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8112A -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8112A
CN115398112A CN202180027011.7A CN202180027011A CN115398112A CN 115398112 A CN115398112 A CN 115398112A CN 202180027011 A CN202180027011 A CN 202180027011A CN 115398112 A CN115398112 A CN 115398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clutch
axial direction
hub
connection
fri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270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帕斯卡尔·塞弗曼
克里斯托弗·拉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5398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81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24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conical friction surfaces cone clutches
    • F16D13/26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conical friction surfaces cone clutches in which the or each axially-movable member is pressed exclusively against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4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nly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22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 F16D13/38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 F16D13/40Friction clutches with axially-movable clutching members with flat clutching surfaces, e.g. discs in which the or each axially-movable member is pressed exclusively against an axially-located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F16D43/20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 F16D43/21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controlled by torque, e.g. overload-release clutches, slip-clutches with means by which torque varies the clutching pressure with friction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combined with a clutch for locking the driving and driven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3)的动力总成(2)的摩擦离合器(1),其具有沿着轴向方向(4)延伸的转动轴线(5),所述摩擦离合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输出侧(6)连接的离合器盘(7)和与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输入侧(8)连接的反压板(9),所述离合器盘和反压板沿着轴向方向(4)可相对于彼此移置用以在其之间建立摩擦配合的第一连接(10),其中所述输出侧(6)包括毂(11);其中所述离合器盘(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切换机构(14)可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彼此移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构成所述第一连接(10),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经由所述切换机构(14)与所述毂(11)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通过所述切换机构(14)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所述反压板(9)可移置,以可切换地构成在所述第二部分(13)和所述反压板(9)之间的摩擦配合的第二连接(15)。

Description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动力总成的摩擦离合器,所述摩擦离合器允许对扭矩的摩擦配合和形状配合的传递。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18 122 385.4中已知一种多片式离合器,其中扭矩一方面如在多片式离合器中常见的那样可摩擦配合地传递,另一方面但是可接入用于传递扭矩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在那里应用的解决方案然而仅可用于多片式离合器。
从较早的未公开的DE 10 2020 104 023.7中已知一种摩擦离合器,其中扭矩同样能够摩擦配合地并且与惯性滑行或牵引运行相关地也能够形状配合地传递。为了构成形状配合的连接,毂必须沿着轴移置。毂的移置然而能够在扭矩作用下通过抵抗移置的移动摩擦来妨碍。
发明内容
以此为出发点,本发明基于如下目的,至少部分地克服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问题,并且尤其提出一种摩擦离合器,其中不仅对多片式离合器、而且也对多盘式离合器对于高的扭矩能够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其中形状配合的连接能够可靠地建立。
所述目的借助独立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分别详述的特征能够以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彼此组合并且能够限定本发明的其他设计方案。此外,在权利要求中给出的特征在说明书中进一步地详述和阐述,其中示出本发明的其他优选的设计方案。
提出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的动力总成的摩擦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具有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并且包括至少一个与摩擦离合器的输出侧连接的离合器盘和与摩擦离合器的输入侧连接的反压板。反压板和离合器盘可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移置,以建立在其之间构成的摩擦配合的第一连接。输出侧包括毂。离合器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切换机构沿着轴向方向可相对于彼此移置。第一部分构成第一连接。第二部分经由切换机构与毂连接。第二部分通过切换机构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反压板可移置,以可切换地在第二部分和反压板之间构成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
摩擦离合器能够为单盘式或多盘式离合器或多片式离合器。在单盘式离合器的情况下,摩擦离合器为了构成第一连接仅具有离合器盘和反压板。尤其地,可以设有另一反压板,使得离合器盘可在反压板之间夹紧以构成第一连接。反压板中的至少一个反压板在此尤其构成为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另一(位置固定地设置的)反压板可移置的压板。
在多盘式离合器的情况下,设有至少一个另外的离合器盘和至少一个例如构成为中间板的反压板。在多片式离合器的情况下,设有至少一个外摩擦片和至少一个内摩擦片,其替代至少一个反压板和至少一个离合器盘。
为了建立第一连接,将至少一个离合器盘和反压板彼此压紧。对此,构成常见的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例如由带有对应的液压操作缸的压力罐或液压操作的杠杆弹簧构成。操作也可以机械地或电动地进行。
扭矩能够经由输入侧和输出侧传递到摩擦离合器中。为了经由摩擦离合器传递扭矩,输入侧与输出侧至少经由第一连接和可能附加地经由第二连接来连接。形状配合地作用的第二连接能够实现传递高的扭矩。
尤其地,经由在此提出的摩擦离合器能够传递至少700Nm[牛顿米]、优选至少800Nm或甚至至少900Nm的扭矩。当然,摩擦离合器也能够用于较小的扭矩。
尤其地,在此,需要小于180毫米,尤其小于170毫米的表示在转动轴线和第一连接之间的最大半径的摩擦半径。
尤其地,为了构成第二连接,仅需要小的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在4和10kN[千牛顿]之间的力。
借此,通过提出的摩擦离合器能够实现在紧凑的结构方式的同时传递高的扭矩。
在此处提出的摩擦离合器中,通过第二部分相对于毂的移置来建立第二连接。在此,毂尤其位置固定地相对于周围环境、例如位置固定地在轴处设置。借此避免毂通过移动摩擦而被妨碍移置,使得如在已知的摩擦离合器中那样,至少妨碍建立第二连接。毂但是也能够可移动地设置在轴处。
尤其地,离合器盘的第二部分仅经由切换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与毂连接。此外,第二部分相对于环周方向形状配合地与第一部分、在此但是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部分可移置地设置。经由切换机构,第二部分也能够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毂移置。在此,尤其仅弹簧力抵抗第二部分沿轴向方向的移置。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尤其彼此连接,例如形状配合地,在此但是可移置地彼此连接。
在毂和轴之间出现的移动摩擦在提出的摩擦离合器中尤其不必克服,因为第二连接不经由毂、而是经由第二部分建立。出现相对于轴向方向作用的移动摩擦在提出的摩擦离合器中尤其完全避免(例如当毂在轴处位置固定地设置时)。
尤其地,切换机构在超过沿第一环周方向作用的极限扭矩时才建立第二连接。
摩擦离合器因此在沿环周方向作用的扭矩低于极限扭矩的情况下仅摩擦配合地(仅经由第一连接)传递扭矩并且在超过极限扭矩的情况下摩擦配合地(经由第一连接)和形状配合地(附加地经由第二连接)传递扭矩。如果再次低于(在关闭和打开摩擦离合器或第二连接时可能不同的)极限扭矩,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松开并且传递再次仅摩擦配合地仅经由第一连接进行。
限定极限扭矩的切换扭矩尤其与使用的切换机构、例如板簧或碟形弹簧的内部弹簧力或内部摩擦相关。
尤其地,当摩擦离合器在牵引运行(正的扭矩从输入侧传递到输出侧)中运行时,那么仅建立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在推进运行(正的扭矩从输出侧传递到输入侧)中,尤其不建立第二连接。
尤其地,切换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碟形弹簧,所述碟形弹簧相对于轴向方向一方面支撑在第二部分处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毂处,其中碟形弹簧限定极限扭矩。
碟形弹簧尤其环形地围绕转动轴线延伸。碟形弹簧抵抗第二部分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毂的移置。
尤其地,碟形弹簧在摩擦离合器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中在第二部分和毂之间预紧地设置。
碟形弹簧尤其设计为具有压制出的高点和低点,使得所述碟形弹簧在超过特定的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力时经过沿着轴向方向的相对大的位移,所述力对应于特定的施加在摩擦离合器处的扭矩(极限扭矩)。具有压制出的高点和低点的碟形弹簧的特征曲线根据特征曲线长度产生期望的、相对大的用于切换第二连接的位移。通过在达到极限扭矩之前,能够沿轴向方向经过尽可能仅小的位移或者甚至不经过位移,碟形弹簧能够例如经由止挡预紧地设置。
在超过极限扭矩时直至建立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经过的大的位移用于,可靠地建立第二连接。如果例如形成第二连接的啮合不直接产生,那么施加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力,所述力用于能够进行相对于环周方向的进一步的相对转动,并且经由齿部的齿的倾斜部能够逐步地建立第二连接。
尤其地,切换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板簧,所述板簧至少沿着环周方向和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并且借助第一端部在毂处并且借助第二端部在第二部分处固定。尤其地,设有多个板簧,所述板簧沿着环周方向并排地设置。
尤其地,至少一个板簧在两个端部之间一方面沿着环周方向并且另一方面沿着轴向方向延伸,使得板簧在施加扭矩时(在摩擦离合器的牵引运行中)将扭矩相关的并且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切换力施加到第二部分上。对板簧替选地,切换机构包括斜坡或斜坡设备或螺纹,通过其同样可以产生扭矩相关的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切换力。切换力能够实现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相对于毂和相对于反压板的移置,使得第二连接能够可切换地建立和松开。
在全部变型形式中(板簧或斜坡或螺纹),(板簧或斜坡或螺纹)相对于环周方向的倾斜、即也沿轴向方向的伸展能够实现沿轴向方向产生扭矩相关的力,所述力最终引起在第二部分和反压板或输入侧和输出侧之间建立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斜坡或螺纹但是尤其不是自保持的。在自保持的设计方案中(例如板簧),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保持接合,直至施加对应大小的推进力矩。
为了准确地限定极限扭矩,优选地构成碟形弹簧(或者板簧,所述板簧相对于碟形弹簧几乎无摩擦地工作),其将与切换方向相反的反力施加到第二部分上。如果切换力超过反力,那么第二部分沿轴向方向移置,切换力沿所述轴向方向作用。因为切换力是与扭矩相关的,那么能够限定极限扭矩。如果切换力下降直至其数值小于反力,那么第二部分再次移置,使得结束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
尤其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经由弹簧板相对于环周方向形状配合地并且沿着轴向方向相对于彼此可移置地彼此连接。借此,经由离合器盘能够传递沿环周方向作用的扭矩,其中能够实现第二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沿着轴向方向的移置。
尤其地,第二连接经由反压板的第一齿部和第二部分的第二齿部可建立。尤其地,齿部可以根据自由轮的类型共同作用,使得仅沿一个方向可经由齿部传递扭矩。替选地,齿部但是也能够构成为,使得能够在任意方向上传递扭矩。
当未超过极限扭矩时,齿部沿着轴向方向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当超过极限扭矩时,齿部才彼此接合并且构成第二连接。在此,齿部能够分别在指向轴向方向的表面处或在指向径向方向的表面处构成。在指向轴向方向的表面处构成是优选的,因为至少可更简单地实现第二连接的逐步建立。
尤其地,第二部分在摩擦离合器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中经由第一止挡相对于轴向方向在毂处支撑。借此,尤其能够在不受力的第一状态中设定碟形弹簧的预紧。
尤其地,毂具有法兰,所述法兰沿着径向方向延伸进入到第二部分中,其中在法兰的朝向轴向方向的第一端侧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形成切换机构的板簧和在与第一端侧相对置的第二端侧处设置有形成切换机构的碟形弹簧。尤其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彼此重叠。优选地,第二部分相对于轴向方向在一侧的反压板和第一齿部与另一侧的弹簧板之间设置。
尤其地,第二部分具有环形空腔,毂的法兰延伸进入到所述环形空腔中。空腔相对于轴向方向通过第一端壁和第二端壁限界。在第一端壁和毂的法兰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在毂的法兰和第二端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板簧。板簧的第一端部在法兰的第一端侧处固定并且板簧的第二端部在空腔的第二端侧处固定。
在第二端壁处或在外环周面处,在任何情况下在空腔之外构成第二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反压板的第一齿部共同作用。
在提出的摩擦离合器中,第二部分尤其通过至少一个(预先做成波浪形的)板簧与毂连接。通过板簧的迎角,在扭矩负荷时出现沿轴向方向作用的力,所述力能够使第二部分和其第二齿部运动以与反压板和第一齿部接合。碟形弹簧和弹簧板尤其对其进行抵抗,其中弹簧板负责在摩擦衬或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扭矩传递。弹簧板尤其相对于轴向方向柔软地(即可轻微变形地)构成,具有小的弹簧常数从而允许第二部分沿着轴向方向的移置,而没有大的反力。碟形弹簧设计成具有压制出的高点和低点,使得其在对应于特定的扭矩(极限扭矩)的特定的轴向力下经过沿着轴向方向的相对大的位移。通过在达到极限扭矩之前不能够经过位移,碟形弹簧借助于至少一个止挡尤其预紧。
在牵引运行中,摩擦离合器尤其工作直至经由第一连接(即经由摩擦配合)限定的(和通过选择碟形弹簧预先确定的)极限扭矩,直至第二连接(即形状配合)对此接入,所述极限扭矩显著提高扭矩容量。第二连接的所述接入尤其仅通过出自动力总成的扭矩进行(即不经由单独的操作装置)。在切换机构中的全部摩擦损失仅为在接入的短时间中的驱动功率的最小损失。尤其地,摩擦离合器仅在一个扭矩方向上(牵引运行)实现所描述的功能(即接入第二连接),因为附加地产生的轴向力沿另一扭矩方向(惯性滑行运行)经由止挡支撑或者引起第二部分沿着轴向方向远离反压板或第一齿部的移置。借此,在惯性滑行运行中尤其仅经由第一连接传递扭矩。
此外,提出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其至少包括所述摩擦离合器以及轴,所述轴沿着轴向方向延伸,其中摩擦离合器的毂相对于轴向方向尤其位置固定地在轴处设置。毂尤其也能够可移动地在轴处设置。
提出的摩擦离合器尤其能够用于可切换地将驱动单元与变速器连接或者用于可切换地连接多个驱动单元(例如内燃机,电机,发电机等)。
在摩擦离合器与驱动单元的驱动轴可松开地连接的配置中,所述摩擦离合器也称作为K0[离合器零]。在摩擦离合器与变速器轴可松开地连接的配置中,所述摩擦离合器也称作为K1[离合器一]。
因此提出一种动力总成,其至少包括驱动单元和所描述的摩擦离合器。在此,摩擦离合器尤其作为分离离合器(或者使用K0离合器)。
对于摩擦离合器公开的细节和优点能够转用于和应用于动力总成和摩擦离合器装置并且反之亦然。
尤其在权利要求和复述所述权利要求的说明书中使用不定冠词(“一个”和“一”)应理解为不定冠词本身并且不理解成数词。对应地,借此引入的术语或组件因此应理解成,其至少存在一次但是尤其也可以多次存在。
预防性地注意,在此使用的数词(“第一”、“第二”,……)首先(仅)用于区分多个同类的对象、变量或工艺,因此尤其不强制性地预设所述对象、变量或工艺相互间的关联性和/或顺序。如果应需要关联性和/或顺序,这在此详尽地说明或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学习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时显而易见地得出。只要构件可以多次存在(“至少一个”),对所述构件之一的描述可以对多个所述构件的全部或一部分相同地适用,但是这不是强制性的。
附图说明
本发明以及技术领域在下文中根据附图详细阐述。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应通过详述的实施例限制。尤其,只要没有详尽地另作说明,也可行的是,提取在附图中阐述的事实的子方面并且与本说明书中的其他组成部分和知识组合。尤其要注意的是,图和尤其示出的大小关系仅是示意性的。附图示出:
图1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的机动车的第一实例;
图2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的机动车的第二实例;
图3示出处于第一状态的摩擦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4示出在超过极限扭矩之后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的剖面的立体图;
图6示出具有根据图3至5的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的特征曲线的图表;
图7示出根据图4的摩擦离合器的剖面的立体图;和
图8示出具有根据图3至5和7的摩擦离合器的碟形弹簧的特征曲线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1和动力总成2的机动车3的第一实例。所述机动车包括驱动单元34、在此为内燃机,摩擦离合器1、变速器35和至少一个被驱动的车轮36。扭矩因此能够由驱动单元34产生并且经由摩擦离合器1和变速器35传递到至少一个被驱动的车轮36上。摩擦离合器1是摩擦离合器装置45的组成部分,其中摩擦离合器1的毂11能够相对于轴向方向4位置固定地设置在轴46处。输入侧8抗扭地与驱动单元34连接,输出侧6抗扭地与变速器35连接。
图2示出具有摩擦离合器1和动力总成2的机动车3的第二实施例。构成为内燃机的驱动单元34与混合动力模块37连接,所述混合动力模块除了摩擦离合器1之外也包括电动驱动器38。混合动力模块37在此与变速器35连接,并且变速器35与至少一个被驱动的车轮36连接。电动驱动器38持久地与变速器35耦联。驱动单元34能够经由摩擦离合器1耦联和脱联。
图3示出处于第一状态39的摩擦离合器1的立体图。图4示出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1在超过极限扭矩17之后的立体图。图5示出根据图3的摩擦离合器1的剖面的立体图。图6示出具有根据图3至5的摩擦离合器1的碟形弹簧18的特征曲线40的图表。图7示出根据图4的摩擦离合器1的剖面的立体图。图8示出具有根据图3至5和7的摩擦离合器1的碟形弹簧18的特征曲线40的图表。图3至8在下文中共同地描述。参照图1和2的实施方案。
在图表中在竖直轴线上绘制力41并且在水平轴线上绘制位移42。在图表中分别示出碟形弹簧18的特征曲线40。碟形弹簧18预紧地设置,使得首先需要大的力41,即极限扭矩17,以克服小的位移42(参见图6)。如果超过极限扭矩17,仅还需要小的力41来克服大的位移42,直至建立第二连接15(参见图8)。在图表中,第一曲线43分别示出沿轴向方向4作用的并且由施加的扭矩得出的力41。第二曲线44示出通过弹簧板23降低的、沿轴向方向4实际作用的力41。
摩擦离合器1具有沿着轴向方向4延伸的转动轴线5并且包括与摩擦离合器1的输出侧6连接的离合器盘7和与摩擦离合器1的输入侧8连接的反压板9。反压板9和离合器盘7沿着轴向方向4可相对于彼此移置,以建立在其之间构成的摩擦配合的第一连接10。输出侧6包括毂11。离合器盘7包括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其通过切换机构14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彼此可移置。第一部分12构成第一连接10。第二部分13经由切换机构14与毂11连接。第二部分13通过切换机构14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反压板9可移置,以在第二部分13和反压板9之间可切换地构成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15。
为了建立第一连接10,离合器盘7和反压板9压紧到彼此上。对此,构成常见的操作装置(未示出),所述操作装置例如由具有对应的液压操作缸的压力罐或液压操作的杠杆弹簧构成。操作也可以机械地或电动地进行。
扭矩能够经由输入侧8和输出侧6传递到摩擦离合器1中。为了经由摩擦离合器1传递扭矩,输入侧8与输出侧6至少经由第一连接10和必要时附加地经由第二连接15连接。
在此处提出的摩擦离合器1中,通过第二部分13相对于毂11的移置建立第二连接15。在此,毂11能够相对于周围环境位置固定地、例如在轴46处位置固定地(参见图1)设置。
离合器盘7的第二部分13仅经由切换机构14的一部分、即板簧19与毂11连接。此外,第二部分13相对于环周方向20与第一部分12形状配合地、在此但是沿轴向方向4相对于第一部分12可移置地设置。经由切换机构14,第二部分13也能够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毂11移置。在此,仅弹簧力抵抗第二部分13沿轴向方向4的移置。
切换机构14在超过沿第一环周方向16作用的极限扭矩17时才建立第二连接15。
当沿环周方向20作用的扭矩低于极限扭矩17时,摩擦离合器1仅摩擦配合地传递扭矩(仅通过第一连接10,例如根据图3和5),并且当超过极限扭矩17时摩擦配合(通过第一连接10)和形状配合地(附加地通过第二连接15,例如根据图4和7)传递扭矩。如果再次低于极限扭矩17,则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15被释放并且再次纯摩擦配合地仅通过第一连接10进行传递。
仅当摩擦离合器1在牵引运行中(正的扭矩从输入侧8传递到输出侧6上)运行,那么才建立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15。在惯性滑行运行中(正的扭矩从输出侧6传递到输入侧8上),不建立第二连接15。
切换机构14包括碟形弹簧18,所述碟形弹簧相对于轴向方向4一方面支撑在第二部分13处(在此在第二部分13的第一端壁32处)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毂11处,其中碟形弹簧18限定极限扭矩17。
碟形弹簧18环形地围绕转动轴线5延伸。碟形弹簧18抵抗第二部分13沿着环周方向4相对于毂11的移置。
碟形弹簧18在摩擦离合器1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39中(例如图3和5)在第二部分13和毂11之间预紧地设置。
碟形弹簧18设计成具有压制出的高点和低点,使得其在超过对应于特定的在摩擦离合器1处施加的扭矩(极限扭矩17)的特定的沿轴向方向4作用的力41时经过沿着轴向方向4的相对大的位移42(参见图8中的图表)。具有压制出的高点和低点的弹簧18的特征曲线40根据特征曲线长度产生期望的、相对大的位移42,以切换第二连接15。通过在达到极限扭矩17之前能够沿轴向方向4经过尽可能仅小的位移或甚至不经过位移42(参见图6),碟形弹簧18例如能够经由止挡预紧地设置。
在超过极限扭矩17直至建立形状配合的第二连接15经过的大的位移42用于,可靠地建立第二连接15。如果例如形成第二连接15的齿部24、25不应直接相碰,那么施加沿轴向方向4作用的力41,所述力用于,能够相对于环周方向20进一步地相对转动(例如通过不被传递的扭矩引起),并且经由齿部24、25的齿的倾斜部(参见图5)能够逐步地建立第二连接15。
切换机构14包括板簧19,所述板簧沿着环周方向20和沿着轴向方向4延伸并且借助第一端部21在毂11处并且借助第二端部22在第二部分13处固定。设有多个板簧19,所述板簧沿着环周方向20并排地设置。
碟形弹簧18构成用于准确地限定极限扭矩17,所述碟形弹簧将与切换方向相反的反力施加到第二部分13上。如果切换力超过反力,那么第二部分13沿轴向方向移置,切换力沿所述轴向方向4作用。因为切换力是扭矩相关的,那么可以限定极限扭矩17。如果切换力下降直至其数值小于反力或者力41,那么第二部分13再次移置,使得结束经由第二连接15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
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经由弹簧板23相对于环周方向20形状配合地并且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彼此可移置地彼此连接。借此经由离合器盘7可以传递沿环周方向20作用的扭矩,其中能够实现第二部分13相对于第一部分12沿着轴向方向4的移置。
第二连接15能够经由反压板9的第一齿部24和第二部分13的第二齿部25建立。齿部24、25根据自由轮的类型共同作用,使得仅能够沿一个方向经由齿部24、25传递扭矩。
齿部24、25当不超过极限扭矩17时沿着轴向方向4彼此间隔开地设置(参见图5)。当超过极限扭矩17时,齿部24、25才彼此接合并且构成第二连接15。在此,齿部24、25分别在指向轴向方向4的表面处构成。
第二部分13在摩擦离合器1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39中经由第一止挡26相对于轴向方向4在毂11处支撑。借此,在不受力的第一状态39中能够设定碟形弹簧18的预紧。
毂11具有法兰27,所述法兰沿着径向方向28延伸进入到第二部分13中,其中在法兰27的指向轴向方向4的第一端侧29处设置有形成切换机构14的板簧19并且在与第一端侧29相对置的第二端侧30处设置有形成切换机构14的碟形弹簧18。
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相对于轴向方向4彼此重叠。第二部分13相对于轴向方向4在一侧的反压板9和第一齿部24和另一侧的弹簧板23之间设置。第二部分13在径向方向28上设置在第一部分12之内。
第二部分13具有环形空腔31,法兰27和毂11延伸进入到所述环形空腔中。空腔31相对于轴向方向4通过第一端壁32和第二端壁33限界。在第一端壁32和毂11的法兰27之间设置有碟形弹簧18。在毂11的法兰27和第二端壁33之间设置有板簧19。每个板簧19的第一端部21在法兰27的第一端侧29处并且每个板簧19的第二端部22在空腔31的第二端壁33处固定。
在第二端壁33处在空腔31之外构成有第二齿部25,所述第二齿部与反压板9的第一齿部24共同作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摩擦离合器
2 动力总成
3 机动车
4 轴向方向
5 转动轴线
6 输出侧
7 离合器盘
8 输入侧
9 反压板
10 第一连接
11 毂
12 第一部分
13 第二部分
14 切换机构
15 第二连接
16 第一环周方向
17 极限扭矩
18 碟形弹簧
19 板簧
20 环周方向
21 第一端部
22 第二端部
23 弹簧板
24 第一齿部
25 第二齿部
26 第一止挡
27 法兰
28 径向方向
29 第一端侧
30 第二端侧
31 空腔
32 第一端壁
33 第二端壁
34 驱动单元
35 变速器
36 车轮
37 混合动力模块
38 电动驱动器
39 第一状态
40 特征曲线
41 力
42 位移
43 第一曲线
44 第二曲线
45 摩擦离合器装置
46 轴。

Claims (10)

1.一种尤其用于机动车(3)的动力总成(2)的摩擦离合器(1),其具有沿着轴向方向(4)延伸的转动轴线(5),所述摩擦离合器包括至少一个与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输出侧(6)连接的离合器盘(7)和与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输入侧(8)连接的反压板(9),所述离合器盘和反压板沿着轴向方向(4)可相对于彼此移置用以在其之间建立摩擦配合的第一连接(10),其中所述输出侧(6)包括毂(11);其中所述离合器盘(7)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通过切换机构(14)可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彼此移置,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构成所述第一连接(10),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经由所述切换机构(14)与所述毂(11)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通过所述切换机构(14)沿着轴向方向(4)相对于所述反压板(9)可移置,以可切换地构成在所述第二部分(13)和所述反压板(9)之间的摩擦配合的第二连接(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在超过沿第一环周方向(16)作用的极限扭矩(17)时所述切换机构(14)才建立所述第二连接(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切换机构(14)包括至少一个碟形弹簧(18),所述碟形弹簧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4)一方面支撑在所述第二部分(13)处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所述毂(11)处,其中所述碟形弹簧(18)限定所述极限扭矩(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碟形弹簧(18)在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39)中在所述第二部分(13)和所述毂(11)之间预紧地设置。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切换机构(14)包括至少一个板簧(19),所述板簧至少沿着环周方向(16,20)和沿着轴向方向(4)延伸并且借助第一端部(21)在所述毂(11)处固定和借助第二端部(22)在所述第二部分(13)处固定。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2)和所述第二部分(13)经由弹簧板(23)相对于环周方向(20)形状配合地并且沿着所述轴向方向(4)相对于彼此可移置地彼此连接。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15)可经由所述反压板(9)的第一齿部(24)和所述第二部分(13)的第二齿部(25)建立。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3)在所述摩擦离合器(1)的不受力的第一状态(39)中经由第一止挡(26)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4)在所述毂(11)处支撑。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
其中所述毂(11)具有法兰(27),所述法兰沿着径向方向(28)延伸进入到所述第二部分(13)中,其中在所述法兰(27)的朝向所述轴向方向(4)的第一端侧(29)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形成所述切换机构(14)的板簧(19)和在与所述第一端侧(29)相对置的第二端侧(30)处设置有形成所述切换机构(14)的碟形弹簧(18)。
10.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45),包括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1)以及轴(46),所述轴沿着所述轴向方向(4)延伸,其中所述毂(11)相对于所述轴向方向(4)位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轴(46)处。
CN202180027011.7A 2020-06-04 2021-05-04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Pending CN1153981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0114798.8A DE102020114798B3 (de) 2020-06-04 2020-06-04 Reibkupplung zur reib- und formschlüssigen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
DE102020114798.8 2020-06-04
PCT/DE2021/100403 WO2021244698A1 (de) 2020-06-04 2021-05-04 Reibkupplung zur reib- und formschlüssigen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8112A true CN115398112A (zh) 2022-11-25

Family

ID=75904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27011.7A Pending CN115398112A (zh) 2020-06-04 2021-05-04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4162169A1 (zh)
CN (1) CN115398112A (zh)
DE (1) DE102020114798B3 (zh)
WO (1) WO2021244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04526A1 (de) * 2022-02-25 2023-08-3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chaltelement zur reib- und formschlüssigen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47766A1 (de) * 2009-12-10 2011-06-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Durchschaltkuppl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Ansteuerung
US10174794B2 (en) * 2016-07-28 2019-01-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ower take-off assembly having a multiple stage clutch
DE102018122385A1 (de) * 2018-09-13 2020-03-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8217186A1 (de) * 2018-10-09 2020-04-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Kuppl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Antriebsstrang eines Fahrzeugs
DE102020104023B4 (de) 2020-02-17 2022-01-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kupplung zur reib- und formschlüssigen Übertragung von Drehmo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44698A1 (de) 2021-12-09
DE102020114798B3 (de) 2021-07-01
EP4162169A1 (de) 2023-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38859B (zh) 具有旋转轴线的摩擦离合器
US7993206B2 (en) Torque fluctuation absorber
CN109072988B (zh) 具有用于部分增强的力矩流分配装置的离合器
GB2369416A (en) Clutch assembly
US20140094341A1 (en) Hybrid module for a drivetrain of a vehicle
US8302752B2 (en) Multi-plate clutch
CN112585369B (zh) 摩擦离合器
US20210054883A1 (en) Clutch unit with torsional vibration damper as clutch support, and hybrid module comprising clutch unit
CN110891814B (zh) 混动模块
CN111263862B (zh) 用于机动车的多重离合器装置和混合动力模块
CN113614405B (zh) 具有优化的移动摩擦的多片式离合器;混动模块,双离合器装置以及动力总成
US11407300B2 (en) Hybrid module with separating clutch and actuating device
CN113266653A (zh) 用于摩擦配合式和形状配合式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CN112424497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具有旋转轴线的混合动力模块
US10197113B2 (en) Coupling device and drive train having a coupling device
US10006497B2 (en) Rotor-integrated separating clutch with two-stage clutch transmission
CN115398112A (zh) 用于摩擦配合地和形状配合地传递扭矩的摩擦离合器
CN111615596A (zh) 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用以增强弹簧装置的压紧力的板簧的摩擦离合器
CN111630290B (zh) 一种用于机动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摩擦离合器
CN110998116B (zh) 具有板簧的自增强摩擦离合器
CN113939666B (zh) 多盘式离合器盘
CN111623048B (zh) 具有用于将片或离合器盘间隔开的板簧元件的离合器
CN114228464A (zh) 机动车驱动系、尤其混合动力驱动系
CN113412373A (zh) 具有支撑体的紧凑的离合器装置
CN111442037A (zh) 用于电车桥的湿式双离合器以及具有湿式双离合器的电车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