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73773A -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73773A
CN115373773A CN202110556114.4A CN202110556114A CN115373773A CN 115373773 A CN115373773 A CN 115373773A CN 202110556114 A CN202110556114 A CN 202110556114A CN 115373773 A CN115373773 A CN 115373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ount
task
application program
applic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561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铁鸣
郭金辉
欧一航
林莉
李斌
黄梓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5611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373773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8214 priority patent/WO20222424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5373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73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FCARD, BOARD, OR ROULETTE GAMES; INDOOR GAMES USING SMALL MOVING PLAYING BODIES; VIDEO GAMES; GAM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3F13/00Video games, i.e. games using an electronically generated display having two or more dimensions
    • A63F13/70Game security or game management aspects
    • A63F13/79Game security or game management aspects involving player-related data, e.g. identities, accounts, preferences or play hist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7Discounts or incentives, e.g. coupons or reb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该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响应于该指定任务已完成,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响应于接收到基于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该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其中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Description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互联网技术中,为了提高应用程序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往往设置有虚拟物品的领取功能和发放功能,比如该虚拟物品可以包括皮肤,卡券等。
相关技术中,用户需要在当前应用程序中,根据当前应用程序对应的后台服务下发的指定任务,完成该指定任务对应的指定操作,以获取对应于该指定任务的,应用于当前应用程序中的虚拟物品。
然而,在上述相关技术中,该虚拟物品仅能在使用该虚拟物品的应用程序中获取,使得用户获取虚拟物品的途径较为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扩展在某一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所述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所述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所述方法由后台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所述任务完成指示信息显示任务完成界面,所述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
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所述领取信息是所述终端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后发送的。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定任务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所述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任务完成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发放提示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所述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所述组织架构,所以其他用户是除所述目标用户之外的,未加入所述组织架构的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所述指定任务界面,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任务完成界面显示模块,包括:
邀请内容生成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指定任务界面的用户邀请操作,生成邀请内容;
任务进度显示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其他用户基于所述邀请内容加入所述组织架构后,显示所述指定任务更新后的任务进度;
任务完成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任务进度指示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显示包含所述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包括虚拟卡券以及虚拟皮肤中的至少一种。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虚拟物品分发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指定任务下发模块,用于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所述任务完成指示信息显示任务完成界面,所述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
虚拟物品发放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所述领取信息是所述终端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后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下发模块,包括:
属性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任务下发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向所述第一账号下发所述指定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虚拟物品发放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所述关联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账号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一账号;
账号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接收到基于所述第二账号的授权登录操作,所述第二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所述主体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互通的账号;
关联账号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体账号,建立所述第一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之间的所述关联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提供以下三种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后台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后台服务,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服务;
所述虚拟物品发放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后台服务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后台服务向所述互通服务发送虚拟物品发放信息,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包含所述关联账号;
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基于所述关联账号,向所述第二后台服务传递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后台服务,基于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由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虚拟物品分发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虚拟物品分发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分发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界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界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放提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装置的方框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装置的方框图;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分发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终端110,后台服务器120以及第二终端130。
第一终端110可以是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游戏主机、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MP3播放器(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第一终端110可以是安装有第一应用程序的终端,该第一应用程序可以是具有构建组织架构功能的应用程序,示意性的,该第一应用程序可以是社交程序、金融程序、购物程序、游戏程序、视频程序、音频程序等。
第二终端130可以是诸如手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游戏主机、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MP3播放器、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第二终端130中可以安装有独立于第一应用程序之外的第二应用程序,该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社交程序、金融程序、购物程序、游戏程序、视频程序、音频程序等,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是相互独立不同应用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110与第二终端130可以是同一个终端,即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同一终端上;或者,第一终端110与第二终端130可以是不同的终端,即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可以安装在不同的终端上。
后台服务器120用于为第一终端110或第二终端130中的应用程序(第一应用程序或第二应用程序)提供后台服务。后台服务器120可以是一台服务器,也可以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是一个云计算服务中心。后台服务器120可以包括:第一后台服务器121,第二后台服务器122以及第一后台服务器121与第二后台服务器之间的互通服务器123,该互通服务器123用以实现第一后台服务器121与第二后台服务器122之间的信息交互,第一后台服务器121和第二后台服务器122分别用于为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提供后台服务。
后台服务器120与第一终端110和第二终端130建立通信连接,第一终端110运行有第一应用程序,第二终端130运行有第二应用程序,第一终端110中的第一应用程序使用第一帐号登录,第二终端130中的第二应用程序使用第二帐号登录。
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其中,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可以指的是: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的社交关系链是分别独立维护的,两个应用程序的社交关系链生态不同。社交关系链是存在于应用程序内部的关系链。社交关系链包括:应用程序中通过联系人、好友、群组、相互关注等社交关系而建立的帐号之间的关系链。示例性的,社交关系链包括:好友关系链、群组关系链、关注关系链。
可选的,第一帐号与第二帐号是绑定帐号,即第一帐号与第二帐号对应于同一身份认证信息。如:第一帐号与第二帐号是通过同一手机号登陆的帐号;第一帐号与第二帐号是通过同一邮箱号登陆的帐号;第一帐号是通过第二帐号登陆后,在第一应用程序获得的帐号;第一帐号通过手机号登陆,第二帐号通过邮箱号登陆,邮箱号的认证手机号与第一帐号登陆使用的手机号相同等等。
示例性的,第一应用程序为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第二应用程序为个人版即时通讯程序,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登陆的第一帐号可以是基于个人版即时通讯程序的第二帐号登陆的企业版即使通讯程序后,对应在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中分配的账号。
其中,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是应用于办公场景下的即时通讯程序。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支持连接个人版即时通讯程序,企业版即时通讯程序的帐号可以添加个人版即时通讯程序的帐号。其中,个人版即时通讯程序是面向个人的即时通讯程序。
第一终端110,第二终端130以及后台服务器120之间可通过网络进行互相通信。该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该终端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110,即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如图2所示的,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该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该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其中,该第一应用程序可以是社交程序、金融程序、购物程序、游戏程序、视频程序、音频程序等类型的应用程序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指定任务是指示第一账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执行的任务。
步骤220,在该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其中,该领取控件用以触发对目标虚拟物品的领取操作,该目标虚拟物品是对应于该指定任务的任务完成奖励,不同的指定任务可以对应有不同的目标虚拟物品。
步骤230,响应于接收到基于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该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该第二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该目标虚拟物品是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示意性的,终端在显示该发放提示信息时,可以通过显示发放提示界面,在发放提示界面中显示该发放提示信息;或者,终端也可以通过显示弹窗或者显示悬浮窗的形式显示该发放提示信息;或者,终端也可以在通知栏中显示该发放提示信息,本申请对发放提示信息的显示方式不进行限制。
当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触发对目标虚拟物品的领取操作时,触发将该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该目标用户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中,其中,登录该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账号与登录该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账号不同,但均对应于该目标用户,也就是说,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互为绑定账号。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安装在同一终端上的不同应用程序,或者,该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可以是安装在不同终端上的不同应用程序,本申请对此不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该目标虚拟物品是既可以在第一应用程序中使用,也可以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或者,该目标虚拟物品是可以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但无法在第一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发放方法,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由终端执行,该终端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110,即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如图3所示的,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0,响应于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显示指定任务界面;该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该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该第一应用程序可以是支持创建组织架构功能的应用程序,对应于该第一应用程序,该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其中,该组织架构可以是指定类型的组织架构,该指定类型用以指示该组织架构对应的功能领域,示意性的,该组织架构可以是用于企业内部进行信息交互的,或者,该组织架构可以是用于团队之间进行资源调度的;该指定类型可以对应于不同的第一应用程序进行不同的设置,本申请对组织架构的指定类型不进行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定任务包括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该组织架构,该其他用户可以是除目标用户之外,未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示意性的,当目标用户创立一个组织架构后,可以邀请未加入该组织架构的其他用户加入该组织架构,以促使更多用户使用该第一应用程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目标用户可以是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该组织架构的用户,或者,该目标用户也可以是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当该目标用户是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时,该目标用户可以是基于该组织架构对应的邀请链接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或者,该目标用户也可以是通过主动提交加入申请,并在该组织架构的中具有管理权限的成员对该加入申请进行并审核通过后,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
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该目标用户可以是该组织架构中,对该组织架构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示意性的,该目标用户可以是该组织架构中具有指定身份属性的成员,比如,该目标用户可以是该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员。
当该指定任务是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该组织架构时,为了提高该组织架构的人员进入的严谨性,加强对该组织架构中的人员管理,需要限制执行该指定任务的目标用户,即当第一账号在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时,在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中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示意性的,当该第一账号是该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员账号时,在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中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中,为了有目的性地针对指定规模的组织架构进行跨程序的虚拟物品分发功能设置,可以对该组织架构的规模进行限制,示意性的,每个组织架构可以对应有各自的至少一个组织标签,用以对各个组织架构进行规模,类型区分,以企业为例,可以将该组织架构对应的企业限制为中小型企业(具有中小型规模标签的企业),进一步的,可以将该组织架构对应的企业限制为中小型零售/生活服务类企业(具有中小型规模标签,零售标签/生活服务标签的企业)。
也就是说,当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时,在该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该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第一账号在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该第一账号在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可以是组建该组织架构时获得的,比如,该第一账号是组建该组织架构的用户对应的账号;或者,该第一账号在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是具有该组织架构管理权限的用户为第一账号添加的,比如,该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员可以为该组织架构中的第一账号添加管理员头衔,以赋予该第一账号对该组织架构的管理权限。
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可以是基于注册该组织架构时填写注册信息确定的,示意性的,在注册该组织架构时,需要注册用户对该组织架构的组织属性进行填写或选择,以确定该组织架构的经营规模和/或经营类型;或者,该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可以是基于该组织架构对应可容纳的最大成员数量确定的,示意性的,在终端中预先设置不同人数范围与不同组织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基于当前组织架构对应的最大成员数量所处的人数范围,通过该对应关系,即可确定该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
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界面示意图,以该第一应用程序为企业版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为例,如图4所示,可以在该企业版即时通信应用程序中以信息框410的形式发出该指定任务,响应于用户对该信息框410的选择操作,过渡到指定任务预览界面420,该指定任务预览界面420中包含跳转控件421,响应于接收到基于用户在该跳转控件421的选择操作,跳转到指定任务界面430,该指定任务界面中可以包含指定任务431,以及完成该指定任务所能获得的目标虚拟物品432,该目标虚拟物品432可以实现为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提现免费券,或者,该目标虚拟物品还可以实现为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优惠券、代金券、电子兑换券等等;或者,该目标虚拟物品还可以实现为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皮肤,示意性的,该虚拟皮肤可以包括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对话框皮肤,界面显示皮肤,红包皮肤等等。
也就是说,该目标虚拟物品包括虚拟卡券以及虚拟皮肤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该虚拟卡券可以包括提现免费券,优惠券,代金券以及电子兑换券中的至少一种,该虚拟皮肤可以包括对话框皮肤,界面显示皮肤以及红包皮肤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320,在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指定任务是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该组织架构时,目标用户在完成该指定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该指定任务界面发起用户邀请,当其他用户响应该用户邀请并基于该用户邀请加入该组织架构时,确定该指定任务的任务执行进度发生变化,当响应该用户邀请的其他用户的用户数量达到指定数量时,确认该目标用户完成该指定任务。
也就是说,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指定任务界面的用户邀请操作,生成邀请内容;
在确定其他用户基于该邀请内容加入该组织架构后,显示指定任务更新后的任务进度;
响应于该任务进度指示指定任务已完成,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其中,生成邀请内容的过程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执行的用户邀请操作,显示至少一种邀请途径;
响应于接收到对目标邀请途径的选择操作,生成对应于该目标邀请途径的邀请内容,该目标邀请途径是至少一种邀请途径中的一种。
确定其他用户基于邀请内容加入组织架构,可以表现为接收到基于该邀请内容的邀请成功信息,更新指定任务界面中的任务进度提示,该任务进度提示用以指示指定任务的任务进度。如图4所示,响应于接收到基于该邀请内容的邀请成功信息,对应在指定任务界面中对应于任务进度提示的对应位置上,增加一个用户标识,示意性的,该用户标识可以实现为用户头像、用户昵称等形式,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用户邀请操作为目标用户首次执行的,显示邀请指导信息,该邀请指导信息用以指导目标用户完成一次用户邀请,使得目标用户明确用户邀请流程。
示意性的,该邀请途径包括:邀请内容转发,名片分享以及链接分享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邀请内容转发,名片分享以及链接分享均可以是对应于第二应用程序设置的邀请途径,或者,上述邀请途径也可以是基于第三应用程序的邀请途径,该第三应用程序是独立于第一应用程序以及第二应用程序的应用程序。该邀请内容转发对应的邀请内容可以实现为包含组织架构信息以及邀请人信息的卡片信息;名片分享对应的邀请内容可以实现为包含上述信息的图片信息;链接分享对应的邀请内容可以实现为对应包含信息的h5(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5.0,超文本5.0)信息。
不同的邀请途径对应有不同的邀请发送方式,以目标邀请方式为邀请内容转发,且邀请内容转发是对应于第二应用程序设置的邀请途径为例,在一次邀请过程中,第一应用程序通过调用内置的第二应用程序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软件开发工具包),通过后台服务器,发起跳转第二应用程序的请求,并向被邀请者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发送一个卡片消息(邀请内容),该卡片消息中包含邀请人(目标用户)所在的组织架构信息、邀请人信息等加密token(令牌),当被邀请者在第二应用程序中打开卡片消息时,通过被邀请者在第二应用程序中静默授权登录,获取被邀请者在第二应用程序中的第四账号,并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该被邀请者的第四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当被邀请者响应该用户邀请,加入该组织架构时,第一应用程序基于该主体账号将该被邀请者添加到该组织架构内,并通过后台服务器为该被邀请者分配其在该组织架构内的第三账号,同时,建立第三账号与第四账号之间的关联账号。
其中,若用户拥有多个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账号(包括小程序),可通过UnionID(主体账号)来区分用户的唯一性,因为只要是同一个开放平台账号下的移动应用、网站应用和公众账号(包括小程序),用户的UnionID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同一用户,对同一开放平台下的不同应用,UnionID是相同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账号是目标用户在同一开放平台中的互通账号,该开放平台下的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应用程序和第二应用程序;关联账号是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邀请成功的用户数量未达到指定数量,确定目标用户未完成指定任务,终端将领取控件设置为不可操作控件;响应于邀请成功的用户数量达到指定数量,确定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终端将领取控件设置为可操作控件。
由于其他用户对目标用户发出的用户邀请进行响应需要一段时间过渡,为保证目标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到任务进度,对目标虚拟物品进行领取,可以通过向第一账号发送任务进度提示信息,以指示该任务的任务进度,当该任务进度提示信息指示该指定任务已被完成时,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该第一应用程序为企业版即时通信应用程序时,可以通过对话框的形式显示该任务进度提示信息510,当该任务进度提示信息指示指定任务已被完成时,可以在任务进度提示信息中附加跳转链接,响应于接收到目标用户对跳转链接的选择操作,将当前界面跳转到任务完成界面,该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520,当确定目标用户完成该指定任务时,该领取控件520为可操作控件,同时,该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任务完成提示信息,用以提示用户已完成指定任务,并可领取相关虚拟物品;而当确定目标用户未完成该指定任务时,如图4所示,该领取控件433处于不可操作状态。
步骤330,响应于接收到基于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
以通过显示发放提示界面,在发放提示界面中显示发放提示信息为例,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发放提示界面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发放提示界面中包含发放提示信息610,该发放提示信息610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方法给第二账号,该第二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存在账号关联的不同应用程序,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该目标虚拟物品是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可选的,该发放提示信息还可以指示该目标虚拟物品在第二账号中的获取路径,如图6所示,以该目标虚拟物品为提现免费券为例,该获取路径用以指示该提现免费券在第二应用程序中的放置位置,用户可以依据该获取路径在第二应用程序中查看并使用该提现免费券。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发放提示界面中包含跳转控件;该方法还包括:
当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安装在同一终端上时,响应于接收到基于跳转控件的触控操作,从第一应用程序跳转到第二应用程序。如图6所示,该跳转控件620用以触发将终端的界面显示内容从第一应用程序界面更改为第二应用程序界面。
综上所述,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发放方法,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图7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流程图,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由后台服务器执行,该后台服务器可以实现为如图1所示的后台服务器120,如图7所示,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10,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该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其中,该指定任务是指示第一账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执行的任务。该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指定任务包括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该组织架构,该其他用户是除目标用户之外的,未加入组织架构的用户。
为避免虚拟物品的任意发放,可以设置对第一账号的判断条件,当第一账号符合该判断条件时,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示意性的,该过程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该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第一账号在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
示意性的,当第一账号为组织架构中的管理员账号,且该组织架构的组织属性指示该组织架构对应的规模标签指示该组织架构的规模为中小规模时,向第一账号下发该指定任务。
步骤720,在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向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以使得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基于任务完成指示信息显示任务完成界面,该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
示意性的,当后台服务器检测到基于指定任务界面发送的用户邀请被响应,且基于该用户邀请加入该组织架构的用户数量达到指定数量,确定该指定任务已完成,向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
步骤730,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该第二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第一账号和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该目标虚拟物品是在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该领取信息是终端接收到基于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后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接收到该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该关联账号是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账号。
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对应于同一关联账号,在获得第一账号以及关联账号之后,后台服务器即可基于第一账号以及关联账号,获得目标用户的第二账号,从而实现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之间的交互,比如,进行目标虚拟物品的发放,因此,后台服务器需预先建立第一账号与第二账号之间的关联账号,也就是说,在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一账号;
响应于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接收到基于第二账号的授权登录操作,第二账号以及第二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该主体账号是目标用户在后台服务器中互通的账号;
基于主体账号,建立第一账号以及第二账号之间的关联账号。
其中,授权登录是指允许用户让第三方应用访问该用户在某一网站,某一应用程序上存储的私密的资源(如照片,视频,联系人列表),而无需将用户名和密码提供给第三方应用。
以目标用户为创建该组织架构的用户为例,在目标用户创建该组织架构时,后台服务器会为目标用户分配组织账号(Corpid)和第一账号(Vid),当目标用户通过第二账号授权登录的方式登录第一应用程序时,后台服务器通过第二账号授权登录的票据,可以获得该目标用户的第二账号(openID),并获取第二账号对应的目标用户的主体账号(UnionID),基于该主体账号为该目标用户创建一个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互通使用的互通账号(Xid),并建立Vid/Xid/openID的转换接口,以实现跨应用的信息交互和虚拟物品发放。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该后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后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分为以下三种: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后台服务,对应于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后台服务,以及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服务;
在上述情况下,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的过程实现为:
响应于第一后台服务接收到领取信息,通过第一后台服务向互通服务发送虚拟物品发放信息,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包含关联账号;
通过互通服务,基于关联账号,向第二后台服务传递虚拟物品发放信息;
通过第二后台服务,基于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
也就是说,后台服务器中的第一后台服务在接收到领取信息时,通过互通服务向第二后台服务发送虚拟物品发放消息,其中,互通服务可以基于虚拟物品发放信息中包含的关联账号获取到第一账号对应的第二账号,以指示第二后台服务将该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账号中,完成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其中,该目标虚拟物品是由第二后台服务存放,发放以及维护的,也就是说,当第二后台服务接收到第一后台服务发送的虚拟物品发放消息后,基于该虚拟物品发放消息,向第二账号发放该目标虚拟物品,可选的,可以在将该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账号中后,指示第二应用程序显示虚拟物品发放提示消息;
可选的,该目标虚拟物品可以对应有物品属性,该物品属性用以限制该目标虚拟物品的使用范围:
示意性的,该物品属性可以包括有效时长限制,在该有效时长内,该目标虚拟物品有效,即可以实现指定功能或效果,以提现免费券为例,假设其有效时长限制为一个月,那么从领取日之后一个月的时间范围内,用户进行提现操作时,可以使用该提现免费券,免去对应的提现手续费;
可选的,该物品属性可以包括有效范围限制,在该有效范围内,该目标虚拟物品有效,仍以提现免费券为例,假设该提现免费券的限制在10万元额度内有效,那么当用户一次性提现金额大于10万元,或者累积提现金额大于10万元,那么该提现免费券对于10万元以下部分有效,对于超出部分无效。
可选的,该物品属性可以包括使用门限,当满足该使用门限后,才可以使用该目标虚拟物品,示意性的,当该目标虚拟物品为优惠券时,可以限制付款金额大于该使用门限时,才使用该优惠券。
上述目标虚拟物品的有效时长限制,有效范围限制以及使用门限等物品属性可以由第二服务器进行监控和维护,以确保该目标虚拟物品在第二应用程序中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发放方法,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以该目标用户为建立该组织架构的用户为例,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的示意图,该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可以由终端和后台服务器交互执行,该终端可以实现为图1所示的第一终端110以及第二终端130,该后台服务器可以实现为后台服务器120,该后台服务器用以提供对应于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后台服务,对应于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后台服务,以及第一应用程序与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服务;如图8所示,以该目标虚拟物品为提现免费券为例,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810中注册组织架构,并设置该组织架构的组织属性;第一后台服务820为组织架构分配组织账号(Corpid),同时为目标用户分配第一账号(Vid),响应于在接收到基于第二账号的授权登录操作,通过互通服务,基于第二账号授权的票据获取目标用户的第二账号(openID)以及第二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UnionID),并基于该主体账号(UnionID)建立第一账号(Vid)与第二账号(openID)之间的互通账号(Xid),建立Vid/Xid/openID之间的转换接口;第一后台服务820对目标用户的用户属性与组织架构的组织属性进行判断,确定两者符合指定条件,向第一账号推送指定任务,第一终端(第一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在接收到指定任务后,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该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该指定任务;第一后台服务820响应于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并接收到领取信息,通过互通服务830,基于互通账号(Xid)指示第二应用程序向第二账号发放目标虚拟物品,同时,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推送奖励入口更新以及用于指示已获得目标虚拟物品的信息提示,该领取信息是第一终端接收到基于在任务完成界面中显示的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之后向第一后台服务发送的;第二后台服务840在接收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后,向第二账号发放目标虚拟物品,并在第二账号对应的第二应用程序850中推送虚拟物品发放消息。当该目标虚拟物品为提现免费券时,响应于目标用户在第二应用程序850中的提现操作,使用该提现免费券。
图9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装置的方框图,如图9所示的,该虚拟物品分发装置包括:
指定任务界面显示模块910,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所述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任务完成界面显示模块920,用于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发放提示信息显示模块93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所述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所述组织架构,所以其他用户是除所述目标用户之外的,未加入所述组织架构的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界面显示模块910,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显示所述指定任务界面,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任务完成界面显示模块920,包括:
邀请内容生成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指定任务界面的用户邀请操作,生成邀请内容;
任务进度显示子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其他用户基于所述邀请内容加入所述组织架构后,显示所述指定任务更新后的任务进度;
任务完成界面显示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任务进度指示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显示包含所述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包括虚拟卡券以及虚拟皮肤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发放装置,应用于终端中,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图10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虚拟物品分发装置的方框图,如图10所示的,该虚拟物品分发装置包括:
指定任务下发模块1010,用于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信息发送模块1020,用于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所述任务完成指示信息显示任务完成界面,所述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
虚拟物品发放模块103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所述领取信息是所述终端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后发送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指定任务下发模块1010,包括:
属性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任务下发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向所述第一账号下发所述指定任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虚拟物品发放模块1030,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所述关联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账号分配模块,用于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一账号;
账号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接收到基于所述第二账号的授权登录操作,所述第二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所述主体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互通的账号;
关联账号建立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主体账号,建立所述第一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之间的所述关联账号。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提供以下三种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后台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后台服务,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服务;
所述虚拟物品发放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后台服务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后台服务向所述互通服务发送虚拟物品发放信息,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包含所述关联账号;
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基于所述关联账号,向所述第二后台服务传递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后台服务,基于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发放装置,应用于后台服务器中,通过在第一应用程序中显示指定任务界面以指示目标用户完成指定任务,在目标用户在第一应用程序中完成该指定任务之后,基于目标用户的奖励领取操作,将该指定任务对应的任务完成奖励,即目标虚拟物品发放到第二应用程序对应的第二账号中,其中该第二应用程序与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两个应用程序对应的账号为不同的账号,从而实现了跨应用程序的虚拟物品发放,扩展了虚拟物品的获取途径,进而提高虚拟物品的发放效率。
图11示出了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机设备11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可以实现为本申请上述方案中的后台服务器。所述计算机设备11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1101、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1102和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1103的系统存储器1104,以及连接系统存储器1104和中央处理单元1101的系统总线1105。所述计算机设备1100还包括用于存储操作系统1109、应用程序1110和其他程序模块1111的大容量存储设备1106。
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106通过连接到系统总线1105的大容量存储控制器(未示出)连接到中央处理单元1101。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106及其相关联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为计算机设备1100提供非易失性存储。也就是说,所述大容量存储设备1106可以包括诸如硬盘或者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驱动器之类的计算机可读介质(未示出)。
不失一般性,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以用于存储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法或技术实现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RAM、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寄存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其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Versatile Disc,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带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不局限于上述几种。上述的系统存储器1104和大容量存储设备1106可以统称为存储器。
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所述计算机设备1100还可以通过诸如因特网等网络连接到网络上的远程计算机运行。也即计算机设备1100可以通过连接在所述系统总线1105上的网络接口单元1107连接到网络1108,或者说,也可以使用网络接口单元1107来连接到其他类型的网络或远程计算机系统(未示出)。
所述存储器还包括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于存储器中,中央处理器1101通过执行该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来实现上述各个实施例所示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图1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12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设备1200可以实现为上述的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计算机设备1200还可能被称为用户设备、便携式终端、膝上型终端、台式终端等其他名称。
通常,计算机设备1200包括有: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
处理器1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核心,比如4核心处理器、12核心处理器等。处理器1201可以采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A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201也可以包括主处理器和协处理器,主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唤醒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处理器,也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协处理器是用于对在待机状态下的数据进行处理的低功耗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可以集成有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像处理器),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还可以包括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处理器,该AI处理器用于处理有关机器学习的计算操作。
存储器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暂态的。存储器1202还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存储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202中的非暂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该至少一个指令用于被处理器1201所执行以实现本申请中方法实施例提供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1200还可选包括有:外围设备接口1203和至少一个外围设备。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之间可以通过总线或信号线相连。各个外围设备可以通过总线、信号线或电路板与外围设备接口1203相连。具体地,外围设备包括:射频电路1204、显示屏1205、摄像头组件1206、音频电路1207、定位组件1208和电源1209中的至少一种。
外围设备接口1203可被用于将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相关的至少一个外围设备连接到处理器1201和存储器1202。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被集成在同一芯片或电路板上;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处理器1201、存储器1202和外围设备接口1203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可以在单独的芯片或电路板上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1200还包括有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10。该一个或多个传感器1210包括但不限于:加速度传感器1211、陀螺仪传感器1212、压力传感器1213、指纹传感器1214、光学传感器1215以及接近传感器1216。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2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12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虚拟物品分发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图2、图3以及图7任一实施例所示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所述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所述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任务包括邀请指定数量的其他用户加入所述组织架构,所以其他用户是除所述目标用户之外的,未加入所述组织架构的用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显示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所述指定任务界面,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指定任务界面的用户邀请操作,生成邀请内容;
在确定所述其他用户基于所述邀请内容加入所述组织架构后,显示所述指定任务更新后的任务进度;
响应于所述任务进度指示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显示包含所述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包括虚拟卡券以及虚拟皮肤中的至少一种。
7.一种虚拟物品分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后台服务器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账号发送任务完成指示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账号对应的终端基于所述任务完成指示信息显示任务完成界面,所述任务完成界面中包含领取控件;
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所述领取信息是所述终端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后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任务包括基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创建的组织架构执行的任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账号的目标标签属性;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用以指示所述第一账号在所述组织架构中的身份属性,以及所述组织架构对应的组织属性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于所述第一账号的所述目标标签属性符合指定条件,向所述第一账号下发所述指定任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所述关联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账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第一账号下发指定任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为所述目标用户分配所述第一账号;
响应于在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中接收到基于所述第二账号的授权登录操作,获取所述第二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对应的主体账号,所述主体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在所述后台服务器中互通的账号;
基于所述主体账号,建立所述第一账号以及所述第二账号之间的所述关联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于提供以下三种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第一后台服务,对应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的第二后台服务,以及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通服务;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领取信息,基于关联账号,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后台服务接收到所述领取信息,通过所述第一后台服务向所述互通服务发送虚拟物品发放信息,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包含所述关联账号;
通过所述互通服务,基于所述关联账号向所述第二后台服务传递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
通过所述第二后台服务,基于所述虚拟物品发放信息,将所述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所述第二账号。
13.一种虚拟物品分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定任务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第一应用程序中的指定任务界面,所述指定任务界面中包含向第一账号下发的指定任务;所述第一账号是目标用户登录所述第一应用程序的账号;
任务完成界面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指定任务已完成的情况下,显示包含领取控件的任务完成界面;
发放提示信息显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接收到基于所述领取控件的触控操作,显示发放提示信息,所述发放提示信息用以指示已将目标虚拟物品发放给第二账号;所述第二账号是所述目标用户登录第二应用程序的账号;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与所述第一应用程序为不同的应用程序,所述第一账号和所述第二账号是不同的账号;所述目标虚拟物品是在所述第二应用程序中使用的虚拟物品。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所述的虚拟物品分发方法。
CN202110556114.4A 2021-05-21 2021-05-21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3737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6114.4A CN115373773A (zh) 2021-05-21 2021-05-21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2/088214 WO2022242411A1 (zh) 2021-05-21 2022-04-21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56114.4A CN115373773A (zh) 2021-05-21 2021-05-21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73773A true CN115373773A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56114.4A Pending CN115373773A (zh) 2021-05-21 2021-05-21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373773A (zh)
WO (1) WO20222424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50740A1 (en) * 2010-12-14 2012-06-14 Moneyhoney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gift transfers via a social network
CN108096838B (zh) * 2017-12-18 2021-06-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礼包领取方法、装置、服务器、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2435063A (zh) * 2020-11-27 2021-03-02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2411A1 (zh)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9055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augmented reality-based virtual objects
CN109831456B (zh) 消息推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046240B2 (en) Social networking data augmented gaming kiosk
US9210201B2 (en) Cross social network data aggregation
CN104615335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客户端
CN105337843B (zh) 交互系统、方法、客户端及后台服务器
CN110830735B (zh) 一种视频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526582B (zh) 网页游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11095724B2 (en) Invitation link for launching multi-user applications
CN105939362A (zh) 用户账号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648688B (zh)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和装置
US2019026866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live video content streams
CN112184469B (zh) 群组互动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4245149A (zh) 虚拟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071171A (zh) 资源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15651A (zh) 信息提示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8288152B (zh) 一种分享信息的交互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52834A (zh) 一种内容显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4208A (zh) 虚拟资源的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5197A (zh) 物品兑换凭证的获取方法、提供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73773A (zh) 虚拟物品分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277B (zh) 虚拟物品包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35635A (zh) 一种业务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US11328343B1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a shared shopping experience
CN114640644A (zh) 即时通信消息发送方法以及即时通信消息发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