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90603A -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90603A
CN115390603A CN202211073336.1A CN202211073336A CN115390603A CN 115390603 A CN115390603 A CN 115390603A CN 202211073336 A CN202211073336 A CN 202211073336A CN 115390603 A CN115390603 A CN 115390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pipe
water
way valve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7333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强
郭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u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u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u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ushi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7333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90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90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90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7/00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 G05D27/02Simultaneous control of variable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5D1/00 - G05D25/00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首先将加湿罐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泵入至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本发明通过三通阀可以将所需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干气进入加湿罐中的干气加热板换进行加热,形成过热气体,而另一路干气经过散气器的气体一路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两组气体进入至混合器内部进行气体混合,而输送的两路气体二者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随后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由于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中的吉布斯自由能部分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另外,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使用寿命长。
在燃料电池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在相对温度和湿度的气体环境中进行检测,而现有设备中气体大多利用喷头喷出的水雾进行水热交换,引进了燃料电池冷凝水加热技术,让冷凝水通过多孔换热板对气体进行升温,并在气体出口增加了电加热装置再次对气体加热控温,这种燃料电池检测气体的产生方法无法满足燃料电池运行工况需求,而且气温湿度控制精度相对较差,温度调节相对较慢,并且在燃料电池增湿测试的过程中容易含有大量的液态水,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首先将加湿罐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泵入至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
A2:通过加热器和冷却板换调节完成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分水阀分流至流量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内部,随后通过第五输水管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加湿罐的内部,而通过第六输水管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A3:测试所需的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控制输送,并通过三通阀对输送气体进行分流为两路,而在三通阀对气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机构进行运动,从而便可以对经过第一出气空腔和第二出气空腔输送分流的两组气体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在密封机构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调节机构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机构的一端对三通阀的进气空腔进行气体流量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密封机构和调节机构同时进行流量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气体的流量流速;
A4:其中一路气体通过第二输气管输送至加湿罐中的散气器内部,经过散气器的气体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经过加湿罐顶部的分水器和第四输气管输送至混合器的内部,另一路气体通过第三输气管输送至加湿罐中的干气加热板换内部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五输气管输送至混合器的内部进行混合,由第四输气管和第五输气管输送的两组气体经过混合器混合,而两组气体的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A5:经过混合器混合后的气体则通过第六输气管和气体输送管进行气体输送。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质量流量控制器、混合器、水泵,所述加湿罐的内部设置有散气器和干气加热板换,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气管与三通阀固定连通,所述三通阀的两组出气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气管和第三输气管,所述第二输气管的一端与散气器固定连通,所述第三输气管的一端与干气加热板换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所述干气加热板换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第五输气管,所述第五输气管远离干气加热板换的一端与混合器固定连通,所述加湿罐内壁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分水器,所述分水器的顶部通过第四输气管与混合器固定连通,所述混合器的出气端与第六输气管固定连通,所述第六输气管远离混合器的一端与气体输送管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湿罐的底部通过第一输水管与水泵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与加热器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器的出水端通过第三输水管与冷却板换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板换的出水端通过第四输水管固定连通有分水阀,所述分水阀将第四输水管输送的水分流为两路并分别与第五输水管和第六输水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五输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加湿罐的内部,所述加湿罐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所述第六输水管远离分水阀的一端与雾化喷头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五输水管的管径大于第六输水管的管径,所述加湿罐的内部设置有除沫器。
优选的,所述第六输气管的外表面设置有对混合器混合完成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三通阀包括三通阀阀体、密封部和出气部,所述三通阀阀体的顶部密封设置有密封部,所述三通阀阀体的底部密封设置有出气部,所述三通阀阀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输气管固定连通的进气空腔,所述三通阀阀体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输气管固定连通的第一出气空腔,所述进气空腔与第一出气空腔相互连通,所述出气部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空腔相互连通的第二出气空腔,所述出气部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三输气管,所述三通阀阀体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三通阀阀体的内壁由上至下倾斜开设有第三密封边和第一密封边,所述出气部的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密封边,所述密封部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输出端延伸至三通阀阀体的内部,所述三通阀阀体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密封边、第二密封边和第三密封边相对应的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的顶部与驱动机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对进气空腔输送流量进行控制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一端与密封机构的外表面相互铰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箱、伺服电机和螺纹杆,所述减速箱固定安装于密封部的顶部,所述减速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箱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贯穿密封部的顶部并延伸至三通阀阀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中空管,所述第一中空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螺纹杆相啮合的螺纹套筒,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螺纹套筒的内壁相啮合,并延伸至第一中空管的内部,所述第一中空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件。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杆、套筒、密封盘、第一连接轴和第二中空管,所述进气空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两组所述连接杆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中空管,所述第二中空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远离第二中空管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远离第二连接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所述第一连接轴远离密封盘的一端且位于第二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中空管的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中空管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块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远离第二铰接块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块铰接于连接件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三通阀可以将所需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干气进入加湿罐中的干气加热板换进行加热,形成过热气体,而另一路干气经过散气器的气体一路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两组气体进入至混合器内部进行气体混合,而输送的两路气体二者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随后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2、并且设置的加热器和冷却板换可以对加湿罐内部的去离子水进行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而设置的管径较大的第五输水管可以对去离子水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而通过第六输水管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3、而测试所需的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进行控制输送,并通过三通阀对输送气体进行分流为两路,而在三通阀对气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密封机构进行运动,从而便可以对经过第一出气空腔和第二出气空腔输送分流的两组气体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在密封机构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调节机构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机构的一端对三通阀的进气空腔进行气体流量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密封机构和调节机构同时进行流量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气体的流量流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通阀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密封机构正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调节机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加湿罐、2分水器、3散气器、4干气加热板换、5质量流量控制器、6第一输气管、7三通阀、8第二输气管、9第三输气管、10混合器、11第四输气管、12第五输气管、13第六输气管、14气体输送管、15第一输水管、16水泵、17第二输水管、18加热器、19第三输水管、20冷却板换、21第四输水管、22分水阀、23第五输水管、24第六输水管、25雾化喷头、26除沫器、27温度传感器、28湿度传感器、29三通阀阀体、30密封部、31出气部、32驱动机构、33密封机构、34调节机构、35进气空腔、36第一出气空腔、37第二出气空腔、38第一密封边、39第二密封边、40第三密封边、41减速箱、42伺服电机、43螺纹杆、44第一中空管、45螺纹套管、46第一密封件、47连接件、48第二密封件、49第一铰接块、50推杆、51第二铰接块、52连接杆、53套筒、54密封盘、55第一连接轴、56第二连接轴、57第二中空管、58伸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首先将加湿罐1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16泵入至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
A2:通过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调节完成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分水阀22分流至流量第五输水管23和第六输水管24内部,随后通过第五输水管23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加湿罐1的内部,而通过第六输水管24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25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A3:测试所需的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5进行控制输送,并通过三通阀7对输送气体进行分流为两路,而在三通阀7对气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32驱动密封机构33进行运动,从而便可以对经过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输送分流的两组气体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在密封机构33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调节机构34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机构34的一端对三通阀7的进气空腔35进行气体流量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密封机构33和调节机构34同时进行流量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气体的流量流速;
A4:其中一路气体通过第二输气管8输送至加湿罐1中的散气器3内部,经过散气器3的气体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经过加湿罐1顶部的分水器2和第四输气管11输送至混合器10的内部,另一路气体通过第三输气管9输送至加湿罐1中的干气加热板换4内部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五输气管12输送至混合器10的内部进行混合,由第四输气管11和第五输气管12输送的两组气体经过混合器10混合,而两组气体的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A5:经过混合器10混合后的气体则通过第六输气管13和气体输送管14进行气体输送。
请参阅图1,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1、质量流量控制器5、混合器10、水泵16,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设置有散气器3和干气加热板换4,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5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气管6与三通阀7固定连通,所述三通阀7的两组出气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气管8和第三输气管9,所述第二输气管8的一端与散气器3固定连通,所述第三输气管9的一端与干气加热板换4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所述干气加热板换4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第五输气管12,所述第五输气管12远离干气加热板换4的一端与混合器10固定连通,所述加湿罐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分水器2,所述分水器2的顶部通过第四输气管11与混合器10固定连通,所述混合器10的出气端与第六输气管13固定连通,所述第六输气管13远离混合器10的一端与气体输送管14固定连通。
所述加湿罐1的底部通过第一输水管15与水泵16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16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17与加热器18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器18的出水端通过第三输水管19与冷却板换20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板换20的出水端通过第四输水管21固定连通有分水阀22,所述分水阀22将第四输水管21输送的水分流为两路并分别与第五输水管23和第六输水管24固定连通,所述第五输水管23的一端延伸至加湿罐1的内部,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25,所述第六输水管24远离分水阀22的一端与雾化喷头25固定连通,所述第五输水管23的管径大于第六输水管24的管径,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设置有除沫器26,所述第六输气管13的外表面设置有对混合器10混合完成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7和湿度传感器28。
其中,三通阀7的设置可以将所需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干气进入加湿罐1中的干气加热板4换进行加热,形成过热气体,而另一路干气经过散气器3的气体一路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两组气体进入至混合器10内部进行气体混合,而输送的两路气体二者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随后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并且设置的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可以对加湿罐1内部的去离子水进行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而设置的管径较大的第五输水管23可以对去离子水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而通过第六输水管24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25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三通阀7包括三通阀阀体29、密封部30和出气部31,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顶部密封设置有密封部30,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底部密封设置有出气部31,所述三通阀阀体29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输气管6固定连通的进气空腔35,所述三通阀阀体29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输气管8固定连通的第一出气空腔36,所述进气空腔35与第一出气空腔36相互连通,所述出气部3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空腔35相互连通的第二出气空腔37,所述出气部3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三输气管9,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3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32,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壁由上至下倾斜开设有第三密封边40和第一密封边38,所述出气部31的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密封边39,所述密封部30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32,所述驱动机构32输出端延伸至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密封边38、第二密封边39和第三密封边40相对应的密封机构33,所述密封机构33的顶部与驱动机构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空腔35的内部设置有对进气空腔35输送流量进行控制的调节机构34,所述调节机构34的一端与密封机构33的外表面相互铰接,所述驱动机构32包括减速箱41、伺服电机42和螺纹杆43,所述减速箱41固定安装于密封部30的顶部,所述减速箱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2,所述伺服电机42的输出端与减速箱4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3,所述螺纹杆43的底部贯穿密封部30的顶部并延伸至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所述密封机构33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中空管44,所述第一中空管4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螺纹杆43相啮合的螺纹套筒45,所述螺纹杆43的外表面与螺纹套筒45的内壁相啮合,并延伸至第一中空管44的内部,所述第一中空管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件46,所述第一密封件46的底部通过连接件47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件48。
其中,在需要对三通阀7内部流量进行调节的时候,首先启动伺服电机42进行转动,伺服电机42的转动可以通过减速箱41带动螺纹杆43进行转动,随后便可以驱动第一中空管44和螺纹套筒45沿着密封部30的内部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螺纹套筒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两组第一密封件46和第二密封件48进行移动,而当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件46的边缘处与第三密封边40相接触的时候可以使第二密封边48与第一密封边38相接触,从而便可以使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堵塞,随后第二密封件48下降的时候可以使第二密封边48与第一密封边38和第一密封件46和第二密封件48之间形成缝隙,从而可以对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的出气流量进行控制。
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调节机构34包括连接杆52、套筒53、密封盘54、第一连接轴55和第二中空管57,所述进气空腔35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2,两组所述连接杆5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53,所述套筒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中空管57,所述第二中空管5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56,所述第二连接轴56远离第二中空管5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5,所述第一连接轴55远离第二连接轴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54,所述第一连接轴55远离密封盘54的一端且位于第二连接轴5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8,所述弹簧58远离第一连接轴5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中空管57的端面,所述第二中空管57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块51铰接有推杆50,所述推杆50远离第二铰接块5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块49铰接于连接件47的一侧。
其中,当连接件47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一铰接块49驱动推杆50逐渐呈现水平状态,随后推杆50便可以推动第二中空管57沿着套筒53的内部进行移动,随后便可以使密封盘54和第一连接轴55向倾斜设置的进气空腔35内部进行移动,随后当需要利用密封机构33对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进行流量变化的时候可以首先利用密封盘54对进气空腔35进行密封阻塞,从而可以精准控制进气一端的空气进气量。
使用时,首先,三通阀7的设置可以将所需气体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干气进入加湿罐1中的干气加热板4换进行加热,形成过热气体,而另一路干气经过散气器3的气体一路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两组气体进入至混合器10内部进行气体混合,而输送的两路气体二者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随后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并且设置的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可以对加湿罐1内部的去离子水进行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而设置的管径较大的第五输水管23可以对去离子水的温度进行快速调节,而通过第六输水管24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25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在需要对三通阀7内部流量进行调节的时候,首先启动伺服电机42进行转动,伺服电机42的转动可以通过减速箱41带动螺纹杆43进行转动,随后便可以驱动第一中空管44和螺纹套筒45沿着密封部30的内部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而在螺纹套筒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两组第一密封件46和第二密封件48进行移动,而当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件46的边缘处与第三密封边40相接触的时候可以使第二密封边48与第一密封边38相接触,从而便可以使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堵塞,随后第二密封件48下降的时候可以使第二密封边48与第一密封边38和第一密封件46和第二密封件48之间形成缝隙,从而可以对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的出气流量进行控制,当连接件47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一铰接块49驱动推杆50逐渐呈现水平状态,随后推杆50便可以推动第二中空管57沿着套筒53的内部进行移动,随后便可以使密封盘54和第一连接轴55向倾斜设置的进气空腔35内部进行移动,随后当需要利用密封机构33对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进行流量变化的时候可以首先利用密封盘54对进气空腔35进行密封阻塞,从而可以精准控制进气一端的空气进气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首先将加湿罐(1)内部存储的去离子水经过水泵(16)泵入至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的内部,随后根据所需气体的露点温度以及相对湿度推算相应的去离子水水温,然后通过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的联合调节并稳定水温;
A2:通过加热器(18)和冷却板换(20)调节完成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分水阀(22)分流至流量第五输水管(23)和第六输水管(24)内部,随后通过第五输水管(23)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加湿罐(1)的内部,而通过第六输水管(24)分流的去离子水输送至雾化喷头(25)的内部形成微小液滴,并经过高温气化对气体进行增湿;
A3:测试所需的气体流量由质量流量控制器(5)进行控制输送,并通过三通阀(7)对输送气体进行分流为两路,而在三通阀(7)对气体进行输送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机构(32)驱动密封机构(33)进行运动,从而便可以对经过第一出气空腔(36)和第二出气空腔(37)输送分流的两组气体进行流量控制,并且在密封机构(33)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可以驱动调节机构(34)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这样的移动方式可以通过调节机构(34)的一端对三通阀(7)的进气空腔(35)进行气体流量控制,这样的设置可以利用密封机构(33)和调节机构(34)同时进行流量控制,从而可以精确控制气体的流量流速;
A4:其中一路气体通过第二输气管(8)输送至加湿罐(1)中的散气器(3)内部,经过散气器(3)的气体经过鼓泡、除沫、雾化、加湿和去液,成为饱和增湿气体,随后经过加湿罐(1)顶部的分水器(2)和第四输气管(11)输送至混合器(10)的内部,另一路气体通过第三输气管(9)输送至加湿罐(1)中的干气加热板换(4)内部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五输气管(12)输送至混合器(10)的内部进行混合,由第四输气管(11)和第五输气管(12)输送的两组气体经过混合器(10)混合,而两组气体的流量比例可根据测试所需气体的相对湿度推算而得,快速分流二路流量,干湿气混合可快速调节气体所需相对湿度和温度;
A5:经过混合器(10)混合后的气体则通过第六输气管(13)和气体输送管(14)进行气体输送。
2.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加湿罐(1)、质量流量控制器(5)、混合器(10)、水泵(16),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设置有散气器(3)和干气加热板换(4),所述质量流量控制器(5)的一端通过第一输气管(6)与三通阀(7)固定连通,所述三通阀(7)的两组出气端分别固定连通有第二输气管(8)和第三输气管(9),所述第二输气管(8)的一端与散气器(3)固定连通,所述第三输气管(9)的一端与干气加热板换(4)的进气端固定连通,所述干气加热板换(4)的出气端固定连通有第五输气管(12),所述第五输气管(12)远离干气加热板换(4)的一端与混合器(10)固定连通,所述加湿罐(1)内壁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分水器(2),所述分水器(2)的顶部通过第四输气管(11)与混合器(10)固定连通,所述混合器(10)的出气端与第六输气管(13)固定连通,所述第六输气管(13)远离混合器(10)的一端与气体输送管(14)固定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罐(1)的底部通过第一输水管(15)与水泵(16)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水泵(16)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17)与加热器(18)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器(18)的出水端通过第三输水管(19)与冷却板换(20)的进水端固定连通,所述冷却板换(20)的出水端通过第四输水管(21)固定连通有分水阀(22),所述分水阀(22)将第四输水管(21)输送的水分流为两路并分别与第五输水管(23)和第六输水管(24)固定连通,所述第五输水管(23)的一端延伸至加湿罐(1)的内部,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雾化喷头(25),所述第六输水管(24)远离分水阀(22)的一端与雾化喷头(25)固定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输水管(23)的管径大于第六输水管(24)的管径,所述加湿罐(1)的内部设置有除沫器(2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输气管(13)的外表面设置有对混合器(10)混合完成后的气体进行温度和湿度检测的温度传感器(27)和湿度传感器(2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阀(7)包括三通阀阀体(29)、密封部(30)和出气部(31),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顶部密封设置有密封部(30),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底部密封设置有出气部(31),所述三通阀阀体(29)内部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输气管(6)固定连通的进气空腔(35),所述三通阀阀体(29)内部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二输气管(8)固定连通的第一出气空腔(36),所述进气空腔(35)与第一出气空腔(36)相互连通,所述出气部(31)的内部设置有与进气空腔(35)相互连通的第二出气空腔(37),所述出气部(3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第三输气管(9),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密封部(3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32),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壁由上至下倾斜开设有第三密封边(40)和第一密封边(38),所述出气部(31)的顶部设置有倾斜设置的第二密封边(39),所述密封部(30)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机构(32),所述驱动机构(32)输出端延伸至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所述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密封边(38)、第二密封边(39)和第三密封边(40)相对应的密封机构(33),所述密封机构(33)的顶部与驱动机构(3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气空腔(35)的内部设置有对进气空腔(35)输送流量进行控制的调节机构(34),所述调节机构(34)的一端与密封机构(33)的外表面相互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2)包括减速箱(41)、伺服电机(42)和螺纹杆(43),所述减速箱(41)固定安装于密封部(30)的顶部,所述减速箱(4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42),所述伺服电机(42)的输出端与减速箱(41)固定连接,所述减速箱(4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3),所述螺纹杆(43)的底部贯穿密封部(30)的顶部并延伸至三通阀阀体(29)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33)包括内部中空的第一中空管(44),所述第一中空管(4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螺纹杆(43)相啮合的螺纹套筒(45),所述螺纹杆(43)的外表面与螺纹套筒(45)的内壁相啮合,并延伸至第一中空管(44)的内部,所述第一中空管(4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件(46),所述第一密封件(46)的底部通过连接件(47)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件(4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4)包括连接杆(52)、套筒(53)、密封盘(54)、第一连接轴(55)和第二中空管(57),所述进气空腔(35)内壁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2),两组所述连接杆(52)的相对侧固定连接有内部中空的套筒(53),所述套筒(5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中空管(57),所述第二中空管(5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轴(56),所述第二连接轴(56)远离第二中空管(57)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轴(55),所述第一连接轴(55)远离第二连接轴(5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盘(54),所述第一连接轴(55)远离密封盘(54)的一端且位于第二连接轴(5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8),所述弹簧(58)远离第一连接轴(55)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中空管(57)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空管(57)的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块(51)铰接有推杆(50),所述推杆(50)远离第二铰接块(51)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块(49)铰接于连接件(47)的一侧。
CN202211073336.1A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ending CN115390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3336.1A CN11539060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73336.1A CN11539060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90603A true CN115390603A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2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73336.1A Pending CN115390603A (zh) 2022-09-02 2022-09-02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9060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180A (zh) * 2016-10-14 2017-01-25 上海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调节燃料电池测试台气体温湿度的系统
CN209357839U (zh) * 2019-02-27 2019-09-06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电堆废热辅助增湿的鼓泡式增湿器及燃料电池电堆系统
CN110571458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加湿系统
CN111640968A (zh) * 2020-06-19 2020-09-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鼓泡喷雾组合加湿器及其用于的燃料电池加湿系统
CN112234230A (zh) * 2020-07-20 2021-01-15 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气体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310441A (zh) * 2020-10-23 2021-0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反应气体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4188574A (zh) * 2021-07-26 2022-03-15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湿度和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4447363A (zh) * 2022-01-12 2022-05-06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用气体加湿温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54180A (zh) * 2016-10-14 2017-01-25 上海新源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调节燃料电池测试台气体温湿度的系统
CN209357839U (zh) * 2019-02-27 2019-09-06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燃料电池电堆废热辅助增湿的鼓泡式增湿器及燃料电池电堆系统
CN110571458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加湿系统
WO2021022661A1 (zh) * 2019-08-02 2021-02-11 武汉中极氢能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加湿系统
CN111640968A (zh) * 2020-06-19 2020-09-08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鼓泡喷雾组合加湿器及其用于的燃料电池加湿系统
CN112234230A (zh) * 2020-07-20 2021-01-15 武汉长海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气体温湿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310441A (zh) * 2020-10-23 2021-02-0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燃料电池反应气体的温湿度控制系统
CN114188574A (zh) * 2021-07-26 2022-03-15 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燃料电池的气体湿度和温度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4447363A (zh) * 2022-01-12 2022-05-06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用气体加湿温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3358B (zh) 油烟发生装置
CN111912251A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系统
CN204865513U (zh)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脱硫脱硝设备
CN115390603A (zh) 一种加湿系统温湿度自动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206897161U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及一种高效脱硫塔系统
CN100589269C (zh) 燃料电池增湿装置
CN101345318A (zh) 燃料电池增湿系统
CN202032599U (zh) 喷雾蒸发式冷却器
CN108426463B (zh) 一种水电混合的冷凝式智能控制冷却塔
CN218188915U (zh) 超稳态半干法脱硫塔
CN103469160A (zh) 远红外线能量发热管专用生产设备
CN207404877U (zh) 一种废水浓缩装置
CN213273010U (zh) 一种防止干烧警报的加湿器
CN104138711B (zh) 一种陶瓷窑炉烟气半干法—干法除氟工艺方法
CN210956857U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加湿加温装置
CN218783063U (zh) 一种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供气增湿装置
CN204933690U (zh) 双重烟气调质系统
CN211435119U (zh) 一种小分子雾化干燥结晶设备
CN209254433U (zh) 盐酸加工过程中的吸收塔结构
CN113289165A (zh) 一种智能监测纳米水雾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3289162A (zh) 一种测试启动的纳米水雾制造装置及方法
CN216062691U (zh) 一种干熄焦环境除尘烟气高效脱硫系统
CN110957511A (zh) 一种集成式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加湿加温装置
CN113224352B (zh) 一种车载氢燃料电池用加湿器
CN104944382A (zh) 一种二氧化硫制亚硫酸闭路多级吸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