方向观察时为环状。第2板状部70具有供多个端子28插通的多个贯通孔74。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2周壁部72从第2板状部70的外周部向前方突出,从Z轴方向观察时为环状的筒状,第2周壁部72的前端部连接在主体部件16的第1外廓部件58。
例如,主体部件16的固定部件52、第1框架部件54、第2框架部件56、第1外廓部件58、罩部件60和第2外廓部件64由树脂等形成。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安装部件18位于Z轴方向上致动器12的后方,被安装在壁部1。第1部件82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支承部件22之间,安装部件18至少在致动器12不振动的状态下与支承部件22不接触。此外,第2部件84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主体部件16中的第1板状部66之间,安装部件18至少在致动器12不振动的状态下与主体部件16不接触。例如,安装部件18由树脂等形成。安装部件18具有板状部76、第1突出部77、第2突出部78、周壁部79和多个卡合部80。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板状部76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位于致动器12以及第1板状部66的后方。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从Z轴方向观察时,板状部76与致动器12以及第1板状部66重叠。板状部76具有供多个紧固部件24插通的多个贯通孔81。多个贯通孔81与多个紧固部件24不接触。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1突出部77从板状部76的中央部向后方突出。第1突出部77被插通在第1部件82的贯通孔86中。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2突出部78从板状部76的中央部向前方突出。第2突出部78被插通在主体部件16的贯通孔73及第2部件84的贯通孔88。第2突出部78与主体部件16的贯通孔73不接触。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周壁部79具有从板状部76的外周部向前方突出的部分,该部分的内周面与第1周壁部68对置(相对)。此外,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周壁部79具有从板状部76的外周部向后方突出的部分,该部分的内周面与支承部件22对置(相对)。
多个卡合部80分别可拆装地与壁部1卡合。具体而言,多个卡合部80分别在周壁部79的外周面上凹陷,被钩挂在插口部3的突出部4从而与插口部3卡合,被安装到壁部1。插口部3被包含在壁部1。即,突出部4被包含在壁部1。
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吸收部件20位于Z轴方向上致动器12的的后方,吸收致动器12的振动。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从Z轴方向观察时,吸收部件20与致动器12重叠。吸收部件20具有第1部件82和第2部件84。
第1部件82设置在安装部件18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支承部件22之间。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1部件82位于安装部件18以及致动器12的后方且支承部件22的前方,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部件82与安装部件18、致动器12以及支承部件22重叠。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1部件82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1部件82是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86的圆环状。第1部件82的致动器12侧的主面与板状部76接触,第1部件82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的主面与支承部件22接触。第1部件82被安装部件18以及支承部件22所覆盖,容纳在电气设备10的内部。第1部件82具有比安装部件18以及支承部件22大的弹性(柔软性)。例如,第1部件82由软质聚氨酯、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或橡胶等形成。
第2部件84设置在安装部件18的致动器12侧,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主体部件16之间。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2部件84位于安装部件18的前方且致动器12以及主体部件16的后方,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2部件84与安装部件18、致动器12以及主体部件16重叠。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第2部件84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从Z轴方向观察时,第2部件84是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88的圆环状。第2部件84的致动器12侧的主面与第1板状部66接触,第2部件84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的主面与板状部76接触。第2部件84被安装部件18以及主体部件16覆盖,容纳在电气设备10的内部。第2部件84具有比安装部件18以及主体部件16的第2外廓部件64大的弹性(柔软性)。例如,第2部件84由软质聚氨酯、氨基甲酸乙酯泡沫或橡胶等形成。
支承部件22设置在安装部件18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即,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支承部件22位于安装部件18以及致动器12的后方,从Z轴方向观察时,支承部件22与安装部件18以及致动器12重叠。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支承部件22是以Z轴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在从Z轴方向观察时,支承部件22是在中央部具有贯通孔90的圆环状。
支承部件22连结于主体部件16。如上所述,主体部件16具有第2外廓部件64,第2外廓部件64具有多个螺纹螺合部67。具体而言,支承部件22具有供多个紧固部件24插通的多个贯通孔92,被插通到支承部件22的各贯通孔92以及安装部件18的各贯通孔81中的各紧固部件24与主体部件16的各螺纹螺合部67螺纹螺合,从而支承部件22以与主体部件16不分离的方式连结在主体部件16。支承部件22与第1部件82接触,但与安装部件18不接触。例如,支承部件22由金属等形成。
罩部件26设置在支承部件22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覆盖支承部件22。
多个端子28是分别供将外部电源和致动器12电连接的电线5连接的端子。电线5不是电气设备10的一部分,而是设置在壁部1侧,用来从外部电源向电气设备10供给电力的电线。多个端子28与致动器12的线圈46电连接,因此,来自电线5的电力被供给到致动器12的线圈46。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多个端子28分别从贯通孔74向后方突出,从Z轴方向观察时与致动器12不重叠。另外,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从Z轴方向观察时,多个端子28也可以分别与致动器12重叠。多个端子28分别从与致动器12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到电线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多个端子28分别从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到电线5。
图7是表示图1的电气设备10的端子28以及电线5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端子28从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到电线5。因此,在端子28由于致动器12振动而在前后振动了的情况下,能够使端子28相对于电线5容易地滑动。因此,能够使端子28的振动即致动器12的振动不易传递到电线5,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经由电线5传递到壁部1。
多个吸收部件29安装在第2板状部70。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多个吸收部件29与壁部1不接触。例如,多个吸收部件29是用于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不是构成房间的天花板而是构成侧壁的壁部1而相对于该壁部1倾斜了等情况下、与该壁部1接触而抑制电气设备10相对于该壁部1倾斜的部件。通过使多个吸收部件29与该壁部1接触,从而能够抑制主体部件16的第2外廓部件64等与该壁部1接触。
对于如上述的电气设备10而言,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当致动器12振动时,固定有致动器12的主体部件16也能够在前后振动。此外,通过主体部件16振动,从而连接到主体部件16的支承部件22也能够在前后振动。
在此,对于电气设备10而言,连接在主体部件16的支承部件22经由第1部件82被放置在安装部件18之上,致动器12以及主体部件16等以悬挂于安装部件18的方式被安装部件18支承。即,在安装部件18施加有致动器12以及主体部件16等的重量。因此,如果没有第1部件82,则支承部件22和安装部件18直接接触,致动器12的振动容易经由主体部件16以及支承部件22等传递到安装部件18。
对于电气设备10而言,由于第1部件82设置在支承部件22和安装部件18之间,所以支承部件22的振动被第1部件82吸收,能够抑制支承部件22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这样,通过第1部件82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即,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经由安装部件18传递到壁部1,能够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即使没有第2部件84,主体部件16和安装部件18也不会直接接触,但是对于电气设备10而言,由于第2部件84设置在主体部件16和安装部件18之间,所以主体部件16的振动被第2部件84吸收,能够抑制主体部件16的振动被传递到安装部件18。这样,通过第2部件84能够进一步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即,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经由安装部件18传递到壁部1,能够进一步抑制壁部1振动。
另外,安装部件18与电气设备10中的第1部件82以及第2部件84以外的部件不直接接触。即,由于主体部件16以及支承部件22等仅经由吸收部件20而被安装部件18支承,所以它们的振动能够在传递到安装部件18之前被吸收部件20吸收。
图8是表示图1的电气设备10与比较例的电气设备的比较结果的图表。比较例中的电气设备具有电气设备10中的吸收部件20以外的相同的结构。
如图8所示,使用具有吸收部件20的电气设备10、和不具有吸收部件20的比较例的电气设备,进行建筑物的壁部1的振动的测量。
对于电气设备10,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通过无线通信而从智能手机向电气设备10发送声音信号,使音量最大而使致动器12振动。该声音信号是频率在20Hz至1500Hz范围内变化的扫频信号。测量在与Z轴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距电气设备10的中心10cm的位置处的壁部1的振动。
同样,对于比较例的电气设备,在该电气设备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通过无线通信从智能手机向该电气设备发送声音信号,使音量最大而使该电气设备的致动器12振动。该声音信号也是频率在20Hz至1500Hz范围内变化的扫频信号。测量在与Z轴正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距该电气设备的中心10cm的位置处的壁部1的振动。
将使用电气设备10的情况与使用比较例的电气设备的情况相比,频率在100Hz至1000Hz之间的声音振幅的最大值从3.08μm(0.00308mm)减少到2.41μm(0.00241mm),大约减少了22%。此外,使用电气设备10的情况与使用比较例的电气设备的情况相比,频率在100Hz到1000Hz之间的声音振幅的平均值大约减少了29%。因此,通过设置吸收部件20,壁部1的振动被抑制。
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中的电气设备10。
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1的电气设备,具备:致动器12,进行振动;和吸收部件20,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当设从壁部1的里侧朝向表侧的Z轴正方向为Z轴方向上的前方时,该吸收部件20位于Z轴方向上致动器12的后方,吸收致动器12的振动。
因此,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当设从壁部1的里侧朝向表侧的Z轴正方向为Z轴方向上的前方的时,吸收部件20位于Z轴方向上致动器12的后方,因而能够抑制电气设备10在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变大,并且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传递到壁部1。由此,无需在壁部1设置吸音件等而能够容易地抑制壁部1的振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位于Z轴方向上的致动器12的后方,还具备被安装在壁部1的安装部件18,吸收部件20具有设置在安装部件18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的第1部件82。
因此,通过第1部件82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这样,通过抑制电气设备10中安装在壁部1的安装部件18振动,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还具备:主体部件16,固定有致动器12;以及支承部件22,设置在安装部件18的与致动器12相反侧,并且该支承部件22被连结在主体部件16,第1部件82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支承部件22之间。
因此,在致动器12振动了的情况下,致动器12的振动经由主体部件16传递到支承部件22,支承部件22能够振动,但通过第1部件82,能够抑制支承部件22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主体部件16设置在致动器12和安装部件18之间,吸收部件20具有设置在安装部件18和主体部件16之间的第2部件84。
因此,在致动器12振动了的情况下,致动器12的振动传递到主体部件16,主体部件16能够振动,但通过第2部件84,能够抑制主体部件16的振动传递到安装部件18。因此,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第1部件82与安装部件18和支承部件22接触,第2部件84与安装部件18和主体部件16接触。
因此,由于能够抑制安装部件18、支承部件22、以及主体部件16振动,所以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壁部1具有能够与安装部件18卡合的插口部3,安装部件18与插口部3卡合而被安装到壁部1。
因此,能够将电气设备10容易地安装在壁部1。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致动器12在Z轴方向的前后振动。
因此,由于在致动器12的振动方向上设置有吸收部件20,所以能够容易地吸收致动器12的振动,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还具备端子28,该端子28与用于将外部电源和致动器12电连接的电线5连接,端子28从与致动器12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到电线5。
因此,能够抑制致动器12的振动经由端子28传递到电线5,能够抑制电线5振动引起的壁部1的振动,因而能够更容易地抑制壁部1振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10中,电气设备10是扬声器。
因此,能够抑制扬声器的振动传递到壁部1而引起的壁部1振动。
(其他实施方式等)
以上,对于一个或多个形态的电气设备,基于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实施于本实施方式而得到的方式,也包含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气设备10是嵌入式扬声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电气设备也可以不是嵌入壁部的悬挂式扬声器,也可以是具备扬声器的照明装置。此外,电气设备也可以是具有风扇的送风机等电气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器可以是用于使风扇旋转的马达。此外,电气设备也可以是照相机等,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器也可以是驱动照相机的镜头等的致动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建筑物的壁部1是构成建筑物的内部的房间2的天花板的壁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建筑物的壁部可以是构成建筑物的内部的房间的地板的壁部,也可以是构成建筑物的内部的房间的侧壁的壁部,或者也可以是构成建筑物的外壁的壁部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电气设备10安装在壁部1的状态下致动器12在Z轴方向上前后振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电气设备安装在壁部的状态下,致动器在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振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吸收部件20具有第1部件82和第2部件8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吸收部件20可以在第1部件82和第2部件84中,仅具有第1部件82,也可以仅具有第2部件84。具体而言,例如,当电气设备10安装在构成地板的壁部1时,即,当电气设备10安装成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的朝向时,吸收部件20在第1部件82和第2部件84中,可以仅具有第2部件84。此外,例如,即使在电气设备10安装在构成天花板的壁部1的情况下,通过用双面胶带等将第2部件84粘附在安装部件18和主体部件16的第2外廓部件64上,即使是在吸收部件20在第1部件82和第2部件84中仅具有的第2部件84的情况下,也能够取得致动器12的振动吸收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安装部件18与壁部1的插口部3卡合而安装在壁部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安装部件也可以通过螺钉紧固在壁部的方式而安装到壁部。
另外,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将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以及功能任意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用于安装于建筑物的壁部的电气设备。
符号说明
10电气设备;12致动器;14振动膜;16主体部件;18安装部件;20、29吸收部件;22支承部件;24紧固部件;26、60罩部件;28端子;30磁路;32音圈体;34磁铁;36板;38磁轭;40中心部;42缘状部;44线圈骨架;46线圈;48环状部;50中心帽;52固定部件;54第1框架部件;56第2框架部件;58第1外廓部件;62安装配件;64第2外廓部件;66第1板状部;67螺纹螺合部;68第1周壁部;70第2板状部;72第2周壁部;73、74、81、86、88、90、92贯通孔;76板状部;77第1突出部;78第2突出部;79周壁部;80卡合部;82第1部件;84第2部件。

Claims (9)

1.一种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壁部,
所述电气设备具备:
致动器,进行振动;以及
吸收部件,在所述电气设备安装在所述壁部的状态下,当设从所述壁部的里侧朝向表侧的方向为规定方向的前方时,所述吸收部件位于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致动器的后方,吸收所述致动器的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
还具备安装部件,在所述电气设备安装在所述壁部的状态下,所述安装部件位于所述规定方向上的所述致动器的后方,被安装在所述壁部,
所述吸收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的与所述致动器相反的一侧的第1部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
还具备:
主体部件,固定有所述致动器;以及
支承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的与所述致动器相反的一侧,并且被连结在所述主体部件,
所述第1部件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
所述主体部件设置在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安装部件之间,
所述吸收部件具有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件与所述主体部件之间的第2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
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支承部件接触,
所述第2部件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主体部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所述壁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部件卡合的插口部,
所述安装部件被卡合在所述插口部从而被安装于所述壁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在所述电气设备安装在所述壁部的状态下,所述致动器在所述规定方向的前后振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还具备端子,该端子与用于将外部电源与所述致动器电连接的电线连接,
所述端子从与所述致动器的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连接到所述电线。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
所述电气设备是扬声器。
CN202180027759.7A 2021-02-25 2021-10-06 电气设备 Pending CN1153989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28197 2021-02-25
JP2021-028197 2021-02-25
PCT/JP2021/036915 WO2022180913A1 (ja) 2021-02-25 2021-10-06 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8931A true CN115398931A (zh) 2022-11-25

Family

ID=83047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7759.7A Pending CN115398931A (zh) 2021-02-25 2021-10-06 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4481A1 (zh)
EP (1) EP4300989A1 (zh)
JP (1) JP7361354B2 (zh)
CN (1) CN115398931A (zh)
WO (1) WO202218091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353B2 (ja) * 1987-11-20 1996-0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US6427019B1 (en) * 2000-01-14 2002-07-30 Bogen Communications, Inc. Speaker Assembly
JP3796134B2 (ja) 2000-08-10 2006-07-12 株式会社シマシステム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JP2010232924A (ja) * 2009-03-26 2010-10-14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スピーカ機能付き天井材
JP2018178675A (ja) * 2017-04-21 2018-1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蓋スピーカ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0913A1 (ja) 2022-09-01
US20230164481A1 (en) 2023-05-25
JPWO2022180913A1 (zh) 2022-09-01
JP7361354B2 (ja) 2023-10-16
EP4300989A1 (en) 2024-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53647B1 (ko) 스피커장치
EP2779695B1 (en) Loudspeaker unit
US8150076B2 (en) Sound converter with enclosure
US20130272537A1 (en) Speaker
KR20120026084A (ko) 확성기 드라이버 및 확성기 장치
KR102010926B1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JP6634354B2 (ja) 緊急通報システム用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US20220095056A1 (en) Hybrid receiver having fixing bracket for drivers
KR100948227B1 (ko) 평판형 스피커
CN111630871B (zh) 声音输出装置
US20210243520A1 (en) Speaker unit
US20200359118A1 (en) Sound output assembly
CN115398931A (zh) 电气设备
KR101707167B1 (ko) 서스펜션을 포함하는 진동 스피커
JP5714477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4573591B2 (ja) 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スピーカー装置
JP4601410B2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5706903A (zh) 扬声器和模块化扬声器
US7274797B2 (en) Speaker housing
KR102287179B1 (ko) 고음질 가청이 가능한 플랫 스피커
JP7287765B2 (ja)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スピーカ構造
CN217486643U (zh) 双单元扬声器及电子装置
KR101413965B1 (ko) 시스템 스피커
JP2000059879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9071508A (ja) 防磁型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