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736A -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8736A
CN115398736A CN202180028463.7A CN202180028463A CN115398736A CN 115398736 A CN115398736 A CN 115398736A CN 202180028463 A CN202180028463 A CN 202180028463A CN 115398736 A CN115398736 A CN 115398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ket
shell
hard
conductive
shell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846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东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Ningd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39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87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83Sealing members
    • H01M50/184Sealing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公开了硬壳电池(1)及电子装置(2)。硬壳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200)、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壳体设有收容腔。第一垫片设于壳体外表面;第二垫片设于壳体内表面。导电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其轴部(510)伸入收容腔,壳体设有供轴部穿过的通口。导电件的限位部(520)抵接于第一垫片背离收容腔的一侧。固定件设于第二垫片背离第一垫片的一侧,其通过安装孔与轴部过盈配合。导电件与固定件共同抵压第二垫片且导电件和壳体共同抵压第一垫片,以密封通口。该硬壳电池可改变当前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分设至少两相互绝缘的部分,以构成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Description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设备(如便携式电子设备)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电池广泛地运用于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电池分为软包电池和硬壳电池,该两种电池均具有诸多的形态。例如,硬壳电池则具有方形形态、柱形形态、纽扣形态等。以纽扣电芯为例,其包括壳体、电极组件以及电解液。壳体包括基壳与盖;其中,基壳设有收容腔;盖则盖设于基壳,以封堵收容腔的开口。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内,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隔离膜。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中的一个通过一内极耳与基壳连接,以使该基壳构成该纽扣电芯的一个导电端子;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中的另一个通过另一内极耳与盖连接,以使盖构成该纽扣电芯的另一个导电端子。
上述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至少分设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以构成硬壳电池的两导电端子,如上述基壳与盖。该相互绝缘的两部分之间需要采用绝缘胶水粘接固定,以在实现两者固定的同时还能够相互绝缘。然而,这种硬壳电池的温度随工作时间的延长升到高于某预设温度,或者其本身置于高于上述预设温度的环境中,并在该温度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时;上述胶水会发生软化或局部熔融,进而使硬壳电池在顶盖这一导电端子的安装部位密封性能降低,并引发在该处漏液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以改变当前硬壳电池必须至少分设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以构成硬壳电池的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其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硬壳电池。该硬壳电池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绝缘的第一垫片、绝缘的第二垫片、导电件以及固定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第一垫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第二垫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导电件包括轴部与限位部。所述轴部穿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壳体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垫片,并伸入所述收容腔,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轴部穿过的通口。所述轴部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垫片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垫片背离所述第一垫片的一侧,其设有安装孔,所述轴部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共同抵压所述第二垫片且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壳体共同抵压所述第一垫片,以密封所述通口。
与目前市场上的硬壳电池相比,该硬壳电池包括壳体、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导电件以及固定件。其中,导电件贯通壳体的壁部设置,其与电极组件连接,并构成了该硬壳电池的一导电端子。由于导电件本身构成了硬壳电池的一个导电端子,因此该硬壳电池的壳体可以不必分设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来构成两导电端子。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可以改变当前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分设至少两相互绝缘的部分,以构成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此外,由于该硬壳电池是通过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共同抵压所述第二垫片且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壳体共同抵压所述第一垫片,进而实现上述通口处的密封,而该夹持力受硬壳电池温度升高的影响较小甚至基本没有影响。因此,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电芯容易在顶盖这一导电端子安装处发生漏液,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则是不易在导电件的安装部位处发生漏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件的抗拉强度为Rm1,所述轴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1,所述固定件的抗拉强度为Rm2,所述固定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轴部的延伸方向。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满足:Rm2*S2>Rm1*S1
由于轴孔配合的元件对冲击力的耐受程度与本身材料的抗拉强度Rm以及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控制导电件与固定件满足上述关系可以较好的降低,固定件在装配过程中受轴部挤压而产生裂纹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1,所述固定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2。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满足:S2>S1
由于元件本身材料的抗拉强度Rm以及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均对其抗冲击强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通过控制S2>S1,有利于保证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固定件的抗拉强度小于导电件的抗拉强度,固定件本身的抗冲击强度仍能够高于导电件的抗冲击强度。换而言之,S2>S1的设置使得固定件在选材时更为丰富多样、自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部呈柱状,所述固定件呈环状。所述轴部的直径为D1,所述固定件的外轮廓直径为D2,所述轴部与所述固定件满足:
Figure BDA0003889471610000031
因为
Figure BDA0003889471610000032
所以固定件外轮廓的面积大于轴部的截面积的两倍;也即是,固定件除去安装孔后的截面积大于轴部的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轴部的抗拉强度。
由于元件本身材料的抗拉强度Rm以及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均对其抗冲击强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通过控制Rm2>Rm1,有利于保证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固定件在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2小于导电件在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1,固定件本身的抗冲击强度仍能够高于导电件的抗冲击强度。换而言之,Rm2>Rm1的设置使得固定件在制造时尺寸容差率更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外周轮廓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垫片上,和/或,所述固定件的外周轮廓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垫片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轴部延伸的方向。
如此,则可保证导电件整体位于第一垫片背离通口的一侧,进而降低导电件的边缘与壳体接触的风险;和/或,可保证固定件整体位于第二垫片背离通口的一侧,进而降低或避免导电件的边缘与壳体接触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绝缘套。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轴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之间。由此,绝缘套将轴部与壳体分隔开,进而可较好地避免轴部与壳体之间发生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与所述通口之间过盈配合。如此,绝缘套不仅可以起到分隔轴部与壳体的作用,还可以对通口进行密封,从而强化对通口的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第一垫片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第二垫片一体成型。当绝缘套、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三者一体成型设置时,三者共同构成一“工”字形的密封圈结构;该密封圈可通过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夹持壳体的壁部,从而可使得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绝缘套在装配于壳体上时更为简便。此外,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以及绝缘套一体设置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缩短装配的时间,因为此时三者的装配仅需要单次装配即可完成;而三者分体设置的方式则需要依次装配三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导体。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轴部与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电连接。如此,电极组件、第一导电片以及导电件依次连接,使得导电件形成了该硬壳电池的一个导电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与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有所述隔离膜。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所述壳体为导体;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及所述壳体电连接。如此,第一极片、第一导电片以及导电件依次连接,使得导电件形成了该硬壳电池的一个导电端子;第二极片、第二导电片以及壳体依次连接,使得壳体构成了硬壳电池的另一个导电端子。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硬壳电池。由于包括了上述的硬壳电池,故该电子装置也可以改变当前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分设至少两相互绝缘的部分,以构成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的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硬壳电池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硬壳电池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
1、硬壳电池;
100、壳体;110、基壳;120、盖;111、端壁;112、侧壁;101、收容腔;102、通口;
200、电极组件;210、第一极片;220、第二极片;230、隔离膜;240、第一导电片;250、第二导电片;
300、第一垫片;
400、第二垫片;
500、导电件;510、轴部;520、限位部;
600、固定件;601、安装孔;
700、绝缘套;
2、电子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固接于”/“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内”、“外”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在本说明书中,所述“安装”包括焊接、螺接、卡接、粘合等方式将某一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所述元件或装置可在特定位置或地方保持不动也可在限定范围内活动,所述元件或装置固定或限制于特定位置或地方后可进行拆卸也可不能进行拆卸,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其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1的立体示意图、俯视图以及沿A-A线的剖切示意图,该硬壳电池1包括壳体100、电极组件200、绝缘的第一垫片300、绝缘的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其中,壳体100是上述各结构的安装基体,同时也是电极组件200以及电解液的容器,其设有收容腔101。电极组件200收容于上述收容腔101。第一垫片300设于壳体100的外表面,第二垫片400则设于壳体的内表面。导电件500与电极组件200电连接,其包括轴部510与限位部520。轴部510依次穿过第一垫片300、壳体100的壁部以及第二垫片400,并伸入收容腔101;壳体100则设有供轴部510穿过的通口102。轴部510背离收容腔10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限位部520,该限位部520抵接于第一垫片300背离收容腔101的一侧。固定件600设于第二垫片400背离第一垫片300的一侧,其设有安装孔601,上述轴部510与该安装孔601过盈配合;导电件500与固定件600共同抵压第二垫片400且导电件500和壳体100共同抵压第一垫片,从而密封通口102。接下来,以该硬壳电池1为纽扣电池为例,对该硬壳电池1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但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硬壳电池1亦可以为方形或柱形等其他形状的电池,本申请不对其具体形状作出限定。
对于上述壳体100,请具体参阅图3,并结合图1与图2,壳体100内设有收容腔101,以用于收容电极组件200、电解液以及其他的一些元件。具体地,壳体100整体呈柱状,其包括基壳110与盖120。基壳110包括端壁111以及侧壁112;其中,端壁111呈扁平的柱状,侧壁112则自端壁111的边缘垂直延伸呈环状。该端壁111与侧壁112共同构成一无顶的盒状结构,并围成上述收容腔101。盖120呈扁平状结构,其则是盖设于上述侧壁112背离端壁111的一端,进而封堵收容腔101的开口。
本实施例中,壳体100为导体,从而便于使壳体100构成该硬壳电池1的一个导电端子。具体来说,基壳110和盖120均为导体,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固定。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壳110与盖120的材料均包括不锈钢,两者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基壳110为导体,亦或是仅基壳110的端壁111为导体,在此不一一限定说明;只要保证壳体100具有可导电的部分,从而便于使壳体100的该可导电的部分能够构成硬壳电池1的一个导电端子即可。
对于上述电极组件200,请继续参阅图3,其包括第一极片210、第二极片220以及隔离膜230,该第一极片210、第二极片220以及隔离膜230层叠设置。具体地,第一极片210与第二极片220的极性相反且两者之间间隔设置,两者之间设有隔离膜230以避免该第一极片210与第二极片220短路。该层叠后的电极组件200整体以一平行于图示预设方向Z的轴线为中心卷绕呈圆柱状或者截面呈长圆形的柱状机构,从而便于收容在上述收容腔101内。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200为卷绕式结构,但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200亦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此时,第一极片210与第二极片220沿上述预设方向Z交替设置,且相邻的第一极片210与第二极片220之间设有隔离膜230;本申请不对电极组件200的具体形态作出限定。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预设方向”是指基壳110的端壁111与盖120两者中的一个指向另一个所确定的方向。
对于上述第一垫片300及第二垫片400,请继续参阅图3,该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均为绝缘件,第一垫片300设于盖120的外表面,第二垫片400则设于盖120的内表面,两者沿着上述预设方向Z相对设置。至于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的材料,其实则是多样的。以第一垫片300为例,第一垫片300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下材料的至少一种: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改性物质,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丙二醇甲醚醋酸酯改性物质、少量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少量全氟丙基全氟乙烯基醚与聚四氟乙烯的共聚物的改性物质、聚丙烯、聚丙烯的改性物质、聚乙烯、聚乙烯改性物质以及丙烯乙烯共聚物。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300还可以选取其他合适的绝缘材料,在此不一一详举说明。第二垫片400的选材与第一垫片300大致相同,在此则不赘述。
对于上述导电件500,请继续参阅图3,该导电件500为导体,其用于与上述电极组件200电连接,从而构成该硬壳电池1的一导电端子。本实施例中该导电件500为导体且整体呈T字形,其包括轴部510与限位部520。具体地,轴部510整体呈柱状;沿第一垫片300指向第二垫片400的方向,该轴部510依次穿过第一垫片300、壳体100的壁部以及第二垫片400从而伸入至收容腔101内。相应地,壳体100设有供轴部510穿过的通口102。限位部520为自轴部510背离收容腔101的一端的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该限位部520抵接于第一垫片300背离收容腔101的一侧,以挤压第一垫片300。导电件500与第一垫片300共同覆盖通口102朝向硬壳电池1外界的一侧,同时限位部520通过挤压第一垫片300而对通口102朝外的一侧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为降低轴部510与壳体100之间接触而造成短路的风险,该硬壳电池还包括绝缘套700。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3,绝缘套700套设于轴部510并位于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之间,以将轴部510与壳体100分隔开,进而可较好地避免轴部510与壳体100之间发生接触。较优地,绝缘套700一方面紧密地套设于轴部510,另一方面也和上述通口102之间过盈配合。如此,绝缘套700不仅可以起到分隔轴部510与壳体100的作用,还可以对通口102进行密封,从而强化对通口102的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绝缘套700、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一体成型设置,三者共同构成一“工”字形的密封圈结构;该密封圈可通过第一垫片300和第二垫片400夹持壳体100的壁部,从而可使得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以及绝缘套700在装配时更为简便。此外,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以及绝缘套700一体设置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缩短装配的时间,因为此时三者的装配仅需要单次装配即可完成;而三者分体设置的方式则需要依次装配三者。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中的一个与绝缘套700一体成型。
对于上述固定件600,请继续参阅图3,该固定件600设于第二垫片400背离上述通口102的一侧,并与轴部510位置对应设置。固定件600设有与上述轴部510相适配的安装孔601,该安装孔601可以是如图示的通孔,也可以是未贯通的盲孔。轴部510过盈地插入安装孔601,从而使导电件500与固定件600彼此固定;且限位部520与固定件600之间沿图示第一方向X共同抵压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变形,从而密封通口102。其中,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第一方向”是指轴部510的延伸方向,本实施例中其也是上述第一垫片300指向第二垫片400的方向,即是与上述预设方向Z平行;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X也可以与上述预设方向Z具有夹角,例如上述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均设于基壳110的侧壁,此时第一方向X与预设方向Z大致垂直。换而言之,即使本实施例中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均设于上述盖120,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垫片300、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同样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其他部位。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各结构设于基壳110的侧壁112或端壁111。又例如,在本申请其他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硬壳电池1不为纽扣电池而为方形电池,上述各结构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轴部510插入安装孔601的过程中,由于固定件600其实是空心的环状结构,因此固定件600于安装孔601周围的区域可能会因轴部510的挤压作用朝背离通口102的方向发生微量的形变,具体如图3所示。若固定件600在与轴部510装配的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开,其可能会影响固定件600与导电件500共同抵压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的有效性,进而可能导致硬壳电池1在通口102处漏液。发明人发现轴孔配合的元件对冲击力的耐受程度与本身材料的抗拉强度Rm以及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呈正相关。因此为降低上述风险的产生,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600与导电件500之间满足以下关系:Rm2*S2>Rm1*S1。其中,Rm1为上述导电件500的抗拉强度,S1为上述轴部51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积,Rm1*S1则表征轴部510的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上可承受的最大冲击力;Rm2为固定件600的抗拉强度,S2为固定件6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积,Rm1*S1则表征固定件的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截面上可承受的最大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00的抗拉强度Rm2大于导电件500的抗拉强度Rm1,同时固定件6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积S2大于轴部51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截面积S1,如此则可以有效地降低固定件600发生破裂的风险。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电件500的材料包括铝合金,固定件600的材料与包括不锈钢,由此可保证固定件600的抗拉强度高于导电件500的抗拉强度。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导电件500与固定件600的材料还可以上述基础上作出适应性调整。导电件500在轴部510的直径为D1,固定件600的外轮廓直径为D2,轴部510与固定件600之间满足:
Figure BDA0003889471610000101
则上述固定件600的截面积S2大于导电件500的截面积S1。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轴部510的直径D1为2.0毫米(mm),限位部520的直径D3为4.0mm;固定件600的外轮廓直径D2为6mm。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本实施例中,轴部510与固定件600均采用圆柱状结构,但本申请实则并不局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轴部510和/或固定件600在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轮廓亦可以为圆之外的其他任意形状,如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弓形等,相应地,轴部510与固定件600为相应的柱状结构,此时仍优选固定件6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截面积S2大于导电件5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X上的第一截面积S1。另外,即使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00与导电件500同时满足:S2>S1,以及Rm2>Rm1,但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满足其中的一者。由于元件本身材料的抗拉强度Rm以及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均对其抗冲击强度具有正相关的影响,通过控制S2>S1,有利于保证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固定件600的抗拉强度Rm2小于导电件500的抗拉强度Rm1,固定件600本身的抗冲击强度仍能够高于导电件500的抗冲击强度;换而言之,S2>S1的设置使得固定件600在选材时更为丰富多样、自由。同理,通过控制Rm2>Rm1,有利于保证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固定件600在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2小于导电件500在配合部位的截面积S1,固定件600本身的抗冲击强度仍能够高于导电件的抗冲击强度;换而言之,Rm2>Rm1的设置使得固定件600在设计时的尺寸设计更为灵活,在制造时尺寸容差率更高。
此外,该硬壳电池1还包括第一导电片240与第二导电片250;其中,第一导电片240用于使电极组件200与导电件500进行电连接,第二导电片250则用于使电极组件200与壳体100进行电连接。具体地,第一导电片240呈片状结构;上述第一极片210与该第一导电片240的一端电连接,上述轴部510与固定件600中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导电片240的另一端电连接。其中,本申请文件中所述的“电连接”意为两部件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连接,且两者之间电气互连;至于两部件之间“电连接”所采取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胶层或胶纸粘接并相互接触、通过焊接固定以及通过导电胶粘接固定等。至于上述第二导电片250,其亦是呈片状结构,并分别与上述第二极片220及壳体100电连接。
进一步地,为降低导电件500的边缘与盖120接触,进而造成该硬壳电池1短路的隐患,限位部520的外周轮廓沿上述第一方向X的投影落在第一垫片300上。如此则可保证限位部520整体位于第一垫片300背离通口102的一侧,进而降低或避免导电件500的边缘与壳体100接触的风险,以实现上述目的。同理,为降低固定件600的边缘与盖120接触,进而造成该硬壳电池1短路的隐患,固定件600的外周轮廓沿上述第一方向X的投影落在第二垫片400上。如此则可保证固定件600整体位于第二垫片400背离通口102的一侧,进而降低或避免固定件600的边缘与壳体100接触的风险,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1包括壳体100、电极组件200、绝缘的第一垫片300、绝缘的第二垫片400、导电件500以及固定件600。其中,第一垫片设于壳体100的外表面,第二垫片400设于壳体的内表面。导电件500与电极组件200电连接,其轴部510穿过第一垫片300、壳体100的通口102以及第二垫片400,并伸入收容腔101。导电件500的限位部520则抵接于第一垫片300背离收容腔101的一侧。固定件600设于第二垫片400背离通口102的一侧,其通过安装孔601与上述轴部510过盈配合,以共同抵压第一垫片300及第二垫片400,从而密封通口102。
与目前市场上的硬壳电池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1中的导电件500贯通壳体100的壁部设置,并与电极组件200连接,其构成了该硬壳电池的一导电端子。由于导电件500本身构成了硬壳电池1的一个导电端子,因此该硬壳电池1的壳体100可以不必分设出相互绝缘的两部分来构成两导电端子。即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1可以改变当前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分设至少两相互绝缘的部分,以构成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此外,该硬壳电池1是通过导电件500与固定件600之间的夹持力压紧第一垫片300与第二垫片400进而实现上述通口处的密封,而该机械的夹持力受硬壳电池温度升高的影响较小。因此,相较于目前市场上的硬壳电池容易在壳体的顶盖这一导电端子安装处发生漏液,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硬壳电池1则是不易在导电件的安装部位处发生漏液。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使轴部背离限位部520的一端越过固定件600,并通过铆接的工艺使轴部510背离限位部520的一端受压而向外延伸形成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与上述限位部相对设置于轴部510的两端。限位部520抵压第一垫片300,固定部通过抵压固定件600而间接抵压上述第二垫片400,如此实现对通口102的密封。然而与上述的实施例相比,该实施例需要使导电件500发生变形,故该实施例需要在导电件500装配的过程中施加更大的挤压力,其加大了导电件500与固定件600之间的装配难度。另一方面,固定部会额外占用收容腔101内的空间,进而使硬壳电池1的能量密度降低。
请参阅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装置2,该电子装置2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硬壳电池1。本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2为手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2还可以是平板电脑、电脑、无人机等其他需要由电驱动的电子设备。
由于包括了上述的硬壳电池1,因此该电子装置2可以改变当前电子设备中硬壳电池的壳体必须分设至少两相互绝缘的部分,以构成两导电端子的现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硬壳电池,包括壳体与电极组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腔,所述电极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
绝缘的第一垫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
绝缘的第二垫片,设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导电件,包括轴部与限位部,所述轴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垫片、所述壳体的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垫片,并伸入所述收容腔,所述壳体设有供所述轴部穿过的通口,所述轴部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垫片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所述导电件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以及
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二垫片背离所述第一垫片的一侧,所述固定件设有安装孔,所述轴部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共同抵压所述第二垫片且所述导电件和所述壳体共同抵压所述第一垫片,以密封所述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的抗拉强度为Rm1,所述轴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1,所述固定件的抗拉强度为Rm2,所述固定件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2,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轴部的延伸方向;
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满足:Rm2*S2>Rm1*S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1,所述固定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积为S2
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满足:S2>S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部呈柱状,所述固定件呈环状;
所述轴部的直径为D1,所述固定件的外轮廓直径为D2,所述轴部与所述固定件满足:
Figure FDA00038894716000000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抗拉强度大于所述轴部的抗拉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外周轮廓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一垫片上,和/或,所述固定件的外周轮廓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落在所述第二垫片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轴部延伸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套;
所述绝缘套套设于所述轴部,并位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与所述通口之间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第一垫片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绝缘套与所述第二垫片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导体;
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的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轴部与所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另一端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硬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与隔离膜,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之间设有所述隔离膜;
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极片电连接;
所述壳体为导体,所述硬壳电池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二极片及所述壳体电连接。
1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硬壳电池。
CN202180028463.7A 2021-11-30 2021-11-30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3987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134473 WO2023097466A1 (zh) 2021-11-30 2021-11-30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8736A true CN115398736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15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8463.7A Pending CN115398736A (zh) 2021-11-30 2021-11-30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8736A (zh)
WO (1) WO202309746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75660B2 (ja) * 2003-08-01 2009-12-0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CN101707238A (zh) * 2009-11-06 2010-05-12 惠州市德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封口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JP6731176B2 (ja) * 2016-01-21 2020-07-29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及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210159563A1 (en) * 2018-09-28 2021-05-27 Vehicle Energy Japan Inc. Fastening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7466A1 (zh) 2023-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14334B1 (en) Secondary battery of assemble-type structure
CN109065822B (zh) 纽扣电池
KR101001315B1 (ko) 우수한 에너지 밀도의 이차전지 팩 및 그것을 위한 pcm어셈블리
WO2014080518A1 (ja) 角形二次電池
US8512895B2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an electrode terminal penetrating through and electrically insulated from a cap plate
KR102246736B1 (ko) 이차 전지
US9331312B2 (en) Secondary battery
JP5803875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03311465A (zh) 电池模块
KR20090056027A (ko) Ptc 소자가 장착된 탑 캡을 포함하는 전지팩
CN217589153U (zh) 壳体组件和电池
KR20120103394A (ko) 부품을 접착시킨 캡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9755422B (zh) 动力电池顶盖组件、动力电池以及电池模组
US2011025047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4201301B2 (ja) 密閉型電池
CN109428016A (zh) 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以及二次电池
CN112106220A (zh) 盖组件、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和电池组
WO2021088886A1 (zh) 纽扣电池
US20230238617A1 (en) Button cell
KR101142682B1 (ko) 배터리 팩
CN115398736A (zh) 硬壳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4583415B (zh) 电池及电子装置
JP5650567B2 (ja) 扁平形電池及び封口缶
US9257688B2 (en) Battery pack having an inner frame and an outer frame
CN220420822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