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715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7154A
CN115377154A CN202210923720.XA CN202210923720A CN115377154A CN 115377154 A CN115377154 A CN 115377154A CN 202210923720 A CN202210923720 A CN 202210923720A CN 115377154 A CN115377154 A CN 1153771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driving circuit
display panel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237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戴超
顾宇
赵媛媛
李文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237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71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71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71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多个第一发光单元、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以及遮光挡墙,在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发光单元之间,遮光挡墙和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且和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遮光挡墙和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且和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以使当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遮光挡墙能够阻挡第二发光单元沿垂直于衬底方向发射的光线,进而使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剩余光线与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显示面板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有机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其具有易形成柔性结构、视角宽等优点;因此,利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技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显示技术。
然而,由于OLED显示屏幕可视角度较大,人们在通过屏幕浏览资料时很容易被他人窥探,使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技术资料面临泄露的风险。因此在某些公共场合,需要OLED显示屏具有防窥的效果。目前,诸如应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显示技术的显示屏幕,通常通过主动驱动液晶的方式,以调节显示屏幕的可视视角,这势必导致显示屏幕的显示控制过程较为复杂,并且对于应用OLED显示技术的显示屏幕而言并不适用。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改善现有的显示面板难以实现防窥功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遮光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上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
第一金属层,包括图案化的多个驱动电极;以及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包括图案化的多个接收电极;
其中,所述遮光挡墙包括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或/和多个所述接收电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与所述触控层之间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上的有机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封装层上的第二无机封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上的第三无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同层设置;
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和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凹槽,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第一阳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二阳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二阳极层包括第二平坦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部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平坦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平坦部的厚度相等,所述凸起部的凸起方向为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为主动矩阵式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为被动矩阵式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光功能组,每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以及,发光颜色相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材料层、绿色发光材料层以及蓝色发光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第二子驱动电路以及第三子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红色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绿色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蓝色发光材料层;
其中,当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启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均发光;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关闭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发光,且使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不发光。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所述遮光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以使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遮光挡墙能够阻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沿垂直于衬底方向发射的光线,进而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射的未被所述遮光挡墙遮挡的部分光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视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图;
图2为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第二发光单元的像素驱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160,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1,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2,所述遮光挡墙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110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之间,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
本申请通过将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以使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光时,所述遮光挡墙160能够阻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沿垂直于衬底110方向发射的光线,进而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未被所述遮光挡墙160遮挡的部分光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00的防窥视功能。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160,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1,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2,所述遮光挡墙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110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之间,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背板220以及缓冲组件230,所述背板22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远离所述遮光挡墙160的一侧,所述缓冲组件230设置于所述背板220远离所述衬底110的一侧;所述背板220起到支撑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作用,所述缓冲组件230起到缓冲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作用。
具体地,所述缓冲组件230可包括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背板220背离所述遮光挡墙160一侧的粘结层、泡棉层、聚酰亚胺层以及金属层;
其中,所述粘结层与所述背板220粘合,所述粘结层可为网格胶,所述网格胶具有贴合排气的作用,且具有柔性,不会影响所述显示模组的柔性设计。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可为其他胶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泡棉层可为泡棉,所述泡棉既能起到缓冲作用,也能起到遮光作用;所述聚酰亚胺层能够起到补强作用,增加所述缓冲组件230的可靠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230也可不包括所述聚酰亚胺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聚酰亚胺层还可用石墨层来替代,所述石墨层的外表面还可用聚酰亚胺包覆;所述金属层的材料可为铜、铝中的一种金属或其合金结构,所述金属层可起到散热作用,具体地,所述金属层可为铜箔或铝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衬底110可以包括玻璃等具有刚性的特性而不会被弯曲的物质或者如塑料或聚酰亚胺这样可以被弯曲的柔性的物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远离所述背板220一侧的阵列结构层120,其中,所述阵列结构层120包括阻挡层、缓冲层、具有半导体、栅电极、源电极以及漏电极的晶体管、栅极绝缘层、层间绝缘层以及第一平坦化层。
具体地,所述阻挡层可以包括无机物质,作为一例,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物质。所述阻挡层可以是所述物质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所述缓冲层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物质,所述缓冲层可以是所述物质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可以包括非晶硅、多晶硅和氧化物半导体中的任一种。作为一例,所述半导体可以包括低温多晶硅,或者可以包括含有锌、铟、镓、锡以及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半导体物质。作为一例,所述半导体可以包括铟镓锌氧化物。所述半导体还可以包括根据是否掺杂有杂质而划分的沟道区域、源极区域以及漏极区域。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可以具有与导电体相应的导电特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栅极绝缘膜可以覆盖所述半导体和所述衬底110。所述栅极绝缘膜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物质。栅极绝缘膜可以是所述物质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栅电极可以位于所述栅极绝缘膜上。所述栅电极可以包括铜、钼、铝、银、铬、钽、钛等金属或金属合金。所述栅电极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所述半导体中,在平面上与所述栅电极重叠的区域是沟道区域。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层间绝缘膜可以覆盖所述栅电极和所述栅极绝缘膜。所述层间绝缘膜可以包括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无机绝缘物质;所述层间绝缘膜可以是所述物质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可以位于所述层间绝缘膜上。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层间绝缘膜和所述栅极绝缘膜的过孔而分别与半导体的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连接。由此,前述的所述半导体、所述栅电极、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构成一个晶体管。根据上述实施例,晶体管可以代替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而仅包括所述半导体的源极区域和漏极区域。
具体地,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可以包括铝(Al)、铜(Cu)、银(Ag)、金(Au)、铂(Pt)、钯(Pd)、镍(Ni)、钼(Mo)、钨(W)、钛(Ti)、铬(Cr)、钽(Ta)等金属或金属合金。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可以由单层或多层构成。一实施例涉及的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可以由包括上部层、中间层以及下部层的三层构成,上部层和下部层可以包括钛(Ti),并且中间层可以包括铝(Al)。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可以位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上。所述第一平坦化层覆盖所述源电极、所述漏电极和所述层间绝缘膜。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用于使晶体管所具备的所述衬底110的表面变得平坦化,可以是有机绝缘膜,可以包括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和酚醛树脂形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上远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130;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包括多个开口131和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131之间的凹槽132,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设置于所述开口131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设置于所述凹槽132内。
具体地,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可以是包括选自由聚酰亚胺、聚酰胺、丙烯酸树脂、苯并环丁烯和酚醛树脂形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的有机绝缘膜。根据实施例,所述像素定义层130可以由包括黑色颜料的黑色像素定义层130形成。
如图2所示,为图1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包括位于所述开口131内的第一阳极层141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包括位于所述凹槽132内的第二阳极层1421;
具体地,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包括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包括第二平坦部1421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部14211上的凸起部14212,所述第二平坦部14211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平坦部的厚度相等,所述凸起部14212的凸起方向为所述像素定义层130远离所述衬底110的方向。
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采用圆弧凸起设计,这样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光线经过上方的所述遮光挡墙160的反射后,照射至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的所述凸起部14212,由于所述凸起部14212的圆弧设计,所述凸起部14212增大了反射光线的反射角,进而使得反射光线向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面发射,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反射视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可以由包括透明传导性氧化膜和金属物质的单层或包括它们的多层构成。透明传导性氧化膜可以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和铟锡锌氧化物等。金属物质可以包括银(Ag)、钼(Mo)、铜(Cu)、金(Au)和铝(Al)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坦化层可以包括使所述漏电极露出的过孔。通过所述第一平坦化层的过孔,所述漏电极和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可以以物理方式以及电方式被连接。由此,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可以被施加将会从所述漏电极传递至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的输出电流。同时,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不与所述漏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31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上远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第一发光层,所述凹槽132内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上远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第二发光层;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层包括红色发光材料层、绿色发光材料层以及蓝色发光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二发光层包括白色发光材料层。
具体地,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上下还可以包括如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这样的辅助层,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下部可以设有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并在在所述第一发光层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层的上部可以设有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30、所述第一发光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层上的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覆盖所述开口131以及所述凹槽132;其中,所述阴极层可以由包括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铟镓锌氧化物和铟锡锌氧化物等的透明导电层形成。
此外,所述阴极层可以具有半透明特性,且此时可以与所述第一阳极层1411或者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一起构成微腔。根据微腔结构,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隔及特性,可以使特定波长的光射出到上部,其结果可以显示红色、绿色或蓝色。
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0上的封装层150,所述封装层150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其中,所述封装层150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151、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51上的有机封装层152、设置于所述有机封装层152上的第二无机封装层15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上的第三无机封装层154;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51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有机封装层152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封装层152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有机封装层152的折射率。
具体地,由于所述封装层150内的各个膜层的折射率沿所述衬底110至所述像素定义层130的方向依次减小,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光线经过上方的所述遮光挡墙160的反射至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后,所述第二阳极层1421将上述光线经过所述封装层150内的各个膜层反射大角度偏移至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面,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反射视角,进一步实现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大角度防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51、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以及所述第三无机封装层154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的气相沉积法、原子层沉积技术、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以及溅镀技术等工艺制备。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51、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以及所述第三无机封装层154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151、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153以及所述第三无机封装层154的材料均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硅、碳氮化硅、氧化锌以及氧化铝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封装层152的材料为聚酰亚胺或者环氧树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封装层150上远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触控层170,所述触控层170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平坦化层以及第二金属层;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封装层150之上,包括图案化的多个驱动电极;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包括图案化的多个接收电极,所述接收电极用于接收所述驱动电极发出的触控感应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电极用于发出触控感应信号(低电压高频信号)投射至所述接收电极,从而形成稳定的电流。当人体接触到所述显示面板100时,由于人体接地,手指与所述显示面板100之间形成一个等效电容,而高频信号可以通过所述等效电容流入地线,如此,所述接收电极所接收的电荷量就减小了(减小的部分通过人体流入地线了),最后根据所述接收电极所接收的电流强度来确定所触碰的点(触控点位)。
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设有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封装层150的厚度较厚且存在较多颗粒(未图示),导致所述封装层150表面具有凸起(未图示),当制备所述第一金属层时,所述第一金属层覆盖在所述封装层150表面的凸起处同样会形成凸起,容易导致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的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发生短路,导致触控异常。本申请通过在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封装层150之间设置所述第二平坦化层,所述第二平坦化层可以填平由于所述封装层150而形成的凸起,避免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发生短路,提高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良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金属层还包括触控走线,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第二平坦化层上的过孔与所述驱动电极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触控走线位于触控显示面板100的边缘,用于将外部触控信号传输至所述驱动电极,以实现自电容触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二金属层可以包括铝(Al)、铜(Cu)、银(Ag)、金(Au)、铂(Pt)、钯(Pd)、镍(Ni)、钼(Mo)、钨(W)、钛(Ti)、铬(Cr)、钽(Ta)等金属或金属合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遮光挡墙160包括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或/和多个所述接收电极,即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或/和多个所述接收电极可以复用为所述遮光挡墙160;这样设计可以使当需要使用防窥功能时,所述遮光挡墙160可以阻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正视光,同时增加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的侧视光,进而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未被所述遮光挡墙160遮挡的部分光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00的防窥视功能。
进一步地,本申请将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或/和多个所述接收电极复用为所述遮光挡墙160,可以在不增加新的防窥功能膜层的基础上,实现所述显示面板100在正常显示模式(宽视角)和防窥模式(窄视角)之间灵活切换,提升了现有的所述显示面板100防窥功能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触控层170远离所述衬底110一侧的偏光层180、设置于所述偏光层180上的光学胶层190以及设置于所述光学胶层190上的盖板210。所述盖板210用于保护所述显示面板100。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二发光单元142的像素驱动示意图;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为主动矩阵式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为被动矩阵式驱动电路。
具体地,被动矩阵式驱动电路没有一个用来控制光的独立单元,但是主动矩阵式驱动电路对应的子像素都配有至少一个晶体管,可控制光的穿透率,可使亮度更明亮、色彩更丰富并提供更宽广的可视面积。
因此,本申请将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的像素驱动电路设计为被动矩阵式驱动电路,相比主动矩阵式驱动电路的电路设计更加简单。
请参阅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110的长度方向(X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每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110的宽度方向(Y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为白色子像素;
其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
针对现有的显示面板100难以实现防窥功能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160,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1,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2,所述遮光挡墙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110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之间,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以使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光时,所述遮光挡墙160能够阻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沿垂直于衬底110方向发射的光线,进而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未被所述遮光挡墙160遮挡的部分光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00的防窥视功能。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第二发光单元142的像素驱动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包括红色发光材料层、绿色发光材料层以及蓝色发光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即,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包括发射红色的第一子发光单元1422、发射绿色的第二子发光单元1423以及发射蓝色的第三子发光单元1424。
具体地,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11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每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110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
其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
进一步地,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的发光颜色相同,以及,发光颜色相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1420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第二子驱动电路以及第三子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一子发光单元1422,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第二子发光单元1423,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第三子发光单元1424。
由于蓝色发光材料层的发光寿命大于绿色发光材料层的发光寿命,绿色发光材料层的发光寿命大于红色发光材料层的发光寿命,使得所述第三子发光单元1424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发光单元1423的面积,所述第二子发光单元1423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子发光单元1422的面积;从而使得当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30驱动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光时,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二与实施案例一的设计主要区别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采用的单色设计,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的间隙设计小的开口131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对应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的面积不相同,不同发光颜色的子像素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成白光。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0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启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均发光;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关闭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发光,且使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不发光。
上述设计可以使得所述显示装置在正常显示模式(宽视角模式)和防窥模式(窄视角模式)之间灵活切换,提升了现有的所述显示装置防窥功能的灵活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有益效果: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110、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110上的第二发光功能层以及遮光挡墙160,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141,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142,所述遮光挡墙160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110的一侧,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之间,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本申请通过将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160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非重叠设置,以使当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光时,所述遮光挡墙160能够阻挡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沿垂直于衬底110方向发射的光线,进而使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42发射的未被所述遮光挡墙160遮挡的部分光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41发射的光线在侧向叠加,从而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侧视光强,进而使人眼在侧视屏幕时因光线太亮而看不清显示内容,以达到防止侧向窥视的效果,因而能够实现显示面板100的防窥视功能。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第一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单元;
第二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单元;以及
遮光挡墙,设置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每一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之间,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二发光单元重叠设置,以及所述遮光挡墙和所述第一发光单元非重叠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上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触控层,所述触控层包括:
第一金属层,包括图案化的多个驱动电极;以及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包括图案化的多个接收电极;
其中,所述遮光挡墙包括多个所述驱动电极或/和多个所述接收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与所述触控层之间的封装层,所述封装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上的第一无机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上的有机封装层、设置于所述有机封装层上的第二无机封装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上的第三无机封装层;
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所述第二无机封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三有机封装层的折射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和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同层设置;
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开口和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开口之间的凹槽,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第一阳极层,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位于所述凹槽内的第二阳极层;
其中,所述第一阳极层包括第一平坦部,所述第二阳极层包括第二平坦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坦部上的凸起部,所述第二平坦部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平坦部的厚度相等,所述凸起部的凸起方向为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以及第二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与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为主动矩阵式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为被动矩阵式驱动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的长度方向排列的第二发光功能组,每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包括多个沿所述衬底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
其中,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均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中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颜色相同,以及,发光颜色相同的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功能组之间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材料层、绿色发光材料层以及蓝色发光材料层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子驱动电路、第二子驱动电路以及第三子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红色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绿色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电连接至所述蓝色发光材料层;
其中,当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多个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发光时,所述第一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所述第二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小于所述第三子驱动电路的最小驱动电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接收到开启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均发光;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接收到关闭防窥功能的操作时,控制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以及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以使所述第一发光功能层发光,且使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不发光。
CN202210923720.XA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3771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720.XA CN115377154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23720.XA CN115377154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7154A true CN115377154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63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23720.XA Pending CN115377154A (zh) 2022-08-02 2022-08-0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7154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42822A (zh) * 2022-12-30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796A (zh) * 2023-03-01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955869A (zh) * 2022-12-28 2023-04-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6491A (zh) * 2022-12-27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61353A (zh) * 2022-12-27 2023-06-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22195A (zh) * 2022-12-28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6322132A (zh) * 2023-05-11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7440736A (zh) * 2023-12-06 2024-01-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40736B (zh) * 2023-12-06 2024-10-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1353A (zh) * 2022-12-27 2023-06-1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261353B (zh) * 2022-12-27 2024-04-1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6491B (zh) * 2022-12-27 2024-03-15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056491A (zh) * 2022-12-27 2023-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55869B (zh) * 2022-12-28 2024-01-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22195A (zh) * 2022-12-28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955869A (zh) * 2022-12-28 2023-04-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322195B (zh) * 2022-12-28 2024-03-26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942822B (zh) * 2022-12-30 2023-11-28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822A (zh) * 2022-12-30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942796A (zh) * 2023-03-01 2023-04-07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6322132A (zh) * 2023-05-11 2023-06-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6322132B (zh) * 2023-05-11 2023-08-1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7440736A (zh) * 2023-12-06 2024-01-23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440736B (zh) * 2023-12-06 2024-10-01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7715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74161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48333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defining layer
CN108122946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
US8618545B2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JP3953320B2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2037620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659854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US1006909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head mounte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WO202201702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20037738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14005861A (zh) 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US20240179993A1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KR10258770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그를 포함한 헤드 장착형 디스플레이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13380962A (zh) 一种镜面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制备方法及显示方法
CN11516702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20472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40027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10328107A1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462238B1 (ko)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KR102662750B1 (ko) 표시장치
KR101476847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와 컬러필터의 제조방법
US11641767B2 (en) Display device
JP3953340B2 (ja) 表示装置
US20240114753A1 (en) Pixel and Viewing Angle Contro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