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8830B -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8830B
CN115378830B CN202210998778.0A CN202210998778A CN115378830B CN 115378830 B CN115378830 B CN 115378830B CN 202210998778 A CN202210998778 A CN 202210998778A CN 115378830 B CN115378830 B CN 1153788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ub
analysis
link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987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78830A (zh
Inventor
高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beiyun Zheji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beiyun Zheji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beiyun Zheji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beiyun Zhejiang I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987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88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8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8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78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88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Algebra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分析模式;S2、通信分析模式下,计算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进入步骤S4;S3、采集分析模式下,根据分析算法模板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确定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S4、计算所有子通信时段的实际耗时T12并将实际耗时T12与理论耗时T11对比;S5、计算子通信时段的各个子环节耗时,再将子环节耗时与子环节理论耗时比对,确定问题环节。这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通过对关键时间的计算对通信过程进行层层剖解,能够快速精确的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极大得提高了问题的定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集通信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通信是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监测系统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采集时延、数据丢包和设备离线等导致数据异常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发生后,用户往往无法精准的定位问题所在阶段,进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效的解决发生的问题,影响监测系统的整体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监测系统数据异常情况下,用户经常出现问题定位不清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分析模式,若分析模式为通信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1内的若干通信数据,进入步骤S2;若分析模式为采集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2内的若干采集数据,进入步骤S3;
S2、所述通信数据包括子通信时段的理论耗时T11、一次采集成功次数M1、多次采集成功次数M2和采集离线次数M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
M0=M1+M2+M3
对比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若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相同则分析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4;
S3、根据所述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具体包括步骤:
S301、获取若干个连续的所述采集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所述算法分析模板包括毛刺分析模板、骤增分析模板和环比分析模板;
所述毛刺分析模板通过增长率Smc进行数据分析,所述增长率Smc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Pi为第i个采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Smc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增长率Smc,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所述骤增分析模板通过波动率Qzz进行数据分析,所述波动率Qzz通过一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qi为第i个采集数据,Qzz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波动率;
所述环比分析模板通过偏差值D进行数据分析,所述偏差值D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Di=|Ci-N|(1≤i≤n;i∈Z);
式中,C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D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对应的偏差值,N为基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S302、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
在毛刺分析模板下,若Smc_i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Smc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式中,α为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的端点值的绝对值;
在骤增分析模板下,若波动率Qzz_i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波动率Qzz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式中,β为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的端点值的绝对值;
在环比分析模板下,若Di不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Di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
S303、若在毛刺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增长率Smc_i对应的采集数据P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若在骤增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波动率Qzz_i对应的采集数据q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若在环比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偏差值Di对应的时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S4、获取所述历史时长T1内所有子通信时段的首尾时间节点时刻,所述首尾时间节点时刻包括开始时刻t0和结束时刻t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有子通信时段的实际耗时T12
T12=t1-t0
将实际耗时T12与理论耗时T11对比,若实际耗时T12大于理论耗时T11则进入步骤S5;
S5、获取此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根据所述环节节点时刻计算子通信时段的各个子环节耗时,再将子环节耗时与子环节理论耗时比对,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作为优选,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判断通信模式,若通信模式为轮询模式则进入步骤S502,若通信模式为主动上报模式则进入步骤S503;
S502、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轮询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轮询请求时刻t31、轮询请求接收时刻t32、数据发送时刻t33、数据接收时刻t34和入库完成时刻t35,轮询模式下的所述子环节耗时包括下行时长V1、请求处理时长V2、上行时长V3和入库时长V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1=t32-t31
V2=t33-t32
V3=t34-t33
V4=t35-t34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S503、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主动上报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数据发送时刻t41、数据接收时刻t42、回应包接收时刻t43和入库完成时刻t44,主动上报模式下的所述子环节耗时包括上行时长V5、下行时长V6和入库时长V7,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5=t42-t41
V6=t43-t42
V7=t44-t43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作为优选,步骤S303后还包括步骤S304、生成并派发检修日志,所述检修日志包括问题设备和问题时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通过对关键时间的计算对通信过程进行层层剖解,能够快速精确的确定问题发生的环节,极大得提高了问题的定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的最优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这种云服务器的实体结构,包括CPU、ROM、RAM、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和USB接口,CPU电连接ROM、RAM、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接口和USB接口,ROM存储云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内容备选库中的各种数据、用于控制云服务器的计算机程序、各种设置、初始值等,RAM被用作加载各种计算机程序的工作区域或暂时存储标识号的存储区域。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分析模式,若分析模式为通信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1内的若干通信数据,进入步骤S2;若分析模式为采集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2内的若干采集数据,进入步骤S3;
S2、通信数据包括子通信时段的理论耗时T11、一次采集成功次数M1、多次采集成功次数M2和采集离线次数M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
M0=M1+M2+M3
对比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若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相同则分析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4;
S3、根据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301、获取若干个连续的采集数据,并根据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本实施例中,算法分析模板包括毛刺分析模板、骤增分析模板和环比分析模板;
毛刺分析模板通过增长率Smc进行数据分析,增长率Smc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P为采集数据,Pi为第i个采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Smc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增长率Smc,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骤增分析模板通过波动率Qzz进行数据分析,波动率Qzz通过一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qi为第i个采集数据,qi-1为第i-1个采集数据,Qzz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波动率;
环比分析模板通过偏差值D进行数据分析,偏差值D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Di=|Ci-N|(1≤i≤n;i∈Z);
式中:
C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D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对应的偏差值,N为基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S302、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在毛刺分析模板中,若Smc_i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Smc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
在骤增分析模板中,若波动率Qzz_i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波动率Qzz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
在本实施例中,骤增分析用于容易突然增加并在增加后稳定不变的类型的数据;假设之前的若干采集数据均稳定在采集数据qi-1附近,若波动率Qzz_i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表示采集数据qi一直稳定在采集数据qi-1附近,此时可以直接将对应的采集数据qi作为实时数据展示;若波动率Qzz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表示采集数据qi不再稳定在采集数据qi-1附近,出现了骤变,此时以上一次的被稳定值qi-n作为实时数据展示;
当采集数据qi未稳定在采集数据qi-1附近时,若下一个采集数据qi+1的波动率Qzz_i+1满足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将采集数据qi+1作为实时数据显示;若下一个采集数据qi+1的波动率Qzz_i+1仍然不满足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仍然将采集数据qi-1作为实时数据展示;
在环比分析模板中,若Di不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Di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
S303、若分析结果正常则结束此次跟踪,若分析结果不正常则等待接收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在毛刺分析模板中,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增长率Smc_i对应的采集数据P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在环比分析模板中,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偏差值Di对应的时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在骤增分析模板中,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波动率Qzz_i对应的采集数据q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S304、生成并派发检修日志,检修日志包括问题设备和问题时段;
S4、获取历史时长T1内所有子通信时段的首尾时间节点时刻,首尾时间节点时刻包括开始时刻t0和结束时刻t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有子通信时段的实际耗时T12
T12=t1-t0
将实际耗时T12与理论耗时T11对比,若实际耗时T12大于理论耗时T11则进入步骤S5;
S5、获取此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根据环节节点时刻计算子通信时段的各个子环节耗时,再将子环节耗时与子环节理论耗时比对,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判断通信模式,若通信模式为轮询模式则进入步骤S502,若通信模式为主动上报模式则进入步骤S503;
S502、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轮询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轮询请求时刻t31、轮询请求接收时刻t32、数据发送时刻t33、数据接收时刻t34和入库完成时刻t35,轮询模式下的子环节耗时包括下行时长V1、请求处理时长V2、上行时长V3和入库时长V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1=t32-t31
V2=t33-t32
V3=t34-t33
V4=t35-t34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S503、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主动上报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数据发送时刻t41、数据接收时刻t42、回应包接收时刻t43和入库完成时刻t44,主动上报模式下的子环节耗时包括上行时长V5、下行时长V6和入库时长V7,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5=t42-t41
V6=t43-t42
V7=t44-t43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3)

1.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分析模式,若分析模式为通信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1内的若干通信数据,进入步骤S2;若分析模式为采集分析则获取一历史时长T2内的若干采集数据,进入步骤S3;
S2、所述通信数据包括子通信时段的理论耗时T11、一次采集成功次数M1、多次采集成功次数M2和采集离线次数M3,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
M0=M1+M2+M3
对比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若理论通信次数Ms和实际采集次数M0相同则分析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4;
S3、根据所述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确定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具体包括步骤:
S301、获取若干个连续的所述采集数据,并根据所述采集数据的性质确定对应的算法分析模板,所述算法分析模板包括毛刺分析模板、骤增分析模板和环比分析模板;
所述毛刺分析模板通过增长率Smc进行数据分析,所述增长率Smc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Pi为第i个采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Smc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增长率Smc,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所述骤增分析模板通过波动率Qzz进行数据分析,所述波动率Qzz通过一下公式来确定:
式中,qi为第i个采集数据,Qzz_i为第i个采集数据的波动率;
所述环比分析模板通过偏差值D进行数据分析,所述偏差值D通过以下公式来确定:
Di=|Ci-N|(1≤i≤n;i∈Z);
式中,C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Di为第i个时段的采集数据对应的偏差值,N为基准数据,n为采集数据的个数,Z为数学公式中整数集的表示符号;
S302、基于算法分析模板对所述采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生成分析结果;
在毛刺分析模板下,若Smc_i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Smc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α,+α)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式中,α为预设的合理增长率范围的端点值的绝对值;
在骤增分析模板下,若波动率Qzz_i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波动率Qzz_i不满足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β,+β)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式中,β为预设的合理波动率范围的端点值的绝对值;
在环比分析模板下,若Di不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正常,若Di大于预设的最大偏差值Dmax则分析结果为不正常;
S303、若在毛刺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增长率Smc_i对应的采集数据P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若在骤增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波动率Qzz_i对应的采集数据qi所处的时间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若在环比分析模板下,将所有分析结果不正常的偏差值Di对应的时段记为问题时段并将获取所述采集数据的设备即为问题设备,反馈所述问题时段和问题设备;
S4、获取所述历史时长T1内所有子通信时段的首尾时间节点时刻,所述首尾时间节点时刻包括开始时刻t0和结束时刻t1,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有子通信时段的实际耗时T12
T12=t1-t0
将实际耗时T12与理论耗时T11对比,若实际耗时T12大于理论耗时T11则进入步骤S5;
S5、获取此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根据所述环节节点时刻计算子通信时段的各个子环节耗时,再将子环节耗时与子环节理论耗时比对,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01、判断通信模式,若通信模式为轮询模式则进入步骤S502,若通信模式为主动上报模式则进入步骤S503;
S502、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轮询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轮询请求时刻t31、轮询请求接收时刻t32、数据发送时刻t33、数据接收时刻t34和入库完成时刻t35,轮询模式下的所述子环节耗时包括下行时长V1、请求处理时长V2、上行时长V3和入库时长V4,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1=t32-t31
V2=t33-t32
V3=t34-t33
V4=t35-t34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S503、获取实际耗时T12对应子通信时段的环节节点时刻,主动上报模式下的环节节点时刻包括数据发送时刻t41、数据接收时刻t42、回应包接收时刻t43和入库完成时刻t44,主动上报模式下的所述子环节耗时包括上行时长V5、下行时长V6和入库时长V7,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子环节耗时:
V5=t42-t41
V6=t43-t42
V7=t44-t43
将各个子环节耗时与对应的子环节理论耗时对比,将子环节耗时大于子环节理论耗时的子环节记为问题环节并记录反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03后还包括步骤S304、生成并派发检修日志,所述检修日志包括问题设备和问题时段。
CN202210998778.0A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Active CN1153788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778.0A CN115378830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98778.0A CN115378830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8830A CN115378830A (zh) 2022-11-22
CN115378830B true CN115378830B (zh) 2024-03-26

Family

ID=84066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98778.0A Active CN115378830B (zh) 2022-08-19 2022-08-19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883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47165A (ko) * 2013-06-17 2014-12-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무선통신 평가시스템 및 평가방법
CN104270268A (zh) * 2014-09-28 2015-01-0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网络性能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
CN110958158A (zh) * 2019-11-22 2020-04-03 江苏百倍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平台通信测评方法
CN111327493A (zh) * 2020-01-23 2020-06-23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13765730A (zh) * 2020-06-05 2021-1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链路网络的监测方法、装置
CN114584593A (zh) * 2022-03-28 2022-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集群状态感知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4629811A (zh) * 2022-05-16 2022-06-14 上海泛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以太网通讯系统的运行监测方法
CN114745400A (zh) * 2022-03-11 2022-07-12 百倍云(无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关多通道的物联网通信方法
CN114826767A (zh) * 2022-05-18 2022-07-29 上海德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连接的云平台防火墙防护管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47165A (ko) * 2013-06-17 2014-12-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무선통신 평가시스템 및 평가방법
CN104270268A (zh) * 2014-09-28 2015-01-0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系统网络性能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
CN110958158A (zh) * 2019-11-22 2020-04-03 江苏百倍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平台通信测评方法
CN111327493A (zh) * 2020-01-23 2020-06-23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13765730A (zh) * 2020-06-05 2021-12-0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链路网络的监测方法、装置
CN114745400A (zh) * 2022-03-11 2022-07-12 百倍云(无锡)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双网关多通道的物联网通信方法
CN114584593A (zh) * 2022-03-28 2022-06-0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集群状态感知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4629811A (zh) * 2022-05-16 2022-06-14 上海泛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业以太网通讯系统的运行监测方法
CN114826767A (zh) * 2022-05-18 2022-07-29 上海德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连接的云平台防火墙防护管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8830A (zh) 202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633816A (zh) 一种基于企业数字化的传媒展示终端安全监管预警系统
CN116799927B (zh) 一种储能系统的管理方法及储能系统
CN115378830B (zh) 一种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稳定性监控方法
US20180115465A1 (en) Inferring a network topology
CN116342073A (zh) 一种书刊印刷数字信息管理系统及其方法
CN107608870A (zh) 一种系统资源使用率的统计方法和系统
CN112732815A (zh) 一种外部数据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522227A (zh) 电解槽工作状态监测方法、系统、控制器及介质
CN108073464A (zh) 一种基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时序数据异常点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497716B (zh) 相似故障推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553808A (zh) 风电场的指标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33922B (zh) 运维支撑网告警数据挖掘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965269A (zh) 基于uetp的用户体验监测方法及装置
JP5257160B2 (ja) Spcによる品質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4969169A (zh) 签收数据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679155B2 (en) Dispa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levels of steady state production rate in working benches
CN112104503B (zh) 一种基于流转模型的数据异常流转的监测分析系统及方法
CN110097247A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造价数据收集系统
CN115809031B (zh) 一种打印机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113556170B (zh) 一种基于均值标准差的有线电视网络运维方法和系统
CN116993329B (zh)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通讯设备运行维修决策管理系统
CN117291555B (zh) 一种机械配件制造协同控制系统
TW201843626A (zh) 生產效率監控系統
WO2024066292A1 (zh) 设备群障识别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02158A (zh) 基于python技术的生产数据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